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 教案完美版

项链  教案完美版
项链  教案完美版

项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路瓦栽夫人的形象,认识资产阶级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思想对人们的侵蚀毒害。

2、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3、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

4、提高口头复述小说情节的能力,以及评板、辩论的能力。

重点:人物形象、主题及心理描写的作用。

难点:故事情节的偶然性与人物不幸遭遇的必然性。

课时安排:3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今天将要学习的《项链》这篇课文里,它是一篇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漂亮女子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由于在得意忘形之际,丢失了向朋友借的项链,为此付出了10年的代价,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开始迅速地浏览即将学习的课文。

二、作者介绍

莫泊桑(全称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出身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从小由母亲培养起对文学的爱好。著名作家福楼拜是其成名的得力导师。

顺便谈一下法国文学。法国文学在世界举足轻重,是因为有以下几位作家:

十四至十六世纪是欧州文艺复兴时期,十六世纪的法国文学以弗朗索瓦·拉伯雷(1495?—1553)为代表,代表作长篇小说《巨人传》(1532—1562)。

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代表:莫里哀、高乃依、拉辛。莫里哀(1622—1673)是十七世纪法国最重要的喜剧作家,代表作《伪君子》。彼埃尔·高乃依(1606—1684)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代表作《熙德》(1636)。让·拉辛(1639—1699)的《安德洛马刻》(1667)被称为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

十八世纪法国文学代表人物:伏尔泰、狄德罗、卢梭。伏尔泰(1694—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曾以悲剧诗人和史诗诗人闻名,主要成就却在哲理小说,代表作《老实人》。德尼·狄德罗(1713—1784)是法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代表,《百科全书》的组织者和主编,他的艺术理论体现启蒙主义文艺理论的最高成就。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中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的代表,代表作《新爱洛绮丝》(1761)、《爱弥儿》(1762)、《忏悔录》(1781—1788)。

十九世纪前期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雨果、大仲马(1802—1870)、乔治·桑(1804—1876)等。雨果这时期的代表作为:诗集《东方集》、剧本《克伦威尔》、小说《巴黎圣母院》。十九世纪中后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斯丹达尔、巴尔扎克、梅里美、福楼拜、雨果、莫泊桑、罗曼·罗兰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早出现在法国,奠基人是斯丹达尔(1783—1842)和巴尔扎克(1799—1850),代表作分别为《红与黑》和91部小说的合集《人间喜剧》(重要作品《欧也妮·葛朗名》、《高老头》、《夏倍上校》等)。梅里美(1803—1870)和福楼拜(1821—1880)的代表作分别为中篇《高龙巴》(1840)和长篇《包法利夫人》。雨果(1802—1885)这时期的重要作品是长篇《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笑面人》(1869)等。莫泊桑(1850—1893)的代表作《羊脂球》,重要作品另有短篇《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长篇《一生》、《漂亮朋友》。罗曼·罗兰(1866—1944)早期代表作是长篇《约翰·克利斯朵夫》(1904—1912),后期代表作是长篇《母与子》(又译《欣悦的灵魂》,1922—1933)。

1870年,莫泊桑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战后退伍,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1880年,他以短篇小说库中罕见的珍品《羊脂球》,而登上法国文坛,从这开始到1889年的10年创作生涯中,有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人称他为“短篇小说大师”、“短篇之王”。他的作品大致分为三类。

1、以普法战争时的若干侧面为背景,歌颂普通人民的优秀品质,塑造了各类爱国主义人物,主要作品有《羊脂球》(1883)、《蜚蜚小姐》(1882)、《两个朋友》(1883)、《米隆老爹》(1883)、《决斗》(1883)、《蛮子大妈》(1884)等,以《羊脂球》《蛮子大妈》和《米隆老爹》最佳。

2、揭露帝国主义时代法国的腐败风尚的。著名的作品有《一家人》(1881)、《遗产》(1884)、《我的叔叔于勒》(1883)、《项链》(1884)、《勋章到手了》(1885)等。以《项链》《勋章到手了》最佳。

3、揭示和描写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命运的。著名的作品有:《瞎子》(1884)、《马丹姑娘》(1885)、《穷鬼》(1885)等,以《马丹姑娘》最佳。

莫泊桑的小说思想深刻而富有教育意义。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采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

莫泊桑的长篇、中篇小说也不乏名作。

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没落本质的短篇小说,曾受到鲁迅先生推崇。鲁迅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教师板书课、作者并释题:小说以项链作为标题,是小说常用的“物线法”。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诵读、思考:

1、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你对她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明确:玛蒂尔德(路瓦栽夫人);爱慕虚荣。

2、复述故事情节(要求体现“以项链为线索”)。

明确: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将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而借项链,戴着项链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回来时丢失项链沿途寻找未得而焦急万分,四处借钱买了项链归还,用10年光阴偿还所借款项,直到得知那项链原来是条赝品为止贯穿情节。

3、理清小说结构(图表法、括号法,结构法、线索法等均可)

方案一:结构法。

方案二:线索法。

借项链(1—36)丢项链(37—64)赔项链(65—82)识项链(83—100)

注意:两种方案中“赔项链”的起止段落不同。

四、分析人物形象:

(一)点学生诵读序幕部分(1—6),思考:

1、玛蒂尔德为何“痛苦”、“苦恼”、“伤心”?请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明确:第1、2段,第3段开头两句,第6段开头第1句。

2、对以上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美丽动人,但出身低微,无钱无地位,与友交往,自惭形秽。

3、找出玛蒂尔德七种“梦想”的内容,并一言以概之。

明确:她“梦想”幽静的厅堂及装饰:“梦想”宽敞的客厅及陈设;“梦想”和最亲密的男朋友在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闲谈;“梦想”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华贵的壁衣;“梦想”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笑听客人密谈。一言以蔽之,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一心想过上流社会的生活。

