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技术方案
基坑开挖周边建(构)筑物施工监测方案

基坑开挖周边建(构)筑物施工监测方案一、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内容和常规的建筑物变形观测相比,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建筑物变形情况与基坑施工的工况、工期的长短等均有很大关系。
在基坑施工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建筑物的变形将会逐渐趋于缓和直至恢复正常。
施工前应对影响区域内的建筑物进行拍照存档和各项观测的初始值进行取测。
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的要求,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内容一般有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倾斜观测和裂缝观测等,而建筑物的倾斜和裂缝等情况往往是由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在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内容中,沉降观测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二、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方法1、沉降观测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高程控制点为水准点,沿基坑周边、道路等附近布设沉降观测点,以形成一个高程控制观测网对周边环境进行沉降观测。
采用水准仪按水准监测方法施测,采用中丝读数进行闭合观测。
土方开挖过程中,每周对各观测点进行1~2次的沉降观测,观测应在标志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发现观测数据有错或者有怀疑时,必须重测并注明原因,观测完毕,在现场计算闭合差,若超限应立即重测。
2、倾斜观测建筑物的主体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物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水平位移与高差,从而计算出建筑物整体的倾斜度和倾斜方向。
一般采用经纬仪投点法、测水平角法或前方交会法。
受施工场地的影响,很多情况下不方便采用以上直接测量方法,采用测定基础沉降差法来计算建筑物的倾斜。
计算公式:建筑物倾斜=δ*H/Lδ为两测点的沉降差,L为两测点间水平距离,H为建筑物的高度。
3、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点是必须设在变形区以外的点,以大于50m为宜,观测点则沿基坑周边布置,采用瑞士T2经纬仪方向观测法测角度,钢尺测量距离的方法进行支护结构的顶部水平位移检测。
⑴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周观测1~2次,观测时取每边一基点架设经纬仪,后视另一基点,设置准直线以观测点,各观测点相对于准直线的垂直偏移量。
⑵要尽量减少仪器的对中,照准误差和调焦误差的影响。
倾斜监测实施细则

倾斜监测实施细则测量专业作业指导书倾斜监测实施细则文件编号:版本号:分发号:编制:批准:生效日期:倾斜监测实施细则1. 检测目的通过对建筑物进行倾斜监测,随时掌握建筑物的倾斜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更改设计和施工中的不足。
2. 检测依据2.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2.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设备仪器3.1中纬ZT80+全站仪;3.2吊锤;3.3卷尺。
4. 检测条件4.1测量精度:测距2mm+2ppm ,测角2"。
4.2 工作环境宜在天气晴朗,气温应在10℃―30℃下进行。
5.检测前的准备5.1 检测仪器和计量器具必须满足精度、等级要求,并应有主管计量部门定期检验的合格证书。
5.2 开工前应先检查仪器电池电量是否充足,仪器箱背带及手提是否牢固。
6.操作步骤6.1 按测量要求检验好仪器,准备观测仪器工具。
6.2 到测站后打开仪器箱,晾置30分钟左右,使仪器温度和环境温度基本一致。
6.3 将仪器从箱中取出,安置在三脚架上,进行精确整平。
6.4全站仪物镜对准房屋上部一个边角。
6.5照准房屋某一底部边角,固定全站仪的水平制动螺旋,缓慢向上转动全站仪物镜,观测房屋上部边角。
6.6 用卷尺直接量取偏移量,记录在记录表上。
6.7 盘左结束后到转望远镜进行盘右测量,此为一测回。
6.8 一测站结束后,搬往下一站重复上述步骤。
7. 计算方法建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物顶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观测点的偏移值,再根据建筑物的高度,计算建筑物主体的倾斜度,即倾斜测量主要是测定建筑物主体的偏移值ΔD 。
偏移值ΔD 的测定一般采用经纬仪投影法。
用尺子,量出在X 、Y 墙面的偏移值ΔA 、ΔB ,然后用矢量相加的方法,计算出该建筑物的总偏移值ΔD ,即:根据总偏移值ΔD 和建筑物的高度H 即可计算出其倾斜度i 。
建筑物变形监测五项技术要点

