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学徒制二十年研究综述
浅谈认知学徒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认知学徒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认知学徒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探讨了认知学徒制的概念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并明确了研究目的。
在详细介绍了认知学徒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意义、原理与特点,以及实施方法和策略,并提供了具体应用案例。
结论部分总结了认知学徒制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启示,探讨了推广和应用的途径,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认知学徒制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认知学徒制, 小学, 信息技术, 教学, 应用, 意义, 原理, 特点, 方法, 策略, 案例, 影响, 启示, 推广, 应用, 展望1. 引言1.1 认知学徒制的概念解释认知学徒制是一种基于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使学习者从他人和环境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认知学徒制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在认知学徒制模式下,教师起到引导和支持的角色,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观察、模仿、实践和反思的过程,逐渐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这种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认知学徒制强调学习者在参与实际任务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学习者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和整合者。
认知学徒制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习者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帮助学习者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日益增强的信息化环境下愈发凸显。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石。
认知学徒制视域下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研究
认知学徒制视域下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认知学徒制视域下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的研究。
认知学徒制是一种强调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它起源于对传统学徒制的深入研究,并融入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
本文将首先介绍认知学徒制的理论基础,包括其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随后,将重点分析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探讨如何在工作坊中融入认知学徒制的理念,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效果。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对认知学徒制在教师工作坊研修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认知学徒制在教师研修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结合具体的教师工作坊研修案例,分析认知学徒制在实际操作中的优势与不足,为进一步优化教师研修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的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研修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认知学徒制在教师工作坊研修中的应用,可以为教育实践者提供一种新的研修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改进。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认知学徒制的理论体系,为未来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认知学徒制的理论基础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是一种基于情景学习和社会认知理论的成人教育和学习模式。
该理论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罗杰·西蒙(Roger C. Schank)和戴维·乔纳森(David H. Jonassen)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旨在通过模拟真实世界中的专业实践,促进学习者的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认知学徒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情景学习理论:认知学徒制强调学习应嵌入到真实的、复杂的、结构不良的情境中,这种情境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认知工具和资源,有助于他们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迁移能力。
社会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化的过程,强调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尤其是与专家的互动,来获取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
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2018年第13期理论前沿“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语境中的重要概念,“用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具有‘匠心精神’的人才,是当代职业教育发出的最强音。
”[1]本文对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有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进而对其未来研究趋势做出合理的预估。
一、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历程回顾以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发表时间为依据,对以“现代学徒制”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检索到的相关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我国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历程大致划分为萌芽、发展、深化、繁荣这四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2002年之前)在萌芽阶段,出现了对现代学徒制的零星介绍。
研究多集中在教师培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会议纪要等范畴。
