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诊治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诊治研究进展
摘要】食管癌是一种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且患者常因缺乏典型症状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确诊时已为中晚期,因而治疗的难度较大,预后相对较差。
随着消化内镜诊断技术的逐步发展完善,其在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表现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就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诊治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内镜诊治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1-0005-02
1.前言
早期食管癌指的是粘膜下层和粘膜层发生的一种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食管癌前病变指的是食管上皮内瘤变的恶化危险。
早期食管癌患者通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仅为内镜检查偶然发现,且患者术后生存率相对较高,所以,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早期检查、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和生存时间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2.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诊断
2.1 共聚焦显微内镜(CLE)
CLE是一种传统电子内镜与共聚焦激光显微镜组合构成的检查技术,在患者的内镜检查过程中,能够适当放大图像,进而实现消化管黏膜组织的显微实时成像,并对其进行类似组织病理学的诊断。
食管黏膜细胞发生瘤变后,其CLE图像可表现为以下特征:管径粗细不等、毛细血管形态迂曲及细胞排列不规则[1-3]。
2.2 电子染色方法
电子染色指的是利用特殊光学成像技术,提高异常粘膜与正常粘膜之间的对比度,从而对粘膜进行更加直观清晰的观察,现阶段,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I-Scan技术、智能电子分光比色内镜系统(FICE)以及窄带成像技术(NBI)等[4-6]。
2.3 内镜普通光观察
早期食管癌患者大部分能够经普通光检查得以确诊,其粘膜改变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血管纹理变化,即正常的食管黏膜较为光滑,黏膜下存在清晰的血管纹理。
第二,形态变化,即食管黏膜出现结节、糜烂和粗糙等变化,或是同时发生几种变化。
第三,颜色变化,即出现白色或是红色的片状部位,粘膜可见白斑或是粗糙等改变,且边界隆起或是界限不清晰[7-9]。
3.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治疗
3.1 射频消融(RFA)
RFA属于一种新型的消融导管发射电磁波治疗技术,能够直接向病灶粘膜部位传递电磁波的热能,进而在热效应的影响下,使得病灶粘膜组织出现凝固型或是变性坏死等表现,最终达到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临床治疗的作用,这一治疗方法能够对食管全周的病变以及多发病灶组织进行全面的治疗,进而弥补其他治疗方法存在的不足[10-12]。
3.2 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SD)
ESD治疗技术主要包括使用电刀完整剥离病变、黏膜下注射、病变黏膜标记三个基本程序,临床可选的电刀类型包括海博刀、三角刀、HOOK刀、尖端绝缘电刀(IT刀)、针状电刀等。
ESD切除早期食管癌禁忌证为内镜分型Ⅲ型,癌变
浸润深度为sm1层或更深层次;相对适应证为多灶性病变或是病灶直径大于2cm 的病变;绝对适应证为内镜分型Ⅰ型或Ⅱ型,非低分化鳞癌、无淋巴管及血管浸润、黏膜内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3-16]。
3.3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EMR早期临床上常备用于早期消化管肿瘤的治疗,但随着该治疗技术的发展完善,其已经逐步成为局限于黏膜层的消化管肿瘤患者临床治疗、分期和诊断的主要方法,EMR可以用于直径小于3cm 癌变,以及不超过黏膜肌层的中分化或高分化癌变患者的治疗,包括套扎辅助的 EMR(EMRL)、透明帽辅助的EMR (EMRC)、注射抬举后切除以及注射后切除等[17-20]。
【参考文献】
[1]陈艳芳,赵烨,石瑞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32):5171-5172.
[2]周平红,蔡明琰,姚礼庆.消化道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专家共识意见[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2,11(1): 531-535
[3]陈炳芳,孙克文,丁艳波等.内镜下卢戈液染色联合超声微探头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9):919-920.
[4]王贵齐,张月明,贺舜.中国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治现状与展望[J].
中国肿瘤,2009,18(9):690-691.
[5]秦兴亚.内镜下食管碘染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黑龙江医学,2015,39(6):660-661.
[6]薛刚,李玲玲,李晖,等.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4(5):187-193.
[7]都超群,张立玮,乔维臣,等.内镜下碘染色技术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10):128-138.
[8]陆丽,蔡洁,丁月慧,等.内镜下卢戈液染色对早期食道癌的诊断价值[J].
实用临床医学,2011,7(7):118-119.
[9]王国清,刘韵源,郝长青,等.食管黏膜碘染色图像和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学的关系[J].中华肿瘤杂志,2012,4(6):445-446.
[10]何波,张立伟.早期胃食管癌内镜诊治现状与进展[J].中国临床医师杂志,2015,9(2):286-288.
[11]袁丽,张立玮,尔丽绵,等.超声内镜在早期贲门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应用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4):372-375.
[12]方晓松,周颦,汪宇鸣,等.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研究[J].重庆医学,2009,38(11): 1365-1366.
[13]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7):433-448.
[14]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2014年,北京).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5: 205-224.
[15] Repici A,Hassan C,Carlino A,Pagano N,Zullo A, Rando G,Strangio G,Romeo F, Nicita R,Rosati R, Malesci A.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early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results from a prospective Western series. Gastrointest Endosc 2010;71: 715-721.
[16] Tsou YK,Chuang WY,Liu CY,Ohata K,Lin CH,Lee MS,Cheng HT,Chiu
CT.Learning curve fo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of esophageal
neoplasms.Dis Esophagus 2015 Jun 30.
[17] Cho JH,Cho JY,Kim MY,Jeon SR,Lee TH,Kim HG,Jin SY,Hong SJ.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using a thulium laser: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new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gastric epithelial neoplasia.Endoscopy 2013;45:725-728.
[18] Ho KY,Phee SJ,Shabbir A,Low SC,Huynh VA, Kencana AP,Yang K,Lomanto D,So BY,Wong YY,Chung SC.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of gastric lesions by using a Master and Slav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Robot(MASTER). Gastrointest Endosc 2010;72:593-599.
[19] Phee SJ,Reddy N,Chiu PW,Rebala P,Rao GV,Wang Z,Sun Z,Wong JY,Ho
KY.Robot-assiste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gastric neoplasia.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 10:1117-1121.
[20] Nishizawa T,Suzuki H,Kanai T,Yahagi N.Proton pump inhibitor alone vs proton pump inhibitor plus mucosal protective agents fo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induced ul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Clin Biochem Nutr 2015;56: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