建筑物变形监测五项技术要点导言为保证建筑物在施工、使用和运行中的安全,以及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在建筑物施工和运行期间,需要对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行观测。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1.常规大地测量方法常规大地测量方法的完善与发展,其显著进步是全站型仪器的广泛使用,尤其是全自动跟踪全站仪,有时也叫测量机器人,为局部工程变形的自动监测或室内监测提高了一种良好的技术手段,它可以进行一定范围内无人值守、全天候、全方位的自动监测。
实际工程试验表明,测量机器人监测精度可达亚mm级。
最大的缺陷是受测程限制,测站点一般都在变形区域的范围之内。
2.地面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虽然起步较早,但是由于摄影距离不能过远,加上绝对精度较低,使得其应用受到局限,过去仅大量应用于高塔、烟筒、古建筑、船闸、边坡体等的变形监测。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数字摄影测量和实时摄影测量为地面摄影测量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深入应用开拓了非常广泛的前景。
3.特殊的测量手段光、机、电技术的发展,研制了一些特殊和专用的仪器可用于变形的自动监测,它包括应变测量、准直测量和倾斜测量。
例如,遥测垂线坐标仪,采用自动读数设备,其分辨率可达0.01mm;采用光纤传感器测量系统将信号测量与信号传输合二为一,具有很强的抗雷击、抗电磁干扰和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便于组成遥测系统,实现在线分布式监测。
4.GPS空间定位技术GPS用于变形监测的作业方式可划分为周期性和连续性(EpisodicandContinuousMode)两种模式。
5.3D激光扫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一项高新技术,是继GPS空间定位系统之后又一项测绘技术新突破。
它通过高速激光扫描测量的方法,大面积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被测对象表面的三维坐标数据。
可以快速、大量、高精度地获取空间点位及其变化信息。
基坑变形监测1.基坑施工监测方法施工前,应对周围建筑物和有关设施的现状、裂缝开展情况等进行调查,拍照、摄像作为施工前的档案资料并作详细记录;对于同一工程,监测工作应固定观测人员和仪器,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施测。
投点法在建筑物的倾斜测量中的应用

建筑物变形监测

提交资料水平位移观测成果表
38
提交资料水平位移曲线图
39
三、倾斜观测
◆基本概念 ◆目的和意义(为何要做?) ◆常用方法简介(怎么做?方法和步骤) ◆实施观测的准备(何时做?) ◆提交资料(如何体现?)
第二章 水准测量
40
基本概念
倾斜——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中指建筑中心线 或其墙、柱等,在不同高度的点对其相应底部点的偏移 现象;
30
测边角法测定位移
31
确定地面点位置的方法
为了确定地面 的位置 ,必须测量水平角 和水平距离.
32
用经纬仪进行水平角测量时产生的误差
在用经纬仪进行水平角测量时,有多种观 测误差都会影响到测量的结果,主要有: 照准误差、读数误差、整平误差、对中误 差.
33
用交会法和极坐标法测坐标算位移
34
极坐标法
投点法示意图1:
52
经纬仪投点法
投点法示意图2:
53
经纬仪投点法
观测步骤:
1 将全站仪设置在距建筑物1.5~2.0倍目标高度的固定位
置M点,严格整平、对中,用盘左、盘右两个度盘分别
进行投影,取中点,并量取上、下标记投影点在视线
MP方向上的偏移值a1; 2 将全站仪转移至与原观测方向成90°角的方向NP上,
5、配备满足精度的仪器设备,经送检和自检合格;
6、配备有相应资格证并熟悉业务的项目组.
上述各项准备好,且现场具备埋点和观测条件后即可埋点 后观测根据目的不同,实施的时间也不同.
23
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
1、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时可采用视准线 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
2、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可视监测 点的分布情况,采用极坐标法、前方交会法、后 方交会法等;
建筑倾斜观测报告

建筑倾斜观测报告:观测倾斜报告建筑变形观测报告倾斜观测实验报告倾斜观测的目的篇一:建筑主体倾斜观测6(2 建筑主体倾斜观测6(2(1 建筑主体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顶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固定点或上层相对于下层观测点的倾斜度、倾斜方向及倾斜速率。
刚性建筑的整体倾斜,可通过测量顶面或基础的差异沉降来间接确定。
6(2(2 主体倾斜观测点和测站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从建筑外部观测时,测站点的点位应选在与倾斜方向成正交的方向线上距照准目标1(5,2(0倍目标高度的固定位置。
当利用建筑内部竖向通道观测时,可将通道底部中心点作为测站点;2 对于整体倾斜,观测点及底部固定点应沿着对应测站点的建筑主体竖直线,在顶部和底部上下对应布设;对于分层倾斜,应按分层部位上下对应布设;3 按前方交会法布设的测站点,基线端点的选设应顾及测距或长度丈量的要求。
按方向线水平角法布设的测站点,应设置好定向点。
6(2(3 主体倾斜观测点位的标志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建筑顶部和墙体上的观测点标志可采用埋人式照准标志。
当有特殊要求时,应专门设计;2 不便埋设标志的塔形、圆形建筑以及竖直构件,可以照准视线所切同高边缘确定的位置或用高度角控制的位置作为观测点位;3 位于地面的测站点和定向点,可根据不同的观测要求,使用带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或混凝土标石;4 对于一次性倾斜观测项目,观测点标志可采用标记形式或直接利用符合位置与照准要求的建筑特征部位,测站点可采用小标石或临时性标志。
6(2(4 主体倾斜观测的精度可根据给定的倾斜量允许值,按本规范第3(0(5条的规定确定。
当由基础倾斜间接确定建筑整体倾斜时,基础差异沉降的观测精度应按本规范第3(0(5条的规定确定。
6(2(5 主体倾斜观测的周期可视倾斜速度每l,3个月观测一次。
当遇基础附近因大量堆载或卸载、场地降雨长期积水等而导致倾斜速度加快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施工期间的观测周期,可根据要求按照本规范第5(5(5条的规定确定。
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的方法