如:樊陈琳的《现代学徒制:我国教师培训的重要途径》介绍了现代学徒制在传统学徒制特点的基础之上,所具有的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价值;朱敏成的《发展现代学徒制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提出发展现代学徒制,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亦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效方法。
总体而言,相关研究只是就现代学徒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成果较为浅显和零散,对我国现代学徒制实践的影响力也较为孱弱。
(二)发展阶段(2003—2009年)在发展阶段,对我国现代学徒制的相关论述和研究数量虽少,却带有显著的“职业结构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驱动的“痕迹”。
赵志群的《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孙晓燕的《试论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意义》等文章讨论了我国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基础,分析了现代学徒制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作用及助力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也有研究者开始以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和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作为研究的视窗,如蔡晨辰的《对英国现代学徒制中未完成者的思考》、徐徐的《英国现代学徒制和澳大利亚新学徒制比较》等文章,通过梳理上述两国现代学徒制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把握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通过总结它们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探寻一条适合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道路。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概述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是由认知心理学理论和学徒制教育理念结合而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
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中,老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多地扮演着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在临床护理教学中,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临床护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正是以实践为基础,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或临床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和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实际护理能力。
3. 提倡合作学习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学生可以在团队合作的氛围中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借助他人的经验和意见来完善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过程。
4. 注重反思和总结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总结。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护理操作或处理病例后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进行审视和提高。
1.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护理知识和技能。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4. 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够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和协作的能力。
1. 学生个体差异大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但不同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老师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灵活应对的策略。
2. 教师指导要求较高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要求老师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而这对老师的指导能力和临床经验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认知学徒制研究
参考内容
认知学徒制是一种备受的教育教学模式,它强调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师傅带徒 弟的方式,促进学习者认知技能和情感技能的提升。本次演示旨在回顾过去二十 年来认知学徒制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关键词: 认知学徒制、教育、教学模式、师傅、徒弟
认知学徒制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模式,最早可追溯到古代师傅带徒弟的传统作 坊式学习。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认知学 徒制才逐渐受到广泛。进入21世纪,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多样化, 认知学徒制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多。
2、结合具体学科内容,选择合 适的认知学徒制策略
认知学徒制注重认知能力和学科知识的结合,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 应根据具体学科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图 式理论、阅读理解教学等多种策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制定可操作性的任务,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
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为例,以下是认知学徒制阅读教学设计的具体案例分析:
1、采用图式理论进行教学
图式理论是一种关于阅读理解的教学策略,认为阅读理解是读者根据已有知 识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图式理论组织教学 活动,引导学生构建文本信息的框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阅读 一篇关于“环保”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化,认知学徒制的未来发展也将面临新 的挑战和机遇。首先,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认知学徒制将更多地与在线学习、 虚拟现实等技术相结合,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其 次,随着技能需求的日益多样化,认知学徒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 与融合,以培养更具综合素质的人才。
三、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实施 方式