4、本部分着力写女主人公的梦想、苦恼、揭示了她怎样的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玛蒂尔德自恃面貌标致,人品出众,渴望过上流社会那种奢华的生活,希望自己成为男人们追求的目标,女人们羡慕的对象。然而现实(低等的社会地位和并不富裕的家境)生活束缚了她,因此,她只能在梦想中获得一时满足。这就揭示了她“爱慕虚荣”的心理。这一部分的描写与后面主体情节是面与点的关系,因与果的逻辑,是后面情节发展的铺垫。正是有了前面的叙述,读者才知道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也正因为她爱慕虚荣,才产生了她付出十年艰辛的悲剧,才发生了小说以后描写的故事。

(二)分角色朗读7—36段(陈述、路瓦栽、玛蒂尔德、佛来思节夫人各1人,共4人),思考:

1、玛蒂尔德接到晚会的请柬后,有怎样的表现?她的情绪有着怎样的变化?怎样认识她的喜与忧?

明确:玛蒂尔德只有在拆信封时短暂的“高高兴兴”,接下来便是“懊恼”“恼怒”和“不耐烦”。这种情绪的变化在玛蒂尔德身上表现出来,并不矛盾。因为请柬给她带来在上流社会风光一番的机会,但穿戴的寒酸又令她苦恼不己。最后硬从丈夫手里抠出四百法郎添置衣裙。这又让我们再次认识了她的爱面子、好虚荣的特点。

2、第3

3、36段的动作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表现其见到自己中意的项链的激动,以及借到项链后兴奋至极之情,将其爱慕虚荣的心理刻画得非常充分。

(三)默读37—100段,思考:

1、第38段心理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作者连用四个“陶醉”写出了玛蒂尔德得到梦想的东西而兴奋激动到疯狂地步的心理状态,充分揭示了她追求豪华生活,爱慕虚荣的思想品质,同时又为丢项链埋下了伏笔。2、第84段心理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反映了玛蒂尔德也有其善良、诚实的一面,说明了她己经远离了虚幻的遐想,成了明确生活目标而奋斗的女性,心态平和、自豪、成了一个心理成熟的女性。

(四)分析评价玛蒂尔德

1、学生分小组讨论。

讨论后,学生可能形成以下观点:

观点一:“虚荣说”

爱慕虚荣是玛蒂尔德性格的第一内涵。她不满足于自己的身世和处境,依仗自己的美貌,心中充满奢望,于是,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成了她性格的第一层面。应该承认,对现状不满而渴求改变的意识是一种进步的思想萌芽,展示着求新的精神,这种不安分的心态不仅正常而且体现着人类向前迈进的追求。但关键是她的追求到底是什么,是否代表着先进的时代精神和普通大众的追求。而玛蒂尔德显然只是为自己的物质匮乏和地位低下而苦恼

着,她渴求被富有的男人追慕,生活能在谈情说爱中度过,渴望能过上养尊处优的富裕生活。这就使她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必然要以外表的虚荣财富装扮自己以得到暂时心理满足的选择。但尽管如此,玛蒂尔德作为小资产阶级市民的女儿,渴望过好日子,渴望充当社交界追慕的角色也并不为过,更不是错误。结合写作背景,不难看出,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并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观点二:“善良诚实说”

玛蒂尔德性格还有她依然本质的东西,即善良、诚实、质朴的本色。这种品行是在她想得到置办服装的一笔钱和丢失项链后流露出来的。当她对丈夫提到要用400法郎做衣服时,她小心翼翼、吞吞吐吐,唯恐吓着或给他太大的压力。这反衬出她的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平日里她除了发发牢骚,有些怨气,也并没有什么非分的举动,更没有自甘堕落地利用姿色去做肮脏勾当的想法。当借来的项链丢失后,玛蒂尔德心急火燎,如大祸临头,连上床睡觉的力气都没有了,想到的只是如何才能找到项链。当确认再也找不到时,她想的依然是如何按时还上,要守信用,不被同学当做窃贼。“面对这个可怕的灾难,她一直处在又惊又怕的状态中”,却从没有过不良的念头,如赖着不还,买个假的还上,逃之夭夭或靠堕落还债等等。观点三:“坚韧说”

玛蒂尔德性格中还有坚韧、忍耐和吃苦的内涵。丢失项链客观上导致了玛蒂尔德生活上的贫穷和巨额债务,但主观上却成了玛蒂尔德命运的转机和性格发生裂变的契机,她开始了由追求虚幻中的虚荣到勇敢面对打击而脚踏实地生活的变化过程。在这十年的辛苦劳作中,她学会了吃苦耐劳,勤勉节俭,心态也渐渐变得平和舒展起来。这是个从云里雾里跌落在地面的过程,虽然有过剧烈的落地时的阵痛,但一旦站立起来,就会发现现实中的生活才真正属于自己,也才会自动放弃那些虚幻的梦想,在真实的环境中寻找生活的价值与快乐。丢失项链这一遭遇给了她当头一棒,成了她改变生命轨迹的新起点,也是她真正面对生活的清醒剂,使其逐渐走向成熟。

2、重新评价。

①她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所腐蚀而导致丧失青春的悲剧形象。

②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戏剧性变化无能为力,只能听任摆布的宿命论形象。

③她是一个由虚荣心导致错位到由诚实劳动导致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个变得很美好很可爱的女性形象。

学生自由发言后,老师总结:我们应全面,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玛蒂尔德曾是一个令人厌恶的女人,然而,丢失项链后的玛蒂尔德能够勇敢地面对,并没有怨天尤人或推卸责任,而是恪守道义,默默地承受。抛弃了娇气和任性,远离了虚幻的遐想,而成为了明确生活目标而一步步攀登奋斗的女性。在这漫长的十年还债的岁月里,她获得了心灵上的平静和安宁,对自己的生活有了心安理得的新体验。十年艰辛也挖掘出了玛蒂尔德性格的真本色,磨炼了她全新的人生态度,这时的玛蒂尔德是一个由外在美到内在精神美的女性,一个由错位到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个变得很美好的很可爱的女性形象。可见,第三种评价是合理的。

五、欣赏小说巧妙的构思

1、学生思考:玛蒂尔德把赝品当真物,是否有因可寻?

