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地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儿童腹泻病的诊断治疗

儿童腹泻病的诊断治疗

儿童腹泻病的诊断治疗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通常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

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大便次数较平日增多和/或大便性状改变(含不消化食物残渣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

2.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其他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高热或体温不升、抽搐、昏迷、休克等)。

3.脱水程度的分度4.脱水性质的判断(见下表)5.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判断腹泻时因肠道丢失和摄入不足可发生低钾、低钙、低镁和代谢性酸中毒,重度脱水均合并酸中毒应根据症状、体征、血生化和血气分析判断。

二、病程分类病程<2周为急性腹泻病;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病;>2月为慢性腹泻病。

三、病情分类轻型:大便次数在5~10次/日,无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重型:大便次数在10次/日以上,有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

四、辅助检查1.血常规细菌感染白细胞增多。

2.大便常规及培养因致病原而异,细菌性腹泻病可获阳性结果。

3.病毒检查病毒性腹泻病用免疫酶联反应(ELISA)或PCR检测或电镜检查大便,可检查出大便轮状病毒或其他病毒。

4.血液生化检查血电解质(钠、钾、氯、钙、镁)、血气分析等。

五、鉴别诊断应与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梗阻、肠套叠等相鉴别。

治疗原则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急性腹泻病的治疗一、一般治疗除重度脱水和严重呕吐外,一般不禁食,有严重呕吐者可暂禁食4~6h(不禁水)。

母乳喂养儿,继续喂养,人工喂养儿,可适当稀释奶液,已添加辅食儿,适当维持或减少品种和数量,应保证饮食卫生、新鲜、易消化、有营养。

推荐补充量及疗程:6个月以内锌元素10mg/d(葡萄糖酸锌口服液20ml/d),6个月以上锌元素20mg/d(葡萄糖酸锌口服液40ml/d),10~14d;疑似乳糖不耐受:进食母乳后即出现水样泻;合并脱水、酸中毒;大便pH<5.5,还原糖试验阳性++以上。

成人腹泻的诊断和治疗

成人腹泻的诊断和治疗

3.机制 渗透性腹泻: 各种原因→肠腔内渗透压升高
→体液水分进入肠腔 特点:禁食后腹泻减轻或停止
分泌性腹泻: 刺激→肠粘膜水电解质分泌过 多或吸收受抑→分泌吸收失衡 特点:量大,水样(无血),PH 为中性或碱性,禁食48h后腹 泻仍持续
渗出性腹泻:炎症、溃疡→肠黏膜完整性破 坏→体液渗出 特点:粪便含有渗出液或血液 成分
动力异常性腹泻:肠蠕动过快→内容物消化、 吸收影响 特点:便急、粪便不成型 或水样,不带渗出物和血 液,伴肠鸣音亢进或腹痛多
种机制并存,共同作用下发生
(三)诊断思路 病程长短、病史、大便特点、病理生理改变、
内镜、活检等
1.是急性还是慢性腹泻 (1)急性腹泻: ·肠道感染、Crohn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 急性缺血性肠病
作用机制 收敛、吸附、保护粘膜 减少肠蠕动 抑制肠道过度分泌 中医药(清热燥湿)
3.转诊原则 *腹泻原因不明者,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 明确诊断
*良恶性肿瘤需手术治疗者 *严重肠道感染,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甚至休 克者
谢谢
腹部压痛、腹块、 水电解质紊乱、
肠鸣音亢进、关 酸碱平衡、腹部 节痛、皮肤粘膜 压痛 损害、眼损害
(五)治疗 病因及对症治疗 未明确病因前,慎重使用止泻药及止痛药
1.病因治疗 抗感染 感染性腹泻 志贺菌属、沙门菌、弯曲杆菌、 大肠杆菌:复方新诺明、喳诺酮类 艰难梭菌:甲硝喽、万古霉素 肠结核:抗结核治疗 阿米巴疾:甲硝挫
任何年龄
女:男 2-5:1 无差异
无差异
食物、心理
精神刺激、过度 疲劳、饮食、继 发感染
不洁饮食
清晨起床后或早 慢性腹泻、血性
餐后发生,腹泻、 腹泻,体温正常
便秘交替

