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文学思潮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二、左翼文学与论语派“性灵文学”的论争
1932年,林语堂创办《论语》半月刊,1934年9月主持出版小品 文半月刊《人间世》,次年9月又创办《宇宙风》,依托三个刊物 形成了一个标榜“性灵文学”的文学流派。鲁迅等左翼作家指责
他 们在“风沙扑面,虎狼成群的时候”,“靠着低诉或微吟,将粗
犷的 人心,磨得渐渐的平滑”,是麻痹民族灵魂的“麻醉性的作品”
第八章 30年代文学思潮
革命文学运动与思潮 文学论争 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1
30年代文学发展总评
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文学特征 是多元性和丰富性,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
30年代文学,经过整个20年代的发展和陶冶,艺术 水平明显地提高。30年代文学所达到的艺术境地, 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7
左翼作家与“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论争
1、胡秋原为代表的“自由人”独立于当时的左翼文坛和国民党 的
文艺派别之外,一方面反对国民党的民族主义文学(这是主要 的)
另方面又批评左翼作家主要的错误文学观点。 2、所谓“第三种人”就是指那些想认真从事创作工作,但在当
时 自由派和左翼说教者的纷争中无法有说话余地的作家。被称为 “第三种人”的除了苏汶(杜衡)外,还有施蛰存、戴望舒等
4
革命文学论争
一、鲁迅等与太阳社、创造社作家的论争。创造社、太阳社对五 四以来的文学进行了几乎全面的否定,对经典作家如鲁迅、茅盾、 周作人、郁达夫等进行的激烈的否定。他们把无产阶级文学当作 当时最先进的文学,把五四文学说成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封建阶级的文学。郭沫若 《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钱杏邨 《死去了的阿Q时代》 等。鲁迅《“醉眼”中的“朦胧”》《文学
的 阶级性》等予以反驳。论争白热化。 二、创造社、太阳社与茅盾的论争。主要来自于对茅盾《蚀》三 部曲的评价。
5
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
一、左联 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 为“左联”。出席会议的有鲁迅、冯雪峰、沈端先、冯乃超、柔
石、 李初梨、蒋光慈等四十余人。会上通过的理论纲领宣告:“我们
二、“左联”成立后所做的主要工作
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传播与运用,成立马克思主义文 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 冯雪峰、鲁迅、瞿秋白都翻译马列文艺理论著作。 自觉地加强与世界文学特别是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联系。左联 以极大的努力输入了苏联及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 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左联成立了一个“文艺大众化研究 会”,明确规定“文学的大众化”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 一重大的问题”。 提倡推行能体现革命的“新现实主义”。看重客观的真实性,强 调具有无产阶级前卫的目光,站在客观的具体的美学上,表现革命 的理想主义。
人。。 胡、苏的观点遭到了左翼作家Fra Baidu bibliotek群起批判。
8
左翼文艺和自由主义文艺的冲突
自由主义文艺观点 自由主义作家在理论上的代表人物是梁实秋(新月派)、朱光 潜、沈从文(京派)等。在他们的理论中反对“为艺术而艺
术”, 提出人性核心的道德评价的文学标准。 一、左翼作家和新月派的论争 最突出的反映在鲁迅和梁实的 论争上。鲁迅与梁实秋的分歧是一种思想的分歧,因而是一种 深刻的分歧。鲁迅对梁实秋的批评中,最著名的是杂文《“丧 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二、左翼文学与论语派“性灵文学”的论争 三、左翼文坛与“京派”作家的论辩
鲁迅在1933年10月1日曾发表《小品文的危机》一文,批评小品 文是“小摆设”,而提倡写作具有战斗性的小品文。
10
三、左翼文坛与“京派”作家的论争
“京派”是指30年代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以后,继续活跃在北
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他们以《骆驼草》《大
公报•文艺副刊》等为主要阵地,形成了一个作家群,一般称为
术”,号召作家脱离文学媚悦流俗。茅盾等众多左翼作家也展开
了
11
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1、三十年代文学创作潮流主要表现为三大派别:左翼、京派、 海派。 左翼文学从阶级论出发,把自己定位于产业工人和大众的代言人,
