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今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与法律保护问题
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与法律保护
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与法律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成为了中国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和劳动环境,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常常受到侵害。
因此,加强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护,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现状、法律保护的措施以及问题解决的思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现状农民工作为城市中庞大的劳动力来源,他们的劳动权益受到了一系列的侵害。
首先,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普遍较低,经常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
其次,农民工的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缺乏休息和保障。
再次,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
此外,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维护,他们面临着诸多的法律难题。
二、法律保护的措施为了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首先,劳动合同法是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基本法律依据。
该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执行、解除等方面的内容,为农民工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工资支付条例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义务,为农民工争取了工资权益的保护。
此外,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也为农民工提供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三、问题解决的思路尽管有一系列的法律保护措施,但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仍面临一些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法律意识的普及,提高农民工对自身权益的认知,使他们能够依法维权。
其次,建立健全农民工维权渠道,为农民工提供更加便捷的维权途径。
再次,加强用人单位的责任意识,促使其依法履行劳动合同,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最后,加大对违法用工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惩欠薪和其他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违法行为。
结语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是社会进步和公平正义的体现,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只有通过加强法律保护、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与改进方案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与改进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劳动力,承担着许多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亟待寻求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的法律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一、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1. 工资支付问题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是农民工权益保护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一些用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或者以各种方式克扣农民工工资,导致农民工无法及时获得应有的报酬。
2. 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时,往往缺乏社会保障,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一旦发生工伤或其他意外,农民工将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
3. 就业歧视问题一些用工单位对农民工存在就业歧视。
农民工常常被迫从事危险、低技能、低薪资的工作,缺乏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4. 劳动条件问题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的劳动条件较差,常常面临长时间工作、低工资、缺乏休息等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农民工的身心健康,也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改进方案1. 完善法律法规针对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政府应加强立法,完善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加大对用工单位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农民工的工资得到及时支付。
2. 加强执法监督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用工单位的执法监督,确保用工单位依法履行义务,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加大对用工单位的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
3.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民工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
推动农民工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中的风险。
4. 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政府和用工单位应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技能。
为农民工提供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减少就业歧视现象。
5.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
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保护问题
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保护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民工群体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和劳动地位,农民工在合法权益保护方面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从法律保护、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探讨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法律保护问题在法律保护方面,农民工群体往往面临着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工时安排等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许多农民工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和意识,容易被用人单位以虚假合同或不正当手段限制其权益。
另一方面,部分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强制加班和不合理解雇等行为,导致农民工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强对劳动法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
同时,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劳动仲裁和法律援助机制,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二、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主要体现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方面。
由于农民工多为流动人口,常常面临跨地区社保转移和缴费问题。
此外,由于工资较低,部分农民工无法缴纳足够的社保费用,导致其在需要医疗救助或退休时无法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社保制度的改革力度,推动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保宣传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参保率和缴费意识。
此外,可以探索建立跨地区社保转移机制,方便农民工在流动中享受社保待遇。
三、公共服务问题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生活中,常常面临住房、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的问题。