腹泻诊断标准

腹泻诊断标准

腹泻诊断标准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以大量黏液性粪便、出现多次排便为特征,其病因千差万别,治疗方式多样,诊断标准杂乱无章。

本文旨在从诊断标准的角度出发,介绍腹泻的诊断标准,提出建议,为腹泻的治疗提供参考。

一、腹泻的定义腹泻是指大量(成团)黏液性粪便,和至少三次以上排便的情况。

根据腹泻的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持续时间在一周内;慢性腹泻持续时间在一周以上。

二、腹泻的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诊断腹泻的临床症状包括:大量黏液性粪便、腹痛、腹部肿胀、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引起的脱水症状等。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确定诊断。

2、检查(检验)项目腹泻的检查(检验)项目包括:血常规、腹部超声、腹腔镜检查、放射线检查、肠镜检查等。

根据检查结果,可以诊断出腹泻的类型及病因,为治疗腹泻提供依据。

3、治疗诊断治疗是诊断腹泻的最终目的,根据检查项目和临床症状,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减轻病情并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三、腹泻诊断总结腹泻的诊断标准不仅要兼顾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还要综合治疗目的考虑。

有些疾病如传染性腹泻,因其出现的症状很相似,需要进行更多的检查,以确定其真正的诊断;而慢性腹泻则更复杂,除了上述的检查项目外,还包括血液检查、胆囊放射、抗生素治疗等,因此应根据腹泻的病因和类型制定个性化的诊断标准,以求得更明确的诊断。

四、腹泻治疗建议1、服用正确药物对于腹泻,除了根据诊断结果采取治疗措施外,服用正确的药物也是非常重要的。

应根据腹泻类型,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正确药物,以更有效地治疗腹泻。

2、保持健康饮食患有腹泻的人应该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汤、稀饭、玉米等,以减轻腹泻症状,促进腹泻的痊愈。

3、加强体育锻炼适度运动可以加强肠道蠕动,以及消化吸收的功能,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减轻症状,促进治疗效果,是腹泻治疗中一项重要的建议。

总之,腹泻的诊断标准应该兼顾临床症状、检查结果、治疗效果三个方面,并综合考虑,以便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如此才能有效地治疗腹泻。

腹泻教学课件

腹泻教学课件

02
腹泻可分为急性 腹泻和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通常持 续时间较短,慢 性腹泻则持续时 间较长。
03
腹泻的原因包 括感染、食物 中毒、消化不 良、肠道疾病 等。
04
腹泻可能导致 脱水、电解质 紊乱等并发症, 需要及时治疗。
腹泻的原因
感染:细菌、 病毒、寄生虫
等感染
过敏反应:食 物、药物等过

食物中毒:食 用变质、污染
饮食建议
01
避免油腻、辛辣、 刺激性食物
பைடு நூலகம்04
避免牛奶、咖啡、 酒精等可能加重 腹泻的食物
02
多喝水,保持水分 平衡
03
增加富含纤维的食 物,如蔬菜、水果
营养补充
1
腹泻期间,应补充足够的水 分和电解质,以预防脱水。
2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
物。
3
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 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补充
谢谢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诊断方法
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 的腹泻症状、持续时 间、伴随症状等
2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 的一般状况、腹部体 征等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 常规、便常规、便培 养等
4
影像学检查:如X线、 超声、CT等,用于排 除其他疾病可能
5
内镜检查:如肠镜、 胃镜等,用于观察肠 道病变情况
6
诊断性治疗:如抗生 素、止泻药等,用于 判断疗效,辅助诊断
治疗方案
1
口服补液盐:补充水 分和电解质,预防脱 水
2
抗生素:针对细菌感染 引起的腹泻,如诺氟沙 星、环丙沙星等

