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管办分离:认知、内涵与机制创新

合集下载

中国报业两分开管理体制辨析

中国报业两分开管理体制辨析

中国报业两分开管理体制辨析报业是一个具有双重属性的产业,一方面,报纸反映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另一方面,报纸也是一种产品,有一定的市场价值,要进入流通领域,具有商品属性。

因此,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不管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在报业管理体制的设计上,大体都采用编辑和经营两分开的模式。

但由于社会制度和具体国情不同,在实行两分开的原因和两分开的内涵上表现出很大不同,我们这里就此来考察中国的情况。

一、实行两分开管理体制的原因柳斌杰同志在全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座谈会上讲话时说,“在微观上把文化、新闻出版单位,按照两种性质分开,区分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和经营性的企业单位,这也是了不得的进步,以前我们总是把它们绞合在一起,说是事业不给钱,说是企业不放权,两不像。

现在我们可以把它们明确地分开了。

性质决定体制,体制决定机制,性质一分开,后面的事就一通百通了。

” 讲话为我们考察中国报业实行两分开管理体制的原因和必要性提供了线索。

第一,在两分开以前,报社或报业集团的每一个报纸都是宣传和经营合为一体,这种过于强调“块”的结构模式虽然有利于在局部范围内经营媒体,但不利于整体的统一。

尤其是对于报业集团而言,宣传和经营都分别集中在一个个独立的报刊社,集团在总体上成不了系统。

这需要在纵向上进行“条”的梳理,即对报业集团的业务进行划分,形成宣传和经营两大系统,将“条”和“块”结合起来,报业集团才真正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第二,在两分开以前,报业采编和经营互相干扰:一方面,报社经营管理的功能依附于采编的功能,经营系统完全被纳入到报社行政管理的体系内,经营部门的领导被定为处级干部,报业内部缺乏专业性的经营人才。

经营活动的事业化,使经营行为完全与市场脱节,极大地限制了报业的产业活力;另一方面,报业集团作为事业单位,主要任务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但是,报社发展的资金需要越来越大,社领导要拿出相当大的精力搞经营,宣传的力量难以集中。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一个新的分析框架郁建兴吴玉霞(刊于《学术月刊》2009年第12期)[ 摘要]服务型政府将满足公民需求作为最高目标,不仅要求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促进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其中,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是政府不同层级和不同部门都要面对的普遍性问题。

针对公共服务的混合性和复杂性,本文提出了公共服务供给的复合模型,复合供给模型是指在公共服务的供给参与方之间进行了两次分工。

初次分工是将服务规划者(提供者)和生产者相分离,并可产生多种典型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

二次分工是生产者将自己不能直接生产的服务,通过整合其他服务资源来组织生产,通过将分散的、异质性的服务需求与非规模化的服务供给进行对接来间接满足服务需求。

复合供给机制有利于发挥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各自优势,并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从而有利于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满足公民的异质性公共服务需求。

[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复合模型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今世界公共管理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有着密切联系。

服务型政府以满足公民需求为最高目标,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需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重点关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需要通过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进行积极的制度供给,整合全社会资源,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一、服务型政府:从职能转变到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服务理念、职能体系、服务体制、服务方式的全方位深刻变革。

当前,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政府必须发挥制度创新优势,加强制度设计与安排,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促进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服务型政府概念的提出,始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倡导“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的新型政民、政社关系。

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即成为学界关注的热门议题,学者们从政府职能、公民权利、制度框架、运行机制等多个视角展开了服务型政府概念的内涵。

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宗旨

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宗旨

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宗旨:(一)事业单位的性质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事业单位包括一些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它们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是一些国家机构的分支。

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其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所做出的决定多具有强制力,其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来源多为财政拨款。

事业单位的登记在编制部门进行。

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仲裁。

企业单位就是以盈利为目的公司等以赢利为目的的机构.企业单位一般是自负盈亏的生产性单位.所谓“自负盈亏”意即:自己承担亏损与盈利的后果,有一定的自主权。

企业单位按照所有制分为国企和私企.国企就是属国家所有的企业单位;私企就是属个人所有的企业单位。

(二)事业单位的宗旨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

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

事业单位的特征(一)服务性。

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教、科、文、卫等领域,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

提供公共服务,是事业单位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二)公益性.事业单位所追求的首先是社会效益,同时,有些事业单位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为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社会服务系统的良性循环,根据国家规定向接受服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我国的事业单位大都分布在公益性领域中,主要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有的虽然也从事某些物质产品的生产,但多数不属于竞争性生产经营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

(三)知识密集性。

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性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手段。

虽然事业单位主要不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但由于其在科技文化领域的地位,对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现状与思考

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现状与思考

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现状与思考作者:王海军来源:《活力》2019年第09期【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院长负责制公立医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公立医院姓“公”,党组织姓“党”,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在保障人民群众卫生健康需求,建设“健康中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医院管理制度的五次较大改革一是“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建立。

1982年原国家卫生部颁布《全国医院工作条例》,规定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这是扩大医院自主权、改变医疗机构内党政不分现象的重要尝试。

于是,各级各类医院陆续实行院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强化了以院长为首的行政管理和指挥系统。

二是“院(所、站)长负责制”的建立和完善。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的方向,“院长负责制”转型为“院(所、站)长负责制”,提出进一步扩大卫生机构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允许公立医院开展相应的经营性业务。

到2000年进一步重申强化“实行并完善院(所、站)长负责制”,此时的院长负责人处于主导地位。

三是“法人治理结构”的提出。

2004年国家发改委《关于200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继续深化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探索建立出资人制度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首次由官方提出探索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引起了各界关注。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在试点城市设立医院管理中心等独立的医药管理机构,探索“管办分离”。

四是探索“理事会”为核心的多种实现形式。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落实独立法人地位,提出了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是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2010年,原国家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1、教育学口诀