认知学徒制在技校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摭探
认知学徒制在技校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摭探作者:吴丽华来源:《成才之路》 2019年第4期当前,一体化教学在各技工院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认知学徒制已经成为技工院校教育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认知学徒制在诸多方面和一体化教学有着相似之处,因此,在一体化教学中运用认知学徒制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提升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
下面主要对认知学徒制在技校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认知学徒制概述认知学徒制是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柯林斯和布朗等于1989年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或学习环境。
认知学徒制不仅汲取了古典学徒制的优点,还具有现代学校制教育的规模化和高效性。
认知学徒制强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从易到难、从单个教学情境到多元化教学情境、从全局到局部的顺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
在认知学徒制中,学生的角色是学徒,教师的角色是师傅,不同的学徒和师傅共同组成实践共同体。
个体学徒在师傅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并且与其他学徒进行交流与沟通,认真完成师傅精心布置的实践任务,从而习得知识和技能。
二、一体化教学中运用认知学徒制的意义认知学徒制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重视默会知识的习得,简单地说就是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使教师和学生转变角色。
认知学徒制和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学习训练的中心。
认知学徒制不仅要求教师成为实践理论知识的专家,还要成为教学专家,做到教授知识的同时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身份转变之后会形成一个实践共同体,能够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认知学徒制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技能和语言能力。
认知学徒制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师生实践共同体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三、一体化教学中认知学徒制的应用策略1.确定教学内容在认知学徒制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要求与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要求相一致。
认知学徒制
认知学徒制教学自身的局限性认知学徒制自提出已有20 年的历史,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教育方式,有的时候教学效果比正式教育还要好,但是并没有被大规模的推广运用,究其原因,是由其自身的局限性决定的。
例如,它需要较小的师生比例以及强调真实的学习环境,以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说,是很难实现的,因为这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所以导致目前运用认知学徒制来指导教学的模式还不成熟。
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认知学徒制的局限性。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等。
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主动的、建构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简单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是积极地知识建构者和意义提供者,即学习者积极建构或创建自己对于客观事实的主观意见。
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的过程。
建构主义要求为学习者创设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学习必须是在一定社会的、文化的、历史的或是政治下的情境之中才是有意义的。
此外,建构主义理论还倡导反思性学习,认为学习者可以通过向他人学习、控制自己的学习、学会自我分析,逐渐发展在行动中反思的元认知技能,朝着专家的方向不断进步。
认知学徒制理论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性、反思性、探究性等等是和建构主义理论不可分的社会文化学习观20 世纪80 年代,受维果斯基(L.S.Vygotsky)的影响,兴起了社会文化学习观。
其基本假设是,人的心理功能是处于文化、历史和制度情境之中的。
该学派注重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并将不同的社会实践视为知识的来源,为此,“他们提倡一种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可能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对专家活动的观察、模仿进行主动学习”。
社会文化学习观认为知识获取本质上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的过程,要求我们特别注意认知所嵌入其中的社会与文化的情境脉络。
认知学徒制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认知学徒制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学徒制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引言部分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正文内容包括认知学徒制的概念和原理、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作用,以及实践案例和应用效果评估。
结论部分探讨了认知学徒制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价值,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研究做出总结。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认知学徒制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认知学徒制、高职传媒教育、应用研究、教育质量、实践案例、应用效果评估、教育价值、未来发展、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过去的教育中,学生主要被灌输知识,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面临应用知识的困难。
认知学徒制强调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的循环过程,通过学生与行业专家的密切合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吸收并应用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高职传媒教育领域,引入认知学徒制,有望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加适应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学徒制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作用,为高职传媒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1.2 研究意义认知学徒制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认知学徒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促进其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
