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要点
中囯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
筛查(方法)
内镜及病理活检是目前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金标准。 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加指示性活检的组合操作技术已成为我国现阶段
最实用有效的筛查方法。 电子染色内镜等内镜新技术在早期食管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尚处评估阶
段,既往使用的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和上消化道钡餐等筛查方法因诊断 效能及接受度等问题,已基本被淘汰,不做推荐。
定义与术语
上皮内瘤变: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相当于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和高 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相当于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一项随访13.5 年的队列研究提示食管鳞状上皮轻、中度异型增生癌变率分别为 25% 和50% 左右,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约为75%,所以部分中国病理学家仍主张 使用三级分类方法,将食管鳞癌的癌前病变分为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建议病 理报告中同时列出两种分级标准的诊断结论。
流行病学现状(我国) 我国是食管癌最高发的国家之一,据 2009 年数据显示,其发病率为22.14/10 万,同期死亡率 为16.77/10 万,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4 位。 高发省份为河北、河南、山西、福建,其次为新疆、江苏、甘肃和安徽等。男女比例接近2∶1, 农村发病率与死亡率比城市高约1.7 倍。 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比例超过90% (共识正文如未特殊说明, 食管癌均指食管鳞癌)。 早期食管癌所占比例低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 按伤残调整寿命年计算,我国食管癌负担沉重,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 倍。
筛查(对象)
符合第1 条和2~6 条中任一条者应列为食管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1)年龄超过40 岁; 2)来自食管癌高发区; 3 )有上消化道症状; 4 )有食管癌家族史; 5 )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 6 )具有食管癌的其他高危因素( 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食道癌的检查 食道癌确诊要做哪些检查
食道癌的检查食道癌确诊要做哪些检查病人在怀疑自己可能患上食道癌的时候,是应该马上到医院做检查,才能明确确诊的。
一般情况下,对于食道癌的诊断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检查,第一步是需要进行定性诊断,第二步就是要做一个分期检查。
在临床上常说的定性诊断,其实就是活检。
食道癌病人需要确诊的第一步需要进行活检,就是做胃镜,胃镜是目前检查食道癌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胃镜检查,其实就是一个镜子从嘴里伸入食管,观察食管是否发生病变,如果发现食管内长出肿物,即需取一块活检,就能通过病理学分析,进行初步的病理诊断。
通过定性检测确诊后,则需要进行第二步的分期检查。
因为对于食道癌的治疗,需要区分早中晚期,才能方便主治医生决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讲,食道癌的分期检查首选CT,也就是食管CT扫描检查。
因为人体食管与心脏、器官、血管、脊柱、肺部等多种脏器以及组织相连,健康情况下食管与邻近器官的分界清楚。
但是,一旦食管壁厚度增加,则会导致食管与邻近器官的分期模糊。
在这个时候,使用食管CT扫描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出食管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不过,病人刚开始就诊的时候,如果病人症状不明显,只是怀疑可能患有食道癌的话,可以先通过食管功能检查,来判断食管是否发生一些病变。
首先,可以做一下食管运动功能试验:1.食管压力测定:主要适用于怀疑有食管运动时常的病人;2.酸清除试验:主要是为了测定食管体部排除酸的蠕动效率。
还可以通过胃食管返流测定来判断食管功能:1.食管的酸灌注试验;2.24小时食管pH监测;3.食管下括约肌测压试验。
对于食道癌的检查,主治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相关症状,决定比较合适的检查方案,并不需要每一个检查都需要进行一次。
不过,如果病人确诊了食道癌之后,为了确定食道癌有没有发生转移,还需要进行B超检查以及造影,来确定食道癌是否已经发生了转移,以及转移不问的病变情况,才能更好的方便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四种常见癌的早期表现及筛查手段
文/ 梁健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医科主治中医师)
早发现、早治疗,是肿瘤治疗的共
识。
在临床中,早期能否准确识别肿瘤是
影响基层首诊率的重要指标。
迁延难愈的咳嗽与血痰:考虑肺癌
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
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
瘤之首。
肺癌高发于45~65岁之间,长时
间(一般为1月以上)的反复咳嗽为肺癌
结核病进行鉴别。
这些良性疾病虽有肿块,但是肿块多表面光滑,一般乳腺彩
颈部淋巴结肿大与涕血:注意鼻咽癌鼻咽癌高发于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因广东为鼻咽癌最高发的地区,故又称为“广东瘤”,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
涕血是鼻咽癌最多见的症状,约有70%的患者有此症状,其中23.2%的病例以此为首发症状来就诊。
涕血是用力向后吸鼻腔或鼻咽部分泌物时,由于软腭背面与肿瘤表面相摩擦,肿瘤表面血管破裂所致,轻者可引起涕血(即后吸鼻时“痰”。
食道癌的检查方法 食道癌可以活多久呢
食道癌的检查方法食道癌可以活多久呢食道癌是指发生在食道上皮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主要发展超过了表皮基底膜并向其他组织和器官扩散。
