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理规律物理概念建立和物理规律教学

合集下载

什么叫物理概念什么叫物理规律

什么叫物理概念什么叫物理规律

什么叫物理概念什么叫物理规律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在物理研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两个重要的概念: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那么,究竟什么叫物理概念,什么叫物理规律呢?首先,物理概念是指描述自然界中物体、运动、力、能量等基本概念和性质的概念。

比如,质量、速度、加速度、力等都是物理学中常见的概念。

这些概念是对现实世界中物体和运动特征的抽象和概括,通过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

物理概念的提出和理解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我们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前提。

而物理规律则是对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规律性的总结和概括。

物理规律是由一系列经过实验验证、被广泛接受并能解释大量现象的理论和规律所组成的。

物理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解释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例如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都是物理学中著名的规律。

这些物理规律不仅具有普适性和适用性,而且可以通过数学语言准确描述自然现象,从而推动物理学的发展和应用。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物理概念通过对自然界中现象和特征的描述和概括,为建立物理规律提供了基础和原始材料。

而物理规律则是对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和规律性的总结和提炼,是对物理概念的深化和发展。

通过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奥秘,探索更多未知领域,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物理学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深入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才能更好地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更好地利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两大支柱,也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工具。

总而言之,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中两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

通过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学习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更好地运用物理知识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学物理规律教学

中学物理规律教学

中学物理规律教学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内在联系,提示了事物的物理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所遵循的过程。

物理规律是物理理论的基础,它与相关的物理概念一起构成了逻辑上和谐的知识体系,即物理理论。

物理规律的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因此,要抓好物理规律的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效率的关键。

一、物理规律的类型和特点1、物理规律的类型物理规律在教学中通常表述为物理定律、物理定理、物理原理以及物理法则、公式和方程,等等。

这些规律可分为两大类,即物理定律和物理定理。

其中,物理定律一般是指在物理实验观察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推理和判断等思维方法所获得的结论。

如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折射定律等。

物理定理一般是指从已知命题出发,用演绎推理等思维方法指导出来的结论。

如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

实际教学中,有人又把物理规律分为3种类型,即实验规律、理想规律和理论规律。

所谓实验规律,是指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规律。

物理学中绝大多数规律都属于实验规律。

如牛顿第二定律、焦耳定律、帕斯卡定律等。

所谓理想规律是指不能直接用实验来证明,或者达不到所需的实验条件,但是具有足够多的实验事实的规律。

它们是在对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分析,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所谓理论规律,是指以已知的事实为根据,通过推理总结出来的规律。

如电流和电压分配定律等。

2、物理规律的特点一般而言,物理规律有3个显著的特点:(1)物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反映了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内在联系。

既然物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随意去创造规律。

也就是说,人们只能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和观察实践去发现规律,而不能凭主观意志去创造规律。

物理概念建立和物理规律教学

物理概念建立和物理规律教学
目了然 。 当然 这种 图 与上 面两 种情 况相 比要 困难得 多 ,只有 对 物 理 内容 的 理 解 达 到 了一 定 的程 度 才 能 画 出 理 想 的框 架 示 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 生在学 习物 理概念 和 规律 中存 在 的不足
1 、只 背 公式 或 只从 数 学 角 度理 解 物 理 公 式 , 不理 解 其 含
义 和条件 如 力学 中,速 度 、平 均速 度 、加 速 度 的定义 式 ,电 学 中有 关 电场 强度 的定 义 式E = F / q 、这 些 公 式 都 能 计 算相 对 应 的物 理
量 ,但 不 能只从 数 学 角 度理 解 这 些公 式 。讲 解这 些 公 式 ,我 的 看法 是 可 以复 习初 中的 密度 公 式 ,因为学 生 对 物体 的 密 度有 比
物 理概念 建 立和 物理规律教 学
四川省 宜宾 市 六 中侨
物 理概 念 和物 理 规 律在 高 中物 理学 习中 处于 核 心地 位 ,对
彭祖 华
物理 概 念 和规 律 的理 解 决定 了学 生 的学 习效 果 ,它 们是 中学 物 理入 门 的第一 步 。 如果 把 中学 物 理这 门科学 比作 高楼 大 厦 ,那 么物 理 概 念 和物 理规 律 就是 构 成 这座 大 厦 的砖 石 和钢 筋 框架 。 有经 验 的物理 老 师 经常 要求 学 生 抓好 基 础知 识 学 习 ,指 的就 是 抓好 物 理 概念 和 物 理规 律 的学 习 。怎 样 才能 使学 生 们 透 彻理 解 物理 概 念 和规 律 ,而不 会混 淆 与误 解 呢 ?概 念 和规 律 的 整理 方 法很 多 ,下面 我简 要地谈 谈 自己的体 会 。

