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激光雷达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载激光雷达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载激光雷达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机载激光雷达是一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对地观测系统,本文简要介绍了机载LIDAR系统及其测量原理,并重点综述了机载LIDAR的应用现状最后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激光;激光器;激光技术;激光雷达一、机载LIDAR的技术原理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是将激光用于回波测距和定向,并通过位置、径向速度计物体反射特性等信息来识别目标。
它体现了特殊的发射、扫描、接收和信号处理技术。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起源于传统的工程测量中的激光测距技术,是传统雷达技术与现代激光技术结合的产物,是遥感测量领域的一门新兴技术。
自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第一部激光雷达诞生以来,机载激光雷达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航空遥感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
迄今为止,机载激光雷达的研究与应用均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虽然机载激光雷达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作业方式,但可以预见,在未来的航空遥感领域,机载激光雷达将成为主流之一。
进入90年代,机载激光雷达系统进入实用化阶段,并成为雷达遥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机载LIDAR系统是一款高速度、高性能、长距离的航空测量设备,该系统由激光测高仪、GPS定位装置、IMU(惯性制导仪)和高分辨率数码照相机组成,实习对目标的同步测量。
测量数据通过特定方程解算处理,生成高密度激光点云数值,为地形信息的提取提供精确的数据源。
其应用已超出传统测量,遥感,以及近景测量所覆盖的范围,成为一种独特的数据获取方式。
与普通光波相比,激光具有方向性好、单色性好、相干性好等特点,不易受大气环境和太阳光线的影响。
使用激光进行距离测量可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可靠性抗干扰能力。
当来自激光器的激光射到一个物体的表面时,只要不存在方向反射,总会有一部分光会反射回去,成为回波信号,被系统的接收器所接收,当仪器计算出光由激光器射出返回到接收器的时间为2t后,那么,激光器到反射物体的距离d=光速c×t\2 。
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光电雷达技术课程论文题目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专业光学工程姓名白学武学号2220210227学院光电学院2021年2月28日摘要:激光雷达无论在军用领域还是民用领域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
介绍了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工作特点及分类,介绍了它们的研究进展和开展现状,以及应用现状和开展前景。
引言激光雷达是工作在光频波段的雷达。
与微波雷达的T作原理相似,它利用光频波段的电磁波先向目标发射探测信号,然后将其接收到的同波信号与发射信号相比较,从而获得目标的位置(距离、方位和高度)、运动状态(速度、姿态)等信息,实现对飞机、导弹等目标的探测、跟踪和识别。
激光雷达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分类。
如按照发射波形和数据处理方式,可分为脉冲激光雷达、连续波激光雷达、脉冲压缩激光雷达、动目标显示激光雷达、脉冲多普勒激光雷达和成像激光雷达等:根据安装平台划分,可分为地面激光雷达、机载激光雷达、舰载激光雷达和航天激光雷达;根据完成任务的不同,可分为火控激光雷达、靶场测量激光雷达、导弹制导激光雷达、障碍物回避激光雷达以及飞机着舰引导激光雷达等。
在具体应用时,激光雷达既可单独使用,也能够同微波雷达,可见光电视、红外电视或微光电视等成像设备组合使用,使得系统既能搜索到远距离目标,又能实现对目标的精密跟踪,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战术应用方式。
一、激光雷达技术开展状况空间扫描技术激光雷达的空间扫描方法可分为非扫描体制和扫描体制,其中扫描体制可以选择机械扫描、电学扫描和二元光学扫描等方式。
非扫描成像体制采用多元探测器,作用距离较远,探测体制上同扫描成像的单元探测有所不同,能够减小设备的体积、重量,但在我国多元传感器,尤其是面阵探测器很难获得,因此国内激光雷达多采用扫描工作体制。
机械扫描能够进行大视场扫描,也可以到达很高的扫描速率,不同的机械结构能够获得不同的扫描图样,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扫描方式。
声光扫描器采用声光晶体对入射光的偏转实现扫描,扫描速度可以很高,扫描偏转精度能到达微弧度量级。
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技术浅析

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技术浅析【关键词】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技术;全球定位;激光扫描;空间数据1.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技术1.1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简介机载激光雷达技术一般是将机载激光系统安装于飞机之上,主要用于探测地面的三维坐标来生产相应的激光雷达数据影像,通过数据处理及相应软件处理生成相应地面的dem模型、等值线图及dom 正射影像图。