学生甲:是有因可寻的。因为佛来思节夫人是一位富有得令玛蒂尔德“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的朋友。所以,玛蒂尔德根本就没考虑朋友竟会收藏如此低兼的赝品。

学生乙补充:依据“好马配好鞍”的原则,赝品项链怎能放在“镶着镜子的衣柜”中精美青缎子盒子里。

学生丙补充:俗话讲“慧眼识珠”。生于“寒门”(小职员的家里)、嫁于“寒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的玛蒂尔德是很难一眼辩出真伪的。

2、提问:如何看待玛蒂尔德丢失项链这一偶然情节?

明确:丢项链虽是偶然事件,但蕴含着必然的因素。因为如不借项链,自然就无丢失项链的事,而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独特性格必然驱使她借项链。另外,舞会上她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几乎忘乎所以,为不使别人发现她的真实身份和丈夫的寒酸相,舞会结束时她仓皇逃离,这都佐证了丢失项链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更能说明玛蒂尔德的性格内涵。

3、提问:小说到最后才说出项链是假的,这是否符合生活实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是符合生活实情的。因为作者己于前文作了三处必要的铺垫和巧妙的暗示:一处是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二是当玛蒂尔德丢了项链,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说明项链和盒子本不是原配的。三是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看。这一切都是构成小说结尾必然性的因素,它既让人大出意料之外,又点点都在情理之中。

这出乎意料的结局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命运。玛蒂尔德一心想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但不能够;一辈子只在幸福中陶醉过一次,但乐极生悲,丢失了项链;十年含辛茹苦,刚刚有了点自尊自信,又突然发现项链的真相,发现自己十年辛酸的代价竟“最多值五百法郎”。十年生活“意义”的发现,给她精神的打击不比十年前丢失项链轻。这样的结局无疑加深了路瓦栽夫人命运的不幸与可悲。再者这样的结局有力地表现了作品的主旨。小说以“失项链”为转折点,写出了路瓦栽夫人玛蒂尔德命运的前后鲜明对比:一时欢乐,十年辛酸。这些描写对主人公的讽刺己够深了,而结尾又一次突转,既让读者为主人公又让主人公为自己而哭笑不得。它使作品的讽刺意味更深刻、更强烈了。

六、探究小说主题

学生甲:这篇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学生乙:人生世间,谁没有一点虚荣心。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我认为作者意在表达人自身对于生活中戏剧性变化的无能为力。这可从“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看出。

学生丙:《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作者对女主人公虽然有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对她和她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进行了肯定。小说也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进行了批评。

教案标准格式

童趣哲学启蒙(一)居中、三号字、加粗 ——第四单元《聪明的羊》居中、四号字、加粗活动一 活动目标:1、掌握故事内容,理解故事含义; 2、能结合故事情节学习生字:俄、正、装、弟、才、当、还; 3、培养幼儿遇到问题、做事情时要有主见,勇于大胆的表现自己。 活动重点:掌握故事内容,理解故事含义。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遇到问题、做事情时要有主见,勇于大胆的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1、字卡(小羊形)、绳子、羊头形的点读棒; 2、大屏幕故事课件及字卡课件; 3、《去郊游》音乐; 4、背景图、小羊、狼的声音 5、头饰(小羊、大灰狼)大灰狼的头。 活动流程: 一、导入部分: 1、音乐律动:随音乐入场。 教师:今天天气真好啊,我们一起去羊村玩好吗? 听音乐做开汽车、火车等动作 教师:羊村到了,我们做下来休息一会吧。 2、(小羊大叫救命的声音) 教师:好像是小羊的声音,小羊你怎么了? 小羊:我刚才遇到了大灰狼,它想吃掉我。 教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听听刚才发生了什么事。

二、感受新知: 1、第一遍故事输入 教师:小羊的故事讲完了,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教师:故事里都有谁呢? 教师:小朋友回答的真棒!我把小羊和大灰狼也请到了我们班来表演故事了。 2、第二遍故事输入(配课教师配合表演) 两名教师分别带好小羊和大灰狼的头饰表演故事。 3、教师:小朋友,你们能回答我几个问题吗? 老狼想吃山崖上的一只小羊,它是怎么说的? 小羊是怎么回答的?结果怎样? 小羊为什么没有上老狼的当?(请幼儿讨论,每个问题都跟进鼓励) 教师小结:小羊聪明又有主见,没有被狼的热情蒙骗。我相信,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也是聪明、有主见的孩子,不会轻易被坏人欺骗,对吗? 3、第三遍故事输入(边复述故事边提字) 教师引导幼儿一边复述故事一边提出故事中的生字。 故事的名字是?(聪明的羊) (教师注意反复敲打提出的生字) 三、反复敲打、巩固复习 结合课件,将生字放回到故事里,复习生字。 教师:你们喜不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啊?请小朋友看大屏幕。下面就让我们用最好听的声音来读故事,读到老狼的话时要模仿老狼的声音,读到小羊的话时模仿小羊的声音。把藏在问号后面的字宝宝放回到故事里好吗? 四、游戏:

莫泊桑《项链》优秀(教案设计)

