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一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合集下载

文档: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文档: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成分在以太阳能和地球内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各种自然地理组成要素。

每一组成要素都按自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着,其中没有一个要素是孤立的。

1.地形、地貌与河流地形决定河流流向、流速。

山区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落差大,平原地区水的流速慢,落差小。

不同的地形条件形成的水系形状不同,如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四川盆地、新疆盆地),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亚洲水系),山前形成扇形(海河)、平行状(横断山区)、树枝状水系(黄土高原),低平平原形成方格状水系(长江下游、珠江下游)等;山谷处常发育河流,山脊为河流分水岭,以此可估算河流的流向和流域面积。

而河流在不同河段塑造的地貌也不同,一般来说,在河流上游流经山区形成“V”型河谷,在山前易形成冲积扇平原,在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地形区。

2.地势、地貌与气温由于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在对流层中一般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C,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山地一般成为低温中心;在夏季,盆地接受太阳辐射易升温,加上盆地比较闭塞,与外界的空气交换少,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的高温中心);同时山地也起到屏障作用,一般来讲,迎风坡降水量多,气温相对较低,背风坡可形成焚风效应,降水相对较少,气温较高(武夷山夏季东坡是迎风坡,冬季东坡则成为背风坡,致使夏季西坡温度高,冬季东坡温度高)。

3.地形与降水山地的迎风坡常形成降水,而背风坡降水很少。

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乞拉朋齐,我国降水最多的地区是火烧燎,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这里的地形三面高,一面向海洋敞开,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在此被迫抬升,形成丰沛的降水。

又如天山北侧使得从大西洋、北冰洋来的湿润气流抬升,降水较多,由天山北侧向北、向南降水呈递减趋势。

4.气候与河流气候对河流的水文特征有重要影响,如对不同补给的河流,气候对其影响不同。

气温高低直接影响以高山冰雪为主补给的河流(如塔里木河),降水的多少与季节变化会影响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的水量和汛期的长短(如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河流的水量与汛期由南向北呈减小的趋势),同时降水的强度也影响河流的含沙量等。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大气、水、生物、岩石、地形、土壤。

2.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3.意义: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4.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

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各自然地理环境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氧气的平衡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特别提醒](1)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2)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产生了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水循环是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联系的纽带之一。

(√) 2.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中,气候是最活跃的要素。

(×) 3.湿润地区往往植被茂密,因此土壤肥沃。

(×) 4.大肆砍伐热带雨林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二、人地协调观——读图填空读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影响关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综合思维-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

综合思维-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

1 典例分析
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6m)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m)的户 外徒步线路——鳌太线,是中国最艰难的五大徒步线路之一,尤其以一段称为“石海” 的路段最艰难。图7为“石海”景观与秦岭太白山北坡植被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1-2 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 典例分析
下图为“亚洲河流水系图”,读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关于图中河流的名称与注入的海洋组合正确的是( )A.①——勒拿河——北冰洋
B.②——印度河——孟加拉湾C.③——湄公河——印度洋
D.④—
—黄河——大西洋2.根据河流流向,判断下列物品哪一个能够体出亚洲的地形分布总
特点( )
题型2 地形与河流的相互影响
题型2 地形与河流的相互影响
2 提分秘籍
②中游落差减小,河流流速减慢;③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变宽,以淤积为主;流速缓慢, 水量稳定,航运、灌溉价值高。2、河流影响地形:(1)流水侵蚀:河流上游,流水侵 蚀强烈,多形成峡谷,如横断山脉。(2)流水堆积: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 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如长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等。
D.台湾岛上的河流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
题型1 地形与气候的相互影响
2 提分秘籍
1、地形影响气候:
(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 米,气温下降约 0.6°C。②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是日温差较大。(2)地形 对降水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3)地形对气候分布的影响:欧 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南北两侧,形成了面积广阔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北 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上的西风东行,导致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 沿岸狭长的地带。

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发展规律

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发展规律

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发展规律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发展规律知识点:1、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2、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牵一发而动全身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3、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

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风化物,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重要影响(继承关系)。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

(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

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层也薄。

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

(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生长→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生长→成熟土壤)。

