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3完美版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课件(共26张PPT)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课件(共26张PPT)
教学方法
下节课预告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教学评估
05
CHAPTER
课堂互动
分组讨论《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内涵。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分享讨论成果,促进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
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发言内容,引导学生客观评价他人观点,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小组互评
பைடு நூலகம்
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主题探讨
红军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革命信仰
纪实文学的写作手法
埃德加·斯诺采用纪实文学的写作手法,深入红军基层,采访了众多红军将领和普通战士。这种写作手法使得作品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红军和革命历史的独特视角。
生动的叙述和刻画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运用生动的叙述和刻画,使得红军战士的形象栩栩如生。这种写作技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红军的精神风貌。
课程安排
第三章:长征的起点(4学时)
介绍红军长征的起因、过程和重要意义。
讲述红军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主要领导人。
课程安排
01
02
04
课程安排
第四章:长征的胜利(4学时)
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历史意义和影响。
第五章:结语(2学时)
对作品进行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03
02
CHAPTER
《红星照耀中国》概述
美国著名记者,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毕业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他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来到中国,深入了解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情况,并写下了多部关于中国的著作。

统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梳理 课件(共44张PPT).ppt

统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知识梳理 课件(共44张PPT).ppt

纪实作品的阅读
阅读纪实作品
➢ 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 作品所记录的是经过作者筛选的事实,还有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和
印象,这当中必然会体现作者的倾向性。作者往往会在记录事实的过程 中穿插分析和评论,直接阐明自己的见解。阅读纪实作品,要善于体会 和辨别作者对于事实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 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 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作品简介
作家介绍
埃德加·斯诺(1905-1972)于1905年出生于美国堪萨 斯市,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时开始 从事新闻工作。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0年以后,为采集新闻,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 台湾及日本、朝鲜、荷属东印度。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 为第一个采访红色区域的西方记者。他也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 到西方的人之一。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为欧美报刊写作通讯稿以 外,他完成了11本著作,其中极大部分是和中国问题有关。
埃德加·斯诺
作品简介
思想主题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 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 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共产党主动要求停止内战,主张联合抗日,并对国民党做出了退让。
纪实作品的阅读
阅读纪实作品
➢ 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不妨追问:作品写了什么人?他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些什么?
重点突出了什么内容?《红星照耀中国》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 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 历史、现状和未来。与此相关的内容重点有两个:一是共产党及红军是 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二是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 长历程,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于中国命运的思考。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64张PPT精选全文完整版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64张PPT精选全文完整版

温文尔雅、忠心耿耿、 吃苦耐劳、不屈不挠、 头脑冷静、善于分析 推理、爱护士兵、平 易近人、有卓越的组 织和领导才能。
一、外貌形象
贺龙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经年过
半百,但仍很健康。
二、言谈举止
口才很好,在国民党中是有名的,他说起话来能”叫
死人活过来打仗”。
三、出身与家庭
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是清朝的一个武
毛泽东
由于老师态度粗暴,毛泽东十岁的时候曾经逃过学,体验到了抗议行动的 效果。 毛泽东的父亲性情暴躁、吝啬苛刻,由此家里分成了两个党:一党是他父 亲,是执政党,一党由毛泽东、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在与父亲的矛盾对抗中,毛泽东总结出了斗争经验。在十三岁后毛泽东便 离开了学堂,在家里帮父亲干活。尽管这样,他还是继续读书,《盛世危 言》对其影响深远,也激起了他恢复学业的愿望,父亲不肯,他便离家读 书。 长沙暴乱、哥老会的反抗、激进派教师劝人改庙为校等事件的接连发生在 毛泽东已有的反抗意识的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影响。在毛泽东 的坚持下,他得以进入湘乡县的一个非常新式的学堂,能够学到自然科学 和西学的新学科。
官,也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
四、情节
威望高、口才好,
①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②不止一次把地方哥 英勇善战、仇视有
老会全部成员收编进红军③参加共产党后直忠于党, 钱人、有出色的军
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④行军神出鬼没 事才能,喜欢马,
⑤小时候,家里请客吃饭,家长夸赞贺龙,客人不信, 急躁谦虚,以行军
人物 形象
彭 德 怀 相关
情节
率直爽朗、乐观爱笑、富有才智、吃苦耐劳、精力旺盛、性 格刚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是一位爱惜部下、善于作战的 杰出军事家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活动二:知路线,理事件
埃德加·斯诺的身份是一名记者,他带着许多的疑问来到保安, 我们一起梳理一下斯诺采访的主要路线和采访的主要对象和主 要事件。
采访时间 1936年6—10月