食道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常被患者忽视,导致确诊时已经到了晚期,因此及早的检查和发现食道癌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食道癌检查方法。
1.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检查是诊断食道癌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将柔软的内窥镜插入到咽喉,再经食道、胃进入十二指肠,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并评估食道黏膜的异常变化。
在内窥镜检查中,医生可以采集组织样本进行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
2.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检查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胃镜检查中,医生可以通过插入柔软的胃镜到食道、胃中,观察和评估食道和胃的内膜情况。
胃镜检查中,医生可以采集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3.钡餐检查:钡餐检查是一种通过口服含钡剂的方法来观察食道和胃的检查方法。
患者饮用含有钡的溶液,然后通过X射线观察钡剂在食道和胃的运动情况,从而评估食道的病变。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发现病变的位置和形状。
4.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通过采用超声波的原理,通过皮肤传导超声波到内脏上,再通过超声设备接收反射的声波,从而获得人体内脏的图像和信息。
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食道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并评估有无淋巴结转移。
5.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X线检查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横断面图像。
CT扫描可以显示食道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有无脉管和淋巴结转移。
6.MRI检查:MRI (磁共振成像)利用核磁共振原理,能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食道的肿瘤位置和扩散情况。
7.食管造影:食管造影是通过经口摄取含有碘剂的造影剂,然后进行X线检查,来观察食道和胃的形态和功能。
食管造影可以显示食道肿瘤的位置、形状和有无糜烂溃疡。
食道癌的预后与病变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密切相关。
早期发现的食道癌,治疗成功的机会较大,预后较好。
然而,如果食道癌被发现时已经进展到晚期,治疗效果会大大降低,生存期也会相应缩短。
2020中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诊治策略专家共识(全文)
2020中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诊治策略专家共识(全文)本文旨在介绍2020中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诊治策略专家共识。
食管鳞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并合理干预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早诊率、降低发病率,是食管癌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
本次专家共识由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组织消化病、消化内镜、病理学等领域专家讨论,并参考国内外研究和专家共识,提出并规范了我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和病变的定义、诊治和随访策略,以期对该类疾病的防控发挥指导作用,进而实现对食管癌的早期阻断和干预。
食管癌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中鳞癌和腺癌是两种常见的病理类型。
全球食管癌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第7位,死亡率居第6位。
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相当高的国家之一,其中约90%的食管癌病例为鳞癌。
2018年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5位和第4位,我国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53.7%和55.7%。
食管癌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确诊时的临床分期,早期食管癌经微创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中晚期食管癌经手术、放疗和化疗后五年生存率仍不足30%。
食管癌存在长达5~10年的癌前状态、癌前病变及早期癌阶段,这为筛查和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窗口期。
针对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___、___和我国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均已制定了指南和共识意见。
但对于我国高发的食管鳞癌,其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的定义、诊断、随访和治疗等关键问题尚未达成共识。
因此,本次专家共识旨在规范我国食管鳞癌癌前状态和病变的定义、诊治和随访策略,以便更好地指导食管癌的防控工作。
早期诊断并合理干预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将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早诊率、降低发病率,是食管癌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
0.45%[28]。
EP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见症状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反酸等。
食管癌实验室检查
食管癌实验室检查食管癌实验室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用于早期发现和诊断食管癌。
