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的教学点滴感触

2008年9月22号,一个金秋时节的上午,阳光明媚,我走进了太和中学上班,成为了太中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深感荣幸和自豪,但同时也有压力。而今,一学年就要结束了,我拿起笔,写下自己稚嫩的心得体会,还有我的一篇教研文章。

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然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摆在我面前的难题。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的:

一,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作为一个刚走上讲台的年轻老师,我一直觉得要我上好自己的课作为首要任务。因为只有你的课讲得出色,才能让学生佩服,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所以,我突然认为上好课是成为“良师”的第一要素。只有在课堂上“征服”学生,才能真正站稳讲台。于是,我思考怎样上好自己的课?

首先,备课是上课的关键。所以,备课是非常重要的。在备课的过程中,既要独立思考,也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料,而且要注意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学生情绪的调控,在备课的基础上适当发挥。我认为,教案是需要认真工整地写,但是不能照教案照本宣科地讲,那样枯燥而乏味。因为语文课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汉字大家都认识,所以使自己的课堂充满魅力很重要。

其次,注意教学反思与总结,及时补充资料。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课很充分了,但是一节课上下来,自己不是那么满意。一些知识点自己讲得不到位,一些题目没让学生练习,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最新资料不知道,所以,自己反思,总结是非常必要的。还有,通过考试,很能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有时候,自己认为学生会了,但是经过考试的检验,学生却没能完全掌握,这个时候更需要反思,及时根据问题强化教学,我认为这非常有必要。比如,语文学科考试中要文言文题目,这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而我们的学生刚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学习,他们还不习惯这种题目,初中的文言文检测大都是课本上的篇目或者非常简单的古文,而对课外的古文知之甚少。所以,考试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根本读不下去,更不愿意做题目。古文繁多,有些我们老师也难搞懂。怎么办呢?我一方面在课堂上有意培养他们对古文的阅读兴趣,一方面自己也强化学习,将试卷上的文言文自己做一遍,有时候利用电脑把文言文翻译查找到,读给他们听。文言文的学习的确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以上是我对如何成为“良师”的思考和尝试,那如何成为“益友”呢?

首先,要爱学生。教育是项阳光事业,要真正负起责任非常不容易。及时倾听学生的意见,尤其是心里话,合理的一定要采纳;不合理的要给予说明,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把他们的事当回事,重视他们,让他们有做主人的感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上的主

人翁地位有很大的益处。记得有人说过,“爱校如家,爱生如子”,这话讲得太好了!因为,没有爱心的老师,很难做学生心中真正的朋友。然而,有一点需要注意,爱并不意味着放纵,对学生的错误要批评教育,一味的宽容不是真正的爱,可能会是害。这也正应了那句话“教育是严肃的爱”。

其次,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人制宜”。现在的学生都很个性,都是90后一代,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些学生和老师斗智斗勇,他们进高中以前就相当难带了,也有学生偶尔犯错误,所以一定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惩戒他们,不可“一刀切”。

最后,和学生一样——多学习。学生需要学习,老师同样也需要学习,甚至更需要学习。管理班级是门艺术,有很高的学问,我们应当不断探求,不断学习。既可以学习身边同事的好的做法,也可以向书本学习。上班以来,我购买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在忙碌之余,读下别人工作的体会,分享他们的经验,岂不快哉?

我相信一个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的老师,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附上我的一篇教研,望大家不吝指教!

《纪念刘和珍君》教学艺术探究

《纪念刘和珍君》作为鲁迅的经典篇目之一,入选了不同时期的高中语文课本,因此对这一经典篇目的教学研究与讨论也一直没有停

止,一些名师也有述说。今天,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班门弄斧也来谈谈我对这一课教学活动的安排与处理。不是面面俱道,而是就我个人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做法写下来,不足之处请同仁们不吝指教。

一,新课导入

我们都知道,导入新课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对于这一课,我采取情景式导入,开篇即读一小段文字,把学生的思绪从课堂上拉回到鲁迅生活的那个时代。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与情感,这便为下面的教学作了很好的准备。我努力搜集了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对联,最后选中了这么一段文字:“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有一个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中华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时,举国哀悼,一位友人送上了这样的悼念: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这位呐喊者就是鲁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感受鲁迅是怎么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二,教学创新——为刘和珍塑像

上过这一课好长时间了,至今为止,令我最难忘的就是为刘和珍塑像时学生的踊跃发言。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销路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莽原〉〉的就有她。”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刘和珍君是一个爱好文学、追求进步的女青年。其次,课文第三部分还有这样的文字:“待到学

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黯然”一词恰当、准确、形象地写出了黯然刘和珍对学校、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与忧患意识,这说明她是一个爱国的大学生。好,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来做:“假如你是一个雕塑家,现在给你一定的材料,请你为刘和珍塑个像,说说你具体应该怎么做。有了前面的分析,学生开始思考,一想到自己是个雕塑家,不一会儿便据守发言了。课堂气氛由此活跃起来,学生的思维也跟着活跃起来了,望着他们讨论、补充的认真劲儿,显得自己真是个雕塑家似的,我会心地笑了。最后,由我来总结:刘和珍首先应该是个站像,其次是她的发型最好是那个时代流行的齐耳短发式学生头,我当时还开玩笑说可不能把刘和珍塑成烫卷发;面部饱满,面带微笑,上唇微启;眼睛正视前方,眼神坚毅而又不乏温柔;一只手半卷〈〈莽原〉杂志,一只手半握拳。至此,整个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这个问题的设计,不仅活跃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带动了整个这一课的教学;而且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有利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比较教学:与石评梅的〈〈痛哭和珍〉〉相比较

我们都知道,既然是“三·一八”惨案,鲁迅对此有记述,那别的文人对此应该也有记述与感受,学生学习本课对别人如何写“三·一八”惨案应该感兴趣。于是,我找来不同版本的教参教辅资料,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