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食管癌筛查与精查(全文)
中国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PPT课件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内镜相结 合,实现对食管黏膜的实时在体 细胞级观察,提高早期食管癌的 诊断水平。
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
利用荧光物质对食管黏膜进行染 色,通过特定波长的光激发荧光 物质发出荧光信号,从而发现早 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
07
针对不同筛查结果的诊治与管理 建议
阳性结果患者进一步诊治流程建议
背景
食管癌是中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 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食管癌的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 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如筛查覆盖率不足、早期诊断率低等。 因此,制定并推广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至关重要。
注
由于您要求不出现与时间相关的信息,因此在上述扩展结果中未涉及任何具体的时间描述。同时,为了保持内容的丰富性和专 业性,我尽可能详细地解释了目的和背景的内容。
的发病风险。
食管癌流行趋势及预测
发病率变化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食管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死亡率变化
食管癌的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早期食管癌的治愈率有所提高。
流行趋势预测
未来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可能继续上升,需要加强预防和早期筛查工作,以降低食 管癌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药物的研发应用,食管癌的 治疗效果和治疗手段也将不断改善和提高。
对于已经发生的并发症,应及时进行处理,以减轻患者 痛苦和促进康复。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穿孔等,应采取相应的 预防措施。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和护理。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活习惯
长期吸烟、饮酒、热饮热食、 咀嚼槟榔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增
中囯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

筛查(方法)
内镜及病理活检是目前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金标准。 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加指示性活检的组合操作技术已成为我国现阶段
最实用有效的筛查方法。 电子染色内镜等内镜新技术在早期食管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尚处评估阶
段,既往使用的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和上消化道钡餐等筛查方法因诊断 效能及接受度等问题,已基本被淘汰,不做推荐。
定义与术语
上皮内瘤变: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相当于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和高 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相当于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一项随访13.5 年的队列研究提示食管鳞状上皮轻、中度异型增生癌变率分别为 25% 和50% 左右,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约为75%,所以部分中国病理学家仍主张 使用三级分类方法,将食管鳞癌的癌前病变分为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建议病 理报告中同时列出两种分级标准的诊断结论。
流行病学现状(我国) 我国是食管癌最高发的国家之一,据 2009 年数据显示,其发病率为22.14/10 万,同期死亡率 为16.77/10 万,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4 位。 高发省份为河北、河南、山西、福建,其次为新疆、江苏、甘肃和安徽等。男女比例接近2∶1, 农村发病率与死亡率比城市高约1.7 倍。 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比例超过90% (共识正文如未特殊说明, 食管癌均指食管鳞癌)。 早期食管癌所占比例低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 按伤残调整寿命年计算,我国食管癌负担沉重,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 倍。
筛查(对象)
符合第1 条和2~6 条中任一条者应列为食管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1)年龄超过40 岁; 2)来自食管癌高发区; 3 )有上消化道症状; 4 )有食管癌家族史; 5 )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 6 )具有食管癌的其他高危因素( 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食道癌的检查 食道癌确诊要做哪些检查

食道癌的检查食道癌确诊要做哪些检查病人在怀疑自己可能患上食道癌的时候,是应该马上到医院做检查,才能明确确诊的。
一般情况下,对于食道癌的诊断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检查,第一步是需要进行定性诊断,第二步就是要做一个分期检查。
在临床上常说的定性诊断,其实就是活检。
食道癌病人需要确诊的第一步需要进行活检,就是做胃镜,胃镜是目前检查食道癌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胃镜检查,其实就是一个镜子从嘴里伸入食管,观察食管是否发生病变,如果发现食管内长出肿物,即需取一块活检,就能通过病理学分析,进行初步的病理诊断。
通过定性检测确诊后,则需要进行第二步的分期检查。
因为对于食道癌的治疗,需要区分早中晚期,才能方便主治医生决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讲,食道癌的分期检查首选CT,也就是食管CT扫描检查。
因为人体食管与心脏、器官、血管、脊柱、肺部等多种脏器以及组织相连,健康情况下食管与邻近器官的分界清楚。
但是,一旦食管壁厚度增加,则会导致食管与邻近器官的分期模糊。
在这个时候,使用食管CT扫描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出食管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不过,病人刚开始就诊的时候,如果病人症状不明显,只是怀疑可能患有食道癌的话,可以先通过食管功能检查,来判断食管是否发生一些病变。
首先,可以做一下食管运动功能试验:1.食管压力测定:主要适用于怀疑有食管运动时常的病人;2.酸清除试验:主要是为了测定食管体部排除酸的蠕动效率。
还可以通过胃食管返流测定来判断食管功能:1.食管的酸灌注试验;2.24小时食管pH监测;3.食管下括约肌测压试验。
对于食道癌的检查,主治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相关症状,决定比较合适的检查方案,并不需要每一个检查都需要进行一次。
不过,如果病人确诊了食道癌之后,为了确定食道癌有没有发生转移,还需要进行B超检查以及造影,来确定食道癌是否已经发生了转移,以及转移不问的病变情况,才能更好的方便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食道癌的检查