《项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通过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 2、理解生动、细腻地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 3、分析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了解造成其悲剧的根源,透过小说描绘的环境来了解人物的活动背景。 4、整体阅读小说,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1、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理解生动、细腻地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巧设契机;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 教学方法: 1、通过导读、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把握人物性格。 2、通过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物质消费/欲望。从经济学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多,所谓知足者常乐。反之,一个人物质消费有限,欲望却无穷大,那将怎样呢?向往美好生活,这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但如果一味不切实际地梦想享受豪华、舒适的生活,就会葬送一个人一生的幸福。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就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而付出了10年的代价,今天,我们就走进玛蒂尔德的内心世界,探寻酿成她悲剧的原因。 二、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篇中短篇小说,我们今天学习的短篇小说《项链》是莫泊桑的作品,同学们以前曾学过他的作品吗?(初中曾学过《我的叔叔于勒》)那篇小说写的什么内容?(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通过菲利普夫妇对至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另两位是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莫泊桑出身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受到他母亲文学素养的熏陶,中学时便养成了对诗歌的特殊爱好,一心向往着做一个诗人。1870年,莫泊桑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

11项链教学设计

11、项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项链》一课语言优美,学习这篇课文能让学生们真切地了解到祖国山水的美丽和孩童生活的快乐。 学情分析: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识字方法的基础上,继续利用“看拼音识字”、“请教他人识字”、“听读识字” “随文识字”等方法引导学生识字,鼓励个性化识字,引导学生归纳一些符合汉字规律的新的识字方法。 教学目标: 1.用学过的多种识字方法识记“蓝、又” 11 个生字和禾木旁1 个偏旁,规范、正确、工整地书写“白、的” 4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教学重难点: 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突破措施: 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发现项链是什么。另外,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共同讨论。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PPT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美 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 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

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体现了读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然后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充满兴趣。 二、领略美 1.课件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设计意图:描画面,想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实现学生读的愿望,达到流利读课文的目的。 三、集中识字 1.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师:词语宝宝来到了我们的黑板上,你们试着认识认识它们。 2.师: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预设:形声字:蓝、笑、和、活、金数笔画:又、向加一加:蓝、笑、和、娃、挂、活减一减:又(叉)、白(的)形近字:娃——挂、贝——见换一换:着(看) 反义词:笑一一哭 同音字:向象、又右、和----------- 合 师随机引导: 挂:做动作“挂”。 5.指导书写:(1 )白(第一次书写):先观察“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仔细看老师范写;学生书写后临写,教师强调每笔的位置和笔顺;学生自己书写一个。 (2)和:认识新偏旁“ ”。 (3)学生练写“的”“又”。 6.去掉拼音读一读。

幼儿园教案书写格式

幼儿园教案书写格式 【篇一:幼儿园教案书写行文格式规范要求】 行文格式规范要求 一、关于日志的要求 1.主题网——主题活动安排——教学日志(每周两篇反思) 2.有“大港区教学日志”的表头,字号要求:黑色、宋体、小三号字、加粗。 3.文本内容:宋体、小四号字或五号,不加粗,行间距是固定值16——18; 4.反思要求: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是固定值22——24; 注意:反思一定要写在当前教案的反面,改“本周反思”为“活动反思”;(字号:小三、不加粗) 注意:日志的整体布局不要太悬殊,如:在一页中有四号字,小五号。。。。。每份日志要写在一页上,如内容较多可以精简。 二、随笔,案例的要求: 案例、随笔一定要有标题!正文开始,每段前空两格,暴扣所有标 题如“一”“(一)”或“1”的前面照样空两格;这注意调整一下是段前 和段后“0”距离,不要“自动”; 正文标题:宋体小三号字,正文: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是固定值22——24,尽量在一页上,如果案例的内容多,则写在两页上;班 级姓名和时间写在文本的最后面,字号小四号即可; 标点符号的使用:“一”的后面是“、”;“1”的后面是中文状态下的点“。”“(一)”或(1)的后面没有标点符号; 还有,网上下载的材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不 仅是格式和标点符号的调整(下载的符号都是英文状态下的),重 点是内容的调整,应该写的是你所观察到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 所想的所感; 三、计划、论文的要求: 封面:标题是宋体,小二号;下面的落款是宋体、小三号字; 正文:标题是宋体、小三号字;其他正文内容为小四号字,行间距 为固定值20——22; 具体活动目标的表述要求 1.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的 发展作为目标的落脚点。

高中语文 《项链》教案

项链 教学目标 分析路瓦栽夫人的形象,了解造成其悲剧的根源。透过小说描绘的环境来了解人物的活动背景 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通过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 分析小说对人物的描写,尤其是深刻细腻的心里描写,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 整体阅读小说,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鉴赏、评价玛蒂尔德既有着虚荣心,又有着诚实、坚强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同为世界文学是上三大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初中时我们学过他的名篇《我得叔叔于勒》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于勒一生有贫穷到发财又到沦落。我们今天学习他的另一名篇《项链》,也是取材于一个普通的小职员家庭,人物命运也是大起大落。这篇小说曾受到鲁迅先生的推崇。他说"无论从形式结构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短篇小说要求的高度"。不过,我们今天重在研讨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 二、走进作者 简介莫泊桑,当时法国社会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们巧取豪夺,政府贪污风行,社会道德沦散,小资产阶级在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他们有很深的了解。《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当时法国社会的一个典型。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疏理故事情节 (1)"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围绕"项链"都写了哪些情节?

