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控”机制建设培训资料(PPT41页)

合集下载

双重预防机制专题培训PPT课件

双重预防机制专题培训PPT课件
安全管理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05
法律法规与政策要求解读
国家法律法规框架梳理
01 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确立了安全生产的法律地位,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 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 与调查处理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旨在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 相关权益。
背景
随着安全生产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 企业对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双重预防机制应 运而生。
双重预防机制重要性
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通过双重预防机制,企业可以更加全面地 识别、评估和控制安全风险,及时排查和 治理隐患,从而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双重预防机制是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 责任的重要举措,也是符合国家和地方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的必要手段。
双重预防机制专题培训
汇报人:XXX 2024-03-12
目录
• 双重预防机制概述 •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立 •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构建 • 双重预防机制在安全生产中应用 • 法律法规与政策要求解读 • 培训总结与展望
01
双重预防机制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双重预防机制是一种风险分级管控和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
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双重预防机制能够有效地降低事故发 生概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保障员工和企业的安全。
适用范围及对象
适用范围
双重预防机制适用于各类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 的企业。
适用对象
双重预防机制适用于企业内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操作 人员、维修人员等,需要全员参与,共同维护企业的安全生 产。

安全生产双控机制建设PPT课件

安全生产双控机制建设PPT课件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
五、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二十二)建立隐患治理监督机制。制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分级 和排查治理标准。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建立与企 业隐患排查治理系统联网的信息平台,完善线上线下配套监管制 度。强化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执法,对重大隐患整改不到位的企业 依法采取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供电和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 按规定给予上限经济处罚,对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严格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对整改和督办不力的 纳入政府核查问责范围,实行约谈告诫、公开曝光,情节严重的 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风险管理的流程
风险辨识
风险管理的流程
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的流程
然后消除危险
风险管理的流程
或者寻找替代物
风险管理的流程
或者遏制(控制)
风险管理的流程
或者自我保护
因果性 潜伏性
重复性:再现性、预测性
规律性:可控制、可预防的
偶然性 和必然性
可预防性
3、安全风险及其管理
广义上,风险(Risk)的定义:危险(Hazard)的出现概率 (Probability)、发生何种事故及其发生概率、导致何种损失(Loss) 及其概率的组合,即:
R=(H,P,L)
ISO 13702,1999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风险是某一有害事故发生的 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的组合。
3、风险分级的评估方法。即直接判断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法。
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18〕第2号)【2018-07-01实施】
目的: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安全发展理念,健 全公共安全体系,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 重预防工作机制,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双控机制建设课件

双控机制建设课件

双控机制建设培训课件2020年4月目录前言 (3)1、定义及关系 (4)2、双控机制建设基本要求 (5)1.成立机构 (6)2. 制定方案 (6)3. 制定制度 (6)4. 开展风险辨识管控专项培训 (7)5. 召开双控建设推进会 (7)6. 评价单元划分 (7)7. 开展风险辨识 (8)8. 风险分级 (9)9. 明确管控责任 (11)10. 制定并公示风险管控措施 (11)11. 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信息台账 (12)12. 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和隐患治理信息台账 (12)13. 考核奖惩 (12)14. 组织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专项培训 (12)15. 持续改进 (13)前言双重预防是指采取对安全风险实施管控和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的两种手段,是为防范生产安全事故而构筑的两道防线。

双重预防机制是一种超前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管理体系。

它通过辨识风险,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转化为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未被及时发现和治理演变成事故,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1、定义及关系“双控”机制: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简称“双控”风险: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事故隐患: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风险是对客观的可能性进行的主观评价,而隐患是客观存在的。

也就是说,隐患可以控制,可以治理,风险只能控制,不可消除的。

风险分级管控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前提和基础,隐患排查治理是对风险分级管控的检查和补充,只有将“两个体系”建设有机结合,才能将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性因素提前识别出来、管控起来,通过及时的检査和整改,将措施落实到位,就可有效减少和遏制事故的发生,真正实现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关口前移、超前防范。

安全双控培训ppt课件

安全双控培训ppt课件
2016年1月6日,习近平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一章 双重预防机制概述