由于缺乏稳定的住房和收入,农民工往往只能居住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或简陋的出租屋中,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同时,由于子女教育和医疗服务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常常面临受教育和就医困难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可以通过建设农民工集中居住区、增加公共租赁住房的供给,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
农民工劳动权益法律保障问题和改进途径探讨
农民工劳动权益法律保障问题和改进途径探讨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法律保障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围绕农民工劳动权益法律保障问题展开讨论,并探讨改进的途径。
1. 低保障标准目前我国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法律保障标准相对较低,虽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但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些农民工的工资待遇不高,很多人只能勉强维持生计,无法获得较高的社会保障。
而且一些用人单位还可能违法拖欠农民工工资,造成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
2. 缺乏有效的维权途径现实中很多农民工并不了解自己的权益,也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旦发生劳动纠纷,他们通常无法及时找到合适的维权途径,导致他们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与此一些地方的劳动监察部门也存在着工作不力、监管不到位的现象,使得一些用人单位敢于违法拖欠农民工的工资。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也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
很多农民工在工作中会遭受意外伤害,但是他们的工伤保险往往得不到及时的赔付,这使得他们在遭受意外伤害后面临社会保障的空白。
当前的法律体系对于这些问题并未给予完善的规定和解决途径,导致了农民工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不公平待遇。
以上种种问题,都是当前农民工劳动权益法律保障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找出合理的改进途径。
我们需要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法律保障标准。
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农民工的工资待遇保障力度,将农民工的工资待遇与城镇员工的工资待遇相适应,确保他们的劳动所得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政府也应该加强对用人单位违法拖欠工资的监督和打击,推动形成公平竞争的用工环境。
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维权渠道的宣传和建设力度,让农民工了解自己的权益,掌握维权的途径。
政府可以在农民工聚集的地区设立劳动维权服务中心,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维权援助,帮助他们解决工资拖欠、合同纠纷等问题。
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与法律支持
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与法律支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在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与法律支持,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农民工是农村转移就业的主力军,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和劳动条件,农民工的权益常常受到侵害。
他们面临的问题包括工资拖欠、违法用工、工伤事故等。
保护农民工的权益,不仅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农民工的权益。
例如,《劳动合同法》、《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文件,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权益和雇主的义务。
然而,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意识不强,缺乏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农民工自身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有限,难以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措施为了加强农民工权益的保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
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此外,建立健全农民工维权渠道,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
最后,加强对农民工权益保护工作的宣传,提高社会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重视度。
四、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前景展望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状况将逐步得到改善。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推动农民工权益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同时,农民工自身也要提高自身素质和维权意识,主动参与到自己权益保护的行动中。
综上所述,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与法律支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工作,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共同发展。
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权益保障,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
农村工作的农民权益保障与法律保障
农村工作的农民权益保障与法律保障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农村工作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工作,然而,农民工在农村工作中的权益保障和法律保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方面,展开回答农村工作的农民权益保障与法律保障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目前,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和法律保障在农村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普遍较低,不少农民工连基本生活需要都很难满足。
其次,农民工的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
再次,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存在缺失,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障制度不完善。
此外,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合同纠纷、拖欠薪资等问题时有发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和法律保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问题分析农民工权益保障和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农民工工资待遇不合理。
由于市场竞争、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农民工的工资待遇长期低于合理水平。
二是农民工工作条件较差。
农村工作环境艰苦,工作时间长,缺乏劳动保护措施,给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三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
农民工在享受医疗、养老、工伤等社会保障方面存在障碍,无法保障自身的基本权益。
四是农民工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农民工在就业合同订立、工资支付等方面容易受到侵害,合法权益难以得到维护。
三、原因分析导致农民工权益保障和法律保障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不对称。
农民工在农村工作中,常常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了解,容易成为权益受损的弱势群体。
二是监管不到位。
由于农村地区监管机构相对薄弱,工地管理混乱,导致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三是违法成本低。
一些用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常常采取拖欠工资、违规解雇等不合法行为,而相关部门对此类违法行为处罚不力。
四是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薄弱。
农民工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对于自身权益的维护常常缺乏积极性。
