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4曹冲称象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4曹冲称象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4曹冲称象教案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围绕“儿童文学”这一主题,精选了四篇广为流传的小故事。通过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让我们在阅读中充分感受到了童真、童趣,充分体悟了儿童的情感世界。这易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曹冲称象》一文讲的是古时候的一个故事。有人送了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让官员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最后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妙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本文意在通过朗读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懂得当一个问题从习惯的角度无法解决时,应换一个角度去寻求办法,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玲玲的画》一文讲的是一个叫玲玲的小姑娘的故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她在爸爸的启发下,将一块墨渍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狗,最终使画更好了。本文意在告诉我们遇事不慌张,应该多动脑筋,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培养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封信》一文叙述了一位叫露西的小姑娘给她的爸爸写信的经过。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展现,还运用了儿童化的口语,使文章鲜活而真实。

《妈妈睡了》一文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所感。将一幅宁静、温馨的画面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深厚的母子之爱。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做手工”。通过制作一件手工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而叙述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则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三》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几个内容,通过对字音、字形、词句、文章等的学习,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知识与能力

1.会认59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

2.掌握“朝”“重”“结”“发”等多音字,能区分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3.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在造句、写作中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并积累有启发性的句子。

2.抓住精彩的关键的词句进行理解、赏析,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将这些手法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阅读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美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词,正确书写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学会累积和运用。

教学难点

1.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阅读课文,进行专项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其感悟美好的情感。

1.结合法。以“读”为主,将识字、写字与朗读背诵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正音”“读中悟境”“读中悟情”“读中积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识字、讨论、质疑、明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

《曹冲称象》2课时

《玲玲的画》2课时

《一封信》2课时

《妈妈睡了》2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语文园地三2课时

4曹冲称象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用“一边……一边……”造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结合图片和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3.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曹冲称象的过程,学习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品质。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指导学生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

教学难点

1.结合课本中的图片,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步骤,说说他的方法好在哪儿。

2.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优秀品质。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腿像四根柱,身如一面墙,耳朵像蒲扇,鼻子弯又长。

2.揭示答案:大象(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3.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什么样儿?如果让你称象,你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七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期魏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曹冲称象》。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曹、柱、重、杆、秤、线”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称、议、论、砍、止、量”这些生字时,可以通过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员、根”这些生字时,可以通过形近字相对比的方法。

形近字对比示例:

员(队员)圆(团员)

损(损坏)

根(树根)跟(跟随)

狠(凶狠)恨(悔恨)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称”的“禾”作部首时,最后一笔变为点。

“柱”的左部捺变为点,“主”三横分布均匀,末横宜长些。

“杆”的左边捺变为点,右边最后一笔略长,且为悬针竖。

“秤”的笔画较多,注意左右迎让。

“岁”的“山”略扁,下面横撇的撇要长于第四画。

“站”左边的“立”最后一横变成提。

易错提示:

“底”第三笔是撇,不能写成竖提。

“做”的右部是“攵”(反文旁),不能写成“夂”(折文旁)。

“船”的右边是“舟”,但横画不出头。

“然”上部的左边不要写成了“夕”。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禾:称(称一称)——秤(秤杆)——移(移动)

木:柱(柱子)——杆(一杆秤)——树(树木)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在文中标出)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写了什么?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1)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2)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曹操带官员们去看象,官员们议论大象的重量。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官员们和曹冲各自的称象办法。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3)本文写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

2.阅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件什么事?

(1)朗读指导:用平缓的语气来读。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确: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人物、事物。时间:古时候;人物:曹操和他的儿子、官员们;事物:大象。

(3)提问:说说“高兴”的含义。

明确:“高兴”指愉快而兴奋。

(4)思考问题:曹操为什么高兴?他高兴的结果是什么?