腹泻的诊断与护理

腹泻的诊断与护理

腹泻的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用药情况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皮肤颜色、腹部情况等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等检查 影像学检查:进行X光、B超、CT等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腹泻的鉴别诊断
病因:感染、食 物中毒、药物反 应等
症状:腹痛、腹 泻、恶心、呕吐 等
预防腹泻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避免食用 不洁或过期食品
保持良好的卫生 习惯,勤洗手,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作息 习惯,避免熬夜 和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紧张 和焦虑
预防腹泻的饮食调整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 菜、水果、全谷类等
减少油腻、辛辣、刺激性 食物的摄入
适量饮水,保持肠道湿润
检查:血常规、 粪便常规、电解 质等
治疗:对症治疗、 抗感染治疗、补 液等
腹泻的护理
2
腹泻的一般护理
保持充足的水分:腹泻可能导致脱水,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调整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富含纤维的食物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腹泻的预防
3
预防腹泻的方法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 手,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 食用不洁或过期食品
避免接触腹泻患者,减少感 染机会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减 少疾病发生
预防腹泻的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不洁或过期食品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接触腹泻患者,减少感染机会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电解质失 衡,如低 钾、低钠 等
其他症状, 如发热、 乏力、食 欲不振等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小儿急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南阳市中医院 南阳市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
张炜
门诊63869998 一病区63869993,二病区63869905 三病区63869904
E-mail: zhwei90@
便次增多
腹泻的定义
轻: 中: 重:
质地改变
水分 粘液、脓血
大便次数与病理的关系
大便次数
轮状病毒肠炎----【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有丰富的乳糖酶,此酶是轮状病毒受体 而使之进入上皮细胞,发生轮状病毒感染。
小肠黏膜的绒毛上皮细胞(尤其十二指肠和空肠)。 病毒在上皮细胞浆内复制→包涵体→细胞变形→绒毛变短,
胞内出现空泡→继之坏死→排毒。 肠段蔗糖和乳糖吸收↓→肠腔糖类滞留→渗透压↑→体液渗入
、吉兰巴雷综合症、瑞氏综合征。。。 肠套叠
轮状病毒肠炎----【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呕吐、蛋花汤便、迅速出现的脱水+季节+ 年龄 ----考虑本病可能。粪便镜检白细胞很少。血 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常在正常范围。粪便检测到 轮状病毒特异性抗原。
2.鉴别诊断 (1)其他病毒性腹泻病:依靠相关病毒特异性抗原
便中存活数日~数周,耐寒冷,在-70°C可长期保存 ,不耐热,55°C30分钟即灭活。耐酸又耐碱, pH3~9范围内保持结构完整,不能被胃酸破坏。75% 乙醇、酚、甲醛及含氯消毒剂有灭活作用。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
是儿童腹泻病最常见的病原体,全球5岁以下儿童患有轮状 病毒腹泻和相关疾病每年约1.3亿,其中受诊患者超过2500 万,约200万儿童为此住院,死亡数超过60万。
克样水电解质紊乱 治疗:四环素、强力霉素、喹喏酮、SMZ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感染性腹泻是指由各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一种病症,常伴随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

这些微生物可能来自食物、水源、环境污染等。

尤其在气温升高和饮食不合理的情况下,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会增加。

因此,对于此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一、诊断1. 症状表现感染性腹泻的典型症状是腹泻、腹痛和腹胀,有时伴有发热和恶心等症状。

患者可能有水样便、黏液便或血便等。

腹泻持续时间一般为3-7天,但有些病例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

2. 病原学检查若症状明显,且诊断不明确时,应进行病原学检查。

传统的病原学检查方法包括: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测、细胞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其中,多数病原体的培养需要比较长时间,且对细菌培养技术要求较高。

目前,PCR技术已经成为了最为广泛使用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二、治疗1. 改善营养腹泻带来的失水和电解质失衡会导致脱水、血压下降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是治疗感染性腹泻的关键之一。

同时,合理摄取营养,保证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力,有助于加速康复。

2. 细菌抗生素当感染性腹泻明显且症状较为严重时(如水样便、发热、腹痛等),可考虑使用细菌抗生素。

但需要根据病因确定具体的抗生素,并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合理使用,防止肠道环境的破坏和细菌耐药性的出现。

3. 草药治疗传统中医学认为,腹泻、痢疾、消化不良等症状是由于肠胃功能失调导致。

因此,在治疗感染性腹泻方面,草药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常用的草药有黄连、黄柏、苦参、半夏、白术等。