通过认知学徒制的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认知学徒制可以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在高职传媒领域,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日益复杂和多变的传媒行业需求。
通过认知学徒制的实践,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技能,提高其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认知学徒制的应用研究可以为高职传媒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认知学徒制在高职传媒教育中的实践效果和应用效果,可以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认知学徒制视域下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研究
认知学徒制视域下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研究认知学徒制视域下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研究一、引言教师工作坊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种专业学习和合作的方式,教师工作坊的含义并没有一个唯一的定义。
不同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师工作坊定义、内容和模式。
而在认知学徒制视域下,教师工作坊的研修模式则更加注重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认知学徒制视域下的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探讨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和启示。
二、认知学徒制视域下的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1. 模式概述认知学徒制视域下的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
该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通过共同探究和反思教育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该模式注重教师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增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2. 模式要素(1)学习者:教师工作坊的学习者是教师群体。
每个教师作为一个学习者,都有其独特的专业需求和学习目标。
(2)导师:导师是教师工作坊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他们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引导教师进行专业思考和反思,促进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成长。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认知学徒制视域下教师工作坊的核心要素之一。
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和共同研究,教师能够共同学习,互相借鉴,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4)反思:反思是教师工作坊的重要环节。
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能够深入思考并发展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
三、认知学徒制视域下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的实践与效果1. 模式实践(1)确定学习目标: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和学习目标,确定学习方向和课题。
(2)导师指导:由导师进行指导,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指导材料。
(3)合作学习:教师参加工作坊,与其他教师进行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和探讨教育问题。
(4)反思研究: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工作经验,进行研究和分析,寻找改进和提升的途径。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摘要:近年来,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教学模式通过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护理知识与技能,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旨在探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践分析,总结了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
一、引言1.学生参与临床工作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和主体性,将学生直接置于临床工作环境中,让其亲身参与诊断、治疗和护理等工作。
通过与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员的交流和互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2.师生互动对话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学生也可以借助与教师的对话来解决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探讨思路和方法。
对话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3.合作学习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强调合作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在护理实践中,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专业专长和经验,通过合作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的优势和问题1.优势(1)提高学习效果: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护理工作环境中,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效果更佳,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增加实践机会: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而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3)促进师生互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师道士式教育,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对话。