明确:原因:因为别人送了曹操一头大象,所以他很高兴。结果:他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5)词语拓展。

①“高兴”的反义词。

②表示“高兴”的成语。

“高兴”的反义词示例:

生气悲伤烦闷悲痛痛苦

表示“高兴”的成语示例:

兴高采烈欢天喜地眉开眼笑洋洋得意乐不可支喜出望外眉飞色舞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一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并标出了课文的自然段,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和物。那么,他们见到大象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我们将在下一节课揭晓答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称重石柱船底一杆秤做事岁月站立然后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七岁曹冲称出大象重量的事。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弄清楚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2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

(1)朗读指导:定准高兴的基调,语速要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

(2)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大象有什么样的特点?(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大象的特点?

明确: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象的身子比作一堵墙,把大象的腿比作四根柱子。

(3)提问思考:官员们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官员们议论这一情景?

明确:“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这为下文写称象埋下了伏笔。

(4)词句拓展。

①由“又高又大”拓展“又×又×”的词语。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句关于动物外形特征的句子。

③用“一边……一边……”写一句话。

“又×又×”式词语示例:

又高又瘦又说又笑又快又好又香又甜又大又圆又白又胖

比喻句示例:

奶奶家的小狗全身长满白色的毛,像一团棉花糖;它眼睛圆溜溜的,像两颗大宝石……

“一边……一边……”句子示例:

青蛙一边唱歌,一边在荷叶上跳。

2.学习第3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

(1)朗读指导:用热烈的语气,读出激烈地议论的语气。

(2)根据曹操称一称大象的想法,官员们提出了怎样的办法?

明确: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3)思考:上面的办法得到其他官员支持了吗?为什么?

明确:没有。其他官员认为:“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4)提问:“直摇头”表示什么意思?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明确:“直摇头”表示不停地摇头。曹操“直摇头”说明他不赞成官员们提出的称象的办法。

(5)提问:“曹操听了直摇头”与“曹操听了摇头”哪个更好?为什么?

明确:前一句更好。表明曹操不满意的程度更深。

3.学习第4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

(1)朗读第4自然段,说说作者写曹冲“才七岁”的原因。

明确:作者写曹冲“才七岁”是为了凸显曹冲年龄虽小,但聪明的特点。

(2)找出表示称象时动作的词语。这些动词有何作用?

明确:赶、看、沿着、画、装、称。这些动词准确、清楚地写出了曹冲称象的办法及步骤。

(3)朗读时思考:曹冲称象的具体办法是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

明确: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4)思考:曹冲称象的办法可分为几步?

明确:三步。第一步,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做记号;第二步,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第三步,称船上石头的重量。

(5)思考: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明确:曹冲采取以船代秤、以石代象的科学方法来称象。这样不用浪费时间造大秤,不用破坏生态砍大树,就能称出大象的重量。

(6)说说其他称象的办法。

拓展示例:

可以用称大牛的方法来代替称石头。只需把牛赶上大船,这样还可以省去人工搬石头的

繁琐。或者直接让人上船,这比赶动物上船更加方便。

4.学习第5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

(1)提问:“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一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句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与前面“曹操听了直摇头”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曹操对儿子曹冲称象的办法非常满意。

(2)思考:“果然”一词的含义。

明确:“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文中是说称出大象重量这样的一个结果和曹冲预想的一样。

5.通读课文,思考:曹冲为什么能想到称象的办法?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首先,曹冲是个爱思考的孩子。他和大家一样,也在思考称象的办法。其次,他善于观察和分析。他听了官员们的办法后,知道不可行,但他也从中受到了启发:称象得用秤,那能用什么来代替秤呢?他想到了船,可以把船当作秤来使用。另外,他善于联想,他想到等量转换。象是很大很重的,直接称象的重量肯定是不行的,于是他就把称象的重量转换成称石头的重量。由此他想出了称象的办法。这说明曹冲是一个聪明、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人。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大象________,身子像________,腿像________。官员们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_:“这么大的象,________有多重呢?”

明确:又高又大一堵墙四根柱子

看议论到底

(2)思考:文中提到了哪两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一种办法好?为什么?

