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民文化权益保护的思考
探讨当前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探讨当前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与建议【摘要】当前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在推动农村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从加强现状分析、提升工作重要性、探讨问题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和探讨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论述。
通过对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与建议,旨在提升农村文化建设水平,促进农村文明进步。
文章也展望未来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希望能为新农村文化事业提供有益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讨论,可以更好地认识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为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进一步推动新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重要性、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建议、发展方向、思考、展望。
1. 引言1.1 介绍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指针对农村地区基层群众进行的文化活动和服务。
在我国农村地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服务,可以促进群众的文化素质提升,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心,带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主要包括文艺演出、书法绘画、传统文化传承、文化科技普及等多种形式。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基层群众近距离接触文化,感受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也可以促进农村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
这对于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农村文化事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素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重要性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文化工作,可以让广大农村群众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探讨当前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探讨当前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与建议随着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文化差距也呈现出逐步缩小的趋势。
而新农村文化建设旨在通过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素质提升。
加强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开展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时,我们应该注重群众参与,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文化工作机制。
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群众参与的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对于自己的文化需求也有着更高的期待。
我们应该及时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文化需求,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在文化工作人员的选聘上也应注重民主性,确保任职者具备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能够真正代表和服务好广大群众。
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还需注重培养和发掘当地文化资源。
农村拥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我们应该加大对当地特色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力度,鼓励群众发扬传统文化,开展农耕文化、民间艺术等活动。
要善于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和农产品加工。
这样不仅可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也能够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新的途径。
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需要注重传承和创新相结合。
文化传承是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创新又是推动实现文化传承的关键。
我们应该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创新,推动文艺演出形式的多样化,开展农民文艺轮番演出、夜间剧场等活动,提高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质量。
当前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应该科学把握发展方向,注重群众参与,培养和发掘当地文化资源,注重传承和创新相结合。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将能够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农民生活的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农民生活的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农民生活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
保护和传承农民生活的传统文化对于维护国家的文化多样性与传统文化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农民生活的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首先,保护农民生活的传统文化需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文化资源保护工作。
农村地区的传统村落、农耕用具、传统建筑等都是农民生活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政府应加大力度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修缮和维护历史建筑,修复传统村落,让农村地区的文化景观得到保护和展示。
同时,要制定专门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农村地区文化资源的考古、搜集和整理工作,以充分挖掘和保存这些传统文化元素。
其次,需要加强对农民生活的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农民的传统技艺,如制作陶器、编织、刺绣等,是他们对生活的智慧和经验的积淀。
国家应该加大对这些传统技艺的培训和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学习和传承这些技艺,将其发扬光大。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展览、表演和比赛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从而激发农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
另外,保护农民生活的传统文化还需要加强对农村文化生活的保护。
传统的农民生活方式和社会生活习惯是农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文化生活的扶持,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农民艺术团表演、农民文艺晚会等,使农村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展示和传承。
同时,可以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更多的人来农村体验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农民生活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