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知识文库 第02期143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回顾与反思陈季云 顾若波 石启军近些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广大职业院校为我国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为我国尽快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现代学徒制的普及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的有效的途径,本文通过对我国职业教育方面的现代学徒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且对这种制度进行了回顾和反思,旨在为我国职业教育能更快 更好的发展提供助力。
1 引言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焦点话题。
什么事现代学徒制?它的实施对我国的职业教育会产生那些重要的意义?这正对我国当下的基本国情现代学徒制应该怎样进一步拓展实行,同时这些话题一直是国家政府和教育界一直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2014年我国的一些教育学者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便于现代学徒制在我国发展带来积极的指导意义。
2 研究的成果回顾我国对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在近几年的研究脚步和进度都是在逐年增长,例如从2010年到1014年五年间,我们许多的专家和教育学者针对贤弟学徒制发表了大量文章,为我国进一步认识、运用现代学徒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而在知网上,我们可以输入“现代学徒制”、“新学徒”等文字,不但可以搜索到几百篇关于现代学徒制的博士、硕士论文,而且还有一百篇北大核心论文,甚至相关的期刊甚至更多。
因此,这一些列的现象都说明了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学者专家深入研究重点对象。
同时这些研究的成果也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导向和行动指南。
3 研究主题分析及内容分析针对几最近几年的研究过情况,下面我们以北大核心期刊以及CSSCI 作为来源的论文为主要对象,经过我们深入研究,总结出研究的主题主要有下面几方面:3.1 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征就我国的职业教育而言,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比较有创意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这种模式还不是被每个人所熟知,造成人们对现代学徒制的议论和认识众多纷纭。
探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认知学徒制
探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认知学徒制一、研究的缘由到2011年,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入中小学己经有十余年的时间。
在这期间,我们经历了从“计算机课”到“信息技术课”;从讲授编程到信息素养培养的转变。
而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寻找更好的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水平和信息素养,促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并且也探索出了一些教学模式,例如:任务驱动教学法、webquest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等等。
作为一名基层的信息技术教研员,从2007年开始带着着我区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开始了本学科的教研活动,经历了自己专业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07一一08年认为信息技术课主要是讲操作技术,老师主要用讲授法、演示法就能够完成教学任务。
但逐渐发现讲操作的方法,学生学完就忘,不能迁移。
第二阶段:08一一09年认为信息技术课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任务驱动式学习,教师起到指导、辅导的作用。
但是发现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不高、或者只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
这个阶段,我指导教师使用webquest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第三阶段:09一一10年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兴趣,从提升兴趣出发来实行教学。
发现案例教学法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这些兴趣仅仅一时的,并不能持久的持续下去。
从一开始的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教研内容,尝试着让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行教学,到后来的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水平”为目标的教研探索,尝试着让教师用webquest教学模式实行教学,到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的教研探讨,发现好的事例或任务能在一定水准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发现学生的独立思考水平差,创新水平差以至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像是学了锤子、锯等工具的使用,却做不出一个像样的小板凳。
在实际的教研探索中,我们发现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组织教学才能使获得的知识不孤立于它被使用的情境,如何培养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所需要的思维、问题求解等方面的高阶思维技能、策略。
认知学徒制
2)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清晰 地表述自己的思想;
3)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承担批评者或监控者的角色,
由此引导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有关问题解决和控制过程 的知识。
2020/5/1
18
认知学徒制模式的基本构件 (二续)
5. 反思 使学习者将自己的问题解决过程与某
一专家、其他同学的问题解决过程做比较, 最终则跟某种专业的内部认知模式相比较。
(3)探究
鼓励学习者不仅在执行专家的问题解决过程中,
而且也在定义或表达所要解决的问题时进行自治。
2020/5/1
14
认知学徒制模式的基本构件
(二续)
1.建模 从专家的经验中精选出的系列问题解
决策略的过程。 让专家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就可以进行
观察并构建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相关过程的 概念模式。
将专家的认知过程外化。 认知过程:专家在运用基本的概念性 和程序性知识时利用的启发式和控制过程。
16
认知学徒制模式的基本构件
(二续)
3. 搭建脚手架
教师为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而提供支持。支持的 形式可以是“建议”或“帮助”。
例:写作教学中,教师使用线索卡。
搭建脚手架时,教师应履行全部任务中学生还 不能自己管理的那一部分。学生完成适宜难度任 务的活动中,对其现有技能水平或困难以及某一 中介步骤的有效性作精确预测。
运用各种技术复制或重演专家和新手 的作业并对此进行比较能增强反思。
2020/5/1
19
认知学徒制模式的基本构件 (二续)
2020/5/1
6. 探究
推动学生依靠自己进行问题解决的方式。包括学
习如何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小问题与研究 性问题。
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现状综述