明确:第一种办法: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来称大象。第二种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第二种办法好。

因为第二种办法很科学,不用砍大树造大秤,也不会伤害到大象,所以说第二种办法好。

2.总结。

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多么巧妙啊!对于一个才七岁的孩子来说,这实在难得。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像曹冲一样,多观察,多动脑筋思考,多联想,就一定能够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的。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曹冲称象》《小古文》教案

课文4 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柱、底”等9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曹、称”等14个汉字,能正确书写“柱、底”等10个汉字。 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2.“曹”是个姓氏,我们身边有没有姓“曹”的同学或者小伙伴。 3.介绍曹操和曹冲两人物。曹操是魏国的君王,是一个聪明人,他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英雄。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死后被追尊为“武帝”。曹操年少时就机警过人,并通权谋机变,,不规规矩矩地谋生做事。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不过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听准字音,听清句子。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识汉字。 3.轻声读文,根据“议象——称象——称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 三、认识生字 1.范读,同时认准字音。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认读生字。 (1)通过组词区分“称”和“秤” (2)区分“里”和“量”。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曹冲称象》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9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4《曹冲称象》人教(部编版) 《曹冲称象》说课稿 一、说教材 《曹冲称象》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记述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 二、说学情说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本课是第二课时,重点在于理解课文。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官员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3、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三、说内容过程 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分别是:(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走进生活实际,了解秤是不能称大象的。所以称大象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二)复习生字,朗读课文 学生复习生字词。教师适时指导朗读。使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使同学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辅助动画,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初步感受。 2、播放动画,整体感受曹冲如何称象。 3、分步演示,深入理解课文。 4、按照课件的提示,复述称象过程。 5、独立叙述称象过程。 (四)总结全文,拓展积累 通过几个小问题,使同学们懂得做事要想曹冲那样多动脑。 四、说信息技术的应用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切入点介绍一下信息技术在本课教学的整合。 (一)创设情境,走进历史故事 任何的一个历史故事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本篇文章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遥远,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能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所以在开课我以大家都很熟悉的秤来导入主题,进而出示大象的图片,大象是否能用秤来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化静为动的特点把学生的注

《曹冲称象》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3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曹冲称象-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说出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习曹冲勤于动脑的精神。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讲了才7岁的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通过与官员的对比衬托出曹冲聪明过人。故事告诉我们,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多动脑筋,就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在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避免枯燥的教材分析,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帮助理解,在学生充分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朗读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课时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通过送卡片的小游戏来复习词语(老师随机把词卡送给学生,拿词卡的学生把词语读出来) 柱子称象秤杆果然 学生读到“称象、秤杆”这两个词语时,提醒学生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书空这两个字。(巩固生字) (以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老师刚才送你们词卡小礼物,有人也给曹操送了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还记得是什么啊?生:大象。问:是怎样的一头大象?师引导:又……又……。曹操很想知道这头大象的重量,都有谁想出了称象的办法?生:官员、曹冲。师:你们上节课学得真不错,老师也很想知道是怎样的办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讲授新课 1、官员称象的办法 让学生先找出官员称象的办法,然后请一位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第三自然段。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 师:官员的方法好吗?生:不好。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2、学会15个生字,会写候、柱、底等9个字。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课前准备: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1、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设计意图: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设计意图: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曹、称、秤、重”等字的读音。(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4、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方法渗透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4、去掉拼音读生字:(1)同桌比赛读(2)男女比赛读(3)全班齐读。 5、开火车认读生字。(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又激发了兴趣,防止了重复和枯燥。) 6、指名读文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设计意图: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符合低年级认知规律。) 三、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四、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小学语文】曹冲称象 教学设计板书

【小学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板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写字。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方法:采取小组议论为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 2.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难点: 1.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过程 1.范读全文 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讲读课文 ①指名朗读一段 提问: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 板书:官员、曹冲 提问:什么人称官员? ②指名朗读二段 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又高又大)