本文将详细介绍食管癌实验室检查的标准格式,包括检查方法、检查过程、结果解读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检查方法食管癌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症状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吞咽困难、胸痛、体重下降等,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表现。
2.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触诊、听诊、视诊等,以寻找可能存在的异常体征。
3. 实验室检查: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二、检查过程食管癌实验室检查的具体过程如下:1. 预约检查:患者需要提前与医院预约检查时间,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相关准备,如空腹等。
2. 采集标本:医生会根据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等标本,用于后续的实验室检查。
3. 实验室检测:采集的标本会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细胞学检查等。
4. 结果解读:医生会根据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进行解读,判断是否存在食管癌的可能性,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三、结果解读食管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解读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实验室检测结果、临床症状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果解读:1. 阳性结果:如果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异常,如肿瘤标志物升高、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细胞等,可能存在食管癌的可能性。
此时需要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以确诊。
2. 阴性结果:如果实验室检测结果正常,但患者仍存在明显的临床症状,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以排除食管癌的可能性。
3. 需要进一步检查:在一些情况下,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如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食管癌实验室检查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遵循医生的指导: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检查准备,如空腹等。
2. 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度: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内镜诊断食道癌早中晚期
内镜诊断食道癌早中晚期引言食道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效果与早期诊断相关性极大。
内镜检查是目前常用的诊断食道癌的方法之一,通过内镜检查可以观察到食道黏膜的变化,进而判断食道癌的早中晚期。
食道癌的发展过程食道癌是起源于食道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展过程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食道癌在早期通常表现为食道黏膜上的轻度异型增生,形成的癌前病变称为食道上皮内瘤变(ESD)。
内镜下可以观察到粗糙不平、颗粒状的瘤体或黏膜增厚。
•中期:随着病变进展,食道癌可扩展进入黏膜肌层和浆膜肌层,形成食道肌层浸润型癌,这一阶段患者可能出现胸骨后烧灼感、吞咽困难等症状。
内镜下可见肿瘤呈现边缘隆起、溃疡形成、溃疡底凹陷等特征。
•晚期:食道癌进一步侵犯淋巴结、周围组织和器官,可能发生食管穿孔、食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
内镜下可见较大的肿块、浸润性溃疡、局部坏死等病变。
内镜诊断食道癌的方法内镜检查是诊断食道癌的重要方法,通过内镜下观察食道黏膜的变化,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常用的内镜检查方法包括白光内镜、荧光内镜和窄带成像内镜。
•白光内镜:白光内镜是最常用的内镜检查方法,通过光线的照射观察食道黏膜的表现。
早期食道癌表现为食道黏膜上的不规则黏膜增厚、颗粒状或结节状的病灶。
中晚期食道癌可见到肿块、溃疡、坏死等病变。
•荧光内镜:荧光内镜是在白光内镜的基础上加入了荧光染料,通过荧光染料的吸收与发光,观察食道黏膜的变化。
荧光内镜对于早期食道癌的诊断更加敏感,在黏膜上可观察到有无粗糙不平、颗粒状的瘤体或黏膜增厚等病变。
•窄带成像内镜:窄带成像内镜是通过使用特殊的光源和滤光片,突出某一特定波长的光线,增强食道黏膜表面和血管的对比度,从而更好地观察细微病变。
窄带成像内镜尤其适用于早期食道癌的诊断,能够清晰地显示黏膜上的细小病变。
食道癌早期内镜表现食道癌的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通过内镜检查能够帮助早期发现食道癌,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怀疑食管癌应做哪些检查
怀疑食管癌应做哪些检查在此之前,我们应当先了解一下食管癌的特征及临床表现。
食管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每年因食管癌病死的患者高达15万人。
食管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最主要便是和患者饮食习惯有关,通常患有食管癌的患者普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缺乏、多食烟、酒、热饮等情况。
发病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多为患者在吞咽粗硬食物时有一定的哽咽感,部分患者会出现胸骨后疼痛的情况,吞咽液体流质物时无明显痛感。
但在中后期时吞咽困难的情况会愈发严重,晚期连水或唾液都无法咽下,患者由于无法进食开始出现无力,脱水的情况,同时伴有持续性的胸痛和背痛。
同时由于食管处癌细胞活跃性较强,易在短时间内转移至患者其他器官,导致患者并发其他肿瘤疾病,危及其生命危险。
因此在平日工作生活中感觉自己吞咽食物时胸口疼痛并伴有阻塞感,则需要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检查。
为了防止部分读者前往医院后对食管癌的检查不知所措,本文在下面列举了目前各大医院常用的食管癌检查方式,为大家提供参考:第一,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