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现状综述摘要:随着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社会各界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包括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征、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历史、实施路径与案例研究、现代学徒制的系统研究、现代学徒制的现实问题与努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文献综述;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领域的改革热点,是破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这一症结的“良药”,也是今后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通过梳理国内学者关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文献,将研究主题大致分为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征、国内外现代学徒制发展史、实施路径及案例研究、现代学徒制的制度研究以及现代学徒制的现实问题与努力方向等方面。
通过比较学者的不同观点,引出现代学徒制的诸多待解问题,探索了初步方案。
一、现代学徒制的本质和内涵关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外延,是国内学者早期较为关注的重点。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现代学徒制作为教育领域中的新生事物,究竟该如何定义才够准确全面?这事关现代学徒制的制度设计、实施路径及考核体系等重大问题。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尝试对现代学徒制的定义和内涵进行阐述。
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现代学徒制进行剖析。
微观层面上,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和车间为地点、以工学交替为形式、以知识和技能为培养目标、以作业和产品为评价依据。
宏观层面上,现代学徒制是一种职业教育制度,以企业参与为轴心、以工作过程的学习为立足点、以制度规定和执行为过程。
把现代学徒制视为人才培养模式或职业教育制度,也多见于其他文献中。
如把现代学徒制定义为“围绕行业企业用工和现代产业用人标准,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传授为支撑的校企共同交替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在这个定义中,明确现代学徒制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强调企业和学校、教师和师傅的共同作用。
认知学徒制研究
认知学徒制研究【摘要】:认知学徒制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教学范式刚刚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对学习的研究正逐渐由认知转向情境、学习环境设计思想初现端倪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学习理论、学习环境设计思想和教学模式,是新的教育范式的一种实现途径和存在形式。
无数研究表明,该理论对于克服传统学校教育的弊端有显著的作用。
然而,到目前为止,很少有对其本源的探究,国内学界对它的研究更加滞后,且误解颇多。
本研究尝试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该理论进行深度挖掘:从理论上,探究该理论的缘起、提出条件、理论基础、理论框架及最新发展;在实践方面,通过国外案例分析和本土的实证研究试图探索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的设计。
希望本研究一方面为我国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备选方案,同时也为正在我国蓬勃兴起的学习科学的理论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全文共分六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是对认知学徒制的追踪溯源。
论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手工学徒制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然后结合两次教育革命的背景,探究认知学徒制提出背后的双重超越。
随后,论文探讨了当时导致认知学徒制提出的条件、该理论提出的脉络以及国内外关于认知学徒制的研究动向。
第二章聚焦于认知学徒制的理论呈现。
首先,论文阐述了认知学徒制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论基础和特征,然后探讨该理论在提出将近20年以来的一些变化和最新发展。
最后,论文将认知学徒制和当前其他几种学徒制进行了辨析。
第三章探讨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的设计。
论文首先探讨认知学徒制各个方法构件的设计。
由于技术的发展能使认知学徒制变得更加强大,所以接下来论文挖掘了技术支撑下的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设计。
最后,将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设计与开放学习环境设计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进行比较,目的依然是突出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设计的鲜明特征。
第四章主要是案例解剖,呈现了国外三个较典型的案例,并结合认知学徒制环境设计的原则对它们进行分析。
一个案例侧重于课堂教学中认知学徒制的应用,一个案例揭示基于认知学徒制环境的学生课外探究,第三个案例则反映了认知学徒制在非学术领域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
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引言学徒制度是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职业教育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工作和学习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并且获得实际技能和知识。
在现代社会,学徒制度在一些国家和行业中得到了重新关注和实施。
本文将探讨现代学徒制度的实践研究,以及它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学徒制度的历史和现状学徒制度起源于中世纪欧洲,是由师傅和学徒之间建立的一种传统制度。
师傅会传授自己的技艺和知识给学徒,而学徒则会在工作中学习并逐渐掌握相关技能。
在工业化进程中,学徒制度曾长时间被忽视,但是在最近几十年来,学徒制度又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发展。
现在,许多国家都重新关注学徒制度,并且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中实施。
德国、瑞士等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学徒制度,而英国、美国等国家也在积极推动学徒制度的发展。
在中国,学徒制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实践,尤其是在一些技工和制造业领域。
现代学徒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学徒制度是一种结合了工作和学习的方式,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并获得技能和经验。
学徒制度强调个性化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关领域,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和发展。
学徒制度还强调导师制,即师傅会对学徒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现代学徒制度的模式也较为多样化。
