《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填空题(30分,每格2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3、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
4、个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
5、(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人生的行动不只受到自身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8、(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9、 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10、 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C )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2、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B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 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3、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D )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个人的性格
4、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雷勇等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这表明( B )
A、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
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C、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5、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B )。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刻舟求剑
③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④祸兮福之所倚
A. ① ③ B. ① ④
C. ② ③ D. ① ②
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B )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7、“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要是告诫我们( D )
A、知人知面就行了 B、一个人的外表容易认识
C、认识一个人的外表就可以了 D、不要轻信一些人的外表,要透过其外表看其本质
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 B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 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9、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这表明( C )
①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 ④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A、①② B、 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C )
A、吸取旧事物的精华 B、强大和完善的
C、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11、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C )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新事物是强大的
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12、成都高温不下,市民都期盼来场大雨退凉。为此成都周边的45个人工降雨炮点早已做好准备,24小时待命,只等天气条件一成熟,便放炮催雨。但一直等了一个星期,才等到了充分的降雨云团。这表明( B )
A、人们不可能真正地认识自然界 B、自然界是客观的
C、自然界和人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D、离开人的影响,自然界才具有客观实在性
13、《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C )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 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1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是指( B )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
15、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 D )。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客观总结了教训
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三、简答题(28
分)
1、蔡桓公讳疾忌医,为什么神医扁鹊也无可奈何,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8分)
2、“拔苗助长”是不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2分)为什么达不到预期的目的?(8分)
参考答案:
是。拔苗助长的故事说明,要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不是随意的,要受到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越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收到的成效就越大,甚至做到“事半功倍”;反之,则办事成效就差,可能出现“事倍功半”。任何违背客观规律、夸大自觉能动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同时,在现实面前消极被动、听之任之、无所作为的态度也是错误的。
3、为什么说行动成就人生?(5分)我们又应该怎样行动?(5分)
人生的存在和发展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的生命运动过程。人的生命运动过程与动物的生命运动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人生的存在和发展则是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去改造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动地生存和发展的过程。这种自觉能动的生命运动就是人的行动。
四、分析题:(12分)
两个人各有一杯水,都喝了半杯。一个说:只剩半杯水。另一个人说:我还有半杯水。两种说法,前者好像透出一种无奈和苦涩,后者倒好像满怀希望,流露出一股安慰。都是半杯水,两人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个是悲观的,另一个却是乐观的。
1、请用矛盾分析法谈谈你的认识。(6分)
2、面对人生矛盾,应如何积极促进自身发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