目前各大医院常用细胞脱落学检查来对食管癌进行诊断,检查方式为叮嘱患者吞服有线网气囊的塑料腔管,当气囊行至疑似病变区域时注入空气,使其和患者食道紧贴后轻轻拉出气囊,当气囊达食道上口时,将气囊中空气全部吸出,将细胞收集器由口腔取出,立刻做涂片、固定、染色行细胞学检查,观察气囊上有无癌细胞。
将该方法应用在病变区域其诊断率可达到90%以上,同时在所有的检查方法中该方法是对患者造成影响最小的方式,且费用合理,是目前诊断食管癌的常用方式之一。
第二,X线钡餐造影检查。
若部分读者不放心自己的情况,则可推荐该检查方式,主要的检查方式为,有专业的放射科医师调好钡剂(造影剂),要求受检者分多次小口吞咽,观察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患者的食管粘膜有无增粗,迂曲或虚线状中断,同时观察食管边缘有无缺损或是局限性管壁发僵、钡滞留等食管癌早期征兆,进而对受检者是否出现食管癌进行诊断。
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
癌症早期食管癌筛查与内镜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1、本文概述癌症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早期食管癌症通常无症状,难以及时发现。
一旦出现症状,通常处于中晚期,治疗困难,预后不良。
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总结我国食管癌症早期筛查及内镜诊治的专家共识,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本文首先综述了癌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及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接下来,详细介绍了内镜检查在食管癌症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内镜检查的适应症、操作技巧、诊断标准和并发症的处理。
本文还探讨了食管癌症的内镜治疗方法,包括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并比较了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本文总结了癌症早期筛查和内镜诊治的专家共识,并就筛查策略、内镜检查流程、治疗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这些共识对于提高我国早期食管癌症的检出率和降低死亡率,有助于推进食管癌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2、癌症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癌症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癌症食管癌是全球第八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六大原因。
在中国,食管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很高。
特别是在河南、山西等地区,食管癌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癌症的流行病学特征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多发于中老年人。
癌症食管癌的发生与地理、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从地理分布来看,癌症高发区多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河南、山西、河北等省。
这可能与当地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有关。
吸烟和饮酒:研究表明,长期吸烟和饮酒是食管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刺激食管黏膜,增加患食管癌症的风险。
酒精可能会破坏食道黏膜屏障,从而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
不良饮食习惯:高热量、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以及过量摄入腌制、烟熏、烧烤等加工食品,都与食管癌症的发生有关。
中国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PPT课件
明确诊断。
分期评估
对确诊患者进行全面的 临床分期评估,包括肿 瘤大小、浸润深度、淋
巴结转移等。
多学科会诊
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会 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治疗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 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法,如手术、放疗、化
疗等。
阴性结果患者随访策略及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
对于暂时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建议进行密切观 察,定期随访。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 恐惧情绪。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Nhomakorabea预防措施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食管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严格 掌握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加强围手 术期管理,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处理措施
炎症标志物
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在食管癌患者中也可升高, 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其他创新技术或方法介绍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内镜图像 进行自动分析和识别,提高早 期食管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 性。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
一种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可 显示食管黏膜的微观结构,有 助于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
06
筛查和早期诊断方法
内镜检查技术在食管癌筛查中应用