采访路线 北平→西安→保安→预旺→保安→西安

采 访
采访对象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共产党领导人 红军将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等

②不止一次把地方哥老会全部成员收编进红军;
相关情节
③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听 取意见;
④使地主士绅闻风逃跑,行军神出鬼没。(注:书中关
于贺龙的部分也是采访他人而写成。)
(续表)
人物 率直爽朗、乐观爱笑、富有才智、吃苦耐劳、精力旺盛、性格刚 形象 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是一位爱惜部下、善于作战的杰出军事家。
——[日]波多野乾一,1936年6月 《“赤豹”毛泽东传》
冲 破 新 闻 封 锁 的 “红 星 ”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 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 出一般的中国人。
一个红军医生——曾在欧洲学习, 精通医道的人一给他做全面体格 检查,宣布他身体非常健康。
走 进“ 红 色 中 国”
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 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
同红军在一 起
叙述了作者深入到红军内部实地考察,司令员 彭德怀的悲惨童年和生活情况,以及红军采用 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第九篇
同红军在 一起(续)
叙述了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 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以及共 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第十篇
战争与和 平
பைடு நூலகம்
要点批注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红星 照耀中国》过程中的感悟、收获
和体会。
可以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 言风格等方面入手,谈谈自己对
名著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分享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 增进其对名著的理解和喜爱。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历史经验、人物精神等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内涵价值丰富,包括对于历史、 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深刻 思考和启示。
艺术手法运用及效果分析
采用了生动的叙述和描写手法, 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运用了对比、夸张、讽刺等多种 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和感染力。
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渲染, 深入刻画了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学者研究者
建议采用批判性阅读的方式,对书中的历史事件 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其内在的逻辑和联系, 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建议
制定阅读计划
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阅读速度,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确保能够按 时完成阅读任务。
注重阅读笔记
在阅读过程中,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疑问和重点内容,有助于 加深对书籍的理解和记忆。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ppt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 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 社会影响与评价观点 • 阅读方法与建议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CATALOGUE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及创作动机
时代背景
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形势严峻,民族危机深重。
06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32页)语文八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32页)语文八年级上册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
猜一猜
内容? 顺序?
作者 【美】埃德加·斯诺,新闻记者 采访时间 1936年 西安事变前夕
采访路线 采访对象 采访内容
北平-西安-保安-预旺-保安-西安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 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
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采访感想
不可征服的力量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
选 要求:速读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 摘录作者评论人物的关键词,
写下你的感受。
示例
分享交流
我喜欢的人物: 主要经历: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 作者评论: 我的感受:
示 例
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他毫不犹豫地背弃了 大官僚家庭,投身火热的学生运动,身陷牢狱; 他怀着坚定的革命决心,走到素无接触的工人阶 级当中,成功组织了大罢工!他在南方苏区,进 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用步枪、机枪、铁锹对抗 国民党的轰炸机、坦克装甲车!他身患重病,九 死一生,却从不承认失败,始终不屈不挠!始终 满怀信心!始终冷静谨慎!始终亲切温和!始终 愉快乐观!
读目录
浏览目录,说一说: 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
目录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 在保安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
由来 第五篇 长征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布置作业
继续阅读《红星照耀 中国》这本著作,了解革 命家的故事和红军取得胜 利的全部过程,学习长征坚 持不懈、英勇无畏的精神。
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 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35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35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1.斯诺为什么要去红区采访?
新闻封锁

唯一值得报道
探明事情真相
2.斯诺到达西北后采访了哪些人?了解到了哪些事?
红军将领、红军战士、“红小鬼”、工人、农民、少先队员…… 长征、红军队伍……
畅所欲言话感想
斯诺把他在红区的所见所闻都记录在了这部作品里,读了本书 后,你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汇报完毕 感谢聆听
汇报人:XX
红军将领 “红小鬼” 长征篇章
红军战士 红军队伍 斯诺感受
示例
毛泽东 他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中国人,双目炯炯有神,鼻梁很高,给人的印
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他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在 家乡韶山六所私塾读书,接受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1914年秋季,进入湖南省立 第一师范学校本科第八班。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他代表了中 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苏区人民都拥护他。他熟读世界历史,熟知世界政治, 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他是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他,既是共产党的主要领导,又是红军普通的一员!他的身上,闪烁着红军 特有的精神!
朱德 (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1886年12月1
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1909年初到昆明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 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 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 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 帅之首。
示例
人物:周恩来 主要经历:
出身官僚家庭—就读南开中学、大学—领导学生运动—帮助创建共产党—任 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工—组织“八一”起义—在南方艰苦斗争—长征。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ppt课件