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
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在当今社会,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他们辛勤劳作,为城市的繁荣付出了汗水和努力。
然而,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问题却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在劳动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工资拖欠、工作环境恶劣、社会保障缺失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首先,工资问题是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给农民工的家庭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一些企业或雇主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故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甚至有的采取逃匿等手段来逃避支付。
农民工为了讨要自己的血汗钱,往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面临暴力威胁。
这种情况不仅损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也是农民工面临的重要问题。
许多农民工从事的是高强度、高危险的工作,如建筑施工、采矿、化工等。
然而,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忽视安全生产,不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安全设施,导致农民工在工作中容易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
一旦发生事故,农民工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而后续的赔偿和救治也往往得不到保障。
再者,社会保障的缺失也是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的一个薄弱环节。
大部分农民工没有享受到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待遇。
由于缺乏社会保障,农民工在年老、患病、失业等情况下,生活往往陷入困境。
而且,由于农民工的工作流动性较大,他们在不同地区和单位之间的社保转移接续也存在诸多困难。
造成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法律层面来看,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漏洞和模糊之处,导致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有效地保护农民工的权益。
同时,执法力度也有待加强,对侵犯农民工劳动权益的行为打击不够严厉。
从社会层面来说,一些人对农民工存在偏见和歧视,认为他们是弱势群体,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
这种观念的存在,使得农民工在劳动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容易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分析新农村建设的农民工作保障与权益
分析新农村建设的农民工作保障与权益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农民工的工作保障与权益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工的工作保障与权益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农民工工作保障问题农民工作保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形成大量农民工群体。
但是,由于他们常常是零散分散的就业,工作时间和工资待遇难以保障,缺乏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这给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农民工权益问题农民工权益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由于大多数农民工是外来工,他们在城市缺乏社会关系和法律意识,往往成为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
他们的权益在工资、工时、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方面得不到有效保障,并且遭受歧视、虐待和剥削。
三、建立农民工工作保障制度为了维护农民工的权益,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保障制度。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民工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他们的工资按时足额支付,工作时间合理安排,劳动合同签订,并向他们提供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其次,加强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帮助他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农民工培训与技能提升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素质是影响他们工作保障的重要因素。
通过加强培训和技能提升,可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从而增强他们的工作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培训基地、提供经济支持等方式,促进农民工的技能提升和就业机会。
五、加强农民工与企业的沟通与协调为了解决农民工的权益问题,需要加强农民工与企业的沟通和协调。
企业应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管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提供合理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农民工也应加强自己的法律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问题是他们工作保障的重要内容。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他们能享受到相应的待遇。
同时,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应急救助机制,帮助农民工解决突发事件和困难。
农民工劳动权益法律保障问题和改进途径探讨
农民工劳动权益法律保障问题和改进途径探讨农民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劳动力。
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一直受到侵害和忽视,给其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困扰和挫折。
本文将从法律保障和改进途径两方面进行探讨。
1. 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情况比较严重由于农民工的劳动力特殊性质,用人单位在提供劳动时容易忽略其权益保障。
例如,用人单位会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不提供工伤保险或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等情况屡见不鲜。
2. 农民工不了解自身劳动权益的情况普遍存在一方面,农民工的劳动力有些属于劳动年龄比较大的人员,对劳动法律法规了解不深,导致自身的维权意识较差,容易被用人单位钻空子。
另一方面,农民工大多来自于农村地区,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接受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教育宣传,同样导致其劳动权益保障薄弱。
二、改进途径1. 完善法律法规保护农民工在劳动合同法框架下,对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加强保障。
以工资支付为例,可以对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工资进行法律制度保护。
特别是对于违反法律法规,严重侵害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用人单位,应给予惩罚和法律处罚。
2. 给予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平等的法律地位和保护政府和社会应该适时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宣传和普及,让他们掌握自身的权益保障,同时要求用人单位尊重农民工的权益,提高用人单位法律意识。
农民工友善项目、公证机构也能起到维护力度巨大的实质作用。
3. 加强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建立劳动仲裁机构、仲裁员队伍,以公正公平的方式对解决劳动纠纷提供便利。
对涉及农民工的案件应迅速受理和解决,确保农民工劳动权益得到保护。
农民工维权服务站和律师事务所可以为农民工提供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增强他们的维权信心和效力。
同事农民工文化活动,为其增加法律知识,迅速转移他们的焦虑和权益维护状况。
4. 加强社会监督社会各界应树立自觉为农民工争取合法权益的意识。
各级政府应健全 off-line 和on-line 媒体大众监督机制,及时曝光涉及农民工权益保障的违法类用人单位,让其公之于众,倒逼用人单位规范化管理,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
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政策保障与法律救济
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政策保障与法律救济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劳动力,承担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任。