其中,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技术主要是将激光、全球定位、惯性导航、光学技术集于一体运用光学遥感技术进行波段探测,从而可以有效的获取地面物体所反射能量的大小与物体反射波谱的幅度、频率与相位,针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与定位,进而针对目标物体进行准确的测速与识别。
目前,我国主要将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技术应用于数字城市规划、工程建筑测量、电力设计勘测选线和线路监测、灾害监测与环境监测、林业种植与规划等领域,为我国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2机载激光雷达系统1.2.1机载激光雷达系统的构成机载激光雷达系统的构成部件主要包括:惯性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测距和数码成像系统等组成。
1.2.2机载激光雷达系统的功能及原理(1)惯性导航系统,用于测量扫描装置主光轴的空间姿态参数(ω、ϕ、κ)。
(2)基于动态相位差分技术的全球定位系统,用于确定扫描投影中心的空间位置参数(x0,y0,z0)。
(3)激光扫描测距系统,用于测量传感器到被探测目标的距离d;在激光雷达系统中,由发射机发出的无线电波射到空中后,一部分经物体或空气反射后,由雷达的接收系统接收,这部分反射波称为雷达信号,反映从反射无线电波的物体到雷达的距离。
(4)数码成像系统,主要用于获取目标的彩色或红外影像信息。
2.数据处理2.1确定航迹地面gps基站和机载gps的测量数据联合平差来确定飞机的飞行轨迹。
2.2激光点三维空间坐标的计算利用随机的商用软件,对机载gps数据、飞机姿态数据、激光测距数据进行联合平差,得到各测点的三维坐标数据,称之为“激光点云”。
激光雷达未来的趋势

激光雷达未来的趋势激光雷达是一种利用激光脉冲对目标进行测距和成像的雷达技术。
相比传统的雷达技术,激光雷达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高速率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导航、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领域。
未来的激光雷达将继续发展演进,具有以下几个趋势:一、小型化和紧凑型设计:未来的激光雷达将更加小型化和紧凑,以适应更多应用场景的需求。
通过采用新型的激光器、探测器和光学元件,激光雷达的体积将被进一步压缩,从而更方便地集成到各种设备中,如机器人、无人车等。
二、高分辨率和高精度:激光雷达的分辨率和精度将进一步提升。
通过采用更高功率的激光器和更灵敏的探测器,激光雷达可以实现更高的分辨率和更低的误差,提高对目标的探测和测量能力。
这将使得激光雷达在目标识别、障碍物避障等方面有更广泛的应用。
三、多波束和全景扫描:未来的激光雷达将采用多波束和全景扫描技术,提高对目标的感知能力。
通过同时发射多个激光束,并采集返回的信号,可以获得目标的多角度信息,从而更准确地还原目标的形状和位置。
这将使得激光雷达在三维重建、环境建模等方面有更广泛的应用。
四、高速率和实时性:未来的激光雷达将具备更高的扫描速度和更快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更高的工作帧率和实时性。
通过采用高速控制和数据传输技术,激光雷达可以更快地完成对目标的扫描和数据采集,并将数据实时传输给处理系统。
这将使得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智能导航等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
五、代价降低和商业化应用:未来的激光雷达将进一步降低成本,实现商业化应用。
目前激光雷达的价格较高,限制了其在普通消费者市场的应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激光雷达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从而使得其在智能手机、无人机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六、多模式融合和传感器互补:未来的激光雷达将与其他传感器进行多模式融合和传感器互补。
通过将激光雷达与摄像头、雷达、惯性导航等传感器进行融合,可以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环境感知和定位信息。
这将有助于提高自动驾驶、智能导航等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019-2024年中国激光雷达行业现状深度及产业综合评估报告

2019-2024年中国激光雷达行业现状深度及产业综合评估报告目前,激光雷达已经成为了自动驾驶、智能物流、智能城市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在中国,随着政府对于智能制造和交通系统等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激光雷达行业也呈现了高速发展的态势。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预计2019-2024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将保持20%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4年达到约250亿元。
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国内激光雷达主要分为固态和机械两种类型。
其中,机械式激光雷达主要用于高精度测绘和3D建模,固态激光雷达则广泛应用于智能驾驶、智能安防等领域。