浅谈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作者:排尔哈提•瓦衣提来源:《读天下》2018年第19期摘要:高中物理从深度和广度上较初中物理都有很大的提高,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公式都比较多,题型多样,解题方法灵活,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是无能为力了。

关键词:高中物理;深度;广度即使记住了定义、公式,如果不理解其含义,不注意适用条件,乱套公式,乱代数据,结果可想而知。

尤其对一些形同质异,质同形异的问题,如一些似乎两个看起来一样的问题,却要用两个不同的物理规律来解的情况,让人觉得物理好像是无章可循。

感觉物理真是繁、多、杂、乱、难,能将问题归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在更广泛的知识和更广泛的前景资料上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理解和控制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就需要对概念、规律的提出,建破有一定的了解,对概念、规律内容的各种表白形式(文字的和数字的)有明白的认识,能理解它们确实切含义,理解它们的成立前提和实用范畴,理解它们在物理理论大厦中的地位,会利用它们剖析解决问题。

在复习前考生对此已经有必定的认识、理解,然而应该晓得,根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揭穿了客观事物的实质,是人类经由长期波折的历史过程的结晶,存在深刻的、丰硕的意义,对它们的实质和意思的理解是分档次的,在高中一、二年级学习时的理解是低层次的,在复习过程中要尽力提高一个层次。

例如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包括对具体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仑兹力等)的概念的理解,也包含对普通、抽象的力的概念的理解,还包括力作用于物体产生不同的后果的理解等。

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力的概念,我们在繁杂的力学问题中,在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运动问题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力,通过这些问题不断加深对不同性质的力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对抽象的普遍的力的概念的理解。

如:物体沿斜面下滑支持力不做功(斜面不动),这是常见的情况,但不能得出支持力总不做功的错误结论。

高中物理规律教案

高中物理规律教案

高中物理规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物理规律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几种常见的物理规律和其应用场景;
2.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物理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验中观察、验证和应用物理规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物理规律的概念、分类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物理规律的实际应用和理论推导。

三、教学内容
1. 物理规律的定义和分类;
2. 几种常见的物理规律及其应用;
3. 物理规律在实验中的验证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例引出物理规律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介绍物理规律的定义和分类,讲解几种常见的物理规律;
3. 实验演示:进行相关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规律的应用;
4. 讨论分析:以实际问题为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并运用物理规律去解决问题;
5. 总结提高: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化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五、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和材料;
2. 相关教学PPT和视频资料。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
1. 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演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2. 及时反馈学生表现,提供指导与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七、课后拓展
1. 布置相关拓展作业,让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物理规律;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竞赛和实验研究,拓展视野和提升能力。

【教案范本】到此结束。

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

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

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作者:张改叶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01期一、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重要性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物理课的核心。

任何物理规律都是由物理概念引出的。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物理规律是构成物理学体系的主干,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

要学好物理课,就必须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掌握好物理规律。

二、形成物理概念的策略1.恰当引入概念,为形成物理概念打下基础教师向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的感性材料,恰当引入概念,为学生形成物理概念打好基础。

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动量的概念时,先介绍这样的生活体验:一个身高体壮的人从你身旁走过,不小心碰了你一下,可能使你打个趔趄,甚至摔倒;但是如果碰你的是一个瘦小的小孩,尽管他走得跟那个大人一样快,打趔趄甚至摔倒的不是你,而是他,为什么?这种探究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考虑物体的运动效果时,只考虑速度是不够的,还要考虑质量,这就很好地引入了动量的概念。

2.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形成物理概念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现象的共性和本质属性,进行科学抽象,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物理概念。

例如,质点概念形成的关键在于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看作质点有两种情况:一是各点运动情况都相同的物体,即平动的物体;另一种是转动的物体,因转动物体各部分之间的运动差异,对研究的问题不起主要作用。