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

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

如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

陡峭的山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

平坦的地方:地表物质的侵蚀速度慢,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深厚的土壤。

阳坡:温度条件好,但蒸发旺,水分较差,阴坡反之。

人类活动:积极影响—改造自然土壤为各种耕作土壤;如水稻土消极影响—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等)4、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冻土是指温度低于0 ℃并含有冰的土壤和岩石。冻土可分为多年冻土和 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暖季融化、寒季冻结的活动 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又称永冻层);季节性冻土则只有活动层,在暖季全部 消融。下图为祁连山木里河某段河谷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是其他自然地理要素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的主要场所 气候 大气过程支配着海陆间的水循环和地表的热量平衡 水文 各种水文过程是自然界内部相互联系的纽带 土壤 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他要素的关键环节
动物的存在使自然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能量利用更加充分,物质循 生物 环的速度更快;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无机物质合成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一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情境探究] 2020年8月21日凌晨,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富泉镇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发生山 体滑坡。原本覆盖绿色植被的山体表面露出一块斜长约880米、宽约280米 的泥黄色破坏面,阻塞河道。此次山体滑坡造成一省道交通中断和人员伤亡。 结合材料探究: (1)此次山体滑坡影响了哪些地理要素?(综合思维) (2)植被要素的变化与山体滑坡有何关系?(综合思维) 提示 (1)地貌形态的改变(山体滑坡)导致了水文状况的改变(形成堰塞湖),地 表植被的破坏,进而影响了人类活动(淹没村庄,摧毁交通)。 (2)山区植被覆盖率的减少可能会引发山体滑坡。
(2)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 他区域。首先明确该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该区域 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 以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分析如下。
2.合理利用资源 (1)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做到资源利用减量化。 (2)开展综合利用,做到废弃物排放减量化。 (3)寻找替代产品,尤其是稀缺资源的替代产品。 (4)对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好预案,积极防范问题的发生。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一、知识讲解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⑴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生物一地貌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二、高考经典试题1.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安第斯山脉的隆起使山脉东西两侧的河流流向不同,西侧主要流向太平洋,东侧主要流向大西洋。

由于安第斯山脉分布在大陆西侧,故地表径流主要流向大西洋。

故选B。

答案B2.《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据此回答⑴〜(2)题。

(1) “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A.山间峡谷B.山前平原C.山间盆地D.平缓高原(2)“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A.地理位置B.灌溉系统C.农业科技D.水力资源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利用古代经典散文叙述来分析地形地貌特点的能力。

古文描述的是群山环绕的疏朗空旷之地,地形可能为山间盆地。

第(2)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形成的影响因素。

通过题意可知“桃花源”这种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其形成与山间盆地的独特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答案(1)C (2)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和差异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又称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自然基础。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大气 水 土壤
自然地理环境
生物 岩石
地形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各组成要素通过大 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 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 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 互联系的整体。
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 成分
土壤与 生物
土壤→生物 生物→土壤
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表现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
(2)平衡功能
①什么是生产功能?
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②植物生长过程是通过作用才能生产有机物? 光合作用
大气循环
水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生物循环
案例 读P85案例1(以生物为例)
思考:生物循环对大气、水、岩石、土壤、 产 生怎样的影响?
1、改变了大气成分 2、改变了陆地水的成分,改善陆地水分状况
3、改造岩石圈,促使土壤的形成 4、改变地球面貌,形成地理环境
示意
大气 水 岩石 土壤
无机物
化学能 有机物
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举例
地球大气中的CO2保持稳定,大气本身没有减缓或 增加CO2的能力,但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CO2 和海水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这就减少了大气 中的CO2。此外,陆地植物大量吸收CO2,使大气中CO2 减缓。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才有这个平 衡功能。
可可西里---藏羚羊

土壤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土壤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土壤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气候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气候包括降水量、温度、风速和日照等要素,它们直接影响土壤的水分状况和温度条件。

降水量越多,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越高;温度越高,水分的蒸发速率越快。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和分布。

与此同时,降水和温度也会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速率。

其次,地质条件也对土壤的形成产生着重要影响。

地质是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岩石类型、地层和构造等要素。

不同的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直接影响土壤中的矿物质含量。

例如,火山岩和沉积岩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有利于土壤的养分供应;而花岗岩和砂岩则含有较少的矿物质,土壤贫瘠。