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的方法喂喂喂,各位亲爱的业主大大们、工程师小哥们,还有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今儿我们来聊个五毛钱的——咱们心爱的房子或者办公楼要是“歪了脖子”,咱们该咋办?别慌,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怎么给你的房子“看相”,也就是咱们说的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方法。
走起!首先啊,得明白一个理儿,建筑物倾斜可不是什么小事,这就跟咱们站久了还得伸伸腿呢,房子它要一直站那儿不活动,时间长了,万一地基小兄弟撑不住,那可就麻烦大了。
所以啊,定期给房子检查一下身体,很有必要哦。
那么咋检查呢?下面咱就来讲讲几种常见的招数:1. 水平仪大法:这个简单粗暴,就跟咱们平时用的水准仪差不多,贴地上一放,一看气泡是不是在中间,就知道地面平不平了。
不过这个得自己操作,小心别闪了腰。
2. 激光扫描术:哎呦喂,这可就高级多了,跟玩儿科幻似的。
拿个激光测距仪一扫,数据哗哗的,电脑里一输,模型立马就出来了。
哪里高了哪里低了一目了然,就像给房子来了个全身CT。
3. GPS定位法:这个更牛,直接上卫星。
在建筑物上搞几个GPS接收器,天上的卫星哥哥一定位,误差小得很,跟拿尺子量似的。
4. 惯性导航系统:听起来是不是挺玄乎?其实就是个小装置,戴在建筑物上,通过加速度计、陀螺仪这些高大上的玩意儿来感知建筑物的姿态变化。
5. 光学测量法:这个也蛮有意思,就是在建筑物上贴一些反光的小贴纸,然后用特殊的相机拍拍拍,分析反光点的位置变化,就能知道建筑动了多少。
6. 传统手工测量:说了这么多高科技,其实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也不能丢。
拿个尺子,拉个线,量一量,虽然费时费力,但也不失为一种直观的办法。
当然了,实际操作中,这些方法往往会结合使用,互相验证,毕竟房子这事可开不得玩笑。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了:“这么多高大上的工具,我哪儿会用啊?”别急,这时候你就得找专业的测量公司或者物业来帮忙了。
他们手里的家伙事儿全,技术也好,比自己折腾强多了。
最后呢,如果发现房子真的有倾斜的迹象,千万别慌张,也别想着自己动手解决。
建筑物水平位移及倾监测

39
目的和意义
1、主体施工检核;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中有相应的规定);
2、施工区打桩施工对周围有潜在扰动时(挤土效应);
3、施工区支护对周围有潜在扰动时(挤土或取土);
40
目的和意义
4、施工区取土卸载对周围有潜在扰动时;
5、有潜在的倾斜趋势,为安全使用需监控时;
的测量。
17
水平位移的基本概念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中特指建筑产生的非 竖向位移 建筑位移观测可根据需要,分别或组合测定建筑主体倾 斜、水平位移、挠度和基坑壁侧向位移,并对建筑场地 滑坡进行监测。 水平位移方向的测定可分为:
1、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理解)
2、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理解)
4、选设观测基准点、工作基点、观测点或观测标志。 标志应牢固、适用、美观。若受条件限制或对于高 耸建筑,也可选定变形体上特征明显的塔尖、避雷 针、圆柱(球)体边缘等作为观测点。对于基坑等临时 性结构或岩土体,标志应坚固、耐用、便于保护;
5、配备满足精度的仪器设备,经送检和自检合格; 6、配备有相应资格证并熟悉业务的项目组。 上述各项准备好,且现场具备埋点和观测条件后即可埋 点后观测(根据目的不同,实施的时间也不同)。
18
点位概念
1、基准点:进行变形测量而布设的稳定的、需长期保 存的测量控制点;
2、工作基点:为直接观测变形点而在现场布设的相对 稳定的测量控制点; 3、观测点:布设在建筑地基、基础、场地及上部结构 的敏感位置上能反映其变形特征的测量点,亦称变 形点。
19
目的和意义
1、定位(有挤土效应的工程桩施工时的位置确定); 2、施工区打桩施工对周围有扰动时; 3、施工区支护对周围有扰动时; 4、施工区取土卸载对周围有潜在扰动时; 5、有潜在的滑移趋势,为安全使用需监控时;Leabharlann 22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
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技术(修增加详细监测步骤)