在一些国家,学徒制度被纳入正规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得到相应的工资和补贴。
而在一些行业或企业中,学徒制度更多是基于企业的需求,学生可以在企业中进行实习和学习,并且有机会得到相关的就业机会。
针对现代学徒制度的实践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学徒制度的认知和态度研究。
研究者通过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导师和企业对学徒制度的认知和态度,以及他们对学徒制度的期待和评价。
2. 对学徒制度的实施效果评估研究。
研究者通过跟踪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式,评估学徒制度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能力的影响,以及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效率的影响。
3. 对学徒制度的政策和制度研究。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近年来,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中。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出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护士。
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通过与老师和其他护士的沟通和交流,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加深对临床护理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践中,学生扮演着学徒的角色,老师则充当着导师的角色,通过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强调实践教学,通过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技能,提高其应对实际情况的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需要结合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掘实践中的规律和痛点,不断完善自身的实践技能。
二、鼓励学生加强自主学习能力。
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下,老师主要担任指导和引导的角色,学生需要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和学习。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临床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鼓励学生加强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不断地自我探索和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护理工作。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与其他老师和学生互动,在实践中不断交流和探讨,形成一个有利于协作和团队合作的学习氛围,这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学术交流和思维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不过,考虑到临床护理教学的特殊性,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应用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注意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平衡。
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下,学生主要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此过程中不应忽视专业知识的学习。
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
二、老师的指导角色需关注实用性。
老师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中的角色是指导者,需要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学徒制二十年研究综述[摘要]认知学徒制理论提出至今已有20年,此间关于认知学徒制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国外学界的理论研究仍在持续,但更侧重于对它的应用研究,而且该理论的应用结合技术的发展得到了进一部拓展。
而国内学界,特别是内地学者。
仍以理论介绍为主,缺乏针对该理论的实证研究。
希望对该理论提出20年来国内外大致的研究状况进行的回顾,有助于国内学界把握其研究动态和方向。
[关键词]认知学徒制;研究;特点;综述20世纪80年代后期,传统学校教育的诸多弊端愈加突出,如教学中过于注重被“打包”的事实性知识的传递,忽视对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知识的教学脱离其应用情境,学生的“知”与“行”脱离,学生学到的是大量不可迁移的、无助于真实生活中问题解决的惰性知识;学习被看成是个人追求,教师主导的学校文化阻碍学生的交流和互动等。
为了克服这些弊端,美国认知科学家科林斯(Allan Collins)和布朗(John Seely Brown)等从人类学家莱弗(Jean Lave)关于传统手工学徒制的研究中受到启发,吸取了示范、指导和脚手架等传统学徒制的核心要素,同时又结合学校教育中更注重认知能力培养的特点,将传统学徒制进行升级,于1989年正式提出了认知学徒制理论。
认知学徒制理论框架主要聚焦于四个维度,即内容、方法、顺序和社会性,共包含18个构件。
如表l所示:认知学徒制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教学范式刚刚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对学习的研究正逐渐由认知转向情境,学习环境设计思想初现端倪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学习环境设计思想和教学理论。
认知学徒制自提出以来,在国际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该理论正式提出20年之际,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回顾和综述。
一、国外学界关于认知学徒制的理论及应用研究(一)理论提出及其推广认知学徒制理论的公开正式提出是在1989年。
然而,在此之前,科林斯等人就发表了关于认知学徒制的两篇技术报告,分别是1987年科林斯、布朗和纽曼(Newman,S.E.)合作的“认知学徒制:教授阅读、写作和数学的技艺”和1988年科林斯提交的“认知学徒制与教学技术”。
虽然技术报告只是向政府部门或研究机构提交的研究成果的汇报,但说明科林斯等人实际上从1987年起就已对认知学徒制理论进行了较完整地阐述。
1989年,“认知学徒制:教授阅读、写作和数学的技艺”一文正式发表。
这是认知学徒制理论第一次被公开正式提出。
文章分析了怎样组织教学,才能使获得的知识不会孤立于它被使用的情境。
将典型的学校学习和传统学徒制中的学习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传统学徒制的主要教学和学习模式是,在真实的生产任务中,师傅示范并指导学徒的实践,所给予的支持逐渐减弱,直至撤除。
因此,应发展传统学徒制用于认知技能的教学,运用一些特别的技术使思维过程外显,鼓励学生自我监控技能的发展。
这样,科林斯等提出了认知学徒制的18个基本构件。
文章还呈现了三个案例,来说明认知学徒制在阅读、数学和写作教学等真实教学场景中的成功应用。
同年,布朗、科林斯和杜吉德(Duguid)发表“情境认知和学习的文化”一文。
该文对情境认知与学习、真实的活动、通过认知学徒制进行的学习、学徒与认知、认知学徒制与合作学习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知识和学习是情境性的。
但传统学校教育过于忽视学校文化对学校所传授知识的影响程度,而将传统学徒制与正式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认知学徒制能体现知识的情境性本质,可以作为改进传统实践的一种可能选择。