农村家庭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基本单位,家庭教育对于培养下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责任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应该从小教育孩子尊重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如传统节日庆祝、习俗保留等。
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农民生活传统文化的教育,在课堂上进行相关教育与活动,提高学生对农民生活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农民文化权益保护问题的几点思考
会 的精英文化 观念难 以在农村社会中生根 、 发育、 开花 、 结果 , 是
一
种无 根的文化 。 一旦 国家力量从农村社会中撤出, 这种无根文
化就会 凋谢口 。 因此 , 要建立一支乡土化 、 农 民化和本土化 的农村
文化精英 队伍 , 使之成 为农村文化 的承载者 和传播者 , 实现 “ 送
大公共文化服 务工程 ,这些工程 的实施基本解 决了农 民群众看 书难 、 看戏难 、 看 电影难等问题 。国家的这 些举措对农 民文化权
的保护起 了很 大的作用 , 但 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不 足 : 农村文化服
务工程落实还不 到位 、 农村基 层文化站 的建设存在 问题 、 农村还 缺乏 自己的文化 队伍 、 农村民间传统文化重 视不够等问题 。 要想 进一 步推进农 村文化建设 、 保 障农 民的文化权益 , 这些 问题亟待 解决 。
题: 农 村 文化 队伍 的 建设 还 比较 落后 , 政 府 的各 项服 务 工程 还 有待 进 一 步 落实到 实处 , 民 间传统 文化 的 保护 和利 用 还不 够 , 作 为特 殊群 体 的进 城 务工人 员的文化 权 益还 需重视 和保 护 。本文 着重 对这 些 问题 的解 决提供 了一 些具 体措施 。 关键词 : 文化 ; 权益; 举 措
中图分 类号 : F 3 2 3 . 6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 4 4 2 8 ( 2 0 1 4 ) 叭一 0 5一 O 3
文化权益是人 民群众 的基本权益之一 , 是支撑和满足 “ 人的 自由全面发展” 的基本指标 。 文化权益主要包括人 民群众享有接 受教育 、 科 学研 究 、 文化 活动的等权利 。它是人们精 神生活的需 要_ l I 。 马克思认为 , 人的本 质是“ 社会关系 的总和” , 这就决定 了人 区别于动物 的根本 在于生产过程 中发生思想交 流 ,产生精神生
论农民文化诉求与权益保障
论农民文化诉求与权益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一些农民在文化诉求与权益保障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大家谈论乡村振兴的时候,不仅需要注重经济建设,也需要关注到农民文化诉求与权益保障的问题。
一、农民文化诉求在过去的时期中,农民文化离城市里的文化差距极大,由于信息闭塞,很多农民并没有得到学习的机会。
但是,在现代化的今天,随着互联网普及,农民的学习成本逐渐降低,他们有了更多了解外部世界的机会。
此外,一些文化艺术方面的服务也可以让农民的生活更加充实,例如城市中流行的晨练、国学、太极拳等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培训机制被传授给农民的。
另外,由于农民的年龄偏大,很多人不太擅长使用现代化的科技设备,因此有必要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培训,让他们更好了解新鲜的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以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农民权益保障在一些基本的生产方面,农民需要有明确的权益保障。
例如,关于土地的安全问题,很多面积较大的农村都有开发商或地方政府进入,这让原本属于越来越少的农民土地更加被动。
此外,农民群体也需要有自己的代表体系,对于一些直接影响到他们生产和生活的问题进行投诉和申诉。
在农民权益问题上,他们需要能够让自己的声音被听见,让自己的知情权和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规范化的农民工作和生活环境也是必须要加以重视的方面。
例如,农民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需要严格监管,以防这些农产品对环境造成威胁。
此外,在法律上,农民的人身安全和利益也需要有充分的保障措施。
三、农民群体问题在解决农民文化诉求和权益保障问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农民群体问题。
首先,因为很多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所以关于文化方面的诉求需要有针对性的去解决。
政府需要通过增设相关服务站和培训机构,积极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借助广播、电视、日报等宣传媒体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日常生活的文化素质。
其次,政府也应该对农民经济和社会保障方面进行相对应的改革。
在解决相关问题时,要根据农民真实的需求,灵活的推行各项政策。
《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对农民文化权益保护的思考】》
《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对农民文化权益保护的思考】》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城乡文化差异的矛盾也不断突出,农村的去农村化,劳动力的转移等,对当前农民文化追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各级党政部门虽然大力倡导保护农民文化自由发展,但是现代农民文化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关键词:农民文化权益保护思考一、保护农村文化权益的意义文化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的一个基本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维护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安全与发展,还关系到全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提升全民整体素质等各项事业的协调与持续发展。
在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等不断推进的同时,保护好农民文化权益、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
胡锦涛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四项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这是党中央对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是进一步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遵循。
二、保护好农民文化主体的需求农民文化作为农民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直是党政部门以及专家学者们思考和探索的重点之一,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大背景下,农民的文化需求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农民是文化创造、文化接受的主体,各级政府学者在探索保护农民文化权利的时候,必须根据当前区域农民文化需求现状及其变化、发展出发,让需求的声音来自基层农民,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加,思维活跃,文化需求广阔,各级文化工作者要认真调查、研究,获取不同层次的农民正确的心声。
农村文化保护措施
农村文化保护措施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化的加速,农村文化面临着日渐衰退和消失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具体措施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农村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农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民族精神。
保护农村文化不仅能够增强国家文化的多样性,更能够加强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感,维护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此外,农村文化还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智慧和科技知识,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针对农村文化保护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可以从不同的层面进行考虑。