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技术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1、2建筑物结构形式第二章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布点及监测方法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就是测定建筑物本身得倾斜量,以了解建筑物施工阶段不同时期基础桩得稳定程度。
为设计与施工部门提供相关得参考数据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安全施工、杜绝隐患得目得。
随着城市化进程得加速,城市中高层建筑物得数量越来越多,建筑物主体倾斜测量作为建筑物变形监测得一部分,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规范》中规定在建筑物外部进行建筑物主体倾斜测量,测站点距建筑物主体应在1、5-2倍建筑物高得范围内,但对高层建筑物进行倾斜观测时其施工场地一般受限严重,传统得经纬仪正交垂直投点标定法已很难顺利实施,而使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倾斜监测得方法也存在监测点位难以确定等问题,难以保证测量精度。
鉴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基于全站仪反射片技术得高层建筑物倾斜测量方法,对高层建筑物倾斜测量得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鉴于高层建筑物主体直接倾斜变形难以测量得问题,我们采用全站仪反射片技术得高程建筑物倾斜测量方法,同时分析了高层建筑物主体倾斜产生得原因并给出简明得治理办法。
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在保证测量精度得同时,能够很好得完成高层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工作,同时最大程度得解决建筑场地狭小无法完成正交垂直投点标定法倾斜测量得问题。
2、1作业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2、2基准点埋设,观测点埋设在建筑物外侧35m左右,且在建筑物外立面延长线上布设监测基准点,按照矩形得建筑物来布点得话,应布设4个稳定得基准点。
观测点采用与全站仪配套得反射片,布设在建筑物外立面上,并顶底对应布设。
2、3选用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应采用2“得免棱镜全站仪。
2、4观测方法按照《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二级变形测量等级要求,水平角观测2测回,竖直角2测回,测距2测回,每测回4个读数。
基于全站仪反射片技术得高层建筑物倾斜测量就是在被测建筑物所在工业场地上建立独立坐标系, 使用全站仪反射片在建筑物待测面上布设监测点,通过高精度全站仪直接观测建筑物上倾斜监测点三维坐标,获取建筑物主体或各层间监测点得x方向与y方向得偏移量。
倾斜监测实施细则

倾斜监测实施细则引言概述:倾斜监测是一种重要的工程监测手段,用于监测建筑物、桥梁、坡地等结构物的倾斜情况。
倾斜监测实施细则是指在进行倾斜监测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步骤。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倾斜监测实施细则。
一、监测设备的选择与布置1.1 选择适合的倾斜监测设备:根据被监测结构物的特点和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倾斜传感器,如倾斜仪、倾斜计等。
1.2 布置监测设备的位置:根据结构物的形状和倾斜方向,合理布置监测设备的位置,确保能够准确监测到倾斜情况。
1.3 确保监测设备的稳定性:在安装监测设备时,要保证设备的稳定性,避免因设备本身的移动或摇动而导致监测数据的误差。
二、监测数据的采集与处理2.1 确定监测数据的采集频率:根据监测要求和结构物的特点,确定监测数据的采集频率,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数据采集。
2.2 建立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可以采用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统计方法,得出结构物的倾斜情况。
2.3 数据的存储与备份: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并定期进行备份,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
三、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评估3.1 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采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如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等,以了解结构物的倾斜趋势。
3.2 制定倾斜预警标准:根据结构物的设计要求和监测目的,制定倾斜预警标准,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警标准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3.3 结构物的安全评估: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对结构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四、监测报告的编制与交流4.1 编制监测报告: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制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方法、监测数据、分析结果等内容,并附上相应的图表和说明。
4.2 定期交流与汇报:定期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与汇报,包括结构物的业主、设计师、施工方等,及时沟通监测情况和安全评估结果。
4.3 监测结果的应用:将监测结果应用于结构物的维护和管理,及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结构物的安全运行。
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方法