总而言之,感染性腹泻虽然常见,但临床上仍需注意诊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治疗感染性腹泻时,要针对病原体进行合理的治疗,同时也注重纠正营养不良,促进康复。

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卫生、保持个人卫生习惯及饮食,防止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腹泻的诊断与鉴别PPT课件

腹泻的诊断与鉴别PPT课件
腹泻的诊断与鉴别ppt课件
目录
• 腹泻概述 • 腹泻的诊断 • 腹泻的鉴别诊断 • 腹泻的治疗与预防 • 腹泻的护理与康复
01
腹泻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腹泻是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症状, 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形状 改变等。
分类
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 非感染性腹泻。
与其他消化道疾病的鉴别
功能性腹泻与器质性腹泻的鉴别
功能性腹泻通常由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而器质性腹泻则是由肠道炎症、感染、 肿瘤等原因引起。器质性腹泻常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而功能性腹泻则较少 出现这些症状。
细菌性痢疾与急性胃肠炎的鉴别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排脓血 便等症状,而急性胃肠炎则是由食物中毒、感染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呕吐、 腹泻等症状。
注意保暖
保持室内温暖,避免宝宝腹部受凉。
预防再次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再次感染。
饮食调整与营养支持
调整饮食结构
根据宝宝病情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减少脂肪 和糖分摄入。
特殊饮食护理
对于乳糖不耐受或过敏的宝宝,需采用特殊 饮食护理方案。
补充营养素
针对宝宝具体情况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 养素。
咨询专业人士
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的鉴别
感染性腹泻通常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引起,而非感染性腹泻则由食物过敏、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感染 性腹泻常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而非感染性腹泻则较少出现这些症状。
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的鉴别
急性腹泻通常病程较短,症状较轻,而慢性腹泻则病程较长,症状较重。慢性腹泻常伴有营养不良、消瘦等症状。
观察病情变化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012—1997~`前言感染性腹泻广义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之腹泻。

本标准则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

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病原体引起之肠道感染,较常见的如沙门菌肠炎、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等。

其临床表现均可有腹痛、腹泻,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处理原则亦相似,但不同病原体引起之腹泻,在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上又有不同特点。

有的为炎症型腹泻,有的为分泌型腹泻,最后确诊须依赖病原学检查。

感染性腹泻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夏秋季更为多见,制定本标准对本组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组疾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及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树波、陈晶晶、肖东楼、沈宝铨、王勤环。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对此范围的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及防治依据。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炎症型腹泻inflammatory diarrhea指病原体侵袭肠上皮细胞,引起炎症而导致的腹泻。

常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粘液便或脓血便,镜检有较多的红白细胞,如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弯曲菌肠炎等。

2.2 分泌型腹泻secretory diarrhea指病原体刺激肠上皮细胞,引起肠液分泌增多和/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腹泻。

病人多不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稀水便。

镜检红白细胞不多,如肠产毒大肠杆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等。

腹泻的鉴别诊断

腹泻的鉴别诊断
对症治疗
针对引起腹泻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 疗措施。如因感染引起的腹泻需使用 抗生素治疗,因过敏引起的腹泻需避 免过敏原并使用抗过敏药物治疗。
调整生活方式
针对病因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戒 酒、调整饮食等。同时保持良好的作 息和心理状态,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腹 泻。
谢谢观看
寄生虫性腹泻
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腹泻, 如阿米巴原虫、贾第鞭毛 虫等。症状包括粘液便、 腹痛、体重下降等。
非感染性腹泻
食物不耐受
功能性腹泻
由于对某些食物过敏或不耐受引起的 腹泻,如乳糖不耐受、麸质不耐受等。 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泻等。
由于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可能 与情绪、压力等因素有关。症状包括 腹痛、腹胀、腹泻等。
内镜检查
对于部分患者,尤其是疑似肠 道器质性病变者,可进行结肠
镜检查或小肠镜检查。
04
腹泻的治疗
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
腹泻期间,应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选择易消化、清淡的食物, 如稀饭、面条等。严重腹泻时,需暂时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
补充水分
腹泻可能导致脱水,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口服补液 盐。
霍乱
常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大便 呈粘液脓血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白细胞 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起病急骤,剧烈腹泻伴呕吐,大便呈米泔 水样,无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常出现 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肌肉痉挛。
慢性结肠炎
肠易激综合征
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粘液 便或脓血便等症状,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 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病变。