在政府层面,应出台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明确保护农村文化的目标和责任。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文化项目的资金支持,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的保护工作,形成多方合力。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农村文化资源的调查和保护,建立起完善的文化档案和资料库。
在基层层面,应当加强农村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
志愿者可以深入农村,与当地居民合作,通过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承农村文化,保护和弘扬传统的农村价值观和文化习俗。
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展览、演出和培训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农村文化保护工作。
同时,农村文化保护还需要加强对农村社区的支持和倡导。
社区是农村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应该提倡农村居民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保护和传承村落的风貌、民俗和传统文化,形成对农村文化的共同认同和归属感。
社区还可以通过组织文化节庆、传统技艺展示和农耕文化体验等活动,活跃社区氛围,增强对农村文化的关注和保护力度。
然而,农村文化保护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城市化进程对传统农村的冲击,城市化的推进导致了传统村落的消失和农村居民的流失。
其次是现代化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新兴的娱乐方式和社交平台使得传统文化渐渐被边缘化。
最后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虚拟社交空间的普及使得人们对于实体社区和村落的需求减少。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文化传承与保护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文化传承与保护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使得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尤其是在文化领域。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文化传承与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农村文化的重要性、传承与保护的挑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等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一、农村文化的重要性农村文化承载了农村地区独特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是农村社区凝聚力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来源。
农村文化是农民群体团结一致并发展壮大的基础,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二、传承与保护的挑战然而,当前农村文化传承与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农村文化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冲击,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受到冲击,传统技艺和技能逐渐失传。
其次,农村人口纷纷流入城市,缺乏后继人才的参与和传承。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限制了农村文化保护的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推动农村文化传承与保护,首先要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加强电力、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和交流能力,为农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四、培育农村文化人才其次,应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
通过设立农村文化学院、培训中心等机构,为农村地区培养一批具备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为传承农村文化提供有力支持。
五、弘扬传统节日与习俗同时,应重视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弘扬与传承。
举办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开展庙会、民间艺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增强农村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六、保护传统手工艺此外,保护传统手工艺也是农村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方面。
通过开展手工艺大赛、设立手工艺展览馆等形式,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激发农民对手工艺的热情和创造力。
七、鼓励农村文化创新新农村建设应鼓励农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组织文化创意比赛、扶持创业者和文化企业,打造农村文化品牌和特色,激发农村居民参与和保护农村文化的热情。
八、加强政府支持与引导要推动农村文化传承与保护,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乡村振兴视角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乡村振兴视角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乡村振兴是当前国家的重要战略,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乡村地区的群众文化工作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从乡村振兴视角出发,探讨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几点思考。
一、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1. 满足基本的文化需求。
乡村地区的人民群众也有接受文化教育和文艺娱乐的需求,如看书、上文化课、参加文艺演出等等。
为其提供满足需求的文化福利,有助于促进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
2. 促进经济发展。
群众文化工作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如开展文化演出活动,可使当地的文化产业得以发展;举办文化旅游活动,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提升当地的旅游业收益。
3. 增进社会和谐。
乡村地区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群众文化工作是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
如推广先进文化品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可增进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集体凝聚力。
二、存在问题1. 文化设施不足。
乡村地区文化基础建设薄弱,文化设施少、设备老化,如图书馆、文化礼堂、电影院等;文化场地不够,文化活动难以开展。
2. 文化资源匮乏。
乡村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度不够,尤其是当地的历史文化未得到保护和传承;缺乏优秀的文艺作品和科普资源,人民群众接受文化教育和文艺娱乐的渠道较为狭窄。
3. 文化人才不足。
乡村地区文化人才匮乏,特别是专业化的人才极少,文化工作队伍需要加强和完善,以配合乡村振兴的需要。
三、思考1. 提高文化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地区文化设施的投资力度,建立更多的文化场馆和资源库,加强文化设施的设备更新,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2. 开展文化资源整合。
政府应牵头开展文化资源的整合工作,挖掘、整理和保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出优秀的文艺作品和科普资源,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知识储备。
3. 培养文化人才。
政府要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才的培养,资助同级别乡村文化工作者参加各种文化课程学习,提升他们的技术能力,推广文化品牌。
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文化提升与保护