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方法摘要:高层建筑由于垂直高度较高,如果建筑物结构主体出现了变形,将会严重影响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与可靠性,所以需要认真做好对高层建筑的变形监测,并积极采取相应的监测方法,从而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定性,文章介绍了高层住宅建筑变形监测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方法引言与普通建筑物相比,高层建筑对地基结构要求更高,地基会负担更大的荷载,容易出现沉降不均匀问题。
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会导致建筑发生倾斜或出现裂缝等问题,对建筑的使用安全以及内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高层建筑这类问题的后果更为严重。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物的安全性不受影响,应开展好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工作,努力提升沉降观测的精度,及时发现高层建筑地基变形问题。
1变形监测理论建筑体的变形是不可避免的,通常它们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中。
建筑变形一般可以分为正常变形和非正常变形。
正常变形是指在建筑物内、外部作用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符合建筑物正常规律性的变形,如高层建筑物正常的偏振,地基整体的沉降等。
在这种变化中,建筑物的材料、内部结构以及工作状态没有发生变化,不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也不会危及建筑物安全。
另一种变形是由于外界极端因素影响或建筑物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破坏了建筑物内部结构,导致建筑物工作性态异常,超出了设计参数。
一旦这种异常发生并且持续下去,就会对建筑结构产生持续性破坏,并随着时间的积累产生灾难性后果。
因此,在变形监测中,主要是对这类非正常变形建筑物进行监测。
对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不但可以掌握其安全状态,也可以反馈设计施工质量,同时根据长期监测结果研究其变形规律,进行预测预报和预警。
在获得建筑物变形量值的基础上,总结变形特征,加强对异常值的判断,及时准确预报变形趋势,为相关部门研究决策提供技术参考。
近年来,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蓬勃发展,监测手段多种多样,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近景(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以及地面变形监测技术等。
建筑主体沉降及倾斜监测

建筑主体沉降及倾斜监测发布时间:2023-01-12T07:27:11.714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8月16期作者:周迎积[导读] 现阶段,建筑行业已经逐渐进入了发展瓶颈阶段周迎积广东省东莞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现阶段,建筑行业已经逐渐进入了发展瓶颈阶段。
想要推动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确保建筑成品整体结构的问题性。
为此,就需要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做好沉降以及倾斜的监测。
基于此,本文也将围绕着建筑主体沉降及倾斜监测的相关内容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沉降;倾斜;监测引言现如今,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各种建筑正在不断拔地而起。
而在建筑规模与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也不能轻易忽视建筑施工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对于一栋建筑而言,其在施工以及后续的使用环节,可能会因为诸如基坑开挖、建筑物荷载增加等原因而出现主体结构的不规则沉降或是倾斜现象,一旦这种现象出现,就容易对建筑使用这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相关监测人员就需要加强对建筑主体结构沉降与倾斜的监测,防微杜渐,避免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本文将简要阐述建筑主体沉降与倾斜观测时的基本要求。
1、监测仪器的精准性要求进行建筑主体沉降与倾斜的主要目的在与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以及建筑成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其在施工以及使用阶段出现各类质量安全事故。
而通常情况下,建筑主体结构在发生沉降以及倾斜的初期,由于幅度较低,难以通过肉眼进行准确地观察,而等到肉眼可以发现较为明显的建筑主体沉降与倾斜时,通常为时已晚。
所以为了提升建筑主体沉降与倾斜监测的准确性,就需要采用高精度的观测仪器,且确保仪器可以正常工作,以此来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此,在进行建筑主体沉降与倾斜监测时,监测人员应当采用不易受到环境影响的高精度水准仪。
同时在正式开始建筑主体沉降与倾斜监测时,监测人员应当对仪器进行调试,确保仪器的监测误差控制在0.1以下。
建筑物结构倾斜检测方法