然而,由于农民工群体的特殊身份和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他们的权益保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并提供法律救济机制。
本文将从政策保障和法律救济两个方面,探讨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和问题。
一、政策保障政策保障是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基础和前提。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以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首先,政府加强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
《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政府出台了《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规定》,要求用人单位建立健全工资支付制度,加强工资支付监管,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
其次,政府推动建立农民工工资专户制度。
该制度要求用人单位将农民工的工资通过银行转入专户,并对外公示,确保工资安全和透明度。
这一制度的实施,有效遏制了拖欠工资的现象。
此外,政府加大了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
通过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为农民工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
政府还鼓励用人单位为农民工购买商业保险,进一步提升其保障水平。
二、法律救济除了政策保障,法律救济也是农民工权益保障的重要手段。
农民工在面临权益受损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救济。
首先,农民工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进行调解和仲裁。
中国设立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为劳动者提供快速、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渠道。
农民工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其次,农民工可以通过法院起诉用人单位,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违反劳动合同等行为严重侵害了农民工权益时,农民工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
此外,农民工还可以通过媒体曝光、网络舆论监督等方式,增加曝光度和社会关注度,推动问题的解决。
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
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在当今社会,农民工是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他们的劳动权益保护却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不仅影响着农民工的个人生活和家庭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首先,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是一个突出问题。
许多农民工在就业时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这使得他们在劳动纠纷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为没有合同的约束,用人单位可能随意变更劳动条件、拖欠工资甚至辞退农民工。
其次,工资待遇低且拖欠工资的情况时有发生。
农民工往往从事着繁重、危险的工作,但他们的工资水平却相对较低。
更糟糕的是,一些不良企业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导致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
为了讨要工资,农民工可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采取极端手段。
再者,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安全缺乏保障。
很多农民工在建筑工地、工厂车间等条件艰苦的场所工作,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
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容易导致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而一旦发生工伤,农民工往往难以获得应有的赔偿和救治。
此外,社会保障缺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却很难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待遇。
这使得他们在年老、患病或失业时,生活没有基本的保障。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
从社会层面来看,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处于弱势地位,难以享受到平等的公共服务和权益保障。
从用人单位角度看,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牺牲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漠视劳动法律法规。
同时,部分农民工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不了解自己的权益,也不知道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权益。
为了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政府应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用人单位的处罚力度,确保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
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加强对企业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杜绝拖欠工资现象的发生。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农民工是我国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为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1. 政策保障不完善虽然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如《劳动合同法》、《农民工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等,但在实际操作中,政策的执行和监管仍存在问题。
一些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意识不强,未能按照法律规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合同约定不支付工资、拖欠工资等。
2. 经济利益受损由于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收入相对较低,加上一些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恶意扣除工资等问题,导致农民工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
他们的劳动报酬无法及时获得,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感。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期间,往往无法享受到与城镇职工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
他们无法参加城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造成了他们在退休后的生活困境,并增加了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
二、农民工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1. 法律意识不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相对较低,对自身权益的保护了解不足,难以有效维权。
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 监管不到位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不法用人单位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
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加强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严肃处理,是保护农民工权益的重要手段。
3. 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当前,农民工维权的途径相对狭窄,解决劳动争议的渠道不畅通。
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维权的机制,提供便捷的法律援助和仲裁服务,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维权途径,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举措。
三、解决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的对策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明确权益保护的具体要求和措施,提高法律的可执行性和针对性。