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文化提升与保护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在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农村文化的保护和提升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升和保护农村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保护农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
首先,应该加强对农村遗址、古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使其成为农村景观的一部分。
其次,应该组织一系列传统文化的活动,如农民书画展览、传统音乐表演等,让农民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艺术教育的普及艺术教育是提升农村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注重发展农民的艺术修养。
政府可以组织专业的艺术家在农村开设画画、音乐等艺术培训班,提供机会让农民学习艺术知识和技能。
同时,农村学校也应该加强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图书馆和博物馆的作用。
图书馆可以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满足农民的阅读需求,同时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如读书讲座、知识竞赛等,使农民能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博物馆可以展示农村的历史和文化,让农民了解农村的发展变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文化产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注重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创办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文化艺术产品和旅游业。
同时,文化企业也应该回馈农村社区,组织文化演出和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的文化生活。
五、民俗文化的传承农村的民俗文化是农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注重传承和保护农村的民俗文化。
政府可以组织农民举办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加强农民对传统习俗的认同和体验。
同时,学校也可以加强对农村民俗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农村的传统文化。
六、环境保护与文化融合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注重环境保护与文化融合。
农村工作中的农民权益保护探讨
农村工作中的农民权益保护探讨一、农民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农村是国家的基础,农民的权益保护关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保护农民的权益能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二、土地权益的保护土地是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权益的保护是农民权益保护的核心内容。
政府应加大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力度,确保农民土地承包权的稳定和持续性。
三、劳动权益的保护农民工作是艰苦卓越的,劳动权益的保护对农民至关重要。
建立完善的劳动法律制度、加强劳动监督执法,保障农民在劳动过程中的权益,是农民权益保护的基础。
四、退休福利的保障农民的退休福利是他们多年辛勤劳动的回报,保障退休福利是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方面。
政府要加大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力度,确保农民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待遇。
五、教育权益的保护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保障农民子女的教育权益是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确保农民子女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六、医疗权益的保障农民的健康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医疗权益是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任务。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确保农民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七、产业权益的保护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发展,产业权益的保护是关键。
政府要加强对农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和管理,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升农民的产业收益。
八、市场权益的保护农产品市场化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保护农民在市场中的权益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政府要加强市场监管,打击虚假农产品和农业投机行为,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九、文化权益的保护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保护农民的文化权益能够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弘扬农民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十、社会权益的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是农民权益保护的终极目标。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探讨当前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探讨当前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与建议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新农村建设中,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然而,当前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思考和建议。
一、问题及原因1. 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不足、素质不高。
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相对薄弱,大多是由基层干部或教师充当,缺乏专业的文化工作者。
同时,由于基层文化工作虽然重要但是经济待遇不高,很多人对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缺乏热情。
2. 基层文化资源缺乏、知识水平低下。
农村居民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缺少文化资源是制约基层文化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仅如此,由于我国文化资源向城市集中,大量的文化资源无法传递到农村居民手中,导致农村居民受到的文化熏陶相对较少。
3. 缺乏创新、针对性不强。
当前,一些基层文化工作没有针对性地贴近青年、妇女、儿童、老年人等不同群体的需求。
同时,缺乏创新,除了一些传统的文艺活动之外,缺乏新鲜有趣的文化内容和活动形式。
二、建议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加强文化培训、教育和考核制度,吸引更多有文化工作热情和专业素质的人员从事文化工作。
同时,提高文化工作者待遇,发挥他们应有的社会价值。
2. 发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作用,建立媒体传播渠道。
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手段,建立起基层文化的媒体传播平台,实现优秀的文化资源向农村居民的无缝接触,拓宽了农村居民的文化视野。
3. 加强对不同群体需求的考虑,创新文化形式。
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文化形式,如青少年文化营、老年文化娱乐等,形式和内容更加新颖、有趣,更符合不同群体的需求。
4. 开展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让农村居民加深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文化自信心。
同时,将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作为农村文化的精神遗产,加入基层文化建设队伍,不断推动农村文化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问题,需要我们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媒体传播渠道的作用,设计更多样化的文化形式,开展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让基层文化工作全面升级。