如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本身的大小与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而乒乓球旋转时对球的运动影响很大,运动员在发球、击球时都要考虑,就不能把乒乓球看作质点。

这样,质点的概念得以准确形成。

3.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将抽象的概念放到具体思维中,由理性认识回到实际应用中,通过一系列典型、有针对性的实例问题巩固物理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如通过讲述放入电场中某点的检验电荷的电量改变时,它受的电场力随之改变这样的例题,进一步巩固知识:电场强度反映电场本身力的性质,与放入其中的检验电荷无关。

中学物理教学论 物理概念、规律教学

中学物理教学论  物理概念、规律教学

第六章物理概念、规律教学教学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

根据初中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是本章需要阐述的内容。

近几年来国外理科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强调在理科课堂里加强科学探究的教学。

下面的图片是在美国近期出版的初中科学和高中物理教材中突出科学探究教学的案例。

第一节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探究教学的案例科学探究的教学对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和即将加入物理教师行列的师范生来说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和学习的内容。

在此列举几个物理课程标准中的典型案例。

1.速度——比较物理运动的快慢说明:定性地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一般有两种方法:同时启动两小车向同一方向前进,看哪一辆小车跑在前面;在桌上划两条线,同时启动小车,看哪一辆小车经过两道线所用的时间短。

定量地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应当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对应该路程的时间,可以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来比较,即用每秒钟经过的路程来比较。

这个值越大,表明运动得越快。

也可以用通过单位路程需要的时间来比较,如用通过 1 米需要多少时间来比较。

这个值越小,表明运动得越快。

案例评析这是一个通过探究过程形成概念的案例。

它有如下特点:⑴运用玩具小车来探究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趣味性比较强。

⑵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定性比较到定量比较;从相同时间或相同路程,到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逐步地构建对速度概念的认识,并学习形成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⑶本案例介绍了一种实验卡的形式,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案例中情景的设置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可以用纸片下落替代小车运动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为保持纸片水平释放后平稳地下落,可将正方形纸片的四边折转90°角。

让两张不同的纸从同一高度下落,再让它们从不同高度下落,想想如何比较它们的快慢。

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点滴体会

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点滴体会

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点滴体会【摘要】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中学物理知识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不够重视,方法不够得当,讲解不够清晰,就会造成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对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不清楚,只是死记硬背概念、公式,而不理解其物理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应用物理概念、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就会存在较大困难,就会产生“物理真难”的负面情绪,从而严重影响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

【关键词】物理概念;规律;现象对于一个物理量概念,如速度、加速度、场强等都必须正确理解以下几个方面:①概念的建立有什么必要性,它是表示什么物理性质或特征的物理量?②它的定义式是怎样的?③决定这一物理量大小的条件是什么?这一条件如有计算式,计算式是什么?它与定义式有何区别和联系?④它的性质是矢量还是标量?如果是矢量它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⑤它的单位是什么,单位是怎样规定的。

物理规律包括定理和定律和一些帮助记忆的定则,如左右手定则、安培定则等。

它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为使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我觉得应从下面几点入手。

一、创设情境,营造概念氛围创设概念和规律教学的情境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

物理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对缺乏理性认识的中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如果教师创设恰当的“境”激发学生的“情”,不仅能帮助学生较容易地进入概念,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好奇转变为兴趣,由兴趣转变为对物理概念知识的渴求。

比如讲解动量时,我们可让学生思考一辆小汽车以60km/h 的速度撞过来,被撞的行人却安然无恙,学生便会产生“这究竟为什么?这到底是什么?”的探究心理,这种探究心理正是学生学习概念掌握规律的内部动机。

这时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因为过来的是一辆玩具小汽车。

可见,当我们考虑一个物体的运动效果时,只考虑运动速度是不够的,还必须把物体的质量考虑进去。

浅谈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

浅谈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现 象 或 过 程 的本 质联 系在 一 定 条件 下 必 然 发 生 、 展 和 变化 的规 律 性 的 反 映 。 发
在 一 定 意 义 上说 .物 理规 律 揭 示 了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某 些 物 理 量 间 内在 的 、 必 然 的 联 系 ( ) 成物 理 概 念 的 重 要 性 二 形 1 .物 理 概 念 是 物 理 学 最 重 要 的 基
不 变 的运 动 。
的 反 作 用 力 使 马 前 进 。 而 车 虽 受 地 面 摩擦 力 , 小 于 马 拉 力 , 但 只能 前 进 。而 不
是后退。 ( ) 生 对 相 关 物 理 问题 的感 性 材 三 学 料进 行 科 学 抽 象
2让 学 生 掌 握 好 物 理 概 念 是 物 理 教 .
浅谈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
杨 迪
( 尔滨 师 范 大 学 物 理 与 电子 工 程 学 院, 尔 滨 1 0 2 ) 哈 哈 5 0 5