1、教育学口诀

教育学口诀1、教育的由来口诀:一人一书一天下教育最早出现《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三乐也”2、教育功能的分类口诀:教育对象社会人,教育性质正负型,教育呈现显隐性根据教育对象: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根据教育性质: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根据教育呈现方式:显性和隐性功能3、教育的社会属性口诀:永历继长相对民生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民族性、生产性4、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口诀:街道专等刻象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等级性、刻板性、象征性5、教育的起源口诀:神喜天,本能生利息,心理仿梦露,米凯爱劳动神话起源说,代表人朱熹,观点:体现天的意志生物起源说,观点:生存本能,代表人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观点:无意识模仿,代表人孟禄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米丁斯基、凯洛夫6、古代教育内容口诀:三四五六七三科、四学、四书五经、六艺、七艺和七技7、20世纪世界教育的特征口诀:全民多现身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的终身化8、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口诀:全民身心多求科技全民化民主化终身化信息化多元化全球化科学性教育技术的现代化9、近现代教育和古代教育相比呈现哪些特征口诀:生鸡多科学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10、近现代教育的变化和表现口诀:公历十一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教育的世俗化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11、古代教育的特征口诀:等升内地房租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教育内容形式单一身份地位的象征性教育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12、现代教育的特点口诀:中国各位工科生终身性、国际性、革命性、未来性、公共性、科学性、生产性13、教育问题的特点口诀:散开腹肌有何难扩散性、开放性、复杂性、整合性、两难性14、教育学4个创立阶段口诀:培根首提出,夸美来实现,康德首讲授,巴特来规范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康德第一次在大学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使教育学更加规范和科学化15、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口诀:沟通不行就超越,就解释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16、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口诀:太私利狄尔泰、斯普兰、利特17、西方教育史三大里程碑口诀:儿童在理想国里受教育《爱弥儿》、《理想国》、《民主主义与教育》著作对应的人物口诀:微波炉卢梭柏拉图杜威18、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口诀:不赞娃布鲁纳、赞可夫、瓦根舍因19、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口诀:文科正经人文化功能、科技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人口功能20、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口诀:数值截留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是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重要因素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人口的结构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人口流动对教育有重要影响21、教育对人口的影响作用口诀:空树体制节流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改善人口的结构,调整人才的构成和流动2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口诀:母鸡组专教空想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教育的,效果更好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的发展23、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口诀:归家寄腌菜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2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口诀:体内两权一目的一性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和目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25、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口诀:融水船边幻魔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水平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和变革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26、教育的经济功能口诀:唠嗑技术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教育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27、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口诀:专家独方--内人解手龟速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专用设置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方法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手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8、教育的政治功能口诀:人民思鱼教育能为政治制度培养所需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一定的政治制度29、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口诀:科技房内观数字手机科学技术、方法内容、改变观念、数量质量、手段、教育技术30、教育的科技功能口诀:研发再生体科学研究、开发利用、再生产、体制化3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口诀:文房内慕课价文化、方法、内容、目的、课程、价值定向32、教育的文化功能口诀:新城改播教育对文化有改造功能教育对文化有传承功能教育对文化有传播功能教育对文化有创新功能3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口诀:顺阶补异还不平衡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不平衡性34、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口诀:一环教主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主观能动性35、内发论代表人物口诀:内蒙四耳佛孟子、弗洛伊德、霍尔、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36、外铄论代表人物口诀:寻找落花生荀子、洛克、华生37、社会本位论口诀:恐吓柏拉涂孔德、赫尔巴特、柏拉图、涂尔干38、个人本位论口诀:啰嗦一路无人陪罗杰斯、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奇39、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口诀:康德爱落花生康德、爱尔维修、洛克、华生40、教育无用论的代表人物口诀:高伯高尔顿、柏拉图41、常见的心理内化形式口诀:德力知道德内化、智力内化、知识内化42、社会实践活动三种类型口诀:勤劳参政勤工俭学、劳动、社会政治活动43、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和地位口诀:德智体美劳德育:灵魂和统率作用智育:前提和支持作用体育:重要物质基础美育:动力作用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44、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45、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口诀:马克思受不了社会人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人们的教育思想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46、教育目的的作用口诀:鸡香选平控激励、导向、选择、评价、调控47、学习的四大支柱口诀:知事存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共处)48、素质教育的特点口诀:主机发两全味主体性、基础性、发展性、全体性、全面性、未来性49、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口诀:力造2观2机制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转变教育观念、转变学生观保障机制、运行机制50、建立学制的依据口诀:青少年科科生了一只有特征的本地外国人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本国学制国外学制的影响人口发展状况51、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口诀:社会人学制本身社会依据、人的依据、学制本身的因素52、我国现代学制口诀:人颁布、鬼实施、资本主义丑男女、长期虚美国壬寅学制:首次颁布但没有实施癸卯学制:首次实施壬子癸丑学制:首次规定男女同校,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壬戌学制:承袭美国学制53、学制的类型口诀:双欧、单美、分苏联双轨制:欧洲为代表单轨制:美国为代表分支型学制:苏联为代表54、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口诀:两会一心传统和外国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民主文化传统和外国学制的影响5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口诀:幼小要衔接,义务要提早,普职要统一,高等要多样,终身要重视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终身教育收到普遍重视56、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发展功能的主要体现口诀:二主有差价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57、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三个层次口诀:省会心生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活动58、晏阳初四大教育口诀:文卫民生三大方式口诀:家校社59、孔子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教育功能:庶富教(社会功能),性相近、习相远(个体功能)办学方针:有教无类教育内容: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知行统一、启发性教学原则(世界最早)、学思结合60、苏格拉底口诀:得治产婆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道德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人才方法:产婆术61、柏拉图口诀:柏拉戏理想教育思想:最早提出寓学习于游戏著作:《理想国》62、亚里士多德口诀:多德论自然著作:《论灵魂》教育思想:教育遵循自然(世界第一次提出)63、昆体良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叫《雄辩术理论》)教学过程:模仿--理论--练习64、培根口诀:培根归纳首独立地位:科学归纳法第一人贡献:首次提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65、夸美纽斯口诀:夸的独立与大泛,班级百科观自然地位:教育学之父著作:《大教学论》,标志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教学制度:最早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教学内容:百科全书式课程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的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育遵循人的自然发展66、康德口诀:康德首讲授地位:第一次在大学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67、卢梭著作《爱弥儿》教育思想:提倡自然主义教育68、洛克口诀:绅士的洛克在白板画漫画著作《教育漫话》教育思想:“白板说”“绅士教育”69、裴斯泰洛奇口诀:洛奇爱自然,心里教劳动地位:慈爱的儿童之父教育思想:教育遵循自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贡献:西方第一位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付诸实践70、赫尔巴特口诀:特普教父,一原则、二基础、三中心、四阶段地位:科学教育学之父著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规范的学科正式诞生教育思想:一原则:教育性原则二基础:伦理性和心理学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71、杜威口诀:杜威写民主,一原则、二地位、新三中心、四个即、五步法著作《民主主义与原则》一原则:从做中学二地位:实用主义的创始人、现代教育的代表人新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四个即(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五步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72、斯宾塞口诀:斯宾塞预备说科学最有价值教育目的:教育预备说(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科学教育:科学知识最有价值73、马卡连柯口诀:马卡流诗集著作《教育诗》主要工作:对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的教育改造思想:《集体主义教育》74、凯洛夫口诀:洛夫学劳动观点:提出劳动起源学说75、赞可夫口诀:高度赞发展著作《教学与发展》教学原则:高难度(决定性作用)、高速度、理论知识主导、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76、布鲁纳口诀:哪来发现结构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教学理论:结构主义学说77、布鲁姆口诀:木有掌握目标教学理论:掌握学习理论著作《教学目标分类学》,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78、瓦根舍因口诀:挖根找范例教学理论:范例教学79、苏霍姆林斯基教学理论:提出全面和谐教育理论地位:活的教育学巴班斯基口诀:爸爸最优秀教学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80、一节好课的标准学生方面:口诀:参照活猪积极参与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思维活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方面:口诀:内幕主办方解疑内容准确目标明确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板书有序方法得当结构合理教学艺术81、教学观更关注人而不只是教学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更重于教学结果82、非指导性教学过程五阶段口诀:缺碳性急症确定帮助的情景探索问题形成见识计划和抉择整合83、教学方法选择依据口诀:1个课程2个师生3个教学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84、讲授法的贯彻要求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要组织学生听讲85、谈话法的贯彻要求口诀:准确法规做好提问准备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要能引起思维兴奋要善于启发诱导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86、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口诀:班课时以班为单位、按课教学、按时授课87、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口诀:严格培养教师,集体系统管理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展集体教育的作用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88、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口诀:不利留主力,不利施教学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真正交流和启发89、教学实施的环节口诀:背上作业来辅导,学业成绩差不了备课--教好课的前提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90、备课的三个环节口诀:专教学生社交法钻研教材。