普通白光内镜
通过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形态、色泽、血管纹理等变化, 发现可疑病灶并进行活检。
色素内镜
利用染色剂对食管黏膜进行染色,增强病变与正常黏膜的 对比度,提高病灶检出率。
电子染色内镜
通过特殊光成像技术,如窄带成像技术(NBI)、智能电 子分光比色技术(FICE)等,显示黏膜表面微血管和微腺 管结构,有助于早期食管癌的诊断。
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内镜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颈动脉和头臂静脉内对比剂浓度较高,容易出现下颈段出现叫者管出,管管&对CTA检度的者,病,检查准确性。
640层螺旋CT对的诊断价值:引管,的性是引起管主因素。
640层螺旋CTA够清呈出,尤其是呈现其溃疡程度,在临床诊断中重[10]o CTA够从多个角度观察,VR MIP等后处理,够调节管成像透明度,分离管壁和管腔,相比于,更全面地呈,能够观察到不规则及面溃疡$01%&本研究,CTA呈溃疡性,根据像,够指导手开展。
同时CTA能够提供更开阔,够更清晰显示组织围,为科医生设计手供全面信息,为手术治疗奠良好的基础$12%&,CTA在特征上也具有较大潜力,够利用后处理观察,显示出度,在上突出优势。
CTA供CT,通过测算对比CT值,能够量特征。
有研究指出,斑块稳性和其率直接关联,根据CT测算率,从评估稳性,根据稳性对患者危险等级进行级回&CTA够根据斑块CT为、纤维斑及软&CTA软对纤维结组织、进行,进稳性,用于者病情,便于随访治疗。
上,CTA检性度,在诊中&用640层螺旋CTA检,够观察,呈出多角度、立体式影像,于医生深入,观察病情,用&参考文献[1]陈青,李合华.高分辨像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研究应用[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0,20(3):286-289.[2],马迪,陈,等•超在评估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0,17(6):336-340.[3],,李,等.128层CT像在冠状动者中用[J]•中CT MRI, 2020,18(7):63-65.[4].多排螺旋CT与MR诊[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9):243-244. [5],,•多层螺旋CT与MR诊动脉狭窄和粥临[J].临医研究与,2019,4(24):155-157.[6],张家乾•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中诊评[J].像研究与医用,2019,3(15):250-251.[7]赖剑华,袁庆城,曲雅梅,等•多层螺旋CTA用于缺血性脑卒中与相关性分析中临床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2018,27(8):2696-2697.[H]李•研究多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3):147-148. [9].多螺CT与MR对诊断研究[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7):81.[10]黎燕飞,刘华敢•高频彩超与多层螺旋CT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对照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2018,13(8):116-117,42.[11]张兴锐•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多排螺旋CT与MR的对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1):104-105. [12]姚成斌.16螺CT对检出率的结果分[J].像研究与医用,2018,2(13):150-152.[13]李.16螺CT与320CT对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对[J].医信息,2018,18(26):178.(收稿日期:2020-0H-2H)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内镜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宋敏乔永芳谢延峰恶性肿瘤类型诸多,其中食管癌属于常见疾病类型,早期食管癌与癌前病变细胞浸润深度常在邻近部位,如食管黏膜层与黏膜下层,并未超肌层、淋巴结转移及侵袭,这使得早期及癌前病变属于食管癌治疗的关键时期[1]&对食管癌早期DOI:10.11655/zgywylc2020.24.011作者单位:043000山西省侯马市人民医院内镜室及癌前病变的检出通常是采取传统白光内镜检查,但是这种检常型,引起误诊及漏诊情况,智能(FICE)镜得的,管、食管黏膜结,超镜对于食管层.可的,对肿瘤浸润情况 ,这于制出对性的治疗,通FICE镜同超声内镜进行结合,有助于提高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率。
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早筛新技术2024
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早筛新技术2024食管癌(EC)是最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EC的主要组织学亚型,约占新发EC病例的88%,主要发生在东亚和中亚。
ESCC预后不佳,其特点是5年总生存率低(美国和中国分别为18.5%和36.9%),这主要归因于晚期诊断。
相比之下,早期ESCC 通过内镜整体切除可达到近100%的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无需系统治疗。
因此,早期发现对于提高ESCC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诊断ESCC及其前驱病变的金标准仍然是碘染色内镜检查。
然而,内窥镜筛查的广泛采用面临着挑战,包括低依从性和大规模人群进行内窥镜检查的巨额费用。
液体活检方法能够检测血浆中游离细胞DNA (cfDNA)中的循环肿瘤DNA (ctDNA),为非侵入性早期癌症检测提供了一条有前途的途径。
然而,很少有研究评估液体活检在ESCC诊断中的应用。
近日,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Multimodal analysis of cfDNA methylomes for early detecting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的文章,作者开发了扩展多模态分析(EMMA)方法,同时识别cfDNA样本全基因组亚硫酸盐测序(WGBS)数据中与癌症相关的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CNVs和片段化特征。
EMMA显著提高了检出率,AUC为0.99,在验证队列中检测到87%的ESCC和62%的癌前病变,特异性>95%。
证明了cfDNA甲基化组学的多模态分析在ESCC早期检测和分子特征监测中的潜力。