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展开批判,要求文学充当夺取政权的政治 斗争的工具。 京派是以北京等北方城市为中心的一批学者型的文人,多是北大、 清华、燕大、南开等几所知名大学的著名学者、教授,追求学 术的自由与独立,既反对文学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 化追求。 海派是与京派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一般是指活跃在上海的作家, 以都市生活为描写对象,既写出他们在都市生活中的享受,也写 出了他们在都市生活中所独有的都市“文明病”。
的 文艺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了社会地位
的’ 小资产阶级的”,并且要“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会 议选举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 等七人为常务委员。鲁迅在会上做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的重要讲话。
“左联”成立标志着共产党在组织上自觉领导文艺的开始。6
的 原则与“尊严的原则”。以此为中心,自由主义文学阵营也形成。
3
三十年代文学发展总体特征
1、文学思想空前政治化。这一时期“五四”开启的有相对思想 自
由的氛围消失了。文学主潮随着整个社会的变 革而变得空前的政治化。 2、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在文坛上起决定性作用。 这是随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运 用而形成的。 3、左翼文学与自由主义及其他多种倾向的文 学彼此对立竞争,又共同丰富着这一时期的 创作。
2
三十年代文艺两大阵营的形成
1、革命文学阵营 从1928年起革命文学(无产阶级文学)兴起。 其标志是:1928年1月全部由共产党员作家组成的太阳社创办了《 太阳》月刊,蒋光慈、钱杏邨主持;刚从日本回国的创造社新成 员李初梨、冯乃超、彭康主持的《文化批判》创刊;创造社的 《创造月刊》第一卷8号“突变”为宣传革命文学。 2、自由主义文学阵营 1928年3月,倾向于自由主义的作家胡适、 徐志摩、梁实秋等创办《新月》月刊,声称维护“独立”“健康”
“京派”也称“北方作家群”。
左翼和“京派”之间的论争主要体现在下面:
1、京派理论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 久
的文学价值。与朱光潜鼓吹“静穆”美相反,鲁迅热烈地提倡战 斗
的力的美。
2、1936年10月,沈从文发表《作家间需要一种新运动》,指责文
学创作中题材、内容、风格“差不多”的现象,“记着时代而忘 了艺
二、左翼文学与论语派“性灵文学”的论争
1932年,林语堂创办《论语》半月刊,1934年9月主持出版小品 文半月刊《人间世》,次年9月又创办《宇宙风》,依托三个刊物 形成了一个标榜“性灵文学”的文学流派。鲁迅等左翼作家指责
他 们在“风沙扑面,虎狼成群的时候”,“靠着低诉或微吟,将粗
犷的 人心,磨得渐渐的平滑”,是麻痹民族灵魂的“麻醉性的作品”
第八章 30年代文学思潮
革命文学运动与思潮 文学论争 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1
30年代文学发展总评
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文学特征 是多元性和丰富性,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
30年代文学,经过整个20年代的发展和陶冶,艺术 水平明显地提高。30年代文学所达到的艺术境地, 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7
左翼作家与“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论争
1、胡秋原为代表的“自由人”独立于当时的左翼文坛和国民党 的
文艺派别之外,一方面反对国民党的民族主义文学(这是主要 的)
另方面又批评左翼作家主要的错误文学观点。 2、所谓“第三种人”就是指那些想认真从事创作工作,但在当
时 自由派和左翼说教者的纷争中无法有说话余地的作家。被称为 “第三种人”的除了苏汶(杜衡)外,还有施蛰存、戴望舒等
4
革命文学论争
一、鲁迅等与太阳社、创造社作家的论争。创造社、太阳社对五 四以来的文学进行了几乎全面的否定,对经典作家如鲁迅、茅盾、 周作人、郁达夫等进行的激烈的否定。他们把无产阶级文学当作 当时最先进的文学,把五四文学说成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封建阶级的文学。郭沫若 《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钱杏邨 《死去了的阿Q时代》 等。鲁迅《“醉眼”中的“朦胧”》《文学
的 阶级性》等予以反驳。论争白热化。 二、创造社、太阳社与茅盾的论争。主要来自于对茅盾《蚀》三 部曲的评价。
5
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
一、左联 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 为“左联”。出席会议的有鲁迅、冯雪峰、沈端先、冯乃超、柔
石、 李初梨、蒋光慈等四十余人。会上通过的理论纲领宣告:“我们
二、“左联”成立后所做的主要工作