简述当今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与法律保护问题
简述当今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与法律保护问题【摘要】目前来看,农民工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
一方面,农民工对我国的社会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身份特殊,国家又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导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在这种矛盾下,研究解决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与法律保护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分析了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护的原因,以及做好农民工权益保障与法律保护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权益保障;法律保护一、目前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现状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特殊群体,在近些年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法律保护也逐渐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重视,目前农民工的权益保障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民工的生存意识方面农民工之所以会来城市打工,主要就是由于生存压力。
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农民工面临的生存压力巨大。
虽然农民拥有土地,但是土地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各种应接不暇的家庭支出,所以出于生存需要,农民来到了城市开始了打工生涯。
所以,从生存意识方面来说,农民工为了生存,包揽了城市的脏活、累活。
(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方面虽然农民工长期在城市打工,但是受到我国户籍政策的限制,农民工在城市内无法获得城市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农民工除了勤奋的劳动,努力积攒自己的养老金之外,城市的所有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都与之无缘。
所以,农民工一旦遇到失业的状况,就彻底的失去了在城市生活的资本。
(三)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方面虽然我国早在多年前就制定了《劳动法》,但是当时《劳动法》的制定对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并未做详细的说明。
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农民工往往是冲在第一线,几乎没有什么劳动保障,加班和超负荷劳动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二、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护的原因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成三大因素,一是我国的社会历史原因,二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原因,三是我国的相关政策原因。
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与法律支持
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与法律支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工成为了城市建设、工厂生产等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劳动力。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解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问题,中国政府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推动社会改革,并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本文将从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方面探讨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与法律支持。
一、劳动合同保护农民工权益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
在中国,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规定受到重视。
劳动合同应当明确约定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工作条件等关键信息,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此外,随着“知识产权、劳动者就业和社会保障法律的发展,政府加大了对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监督力度。
通过加强劳动合同的推行,可以有效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二、规范工资支付保障农民工权益农民工的工资支付问题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规定了工资支付的时间和方式。
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约定时间和方式支付劳动者的工资,确保农民工的劳动所得及时到账。
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用人单位违法拖欠工资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进行惩罚。
此外,政府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鼓励用人单位提前支付工资、建立工资专户等,使农民工能够及时领取到应得的工资待遇。
三、加强社会保险保障农民工权益社会保险是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对农民工社会保险的保障。
首先,农民工可以通过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获得相应的保险待遇。
其次,政府积极推行农民工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制度,使农民工在工作期间发生意外和退休后都能够享受到相应的保险待遇。
通过这些措施,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权益得到了更好地保障。
综上所述,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与法律支持是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合同的规范、工资支付的保障以及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都有助于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农民工是我国城乡发展中的重要劳动力,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和监管措施,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经常遭到侵犯,使得他们处于弱势地位。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1.法律保护不完善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保护农民工的权益,如《劳动合同法》、《农民工工资支付暂行办法》等,但由于执行难度大、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仍然存在很大的漏洞。
2.信息不对称农民工往往缺乏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对自己的权益也不够重视。
而雇主则可以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以各种方式侵犯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如违法解雇、拖欠工资等。
3.社会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一些雇主和社会人士对农民工持有不公平的态度,认为他们只是廉价劳动力,不值得受到平等对待。
这种社会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也加大了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难度。
二、农民工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1.工资支付问题农民工的工资支付经常存在问题,包括拖欠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不按时发放等。
这不仅导致农民工生活困难,也给他们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
2.劳动条件恶劣一些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环境恶劣,缺乏安全保障,如建筑工地的高空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等,给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
3.社保权益保护不到位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权益保障存在不足,有的农民工无法缴纳和享受社会保险,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或疾病,没有充分的医疗保障,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困境。