图片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主要内容cfDNA全基因组亚硫酸盐测序中的EMMA框架概述为了提高ESCC的早期检测,作者开发了基于“组织- cfDNA-组织”策略的EMMA框架(下图a),全面分析cfDNA WGBS数据中的癌症衍生的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拷贝数变异(CNVs)和片段特征。
食管癌早期有哪些疾病信号
食管癌早期有哪些疾病信号食管癌是指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由于早期食管癌症状不典型,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进入中晚期,因此了解食管癌早期的疾病信号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食管癌早期可能出现的疾病信号,但请注意,以下症状并不一定表示你患有食管癌,如果你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1. 咽喉不适早期食管癌患者常常会感到咽喉不适,比如有异物感、灼热感或喉咙干涩等。
这是由于食管癌的生长部位较高,刺激到咽喉部分的神经造成的。
如果你长期出现这些不适,请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2. 吞咽困难食管癌生长在食管内,会阻碍食物通过的通道,导致吞咽困难。
早期食管癌患者可能只会在进食较大块的食物时出现吞咽困难,但随着病情的恶化,吞咽困难可能逐渐加重,甚至连吞咽液体也会感到困难。
3. 胸痛或腹痛食管癌的病变生长可能会刺激周围组织和神经,导致胸痛或腹痛。
早期食管癌患者常常出现胸骨后或胸骨下方的不适感,有时候疼痛会向背部放射。
这种疼痛通常是持续性的,而且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加重。
4. 消瘦和乏力食管癌患者常由于食欲减退、吞咽困难等原因引起营养摄入不足,导致消瘦和乏力。
如果你无法解释的体重减轻或持续感到疲倦无力,建议及时就医。
5. 呕血或黑便食管癌早期可能导致食管黏膜破裂出血,出现呕血的现象。
此外,食管癌还可能引发上消化道出血,出现黑便的症状。
如果你发现呕血或出现黑便,请尽快就医。
6. 嗓音嘶哑早期食管癌患者由于肿瘤压迫邻近的喉返神经,导致嗓音嘶哑。
通常情况下,这种情况在其它因素排除的前提下是不会出现的,如果你的嗓音出现异常,请尽早咨询医生。
7. 气管异物感早期食管癌病变可能导致气管受压,产生气管异物感。
如果你感觉有东西阻塞在气管中,但又无法咳嗽出来,建议及时就医。
8. 反酸或烧心感食管癌患者常常出现反酸或烧心感,这是由于食管括约肌功能受瘤体压迫或阻塞,导致胃酸倒流到食管引起的。
中国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
(2022年、北京)
某某某
目录
1 流行病学 2 筛查的早诊早治 3 人群风险分类 4 筛查起止年龄 5 筛查和早期诊断方法 6 针对不同筛查结果的诊治与管理
01
流行病学
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及死亡率
食管癌是威胁我国国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显示,2020年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为32.4万例。死亡病例30.1万例, 分别占全球食管癌发病与死亡的53.7%和55.35%。 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40岁之前较低,自40岁之后快速上升,男性高于女性,农 村高于城市。 目前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筛查(PET-CT)
不推荐使用18F-FDG PET-CT检查进行食管癌早期筛查(弱推荐,证据分级:中) 不推荐使用PET-CT检查进行食管癌早期筛查(弱推荐,证据分级:低)
一项2017年的回顾性研究对8-468名研究对象进行18F-FDG PET,结果显示,18F-FDG PET筛查食管癌 的灵敏度较低。PET-CT在检测食管癌远处转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有限,目前 使用PET-CT筛查食管癌证据单一且缺乏高级别的证据,另尚无经济成本评估的研究发表,故不推荐。
食管癌发病危险因素
01
饮酒
03
吸烟
特定的饮食因素
热烫饮食、腌制饮食、辛辣饮食、油炸饮食、高盐饮食、 霉变饮食。硬质饮食、快速进食、不规律饮食
02
遗传
04
食管癌发病保护因素
某些饮食因素是食管癌的保护性因素: 1、膳食纤维; 2、膳食钙; 3、蔬菜; 4、水果。
02
筛查和早诊早治
食管癌组织分型和病理分期
食管镜检查操作
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
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食管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癌症,严重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针对食管癌高风险人群开展筛查与早诊早治能够有效提高人群食管癌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为进一步规范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提升食管癌防治效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流行病学相关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食管癌新发22.40万例,死亡18.75万例,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4.64%和7.28%。
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5.87/10万和13.28/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
食管癌预后较差,近年来我国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可显著提高。
食管癌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特定的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病史及遗传因素等。
保护因素包括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膳食钙摄入、蔬菜和水果摄入。
二、高风险人群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一)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界定,以2000年中国人口结构为标准的年龄标化发病率>15/10万)。
(二)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中有食管癌病史。