地层的差异也会影响土壤的发育,厚度较大的地层有利于土壤根系的扎根和发育。

构造运动还会导致地貌的抬升或下陷,影响土壤发育的深度和类型。

第三,生物因素对土壤形成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植物的根系能够渗透土壤,植物残体在土壤中分解形成有机质,微生物通过降解有机物释放养分。

这些生物活动改变土壤的结构和质地,有利于土壤的形成与发展。

同时,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土壤动物等生物群落也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最后,地形是土壤形成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地形包括地势的高低、坡度和坡向等要素。

地势高低直接影响了水分的分布,高地通常较干燥,低地则更容易积水。

坡度和坡向则会影响水分的滞留和消散,从而影响土壤的水分状况和养分的分布。

综上所述,土壤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气候、地质、生物和地形共同作用,决定了土壤的养分含量、水分状况和质地等特征。

通过了解这些相互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为土壤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哎呀呀,咱今儿个就来说说这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你说这大自然啊,可真是奇妙得很嘞!你瞧那山,有的高得直插云霄,有的矮矮胖胖敦敦实实的,那形状也是各不相同。

山上呢,有树有草,那树长得也是各式各样,有的笔直笔直的,像个站岗的士兵,有的歪七扭八的,像个调皮的孩子。

这山和树啊,那就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山给树提供了扎根的地方,树呢,又给山增添了一抹绿色,让山看着不那么光秃秃的。

再说说那水,那水可真是到处流啊。

从山上流下来,形成小溪,小溪汇聚成河流,河流再流入大海。

这水和山也是相互影响嘞。

水可以冲刷山体,让山的形状发生变化;山呢,又能挡住水的去路,让水形成瀑布啥的。

还有那气候,哎呀,这气候可是能决定很多东西嘞。

要是老是下雨,那地上就湿漉漉的,草啊树啊就长得特别茂盛;要是老是大晴天,那地就可能干得裂口子。

这气候和水也有关系啊,下雨多了水就多,下雨少了水就少。

你再看那土壤,土壤好的地方,植物就长得好;土壤不好的地方,植物就长得稀稀拉拉的。

这土壤和水也有联系,水多了能让土壤变得肥沃,水少了土壤可能就没啥养分了。

就说我那次去一个地方,那地方的山特别高,山上的树也特别多。

我就沿着一条小溪往上走,那溪水可清了,能看到水底的石头和小鱼。

我就跟那小鱼说:“小鱼小鱼,你在这水里游得可真快活啊!”那小鱼好像听懂了我的话似的,摆了摆尾巴游走了。

走着走着,我就到了一个山坡上,那山坡上的草长得可茂盛了,还有好多野花。

我就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白云,闻着花香,哎呀,那感觉可真美啊!这时候来了一阵风,那风吹得草和花都晃来晃去的,好像在跳舞。

我就想啊,这风、草、花、云,它们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它们相互之间都有关系,少了谁都不行。

还有一次,我去了一个沙漠,那地方可真干啊,一滴水都看不到。

那沙子被风吹得漫天飞,打在脸上还挺疼的。

我就想,这地方要是有点水就好了,有点树就好了。

可。

地理学科思维培养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科思维培养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科思维培养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科思维至关重要。

地理学科思维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规律,还能提升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通过一些例题和知识点的总结,来探讨如何培养地理学科思维。

一、空间思维空间思维是地理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例题: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西部的分布有何特点?知识点总结:1、地图的运用:熟练掌握各种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形地图、气候地图等,通过地图来直观地感受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2、经纬度的理解:了解经纬度的划分和作用,能够根据经纬度来确定地理位置和判断方向。

3、地理位置的描述:学会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来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

二、综合思维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综合思维要求我们能够全面、系统地分析地理问题。

例题:分析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知识点总结:1、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地形影响气候,气候又影响植被的分布。

2、人地关系的综合考虑: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反馈。

3、区域综合分析:对于一个特定的区域,要综合考虑其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三、时间思维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时间思维能帮助我们理解地理过程的演变。