明确: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2)在这几个情节中,哪些情节出乎人的意料?你欣赏吗?欣赏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丢项链--人物命运的制高点和转折点。 识项链--人物再次受到命运的捉弄。 (3)进一步深入情节,分析在不同情节中作者对人物的描写,透视人物心理、性格发展过程。 a借项链前,玛蒂尔德有哪些想法? 明确:想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b得到请柬后。情绪怎样变化? 明确:懊恼地丢-- 哭起来-- 迟疑地提出要求 -- 似郁闷不安忧愁-- 迟疑而焦急地借-- 跳搂亲跑 c舞会上她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 明确:用两个字概括--陶醉 d舞会结束,他马上想到的是什么? 明确:赶快逃走 e丢项链后,她怎样处理这件事? 明确:她懂得一个穷人的艰难生活了。一下子现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注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f她是怎样还债的? 明确:辞退女仆迁移住所。刷洗杯盘洗衣倒垃圾提水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 g十年后,还清了债务。玛蒂尔德再次见到女友,她为什么要告诉女友十年前的事实? 明确:内心的坦然 3、引导学生多角度审视、评价玛蒂尔德 玛蒂尔德的悲剧是由她的"梦想"引起,题中指明这是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我们跳出阶级论,思考玛蒂尔德该不该有梦想?如何看待她的梦想? 明确:这是一种正常的生活追求,符合人性中爱美、爱豪华的心理,虚荣心人皆有之,只是程度有别。她参加舞会只是展示美丽,得到艳羡,并没有损害他人,而且晚会后她没有依靠男宾,甚至部长去解决困难。她那狂乱的虚荣心是她的弱点,也是人性的弱点。 作者在文中感叹:"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

小学一年级上《项链》教案(共2课时)

小学一年级上《项链》教案(共2课时) 教学目标:1、会认'蓝''又''笑'等11个生字,会写'白''的''和'等4个生字。2、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一些很好玩的地方?河边呀,公园里呀,森林里呀……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下最让你难忘的地方吗?(学生自由举手回答)2、师:你们知道大海是什么样子吗?有一个小朋友啊,他去过海边。他说那里可好玩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生字词,多读几遍。不会读的借助拼音或向老师请教。2、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3、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向老师请教。三、动动脑筋,学习生字1、老师随机课件出示课文生字(去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2、认读这些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进行口头扩词练习。) 3、巧识字形,妙趣横生。(1)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的字形?(2)四人小组讨论识记方法。(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巧识巧记。)(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的,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4、书写生字。(引导观察生字书写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指导难写的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以'找苹果'的游戏导入,让学生认读生字,进行复习。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2、师:同学们,读完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3、指导学生画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并出示配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板书: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浪花(雪白雪白哗哗地笑)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让学生自由举手(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2、师出示问题:小娃娃挂在胸前的彩色项链是用什么穿成的?(海螺和贝壳)这些小小的海螺和贝壳是从哪儿来的呢?(浪花冲到沙滩上的)3、再读课文,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小娃娃快活的脚印)是谁给它穿的?(小娃娃)4、课文为什么以'项链'为题?(板书)预设:①因为小娃娃的胸前挂着用海螺和贝壳穿成的彩色项链。②因为大海的胸前挂着小娃娃快活的脚印穿成的金色项链。 5、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017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项链》优秀教学设计

《项链》 教材分析 《项链》是一篇散文,描述了小娃娃在海边拾海螺、拾贝壳、做项链,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巧妙构思,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用诗意的语言来表现,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本课图文并茂,语言优美,节奏明快,适合学生朗读。识字教学应力求在美的语境中进行,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识记字词;朗读方面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蓝、又、黄”等11个生字,会写“白、的”等4个字,学习2个偏旁“ 、禾”。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边的美丽和小娃娃的快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学习2个偏旁“ 、禾”。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边的美丽和小娃娃的快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实物、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贝壳项链图,提问:这是什么? 2.提问:看一看这是用什么做的项链?你还见过哪些项链?学生说一说。 3.教师做动作要求学生说句子。相机出示“挂”,学习“挂”的读音。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项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再往下读;把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不会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同桌互读,纠正读得不对或不准确的字音。 4.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5.学习“蓝、又、笑、着、向、和、贝、娃、活、金”。 (1)指名读生字,齐读。

教案的标准格式图片

教案的标准格式图片 【篇一教案书写格式规范】1.确保上传到系统中区的教案无任何商业信息(超链接、可选文字、小白点、其他网站水印等)(超链接、可选文字、小白点可通过宏处理)2.字体中文微软雅黑,西文timesnewroman字号5号,若不做强调说明,字体全部为常规,不加粗,不倾斜,黑色(可运行宏进行操作)3.页面布局页面大小选a4,竖版单栏排版,默认页边距(上2.54cm,下2.54cm,左3.18cm,右3.18cm)(可运行宏进行操作)4.段落行间距选最小值。 文本对齐方式选保证公式不是漂浮起来的(段落/中文版式/文本对齐方式)首行缩进2字符(可运行宏进行操作)5.所有图片、表格的宽度不大于13cm(如何查看图片大小)。 格式选择“嵌入式”“居左”6.需要去掉的内容去掉文档中的分页符,页眉页脚及页码(必须)。 页眉中有横线也需去掉(双击页眉,选中后选择“边框”无框线)7.同级别内容保持格式一致(所有例题格式保持一致,所有作业格式保持一致)。 8.教案中的“教案主题、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导入、呈现、目标与检测、小结、作业”格式固定(字体颜色、字号等),不允许做任何修改,其中教学主题、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过程为深蓝,导入、呈现、目标与检测、小结、作业为水绿色(可运行宏处理)9.“教案主题、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导入、呈现、目

标与检测、小结、作业”各环节结束后空一行(中间内容不允许进行空行),然后在进行下一行的内容书写(可运行宏进行操作)10.不可在一行没有书写完毕的情况下随便断行,不可在文章不做强调说明等情况下随便将字体、字号、颜色、加粗、加底纹等操作【篇二打印教案要求与格式】r,X、iTt亠〃“、i[[;I、、电子备课教案要求(第一页要求;第二页封面;第三页空教案;第四页事例教案)1、页面布局页边距上1.8cn下1.8cn左2cn右1.8cn2、封面“备课本”字体宋体字号90“科目”字体宋体字号小初3、教案内容含课题、课时、课型、编写时间、执行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后记(反思)格式如下页字体宋体字号小四备课本科目年级班次老师2015年下期【篇三教案撰写格式及规范】教案撰写格式及规范教案是体现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安排,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为了教案撰写更加规范、有序,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一、教案撰写的要求1、教案封面、扉页的撰写要求⑴教案封面要求应填写课程名称、任课教师、教学单位。 ⑵教案扉页要求应填写课程教学基本信息,包括授课学时、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总体教学目标、主要参考书目、教学内容等信息。 2、教案正文的撰写要求教案的正文部分应对每章、每节或