近年来,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国内厂商们开始研发新型激光雷达技术,如光电混合型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激光雷达在各领域的应用发展。
从市场角度来看,激光雷达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激光雷达在智能制造、智能城市、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无人机等多个领域已经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市场预测,未来几年内,随着自动驾驶等新兴产业的不断升级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激光雷达行业将会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随着国内厂商们的不断发展壮大,未来中国激光雷达产业也有望由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全球。
然而,目前国内激光雷达行业仍然存在不少挑战。
首先,技术创新需要持续加强。
尽管国内激光雷达厂商们已经开展了大量研发工作,但在某些关键技术方面,仍然需要从国外引进、消化和吸收,才能够进一步提升产品和技术水平。
其次,行业标准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国内激光雷达行业缺乏行业标准,这也是行业发展中的一个瓶颈因素。
未来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加强标准制定和实施。
综合来看,2019-2024年中国激光雷达行业将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发展。
同时,行业面临的挑战也需要得到积极应对,以进一步提升行业水平,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据市场研究报告预测,2019-2024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将保持20%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4年达到约250亿元。
全球及中国激光雷达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全球及中国激光雷达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一、激光雷达分类激光雷达是激光探测和激光测距系统的简称,是一种以脉冲激光或连续激光为光源的主动光学测量技术。
激光雷达可以精确测量从激光发射点到测量目标表面激光反射点之间的距离,再结合激光光束发射方向就可以确定反射点的空间三维坐标,其在高精度测量、快速测量以及三维成像方面有着独特的技术优势,在军事侦察、航空航天、无人驾驶、三维成像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近年来受到学术界、工业界以及产业界的高度关注。
根据测量的原理,可以将激光雷达分为基于脉冲飞行时间的测量和基于连续波调制的测量,其中基于脉冲飞行时间的测量又可分为直接飞行时间测量(DToF)和间接飞行时间测量(IToF);根据扫描的方式不同,可以将激光雷达分为机械扫描式激光雷达、半固态激光雷达以及固态激光雷达;根据所采用的光源,可分为近红外(NIR)、短波红外(SWIR)、长波红外(LWIR)和混合式激光雷达;根据所采用的探测器类型,可分为单像素激光雷达、线阵激光雷达和面阵(二维)激光雷达。
二、全球激光雷达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从全球激光雷达是高级别无人驾驶技术实现的关键,据统计,2019年全球激光雷达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8亿美元,同比增长13.3%,受无人驾驶车队规模扩张、激光雷达在高级辅助驾驶中渗透率增加、以及服务型机器人及智能交通建设等领域需求的推动,激光雷达整体市场预计将呈现高速发展态势,预计至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35.4亿美元,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64.5%。
从全球激光雷达细分市场来看,据统计,2019年激光雷达在Robotaxi/Robotruck领域市场规模为1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35亿美元,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80.9%;2019年激光雷达在ADAS领域市场规模为1.2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46.1亿美元,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83.7%;2019年激光雷达在移动机器人领域市场规模为0.5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7亿美元,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57.9%;2019年激光雷达在智慧城市与测试领域市场规模为4.2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45亿美元,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48.48%。
探讨机载激光雷达系统在测绘领域的应用

探讨机载激光雷达系统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广泛应用于测绘领域的机载激光雷达系统不仅操作较为复杂且具有极强的综合性,该系统的运行需要多种系统同时运行辅助进行,如激光扫描系统、航拍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