浅议公立医院的管办分离

浅议公立医院的管办分离

“管办分离”对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影响_以上海申康医院管理中心为例【摘要】:本文论述了“管办分离”的内涵,从“管办分离”的角度提出解决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问题的改革措施,最后以上海申康医院管理中心为例解释“管办分离”对其管理体制的影响。

【关键字】:公立医院、管办分离【作者】:一、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的内涵公立医院“管办分离”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1、监管权与所有权的分离。

监管权的主体是卫生行政部门。

其对医院具有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的职责;所有权的主体指政府出资部门。

其职责可类比企业股东,主要有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绩效考核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任用等。

这里的分离是指明确举办者和监管者的主体与职责,避免主体不清,职责不明的现象。

2、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政府出资部门拥有所有权。

在公立医院的管理方面,出资部门倾向于制定有关公立医院发展的战略性决策,具有全局性、指引性、长远性等特点;经营权的落实必须以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为前提,医院的管理层对公立医院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具体表现在资源配置、人事制度、价格制定等方面拥有独立自主的权力。

为了更容易的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者把政府出资部门类比为公司股东,医院管理层类比为公司的董事会,董事会的各种决策需要对公司股东负责,即医院管理层的做出的各种决策需要为出资人负责。

这三者的明确分离可以使得监管权、所有权、经营权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而使得公立医院健康发展。

二、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主体,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医疗需求。

然而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问题不断突出且亟待解决。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的公立医院获得了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人冲动导致公立医院逐利化倾向明显,其公益属性逐渐淡化。

看病难、看病贵成了其公益性下降的最主要表现;2、公立医院现有产权不明晰,医政职能不分,运行效率低下。

行政管理机构对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直接干预,随意性大,经常出现管理错位、越位行为,依法行政力度欠缺3、我国的卫生行政部门存在监管不公的问题,难以做到对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一视同仁,监管公平。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ppt课件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ppt课件
• 校长要依法用好自己的权利,特别是要通过校 长办公会议、校务会议来落实自己的权利。校 长的行政权要通过制度、程序来落实。
3.学术委员会、教授的学术权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有两个充分发挥: • 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
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要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
4.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权
• 2011年年底,教育部会同全国总工会下发了《学 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明确了在各级各类学 校特别是在高等学校中,要注意建设好教职工代 表大会,积极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
• 也就是说要让教职工来参与学校的管理和监督, 当然也包括学生代表大会的建设,还要发挥其他 一些群众团体的作用,比如教育工会、学术团体 等。
校内主要是接 受广大教职工 的监督,校外 接受社会的监 督。
社会参与
社会要参 与举办、 参与管理。
二、落实和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
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与 办学模式——分类管理
当前的大学在办学中,往往追求: 综合性——愿意办成综合性的大学 高层次——专科愿意升本科,本科愿意有硕士点、 博士点
一般来讲是法律上授予大学的一种专项的权利, 它和政府对于大学管理的行政权形成了一个相互 制约、相互分离的权利体系。一方面政府要管理 大学,另外一方面大学又有自己的行政自主的管 理权限,不能够盲目强调某一方面。
大学在获得自己办学自主权的同时,要强调两 个方面:一方面,大学有一些重要的权利来决 定自己的事物;另一方面,大学在获得自己权 利的同时,又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的作用。
《纲要》还提出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
• 学术的研究、学术的探索、学术的创新,都要通 过教授治学来进行,所以《纲要》提出要尊重学 术自由,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