项链教案设计

10、项链 莫泊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能力目标 1、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及作者对她的态度。 2、分析玛蒂尔德悲剧产生的原因(个人、社会)。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玛蒂尔德形象的理解,认识那个虚荣浮华的资本主义社会。 2、接受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1、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作品内涵。 2、赏析本文的结构艺术。 教学难点 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今天将要学习的《项链》这篇课文里,它是一篇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漂亮女子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由于在得意忘形之即,丢失了向朋友借的项链,为此付出了10年的代价,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开始迅速地浏览即将学习的课文。 二、作者简介 基.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期法国著名的批斗现实主义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邦迪耶普小城附近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个商人,母亲颇有文学修养,他幼时受母亲的熏陶而爱好文学。 在卢昂中学上学时,受到他的老师、著名的诗人路易.布耶的指导,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创作。1870年到巴黎入大学攻读法律专业,1871年,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地写作,得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的指导。1879年夏天,以左拉为首的6位标榜自然主义的文人,在左拉的梅塘别墅聚会,汇成《梅塘之夜》出版。此后,开始了他的作家生涯。1880年到1890年,是他创作的旺盛期,这期间他写成中短篇小说300多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以及许多文学和时政的评论性文章。1890年因病导致精神失常,于1893年7月6日在一所精神病医院去世。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与契诃夫(俄)、欧?亨利(美)并成为“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法国现实,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和社会道德风气的堕落进行了揭露和嘲讽,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则予以同情和表彰。 三、整体感知 1、品析情节,体会情节的作用 1)小说以“项链”为标题,与作品内容有何联系?(小说原题是“首饰”。) “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 2)小说在“项链”这条线索牵动下,都写了哪些情节?(用三个字概括每一个情节) 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债务――识项链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项链》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项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4个字。 2、认识偏旁禾字旁“禾”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大海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宝藏,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大海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理解课文。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项链吗?今天呀有一个小娃娃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串项链,你知道他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我们去看课文。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板书课题《项链》,让我们去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lán yòu xiào zhe xiànɡhébèi wáguàhuójīn bái de 蓝又笑着向和贝娃挂活金白的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和:音节:两拼音节,偏旁:禾字旁“禾”,认识禾字旁“禾”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着:多音字 zhe笑着 着 zháo睡不着,着火,着急 的:多音字 de好的 的 dì目的

教案格式范文

教案格式范文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教案格式范文教案标准格式 具体内容 一.课题 (阐述说明本课名称 ) 二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最终效 果。 ) 三.课型 (说明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 (说明属第几课时 ) 五.教学重点 (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 (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 与能力培养点 ) 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 八.教学过程 (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 九.作业处理 (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十.板书设计 (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一 .教具 (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十二 .教学反思: (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进方法 ) 篇二:教案格式范文写教案注意事项

(一)教学目标: 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 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1)温故而知新,提问复习上节内容 (2)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怎样进行,复习哪些内容 ? (4)提问哪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2.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 (3)教师怎么教 ?学生怎么学 ?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3.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 (3)需要多少时间 ? 4.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 (2)需用多少时间 ?

项链优秀教案

项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路瓦栽夫人的形象,认识资产阶级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思想对人们的侵蚀毒害。 2、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3、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 4、提高口头复述小说情节的能力,以及评板、辩论的能力。 重点:人物形象、主题及心理描写的作用。 难点:故事情节的偶然性与人物不幸遭遇的必然性。 课时安排:3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今天将要学习的《项链》这篇课文里,它是一篇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漂亮女子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由于在得意忘形之际,丢失了向朋友借的项链,为此付出了10年的代价,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开始迅速地浏览即将学习的课文。 二、作者介绍 莫泊桑(全称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出身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从小由母亲培养起对文学的爱好。著名作家福楼拜是其成名的得力导师。 顺便谈一下法国文学。法国文学在世界举足轻重,是因为有以下几位作家: 十四至十六世纪是欧州文艺复兴时期,十六世纪的法国文学以弗朗索瓦·拉伯雷(1495?—1553)为代表,代表作长篇小说《巨人传》(1532—1562)。 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代表:莫里哀、高乃依、拉辛。莫里哀(1622—1673)是十七世纪法国最重要的喜剧作家,代表作《伪君子》。彼埃尔·高乃依(1606—1684)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代表作《熙德》(1636)。让·拉辛(1639—1699)的《安德洛马刻》(1667)被称为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

《项链》教学设计(正式上课完整三课时)

《项链》马蒂尔德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掌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通过人物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并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通过人物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心理及变化的方法,并探讨人物如何在逆境中保持诚信的抉择。 3.情感与态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形象分析,感悟人物的诚信抉择,并从中获取人格的提升与修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心理描写关键词语,把握人物心理特征,客观、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对人物心理及命运抉择的品读,引发对自身品质的思考。 【教学方法】 阅读点拨法、小组探究法、启发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围绕“抉择”的主题认真阅读文本,渗透思考,并在线与教师交流。 2. 利用网络搜索马蒂尔德人物形象评价等信息进行自主学习。 新课导入 美好的事物未必都能带来美好的命运,灰姑娘因为美丽的水晶鞋获得了她的王子和爱情,而小说的女主人公却因为一挂灿烂的钻石项链遇到了彻底颠覆的命

运,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一个由项链引发的故事。 文学常识 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和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漂亮朋友》等。 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的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交代本课任务:看图说话(展示四幅插图) 要求: 1.阅读小说,弄清人物及相互关系、身份、地位、大体性格 2.看图复述相关情节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2分钟) 上节课通过大家的复述,我们已经对故事情节有了了解,情节大致按照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开展(PPT展示情节),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玛蒂尔德。 二、初读人物(5分钟) 1.十年前后,玛蒂尔德的外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能找出具体的句子吗?(5分钟)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