要】 本文对形成物理概念及掌握物理规律的方法进行初步的研究 , 从多个角度说明其重要性。物理概念和规律
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 最基本 的内容 ,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 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物理概念 , 准确地 掌握物理规律 , 并
在 “ 拉 车 ” 问 题 上 。 管 学 生 把 牛 顿 马 的 尽 第 三 定 律 背 得 滚 瓜 烂 熟 .思 想 上 总 还 认 为“ 马对 车 有 拉 力 . 对 马 没 拉 力 ” 者 车 或 “ 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 马 。简 单地 说 , 蹄 对 地 面 有 作 用 力 , 面对 它 马 地
学 的关 键 。 3物 理 概 念 教 学 是 培 养 能 力 、 发 . 开 智 力 的重 要 途 径 。 ( ) 握 物 理规 律 的重 要 性 三 掌 整 个 中学 物 理 是 以为 数 不 多 的 的 基 本 概念 和基 本 规 律 为 主干 而 构 成 的 一 个 完 整 的体 系 . 物理 基本 概 念 、 本 规 律 和 基 基 本方 法 及 其 相 互 联 系 构 成 了物 理 学 科 的 基本 结 构 。其 中 , 本概 念是 基石 , 基 基 本 规 律是 中心 , 本 方 法 是 纽 带 。 使 学 基 要 生 掌握 学科 的基 本 结 构 ,就 必 须 使 学 生 学 好 基 本规 律 。 二 、 生 自身 对 形 成 概 念 、 握 规 律 学 掌

浅谈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1)

浅谈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1)

浅谈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作者:代攀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42期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处于核心地位,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它们是中学物理入门的第一步。

如果把中学物理这门科学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砖石和钢筋框架。

有经验的物理老师经常要求学生抓好基础知识学习,指的就是抓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学习。

怎样才能使学生们透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不会混淆与误解呢?概念和规律的整理方法很多,下面我简要地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中存在的不足1.只背公式或只从数学角度理解物理公式,不理解其含义和条件。

如力学中,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式,电学中有关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这些公式都能计算相对应的物理量,但不能只从数学角度理解这些公式。

讲解这些公式,我的看法是可以复习初中的密度公式,因为学生对物体的密度有比较好的感性认识,这时再教物理量的定义方法——比值法,学生就比较好接受。

2.只记结论,不注意物理过程现举一道习题说明:例一:足球以10m/s的速度水平飞向墙壁,碰到墙壁经0.1s后以8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回来,求足球在与墙壁碰撞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

刚进高一的同学在做这题时对0.1s的过程是理解不到位的,有的同学认为末速度为0m/s,有的同学认为末速度为8m/s,而少数知道-8m/s也是糊里糊涂对的。

3.只重视物理,不重视用词语直接表达的概念中学物理课本中用语言直接表达的物理概念比物理量还要多,如质点和点电荷、重心、平动、转动、内能、理想气体等。

这些概念不仅定义严谨,而且能与其他物理概念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如果模糊不清,不但直接影响解答习题,而且对于学习新知识、对于系统掌握物理知识都造成障碍。

比如在讲机械运动的定义时书上是这样说的: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而我们老师往往都简单带过,而不懂讲清一些问题,如果我们这样向学生设置一个问题:概念中一个物体是指什么?(研究对象)另一个物体又是指什么?(参照物)这样对概念的理解就比较深入。

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三个阶段

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三个阶段

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三个阶段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处在核心地位,建立概念和形成规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将得到充分发展。

所以,探索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是物理教学的永恒话题。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公式、原理和法则)是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反映”,所以这类知识有着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认为这类知识的教学宜采用三个阶段的教学步骤,具体阐述如下:一、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形成阶段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为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而这些概念和规律一般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中总结出来的。