人物形象
毛主席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 切要求。 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说话平易,生活简 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
人物形象
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 粹知识分子。他态度温和,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长征介绍
在去湘西的路上,红军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一路上,红军受到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虽然
冲破了敌人的封锁线,但损失惨重,而红军所要去的湘西,敌人已经布下了埋伏,等待红
军前去。
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
2.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他态度温和地说出的话, 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员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 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赏析:此段先是描写了周恩来给作者的良好印象,后用污蔑一词表现了作者对国民党的不满之情。
3. 随着阳光的转移 ,这些山丘的角落陡峭的阴影和颜色起着奇特的变化,到黄昏时分, 紫 色的山巅连成一片壮丽的海洋,深色的天鹅绒般的褶层从上而下,好像满族的百褶裙,一 直 到看去似乎深不见底的沟壑中。 赏析:这一段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巅比作海洋,把山上的褶层比作百褶裙,使语 气更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副美丽的画卷。
拓展探究
2.长征精神的内涵 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勇于战斗、无
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④善于团结、顾全大 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 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 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34张PPT)可编辑全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34张PPT)可编辑全文

: 工作经历
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 地记者
代表作品: 《红星照耀中国》
2024/11/16
文本讲读之
“红星知识竞赛”
形式 知识竞赛 组队 10大组 竞赛 规则 先举手抢得答题机会,答错不扣分,答对
一题加1分。
• 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 美 )国 记者 ( 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
——
红 星 照纪

耀作 品
中的 阅 读

学习目标
• 1.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 2.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
,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 3.了解红军长征,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2024/11/16
作者名片
姓名: 埃德加.斯诺
国籍: 美国
: 职业 驻华记者、通讯员 大学讲师
2024/11/16
• (一)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 求,是其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 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 成为支配人们行动持久的精神动力。
• (二)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长征精神就是人民利益、国 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全 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的精神。
2024/11/16
自主+合作
示例
• 阅读《造反者》选段46页—53页:
1.圈画梳理周恩来的这段经历。
2.除了让你了解了关于周恩来的事实之 外, 你读到作者对周恩来什么样的态度?
• 周恩来,1898.3.5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23张ppt)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23张ppt)