例题:简述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

知识点总结:1、地质年代的概念:了解不同地质年代的划分和特点,以及在不同地质年代中地理环境的变化。

2、地理过程的分析:如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河流侵蚀和堆积等过程的时间顺序和变化规律。

3、历史地理的研究:通过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和变迁,来理解地理事物的发展脉络。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课前案课标要求运用图标并结合实例,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核心素养目标1.能够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

(地理实践力)2.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综合思维)。

3.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区域认知)。

4.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知识,说明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由、、水文、和生物等要素组成,每种自然地理要素都有各自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2.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概念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内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可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影响,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自然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会产生单个自然地理要素所不具备的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和。

(1)生产功能①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②光合作用:植物:提供______;大气:提供______;土壤、水圈、岩石圈:提供________及________。

(2)平衡功能含义: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性质: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预测、自然区划、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开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课中案要点精析要点一:自然地理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 大气中CO2的平衡,大气中O2的平衡,

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变化与其组成要素密切相关,利用 整体性原理可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发展变化的影 响。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 整体性的表现 统一的演化过程 而动全身”
举例说明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 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 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2009年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下列问题。
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①形成了丰富的 矿产资源;②改 变了地表形态, 塑造了各种自然 景观;③实现了 地区之间、圈层 之间的物质交换、 能量传输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功能 概念
性质
形成 过程
举例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它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它是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 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 稳定的能力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
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 绝灭。一种学说认为,这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
认为,这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所致。据此回答1~2题。
1.什么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最准 确的说法是( )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各个自然地理要素组成,自然地理要素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元素.
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地形、地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矿产等.
自然地理五大要素指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

而五大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1、总是力求整体的一致性。

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体发生相应改变。

2、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如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过程。

3、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新功能。

其中,生产功能是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
1、警示
从空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一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

如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表明,正是由于农牧过渡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了植被,加上地表土层疏松和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导致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

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者:李兴防来源:《地理教育》2008年第05期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成分在以太阳能和地球内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各种自然地理组成要素。

每一组成要素都按自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着,其中没有一个要素是孤立的。

1.地形、地貌与河流地形决定河流流向、流速。

山区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落差大,平原地区水的流速慢,落差小。

不同的地形条件形成的水系形状不同,如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四川盆地、新疆盆地),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亚洲水系),山前形成扇形(海河)、平行状(横断山区)、树枝状水系(黄土高原),低平平原形成方格状水系(长江下游、珠江下游)等;山谷处常发育河流,山脊为河流分水岭,以此可估算河流的流向和流域面积。

而河流在不同河段塑造的地貌也不同,一般来说,在河流上游流经山区形成“V”型河谷,在山前易形成冲积扇平原,在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地形区。

2.地势、地貌与气温由于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在对流层中一般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C,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山地一般成为低温中心;在夏季,盆地接受太阳辐射易升温,加上盆地比较闭塞,与外界的空气交换少,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的高温中心);同时山地也起到屏障作用,一般来讲,迎风坡降水量多,气温相对较低,背风坡可形成焚风效应,降水相对较少,气温较高(武夷山夏季东坡是迎风坡,冬季东坡则成为背风坡,致使夏季西坡温度高,冬季东坡温度高)。

3.地形与降水山地的迎风坡常形成降水,而背风坡降水很少。

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乞拉朋齐,我国降水最多的地区是火烧燎,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这里的地形三面高,一面向海洋敞开,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在此被迫抬升,形成丰沛的降水。

又如天山北侧使得从大西洋、北冰洋来的湿润气流抬升,降水较多,由天山北侧向北、向南降水呈递减趋势。

4.气候与河流气候对河流的水文特征有重要影响,如对不同补给的河流,气候对其影响不同。

专题七 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内在联系

专题七  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内在联系

中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与强化训练专题七 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专题7.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理位置气候矿产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人口 城市 交通 农业 工业 文化地理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板位置相对位置 半球位置寒带极圈以内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举例:A、亚洲纬度跨度大,地跨寒温热三带,所以寒温热三带的气候在亚洲均有分布,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B、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所以以热带气候为主,因此而得名“热带大陆”;其中热带草原气候在非洲分布最广;C、想一想: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之欧洲、极地、西亚、埃及、南亚、东南亚、中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二、海陆位置:1、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北半球最高和最低月均温比较海陆位置最高均温最低均温陆地7月1月海洋8月2月原因:海洋增温慢,降温也慢,温差小。