(三)热烫饮食、高盐饮食、腌制食品、吸烟、重度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四)患有慢性食管炎、巴雷特(Barrett)食管、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良性狭窄等疾病。
(五)有食管的癌前病变诊疗史。
三、筛查(一)筛查对象食管癌高风险人群,无上消化道癌病史,年龄一般在45~74岁之间,无内镜检查禁忌证,能配合内镜检查。
(二)筛查方法食管癌筛查推荐内镜学检查,可根据当地医疗条件,选择但不限于如下方法:普通白光内镜、色素内镜,对于发现的可疑病灶可采用特殊内镜技术(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荧光内镜等)检查并进行活检。
不能耐受常规内镜检查者可进行麻醉/镇静内镜或经鼻超细内镜检查。
具体检查方法和操作流程参见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发布的食管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诊疗指南)。
食道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方法
论文题目:食道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方法摘要:食道癌是一种常见但危害巨大的恶性肿瘤,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文综述了目前食道癌早期筛查和诊断方法的主要进展,包括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生物标志物和新兴技术的应用。
重点讨论各种方法的优势、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1. 引言食道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晚期,治疗效果不佳。
因此,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提高食道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2. 影像学检查2.1 X线造影检查传统的食道癌筛查方法之一是X线造影检查,可以发现食管内腔的异常病变。
尽管X线造影检查简便易行,但其对早期病变的敏感性较低,不适合作为唯一的筛查手段。
2.2 CT扫描和MRI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CT扫描和MRI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食道结构图像,有助于发现食管壁的异常增生、溃疡或肿块。
这些技术在早期食道癌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尤其适用于评估深度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3. 内镜检查3.1 食管镜检查(ESG)食管镜检查是目前诊断食道癌最为常用和准确的方法之一。
通过食管内窥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颜色、形态和表面结构,及时发现病变和异型增生,进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3.2 改良的内镜技术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如窄带成像(NBI)和荧光内镜技术,能够提高对早期食道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NBI技术通过优化光谱特性增强血管和黏膜结构的显影,荧光内镜技术则利用特定荧光染料标记异常组织,提高了早期病变的可见性和诊断准确性。
4. 生物标志物4.1 血清标志物血清标志物在食道癌早期筛查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如糖类抗原CA19-9、食管癌相关抗原SCC-Ag等,尽管其单独使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但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可以提高筛查效果。
4.2 组织标志物组织标志物如p53、Ki-67等在食道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可以作为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断方法
局限性:技术要求高、成本较高
食管癌早诊断的方法
早期食管癌的症状和体征
吞咽困难:逐渐加重 ,流质饮食也难以咽 下
早期症状:胸骨后疼 痛、烧灼感、不适或 牵拉感
体重减轻:由于吞咽 困难,导致营养不良 和体重下降
病理学诊断在食 管癌的筛查和早 诊断中具有重要 作用,能够提高 食管癌的早期发 现率和诊断准确
率。
食管癌筛查和早诊断的挑战与 未来展望
提高筛查和早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开发更先进的筛 查技术和诊断方 法
结合多学科知识 和技术,提高综 合诊断能力
加强临床研究和 数据共享,提高 诊断准确率
推广普及筛查和 早诊断技术,提 高公众认知度和 参与度
细胞学检查
优点:无创、无痛、 无辐射,可重复性好
定义:通过采集食管 黏膜细胞样本进行显 微镜检查,以发现异 常细胞的方法
缺点:假阳性率高, 需要经验丰富的病理 医师进行诊断
应用场景:作为食管 癌筛查的辅助手段, 用于发现早期食管癌 或癌前病变
基因检测和蛋白质组学检测
基因检测:通过检测基因突变和异常表达,预测食管癌风险
持续咳嗽:由于肿瘤 刺激气管所致
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医学检查方法
内镜检查:通过使用内窥镜直接观察食管内部,发现早期食管癌病变。
钡剂造影检查:通过吞食含有钡的造影剂,利用X线检查食管的形态,发 现早期食管癌病变。
细胞学检查:通过采集食管黏膜细胞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发现早期食管 癌病变。
基因检测:通过检测与食管癌相关的基因突变,预测食管癌的风险和早期 发现病变。
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责 任与作用
食管癌术前评估要点
食管癌术前评估要点
1. 身体状况得重视啊!就像建房子得先看看地基牢不牢一样。
你想想,如果病人身体很虚弱,那能经得起手术这么大的折腾吗?比如,病人有没有其他严重的疾病,像心脏病、肺病啥的。
要是有,那术前可得好好评估,慎重考虑手术啊!
2. 肿瘤情况那可是关键呀!这就好比你要知道敌人有多强大。
咱得搞清楚肿瘤有多大、在食管的什么位置,这会直接影响手术难度和效果啊!如果肿瘤都长到没法切的地方了,那还怎么手术呀,对吧?
3. 吞咽困难程度也很要紧呢!这就像路上的绊脚石,多碍事呀!病人吞咽困难很严重,连口水都咽不下去,那术前就得想办法改善呀,不然术后怎么恢复饮食呢?
4. 营养状况可不能小瞧哟!就跟汽车没油跑不动一样。
病人要是营养不良,术后怎么有力气恢复呢?看看病人是不是很瘦、白蛋白够不够,这可都得好好评估呀!
5. 心理状态也得关注呀!病人要是成天提心吊胆、害怕得不行,那对手术能有好处吗?咱得让病人放宽心,勇敢面对呀!