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

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

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赵立波【专题名称】公共行政【专题号】D01【复印期号】2011年04期【原文出处】《新视野》(京)2010年6期第40~43页【英文标题】Thoughts about the Major Issues of the Classification Reform of Institutions【作者简介】赵立波,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教授,青岛266071。

【内容提要】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对现有事业单位分三类进行改革。

虽然分类改革已被确定为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战略,但分类改革的一些重大原则性、战略性问题依然有待明确。

政事分开、事企分开是改革的基本原则,管办分离主要是为了深化政事分开、创新管理体制;改革方向是转为企业、回归政府、保留事业单位体系、向非营利组织转化;分类改革的战略推进应明确改革目标模式,科学设计战略框架和路径。

【关键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事关系/非营利组织EE9112UU8502164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 38(20lO)06-0040-04 虽然分类改革已被确定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战略,但分类改革的一些重大原则性、战略性问题依然有待进一步明确:分类改革依据哪些原则进行;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三个原则的关系;除转企、回归政府、保留事业单位体系,分类改革是否还有更多方向选择;分类改革如何战略推进等等。

由于上述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从而严重制约分类改革的顺利推进。

因此,对上述原则性、战略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分类改革原则的确定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对现有事业单位分三类进行改革。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要求:“2010年要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2024年督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2024年督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2024年督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2024年督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1本学期,我在研修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

现总结如下:一、不断加强学习,夯实业务能力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1.自主学习: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我进行了学习。

并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

2、勤思考,多动笔每天坚持写教学心得:可以是备课心得,也可以是教学体会,可以写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体会,也可以反思上节课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好的方法解决它。

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

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

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学常规与教学科研一起发展,往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

1、观摩研讨:以语文、数学组为单位,定期参加教学观摩并上好公开课。

同时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思”等一系列的校本研修活动。

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一学年开设1堂研究课。

本学期上了一节关于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市级公开课《从现在开始》,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

2、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其他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

尤其在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学期我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

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方案

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方案

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方案为了贯彻落实省国资委《关于深化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化,着力解决“落后的思想观念与激烈市场竞争不适应、僵化的管理模式与公司发展不适应”的突出矛盾,公司决定深化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机制,制定本方案。

一、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贯彻落实省国资委提质增效的战略部署为指引,深入领会省国资委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相关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以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员工队伍、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以严格落实“三定”改革方案为基础,以建立健全岗位、能力与绩效管理体系和员工培训开发体系为支撑,着力破除与市场经济体系严重不相适应的“官本位”、“铁饭碗”、“大锅饭”思想观念,构建以“三能”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市场化人事劳动分配机制,为企业提质增效提供坚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工作原则——坚持战略导向。

这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前提。

“三能”机制建设的方向必须与公司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战略目标高度一致,与公司经营理念和管理实践紧密结合,发挥好改革支撑战略、服务发展功能,确保改革的战略性、先进性、科学性。

——坚持市场导向。

这是深化改革的根本要求。

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健全市场化的用人、用工和分配机制,将市场化贯穿于“三能”机制建设的每个环节之中,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推行市场化运行机制来撬动组织效力、干部动力、队伍活力。

——坚持效率优先。

这是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

坚决破除“官本位”、“铁饭碗”、“大锅饭”等与市场经济严重不相融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敢于直面当前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干部结构不合理、素质能力参差不齐、考评体系不够精准,用工总量大、结构性余缺突出、退出机制不健全,收入分配效益导向不鲜明、市场化程度不高、绩效管理科学性针对性不强等矛盾和问题,确保改革的针对性、有效性。

创新的内涵与类型

创新的内涵与类型

调查应用: 通过调查 试验与计 算获得技 术信息 有现存的技术信息 与/或 获得市场信息 调查 反馈
应用 :通 过采用或 更改现有 技术得解
与/或
解决批量生 产中问题并 增加批量
转向生产
通过创新得解 试销 反馈 反馈
市场(需求) 阶 段
1
确认机会
2
思想形成
3
解决问题
4
制成样品
5
小批试制
6 技术的应用 与扩散
什么是技术创新?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技术创新就是一种新的 思想的产生,到首次商业化的过程。(陈劲, 2001) 所谓创新,就是将远见、知识和冒险精神转 化为财富的能力(陈劲,2012)

创新作为技术知识和市场需求融合与转换的过程
技术(知识) 反馈
确认技 术上可 行
与/或
确认有潜 在的需求
融合产生设 计思想并进 行评价
创新与创造

没有创意,就没有创新。

创造性(creativity)和创新(innovation)二 者具有区别,创造性仅仅意味着“提出创 意”,创新还意味着“把创意转变为现实、 实现商业化”。
创新与发明

创新与发明常常交织在一起,因此,很多人把两者 混为一谈,但创新与发明有着根本的区别。有些创 新根本不包含发明。即使某个具体的创新与发明有 关,创新也不仅仅指发明。
资料来源:乔· 蒂德等著,陈劲等译,《创新管理———技术、市场与组织变革的集成》,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第132 页。
2.1.4 创新成功的过程因素

图2-1 中国技术创新成功的内部因素
资料来源:高建、傅家骥,《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1051 家企业技术创新调查分析》, 《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6,(1),第24—33 页。

现代大学制度:理念、内涵及构建途径

现代大学制度:理念、内涵及构建途径

现代大学制度:理念、内涵及构建途径李旭炎;林祥柽【摘要】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学术本位、民主开放构成了现代大学制度重要的理念基础和价值取向.落实和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推进大学章程建设,完善大学内部领导体制,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加强民主管理,构建大学与社会的新型关系,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着力点.【期刊名称】《中国轻工教育》【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8-10)【关键词】大学;现代大学制度;大学理念【作者】李旭炎;林祥柽【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尽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问题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就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在进入21世纪后引起广泛讨论,但直至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才第一次在国家政策层面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方向。