陆地增温快,降温也快,温差大。

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夏季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

如:莫斯科与伦敦同在温带,莫斯科因地处内陆,温差大,冬冷夏热。

伦敦沿海,温差小,全年温和。

2、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A、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B、温带(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如:分布在南北回归线到南北纬30°的热带沙漠气候与分布在南北纬10°到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季风气候,气温上都是全年高温,但是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和内陆(如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全年降水少。

而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全年降水多(受夏季风影响,全年分旱雨两季)。

3、由于海陆位置会影响气温和降水,所以即使在同纬度地区因海陆位置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气候类型。

举例:A:亚洲:亚洲东部地处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与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所以亚洲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中部地处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内部,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关系并举例

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关系并举例

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关系并举例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以下是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关系的举例:1. 气候与地形:地形对气温的影响表现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

同时,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表现为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背风坡则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是迎风坡,降水丰富,而北坡则相对干燥。

2. 气候与水文:气候对河流的水文特征有重要影响。

在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河流流量大且稳定;而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也随之呈现季节性变化。

例如,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气候使得该地区的河流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小、水位变化小等特点。

3. 地形与水文:地形对河流的走向、水系的形状有决定性作用。

例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得绝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而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的地形则导致形成向心状水系。

此外,地形还影响河流的利用方式,如山区地形陡峭,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平原地区水流平稳,航运价值较大。

4. 气候与生物:气候对生物分布有重要影响。

不同气候条件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有明显差异。

例如,热带雨林气候区生物多样性丰富,而沙漠气候区生物种类稀少。

5. 土壤与生物:土壤是生物生存的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孕育着不同的生物群落。

例如,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贫瘠的土壤则可能导致植被稀疏。

综上所述,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在实际地理现象中,这种整体性表现得尤为突出。

苏教版地理必修二自然地理要素解析

苏教版地理必修二自然地理要素解析

苏教版地理必修二自然地理要素解析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学科,探索地球上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要素是指地球上各种力量和事物,包括大气、水、岩石、土壤、植被和动物等。

它们是地球上形成和演变的基础,也决定了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环境。

在苏教版地理必修二中,我们将学习和了解地球上的几个主要自然地理要素。

首先,我们将重点讨论大气,它是地球表面上最外层的薄薄的气体层。

大气包括了空气、颗粒物质和水蒸汽等,它们在地球上形成了一系列的气候和天气现象。

大气还能影响地球上的其他地理要素,如水资源、植被和动物分布等。

我们将深入研究大气的组成、结构以及其与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

其次,我们将关注水,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

地球上约70%的面积被水覆盖,它们形成了海洋、河流、湖泊等水体。

水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维持,也对地球上的人类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将学习水的循环过程,探索各种水体的形成和特征,以及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等。

第三,我们将探索岩石和土壤,它们是地球上的物质基础。

岩石是地壳的构成要素,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类型。

它们在地球表面构成了山脉、平原、高原等各种地貌。

土壤是岩石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将研究岩石和土壤的类型、分布、形成过程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关注植被和动物,它们构成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

植被是地球表面上的绿色覆盖物,对调节气候、保护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动物是地球上最具活力和多样性的生命形式,它们与植被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

我们将学习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植被的分布规律,以及动物的分类、适应性和分布等。

苏教版地理必修二通过对这些自然地理要素的解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的构成和演变过程,认识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理解气候和气候变化的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等。

同时,它还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地理素养】地理要素之间的基本联系总结

【地理素养】地理要素之间的基本联系总结

【地理素养】地理要素之间的基本联系总结【地理素养】2020高考地理要素之间的基本联系总结一、地理要素地理要素是地图的地理内容,包括表示地球表面自然形态所包含的要素,如地貌、水系、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改造自然界所形成的要素,如居民地、道路网、通讯设备、工农业设施、经济文化和行政标志等社会经济要素。

二、地理要素之间的基本联系地理环境各要素(大气、水、生物、岩石、土壤、地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地形→气候类型的复杂性:(如:亚洲、横断山区气候复杂)(2)地形→气候分布:分布范围、分布形态(如:西欧与北美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南北走向的山脉对海陆之间的水汽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呈狭长带状分布。