农业农民权益保护的心得体会
农业农民权益保护的心得体会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而农民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然而,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的权益保护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经验角度出发,探讨农业农民权益保护的心得体会。
一、加强法律保护,确保农民合法权益农民是弱势群体,他们的权益常常容易受到侵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农民工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等,旨在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在实践中,我们应当致力于完善这些法律法规,并加强对农民权益保护工作的监督和执行力度,从而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二、加强农民组织建设,增强集体力量在农业农民权益保护过程中,农民组织的作用不可忽视。
农民组织可以为农民提供法律咨询、维权援助等服务,帮助农民维护权益。
因此,加强农民组织建设,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农民工会等组织,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对于农业农民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三、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农民的权益保护不仅仅是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需要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在当前农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只有让农民真正从农业发展中受益,他们的权益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权益意识农民权益保护需要农民自身的参与和意识。
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农民权益保护政策的宣传,提高农民的权益意识。
通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引导和教育农民了解自身权益,学会维护自身权益,并在权益受到侵害时有能力自行解决问题。
五、建立健全的争议解决机制,有效维护农民权益农民权益保护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各种争议,因此建立健全的争议解决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当鼓励和支持各地建立多元化的农民权益纠纷解决机构,提供便捷、高效的解决渠道。
此外,加强对农民权益维权律师团队的培养,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也是十分重要的。
六、加强监督执法,严惩农民权益侵害行为农民权益保护不能仅停留在纸面上,更需要切实的行动。
基层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基层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在基层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宝贵的财富,保护与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对于促进农村文化发展和增强农村群众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基层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问题。
一、加强农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保护农村文化遗产首先需要培养农村居民的文化保护意识。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教育活动,让农村群众了解到自己所在地的文化遗产价值以及保护的重要性。
同时,采取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农村群众主动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责任感。
二、加强农村文物保护管理农村地区往往存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薄弱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农村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加强对农村文物的监测和登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同时,建立健全农村文物保护法规,明确责任和权益,形成合力。
三、挖掘文化遗产的利用潜力挖掘农村文化遗产的利用潜力,对于促进基层农村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可以通过开展农村文化旅游,吸引游客参观农村文化遗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同时,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相关的文创产品设计和销售,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
四、加强传统技艺传承农村地区往往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技艺,这些技艺是农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技艺,可以通过设立传统技艺学习班、举办技艺比赛等形式,培养和发现传统技艺的传承者,保护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技艺。
五、加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是保护和利用农村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
通过发展相关的文化产业,将农村文化遗产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可以通过发展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等方式,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基层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过程。
需要政府、专业机构、农村居民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农村文化遗产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为基层农村的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农村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农村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逐渐失去了一些独特的文化资源。
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探讨农村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农村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传统民俗、乡村音乐、手工艺品等。
这些文化资源代表了农村地区的历史和传统,有助于保持农村地区的独特魅力。
1. 传承历史与文化农村文化资源记录了农村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它们是农村居民与祖先共同努力的结晶,反映了过去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保护这些资源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农村地区的历史文化。
2. 提升文化自信农村文化资源是农村居民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农村居民可以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提升自我认同感。
3. 促进乡村振兴保护和利用农村文化资源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
文化资源的独特魅力可以吸引游客前往农村地区旅游,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保护传统手工艺等技艺也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二、农村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措施为了保护和利用农村文化资源,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政策支持、教育培训和社区参与等。