目前,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进一步厘清现代大学制度的理念基础和价值取向,明确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涵和构建途径。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理念基础考察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世界各国现代大学制度在具体形式上形态各异,但在一些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上却是高度一致的。

1.大学自治“欧洲大学最根本的学术价值观,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自治权和学术自由。

”[1]自治是大学最悠久的传统之一。

在现代社会,大学的独立法人地位更是普遍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

尽管大学自治从来都是有限度的,但自治依然被视为现代大学治理的核心所在。

人们甚至认为,失去了自治,高等教育就失去了精华。

[2]这是因为,只有让大学保持自治,才能使大学按照学术逻辑而不是政治逻辑、市场逻辑来运行和发展;也只有让大学按照高等教育规律依法自主办学,才能使大学保持本真、实现使命。

2.学术自由学术自由指的是大学师生在教学、研究、学习方面的自由。

公立医院与公立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研究的比较与借鉴

公立医院与公立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研究的比较与借鉴

机制创新 , 实行 “ 管办 分离 ” 建 立事 业单 位法 人治理 结构 。由 ,
此可见 , 法人治 理结 构 已经不 仅仅局 限于企业法人和公 司法人 这些经济 型主体 , 多的非营利 型组织也 开始借鉴公司法人治 更
理 的理论 来研究本身 的治 理问题 , 提高 自身的治理效率 。 公立 医院和公立高校作 为典 型 的公 共服务类 事业 单位 , 在 事业单位 实施 的分类改 革 中 , 始实 行 “ 办分 离” 探 索在所 开 管 , 有权 和经 营权分离 的基础 上建 立法 人治 理结 构。公立 医院 和 公立 高校都属公益法人 , 两者 的法人治 理结 构在 目标和价值取
维普资讯
主国 里生蔓 筻理



2 6 ̄ ) 3


【 与改革】 探索
公 立 医 院与 公 立 高 校 法 人 治 理 结 构研 究 的 比较 与 借 鉴 *
方鹏 骞 , 喻 丹 ( 中科技 大学 同济 医学 院 , 北 武 汉 4 0 3 ) 华 湖 3 0 0
进人 2 1世纪 , 国公 立 医院跨 人 了一个 新 的发 展 阶段 。 我 作 为法律规定 的具有独立法律地 位的法人 , 公立 医院应 当建立 什 么样 的产权制度 和管理体制 , 如何 在 日趋复杂 的经 营活动 中 正确行 使经营 自主权 , 直接影 响着公立 医院的深层 次发展 。笔 者认 为 , 要使公立 医院改 革发 展取 得新 的突破 , 必须 尽快 构建
sr cu e o tt t tr fs e—o e i h r n v ri e srf rn e ,te p p rp t ow r s me s g e t n n iv so y t a d itr a a d u a n w d hg e ies isa eee c s h a e u r a d; u t f o u g s o s o e tr sse n ne l n i n m n

公办中小学办学模式及其改革深化

公办中小学办学模式及其改革深化

· 34 ·2021年1月20日投稿网址: 公办中小学办学模式及其改革深化*李 健(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西玉林,537000)摘 要 当前,公办中小学办学模式改革主要采用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学区制、自主管理、社会支持学校等主流模式,核心特征表现为运作专业化、标准同一化、区域均衡化、治理自决化、管办分离化,治理路径分别是契约、派生、帮扶、赋权、共治。

从深化策略分析,契约路径重在学校高水准先行发展;派生路径重在学校快速优质化发展;帮扶路径重在学校高水平均衡发展;赋权路径重在学校个性化特色发展;共治路径重在学校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 办学模式 治理路径 深化策略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改进管理模式,试行学区化管理,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1]。

一、当前公办中小学几种新型办学模式的 要素配置及其核心特征1.几种新型办学模式的要素对比当前,国内不少地区采用新型办学模式办学,探索以办学模式改革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根据文献梳理及国内调研考察,当前公办中小学办学模式改革主要有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学区制、自主管理、社会支持学校等主流模式,其要素配置见表1。

可以看出,五种办学模式的学校来源既有存量学校,又有新建学校。

在办学实践中,新建学校多采用新型办学模式。

这是因为新建学校没有历史包袱,在体制、人员、硬件等方面容易建章立制。

从承办者看,既有传统的政府承办,又有引入专业力量承办。

从运行方式上看,所有新型办学模式均不同于传统学校,而是采取了与现代治理能力相适应的方式,较好地体现了管理和办学的分离。

从人事制度和经费投入上看,新型办学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有利于盘活办学资源,激发学校发展动力。

表1 当前公办中小学几种新型办学模式要素配置模式要素配置学校来源承办机制运行方式人事制度经费投入委托管理新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主,已向普通高中延伸政府委托教育基金会、大学等知名教育品牌承办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聘用校长,学校聘用管理教师属地政府建设,按等于或略高于公办学校标准投入,并按协议支付服务管理费用集团化办学存量学校加新建学校集团龙头校承办集团龙头学校介入或指导成员学校办学,细分为紧密、松散、复合等类型集团统一配置教职员工为主成员学校属地政府建设并负责办学经费学区制存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主属地政府承办成员学校接受首席学校业务指导或形成发展联盟保留以身份管理为主的模式,学区内有一定调配权属地政府建设并负责办学经费自主管理存量学校或高起点新建学校政府选聘或委任知名校长办学主管部门将人权、事权、财权下放学校,教师参与民主管理教育主管部门聘用校长,学校聘用管理教师(存量学校多沿用档案身份管理)属地政府建设并负责办学经费社会支持学校新建学校为主政府遴选教育专家、大学等知名教育品牌承办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聘用校长,学校聘用管理教师社会资本建设,政府按公办学校相同标准拨付办学经费,另有基金会等社会投入*该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城乡教育一体化视角下广西基础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2018JD205)的研究成果2.新型办学模式的核心特征五种新型办学模式,都具有鲜明的改革气息和时代特征,其中一些特征具有共同性,比如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公共财政确保投入标准、人事管理权限下放等等。

