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预习的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的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这样的声音“同学们,你们预习课文了吗?” 回答则是整齐响亮的“预习了。”但要问起他们是怎么预习的,则除了读几遍课文外就没有其它答案了。当然预习时读课文是必需的,但只停留在读课文上是远远不够的。

1.读准读顺课文

每拿到一篇新课文时,总会遇到一些读不准或是不认识的字词。这就需要学生在预习时能充分利用身边的工具书,扫除阅读中的障碍。而我们有的学生遇到不会读的字要么读半边,要么把他放过不读。这就没有达到预习的效果。如果要想把课文读顺,光光只读一两遍是达不到效果的,这就需要拿到新课文后要反复读课文,特别是文中难读句子,就更需要反复读。而在课堂上,我们是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读熟课文。由此可见,课前能读准读顺课文,是预习的最基本要求。

2.圈点标注课文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预习读课文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圈画一些优美的词句,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再则可以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打上“?”。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就能特别留心听老师讲课。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就更好。如我在教学《中彩那天》时,一学生预习时对“捎了一张”一词产生了疑问,课堂上该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一问反而激起了更多同学的探究的欲望。于是我抓住契机,让大家讨论,举例说明。

预习时看似简单的圈点标注,却是学生在预习时的思维的真实流露。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那些乐思好学的孩子常常把书上标注的满满的,每到交流发言的时候,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

3.理清课文思路

预习时,对所读的课文内容应该有个大概的了解,理清课文的思路,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边读书边在书上做记号,看看课文写了几件事、讲了几个问题,集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观点,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然而在教学时,却常常发现很多同学只会照着书上原文照读,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表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预习时没有理清课文思路。

4.结合泡泡里问题,课后练习预习

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和泡泡里问题,通常是课文的主心骨,解决了这些就能领会课文。所以预习时结合课后练习和泡泡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在《万年牢》一课中,课文中三次提到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预习时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教学时学生能更快更好地走入课文,与文本进行交流。

5.查阅相关资料

有时候课文所讲述的内容只是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仅仅通过读课文学生了解的内容可能还不够全面,这就需要学生预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的了解。如《自然之道》一文,多同学不会满足于分析课文,他们还对兵马俑的课后的综合性学习……感兴趣。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很多关于动物、植物生长现象和从中受到的启发,也对课文有更深的体会的。

预习的注意事项

1.学生预习的时间应是课内、外时间的结合。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预习应在课内进行,这样既少占学生课外时间,又便于教师当面指导,课堂上完不成的方可在课外完成。

2.预习不能使学生负担过重。预习内容不宜过多,一般情况下,可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一定数量的生字词,或划出疑难之处,或进行初步的思考,要以学生能够完成预习任务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为前提。

当然,预习的方法和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根据教材和训练要求布置预习。切忌千篇一律,不讲实效,致使预习成为一种僵化的固定模式,最有价值的的方法是教师能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来随机地安排、指导预习。

总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课前预习,合理利用课前预习,使课前预习成为提高课堂效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