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传播与运用,成立马克思主义文 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 冯雪峰、鲁迅、瞿秋白都翻译马列文艺理论著作。 自觉地加强与世界文学特别是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联系。左联 以极大的努力输入了苏联及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 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左联成立了一个“文艺大众化研究 会”,明确规定“文学的大众化”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 一重大的问题”。 提倡推行能体现革命的“新现实主义”。看重客观的真实性,强 调具有无产阶级前卫的目光,站在客观的具体的美学上,表现革命 的理想主义。
人。。 胡、苏的观点遭到了左翼作家Fra Baidu bibliotek群起批判。
8
左翼文艺和自由主义文艺的冲突
自由主义文艺观点 自由主义作家在理论上的代表人物是梁实秋(新月派)、朱光 潜、沈从文(京派)等。在他们的理论中反对“为艺术而艺
术”, 提出人性核心的道德评价的文学标准。 一、左翼作家和新月派的论争 最突出的反映在鲁迅和梁实的 论争上。鲁迅与梁实秋的分歧是一种思想的分歧,因而是一种 深刻的分歧。鲁迅对梁实秋的批评中,最著名的是杂文《“丧 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二、左翼文学与论语派“性灵文学”的论争 三、左翼文坛与“京派”作家的论辩
鲁迅在1933年10月1日曾发表《小品文的危机》一文,批评小品 文是“小摆设”,而提倡写作具有战斗性的小品文。
10
三、左翼文坛与“京派”作家的论争
“京派”是指30年代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以后,继续活跃在北
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他们以《骆驼草》《大
公报•文艺副刊》等为主要阵地,形成了一个作家群,一般称为
术”,号召作家脱离文学媚悦流俗。茅盾等众多左翼作家也展开
了
11
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1、三十年代文学创作潮流主要表现为三大派别:左翼、京派、 海派。 左翼文学从阶级论出发,把自己定位于产业工人和大众的代言人,
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展开批判,要求文学充当夺取政权的政治 斗争的工具。 京派是以北京等北方城市为中心的一批学者型的文人,多是北大、 清华、燕大、南开等几所知名大学的著名学者、教授,追求学 术的自由与独立,既反对文学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 化追求。 海派是与京派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一般是指活跃在上海的作家, 以都市生活为描写对象,既写出他们在都市生活中的享受,也写 出了他们在都市生活中所独有的都市“文明病”。
的 文艺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了社会地位
的’ 小资产阶级的”,并且要“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会 议选举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 等七人为常务委员。鲁迅在会上做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的重要讲话。
“左联”成立标志着共产党在组织上自觉领导文艺的开始。6
的 原则与“尊严的原则”。以此为中心,自由主义文学阵营也形成。
3
三十年代文学发展总体特征
1、文学思想空前政治化。这一时期“五四”开启的有相对思想 自
由的氛围消失了。文学主潮随着整个社会的变 革而变得空前的政治化。 2、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在文坛上起决定性作用。 这是随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运 用而形成的。 3、左翼文学与自由主义及其他多种倾向的文 学彼此对立竞争,又共同丰富着这一时期的 创作。
2
三十年代文艺两大阵营的形成
1、革命文学阵营 从1928年起革命文学(无产阶级文学)兴起。 其标志是:1928年1月全部由共产党员作家组成的太阳社创办了《 太阳》月刊,蒋光慈、钱杏邨主持;刚从日本回国的创造社新成 员李初梨、冯乃超、彭康主持的《文化批判》创刊;创造社的 《创造月刊》第一卷8号“突变”为宣传革命文学。 2、自由主义文学阵营 1928年3月,倾向于自由主义的作家胡适、 徐志摩、梁实秋等创办《新月》月刊,声称维护“独立”“健康”
“京派”也称“北方作家群”。
左翼和“京派”之间的论争主要体现在下面:
1、京派理论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 久
的文学价值。与朱光潜鼓吹“静穆”美相反,鲁迅热烈地提倡战 斗
的力的美。
2、1936年10月,沈从文发表《作家间需要一种新运动》,指责文
学创作中题材、内容、风格“差不多”的现象,“记着时代而忘 了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