体征表现
脱水
腹泻可能导致身体失去大 量水分和电解质,表现为 皮肤干燥、口渴、尿少等 症状。

腹泻ppt课件图片

腹泻ppt课件图片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检 查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 等异常体征,以初步判断 病情。
实验室检查
进行粪便常规、血常规、 生化等检查,以明确腹泻 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
治疗方案
饮食调整
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调整饮 食,如避免油腻、刺激性 食物,适量摄入清淡易消 化的食物。
药物治疗
根据病因选择适当的药物 进行治疗,如抗生素、止 泻药、益生菌等。
详细描述
腹泻时,肠道无法正常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可能导致营 养不良。长期腹泻还可能引发体重下降、肌肉无力、免疫力 下降等症状。为了补充营养,患者需要进食易消化的高营养 食物,并在必要时接受静脉营养治疗。
其他并发症
总结词
腹泻可能引发其他一系列并发症,包括感染、电解质紊乱等。
详细描述
腹泻可能导致肠道感染,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也可能引发全身感染。 此外,腹泻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等,引发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等 症状。对于这些并发症,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案例二:慢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慢性腹泻的症状
持续时间较长的腹泻,伴有体 重下降、营养不良等。
慢性腹泻的治疗建议
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如抗 感染、抗炎、调整肠道菌群等 。
慢性腹泻的诊断方法
通过粪便检查、肠镜检查等手 段确定病因。
案例分析
患者因肠道炎症导致慢性腹泻 ,经过长期治疗,病情得到缓
解。
案例三:儿童腹泻的预防与控制
补液治疗
对于严重腹泻导致的水电 解质紊乱,需进行补液治 疗,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注意饮食卫生
保持食物清洁,避免食用过期 、变质的食品,减少外出就餐

《腹泻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腹泻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2 经济影响
疾病发病率高,对社会经济造成很大负担。
3 控制措施
全面排查原因,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
家庭护理和康复
家庭护理
如排便前候靠立位、尽量保持 卫生等。
康复措施
如增强自身免疫力、进行合理 运动等。
疗效评估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随时调整 治疗方案及康复进度。
饮食调理
1 忌口类
如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3 饮食禁忌
酗酒、饮浓茶等均需适当控制。
2 宜食类
如易消化、清淡、高营养的食品。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
如粘膜保护剂、止泻药、抗生 素等。
中药治疗
针对具体症状,使用不同药方 治疗。
用药注意事项
根据病情和用药时间调整用药 量,注意处方副作用。
慢性腹泻的治疗
药物治疗
寄生虫
包括以滴虫、蠕虫为代表的寄生虫。
检查和检测
1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颜色、质地、性状等。
传染病特异性检查
2
如病毒检查、菌群检查等。
3
血液检测
肝肾功能、电解质等。
影像学检查
4
如腹部CT、MRI、超声等。
临床分型和治疗原则
临床分型
急性腹泻、慢性腹泻、难治性腹泻等。
治疗原则
• 清除病原体 • 控制症状 • 改变肠道环境
《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解读腹泻的病因与危害,分享不同治疗方法,让您掌握更多腹泻相关知识。
什么是腹泻?
腹泻是人体一种常见病症,指每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量增加,水分占比增 多,粪便质地较软或稀水状。
腹泻的病因和分类
病因
食物中毒、病毒感染、肠道菌 群紊乱、肠道感染等。

慢性腹泻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慢性腹泻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慢性腹泻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慢性腹泻(chronicdiarrhea)是指排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以上且粪质稀薄或带脓血,排便量增加,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2个月以上的症候群。