如南、北美西海岸。

而东西走向的山脉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3)地形→气候特征:→气温:①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

在中低纬的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垂直自然带种类丰富多样)盆地地形:空气不易扩散,盆地底部气温更高(冬季加重暖冬与雾霾)。

如果冷空气进入盆地堆积,易导致气温更低(加剧了寒潮或者冷空气的影响时间,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地形可以阻挡冷空气(我国东西走向的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等);山区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

在中低纬的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垂直自然带种类丰富多样)盆地地形:空气不易扩散,盆地底部气温更高(冬季加重暖冬与雾霾)。

如果冷空气进入盆地堆积,易导致气温更低(加剧了寒潮或者冷空气的影响时间,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地形可以阻挡冷空气(我国东西走向的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等);背风坡导致气流下沉增温,加剧背风坡的干旱程度,提升了背风坡森林火险等级(焚风效应)。

→降水;①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

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 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本身并不 具备平衡功能。如大气本身不具有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但是, 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 增的二氧化碳,即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平衡功能表现在地 理环境要素的性质的相对稳定,且此平衡是动态平衡。



3.表现: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 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4.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水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岩石受人类 直接影响较小。 思考讨论 在河流的中上游地区砍伐森林,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 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提示:在河流的中上游地区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使河流的含 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淤积,河流泄洪能力下降,易引发洪涝灾害。
情 景 导 入
学 习 目 标 1.结合实例说出地理环 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举例说明某地理要素 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 中的作用。 3.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 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角度分析一些自然现 象。
热带雨林被砍伐 ,全球变暖加剧 ,生物多 样性减少 ,气候异常……地理环境各要 素 “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环境具有整 体性。地理环境整体性有哪些表现 ?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新功能 内容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 生产功能 合作用 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 平衡功能 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含义 (1)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 要素的演化。 (2)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2.意义: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重要表现形式。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 等。 2.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的途径和意义 (1)途径: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 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2)意义:形成各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思考讨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描述的是物质迁移 与能量交换的哪个循环过程? 提示:生物循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问题导引 我国古代文学名著《诗经》里,收集了一首春秋时期魏国的民歌 《伐檀》,歌中这样唱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 漪……” 那时的黄土高原草肥水美,山清水秀。唐代以后由于大兴土木, 连年战争,森林被大量砍伐,水土流失严重,从此“九曲黄河万里 沙”…… 结合材料探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使地理环境发生哪些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 资源;②改变了地表 形态,塑造了各种自 然景观;③实现了地 区之间、圈层之间的 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剖析 构成地理环境的各自然地理要素均拥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各个功 能不同的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 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 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 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 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和无机盐。光合 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 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由此可见,生 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典例剖析 【例题1】 读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示意图,完1)图中A、B的形成是由于 , I只有成为 才能被植物吸收。 (2)从A~I整个作用过程都是化学元素的 过程。A、B与 C、D、E、H转换的结果,改造了 圈。F作用的结果改造 了 圈。 解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流动使自然地理环境各要 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的生长发育要 依赖于环境为它提供的物质和能量,生物又通过新陈代谢把废弃物 排放到环境中。 答案:(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水溶液 (2)迁移 大气 水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简 图 太阳能(蒸发、水汽输 能 太阳能→化学能 地球内部热能、 太阳 送)、重力能(降水、径 量 →热能 能、重力能 流)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①使水体不断更新,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 平衡;②缓解不同纬 意 度热量收支不平衡 义 的矛盾;③海陆间联 系的主要纽带,不断 塑造地表形态
①促进自然界物质 和化学元素的迁移 运动及能量的流 动、转化;②联系自 然地理环境中的有 机界和无机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一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问题导引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7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 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 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 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结合材料探究: (1)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2)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1)水文。(2)整体性。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关系图示分析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组成 的有机整体,这些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自然界三大物质循环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格归纳 不同的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 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 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 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 的整体。三大物质循环对比如下。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从岩浆到各类岩 石,再到新岩浆的 产生过程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 有机质的 概 石圈、 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 合成与分 念 续运动的过程 解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