1. 制定相关政策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保护和利用农村文化资源。
政策可以包括对农村文化资源保护单位的认定和补贴,强调乡村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
2. 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培训,提高居民对农村文化资源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可以组织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激发居民对农村文化的兴趣。
3. 培养传统手工艺人才传统手工艺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培养人才。
可以组织相关培训班,传授传统手工艺技艺,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从事相关工作。
4. 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农村文化资源推广给更多的人。
例如,可以建立农村地区的数字文化馆,通过互联网将农村文化资源展示给全球观众。
三、农村文化资源的未来展望通过保护和利用农村文化资源,可以为农村地区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文化保护与传承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文化保护与传承一、社会变革中的农村文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乡村经济的崛起,农村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需要保护和传承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
二、农村文化的内涵农村文化是农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包括传统的节日、民俗、音乐、舞蹈、工艺品等。
它反映了农民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三、农村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保护农村文化对于农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它有助于维持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增强农民的自信心,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并传承给后代。
四、保护农村文化的方法1. 加强农村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2. 建立农村文化保护组织,引导和组织村民参与文化保护和传承活动;3. 注重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例如修复古建筑,传承传统手工艺等。
五、农村文化的传承农村文化的传承需要多个方面的努力。
首先,家庭和学校教育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让孩子们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
其次,需要加强文化活动和节日的组织,让年轻人积极参与。
最后,鼓励青年农民成立农村文艺团体,推动农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六、农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农村文化与乡村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通过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可以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吸引更多的游客。
而乡村旅游也为农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经济支持。
七、农村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农村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农业技术和知识,可以为现代农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同时,通过传承农村文化,农民的土地观念和环保意识也得以加强。
八、政府的责任和作用政府在农村文化保护和传承中承担着重要责任。
它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项目,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技术支持。
九、农村文化的挑战和机遇即使农村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电子媒体的侵入和年轻人的流失,但它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通过结合现代科技和创新思维,农村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进而在乡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思考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 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
问题 • 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措施 •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 结论
01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农民是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主要受益者,通过参与各种文化 活动,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增强对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 流动性的增加,社区文化在农 村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越来 越重要。
社区文化可以增强农村群众的 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社区内 部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 活动,可以满足农村群众的精 神文化需求,提高他们的文化 素质和生活质量。
05
结论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02
如音响、乐器、书画工具等,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定期维护和更新设施
03
确保文化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持续服务。
丰富文化活动形式
01
举办文艺演出:如戏曲 、舞蹈、音乐会等,展 示农村文化特色。
02
开展知识讲座:涉及农 业技术、健康知识、家 庭教育等方面,提高农 民素质。
03
组织体育比赛和健身活 动:促进农民的身心健 康。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传统文 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是一个重要
的发展趋势。
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 形式相结合,可以创造出具有地 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
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还可 以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增强农 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社区文化的兴起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对乡村振兴视角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乡村振兴视角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群众文化工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乡村振兴视角下群众文化工作进行深入思考,以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一、提高群众文化工作的意识和地位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乡村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文化载体,有着丰富的乡土文化积淀。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和保护这些乡土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