陈传明《管理学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管理的创新职能(圣才出品)

陈传明《管理学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管理的创新职能(圣才出品)

第六篇创新第17章管理的创新职能一、关键术语1.创新管理答:创新管理是管理过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管理过程的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维持与创新。

任何组织系统的任何管理工作无不包含在“维持”或“创新”中,维持和创新是管理的本质内容。

创新对于组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①创新是组织发展的基础,是组织获取经济增长的源泉;②创新是组织谋取竞争优势的利器;③创新是组织摆脱发展危机的途径。

2.企业家精神答: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

其中企业家是指企业中能够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发现市场机会和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者,它具有两个基本要件:①创造利润;②指向未来。

3.维持管理答:维持管理是管理过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管理过程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维持与创新。

维持是保证系统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手段,也是组织中最常见的工作,管理的维持职能便是要严格地按预定的规划来监视和修正系统的运行,尽力避免各子系统之间的摩擦,减少因摩擦而产生的结构内耗,以保持系统的有序性。

4.制度创新答:制度创新需要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系统中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创新,制度创新的方向是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力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使组织的各种成员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制度是组织运行方式的原则规定,企业制度主要包括:①产权制度;②经营制度;③管理制度。

5.战略创新答:战略创新是指发现和变革组织目标,探寻新的战略路径。

企业战略创新的目标要大大超越现实的环境,战略创新能够调整现存行业模式,既为客户创造价值,又能打乱竞争者的脚步,战略创新是新来者面对巨大资源短缺也能成功的惟一途径。

6.市场创新答:市场创新是指通过企业的活动去引导消费,创造需求。

环境创新的主要内容是市场创新,新产品的开发往往被认为是企业创造市场需求的主要途径,市场创新的更多内容是通过企业的营销活动来进行的。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民政部•【公布日期】2009.12.03•【文号】民发[2009]170号•【施行日期】2009.12.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墓殡葬管理正文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民发〔2009〕17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殡葬改革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殡葬改革不断深入,殡葬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文明节俭办丧事已成为社会共识。

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殡葬事业总体水平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殡葬资源配置、殡葬服务质量、殡葬救助保障、殡葬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丧葬需求。

为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殡葬服务方面的需求,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深化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以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为宗旨的殡葬改革,符合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实践证明,殡葬改革代表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是树立文明节俭新风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标志;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各级民政部门要根据新形势,深刻理解殡葬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充分认识殡葬改革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锐意进取。

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支持,加大协调、宣传力度,始终坚持以实现群众殡葬改革愿望、满足群众丧葬需求、维护群众殡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深化殡葬改革,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殡葬改革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管办评分离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管办评分离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是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制度性安排和成果。

自2015年确定首批试点院校以来,该项制度试点实施已逾三年,全国诊改专委会已于2018年完成了对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试点院校的试验性复核,于2019年4—6月完成了对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试点院校的正式复核。

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是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产物,因此,有必要在试点工作完成阶段性任务后及时回归改革的初衷,对试点实施情况加以总结和分析,优化完善制度设计,使该制度更好地落实管办评分离的要求,发挥其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自主保证意识及服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的作用。

一、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是管办评分离改革在高职教育领域的重要制度创新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部署的重大战略任务。

其中,加快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实现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良性互动,进而形成政府依法管理监督、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成为推进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就是适应教育管办评分离要求,尝试以一种新的制度架构更好地界定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多方良性互动,协同推进我国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探索与创新。

[摘要]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在落实教育管办评分离要求,明晰“管”和“办”的职责边界和合理划分政府、学校与社会各方责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但是,该制度试点实施过程中,在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监管责任、维护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构建多元教育评价体系和深入推动教育领域简政放权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优化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顶层设计,调整优化观测指标与要素,合理设置检测样本来源,增强复核机构的代表性和独立性,并使该制度与教育督导制度有序衔接,应成为下一步全面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的紧迫任务。

管理学知识点第一章(上)

管理学知识点第一章(上)

第一节管理的内涵与本质管理学的初步认识:管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问。

任何人,只要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社会中,都离不开管理。

他的角色,要么是管理者,要么是被管理者或者自我管理者。

管理是伴随着组织的出现而产生的,是协作劳动的必然产物。

管理是在特定组织中进行的,是为特定组织服务的。

一、组织与管理(一)组织的概念组织:它是指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如:乐队;大学;军队;企业等。

(二)组织类型1.营利性组织:工业企业(如汽车厂、纺织厂)、商业企业(如零售商店、外贸公司);交通运输企业(如航空公司、M万生公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通信广播公司、财务公司;咨询公司其他各种服务性单位(如餐馆、洗衣店) 2.非营利性组织:政府、军队、公安;大、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医院、诊所和医疗;保险单位研究所、报社、博物馆、画廊;大众性广播、邮电和交通服务单位;各种基金会、联合会、俱乐部;政治党派、学术团体和宗教组织等3.组织的终极目标:(1)营利性组织以利润和资本保值增值为主要终极目标(2)非营利性组织以满足社会利益和履行社会责任为主要终极目标(3)织以尽量少的资源而尽可能多地完成预期的合乎要求的目标!(4)任何组织中管理工作的基本使命都是:使得组织获得经济效益(三)企业——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1】企业的概念企业是指那些根据市场反映的社会需要来组织和安排某种商品(包括物质产品或非物质的服务)的生产和交换的社会经济单位。

【2】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1.资源筹措: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工作2.资源转换:企业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3.产品销售或成果处理:借助特定渠道把特定产品利用特定方式转移到需要这种产品的特定消费者手中【3】企业是在下述背景下进行经营活动的:1、资源稀缺——与人们的无限需求相比,企业活动所需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资源稀缺性表现在:一方面资源本身是稀缺的,另一方面企业内部获得稀缺资源的手段是有限的。