三、解决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的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针对农民工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效力和执行力度。
应加强执法力量,严惩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违法行为。
2.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开展宣传,同时加强针对农民工的法律知识培训。
3.建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雇主的监管,确保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得到保障。
农民工劳动权益法律保障问题和改进途径探讨
农民工劳动权益法律保障问题和改进途径探讨农民工是指到城市从事非农业的工作的农民。
在中国,农民工一直是一个受关注的群体,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长期以来的户籍制度、经济增长不平衡、劳动法规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障问题,以及改进的途径。
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障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工资支付问题:一些用工单位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用工单位资金链断裂或者恶意拖欠等原因导致的。
农民工的工资是他们生活的基本保障,拖欠工资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二、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却无法享受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些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多年,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福利。
这导致了农民工在退休后无法得到养老保障,一旦生病无法得到医疗救助。
三、工作环境和安全问题:一些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的环境较差,工作条件艰苦,甚至存在危险因素。
而且,一些用工单位对于农民工的工作安全未能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导致了一些因工作意外受伤甚至死亡的事故发生。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来改进行业:一、完善法律法规:应当针对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明确农民工的权益保障。
特别是在工资支付、社会保障、工作环境和安全等方面应当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并对违反者进行严格的处罚。
二、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劳动法律法规。
加强对用工单位的监督,对拖欠工资、漏缴社会保险、违反工作安全规定等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确保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保障。
三、加强组织协调:政府部门、工会组织等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民工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帮助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
向农民工宣传劳动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农民工通过合法途径维权,让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社会各界应当加大对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宣传教育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民工的困境,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民工的氛围,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促进改进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
农民工劳动权益法律保障问题和改进途径探讨
农民工劳动权益法律保障问题和改进途径探讨1. 引言1.1 农民工群体现状农民工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通常来自农村地区,到城市从事各种劳动工作,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人数已经超过2亿,他们在建筑工地、工厂、餐饮业等行业中承担着重要的劳动任务。
农民工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长时间工作、低工资待遇、缺乏社会保障等。
由于大部分农民工没有正规的劳动合同和保障,他们的劳动权益经常受到侵犯。
由于流动性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农民工在维护自己的权益时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农民工群体的现状显示出了他们在城市中的脆弱地位,需要社会和政府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只有通过加强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才能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也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1.2 农民工劳动权益受到的影响第一,工资拖欠现象严重。
由于一些用人单位不遵守劳动合同,存在着随意拖延支付工资的情况,导致部分农民工长期未能收到劳动报酬,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积极性。
第二,工作环境卫生条件差。
一些农民工在工作场所遭受不公平对待,工作环境脏乱差,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卫生条件,容易导致职业病或其他健康问题,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
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
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强迫农民工加班加点,甚至存在非法以工代训、以工抵债等现象,严重侵犯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他们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劳动状态中,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
农民工劳动权益受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资拖欠、工作环境差、工作强度大等方面,这些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才能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 正文2.1 现行法律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不足现行法律在监督和检查机制方面也存在不足。
一些监管部门对于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缺乏有效监督,导致一些用人单位和中介机构擅自操作、违法违规情况屡禁不止。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民工劳动权益面临较大的挑战,亟需相关部门出台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力度,遏制违法用工行为,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与劳动法律法规
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与劳动法律法规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迁徙到城市,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他们的权益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以及劳动法律法规在其中的作用。
一、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现状1.1 工资拖欠问题农民工的工资拖欠问题是当前农民工权益保护的一大难题。
由于一些企业经营困难或者恶意逃避支付工资,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无法按时足额支付。
这对农民工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也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
1.2 无合同工作在一些企业中,农民工往往以无合同工的身份从事劳动。
这使得农民工缺乏法律保障,一旦发生纠纷,他们很难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1.3 低保障待遇相比于城市居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待遇普遍较低。
他们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居民,这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二、劳动法律法规的作用2.1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法律法规中的一项重要法规。