建筑物结构倾斜检测方法引言:建筑物的结构倾斜是指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发生了不均匀的倾斜现象。
建筑物结构倾斜可能会对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其进行及时检测和监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结构倾斜的检测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一、视觉检测法视觉检测法是最常用的建筑物结构倾斜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人眼观察建筑物外观的水平线,可以大致判断建筑物是否存在倾斜现象。
此方法简单直观,无需专业设备,适用于初步判断建筑物倾斜情况。
二、测量仪器法测量仪器法是一种更精确的建筑物结构倾斜检测方法。
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水平仪、全站仪、倾斜仪等。
这些仪器能够测量建筑物各个部位的倾斜角度,从而准确判断建筑物的结构倾斜情况。
然而,使用这些仪器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通常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分析。
三、激光扫描法激光扫描法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进行建筑物结构倾斜检测的先进方法。
该方法通过激光扫描仪器对建筑物进行扫描,获取建筑物表面的三维坐标数据,然后利用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建筑物的结构倾斜情况。
激光扫描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建筑物的倾斜情况。
四、无人机航测法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航测法成为一种越来越受关注的建筑物结构倾斜检测方法。
通过搭载测量设备的无人机对建筑物进行航测,可以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建筑物倾斜数据。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快速测量建筑物的倾斜情况,还可以避免人工操作的局限性和危险性。
五、振动监测法振动监测法是一种通过监测建筑物的振动来判断其倾斜情况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振动传感器对建筑物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振动信号的变化来识别建筑物的倾斜现象。
振动监测法具有实时性强、无需人工干预的特点,适用于对高层建筑等特殊结构进行倾斜监测。
六、地基测斜法地基测斜法是一种通过监测建筑物地基的位移来判断其倾斜情况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地基中设置测斜孔,安装测斜仪器来监测地基的倾斜变化。
建筑主体沉降及倾斜监测

建筑主体沉降及倾斜监测作者:高昌美唐科彭光艳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9期[摘要]本文分析了该项的意义、特点和适应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论述了适用的仪器设备和方法,根据地区特点提出了过程控制及验收时的判定指标。
[关键词]沉降观测;倾斜测量;施工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建筑物沉降、倾斜观测的意义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发展速度之快,令全世界瞩目。
尤其是城市建筑的规模和高度,不断创造新纪录;建筑物本身施工质量的控制,需要根据荷载的增加而及时进行沉降观测,以监控建筑物沉降及倾斜的动态变化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由于建筑物占地面积和高程的不断增加,加之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复杂性,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引起周边地面的下沉,对于基坑周边的管线、支护桩的高程和水平位移可能带来变化;同时也可能对新建建筑工地周围的既有建筑物产生散水下沉、墙体开裂等影响,容易引起争议和纠纷,甚至引起法律纠纷,这对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倾斜测量提出了必然的要求。
一方面是为建设过程中及时掌握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可及时采取措施;另一方面是为建筑物沉降和倾斜的变化过程形成原始资料,为事后处理问题提供依据。
随着建筑工程管理的逐步规范化,除了监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以外,工程质量的验收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事关质量和安全,沉降及倾斜内容是反映建筑物本身在加载过程中建筑物下沉量动态变化的监测记录,是建筑工程质量各责任主体组织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归档工作,需要包括沉降检测在内的各类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
由于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的沉降是必然的,加之建筑工程涉及的地质条件千差万别,沉降有它自身的内在的特定规律,不及时了解和掌握这种运行规律,有时可能就会产生质量和安全方面的严重问题,有时还需要大量的沉降观测数据的反馈,来对勘察和设计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根据不同地质条件、不同建筑高度、不同的建筑模式等情况进行总结,对勘察的详细程度、地基基础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变形监测方案

变形监测方案第1篇变形监测方案一、概述本方案旨在对某特定区域或结构进行精确、高效的变形监测,以确保其安全性及功能性。
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严谨的数据分析方法,实时掌握监测对象的变形情况,及时预警潜在风险,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目标1. 准确测量监测对象的变形量,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倾斜等;2. 实时掌握监测对象的变形速率,分析变形趋势;3. 及时发现监测对象的异常变形,预警潜在风险;4. 为政府部门、企业及相关单位提供科学、可靠的监测数据。
三、监测方法1. 地面测量法: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对监测对象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进行定期测量;2. 空间测量法:利用GNSS技术,对监测对象的水平位移进行实时测量;3. 倾斜测量法:采用倾斜仪等设备,对监测对象的倾斜角度进行定期测量;4. 远程监测法:利用摄像头、无人机等设备,对监测对象进行远程监控,实时掌握其变形情况。
四、监测设备与参数1. 全站仪:用于测量监测对象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 精度要求:±(2mm+2ppm);- 测量范围:≥5km;2. 水准仪:用于测量监测对象的垂直位移;- 精度要求:±0.5mm;- 测量范围:≥3km;3. GNSS接收机:用于实时测量监测对象的水平位移;- 精度要求:±(10mm+1ppm);- 测量范围:全球范围;4. 倾斜仪:用于测量监测对象的倾斜角度;- 精度要求:±0.01°;- 测量范围:±45°;5. 摄像头/无人机:用于远程监控监测对象。
五、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1.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校准等;2. 采用加权平均法、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监测对象的变形量;3. 分析监测对象的变形趋势,评估其稳定性;4. 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预测监测对象的未来变形情况;5. 当监测对象的变形量超过预警阈值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建筑物开裂与变形监测整改报告

