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实验室个人防护装备 (收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SL-3
BSL-4
对人体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 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的微生物,尚 无预防治疗措施
Ⅳ级 一类
20
17.8.14
17.8.14
2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危险
气溶胶(aerosol):固体或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介质中 形成的分散体,粒径一般为0.001~100μm 微生物气溶胶(microbial aerosol):微粒中含有微生物 感染性气溶胶(infectious aerosol):微粒中含有致病微生物 飞沫 (droplet):由于动物打喷嚏、咳嗽等产生的以唾液、粘 液和微生物等为主要成分的气溶胶 飞沫核(deoplet core):当飞沫中的水分蒸发后剩余的粘液蛋 白和微生物等
14
二级屏障(secondary barrier)
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外部环境的隔离
17.8.14
15
生物安全实验室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BSL 1-4
(Biosafety level)
物理屏障水平
(Physical Containment)
P1、P2; P3、P4
17.8.14
16
从事病原微生物操作遵循原则
17.8.14 3
实验室特点
实验室 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界中与人 类生产生活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辐射等各种) 因素,按照科学规律经特殊技术进行 实验研究活动的场所 特 点:
1.多专业、多部门 2.接触的有毒有害物质繁多 3.对实验人员产生各种危害 4.专业性强,管理难度大
17.8.14 4
1967年德国马尔堡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 1979年前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炭疽菌泄漏事件
新加坡实验室sars感染事件
H2N2流感病毒样本风波
17.8.14
6
近年我国实验室感染事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所实验室实验人员感ຫໍສະໝຸດ Baidu非典病毒事故
2004年4月中国CDC腹泻病毒室两名研究生在做病毒实验时感染 sars 病毒(后患者又引发北京与安徽各1人感染), 事故系实 验人员多次违规将未完全灭活的sars病毒从P3实验室带出至普
实验室安全管理范围
应根据各种实验室的专业特点及接触的有害 因子进行分类管理,采取不同的安全防护措施, 但其消防工作具有共同性(如:防火、防盗、防水),实验 室的安全防护主要有:
1.生物安全防护 2.化学物品安全防护 3.压力、放射(辐射)安全防护 4.动物安全防护,……
17.8.14 5
实验室感染/泄漏事件
精品课件
生物安全系列讲座
生物安全实验室 个人防护装备(BSL-PPE)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邓军卫
17.8.14 2
生物安全
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一.指人类的健康安全; 二.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安全; 三.指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环境生物安全
广义生物安全涉及到多个学科和领域:医 学、环境保护、植物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 态、农药、林业等,而管理工作分属各个不同 的行政管理部门
17.8.14
19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
实验室 分级 BSL-1 BSL-2 处理对象 对人体和环境危害较低,不会引发健 康成人疾病 对人体和环境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 危险的致病因子 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 甚至是致命疾病的致病因子,通常有 预防治疗措施 危险 等级 Ⅰ级(GB/WHO) 四类(条例) Ⅱ级 三类 Ⅲ级 二类
飞沫有90%以上的直径小于5μm,飞沫核的直径一般为 1~2μm,均能长期飘浮在空气中,是引起动物疾病传播的重 要途径
17.8.14 22
气溶胶粒子的大小不同,经呼吸 道到达体内的深度和归宿不同
粒 径 >10μm,一般被阻留在鼻腔内 5~10μm,可到达支气管 <5μm,可进入细支气管和肺泡 气溶胶粒子越小,进入的部位就越深: <1μm的在肺泡内沉积率最高 <0.4μm的粒子能较自由地进出肺泡并可随呼气排出体外, 沉积较少
确保操作生物危险因子的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的伤害 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 确保实验因子保持原有本性所采取综合措施的实验室
17.8.14
10
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Ⅰ
Ⅱ Ⅲ-1 Ⅲ-2
Ⅰ 《安全管理手册》 Ⅱ “程序文件”(组)、(族) Ⅲ 工作文件(族)、(手册) Ⅲ-1 标准操作规程 Ⅲ-2 制式表格、记录表格等
1、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通过考核(获 得上岗证书) 2、对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及相关操作进行危险 评估并制定防护措施 3、熟悉实验室运行规则,正确操作和使用仪器 和设备 4、掌握各种感染性物质操作准则和技术要点
17.8.14
17
门禁制度
17.8.14
18
病原微生物根据危害不同分为四类(条例)
通实验室操作而引起
台湾实验人员感染非典病毒事故
2003年12月台湾一位实验人员在P4实验室做病毒实验时,因清 理废弃物操作疏忽,安全程序处理不当而感染病毒
17.8.14
7
安全事故
发 生 事 故 的 后 果
痊愈
发病
受伤者感染
发病
死亡
社会传播
家庭传播
医院内传播
同事、好友
亲朋
医护人员
17.8.14
8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因素
80%是不明原因的感染 20%原因明确,其中:
80%工作操作失误引起,20%是设备故障引起.
1. 2.
导致感染最多的4种实验室事故:
溢出和泼洒 针头和注射器 锐器\碎玻璃 动物或动物体外寄生虫咬伤或抓伤
9
3.
4.
17.8.14
生物安全防护原则
实质:通过规范的实验室设计建造、实验设备的配 置、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硬件),严格遵从SOP及 管理制度和规程(软件)
I类病原微生物: 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
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II类病原微生物: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 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 传播的微生物。 III类病原微生物: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 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 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 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IV类病原微生物: 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 的微生物
17.8.14
11
实验室制度、生物安全规范、手册
17.8.14
12
生物安全实验室(BSL)
三项技术及措施
样品隔离技术(机械、气幕),防止传染因子 进入环境接触人体 定向流技术(三级负压系统),防止传染因子 扩散 消毒灭菌技术(物理、化学),灭活传染因子
17.8.14
13
一级屏障
17.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