该文后来成为情境学习领域中被最为广泛引用的文献之一。
认知学徒制模式一经提出,便引发了教学和学习专家的广泛兴趣,因为它不仅表明了20世纪80年代末关于教学和学习的最新研究怎样被整合进一个模式中,还表明它怎样被有效地用于改进学校教学实践。
1989年出版的美国督导及课程发展协会(ASCD)年鉴《走向思维课程:当前的认知研究》,将认知学徒制作为全书五大组织性主题之一,并在该书前言中用很大篇幅对认知学徒制进行介绍,分析了认知学徒制的由来,归纳了它对教学提出的挑战,并指出,该年鉴中许多文章所描述的研究正体现了认知学徒制的要素。
1991年,科林斯等人发表了三篇关于认知学徒制的文章,将认知学徒制理论进一步推广。
首先是科林斯、布朗和霍勒姆(Holum)在《美国教育者》杂志上发表“认知学徒制:使思维可视化”一文。
文中指出,认知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的综合,并论述了认知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的区别,以及认知学徒制在阅读、写作和数学中的应用,指出使专家的思维外显给学习者,从而让他们能感知和获取专家的策略性知识,是认知学徒制的典型特征。
同年,科林斯曾于1988年提交过的技术报告“认知学徒制与教学技术”也正式发表。
该文从计算机和教育技术视角探讨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的设计,并指出,包含情境学习、示范、解释、教练、反思、清晰表达和探究等特征的计算机学习环境,使学徒制学习变得可能,并且更加经济。
文中分析了怎样通过教学技术实施上述认知学徒制的各个要素,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好处。
此外,基于两项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对差生转化效果的研究,科林斯等于1991年发表了“提高后进学生的认知学徒制”一文目。
此文报告了科林斯等人在纽约罗彻斯特地区的两所中学运用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转化差生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两所学校的差生无论在学习动机和纪律,还是在学会学习的能力、自信心、合作精神等各方面都有明显地进步,充分说明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在改进后进生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1993年,科林斯发表“学习环境的设计问题”一文。
该文从学习目标、学习风格、顺序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探索了学习环境设计中的优点与代价之间的权衡取舍,希望通过这种权衡,设计者能将设计的代价降到最低,而将其好处最大化。
文章在论及教学方法部分时,谈到了认知学徒制中示范、指导、脚手架支撑、清晰表达和反思等构件的利与弊。
这是对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1997年,科林斯发表“认知学徒制和变化中的工作场所”一文,指出,社会中工作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变得更加依靠计算机的辅助,而且需要更多的学习和思考。
这就要求课程中的教育任务能反映未来社会中工作的本质。
他指出,基于目标的场景(GoM-based Scenarios)是认知学徒制的形式之一,能让学生在执行复杂任务的情境中学习内容和技能。
文章还介绍了作者和香克(Roger Sehank)等开发的“激情课程”(passion curriculum)中学生从新手成为项目领导者的一参与了该项目。
对其中一门课程中接受培训的15名教师的分析结果表明,围绕认知学徒模式构建的有高等教育课程导师参与的专业发展,使教师们能够吸收和适应新的教学策略,并将它们内化。
认知学徒制促进了教学专业技能从一种课堂情境到另一种课堂情境的迁移,使受训教师能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各种专家教学规范。
3.认知学徒制在多媒体环境中的应用许多多媒体环境聚焦于运用认知学徒制的一个或数个原则,但也有一些尝试运用认知学徒制的所有策略。
凯西(casey)较早地将认知学徒制与多媒体环境进行整合,设计出能培养天气预报员的学习环境,表明认知学徒制能作为设计框架,满足分布式学习环境设计的需要。
西尔(Seel)和申克(Schenk)也运用认知学徒制模式的顺序来安排活动,开发了一个多媒体系统来支持基于模型的学习。
他们对五个复本研究(replication studies)的形成性评价表明,认知学徒制可以作为多媒体学习环境的设计指南,但脚手架支撑是最薄弱的一点。
4.认知学徒制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伊利诺斯大学教育学院的莱文(Levin)和沃(Waugh)开发的基于认知学徒制理论的教学远程学徒模式,无疑是当时对认知学徒制在远程或在线教育中非常成功地应用。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先进的基于认知学徒制的远程教育项目不断涌现。
ThereNow公司开发的基于网真(telepresenee,也译为“远程存在”或“远程呈现”)技术的教师远程辅导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ThereNow公司于2005年由舒斯特(Thomas Shuster)博士和埃德蒙森(R.Shawn Edmondson)博士等成立,旨在通过网真技术的协助,给教师提供面对面的指导,使教学成为一个临床实践性专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这种模式中,学科专家在家中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然后借助于网真技术,如同坐在受指导的教师面前一样,和教师交互,提供建议和指导。
埃德蒙森的研究表明,这种基于网真技术的指导与传统的教师同伴指导和专家当面指导相比,生动性不受影响且交互性更强,而且省掉了专家的奔波劳顿,克服了时空间隔,降低了经济花费,因而更有效、更可行、易推广。
初步研究表明,受到指导的教师能力显著增强,他们学生的成绩也有明显提高,而且网真设备运作稳定。
也正是由于该项目较好的效果和应用前景,在成立的几年内已数次得到美国教育部的基金资助。
5.认知学徒制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中的应用伊迪斯·科文(Edith Cowan)大学的在线教学和学习案例就体现了认知学徒制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
该大学要求完成在线学习证书的学生能应用当代学习理论去设计灵活开放的在线课程。
他们必须选择恰当的学习媒体,策划有吸引力的学习活动,评估在线活动和练习的学习潜力,等等。
在在线学习课程中,学生通过各种真实情节去发展知识和技能。
认知学徒制实践在该课程中的运用,包括从在线日志和公告栏里与辅导者的讨论中得到指导/脚手架、通过原型示范和通过在线日志进行清晰表达/反思。
美国职业教育专家贝里曼(Berryman)详细描述过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并分析了该理论诞生的条件,还介绍了1990年全美职业教育协会举办的“该行动了”(Timefor action)论坛上,一所高中的师生们为一个应用科学项目所建造的太阳能汽车,该项目的完成过程体现了鲜明的认知学徒制原则。
最后,该文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分析了认知学徒制可以应用于职业教育的四种方式。
(三)国外学者对认知学徒制研究的分类登嫩(Denen)认为有关认知学徒制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可分为三种类别:(1)情境中(in situ)的研究。
这种研究寻求抓住认知学徒制的要素,目的是记录学习经验,引导未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这些研究没有经过设计的干预或实验,更倾向于使用案例研究方法。
这种类型还包括对辅导项目的形成性或终结性评价。
(2)经过设计的干预和实验研究。
这种类别包含有实验研究和处方性教学设计研究。
另外,要断定特定的干预是否有效,一些研究试图发现认知学徒制课堂经验和传统课堂经验的不同。
(3)对技术以及它怎样支持认知学徒制的研究。
这种类别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用技术增强教学的研究,参与者在一个真实场景中进行配合;②关于把技术作为教学媒体的研究,参与者可能处于不同的场景中,通过计算机进行交流;③把技术当成教师进行运用的研究,学习者得到来自于计算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