建筑物开裂与变形监测整改报告一、背景介绍建筑物是人们居住和工作的场所,其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开裂和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其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进行开裂与变形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二、监测方案及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建筑物的开裂和变形情况,本次监测采用了以下方案和方法:1. 监测点设置根据建筑物的构造特点和可能发生变形的区域,选择合适的监测点进行布置。
监测点应覆盖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包括墙体、梁柱、楼板等。
2. 监测仪器选择根据监测需要和监测点的特点,选用了合适的监测仪器,包括测距仪、位移传感器、倾斜仪等。
这些仪器能够准确测量建筑物的位移、变形等参数。
3. 监测频次和时间为了及时掌握建筑物的开裂和变形情况,设定了合理的监测频次和监测时间。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监测。
三、监测结果分析根据监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对建筑物的开裂和变形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开裂情况从监测数据中可以看出,建筑物的墙体在某些区域存在开裂现象,主要集中在承重墙附近。
开裂程度较小,尚未对结构安全造成明显影响。
2. 变形情况建筑物的梁柱存在一定的变形情况,主要表现为水平位移和倾斜。
其中,水平位移较小,未超过设计要求,但部分梁柱倾斜超过了标准范围。
四、整改方案建议根据监测结果分析,为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提出以下整改方案建议:1. 加固开裂区域对于开裂区域较为集中的墙体,建议加固处理。
可以采用加固材料或增加钢筋等方式,提高墙体的抗震和抗裂能力。
2. 调整梁柱位置对于存在倾斜超标的梁柱,建议进行调整,使其恢复到设计要求的位置。
可采用调整支撑或增加加固材料等方式进行处理。
3. 定期监测与维护整改完成后,建议定期进行监测与维护工作,以确保建筑物的长期安全和稳定。
监测频次和时间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五、结论通过本次建筑物开裂与变形监测整改报告,我们得出了建筑物开裂和变形的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方案建议。
建筑物监测实施细则

建筑物监测实施细则一、概述建筑物监测是指对建筑物结构、使用状况和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监测、评估和预警的一项技术措施。
本实施细则的目的是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便进行必要的维护、修缮和改造。
二、监测对象1. 结构监测:对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进行监测,包括建筑物的墙体、柱子、梁等主要承重构件,以及地基和基础。
2. 功能监测:对建筑物的功能部件进行监测,如电梯、空调、消防系统等,确保其正常工作。
3. 环境监测:对建筑物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如土壤、地下水位、大气污染等,以评估其对建筑物的影响。
三、监测内容1. 结构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包括位移、沉降、倾斜等;(2)结构应力和应变监测,以评估结构的受力情况;(3)地基和基础监测,包括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等;(4)病害监测,对建筑物出现的裂缝、腐蚀等病害进行监测。
2. 功能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电梯运行状态监测,包括故障报警、运行速度等;(2)空调及通风系统监测,以确保室内环境符合相关标准;(3)消防系统监测,包括火灾报警、泄漏检测等;(4)供水和排水系统监测,确保供排水正常运行。
3. 环境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土壤监测,包括土层稳定性、含水量等;(2)地下水位监测,以评估地下水对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3)大气环境监测,包括空气质量、PM2.5等污染物浓度监测。
四、监测方法1. 结构监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物理测量技术、无损检测技术、遥感技术等,以获取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
2. 功能监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传感器监测、远程监控等,以实时获得功能部件的状态信息。
3. 环境监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采样检测、分析仪器监测等,以了解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
五、监测频率与报告1. 结构监测数据应至少每月进行一次采集和记录,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和评估。
如有异常情况,需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功能监测数据应定期进行采集和分析,确保功能部件的正常运行。
主体结构检测方案