12《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12《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长春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板块《曹冲称象》第二课时(阅读分析) 2、教学设计依据:这一板块借助四个小故事,贯穿了一个道理——生活中 经常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冷静思考,积极面对就一定会找到解决困难 和问题的办法。 学习这一板块的课文,要在认识每课要求认的字,会写要求写的字的同时, 读懂课文并明白道理。这一板块为学生们准备了四个智慧小故事。故事虽小, 但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静中见智,读后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学生有可能对曹冲的办法提出疑义,教师要结合 当时的实际情况,向学生说明原因。曹冲称象的办法在古代是最好的方法,而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已有更好的称象方法。 本课的生字比较难,学习时,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会讲《曹冲称象》 的故事,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现在你还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的 办法? 3、学情分析:《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 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 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 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 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

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 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3、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 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教学准备 石子、玩具象、水、天平秤、器皿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曹冲称象》这一课,认识了很多新的生 字,现在生字宝宝想要考考我们,你们有信心顺利过关吗?(有)------出示生字卡片 1.开火车;2。摘果子;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同学们真聪明,认识了这些生字。曹冲也是个聪明的孩子,为什么说他聪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部编)4 曹冲称象 教案

4 曹冲称象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课件出示1)(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课件出示2)(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

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醒学生(课件出示3自学要求)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课件出示4)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 (学生填“曹冲称象”正确,填“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认真读课题,注意轻声,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想想可以找哪些朋友。 2.朗读课文:(课件出示5) (1)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2)圈出文中的生字,并给生字找几个朋友; (3)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三.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课件出示6) zhù zuò chènɡɡǎn zhàn rán dǐ suì chuán 柱做秤杆站然底岁船 cáo chēnɡ yuán yì lùn zhònɡ liànɡ kǎn ɡē xiàn zhǐ曹称员议论重量砍割线止 1.指名领读,正音。注意平舌音与翘舌音,前鼻音与后鼻音的区别。 “柱、秤、称、站、船、重、止、然”是翘舌音,“做、岁、曹”是平舌音。“然、站、杆、论、砍、线”是前鼻音。“称、秤、重、量”是后鼻音,“论”是边音。 2.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指名读。齐读。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官员们都想出什么办法?(课件出示7) (有的说造一杆大秤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案

课题:4 曹冲称象 【教学要求】 1. 认识“曹、员”等14 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 个生字, 认读生字组 成的词语。 用“一边……一边……”的 句式。重点是能辨析与运 用同音字,学习用“一 边……一边……”的句式。 “写话”主要是写写自己喜 欢的玩具。重点是抓住玩 具的好玩的特点写。 “展示台”展示了词句积累 的范例。重点是学习制作 积累卡,交流自己积累的 词句。 “日积月累”编排了《小儿 垂钓》一诗。重点是背诵 积累古诗。 “我爱阅读”提供了《王二 小》的故事。重点是阅读 《王二小》,感受二小的机 智勇敢。 字的意思再辨析;二是先弄清 句式的用法,再联系生活利用 句式说话。 “写话”先说后写,用上学过的词 语来形容玩具,还要注意格式 要求。 “展示台”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 和背诵,学生自主制作积累卡 进行展示。 “日积月累”借助拼音读古诗,想 象画面,背诵古诗。 “我爱阅读”借助拼音自主阅读, 交流不明白的问题。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 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 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曹、员”等14 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 个生字, 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 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质疑课题。 1.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课件出 示2)(出示秤称实物画面) ,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课件出 示3)(出示大象画面) 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 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 ,看看 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 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设计意图: 谈话的形式, 从学生熟悉 的话题入手, 引起学生学 习的兴趣从 而自然过渡 到下面的学 习。】 【设计意图: 以填空的形 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想用什么 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 遍,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 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 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 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课件出示4)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 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课文讲了( )的故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4《曹冲称象》教案设计