群众文化工作可以丰富乡村的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底蕴和情怀的乡村人才,为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必须提高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视和地位,加大对乡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为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二、加强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村的文化资源是非常宝贵的,其包括文化遗产、传统技艺、民俗风情等等。
这些文化资源是乡村的宝贵财富,需要加以保护和利用。
要加强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避免因为环境污染、人为破坏等导致文化遗产的流失和退化。
要注重对乡村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举办文化节庆、传统技艺培训等活动,让乡村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还可以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乡村的文化产业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的多元化发展。
三、构建乡村文化体系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构建完善的乡村文化体系非常重要。
这不仅可以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也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更为坚实的文化支撑。
我们可以通过建设文化设施,如乡村图书馆、文化广场、文化礼堂等,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场所。
也可以加强对文化团体和文化队伍的建设,鼓励和支持乡村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实现乡村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事业的全面推进。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与建议
要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首先,加强法律保护是关 键。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和权责,严惩破坏 和盗用农业文化遗产的行为。其次,做好文化传承工作。通过教育培训、文字记 录、影像资料等方式,将农业文化遗产传承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农 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再次,加强科学研究和创新。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业文化 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其次, 农业文化遗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农业技艺和农耕方式对于保护土地和水资源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为 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最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农村经济转型和 农民增收具有积极作用。传统农业文化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旅游、农村手工艺等 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致富。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与建议
目录
01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 护现状及其重要性
03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 护的建议
02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 护面临的问题
04 参考内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作为拥有悠 久农业历史的国家,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亟待。本次演 示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 能引起社会的和重视。
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保护是为了 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文化遗产的价值,而开发则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些价 值。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找到一种平衡点,既能满足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需求,又 能确保文化遗产得到充分的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文化空间对农民文化权益保护的思考杨亚妮(中共常德市委党校湖南省常德市415000)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城乡文化差异的矛盾也不断突出,农村的去农村化,劳动力的转移等,对当前农民文化追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各级党政部门虽然大力倡导保护农民文化自由发展,但是现代农民文化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关键词:农民文化权益保护思考一、保护农村文化权益的意义文化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的一个基本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维护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安全与发展,还关系到全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提升全民整体素质等各项事业的协调与持续发展。
在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等不断推进的同时,保护好农民文化权益、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四项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这是党中央对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是进一步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遵循。
二、保护好农民文化主体的需求农民文化作为农民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直是党政部门以及专家学者们思考和探索的重点之一,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大背景下,农民的文化需求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农民是文化创造、文化接受的主体,各级政府学者在探索保护农民文化权利的时候,必须根据当前区域农民文化需求现状及其变化、发展出发,让需求的声音来自基层农民,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加,思维活跃,文化需求广阔,各级文化工作者要认真调查、研究,获取不同层次的农民正确的心声。
当前新农村建设使得农村的面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满足,精神生活得到大幅提升,对文化内容的需求与以前大不一样,保护农村文化权益。
就要满足主体各领域文化需求,设法激活根植于农村沃土的传统文化,融合社会发展产生的新文化,培育正在发展的萌芽文化,让处于不同活跃阶段的农民都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主体。
保护农民的文化主体地位,就是要尊重农民的乡土特点。
无论是送文化下乡,还是让农民表演才艺,节目要有土味;保护农民的文化主体地位,就要尊重农民共享文化的平等权利,文化资源重心要下移到农村。
主管部门在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上,应以人为本,多听群众意见,把农民当成文化需求的主体,推动农村基层文化的繁荣。
三、保护农民文化传播的健康纯洁性保持农村文化与时代发展同步性,新农村文化建设目的是要传播新时代文化的灵魂,传递社会发展进步的信息,文化下乡不是低级文化对农民文化的侵蚀,应该是城乡文化融合。
农民的文化建设要重视和尊重绝大多数人民的爱好和接受能力,不要违背农民意愿,搞一些脱离农村文化实际的“形象工程”,看似农村文化建设的红红火火,实则空有虚名,自然也未能真正惠及农民,导致农民文化生活贫乏,“私人电视台”、低俗表演也就有了生存空间。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归根结底要取之于民,乐在农民。
对于传统的农村文化休闲娱乐节目,政府要鼓励农民不要丢。
