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智能感知平台博物馆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物联网感知综合平台智能博物馆

感知物联集团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目录

第一章背景与需求 (3)

1.1项目背景 (3)

1.2需求分析 (4)

第二章物联网智能感知综合平台+ 应用子系统 (5)

2.1 物联网智能感知综合平台 (5)

2.2 环境监测应用子系统 (7)

2.2.1 简介 (7)

2.3.2 监测智能区域定位、报警,智能处理方法示例 (8)

2.3 物联网智能感知安防子系统 (9)

2.3.1 电子巡更 (9)

2.3.2 遗址外围智能感知防入侵系统 (9)

2.3.3 物联网智能感知安防子系统的整体实现 (12)

2.4博物馆文物管理子系统 (15)

2.4.1展品环境实时监测 (15)

2.4.2文件管理 (16)

2.4.3人员门禁感知自动录入 (18)

2.4.4文物移动智能感知识别 (18)

2.4.5实时监控智能感知识别 (19)

2.4.6文物出入库智能感知清点 (20)

2.4.7文物管理智能感知子系统后台安全 (20)

2.5博物馆智能电子导览子系统 (22)

2.5.1 IPAD智能化定制服务 (22)

2.5.2 门票管理 (24)

2.5.3 游客进出博物馆流量统计 (25)

第三章未来发展及规划 (26)

第一章:背景与需求

1.1项目背景

鸿山墓群是春秋战国时期长江下游吴越地区的墓葬群,入选“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十一五”期间100处国家重点保护大遗址,具有重要的文物、考古、历史和社会价值。

在国家文物局的关心和支持下,无锡市委、市政府本着“坚持科学发展观、谋求多方共赢”的创新理念,迅速启动鸿山墓群保护工作,先后编制了《鸿山墓群保护总体规划》、《鸿山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和《鸿山遗址保护考古工作计划》,全面启动了鸿山墓群的保护工作,开展了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自2006年奠基以来,先后完成鸿山遗址博物馆、邱承墩本体保护展示、农业生态展示区、生态湿地展示区等文化、生态保护展示项目,并陆续对社会开放,形成了集历史文化遗产、湿地生态景观、农家乐趣体验为一体、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旅游风景线。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了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鸿山墓群由地方性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升级成为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第一个实践的大型遗址公园,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严格按照大遗址保护规划,对鸿山墓群本体及其环境进行整体保护和利用,将大遗址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富民工程、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等相结合,初步形成了以文化生态保护展示为主题、体现国际先进保护理念、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考古遗址公园,既彰显了无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促进了无锡城市的转型发展,成为无锡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突出成果。2008年,在全国大遗址保护无锡现场会上,鸿山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经验被国家文物局提炼为大遗址保护“无锡模式”,向全国推广。

为加强鸿山墓群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有效发挥其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无锡地方政府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迅速调整用地规划,编制《鸿山墓群保护总体规划》、设立大遗址保护研究中心、举办遗址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展规划保护项目、加强保护规范及措施等举措全面实施大遗址保护,提高文物保护科技水平。

本方案在领会贯彻上级指导思想的情况下,设计出符合博物馆特殊情况下的围界防入侵系统,及保护了国家财产,又不影响博物馆的观赏。

1.2需求分析

博物馆是展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底蕴和历史的最好平台。各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我国越来越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博物馆也开始得到重视,并加强了各地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博物馆中所陈列的文物展示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是我们民族非常宝贵的遗产。

文物的安全和完整保存至关重要,文物的管理和安防一直以来都是博物馆运营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各地博物馆都在加强信息化建设,从而来保证文物的安全和完整。为了使文物很好的保存并传承,文物的保存环境也需要得到重视。建设全面高效的物联网文物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长期的交流与沟通,我们总结出鸿山遗址博物馆对物联网智能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有如下几点需求:

一、遗址环境监测系统

能够实时的监控遗址环境,对遗址本体及其周边的气候温湿度、土壤温湿度、降雨量、风力风向、紫外光强度、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硫和氮的化合物)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二、遗址防入侵系统

针对遗址本体的防入侵实时监测,采用电子围栏与物理围栏合二为一的方式进行布设。电子围栏通过视频监控、地下传感等形式出现。

三、遗址的巡查管理系统

遗址巡查人员,通过智能手持终端设备,对遗址进行定位、监测数据采集、现状拍摄、填写巡查记录等工作,最终通过电脑数据中心汇总。

四、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

1、文物保存环境监测

对展厅、库房文物的保存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主要针对空气成分、温湿度、光照度等情况的实时记录分析,在超出正常范围值后报警。

2、文物管理

在博物馆藏品登帐工作完善、建立数据库的前提下,开展物联网技术的文物管理工作。主要是对文物的保管位置、出入库、文物修复等信息进行跟踪记录。

五、博物馆电子导览

1、门票系统

基于手机支付的电子门票系统,游客可以直接通过手机进行支付,并可以通过彩信获得二维码,来到博物馆后直接通过扫描手机调出的信息进行验证通过。

2、导览设备

游客通过智能手机或智能手持终端设备,实现自动语音讲解、游览线路导览、展览和展品的相关信息介绍,以及公共服务。

3、游客定位系统

智能手机或智能手持终端设备的应用,不但使游客获得导览服务,还能使博物馆实现游客定位,达到实时监控、了解游客的分布、运动轨迹等效果,同时游客有任何需求提出,服务人员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这名游客,并提供相应服务(如紧急救援等)。

六、博物馆安防

1、文物位移的监控防盗

2、现有安防系统的整改完善,如周界报警

3、物联网技术实现博物馆电力、消防系统、安防系统和暖通系统的控制与管理

4、物联网技术实现区域进入权限的设置与管理

第二章物联网智能感知综合平台 + 应用子系统

2.1 物联网智能感知综合平台

物联网感知综合平台是综合物联网应用共性特点,贯穿感知、传输、应用服务三层的共性功能模块、协议和平台等的总称。

“感知综合平台基础标准+应用子集标准”体系已被ISO/IEC JTC1 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家物联网基础工作组认可,“物联网感知综合平台+应用子集”的应用模式已被国家发改委采纳,并在无锡推进全国首个国家物联网综合感知应用示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