消化系统和全身性疾病均可引起。

【诊断提示】1.病因(1)肿瘤:常见的有结肠癌,其次为胰腺癌、胃泌素瘤,肠息肉也可出现黏液样腹泻和便血。

(2)细菌性感染:慢性菌痢、肠结核等均可引起慢性腹泻。

(3)寄生虫病:如钩虫病、姜片虫病、梨形鞭毛虫病、慢性阿米巴病和慢性血吸虫病等。

(4)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5)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克隆病)、非特异性溃疡型结肠炎。

(6)菌群失调: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史,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等病史。

(7)慢性肝胆疾病及慢性胰腺疾病:由于胆酸和胰酶(胰脂肪酶)分泌减少,使脂类乳化与脂肪分解发生障碍引起腹泻。

(8)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因饮食不当、受凉或情绪改变等因素均可引起腹泻,伴有腹痛,大便呈烂便,可有黏液,常与便秘交替发生。

患者多有神经衰弱症状,需经各种检查除外器质性病变。

(9)胃肠道外的病因:甲亢、糖尿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毒症及某些药物等均可引起慢性腹泻,但各有其临床特点。

2.伴随症状(1)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可见于结肠癌、肠结核、肠易激综合征等结肠病变。

(2)伴发热,多见于肠结核、炎症性肠病、小肠恶性淋巴瘤等。

(3)伴消瘦者,提示恶性肿瘤、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胰腺疾病、肝胆疾病等。

(4)伴有腹部肿块,应根据其部位和特征进行分析。

如肿块位于左下腹,除外粪块,应考虑结肠癌。

位于右下腹,需考虑右侧结肠癌、增生性肠结核,妇女应考虑卵巢肿瘤。

3.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粪便检查应取新鲜标本且需反复检查。

大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吞噬细胞、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虫卵等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大便培养有致病菌,可以确定病因。

(2)X线、内镜检查及活检,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及病变部位。

(3)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增多和糖尿病、尿毒症等,以及了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

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

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
水样便或米汤样便,腹泻不止伴有呕吐, 迅速出现严重脱水,要考虑霍乱。
粘脓便或脓血便,要考虑为细菌性痢疾或 阿米巴痢疾或侵袭性细菌感染。
诊断
(四)病因诊断
在未明确病因之前,统称为腹泻病,病 原明确后应按病原学进行诊断,如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霍乱、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致泻 性大肠杆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轮状病毒、 肠腺病毒以及小圆病毒肠炎、蓝氏贾第鞭毛虫肠 炎、隐孢子虫肠炎、真菌性肠炎等。
病程在2周至2个月。 1.3慢性腹泻病(Chronic Diarrhea Diseases):
病程在2个月以上。
诊断
(二)小儿腹泻病分类
2.病情分类 2.1 轻型 :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2 中型 :有些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2.3 重型 :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
(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 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外周白 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
霍乱的临床表现
• 为甲类烈性传染病,起病急骤, 传播迅速,从1817年至今已发生 过七次世界大流行,临床上以剧 烈泻吐大量米泔水样排泻物、严 重脱水、肌肉痉挛及周围循环衰 竭为特征。
霍乱的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表现病程可分为三期 1.泻吐期:无痛性腹泻(100%)---先
无恶心性呕吐(83%)---后 泻吐物米泔水样
3.诊断: 无脱水征
有些脱水,2个或2个 以上上述体征,其中 至少包括一个*所示的 体征。
重度脱水,2个或2个 以上上述体征,其中 至少包括一个*所示的 体征。
4.治疗
采用方案一
采用方案二
采用方案三
• 几种常见肠炎的临床特点
(一)病毒性腹泻: 轮状病毒肠炎(rotavirus enteritis) *好发年龄6个月至2岁 *秋冬季高峰 *腹泻,便次频繁,每日十余次至 数十次,水样便/黄绿色稀便 *可伴发热、呕吐、咳嗽,易有脱水 *大便镜检正常/少量白细胞,可见大量 脂肪球 *病毒抗原检测 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时间:2011年11月23日
主讲人:刘卫军
腹泻常见的主要原因是肠道感染与细菌性食物中毒,非感染性腹泻无论起症状和危害均
次之。