它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益义务关系,对于农民工的权益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双方的权益将得到法律保障,一旦发生纠纷,农民工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2.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农民工提供了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律途径。
农民工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对于工资拖欠等问题,可以通过仲裁程序追讨自己的合法权益。
2.3 《农民工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农民工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是针对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而制定的法规。
它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的义务,并对工资拖欠行为进行了惩罚性规定。
这为农民工维护自己的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三、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建议3.1 完善法律法规针对农民工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
农民工工资保障与权益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农民工工资保障与权益保护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农民工工资保障和权益保护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组织积极响应号召,采取一系列措施,旨在提高农民工工资待遇和保护他们的权益。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农民工的工资和权益保障仍然面临困境。
本文将仔细分析农民工工资保障和权益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农民工工资保障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工资支付逾期和拖欠的情况上。
在某些地方和企业,领取工资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
这些拖欠工资的现象给农民工带来巨大的负担,不仅影响生活,还损害了尊严和权益。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拖欠工资行为的追究力度,并对拖欠工资的企业强制执行罚款、停产、停业等措施。
同时,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保障基金,对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及时给予补偿,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其次,农民工在劳动权益保护方面存在较大的空白。
由于农民工与用工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力量悬殊,很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因此,应该加强法律援助力度,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解决就业纠纷和劳动争议。
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民工的权益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
此外,加强劳动监察,严格执法检查,对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行为进行惩处,从源头上保护农民工的权益。
另外,建立健全农民工维权机制也是保障他们权益的重要举措。
在很多情况下,农民工因为信息不对称和行动能力有限,无法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维权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为农民工提供帮助和支持。
同时,建立农民工维权投诉渠道,快速处理农民工的维权问题,让他们享受到公平正义的待遇。
此外,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也是提高农民工工资和权益保护的有效途径。
通过提供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工提升工作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工资水平。
在培训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劳动权益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今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与法律保护问题摘要当今中国,城市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作用日益彰显。
与此相反,传统管理体制仍未得到根本改革,城乡隔离模式下的许多制度仍阻碍着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有效的保护。
这不仅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不利有“三农问题”的解决。
因此,从制度上消除不合理的障碍,切实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既是广大农民工的迫切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本文拟从当今农民工的权益保障现状、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原因、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实意义以及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之思路等方面对其展开讨论。
关键词农民工问题引言他们,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产生的新兴社会群体,其人数已占整个产业工人的30%左右,但是他们却游离在城市和农村的边缘,得不到基本的身份认同,长期以来被无情地拒之于权益保障的大门之外。
他们,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却没有享受到与贡献对等的权利,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城市农民工。
正文一、当今农民工的权益保障现状对于当今农民工的权益保障现状,笔者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从生存意识方面看,农民工依然处在“草根”底层。
当致富成为人们第一需求和追求目标的时候,城市人占有各种政策的抉择领导地位、占有意识领先的统治地位、占有生产资料转化成货币的掌控权等等,当处在两眼墨黑最封闭的乡村的农民进城务工时,自然会对他们制造出许多政策的限制,强加给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赋予一些带有歧视性的概念、名词。
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往往是房地建筑工、绿化清洁工、钟点工或保姆、厨师、服务员等脏、累、险、差的工种。
而出现这些限制和歧视的主要原因就是意识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城市文化派生出来的对乡村的政治、文化、经济的排斥而产生的人的等级观念的歧视。
从社会保障方面看,虽然农民工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却一直无人问津。
失业保障方面,城市居民在失业期间有失业补助,而农民工却没有,他们在失业期间多是花费积蓄,或向他人借钱维持生计,也有一部分人不得不重回农村老家。
医疗方面,很多农民工生病以后仗着年轻、身体好、硬挺着而不去医院看病;遇到不得不看的病,绝大部分也只能是自费,用工单位通常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只垫付很小一部分费用。
住房方面,农民工是无法享受福利分房或在政府提供补贴的情形下购买商品房的。
他们一般都合伙租住于城乡结合部的农居点,建筑工人往往住在工地附近的工棚里。
农民工居住点大都拥挤不堪,采光和通风条件较差,通常是城市的卫生死角。
另外,像养老保险、工伤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就更不必提及。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目前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近乎缺失的。
从劳动权益保障方面看,据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处统计,由于没有依法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办理合法劳动用工手续使农民工权益没有保障,在去年该处受理的有关民工争议案中就有30%以上没有合法劳动就业手续。
劳动权或曰就业权,和生存权一样,是宪法赋予全体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为了保护和规范这种权利,有专门的《劳动法》。
但是,现行的《劳动法》根本无法保护民工的劳动权利,这个立法上的疏忽,十多年来始终没有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在当今中国,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已经成为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往往不为法律所保护,或很难被法律保护。
二、为何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1.社会历史原因①农民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传统观念强,现代法制观念淡薄。
大多数农民工不愿意为了一般的权利纠纷而严格依法处理,伤及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倒是愿意放弃一些权利,赢得一些情理,以改善同周围的社会关系。