3.请概括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历程和 所作出的牺牲。
红军长征纵横十一个省,走过二万五千 多里,经历了千难万险,其中我们的战士 有三分之二永远留在了长征路上。
4.当年这些“红小鬼”和我们年龄相仿 却早早地踏上了长征路,你觉得他们身上 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
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们那种大无畏的 精神,是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宁愿 牺牲的革命精神。
读完这本书,我想说:
这是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使 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共产党。
作者以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从火 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 员,……
斯诺看惯了羸弱无助的中国孩子,“红 小鬼”表现出的蓬勃朝气让他着迷。 ……
斯诺笔下的苏区普通百姓活灵活现,真 实生动,他们的精神状态,折射出当时蕴 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 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 第二: 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第三:毛主席代表 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 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 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西行漫记》当时中国正处于日本的侵略,同时国民也对共 产党进行镇压。在如此白色世界中,《红星照耀中国》要在 中国流传的话必须用一个隐蔽的名称,因此选择了《西行漫 记》作为掩护。
• 目录1——12篇
• 去苏区 第1篇 • 在苏区 第2篇—第11篇 • 离苏区 第12篇
活动一:提炼读法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 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包括新闻、历史纪实、回忆录、传记 等多种文体。
阅读纪实作品的技巧: 1.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49张ppt) .ppt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49张ppt)  .ppt
1936年春夏之交,宋庆龄促成斯诺与马海德前往陕北,安 排接头和护送的就是书中提到的“王牧师”(真名董健吾)。宋 庆龄用隐形墨水准备了给毛泽东的介绍信。
成书过程
在延安,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 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 ,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 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 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 着他的采访资料、30卷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 个月的埋头写作,《红星照耀中国》成书。
纪实作品读书方法指导(P67-68)
二、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重点二: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是怎样的?他们的信仰和 他们对于中国命运的思考怎样? 专题二: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2.出身与家庭;3.童年的经历; 4.受教育情况;5.参加革命的起因;6.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纪实作品读书方法指导(P67-68)
四、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 己的学习与生活。
专题三:信仰与精神 1.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2.长征精神的内涵 3.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纪实作品读书方法指导(P67-68)
纪实作品读书方法指导(P67-68)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专题二: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2.出身与家庭; 3.童年的经历; 4.受教育情况; 5.参加革命的起因; 6.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专题二: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猜一猜: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
般的中国人。
人物:毛泽东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方法:提取关键词概括
阅读书本 339—346页
“红小鬼”故事接龙
15岁少年参加红军, 山西学徒娃娃翻过 家里人都称赞他。 城墙,参加红军。
15岁的瘦少年参加 红军,极富演说才
能。
14岁的上海学徒历 经各种危险,到了 西北参加红军。
花花公子穿着整洁, 绰号有趣。
有理想、勤奋乐观、 努力学习、积极上进 方法:带着疑问去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
毛泽东
职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出生地:中国 教育程度:高等师范 家庭背景:大地主
“他是一个手持油纸伞 的肥胖男子,身体体弱 多病,是一个病弱的革 命家!”
——1937年日本《周报》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 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 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 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 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斯诺这样说……
他们精神极好。我觉得,大人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己的悲观情绪,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战斗, 就会感到鼓舞。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 乏,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他们耐心、勤 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 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 有希望。 ——书本346页第三段
——57页
关爱下属
“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 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 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 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 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
——357页
朱德:356-358页
亮点二
万里______ 万里______ 万里______
四、走进“长征”
“我十三岁时,终于离开了小学堂,开始 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白天做一个全劳力 的活,晚上替父亲记账。尽管这样,我还是 继续读书,如饥似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 的一切书籍。”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17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17张ppt)
有这样一部作品:
焰火一样,腾空而起,划破苍茫的暮色...... —— 拉铁摩尔(著名历史学家)
凡记述的每一页都富有意义。 ——赛珍珠(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8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
活动一:浏览作品封面、序言、目录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赏封面:猜读作品
看序言、目录
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 “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主要有“自序”、 “代序”。
“四年!”我不信地叫道。“那末你参加红军时准是才十一岁啰? 你还参加了长征?”
“不错,”他得意扬扬有点滑稽地回答说。“我已经当了四年 红军了。”
......
不用问他是不是喜欢他的同志;十三岁的孩子是不会跟着他 所痛恨的军队走上六千英里的。
“很苦吧,嗯?”我试着问道。 “不苦,不苦。有同志们和你在一起,行军是不苦 的。我们革命青年不能想到事情是不是困难或辛苦; 我们只能想到我们面前的任务。如果要走一万里,我 们就走一万里,如果要走二万里,我们就走二万里!” “那末你喜欢甘肃吗?它比江西好还是比江西坏?南 方的生活是不是好一些?” “江西好。甘肃也好。有革命的地方就是好地方。我 们吃甚么,睡在哪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革命。”
体裁:
纪实性很强的新闻作品
一条主线: 访问“红色中国”
大概内容: 和红军有关的人和事,和中国革命有关的事
封面、序言、目录告诉我们:
• 作者。 • 全书内容。一个细节),速读作品, 作圈点批注。
我感兴趣的人物(事件、细节)是:______
千篇一律的回答,我心里想,这个年轻人从某个红军宣传员那 里把答话学得很好。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世界充满了兴趣与好奇!
阅读规划
内容 初读 教师导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介绍
1. 飞夺泸定桥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 年5 月。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 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 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 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 千 米,终于在5 月29 日上午6 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 岸。红四团二二连连长廖大珠等22 名突击队员沿 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红星照耀中国》 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
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 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
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
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 南的企图。
2.遵义会议 1935 年1月15 日至17 日,在贵州遵义,中共中 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 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 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 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 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4 年来,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 题。
3.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 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 艰险条件下,进行的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 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 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 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 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 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抒写了“长征史上 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R·八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观看红军长征的影片,了解红军精神
背景介绍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 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迫害共产党 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与此同时,与中 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也被严密封锁。
作者介绍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 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 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 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 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 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 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 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 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 访,离开中国。
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 是指( C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 地
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 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
具体情况: 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 二渡赤水,红军回师东进,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 长江的错觉,5 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 城; 三渡赤水,再人川南,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 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 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 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人黔之际,红军又 人云南....在四渡赤水的作战中,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 术达到了出神人化的境界。
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 2.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3.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 4.毛主席是苏区人民拥护而南京政府恨之入骨的人。 5.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 像铁打的。
阅读指导
两个层面 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 国”的过程; 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 界。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D ) A、51周年 B、61周年 C、71周年 D、81周年
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 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 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 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 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 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 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 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B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 “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 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 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 军事政变”是指( B )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答: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 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 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不同 的少数民族地区。
作品影响意义
1.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 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 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2.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 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 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 价。作者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 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精神的崇高精神,瓦解了 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内容概览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 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 年 6 月至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 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时的所见所闻 。斯诺作为一个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 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 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众多共产党领袖、红军将 领的真实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笔下最 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