笔者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并结合相关资料,对机载激光雷达系统的现状、技术及应用等作了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从业或研究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标签:机载激光雷达系统;应用现状;技术一、机载激光雷达系统的应用现状据有关文献记载,机载激光雷达系统最早出现于二十多年前,在美国的航天领域中被用于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机载激光雷达系统的应用范围也逐渐由简单的测量扩大到更多的领域中。
近年来,机载激光雷达系统在世界各国各领域范围内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大。
与美国、德国等具代表性的国家相比,我国引入机载激光雷达系统的时间较晚,但发展速度却十分迅速,现阶段,机载激光雷达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地质勘测、城市建设等方面。
除此之外,我国相关研究人员正致力于研究如何将与之相关的激光扫描系统等应用于交通领域。
二、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概述(一)主要特点及性能测量技术是机载激光雷达系统最先开发的技术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最高效的技术性能之一。
其不仅能够高度覆盖测量范围,高效率进行测量,而且其测量数据十分精确。
准确来说,机载激光雷達技术的测量误差能够严格控制在十五厘米以内。
此外,其测量过程中所得出的点云数据还能够准确反映所勘测地区的地形、地貌等,为测量人员的实际测量降低难度,进一步提高了测量数据的精确性。
除此之外,机载激光雷达在应用于测量时使用的测量方法是主动测量,对所要测量的区域进行实地勘测。
使用机载激光雷达进行测量的最大优点是其工作的开展不受周围环境及天气状况的影响,无论是白天或是黑夜,或是浓雾、阴雨等天气,均能够正常开展工作。
与此同时,机载激光雷达的测量技术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应用于植被茂盛的地区时,也能够直接穿过植被测量被植被所覆盖的区域,且不会出现其测量结果因植被的影响而不准确的情况。
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的应用研究

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的应用研究第一章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技术也日渐成熟,而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相比于传统的航空载荷有着更高的精度和更高的灵活性,可以在更加复杂的环境下进行精密测绘和探测。
本文将重点分析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的相关技术,并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和应用场景,深入探讨其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和前景。
第二章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的技术原理机载激光雷达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技术是通过发射激光束,利用反射回来的光信号来探测周围环境的一种技术。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不同,机载激光雷达可以分为空中激光雷达、地面移动激光雷达、船舶激光雷达等等。
空中激光雷达主要应用于空中精密制图和测绘、建筑物三维建模、基础设施监测、植被覆盖度测量等领域。
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射激光束,接收激光束经过反射后返回的光信号,并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被测物体的坐标、形状、大小等信息。
空中激光雷达的技术原理如下:1. 发射激光束:空中激光雷达通过激光发射器发射一束高频脉冲激光,此类型激光束可在大气中和各种亚标记下传播,能够穿透一定程度的植被,焦距范围随发射激光类型、特性和参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 接收反射光:由于激光束碰触到目标物表面后会发生反射,从而产生回波。
该回波将被接收到,并由其它系统部件进一步进行处理。
3. 信号处理:当信号被接收后,它会被传递到信号处理单元,此单元使用复杂的数据处理算法来处理信号。
这些算法通常能够区分不同的表面类型,输出一个三维点云,即激光雷达扫描数据。
4. 数据分析:在数据分析阶段,使用计算机软件分析3D扫描数据。
从数据中提取建筑物的轮廓、表面粗糙度、高度、走向等特征信息。
第三章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的应用场景1. 精密制图: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可以精密地测绘地形地貌,通过数学方法贴合于地图之上,生成高精度的三维地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载激光雷达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机载激光雷达是一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对地观测系统,本文简要介绍了机载LIDAR系统及其测量原理,并重点综述了机载LIDAR的应用现状最后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激光;激光器;激光技术;激光雷达一、机载LIDAR的技术原理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是将激光用于回波测距和定向,并通过位置、径向速度计物体反射特性等信息来识别目标。