最新完整版《项链》的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项链》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4个字。 2、认识偏旁禾字旁“禾”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合理搭配“的”的词语 (三)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感悟大海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宝藏,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大海。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理解课文。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项链吗?今天呀有一个小娃娃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串项链,你知道他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我们去看课文。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板书课题《项链》,让我们去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4、(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2、lán yòu xiào zhe xiànɡhébèi wáguàhuójīn bái de 蓝又笑着向和贝娃挂活金白的 3、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学习生字和:音节:两拼音节,偏旁:禾字旁“禾”,认识禾字旁“禾”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4、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5、反义词 6、黑——白笑——哭大——小软——硬前——后 7、来——去快——慢宽——窄长——短 这节课我们要记住 双禾字旁“禾” (三)我书中的组词

项链教案教学设计

项链教案教学设计 东林高级中学高二语文组 冉华 教学目标: 1、学习在小说情节发展中逐步展示人物的形象的手法, 客观公正的评价主人公玛蒂尔德。 2、领会小说精巧的构思和多层次性的主题。教学 重难点: 从人性的角度诠释玛蒂尔得这一人物 3、字词内容在预习时已布置阅读《导、析、练》中的知识网络。 学习重点: 把握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体会精巧的构思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 相关材料: 莫泊桑(1850-1893)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出生于法国诺曼第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870年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战后退伍,先后在海军部,教育部任小职员,1880年他以短篇小说库中罕见的珍品《羊脂球》而登上文坛,(《羊脂球》通过在普鲁士军队向巴黎大举进攻之际,有十个包括资产者和妓

女在内的人临时租乘一辆邮车转移的故事,肯定了妓女羊脂球的爱国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讽刺了资产阶级上层人物的道德还远远不如一个妓女。)从这开始到1889年的十年间,有短篇小说约三百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它一些作品.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 这篇小说写于1884年,当时正是法国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代,大资产阶级依靠疯狂的掠夺和残酷的剥削走向垄断,他们过着奢侈的生活,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极不稳固,他们“升级”为大资产阶级者寥寥无几,而破产沦为平民阶层的越来越多,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非常脆弱。 作者做过海军部,公共教育部的下级官吏,对小资产阶级的尴尬处境感受很深,1878年,他调到会计部门工作以后,科长明确禁止他做公务以外的事,他无法忍受,只得

《项链》教学设计(获奖教案)含板书设计

《项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2、通过分析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特点和叙事技巧,探讨小说“情理之中,意料 之外”这一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3、分析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 4、在上述基础上多元化探讨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2、目标4 教学准备:PPT、导读材料、预习作业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作业(思考练笔): 以你自己的方式复述这个故事,300字左右。 你如何看待文本中的玛蒂尔德,你觉得作者塑造这样一个人物的用意时什么?假如玛蒂尔德没丢项链,或者在她丢掉项链后立马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个故事的情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第一课时 本课时目标:目标1、目标2 一、导入 小时候,我们都读过这样一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灰姑娘》,当午夜的钟声响起时,身着华服的灰姑娘从舞会上匆忙离开,慌乱之中,她丢下了一只水晶鞋。英俊的王子捡到了这只水晶鞋,并通过鞋子找到了灰姑娘,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有位叫玛蒂尔德的姑娘,她不巧也在盛装匆忙离开舞会时弄丢了东西,只不过,她弄丢的是一串精美的项链。她又会有怎样的经历呢?一起来走进文本。 二、讨论文本

(一)情节:请同学们快速回顾课文,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1、小说为何以项链为题? Q:小说为何以项链为题?标题“项链”与作品内容有何联系? 明确:“项链”是文本中玛蒂尔德丢失的重要物件,以“项链”为中心,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即“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 2、概括小说的情节 Q:在“项链”的牵动下,小说都写到了哪些情节?请你以“X项链” 为格式,串联故事情节。 明确:小说采用“物线法”结构。 在“项链”的牵动下,写了五个情节: 借项链—戴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3、教师以精炼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概括:《项链》的故事由女主人公丢失项链的前前后后构成。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写了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而借项链,戴着项链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回来时丢失项链沿途寻找未得而焦急万分,四处借钱买了项链归还,用10年的光阴偿还所借款项,直到得知那项链原来是条赝品这样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二)、艺术风格鉴赏——“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中心问题:玛蒂尔德把赝品当真货,花了10年时间才知道事情的真相(项链的真假),你们觉得她是不是个反应迟钝的傻姑娘?(分组讨论,给出理由)(1)是(认为玛蒂尔德是反应迟钝的傻姑娘) 1、预设(原因):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有很多“破绽”和细节都可以展示出项链是假的。结合文本如下: A、D50-52 借项链时——一个大方,一个粗心着急 佛来思节夫人答应得非常爽快“当然可以”。表现的相当大方,如果项 链真的贵重,价值连城。佛来思节夫人不会如此爽快的答应。 其次,玛蒂尔德只顾的高兴,根本就没仔细检查,带着项链就 “跑”了。(太粗心大意) B、D89-90买项链时————项链与盒子不匹配