风险分级管控
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机制
第三章 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1、相关定义和概念
风险点: 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也称为最基础风险单元。风险点可能有若干危险源或危害因素。
风险单元:为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并确定风险等级,在综合考虑构建筑物、工艺流程、设备运行、作业活动、作业环境和安全管理等因素的基础上,将生产经营现场按作业场所、工艺、设备设施划分的自成系统的独立单位。风险单元可包含若干风险点。
XXX机组操作员
设备检修
维修工
打包机组
SC_4
捆扎打包
打包操作员
设备抢修
维修工
2、风险单元划分、风险点识别
第三章 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3、风险分级评价与管控
危险源(危害因素)是风险点存在的根源,危险源(危害因素)辨识是风险分级管控最底层设计。因此,辨识好危险源(危害因素)是风险有效管控的基础保障。
说明:在“事故类型”栏中说明危害类型,如“机械伤害、触电”等后果的表述应可能描述至伤害的具体部位或具体类型,运输皮带造成的机械伤害应描述至挤伤(手臂),起重伤害可描述至砸伤、碰伤等,以利于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针对性。
诱发事故类型确定:
3、风险分级评价与管控
第三章 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风险评价矩阵法(L*S法):

煤矿双控机制培训ppt课件

煤矿双控机制培训ppt课件

机电科 无 、安全
培训科
机 电 矿 长
机电科 无 、安全
培训科
机 电 矿 长
21
四、分级管控
1、风险等级划分 采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10932011)中推荐的风险矩阵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由矿领导牵头,各层级安管人员、技术骨干组成风险评估 小组,按照风险发生的概率、特征、损害程度等技术指标, 对排查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共分为四级,低风险、一般风 险、中等风险、重大风险。
管控措施
资金 责任单位 管控责任人
地质构
造简单
,顶板
破碎压
1.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13091 力集中 3 工作 ,可能
面 导致工
顶 板
2.施工期间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 3.安排有经验人员随时观察顶板及煤(岩)体的稳定情 况,发现有危险征兆立即撤人;

作面煤
4.现场安全员及安全管理人员加强监督检查。
(岩)
生产技 术科、 调度室 、安全 培训科
生产矿 长
体空顶
、片帮
13采
1.绞车维修人员每天检查绞车并填写检修记录,发现问
4
区轨 道巷 12号 平台 处小
钢丝绳 断裂或 刹车系 统失灵
提 升 运 输
题,及时报告处理; 2.矿每旬对井下运输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 3.绞车司机使用前检查绞车制动装置及钢丝绳,确保其 完好,绞车司机必须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机电科 、安全 培训科
总工程 师
2
13采区溜 煤眼
煤尘积 聚
1.13采区溜煤眼设有洒水降尘设施,每班检查防尘设施可
煤 尘
靠性,作业期间必须开启;