主体结构检测方案1.检测原理静态检测主要通过测量结构的应力和变形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常用的方法包括应变计、倾斜仪、位移计等。
这些设备可以直接安装在建筑结构上,通过测量结构的应变和变形值来评估结构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动态检测主要通过测量结构的振动频率和振动模态来评估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常用的方法包括模态分析、频谱分析、振动测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结构的动态性能,及时发现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2.检测方法非破坏检测主要包括超声波检测、磁粉探伤、涡流检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在不损坏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测量结构的声波传播速度、磁场变化等参数,来评估结构的内部状况。
破坏检测主要包括拆除取芯、裂缝扩张等方法。
这些方法需要对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破坏,通过观察结构内部的情况来评估结构的健康状态。
3.应用领域(1)建筑结构安全评估:主体结构检测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及时发现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建筑结构维护:主体结构检测可以帮助建筑管理单位定期检测建筑结构的健康状况,及时维护和修理结构,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3)建筑结构改造:主体结构检测可以为建筑结构的改造提供数据支持,帮助工程师设计合适的改造方案,提高结构的使用性能。
(4)建筑结构监测:主体结构检测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结构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检测设备(1)应变计:用于测量结构的应力和变形。
(2)振动传感器:用于测量结构的振动频率和振动模态。
(3)位移计:用于测量结构的位移和变形。
(4)倾斜仪:用于测量结构的倾斜角度。
(5)超声波检测仪:用于测量结构内部的声波传播速度。
5.结论主体结构检测是建筑工程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及时发现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合理应用主体结构检测方法和设备,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使用性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主体倾斜现场试验
监测技术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批准日期: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1.2建筑物结构形式
第二章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布点及监测方法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是测定建筑物本身的倾斜量,以了解建筑物施工阶段不同时期基础桩的稳定程度。
为设计和施工部门提供相关的参考数据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安全施工、杜绝隐患的目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中高层建筑物的数量越来越多,建筑物主体倾斜测量作为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规范》中规定在建筑物外部进行建筑物主体倾斜测量,测站点距建筑物主体应在1.5-2倍建筑物高的范围内,但对高层建筑物进行倾斜观测时其施工场地一般受限严重,传统的经纬仪正交垂直投点标定法已很难顺利实施,而使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倾斜监测的方法也存在
监测点位难以确定等问题,难以保证测量精度。
鉴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基于全站仪反射片技术的高层建筑物倾斜测量方法,对高层建筑物倾斜测量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鉴于高层建筑物主体直接倾斜变形难以测量的问题,我们采用全站仪反射片技术的高程建筑物倾斜测量方法,同时分析了高层建筑物主体倾斜产生的原因并给出简明的治理办法。
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完成高层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工作,同时最大程度的解决建筑场地狭小无法完成正交垂直投点标定法倾斜测量的
问题。
2.1作业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2.2基准点埋设,观测点埋设
在建筑物外侧35m左右,且在建筑物外立面延长线上布设监测基准点,按照矩形的建筑物来布点的话,应布设4个稳定的基准点。
观测点采用与全站仪配套的反射片,布设在建筑物外立面上,并顶底对应布设。
2.3选用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应采用2“的免棱镜全站仪。
2.4观测方法
按照《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二级变形测量等级要求,水平角观测2测回,竖直角2测回,测距2测回,每测回4个读数。
基于全站仪反射片技术的高层建筑物倾斜测量是在被测建筑物所在工业场地上建立独立坐标系, 使用全站仪反射片在建筑物待测面上布设监测点,通过高精度全站仪直接观测建筑物上倾斜监测点三维坐
标,获取建筑物主体或各层间监测点的x方向和y方向的偏移量。
继而
计算建筑物整体倾斜和位移。
图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计算方法示意图
1. 测出建筑的高度h(如反射片安装在建筑物顶部和底部,即以反射片的垂
直距离作为建筑物高度)。
2. 测出顶底反射片水平夹角a。
3. 测出基准点到建筑物的水平距离s
4. 则建筑物主体倾斜量d=s*tan(a)
5. 主体倾斜率l=d/h
6. 主体倾斜度v=arctan(d/h)
7. 下一次测量同样计算出倾斜率,按照测量的时间和两次倾斜率的差别计算
出倾斜速率。
2.5监测点清单
第三章监测频率
3.1监测频率
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一般每1个月监测1次,可根据监测点的变形情况适当地加大或减少监测频率,重点监测变形较大的监测点,如遇到监测值达到预警值时监测加密。
第四章控制标准与险情预报
4.1确定预警值
沉降及倾斜作为施工安全判别标准。
4.2险情预报
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代表结构出现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工程措
施。
为了明确结构是否安全,分析造成不安全趋势的原因,拟定保证工程安全的施工措施,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进行分析,预测结构下一个施工阶段的变形与内力变化情况,判断结构是否安全,对改变施工工艺与流程后的结构响应进行反馈。
第一我们及时准确的提供测量成果,并提供分析说明;第二我们将提供测量、勘察、岩土、结构方面的专家,为建筑物主体的安全提供咨询。
第五章监测工作组织机构与质量保证措施
5.1组织机构
针对本工程监测项目的特点成立监测组,监测组由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及监测现场负责人和施测人员组成,监测项目经理由具有相应资质并有类似工程经验的注册岩土工程师承担,监测主管及人员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具有较高结构分析和计算能力的专职监测工程师担任。
5.2组织人员
表7-1项目管理人员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