但由于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又易受前科学概念的干扰,妨碍了正确物理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形成。

那么,如何排除这些干扰,建立科学的概念和规律呢?1.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建立概念和规律的需要和意义“在学生的相异构想与新的物理知识相冲突时,怎样才能促成认知结构的顺应,从而实现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呢?关键是设法给学生一个巨大的‘震颤',以动摇其顽固信念的基础”。

所以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用以往的知识概念无法解决或新现象与“前概念”产生矛盾时,他们就会体会到建立新概念和规律的意义和需要,主动放弃“前概念”的影响,急于了解新的知识。

这样目的明确、积极主动的准备状态,为新知识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前提。

如对速度概念的教学,可以设立这样的问题情境:(1)一般情况下,兔子和乌龟谁跑得快?(2)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我们能说兔子跑得快吗?这样接着引出常用的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和物理学中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运动快慢的规定,为速度概念的建立打下基础。

2.阐述清楚建立概念和形成规律的思路在学生有一定的需要和积极的准备状态下,教师要利用各种适宜的方法,如实验探索、理论推导等,向学生阐明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

高中物理规律应用课教案

高中物理规律应用课教案

高中物理规律应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物理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熟练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物理规律的基本概念
2. 物理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3. 使用实验验证物理规律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出物理规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学习物理规律:介绍几个经典的物理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并让学
生理解其意义和应用范围
3. 实际应用案例:分组讨论并分享学生所选的一个物理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每
组选择一个代表分享并进行讨论
4. 实验验证:分组进行一个实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规律进行设计实验方案并验证其
正确性,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5. 总结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引导学生思考如
何更好地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探索并发现更多物理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并准备下次课分享
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实验数据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物理规律应用案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1. 整体课堂活动设计是否合理
2. 是否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 是否能够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辅助工具:电脑、投影仪、实验设备、教材
教学参考书目:《高中物理教程》
备注:该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物理概念建立和物理规律教学

物理概念建立和物理规律教学

律 的来源 , 分清条 件和结论 , 清抽象 、 弄 概括或证 明的过程 , 了解 用途和适应范围 , 以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 对于基本技能 的训
速 是 龟 O ,让 龟 跑 亩千 ,他 到 合适 的教学方法 , 目的、 度 乌 的l ̄ 乌 先 了 米当 追 亩千 /他 r 有 有计划分 阶段地进行。 千 ; 他 到 J千 时 乌 又 进 米 当追 米 ,龟 前 了 _
教师
20年 第 8 08 期
物 理概 念 建 立 和物 理规 律 教 学
陈 水珍
( 建 省 泉 州 市 第 七 中 学) 福
物 理 概 念 和物 理 规 律 在 高 中 物 理 学 习 中处 于 核 心 地 位 , 对
如力学中 , 速度 、 平均速度 、 加速度 的定义式 , 电学 中有关电
‘¨ 二“


b> q时 ; 当P≤一 ≤g时 , ③ 对于二次 函数
)似。6+ = +
数 学 应 用 问题 积 累 经 验 。 定 基 础 奠
1 00 0 00 ’
在教学 中, 可根据教学内容 , 经常组织学 生参加社会实践活
动。
让学 生 观 察 这 两 个 数 列 的特 点 ,归 纳 出 等 比数 列 的定 义 。
= /、 但 物理概念和规律 的理解决 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 它们是 中学物 场 强 度 的 定 义 式 E Fq 这 些 公 式 都 能 计 算 相 对 应 的物 理 量 ,
我的看法是 理入门的第 一步。如果 把 中学物理这门科学 比作 高楼 大厦 , 那 不能 只从数学 角度 理解 这些公式 。讲解这 些公式 ,
方法 , 弄清它们的 区别 和联 系; 对于规律 , 当引导学生搞清规 学 的 目标 。 应

高中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

高中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

高中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摘要:物理学中存在着诸多的概念和规律,只有掌握好这些概念和规律,才有可能学习好物理这门课程。

作者结合多年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阐述了高中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整体知识结构中的精华所在,如果说高中物理被比做一栋大厦的话,那概念与规律则堪称大厦的基石与框架。