教案格式规范

教案编写规范 教案又称课时教学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是教师对一次课(两节课)进行的总体设计。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现行教案分二种:纸质教案和电子教案。纸质教案又分二种:手写教案和打印教案。手写教案使用钢笔在我校专用的备课本上书写,本规范中称为“纸质手写教案”;打印教案是用Microsoft Word软件编辑的*.doc文档或者用Adobe Acrobat软件编辑的*.pdf文档,打印教案须打印,并装订成册,本规范中称为“纸质打印教案”。电子教案,是用Microsoft 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ppt演示文稿以及Author Ware软件制作的电子课件,或其他课件制作软件制作的课件,本规范中统称为“电子教案”。 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培养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学日历,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要求任课教师为每一次课编写教案,上课必须携带教案,并按教案的课程计划实施教学。开学前应准备好本期所任课程的教案。授课结束后,教案(包括纸质和电子)交各系部代为保存。各系部做好登记、检查与评价,将统计表上报教管科。 一、纸质手写教案内容格式如下: 1 课程综述:课程综述包括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现状;本课 程的发展。 2 一次课教案的基本内容分为教学整体安排和授课讲稿两部分。教学整体安排包括:授课题目、授课类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思考题和 作业。授课讲稿为教师编写的讲义。 3 课程教学实施总结。 二、纸质打印教案要求如下: 1 用Microsoft Word或者Adobe Acrobat编辑文档。 2 打印、装订成册。教案电子稿交所在系部保存。 3 装订顺序如下:封面、课程综述、教案、授课讲稿、课程教学实施总结。各部分格式见附表。 三、电子教案要求如下: 1 建议有多媒体授课条件的教师编写电子教案。 2 使用Microsoft PowerPoint或Authware等软件制作。 3 电子教案应体现文、图、声、动画并茂的特点,能给人以生动、直观视听感觉。 4 电子教案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检查和存档。

《项链》教学设计(1)

《项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是我们教学的依据,现行的《大纲》中关于课程教学目标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在语文基础模块的教学要求中提出,“阅读与欣赏”部分要“注重阅读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项链》一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用书《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中的第六单元“小说剧本欣赏”,该单元所选作品都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物丰富多彩的生活故事,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与社会价值观念的碰撞。《项链》是此单元中唯一一篇外国作品,小说描绘了一个法国小公务员的妻子——马蒂尔德,梦想着上流社会五光十色的生活,但一夜风光后换来的竟是十年的艰辛。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结尾却出人意料,构思精妙。另外,小说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和优美的语言艺术也很值得称道。《项链》这样一个具有很强可读性的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对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二)学情分析 13级金融班的学生,整体语文知识水平不高,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语言贫乏,但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喜欢朗读课文的学生较多,特别是有几位男同学敢于发表独立见解,有时会带动更多的同学探讨争论,当有不同想法时,往往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思维,这在语文学习中是非常可贵的一点。学习小说时往往对其曲折的情节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但对小说中丰富的内涵则缺乏深入思考。金融专业的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冷静、细致、坚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学习切入点要切合学生实际,采取生动、直观的方式,才能更好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感受作品艺术魅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

(完整版)莫泊桑《项链》(教案)

项链 教学目的: 1、体会作者独具匠心的结构。 2、体会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 3、分析玛蒂尔德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结构和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巧设契机;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 教学课时:两课时。 一、导入 她如昙花一现,她如流星一闪, 她有过夜会狂欢,她曾受尽十年辛 酸,,她是谁呢?今天,让我们走进《项链》那浮华的社会看看主人公是怎样生活的?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物质消费/欲望。从经济学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多,所谓知足常乐。反之,一个物质消费有限,欲望无穷大,那将怎样呢?我们来看小说《项链》,从中寻找答案。 二、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另两位是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莫泊桑出身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受到他母亲文学素养的熏陶,中学时便养成了对诗歌的特殊爱好,一心向往着做一个诗人。1880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一跃而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在短短的十年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俊友》(又名《漂亮朋友》)、《温泉》、《皮埃尔和若望》、《像死一般坚强》、《我们的心》。这些作品抨击了统治集团的腐朽、贪婪、尔虞我诈的荒淫无耻。莫泊桑还创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盼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三、课文的结构 (一)故事情节 序幕部分——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得知项链是假的 (二)几个问题

《项链》第一课时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项链》第一课时教案 一、导入课文 1、导语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物质消费÷欲望。从经济学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多,所谓知足常乐。反之,一个物质消费有限,欲望无穷大,那将怎样呢?我们来看小说《项链》,从中寻找答案。 2、作者介绍 莫泊桑是19 世纪下半期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写了350 多篇中短篇小说,6 部长篇小说和3 部游记。莫泊桑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的艺术成就尤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之称。 他的代表作品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漂亮朋友》。他的中短篇小说描绘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刻画了各个社会阶层各种职业的人物形象,小说《项链》就是这样一篇描写小资产阶级的故事。 3、检查预习 (1)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2)围绕项链主要写了哪些几件事? 二、分析悲剧成因 1、师: 同学们在预习感言中都提到了“悲剧”这个词,那么,你们为什么认为这是个悲剧呢?

明确: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玛蒂尔德其实还是一个很不错的女子,却因为丢了项链而付出了十年艰辛的代价,从小康之家坠入困顿,这不能不说是个悲剧。 2、提问:那么,玛蒂尔德身上有什么可取之处呢?明确:她诚实守信、坚忍顽强、恪守尊严、勇于负责、真实不虚伪。 3、提问:这样一个灵魂深处具备优秀品质的女子为什么以悲剧收场? 明确:因为虚荣心作祟。 4、思考讨论: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玛蒂尔德的虚荣心?(按情节发展顺序来) (1)序幕部分 提问:序幕部分是怎么刻画她的虚荣的?明确:她梦想着追求豪华生活,渴望进入上流社会,而且她觉得凭自己的美貌理应过这种生活;然而现实却是冰冷的、寒酸的,“没有漂亮的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 。她的梦想与现实之间有着尖锐矛盾,可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正如文中所说“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这种对超越现实的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执迷,正可看出她的虚荣。 师: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悲剧主人公不是善良的典范,却必须是容易犯错误的人。而他(她)之所以犯错误,不是由于他(她)对自己身外的事物一无所知,便是由于他(她)的欲望。 (2)“借项链”部分提问:作者如何描写玛蒂尔德在借到钻石项链前后的心理变化? 明确:“犹豫不决”、“不断问”——没有见到项链时的不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