2、生产者的联合劳动过程——资源转换过程就是企业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企业既要协调好与外部其他经济组织的关系,也要协调好内部不同成员在不同时空的贡献。

工商企业管理实务(2022秋)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工商企业管理实务(2022秋)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工商企业管理实务(2022秋)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对于一个以自我实现需要占据主导地位的员工来说,最有效的激励措施是( )参考答案:委以重任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它们是( )参考答案:人是有需要的动物,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

3.人性假设反映人们对人的本质及其行为特征的基本认知与判断,领导人员对组织成员在人性上所做的不同假设会导致其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并影响到员工激励策略的设计和使用。

那么“对症下药”的比喻是下列哪种人性假设?( )参考答案:复杂人假设4.在组织的纵向沟通网络中,居于两端的人只能与内侧的一个成员联系,居中的人则可分别与两人传递信息,进行组织系统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沟通。

这种沟通形态属于( )参考答案:链式沟通5.获取持久变革的动力不包括:参考答案:创客时代的需求6.“它将调整组织运作方式,往往波及许多变革计划”这个特征是指组织变革的四条路径中的:参考答案:改造7.组织创新者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风格,扮演不同的关键角色,不包括以下哪一个选项:参考答案:围观者8.以下不属于卢因最早提出了理性组织变革的三个阶段模式的是:参考答案:凝结9.消除变革抵触情绪的方法中的教育和沟通的优点是:参考答案:人们一旦被说服,就往往会帮助实施变革10.近年来,创新评估逐渐呈现的特点是:参考答案:多维性11.实现(),必须对旧的组织管理进行创新,形成一整套新的组织管理方式。

参考答案:组织战略创新12.层级结构创新是对个体成员在组织活动中的关系和行为的规范。

参考答案:对13.文化结构通过组织文化来规范参与者间的正式关系。

参考答案:错14.从认知变革的角度,阿吉利斯提出组织学习可分三种:单循环学习、双循环学习和再学习。

参考答案:对15.环境因素是变革与创新抵触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参考答案:错16.组织变革方式从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来衡量。

参考答案:对17.强调预防作用的控制方法是( )参考答案:前馈控制18.“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究卫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2010年4—5月以青岛为中心进行,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455份,调查地区包括青岛、重庆、武汉和黑龙江。

收稿日期:2014-02-2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事业单位管办分离机制创新与绩效评估研究”(11BZZ039);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战略研究”(12JZD024)作者简介:朱艳鑫(1979—),女,山东青岛人,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从事政策模拟、公共管理研究;赵立波(1962—),男,河北馆陶人,主任,二级教授,从事行政管理研究。

管办分离最初源于20世纪90年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其所办市场的“管办分离”改革,其后延伸到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领域,并成为与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并列的事业单位改革三大原则之一。

但迄今为止,人们对管办分离及其作用认知程度有限,对管办分离内涵依然未形成共识。

虽然不少地方、行业在改革探索中形成一些做法,但制度化、普适性的机制尚在探索过程中。

为此,笔者以问卷调查为主,在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进行了调查(简称2012年调查),同时参考2010年进行的调查(简称2010年调查)①,以期对以上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

调查以2012年5月为起点的原因是:中共中央、国务院2011年3月制定的《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是2012年4月16日由新华社授权公开发布的,此后媒体进行高密度报道,政策制定部门及学者进行较系统解读,因而社会各方对事业单位改革有更完整、深入的认识。

调查共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9份(调查对象地区等基本情况见表1)。

调查对象分为10类,10类人员基本包括社会各类从业人员:政府机关、公立学校、公立卫生机构、其他事业单位、国企、非国有企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农业劳动者及其他。

上述10类人员可归并为事业单位改革关系密切的三大利益相关群体: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举办者———政府、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

在调查中,为保持三大利益相关群体适当比例,各地样本选择时要求事业单位人员不低于40%、政府机关公务员不超过40%以及必要数量的服务对象。

这样要求的原因是:既然是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领导与职工自然是最优先考虑的群体;政府是事业单位举办者、社会事业管理者,再加上管办分离改革的关键是理顺政府如何管、如何办的关系,政府机关公务员是与改革密切相关的群体;政府及其所办事业单位提供的公益服务能否满足社会公众需要、社会公众如何看待事业单位改革,是观察、分析事业单位及其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服务对象应有一定比重。

管办分离:认知、内涵与机制创新◎朱艳鑫a◎赵立波b摘要:迄今人们对管办分离的内涵未形成共识,认知程度有限,制度化、普适性的机制尚在探索过程中。

管办分离是作为公益服务供给者、事业单位举办者的政府,将其监管者与举办者职能相互分离。

在明确内涵基础上以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为目标,通过解决好“谁管、谁办;怎么管、怎么办”问题,理顺权力人与所有人、公共行政权与国家所有权职能关系,形成机制化的管办分离有效实现方式。

关键词:政府;事业单位;管办分离;公共服务;公共行政权;国家所有权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460X (2014)04-0038-05(青岛行政学院a.管理教研部;b.基础教研部,山东青岛266071)一、管办分离社会认知(一)调查对象对管办分离了解程度偏低多数人选择不太了解(36.8%)、一般(32.8%),见表2;平均值仅为2.458(如果都选择一般平均值则为3),了解程度仅为36.4%。

①因此,总体看调查对象对管办分离改革了解程度低。

比较另一问题———事业单位改革了解的调查,对管办分离改革的了解程度均明显低于同期对事业单位改革的了解程度,2010年、2012年调查结果分别为31.2%∶42.2%、38.4%∶45.4%。

积极的变化是随着管办分离改革的推进及各方面宣传引导,人们对管办分离改革了解程度提高速度较快:对管办分离不了解的比例,2012年的调查较之2010年的调查下降了11.5%,对管办分离比较了解的比例,2012年的调查较之2010年的调查上升了5.4%,见图1。

(二)不同群体了解程度存在差异从不同职业群体分析,依据两期调查结果,政府机关了解程度最高,其次是事业单位,再次是服务对象及其他,分别是40.7%、36.1%、32.1%、29.9%。

