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是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仪是尊重》教案

第一段:通过小案例引出礼仪的概念(也是为什么要讲礼仪)

请同学们先看看这两幅漫画:

刘启东有两位同学和他住在一个小区里,两个同学的人品其实都不错,同学之间经常互相往来。王书涵呢,每次找刘启东都会提前打电话问问,你现在方便吗?我去你家可以吗?并且一向守时,从不失约。请教完问题,聊会天适时就告辞了,启东很喜欢王书涵。每次王启涵来都令启东感到很愉悦!而另一位同学张聪,经常会突然出现在启东家门口,说来就来,从不打招呼,进门鞋也不脱,沙发上一坐,天南海北侃侃而谈,没个时间概念,令启东厌烦不已!(初步设想请同学把令人讨厌的不懂礼仪的典型案例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个案例请同学们编应该更贴近同学现实生活)

同是同学,一个令启东很喜欢,一个让启东头痛不已,仔细想想,为什么一个令人喜欢,而另一个令人厌烦呢?

一位同学很讲究礼仪,而另一位则毫不注意!但是讲究的人就成为了一个受欢迎的人,而不讲究的人则成了不受欢迎的人!

这就是礼仪的魅力!

那什么是礼仪呢

礼仪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以风俗、习惯等形式固定下来。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

那和我们上节课讲的礼貌有什么不一样呢?

礼貌是人际交往时的态度和行为,是日常生活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

礼仪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以风俗、习惯等形式固定下来。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总是要交往的,与同学、老师、父母等等。亚里士多德说:“一个人不跟别人打交道,他不是一个神就是一个兽”,也就是说是人就要跟别人打交道。而且全球化的今天,更是经常会和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交往!

在交往的过程中任何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而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则必须先学会尊重别人,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只有人与人之间彼此互相尊重和友善,才能保持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而对他人的尊重,仅放在心里,显然是不够的,内容总要借助于形式才能表达出来。这就是规范的礼仪!

你今天要去某家公司办一件事,接待你的人,衣衫不整,满脸傲气,你的事情还没有谈他接了一个电话,一讲就讲了十分钟,你刚开始,他又一个电话,很显然,在他心目中,你并没有电话中的朋友更重要,并且还让你很直接的感受到了!今天的会面是不是很扫兴?

“德诚于中,礼形于外”礼仪本身是人们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等精神内涵的外化,从个人的角度看,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从社会的角度看,礼仪所体现的是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从个人的角度看,礼仪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因此,通过一个国家公民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就可以察知这个国家的社会风貌、道德状况、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和公民素质;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的运用程度,可以察知这个人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

在社会生活中,礼仪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人交往,礼仪呈

等。

掌握文明了礼仪,在交往中自觉运用,才能成为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人。

(怎么做有礼仪的人)

举例子1:图片或录像一位老师把一位上课玩手机的同学,叫到办公室谈话,当一个同学这样子坐在你的对面,翘着二郎腿,眼睛朝上看。

请同学们谈谈如果你是坐在对面的老师,你的内心感觉?

然后再想一想他们谈话很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如果是这样的坐姿(正确的坐姿:腰背挺直,肩放松。女生应双膝并拢;男生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

这又给对方留下什么印象?

正确的坐姿可以给人以端庄、稳重的印象,使人产生信任感,同时也可以给双方的交谈带来方便。坐姿本身就是一种身体语言,可以向对方传递信息,应该加以注意。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和缓,起坐时要端庄稳重,不要猛起猛坐,使座椅发出响声,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

举例子2站姿:正确的站姿给人以挺拔劲秀、舒展俊美、庄重大方、积极向上的印象。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屈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不应摇摆晃动,更不要下意识地作些小动作。与人交谈时,不要与人站得太近,应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

例子3插话时:当你要找交谈者中的某一人处理急事时,应先向双方打个招呼:“很对不起,打断你们一下。”当他们停止交谈时,尽可能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来意,一旦事情处理完毕,立即离开。在离开时,应再次表示歉意。

优雅的态度和方法,于是有的同学理解为:噢礼仪就是进行形象设计,训练一下形体动作,如果对礼仪的理解停留在“金玉其外”的表层,那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什么说不够呢?

咱们听一听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乐以自己的独特的感受描写与人握手的经验,她说:“我接触过的手,虽然无言,却极有表现力。有的人握手能拒人千

里,我握着冷冰冰的手指,就像和凛冽的北风握手一样。而有些人的手却充满阳光,他们握住你的手,使你感到温暖。”

所以说真诚!真诚的心才是人性中最闪亮、最珍贵的情怀,最能打动人心!真诚的心才能有真诚的微笑!

早在达尔文时代,就有法国学者杜彻尼博洛尼发现了葬在笑容背后的秘密,他认为欢悦的情绪表达在颧骨肌肉和眼周轮匝肌上,前者可以被有意识的控制,后者却只能为真实的快乐所驱使,虚假的笑容无法引起轮匝肌的收缩。所以说礼仪生于真诚之心。真诚的心才会有友好的言谈举止!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未来的工作生活当中去的成功,在争取成功的道路上,礼仪起着促进的作用。社会学家调查表明,形象在一个人的成功因素中占有很大比例。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先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没有经过琢磨的钻石是没有人喜欢的,这种钻石戴了也没有好处。但是一旦经过琢磨,加以镶嵌之后,它们便生出光彩来了。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无论什么事情,必须具有优雅的方法和态度,才能显得漂亮,得到别人的喜悦。”

礼仪差异性

一位美国人陪同他的中国朋友去扫墓,当他看到他的朋友极其虔诚的在墓前摆上新鲜水果、糕点等食品,感到很困惑,不解地问他的中国朋友:“你认为你的祖先什么时候会起来吃这些水果呢?”他的这位中国朋友回答说:“就在你的祖先起来闻你献给他的鲜花的时候”。这位中国人用幽默的方式道出了礼仪的这种差异性。

俗语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什么意思呢?由于不同国家、地区、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礼仪形成诸因素的特点不同,使得礼仪规范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民族性。礼仪有差异。

比如说数年前,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上海,在参观一个社区时,一群幼儿园的孩子们有组织地用英文高声欢呼“热烈欢迎克林顿爷爷”。克林顿微笑示谢,但多少有点儿迟疑。就在此刻,一个三岁的男孩却直呼“克林顿,克林顿”。倍感亲切的克林顿抱起了这个孩子―――

按照中国的礼仪,这显然是大不敬的行为。因为在中国人看来,长幼有序,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同辈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要是直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的名字,肯定会被认为你不懂礼貌,分不清上下长幼尊卑了。但奇怪的是,电视镜头告诉我们,克林顿更喜欢的不是那些尊敬地称呼其为克林顿爷爷的小朋友,而是那个“不礼貌”的小男孩。

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啊西方认为年轻人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所以他们崇尚年轻,即使是年龄比较大的人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年事已高的事实。所以一位德国老太太,就曾抱怨说:“我爱北京,但不喜欢被称为奶奶。”当我们了解这种认识差异后,那么在西方公交车上,我们遇到上了年纪的老人就不必让座了。你给他们让座是因为你觉得他们是老人,他们已经不能和年轻人相比了,这会让他们觉得非常没有面子,因而会对你产生厌恶感。在他们的认识中,他们不需要特别的照顾,即使他们年事已高,但是他们足以和年轻人抗衡。无疑他们尽管岁数大了,但他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