它体现了特殊的发射、扫描、接收和信号处理技术。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起源于传统的工程测量中的激光测距技术,是传统雷达技术与现代激光技术结合的产物,是遥感测量领域的一门新兴技术。
自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第一部激光雷达诞生以来,机载激光雷达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航空遥感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
迄今为止,机载激光雷达的研究与应用均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虽然机载激光雷达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作业方式,但可以预见,在未来的航空遥感领域,机载激光雷达将成为主流之一。
进入90年代,机载激光雷达系统进入实用化阶段,并成为雷达遥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机载LIDAR系统是一款高速度、高性能、长距离的航空测量设备,该系统由激光测高仪、GPS定位装置、IMU(惯性制导仪)和高分辨率数码照相机组成,实习对目标的同步测量。
测量数据通过特定方程解算处理,生成高密度激光点云数值,为地形信息的提取提供精确的数据源。
其应用已超出传统测量,遥感,以及近景测量所覆盖的范围,成为一种独特的数据获取方式。
与普通光波相比,激光具有方向性好、单色性好、相干性好等特点,不易受大气环境和太阳光线的影响。
使用激光进行距离测量可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可靠性抗干扰能力。
当来自激光器的激光射到一个物体的表面时,只要不存在方向反射,总会有一部分光会反射回去,成为回波信号,被系统的接收器所接收,当仪器计算出光由激光器射出返回到接收器的时间为2t后,那么,激光器到反射物体的距离d=光速c×t\2 。
在机载激光雷达系统中,利用惯性导航系统获得飞行过程中的3个方位角(ψωκ),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获取激光扫描仪中心坐标(x y z),最后利用激光扫描仪获取到激光扫描仪中心至地面点的距离D,由此可以计算出此刻地面上相应激光点(X Y Z)的空间坐标。
假设三维空间中一点的坐标已知,求出改点到地面上某一待定点P(XYZ)的向量,则P点的坐标就可以由加得到。
其中点为遥感器的投影中心,其坐标可利用动态差分GPS求出,向量的模是由激光测距系统测定的机载激光测距仪的投影中心到地面激光脚点间的距离,姿态参数可以利用高精度姿态测量装置(INS)进行测量获得的。
利用机载LIDAR系统进行测高作业,根据不同的航高作业,根据不同的航高,其平面精度可以达到0.15至1米,高程精度可达10cm至30cm,地面分辨率甚至可达到厘米级。
可以说,机载LIDAR系统是为综合航射影像和空中数据定位二设计的新技术手段,它能为测绘工程、数字地图和GIS应用快速提供精确的空间坐标信息和三维模型信息。
二、机载LIDAR的应用现状机载LIDAR 一高精度、高分辨率、高自动化且高效率的优势,已成为世界各国进行大面积数值地表数据测制的重要主流与趋势,其多重反射的特性,可同时获取地面及其覆盖物(植被、电力线等)的精确三维坐标,而透水激光雷达系统更可穿透水体而量测水底的地形起伏。
其获取的高精度高分辨率DEM,可作为土地利用、工程建设规划、都市计划管理,河海地形、潮间带、集水区、山坡检测,地理信息系统、防灾、矿业、农业、林业、公共管理线等方面数值化、自动化等应用基础。
1.数字城市应用在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基于二维城市形象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形象时代的要求,将三维空间形象完整呈现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也是“数字地球”的要求。
因此,对快速获取三维空间数据,模拟和再现现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LIDAR系统在城市中更能体现其不受航高、阴影遮挡等限制的优势,能够快速采集三维空间数据和影像,房屋建模速度快,高程精度高,纹理映射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满足分析与测量的需求,广泛用于城市规划的大比例尺地形图获取。
2.工程建筑测量机载激光雷达测量能够为道路工程及其他建筑项目提供准确的高程数据。
机载激光雷达生成的DEM结合GIS及CAD软件,可以是设计人员模拟各种方案以选择出最佳路线或最好位置。
对于施工钱的原始预测,DEM结合正射影像可以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他们所需的大量地形和测量信息。
3.电力设计勘测选线和线路监测应用。
在进行电力线路设计时,通过LIDAR数据可以了解整个线路设计区域内的地形和地物要素的情况。
4.灾害监测与环境监测利用机载LIDAR产生的DEM,水文学家可以预测洪水的范围,制定灾难减轻方案以及补救措施。
典型的一套机载激光雷达系统可以在四小时内用一架固定翼飞机完成长30km区域的勘测。
其垂直精度和达15cm,平均点距为1.5m,合计记录了153000000个反映详细地形和地物的数据点。
也广泛应用于自然灾害(如飓风、地震、洪水滑坡等)的灾后评估和响应。
5.海岸工程传统的摄影测量技术有时不能用于反差小或无明显特征的地区,如海岸及海岸地区。
另外海岸地区的动态环境也需要经常更新基准测量数据。
机载LIDAR是一种主动传感技术,能以低成本做高动态环境下常规基础海岸线测量,且具有一定的水下探测能力,可测量近海水深70m内水下地形,可用于海岸带、海边沙丘、海边提防和海岸森林的三维测量和动态监测。
6.林业应用机载激光雷达系统的最早商业应用领域之一即为森林工业,森林业者和国土管理者需要森林及树冠下面的准确数据。
在传统技术下,树高与树的密度很难获取的信息。
在数据的后处理中,独立的激光返回值可分为植被返回值和地面返回值,根据LIDAR数据,分析森林树木的覆盖率和覆盖面积,了解树木的疏密程度,年长树木的覆盖面积和年幼树木的覆盖面积。
通过LIDAR数据可以概算出森林占地面积和树木的平均高度,及木材量的多少,便于相关部门进行宏观调控。