我国改革事业属于政府主导型改革,管办分离首先是从政府系统自身改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的,而且推进管办分离最大力量来自政府;此外,管办分离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政府如何管、如何办事业单位及社会事业的问题,因此,政府对这一改革认识程度高于其他群体十分正常。

事业单位是管办分离改革的主要对象,改革是从事业单位与政事关系入手,因而,其了解程度高于一般社会公众也很自然。

(三)了解程度与改革实践存在相关性从不同行业从业人员分析,据2012年调查,文化系统44.2%的了解程度远高于其他群体,因为文化体制改革在社会事业领域推进最深入,并在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宣布完成了“阶段性改革任务”。

卫生系统是管办分离改革另一典型领域,而且是改革内涵最丰富、改革触及体制最深入的领域,其了解程度排序第二;但了解程度并不算高,仅是全部问卷38.4%的平均水平;其原因是卫生领域管办分离改革主要集中在点上,而非全面推进,虽然试点探索最深入,但面上推开有限。

其他事业单位了解程度最低,原因是除文化、卫生外其他事业单位管办分离改革推进有限。

非事业单位群体了解程度与平均水平仅差0.1个百分点,高于其他事业单位了解程度,主要是由于政府机关群体了解程度高,将非事业单位群体整体水平拉高,见表3。

(四)对管办分离作用评价不高多达半数调查对象对管办分离的作用选择说不清,见表4,但2012年的调查比2010年调查中说不清管办分离作用的人数出现8.6%的下降,综合两期结果认为作用比较大、非常大的分别只有27.2%和6.9%。

关于本问题的调查以下三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虽然调查对象对管办分离的了解程度2012年调查比2010年调查有较明显增多,但管办分离作用问题的回答却出现分化趋势,2012年的调查比2010年的被调查者中认为管办分离没有作用、作用不大和认为管办分离作用非常大的同时出现上升,表现出随着改革的推进人们对管办分离作用的评价在渐渐清晰,但评价分歧加大。

二是总体而言,管办分离作用评价的平均值明显高于管办分离了解的平均值:3.20∶2.46。

三是按照群体排序与对管办分离了解排序一样:政府机关对其作用评价最高,其次是事业单位,再次是服务对象及其他,平均值分别是3.336、3.165、3.104、2.951。

另外,对事业单位改革了解程度与对管办分离作用评价高低有较高相关度,2012年调查显示,对事业单位改革了解的群体,较之不了解群体,其对管办分离的作用评价更高(3.44∶3.01,见表5),说明对事业单位改革了解程度与对管办分离作用评价有相关性。

(如不了解、不太了解、一般、比较了解、非常了解分别赋1、2、3、4、5分),计算调查对象所作选择的平均值等数值。

下同。

10.00%5.00%0.00%-5.00%-10.00%-15.00%图12012年调查较2010年调查中对管办分离了解度的变化从以上分析可见,人们对管办分离的了解不够充分,对管办分离作用评价也不高。

虽然,随着改革的推进人们对管办分离的了解程度有所提高,而且人们对管办分离认识与改革实际推进、对管办分离作用评价高低与对事业单位改革了解程度存在较高相关性,但管办分离改革尚处于点题阶段,还未进入破题阶段[1]。

因此,明确管办分离内涵,加快推进管办分离改革并展示其作用,以及加大宣传,使各方了解改革,对提高人们对管办分离了解与认可乃至于改革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二、管办分离内涵界定改革推进不够顺利,其重要原因是人们对管办分离理解不一。

虽然一些学者认为国外发达国家公益事业改革推行管办分离是基本趋势,“‘管办分离’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选择”[2]21,但管办分离是我国特有概念,只有在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与社会实践中才能准确理解、把握其内涵。

那么,我国学者如何将中国特色的“管办分离”概念译成外文呢?总体看:五花八门,相差甚大。

“管”译成英文使用了management、administration、regula-tion、supervision、superintendence等词。

而“办”的翻译更是五花八门:management、running、operation、day-to-day operations、enforcement,其中,management既用于“管”,又用来翻译“办”。

大致上,“管”被翻译成管理、监管、监督、管制等词;“办”使用的英文大致是运营、运作、运行、日常管理、执行等词;值得注意的是hold一词,其包含拥有、持有等意思,与目前政策层面对“办”的理解相近。

当然,国外没有直接对应管办分离的概念并不意味着没有相近的做法,以及相应理论支撑。

只不过我们使用中国化的管办关系、管办分离话语描述、比较、研究国外情况时应该谨慎,对国外与之有关联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存在的差异不可忽视。

从国内学者对管办分离概念的理解看,以下代表性观点值得注意:第一种观点认为管办分离是将(政府)管理(监管)与(事业单位)运营(日常运营)分开:“政府的行政管理与医疗服务的运行管理两者分离。

”[3]“办”的内涵通俗地讲相当于办事、办理,学术化的概念相当于运营、经营等概念。

这一理论思路与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接近。

相近的观点还包括“管办分离的原始含义和标准定义是卫生行政管理主体(主要是指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主管的公立医院在监管与举办的行政管理关系上适度分开措施的总和”[4]。

第二种观点将管办分离理解为“‘管’是指行业监管的行政职能,‘办’则包括所有权的拥有和经营管理的职能”[5]。

该观点与前者不同的是扩展了“办”的内涵:即所有者职能。

行业监管显然是行政职能,“办”的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职能是否属于行政职能,抑或分属于行政与非行政职能?而这恰恰是理解管办分离内涵的关键所在。

第三种观点是将政府公共管理者与出资人职能分开,明确“办”的内涵相当于举办、兴办、出资。

传统的“管办合一”体制是政府主管部门既是实施全行业监督管理的公共管理者,又是举办社会事业的出资人。

因此,“所谓管办分离,就是举办者和管理者要分开”[6]。

这样,出资者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

但社会出资者举办的公益事业组织并非事业单位,这一界定如不进行限定,研究与改革的内容将超越事业单位管办分离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