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景。课堂教学中出现一些老师意料之外的情况再正常不过了。充满个性的课堂意外,处理得当同样能使课堂生机勃勃。于漪老师“《记一辆纺车》课堂上的意外”,就是个典型案例。

师:今天我们学习《记一辆纺车》。昨天请同学们预习了,说说看,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

生:(异口同声)我们不——喜——欢。(随堂听课的二十几位同志惊讶,教师感到意外,稍停,笑着说)

师:不喜欢?那就请你们说说不喜欢的原因吧!谁先说?

生:文体不明确,从题目看应该是记叙文,但里面有不少说明的文字,一会儿这一会儿那,弄不清楚。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好象是回忆录,又好象是说明文。

生:我看是散文。

生:散文有文采,吸引人。这篇干巴巴的,没有文采,不喜欢。 .

(有些学生点头表示同意,一学生问)

生:是不是散文?老师,你喜不喜欢?(学生笑)

师:(笑)还有别的意见吗?(扫视教室,稍停)没有了。同学们敢于大胆直率地发表意见,很好,这种学习风气要坚持,要发扬。这篇文章是散文,与过去学的散文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过去我们学的《荔枝蜜》、《茶花赋》是抒情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这篇是回忆性的叙事散文,大家没有接触过,一下子看不出其中的奥妙,所以不喜欢。叙事散文有自己的特点这篇托物叙事见精神,好些段落写得别有意味,推敲推敲,你们就会喜欢了。……

由此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而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注重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生成的课堂情景中生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新的理念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发展是个性化的,自由的,民主的。因此学生的思维也更是灵动的、不可预测的。学生海阔天空的一些想法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新的教学可利用资源,学生的奇思妙想,别出心裁的观点似乎与欲授的内容不太挂边,偏离了相应的学科领域。其实细细品位之后,会发现原来学生的思维竟然会如此生动形象,与生活融会得如此诗情画意,他们可用数学的“行外话”诠释着数学中的概念,跳出数学来说数学,就是一种来之不易的精彩。

教师在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面前不必显得“惊慌”和“尴尬”,只有当老师没及时作出适当地分析来“服众”,课堂上才会出现骚乱。因此,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应变能力和教学机智。对于整个人类来说,知识是无限的,永无止境的,

教师充分准备、精心预设的教学过程在实施时被学生“破坏”或“打乱”是再所难免的,而且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这种现象有可能会越来越多。一方面,新课程改革倡导师生平等、教学民主,要给学生创造充分发挥和施展的空间,这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开放,更具有不可预测性;另一方面,我们学生获取知识的渠

道更加丰富,家长对子女的培养更加重视。我们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知识,到了怎样的思维水平,教师很难准确地预见到。虽然课堂上的“意外”很难预见,但倘若发生了,又必须很好的解决,那当我们的“预设”在课堂上遭遇“意外”时该怎么办呢?

一、教师要有面对“意外”的正确心态

新课程注重教育的开放,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需不断被唤醒,探究知识本质的潜能不断被发掘,形形色色的“课堂意外”也就应运而生、层出不穷,我们既不能一概地“封杀”,不让学生来搅局,或设法让学生走进老师布的阵法中,直到大功告成为止,也不需要一味地去“迎合”,完全跟着学生的思路走,从而严重偏离了主要的教学方向而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课堂意外”是学生真实的流露,是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宽容接纳这些“意外”的存在,并且要善于挖掘和运用课堂中的“意外”,有选择性地利用部分课堂生成资源,寻找“意外”之处的惊喜。让这些“意外”成就我们真实的课堂。

同时,“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只有较充分地了解了学生,才能教好学生。在“意外”发生前预设试探性的内容,准确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既可以将“意外”消灭在萌芽状态,又可以及早思考应对“意外”的策略。

二、把握好处理教学“意外”的原则

当“意外”发生时,教师在主观上要积极面对,主动处理“意外”,不能消极的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用一些套话敷衍,要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而且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才是最真实的,根据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方案是促进学生在数学方面获得发展最有效的策略。同时还要根据发生的“意外”重新审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权衡轻重做出调整。对整体“意外”的发生有可能意味着教师预见的错误,这时就需要重新审视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做出调整,也有可能意味着学生整体的思维水平上升到了一定的层次,这时就需要教师灵活机智地加以处理,并善于捕捉一些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从而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对个体“意外”的发生,教师就需要权衡轻重,做出选择和调整,因为在课堂上对个体“意外”的处理往往会影响预定的教学进程,甚至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在处理“意外”时,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原则。根据课堂反馈的信息,不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要积极做出调整,一切要按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来处理。

三、让“意外”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成长

不可否认,新课程下的课堂是活跃的,孩子们会提出形形色色的问题,课堂也会变得难以控制,意外也随之而来,但由于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生成资源来源的不确定性及教师教学智慧的不稳定性等原因,如何让这一次次的“意外”生成一次次的“精彩”呢?有人说这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和教学应变能力,是的,可我认为这教学机智、应变能力还是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去积累经验,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老师(每每“意外”发生后,要反思成败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只有“肚”里有“货”,我们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课堂教学,才能把“意外”变成“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我们的教学应该是真实自然的,不必刻意去求顺、求纯、求完美,一旦出现意外,我们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