7.文化遗产保护大型的文物古迹和室外的不可以移动文物,需要测量其三维数据,以便进行修复和保护。
对于出于恶劣测量环境下或不可直接触摸的文物,LIDAR技术就成为了一种直接获取三维数据的很好的解决方案。
8.油气勘探石油及天然气工业的勘测程序常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传送与地形数据XYZ为准相关的数据。
虽然有多种方法处理收集位置数据,但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是一种高速且不接触地面的数据获取方法,大多数情况下,从勘探开始到最终数据发送只需要几周的时间。
在一些复杂的环境地区勘测,砍伐树木的费用要几千美元一公顷。
如用机载激光雷达进行勘测,最多只需要砍伐几行树,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经费且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维激光雷达技术是实现空间三维坐标和影像数据同步、快速、高精度获取的国际领先看空间技术,在采集地表数据方面具有传统航空摄影测量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三维激光雷达技术是即GPS以来测绘领域的又一场技术革新,是高精度逆向三维建模及重构技术的革命,是进行大区域空间探测的利器,是数字中国及各行业数字化的必由之路,将对电网、水利、交通、规划、国土、矿山、海洋、气象、农业、林业、古迹保护等各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二、机载LIDAR的发展趋势近几年,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欧美等发达国家许多公司和科研机构投入了的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相关技术和系统的研究,并先后研制出多种机载激光雷达系统,相继投入商业运作。
记载激光雷达在测绘市场所占的份额不断扩大,其应用的领域和深度也日益拓宽和加深。
我国的学者也投入道路激光雷达技术的研究中,也有一些公司从国外引进了机载激光雷达设备用于商业运作。
但总体而言,我国在机载激光雷达的硬件研制及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都落后与发达国家,为使这项高新技术能够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开展记载激光雷达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虽然目前已有多种激光雷达系统在使用,但激光雷达仍是一项处在不断发展中的高新技术,许多新体制激光雷达仍在研制或探索之中。
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激光雷达的研究工作将主要集中在不断开发新的激光辐射源、多传感器系统集成和不断探索新的工作体制和用途方面。
1.开发新型激光辐射源目前,在中远距离应用中,波长为1.06μm的Nd:YAG激光器和波长为10.6μm的CO2激光器仍是激光雷达的主导辐射源。
近年来随着大功率半导体激光二极管技术的不断完善,在近距离应用条件下半导体激光器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在未来若干年内,二极管泵浦的固体激光器技术和光参量振荡器技术将是新型激光源的关键技术。
利用光学参量振荡器可获得宽带可调谐、高相干的辐射光源,在激光测距、光电对抗光学信号处理等领域以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光学参量振荡器的理论最早在1962年由Kroll提出,1965年美国贝尔实验室首先在脉冲激光器上实现光学参量震荡,国际上在70年代建立了完善的参量互作用理论,并在80年代后,随着一些性能优良的非线性晶体的出现,使得OPO技术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OPO技术进入了实用阶段。
近年来,随着二极管泵浦的固体激光技术的发展,全固化宽调谐OPO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它具有高效率、长寿命、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可高重复频率工作等特点。
美国直升机防撞激光成像雷达和预警机载“门警”系统激光雷达,英国的查分吸收光雷达都是采用OPO做辐射源。
可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OPO激光雷达问世。
2.. 多传感器集成和数据融合激光雷达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成像应用。
激光雷达成像具有优越的三维成像能力,其数据处理算法相对简单,不需要多批次图像融合即可得到侦查区域多层次的三维图,与其他成像侦查手段相比,在实效性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与光学和微波成像相比,激光雷达成像在获得侦查区域目标的同时能快速获得目标高程数据,提高对战场的探测能力。
激光雷达成像所获得的是目标距离和强度数据,激光雷达数据图像与可见光数据图像、红外电视数据图像等其他数据图像的融合在目标物特征提取、识别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激光雷达数据图像包含目标的位置、体积、形状等三维立体信息,充分反映目标的几何信息。
但激光雷达数据由于激光谱线成像,光谱信息单一,不能充分反映目标物的物理属性信息。
而可见光数据图像、红外电视数据图像包含丰富的目标光谱信息,但目标的几何信息只有二维的平面位置信息。
将激光雷达数据图像与可见光数据图像、红外电视图像相融合,实现多传感器集成,可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2.不断探索激光雷达新体制多年来,对激光雷达新体制的探索工作一直在进行,尤其最近几年研究工作比较活跃,包括激光相控阵雷达、激光合成孔径雷达、非扫描成像激光雷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