6. 检查结果都要仔细看呐!这就好比作战时的情报。
胃镜、CT 这些结果都能提供重要信息,一个都不能漏呀,是不是这个道理?
7. 医生的经验多重要呀!就像老司机开车更稳。
经验丰富的医生能更准确地评估各种情况,做出更合适的决策,这可马虎不得呀!
8. 家属的支持也必不可少哇!家属就是病人的坚强后盾。
手术前后家属得陪着、鼓励着,这样病人才能更有信心呀!总之,食管癌术前评估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到,一个都不能马虎,这样才能让手术更顺利、病人恢复更好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要点
为提高我国食管癌早诊早治水平,改善我国食管癌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现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食管癌筛查策略,我国多个学会先后制定发布了3部共识意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一系列高质量研究。
为进一步优化完善我国食管癌筛查策略,专家组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在之前共识意见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新乡)》。
本共识针对筛查人群、筛查目标、筛查流程、初筛方法和内镜筛查5个方面问题,提出了16项推荐意见。
食管癌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包括鳞癌、腺癌等,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我国为食管癌高发国家,2018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食管癌发病率(13.9/100000)和死亡率(12.7/100000)在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5 位和第4位,我国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53.7%和55.7%。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大部分可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达到根治效果,5年生存率可达95%。
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低,预后差,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20%。
我国食管癌早诊率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早期
食管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因进行性吞咽困难或发生转移性症状后就诊而发现,此时肿瘤往往已达中晚期。
本共识针对筛查人群、筛查目标、筛查流程、初筛方法和内镜筛查5个方面问题,提出了16项推荐意见。
筛查人群
[推荐1]推荐40岁为食管癌筛查起始年龄,至75岁或预期寿命小于5年时终止筛查。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推荐2]对于符合筛查年龄人群,推荐合并下列任一项危险因素者为筛查目标人群:(1)出生或长期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2)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3)本人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4)本人有头颈部肿瘤病史;(5)合并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热烫饮食、饮酒(≥15g/d)、吸烟、进食过快、室内空气污染、牙齿缺失等。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筛查目标
[推荐3]推荐将早期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或异型增生)作为主要筛查目标。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筛查流程
[推荐4]对于食管癌极高发地区,对于筛查目标人群推荐每 5 年1 次内镜普查。
对于其他地区,推荐对目标人群进行食管癌风险分层初筛,对高危个体每5年进行1次内镜筛查。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推荐5]以群体普查与机会性筛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食管癌筛查。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极低质量)
[推荐6]对筛查发现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轻、中度异型增生),病变直径大于1cm或合并多重食管癌危险因素者建议每1年进行1次内镜随访,其余患者可2~3年进行1次内镜随访。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
[推荐7]对筛查发现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度以上异型增生)、早期食管癌及进展期食管癌,应依据相应指南给予标准治疗。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高质量)
初筛方法
[推荐8]应基于遗传背景、人口学特征、环境暴露、食管细胞学等因素建立食管癌风险预测模型,对非极高发地区筛查目标人群进行初筛。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
[推荐9]不推荐传统食管拉网细胞学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用于食管癌筛查。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质量)
[推荐10]食管新型细胞收集器进行细胞学检查联合生物标志物检测可对巴雷特食管相关异型增生及早期食管腺癌进行有效初筛。
(推荐强度:弱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推荐11]食管新型细胞收集器进行细胞学检查联合生物标志物检测在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及早期鳞癌的初筛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但仍缺乏用于我国人群筛查的充分证据。
(推荐强度:弱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
内镜筛查
[推荐12]推荐上消化道白光内镜检查联合1.2%~1.5%卢戈液染色内镜(LCE)或窄带光成像(NBI)作为食管癌内镜筛查首选方法,有条件者可联合使用放大内镜。
LCE 检查完成后喷洒3.2%~3.8%硫代硫酸钠溶液对卢戈液进行中和、清洗可降低碘液引起的刺激症状,亦推荐应用食管黏膜染色组合套装。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高质量)
[推荐13]对于不能耐受普通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者,超细经鼻胃镜联合LCE或NBI 可作为筛查备选方案。
(推荐强度:弱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
[推荐14]内镜筛查前应完善检查前准备:禁食>6h,禁水>2h,可应用黏液祛除剂(如链酶蛋白酶)和祛泡剂(如西甲硅油)口服改善内镜观察视野。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
[推荐15]推荐基于LCE 或NBI的指示性活检病理学作为诊断金标准。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高质量)
[推荐16]筛查食管癌的同时,应避免漏诊食管⁃贲门连接处癌和下咽癌。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