在进行急性腹泻的诊断时,首先应重视流行病学资料,而症状和体征要仔细甄别,血常
规及便常规有助于早期诊断,粪便中分离出病原体是感染急性腹泻的确诊依据。

1、感染性腹泻
(1)、病毒性肠炎其特点为季节性强,高度传染性,临床症状轻,病程自限。

其中,
人轮状病毒(RV)感染较为常见。

在高发季节如果患者出现发热、腹泻、黄色水样便,且同
时伴有腹痛,除外其
他腹泻,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确诊有赖于免疫电镜发现RV。

其他病毒如诺沃克病毒、肠腺病
毒及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也可引起水样腹
泻,鉴别诊断主要取决于病原学检查。

治疗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轻度脱水予口服补液(ORS),中重度脱水伴电解质紊乱者宜静脉补液。

(2)、细菌性痢疾是近年成人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疾病。

好发于夏秋季,患者常有不洁
饮食或与菌痢患者接触史。

患者急性发热、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
和(或)中毒性脑病。

腹泻初起为水样便,每日十余次,后为粘液脓血便,腹痛以左下
腹为主,外周血象呈现血液浓缩表现,自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
升高。

粪便镜检见满视野散在的红细胞,以及大量成堆的白细胞(≥每高倍视野15个),粪便培
养见痢疾杆菌生长可确诊。

急性菌痢抗菌治疗常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也可选用三代头孢菌素、庆大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等抗生素。

毒血症症状重者给予小剂量肾上腺皮质
激素,脱水者可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

(3)、霍乱好发于夏秋季,多数有进食海鲜及海产品史,或接触霍乱患者史。

起病急,先泻后吐,多为无痛性腹泻,黄色水样便或米泔水样便,后喷射状呕吐,初为水样,后期可
为米泔水样,并由此引起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循环衰竭。

外周血象呈现血液浓缩表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粪便涂片显微镜下见鱼群
样排列的革兰染色阴性弧菌,动力试验阳性,制动试验可区分01群
及哦0139群感染,以上2项粪便检查可作为霍乱流行期间的快速诊断方法。

粪便培养霍乱弧
菌生长,或血清凝集效价呈4倍以上生长可
确诊。

对霍乱患者应严格隔离,及时补液,可使用多西环素、喹诺酮
类或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等抗生素。

轻者可口服补液,常使用ORS,重者可静脉补液,通常选用541液。

(4)、急性坏死性出血性肠炎与C型产荚膜芽孢杆菌感染有关,
以肠出血为特点。

发病前有不洁饮食史,散发性。

急性起病,突然腹
痛,腹泻,便血及呕吐,伴中等度发热,可出现肠麻痹和休克。

当考虑本病的可能时,如
外周血象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并有核
左移,常出现中毒颗粒,血小板减少,重症更加明显,腹部X线平片见空肠胀气和液平面,气腹,则可确诊。

抗菌治疗可使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或三代头孢菌素,中毒症状重者可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当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5)、其他常见肠道菌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及副溶血弧菌等也是引起腹泻的重要致病菌。

2、非感染性腹泻
(1)、细菌性食物中毒好发于夏秋季,常因饮食不洁引起。

临床特点为集体发病,潜伏期短(一般不超过72h),有共同进食可疑食物史,未食者不发病。

主要表现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特征,据此可初步诊断。

细菌性食物中毒通常不用抗菌药物,
可以经对症疗法治愈。

症状较重并考虑有感染者,可适当选用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等抗生素。

(2)、变态反应性胃肠病多在进食虾、蟹、海鱼、乳类及蛋类等后出现呕吐、腹痛与
腹泻,常伴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偏头痛;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粪常规阴性。

应立
即停止食用可疑引起过敏的食物,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过敏治疗。

(3)、发酵性消化不良粪便呈水样或糊样,多泡沫,每日数次至数十次,伴腹胀与排
气增多。

镜检可发现大量未消化的淀粉颗粒,用卢式碘液可染成深蓝、蓝色、棕红等不同颜色,及大量嗜碘性细菌(酪酸梭状芽胞菌、链状球菌)。

治疗应少进食糖类等碳水化合物,
多饮水,可服用多酶片等助消化药物。

(4)、其他:肠易激综合征、局限性肠炎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及
直肠癌、药物性肠炎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