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如此之重要,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盲目地做题、做实验上,并不注重对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与熟练掌握,导致在进行物理学习时思绪混乱,没有章法,在练习上遇到很多自己无法解决的障碍,形成一种看似忙碌,实际是在做无用功的现象。

不但造成了学习时间上的浪费,还容易让学生产生物理难学的错觉。

高中物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学科。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物理感知力,对现实生活中反映的物理现象有了相对完整的认识,并在认识过程中形成了积极的学习心理。

这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强化学生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学习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因素。

反而言之,他们在对待感性材料时表现的概括、抽象上的不足,也反映了他们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因而也形成了一个消极因素。

物理教师应该善于利用积极因素,及时克服消极因素,帮助学生完成高中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这一系统的、深刻的、复杂的心理转变过程[1]。

一、提高学生对概念与规律的感性认识在高中物理知识中,用数字语言或者词语表达出来的概念与规律,通常会给学生造成抽象乏味的感觉。

像分子热运动等类似的知识内容都表现得十分抽象,不便于学生理解。

而高中生要实现物理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掌握,都要历经从感性的具体到理性的抽象,再到理性的具体这样一个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获得对物理知识必要的、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

在众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里,都包含着许多物理事例,当教师为学生陈列这些具体的物理事例和介绍相关物理现象时,学生在形成感性认识的同时,会下意识地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已学知识不能合理解释某些现象与事例的情况进行比较,从而产生“为什么?”“怎么会?”这样的疑问,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浅议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教学的差异

浅议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教学的差异

V o l .49 No.S Mar .2020糾f教学参考教法学法浅议物理鼴念与物理规律教学的差舁超亮(浙江省嘉善县天凝中学浙江嘉兴 314109)文章编号:1002-218X (2020)05-0035-02中图分类号:G 632. 41文献标识码:B摘要: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对物理概念教学和物理规津教学理解不透彻,会造成学生对知识把握不充分,应用出错。

因此,分析梳理中学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教学和物理规律教学的差异,有助于教师做到精准教学,增强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十学物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教学差异物理是中学阶段最基本的学科之一,研究的是生 活中常见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特性,其高度的 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普遍反映 较难。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最重 要的内容和知识,二者既有所联系但也有所区别。

因 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认真梳理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与 物理规律的差异,从而做到精准教学。

一、关于构建物理概念的教学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的物理概念均是较为基础 的概念,但是包含声学、光学、电学、热学、力学五个方 面。

物理概念反映了客观事实、现象或过程的本质属 性,因此其具有抽象性、客观性的特征。

例如,机械运 动中的运动与静止、匀速运动与变速运动,物质属性 中的质量和密度,力的概念中的重力、弹力、摩擦力 等,电学中电压、电流、电阻的概念等等,即每个物理 概念都区别于其他概念,有其特别之处。

1.设计实验引入概念,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演示实验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日常教学中可以 精心设计一些演示实验或情境,不断提出引导性的问 题指引学生认真地做实验,抓住课程的本质,促使学 生开展有层次的思维活动和有效地思考,进而通过科 学的总结,通过大量的实验材料实现概念的感知。

例 如,课堂上为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可以采用 如图1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如下 假设:物体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初中物理概念与规律是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反映。

初中物理概念与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这类知识有着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在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时,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环节:一、前后联系,做好铺垫——概念的形成常用的方法有: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利用直观教具、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等。

如“密度”一节的概念引入,是在演示实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基础上逐步推出的。

而演示实验中,测物质的质量是上节刚学的新内容,测体积是根据以前数学中学过的物体体积公式进行测量。

对质量的测量,教学中是采用托盘天平进行精确测量的。

为在“密度”教学中演示实验时节省时间,在讲解“质量”一节时,安排了对同体积的铝块、铜块、铁块的质量提前测量的实验,抽调六名学生分三组同时进行,其它学生观察操作的问题,并在实验结束时进行评价。

待实验完全正确操作后,在书上画一个表格记录下同体积的铝块、铜块、铁块的质量,以备下节实验借用此数据,从而为下节教学节约时间做好铺垫。

此过程中为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而选用的事例和实验事实,必须是包括主要类型的、本质联系明显的、与日常观念矛盾突出的典型事例。

二、实验教学,激发兴趣——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与物理概念有直接联系的、具体直观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形成概念的基础。