“双控”机制建设培训

“双控”机制建设培训

05
“双控”机制建设的挑战 与对策
面临的挑战
技术难题
随着“双控”机制建设的推进,技术难题逐渐凸显,如数据采集、处 理和分析的难度加大,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等。
资源不足
在“双控”机制建设中,资源不足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如缺乏足够的 专业人才、资金和技术支持等。
协调困难
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和多方利益,协调各方资源和工作成为一大挑战。
建立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跨部门、跨领域的协 调机制,加强各方沟通和协作 ,共同推进“双控”机制建设 。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 规,为“双控”机制建设提供
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化发展
未来“双控”机制建设将更加注 重智能化发展,通过大数据、云 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
确定“双控”机制建设的目标, 包括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
流程等。
制定计划
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 括时间安排、人员分工、资源需求 等。
组织资源
整合内外部资源,包括人力、物力、 财力等,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资源整合与配置
01
02
03
资源分析
对现有资源进行全面分析, 了解资源的数量、质量、 分布等情况。
评估与改进
效果评估
对“双控”机制建设的实施效果进行 全面评估,了解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 的差距。
分析原因
持续改进
根据效果评估和原因分析,持续优化 “双控”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实施效 果。
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找出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04
“双控”机制建设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某企业的“双控”机制建设实践
“双控”机制建设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类危险源
事故发生的内因
在生产现场,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以及载有有害物 质的载体属于第一类危险源。
➢ 第一类危险源的危险性,与有害物质数量的多少、能量强度的大小有密 切关系。
➢ 第一类危险源具有的有害物质或能量越多,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越严重, 相反,当其处于低能量状态时比较安全。
“”机制建设培训
•安委办〔2016〕3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 工作指南的通知 •着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 •(一)健全安全风险评估分级和事故隐患排查分级标准体系。 •(二)全面排查评定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等级。 •(三)建立实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四)实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
➢ 一般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有害物质或能量意外释 放的直接原因。 ➢ 从系统安全的观点考察,使有害物质或能量的约束、限制措施失效、破坏的 原因包括人、机(物)、环境和管理缺陷4个方面的因素。
第二类危险源
人、机(物)、环境、管理缺陷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失误可能直接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 人失误也可能造成物的故障,进而导致事故发生。
术语和定义 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 的严重性的组合。 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 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1)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 (2)风险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企业一切的安全事务(建章立制、安 全培训、安全检查等)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控制风险; (3)风险管理——是指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以及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策 划与实施的全过程。
双重预 防机制
实施方案
排查风险点
(一点一表、一企一册)
辨识危险源
风险 评价
风控措施
确定隐患排 查内容清单
编制隐患 排查表
按区域 按职能 按层级
• 危险源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 合。
(1)危险源的构成
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 等。 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二部分。 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环境温度、湿度 不当
不良的物理环境,会引起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人的不安全行为。
Ⅲ 危险源类别 人、机(物)物)-环境的安排上出现失误。
在硬件上不能使机和环境保障人的安全;
在软件上没有制定人-机(物)的交互规则或制定的规则被 违反而不能实施,不能消除机对人的伤害。
①工程设计使用的材料有问题,未达到质量要求等,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 ②安全管理不科学,安全组织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明确或贯彻不力。 ③安全工作流于形式,出了事故抓一抓,上级检查抓一抓,平常无人负责。安全措施不落实,不 认真贯彻安全生产的 方针。
•(2)危险源的分类——按照标准分 •第一种分类:可按照事故发 生致因理论,把危险源划分为“第一类危险源” •(客体-能量或危险物质)和“第二类危险源”(非客体-导致能量或危险 •物质意外释放或泄漏的因素)两类。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 和 第二类危险源
⑤④ 人体一一旦旦失与控之可接能触产,生将巨导大致能能量量的向装人置体、意设外备释、放场的所物;体如。液如氧锐储 利罐的等毛。刺、棱角等,人体行动中与之碰擦人体的动能意外释放, 将使人体受到伤害。
第二类危险源
事故发生的外因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的措施(屏蔽)失控、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为 第二类危险源。
人的失误会造成物的故障,物的故障也可能诱发人的失误。
Ⅲ 危险源类别 人、机(物)、环境、管理缺陷
环境因素
主要指系统运行的环境因素,如温(湿)度,照明、 粉尘、通风、噪声和振动等物理环境,企业和设备 等软环境等。
照明光线不良 作业场所 狭窄 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地面滑
通风不良 作业场地杂乱
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 全 贮存方法不安全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不安全状态4大类: 1.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 置缺乏或有缺陷; 2.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 安全带、 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4.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不安全行为13大类:
1.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 使用不安全设备
4. 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5. 物体(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
6.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 攀、坐不安全位置
8.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①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如变电所、锅炉、电炉、转炉等。
②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或场所; 如起重提升机械,登高作业等。
常见的 第一类 危险源
③有害物质和能量载体; 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 吊起的重物、带电的导体等
④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液 氧储罐等。
10.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12. 不安全装束
13.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Ⅲ 危险源类别 人、机(物)、环境、管理缺陷
物的不安全状态
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物的不安全 状态,就是某种故障状态。物的故障可使约束、限制有 害物质或能量的措施失效而发生事故。
•安委办〔2016〕11号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 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
•着力构建企业双重预防机制 •(一)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二)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 •(三)有效管控安全风险。 •(四)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五)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双重预防机制基础工作流程
④对职工不进行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松弛。 ⑤忽略防护措施,机器设备无防护保险装置,安全信号失灵,通风照明不合要求,安全工具不 齐备,存在的隐患没 有及时消除。
⑥分配工人工作缺乏适当程序,用人不当。 ⑦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不足或流于形式,对新工人的安全教育不落实。 ⑧安全规程、劳动保护法规实施不力,贯彻不彻底,没有作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⑨事故应急预案不落实,对事故报告不及时,调查、处理不当,法制观念不强,执法不严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