4曹冲称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学习本文时,对学生不能要求过高,只要学生清楚称象的步骤就可以了。因此,以“观看视频”“观察试验”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科学、合理而简便,并为学生能清楚地讲故事打下基础。另外,在本课教学中寓识字于阅读教学之中,同时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探究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制作学生活动卡。 学生准备: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营造生活情境:同学们,看,这是哪里呀?(课件播放菜市场买卖的热闹画面,引导学生说一说菜市场里衡量轻重的器具——秤。) (1)引导学生注意读准翘舌音“秤”。 (2)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秤,引导学生说出“秤杆、秤砣”等词语。 2.出示大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质疑:用这杆秤能不能称出大象有多重?(引出课题,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1)认识“称”字。引导学生对比观察,“称”字和我们刚刚认识的“秤”字有什么不同? (2)认识“曹”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说说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3)课件出示曹操和曹冲两个人物,帮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

3.引导学生思考:刚刚出示的这些秤能不能称出大象的重量? 4.过渡:古时候,有一个聪明的小孩,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成功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一起去文本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还不够丰富,以菜市场里的秤导入,让学生了解称重工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新课《曹冲称象》的学习做了铺垫,同时给学生留下了一个疑问:利用现代的秤都不能称大象,那么,古时候的那个小孩又是怎么做到的呢?由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引导学生动笔圈画出本课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同桌合作互读,并引导学生分类识记生字。 3.汇报交流识记生字情况。 (1)交流比较容易识记的字。 ①“根”“柱”“杆”: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识记这三个形声字,注意“杆”的发音,在这里读ɡǎn;用扩词法理解“杆”与“柱”的字义。 ②“议”“论”:课件出示开会场面的小视频,引导学生识记生字“议”和“论”,交流理解“议论”的意思(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并用“议论”练习说句子。 ③“线”:形声字可与“钱”区分识记。 ④“员”“砍”:部件组合法识记。 (2)引导学生识记较难记的生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帮助学生完善识记方法) ①“重”和“量”:用比一比的方法识记。两个字中都有“里”字的字形,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②“止”:独体字,可用字谜法识记:“上”多一竖。讨论在哪里见过这个字,说一说这个字表示什么意思,并组词。 4.出示生字卡,学生以开火车读字、小组比赛读、抢读等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曹冲称象》公开课教案

《曹冲称象》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观察汉字占格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词语。 曹冲称一称官员柱子议论重量秤杆砍倒画线停止 (1)指名开火车领读词语。 (2)齐读。 (3)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注意多音字:杆) 2、回顾: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有谁?他们做什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个小故事,看看会带给你们哪些启示。

二、合作探究 1、合作学习课文第三段,探究: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称象?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1)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2)画好后小组同学说一说。 2、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 (2)教师出示“就……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想一想曹冲称象的步骤是什么?出示曹冲称象的步骤,学生排序。 (4)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 三、语言训练 1、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这头大象长得什么样?这是个什么句? (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3)激发想象,练习比喻句。 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 大象的身子还像________________。

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板书

04、曹冲称象 设计理念: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再读课文、学写生字)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设计意图: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设计意图: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方法渗透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4、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 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曹(曹操)(曹营) 称(称重)(称量) 员(人员)(队员) 议(商议)(议论) 论(讨论)(争论) 重(重量)(体重) 杆(一杆秤)(笔杆) 秤(台秤)(一杆秤) 砍(砍刀)(砍断) 倒(倒车)(倒是) 割(切割)(割开)

曹冲称象教案

4 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写字。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方法:采取小组议论为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 2.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难点: 1.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过程 1.范读全文 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讲读课文 ①指名朗读一段 提问: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 板书:官员、曹冲 提问:什么人称官员? ②指名朗读二段 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又高又大) 提问: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像……像……)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学设计(最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目标导航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一)引思导学 1、创意导学。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称象》。 2、前置性学习检测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 (二)感知研学 1、自主阅读: (2)、再指名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3)、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 2、小组合作学习,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4、整体感知: 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5、理清脉络:课文课文总共有几个段?你认为哪个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三)自学检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语句训练,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讨论)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 (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读第四段曹冲说的话) 3.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曹冲称象》教案