初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都较少,思维活动往往依靠直观的现象。

在概念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可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感性认识。

从物理现象的特征出发,提出物理概念,可使学生对研究的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还可培养观察能力、注意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设计_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初探论文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设计_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初探论文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设计_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初探论文摘要:能力培养的基础是知识,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概念和规律,在物理教学中,讲清、讲透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文章试图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引入、形成、深化和应用等四个环节入手,结合教学实践,做了一些初步的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物理概念;规律;教学探讨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物理概念和规律。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并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教学过程,但一般都要经历概念、规律的引入、形成、深化和应用等四个环节。

根据教学实践,针对以上四个环节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1.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引入物理概念是从感性世界中来的[1]。

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分析、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的运动变化及概念间的本质联系进行归纳、总结,就形成了物理规律。

为此,教师必须从有关概念和规律所包含的大量感性事例中,精选包括主要类型的、本质联系明显的典型事例来教学[2],从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何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呢?教师要充分利用板书、板画、挂图、演示试验等手段,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优势,充分结合多媒体技术,使物理课堂教学形象生动,让学生在一个形象化的物理世界里来探究物理概念和规律。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比较抽象的。

在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时,常常采用“抽象概念形象化”的方法或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来描述物理情景[3]。

通过形象化的物理情景,利用逻辑推理、逻辑思维对其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抽象出物理概念和规律。

例如,在电场和磁场的教学中,用“电场线模型”来描绘电场,用“磁感线模型”来描绘磁场;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利用蓄水池中出水量和入水量对水池中水量变化的影响来体现感应电流的磁场对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通量变化的“阻碍”作用。

中学物理教学法:第八章 物理规律教学

中学物理教学法:第八章 物理规律教学
如,“打破物体的惯性”,“克服惯性,使物体运动 起来”。
惯性;是物质的属性,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是无条件 的)
第一定律是有条件的,条件是不受一切外力。(不是合 外力为零)。
5、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
对于重点物理规律,不仅要求学生理解, 而且要求学生会灵活运用。
3、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近似性是指 研究对象和过程的理想化, 实验的测量误差的存在。
局限性是指 在一定范围内发现的, 在一定条件下推理得到的,
并在有限领域内检验的。
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条件是质点、平动、惯性参照系。
三、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是什么?
1、使学生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建立物理规律的事实依据,懂得研究物理规 律的方法。
12的折射定律前人的实验结果分析结论如光电效应公式及近代物理中的一些规律定量结论控制变量法固定某些量研究其中两个量的关系综合结论如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焦耳定律2运用已有知识通过理论推导得出新的物理规律实验或实例定性研究理论推导结论如电磁感应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观察实验理想实验推理想象结论如牛顿第一定律已有知识数学推理结论实验验证如动能定理万有引力定律定义式或图象推理或变换结论如由a的定义式导出v的表达式由vt图像导出s的表达式
这是实现二 次飞跃的必经之路。
重要途 这也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 径
二、物理规律的特点是什么?
1、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想象和数学推理 相结合的产物
例:牛顿第一定律
是以大量实验为基础(力是改变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但不受外力的作用(这个 条件)是一个推理的想象,(应注意的是, 不受外力作用,不是合力为零)。
3、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形成的错误观念的干扰 4、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 5、抽象思维能力不强; 6、不会运用物理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

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

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发表时间:2019-07-05T15:54:40.573Z 来源:《成功》2018年第12期作者:周海强[导读] 物理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如何做到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掌握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随着社会,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改革开展,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学也面临着改革创新,这篇文章就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物理知识、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

宁乡县第六中学湖南长沙 410632【摘要】物理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如何做到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掌握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随着社会,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改革开展,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学也面临着改革创新,这篇文章就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物理知识、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感性;理性;实践物理学科是在初中开始学习的,对于高中学生有一定的物理基础,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高中教育倍加关注,尤其是高中物理教育。

由于旧的教育理念影响,教师在教导学生的时候不过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盲目的接受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的教学,使得物理教育质量大大降低,这一问题得到社会重视,如何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讨论,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高中物理教育。

一、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物理现象最本质的特点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牢固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系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影响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

物理知识教学的第一步就是了解物理概念,一个好的物理概念体系是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物理规律物理概念建立和物理规律教学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处于核心地位,对物理
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它们是中学物理入门的第一步。