这样,走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农民工既不能以传统方式保护好自身利益,也不能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
②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过去的户籍制度人为地将公民分为“农村”和“城市”两个部分,事实上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形成了两个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上有重大差别的社会等级。
由此产生的“城乡二元结构”则造成了社会分割和身份歧视,更重要的是形成的城乡壁垒使得农民工很难取得城镇居民资格。
在这种条件下,许多面向城镇居民的优惠政策农民工无法享有。
③农民工的无组织性。
如果农民散落在城市而没有自己的组织,成为流民,他们是没有发言权的。
从流民角度而言,他们的利益无法“自致其上”;从国家的角度出发,也因为他们没有组织,无法对他们进行有序的组织化管理。
2.经济原因在城乡互动关系中,劳动力受客观经济规律作用自由流动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①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各种待遇基本相当,城乡居民间的对流保持一种动态平衡;②农村居民待遇优于城镇居民,劳动力由城镇流向乡村。
③城镇居民的待遇优于农村居民,劳动力由乡村流向城镇。
在我国城乡对比中,农村远比城镇差。
特别是近几年农产品价格低,农业增收十分困难,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无论是速度还是规模都有很大变化。
因此,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
3.政策原因①漏洞百出的社会保障政策尽管国家为了保护劳动,通过《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规范了企业的行为,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
但是,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就不能平等地享受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不是城市职工,就不能平等地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待遇。
农民工的工资没有保障、安全工作条件没有保障、疾病工伤治疗没有保障、福利没有保障、养老没有保障、子女的教育没有保障。
对广大的农民工而言,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巨大的漏洞,这些漏洞使得少数不法企业肆无忌惮地侵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②力不从心的法律援助政策官本位的传统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理念还停留在单纯的管理上,服务的观念,尤其是为农民工服务的观念还没有形成,这种观念的缺位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政府的社会管理政策上来。
据调查数据表明,大约每四个农民工中就有一个拿不到工资,或者被拖欠,问题确实异常严重。
这显然与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不懂法有关系。
但是当农民工的利益受到侵犯时,我们的管理部门都干什么去了呢?对比城市管理人员对农民工罚款的“主动性”,我们就可以明显地意识到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和国家法规政策的缺位。
4.立法原因①现行法律法规筑造了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
例如,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1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该条例第10条第2款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做出了带约束性的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这一规定标志着中国以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为核心的户口迁移制度的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该条例使用了“公民”的概念,但公民的最基本的流动和迁徙自由却在这个使用“公民”概念的《条例》中被剥夺了。
②《劳动法》的立法疏忽。
举一个突出的例子,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用工单位必须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但是这种合同制基本上就把民工圈在了《劳动法》的保护之外。
哪个民工敢和老板提出签合同,就马上会被解雇,这已经是普遍现象了。
更加糟糕的是,因为没有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比如工资、工伤问题),不管哪一级劳动制裁委员会都因为是非法用工而不予受理。
这就是为什么现实中拖欠民工工资已达千亿(据新华社公布的数据),但很少有法院正式受理民工欠薪案件的原因。
这一理论的荒谬就在于,民工没有签合同,他们的事实劳动关系就是非法的,即使被侵权,也不能获得法律的保护。
三、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实意义1.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笔者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把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如果我们没有建立与其风险相适应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迫于生计,进城农民就无法摆脱对土地的天然眷恋,那么在每人都拥有一份土地的情形下,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现代化将遥遥无期。
从长远角度看,这不利于“三农问题”的尽快解决。
2.实现社会公平、维护城市社会稳定的需要农民工长期从事着苦、累、脏、险的职业或工种,但他们却处于都市的“边缘化”生存状态,这往往容易使农民工萌生对城市文明和城里人的反感情绪,这种情绪从积累到宣泄,则构成了城市不稳定的诱因。
因此,依法维护农民工权益,给予农民工正当的社会认可和人文关怀,不仅有利于兼顾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会动荡的因素,维护社会的稳定运行。
3.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需要城市化是指一国在工业化进程中,人口、产业(或资本)不断从农村向城市集聚,城市数量越来越多,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的过程。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下,在改革开放前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一直停滞不前,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呈现出“工业国家,农村社会”的特征。
而提高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实际措施之一就是建立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
根据有关专家预计,到2010年及21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水平将分别达到45%和65%。
笔者认为,如果没有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这些目标是很难顺利实现的。
四、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之思路1.完善劳动立法从我国目前劳动立法现状来看,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
首先是《劳动法》中劳动者的救济程序规定不合理。
其次是一些与《劳动法》相关的法律法规,表现得零乱、层级多、冲突多,难以操作和准确适用。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作出详尽规定,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因此,要完善我国的劳动立法,一是应解决好救济程序的问题。
二是完善《劳动法》及相关配套法律的问题。
首先,《劳动法》作为劳动基准法应明确劳动法原则,如规定农民工与其他劳动者相同的劳动地位;规定不得歧视农民工的用人原则;规定劳动行政部门的法律义务;劳动者权益救济程序;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等等。
其次,由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各自权限内的细则问题,如不同行业的劳动保障细则、劳动行政部门的具体行事办法、劳动者的具体救济程序细则等等,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共同特点是以《劳动法》为基准法,有层次性,逐步细化,形成一个有不同位阶的法律系统。
这有利于法律的权威与统一,也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工的利益。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从工伤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失业保障制度、养老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社会保障项目的设置。
其次,由于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处于流动不居的状态,加之所从事职业也各具特色,因此在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时,不应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而应该采取分类分层的保障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