新农村建设,打破了农村原有的串门、乘凉聊天,闲谈取乐的方式,政府要设法换民与自然,使当前农村的文化依旧“常态化”,既保证传统文化灵魂的继承,又保持农民接受的文化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进行。
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最大程度发挥政策的资金、杠杆和辐射、引导效应,让农民真正享受文化生活,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发展;同时在文化送下乡过程中,严格监督,保证送下去的文化内容健康,主体鲜明,贴近农村生活又不缺失土性味。
文化下乡要保证更具实际、长远意义,而不是一阵风式搞形象工程。
四、保护农民传统文化持续发展中华五千年文明,农民是主要创造者。
他们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
长期以来,有些人一直认为只有西方的、城里的东西才是文化,才真正有价值,一直在把一些外来的、迥异于本土的文化价值观灌输给农民,认为农民创造的文化是可疑的,他们的文化是贫乏的。
实际上,这是忽视了农民满足自己文化需求的能力及其创造的精神文化的价值。
农民文化活动的贫乏或空洞化的背后往往是由于其价值被质疑,其原有的精神文化活动被抑制。
其实,我们应该改变这一观念。
农民的文化需求有许多是和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比如农村民间戏剧活动有许多是和寺庙祭祀活动、宗族活动结合在一起的。
它们常常是农民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现代文化是应该向农村输送,但是我们不能从意识形态出发,认为传统文化活动中包含有各种不科学的、不进步的成分,想当然地、善良地去改造农民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提高”他们,结果相反我们给予农民的“好东西”却难以在农村扎根而成为农民“自己的”东西。
送文化下乡,要重实效,千万莫扰民,要充分考虑保护传统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避免新旧冲突,挤压传统文化的成长空间。
社会的发展形成农民对文化内容的需求与以前不一样了,对于农民文化需求的研究,要有大文化观念,要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发现他们文化观念、文化需求的变化。
要保持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
要采取有效的形式让农村传统文化走出农村,进行文化进城运动,各种文化论坛要主动邀请农村基层文化代表参入,扩大农民传统文2012年7月刊改革与开放(上接第184页)在杨善华看来,结婚消费是社区亚文化作用的结果。
社区亚文化则决定着结婚消费的倾向与投入比重。
农村的结婚消费,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结婚消费本身不是孤立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与社会的婚姻文化模式和家庭制度都有内在联系。
所以,当由经济发展导致的社区亚文化的变化已经导致了社区亚婚姻文化模式的变化的时候,结婚消费的模式显然也要有所变化。
吉国秀通过研究辽宁清源镇的结婚消费发现,如今婚姻支付在不断上涨,一方面是子辈家庭地位的上升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姻亲家庭对传统的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沿用,并深刻影响着姻亲秩序。
女方家庭利用在婚姻支付中的权利,争取与新家庭建立联系,以取得与男方家地位平等的地位,改变姻亲关系。
这对于亲属制度稳定的当地居民来说意义尤为重大。
三、简评和启示通过查阅婚姻支付研究的相关文献,了解到国内学者主要从民俗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对嫁妆、彩礼、婚宴、结婚总费用等方面进行婚姻支付研究。
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和风俗习惯等因素对婚姻支付的影响以及婚姻的社会文化意义往往是学者关注的热点。
但是大多数学者更加关注农村婚姻支付变迁研究,从中得出适用性较强的结论,关于城市婚姻支付研究相对较少,城市农村对比研究则是空白。
中国婚姻支付变迁研究大多依赖西方理论,例如马克思主义的婚姻家庭理、社区情理理论、布鲁默的符号互动等。
这些研究缺少中国本土理论的支持。
婚姻支付随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变化水涨船高。
随着房价等物价飞速上涨,独生一代成为适婚的主要群体,然而无论彩礼和嫁妆的形式和内容如何变化,婚姻支付的项目都将有利于新婚夫妇新家庭的创建。
正如孙婷所说,这将逐渐成为一种策略。
由于地域差异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尚未形成相关实证调查研究标准。
但是通过相关文献的回顾借鉴,城市婚姻支付变迁研究的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变迁原因及其影响都可成为婚姻支付研究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1]费孝通.乡土中国[M].三联书店,1985,第145页.[2]费孝通.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M].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39-40.[3]杨善华.经济体制改革和中国农村的家庭和婚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第155页.[4]李银河.婚礼的变迁[J].江苏社会科学,2002(5):73—76.[5]熊凤水.婚姻支付实践变迁与农村家庭代际关系转型———基于安徽南村的考察[J].云南社会科学,2009,(1):127:130.[6]贺春霞.中部乡村婚姻支付变迁的实证研究———以枝江市Z村为个案[D].2006.[7]谢瑞凤.农村婚姻支付变迁研究———以房家庄为例[D].2008.[8]孙婷.农村消费变迁研究———以河南潢川B乡为例[D].2007.[9]吉国秀.婚姻支付变迁与姻亲秩序谋划———辽东Q镇的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1):114-136.作者简介:杨玉(1988—),女,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专业社会工作,研究生在读,化的发展空间,促进持续发展。
五、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设施的资金投入解决农民文化需求关键在“多予、少取、放活”,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确立的6字方针,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文化需求的指导思想,它应该在文化政策上得到切实的贯彻和体现。
特别是“多予”,目前文化上还体现不足,缺口很大。
文化上的“多予”,应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能。
搭建公共文化设施。
实行民众看戏,政府买单,就是“多予”的形式之一。
这在各国并不鲜见,是文化运行的经济规律之一,是保护百姓接受文化的权益,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应该继续贯彻、落实。
当前我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群众的实际需求。
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民享受文化的水平处于初、中级水平,东西文化发展差距更大,一些西部和内陆偏远地区部分乡镇还没有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列入区域建设总体规划。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速度缓慢。
农民根本就没有权利追求文化娱乐的要求。
对此国家应该建立必要的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支持和监督方案,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文艺团队建设、文艺创作、图书馆(室)建设等提供必要的、合理的资金保证;加大民间文化保护、民间技艺特殊人才后备队伍的培养,特别是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的挖掘、抢救、整理等国家应给于重点保护,不要因为时代的变化而把传统文化丢失。
政府部门要创新思维,“以文养文”,增强“造血功能”。
发挥社会资本作用,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保护农民都平等的享受文化权益。
六、加强和稳定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文化队伍建设已成为保护农民文化权益的一项重要工作。
改革开放30年及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的面貌也发上了根本的电变化,大量劳动力的输出及村落集中的规划,原本的纯朴的农民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并被城市文化所淹没。
年轻人从农村的转移,造成群众文化专业年轻人员短缺,使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受到制约。
现有的人员结构不合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素质偏低,时代思维差异等难以有效地组织和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要保护农民文化权益,必须结合新农村发展特点,及时调整工作方式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