如果把中学物理这门科学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砖石和钢筋框架。

有经验的物理老师经常要求学生抓好基础知识学习,指的就是抓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学习。

__使学生们透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不会混淆与误解呢?概念和规律的方法很多,下面我简要地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中存在的不足
1.只背公式或只从数学角度理解物理公式,不理解其含义和条

如力学中,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式,电学中有关电
场强度的定义式E=F/q、这些公式都能计算相对应的物理量,但不能只从数学角度理解这些公式。

讲解这些公式,我的看法是可以复习初中的密度公式,因为学生对物体的密度有比较好的感性认识,这时再教物理量的定义方法——比值法,学生就比较好接受。

2.只记结论,不注意物理过程
现举两道习题说明。

例一:足球以10m/s的速度水平飞向墙壁,碰到墙壁经0.1s后以8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回来,求足球在与墙壁碰撞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

刚进高一的同学在做这题时对0.1s的过程是理解不到位的,有的同学认为末速度为0m/s,有的同学认为末速度为8m/s,而少数知道-8m/s也是糊里糊涂对的。

例二:关于物体的加速度,下例说法正确是的:[ ]
A.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变化越快;
B.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变化越大;
C.加速度越大,物体运动的越快;
D.加速度为零时,物体的速度也为零。

析:该题正确答案是A。

在初学阶段,很容易选错。

原因何在?老师引入加速度概念时,一般都要举出几个变速运动的例子,分析比
较,最后强调了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引入加速度。

如果听课时注意这些就能弄清楚;之所以选错是忽略了引入过程。

3.只重视物理,不重视用词语直接表达的概念
中学物理课本中用语言直接表达的物理概念比物理量还要多,
如质点和点电荷、重心、平动、转动、内能、理想气体等。

这些概念不仅定义严谨,而且能与其他物理概念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如果模糊不清,不但直接影响解答习题,而且对于学习新知识、对于系统掌握物理知识都造成障碍。

比如在讲机械运动的定义时书上是这样说的: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而我们老师往往都简单带过,而不懂讲清一些问题,如果我们这样向学生设置一个问题:概念中一个物体是指什么?(研究对象)另一个物体又是指什么?(参照物)这样对概念的理解就比较深入。

二、概念、规律形成过程教学的基本结构
物理问题的研究过程大致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假设猜想→
理论推导→实验验证→获取结论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的物理认识结构与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学生的自主活动是实现概念、规律形成的核心环节。

根据这一原理,归纳出物理学习的基本过程为:1.物理问题的提出;2.科学方法的培养;3.实验设计能力;4.形成概念、建立规律;
5.解决问题。

以上过程的实施要充分重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

三、教师在教学中的策略
1.通过表格对比法易混概念与规律
如理解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时,可引导学生列表进行对比(见表1),该方法适用于类似容易搞混的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和掌握。

2.框架示意图法适合关系复杂的概念与规律的关系
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特别是有些交叉关系的,用语言表达很难讲清楚,而用框架示意图则一目了然。

当然这种图与上面两种情况相比要困难得多,只有对物理内容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画出理想的框架示意图,而框架示意图又使我们在识记知识方面更加轻松。

上面框架示意图揭示了功与能的关系,从图中可知每个力做功
均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比如,动能变化要看总功,而重力势能变化看重力做功。

在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若只有重力做功和弹性力做功,而其他力不做功,则能量只在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机械能不变。

3.树形结构图法和框架示意图法
树形结构图法和框架示意图法适合在一章或一个板块学习之后,因为这个时候会出现大量的零散概念,它们互相影响,这就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觉得自己越学越糊涂。

这时候,不妨静下心来这些知识,用一条或几条线把这些概念串起来,构成一个知识体系的大树,把所有概念放在它们应有的位置上,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便于理解物理概念。

4.流程图示法适合对概念和规律形成的思维过程进行总结
流程图示法有点类似于框架示意图,在解题时流程图示法有助
于我们对题目快速定位,并确定使用何种手段处理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不能搞题海战术,学物理是要做一定量题目,但难度和数量要适合学生的实际,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做题要独立思考,不能机械套题,要深化概念和规律。

教学时应把握课堂,讲究方法,真正使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并学会利用物理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来处理物理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