课题:《曹冲称象》 内容: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方法。 3、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合理的意见,借鉴合理的部分。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8.称象 (二)讲读课文。 1.范读全文 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讲读课文 ①指名朗读一段 提问: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 板书:官员、曹冲 提问:什么人称官员? ②指名朗读二段 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又高又大) 提问: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像……像……) 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 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提问:官员们议论什么?“到底”什么意思? 师: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指导朗读,读出重音“又……又……到底” 师: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曹操问大家谁有办法称这头大象。 ③指名读三段 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说) 板书:造秤称象 秤称象肉 提问: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 板书:称不出伤害象 指导朗读 ④指名读四段 提问:这段写什么?(曹冲想出称象办法) 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象上船——船下沉——画线;象下船——船浮起——装石子——船沉到画线处——称石子) 提问:往船上装石头时,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 默读四段: 读、画:用把曹冲说的话画出来。

4、曹冲称象(部编版公开课教案)

4. 《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 学写10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教学重难点: 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 学写10个生字。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思导学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不出同学们的观察力真的很细致,课文里有这样一段话描述大象,多媒体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A、指名读句子,学习生字“根”和“柱”; B、从哪里看出大象很大?(墙和柱子,这是比喻和夸张的写法,突出了大象的大)

C、练习说话。 D、指导朗读:谁能通过朗读将大象“大”的特点读出来? 2、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有人送给曹操一头这么大的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可是那时候的科技并不发达,该怎么称象呢?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出示曹操和曹冲的图片)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曹冲称象》。(板书课题)学习“曹”,曹是一个姓氏,你身边有姓曹的朋友吗?(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二节 1、自由读课文。 出示读书要求:1、大声读书,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填空。 有人送给曹操一头象,这头象(),身子像(),腿像()。曹操很(),带着儿子和官员一起去看。 3、指名回答。 (三)出示课文一二节 1、指名朗读。 2、学习生字:“员”、“议论”和“重” 3、理解词语“一同”“议论” 4、这么大的象,官员们看了是怎么表现的?指导朗读“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原文及教案 【原文】 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根据《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改写。 【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说一说。 3、官员们都说了些什么方法? 4、可是这些方法都不好,这时候,曹冲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读文实验,了解称象的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长春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板块《曹冲称象》第二课时(阅读分析) 2、教学设计依据:这一板块借助四个小故事,贯穿了一个道理——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冷静思考,积极面对就一定会找到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 学习这一板块的课文,要在认识每课要求认的字,会写要求写的字的同时,读懂课文并明白道理。这一板块为学生们准备了四个智慧小故事。故事虽小,但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静中见智,读后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学生有可能对曹冲的办法提出疑义,教师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向学生说明原因。曹冲称象的办法在古代是最好的方法,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已有更好的称象方法。 本课的生字比较难,学习时,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会讲《曹冲称象》的故事,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现在你还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的办法? 3、学情分析:《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3、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教学准备 石子、玩具象、水、天平秤、器皿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曹冲称象》这一课,认识了很多新的生字,现在生字宝宝想要考考我们,你们有信心顺利过关吗?(有)------出示生字卡片 1.开火车;2。摘果子;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

《曹冲称象》优秀教案——小学语文

《曹冲称象》教案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想出办法称象的故事,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特点,也说明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难题曹冲的年纪与学生相仿,且这个故事趣味性强,学生必将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内容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用将大象和石头等量代换的方法来称象,令人惊叹。 教案内容: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案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案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案目标: 1、学生认识“称、象”等11个生字,会写“再、象”等8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教师通过称象办法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教案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案难点: 1、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教师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案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教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去体验称象过程。 教案过程: 一、趣味导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教师出示第一张有课题的幻灯片)(设计意图: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