食道癌的检查食管癌是原发于食管的癌瘤,主要包括鳞癌、腺癌、未分化小细胞癌、癌肉瘤等。
但在实际诊治中,凡发生于食管胃粘膜交界部的癌如属鳞癌则归入食管癌,如属腺癌则归入贲门癌。
中国食管癌死亡率居世界首位,其次是美洲的波多黎各,还有新加坡、智利。
罗马尼亚死亡率最低。
本文介绍食管癌的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1)进行性咽下困难是本病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进食不顺或困难,一般为经常性,但时轻时重。
至病发侵及食管全周时,则常为进行性吞咽困难,甚至滴水不入。
2)咽下疼痛,进食后出现咽下困难的同时,可有胸骨后灼痛,钝痛,特别在摄入过热或酸性食物后为明显,片刻后自行缓解。
3)食管反流多出现在晚期。
4)消瘦、脱水、恶液质、声哑及食管癌穿孔引起的并发症均为晚期症状。
2实验窒检查(1)x线食管钡餐捡查:食管粘膜紊乱、断裂,局部管腔狭窄或充盈缺损,食管管壁僵直,蠕动消失,或见软组织阴影。
(2)食管脱落细胞学捡查:咽下困难的患者应列为常规检查,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阳性率可达90%以上。
(3)食管镜捡查及活组织病理证实:食管镜检查总是放在x线钡餐检查和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之后仍不能定性或定位的时候方才进行。
(4)颈部淋巴结活检阳性。
总之,凡年龄在40岁以上,出现进食后胸后停滞感或咽下困难者,应及时作有关检查。
如果实验室检查三项中任何一项阳性即可明确诊断。
食管癌的检查诊断需按部就班(一)钡餐、拉网均阴性1 无吞咽不适症状,但年龄在40岁以上,来自食管癌高发区或家族史阳性者,每半年复查1次拉网细胞学检查。
2 有吞咽不适症状,并伴有上述高危因素者,每3个月复查拉网1次,并可应用隐血珠检查及吞水音图法(详见后述)。
3 若吞咽不适症状持续或隐血珠、吞水音图阳性,应进行纤维食管镜检查,如仍不能肯定诊断时应紧密观察病情,每1~2个月复查1次。
(二)钡餐阴性,拉网阳性1 行胸部CT或胸片检查,排除上呼吸道的肿瘤。
2 行气钡双重造影,多方位观察食道,注意有无粘膜改变。
食管癌实验室检查

食管癌实验室检查食管癌实验室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用于早期发现和诊断食管癌。
本文将详细介绍食管癌实验室检查的标准格式,包括检查方法、检查过程、结果解读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检查方法食管癌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症状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吞咽困难、胸痛、体重下降等,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表现。
2.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触诊、听诊、视诊等,以寻找可能存在的异常体征。
3. 实验室检查: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二、检查过程食管癌实验室检查的具体过程如下:1. 预约检查:患者需要提前与医院预约检查时间,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相关准备,如空腹等。
2. 采集标本:医生会根据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等标本,用于后续的实验室检查。
3. 实验室检测:采集的标本会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细胞学检查等。
4. 结果解读:医生会根据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进行解读,判断是否存在食管癌的可能性,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三、结果解读食管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解读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实验室检测结果、临床症状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果解读:1. 阳性结果:如果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异常,如肿瘤标志物升高、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细胞等,可能存在食管癌的可能性。
此时需要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以确诊。
2. 阴性结果:如果实验室检测结果正常,但患者仍存在明显的临床症状,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以排除食管癌的可能性。
3. 需要进一步检查:在一些情况下,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如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食管癌实验室检查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遵循医生的指导: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检查准备,如空腹等。
2. 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度: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新乡)》要点

《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新乡)》要点食管癌(EC)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包括鳞癌、腺癌等,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2018年全球食管癌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7位(6.3/100000),死亡率居第6位(5.5/100000)。
食管癌的发病率及发病模式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差异显著,东亚地区发病率最高,可达世界平均水平2倍(12.2/100000),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而欧美等相对低发区病理类型则以腺癌为主。
我国为食管癌高发国家,2018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食管癌发病率(13.9/100000)和死亡率(12.7/100000)在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5位和第4位,我国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53.7%和55.7%。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大部分可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达到根治效果,5年生存率可达95%。
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低,预后差,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20%。
我国食管癌早诊率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早期食管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因进行性吞咽困难或发生转移性症状后始就诊而发现,此时肿瘤往往已达中晚期。
一、筛查人群【推荐1】推荐40岁为食管癌筛查起始年龄,至75岁或预期寿命小于5年时终止筛查。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推荐2】对于符合筛查年龄人群,推荐合并下列任一项危险因素者为筛查目标人群:(1)出生或长期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2)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3)本人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4)本人有头颈部肿瘤病史;(5)合并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热烫饮食、饮酒(≥15g/d)、吸烟、进食过快、室内空气污染、牙齿缺失等。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二、筛查目标【推荐3】推荐将早期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或异型增生)作为主要筛查目标。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三、筛查流程【推荐4】对于食管癌极高发地区,对于筛查目标人群推荐每5年1次内镜普查。
食管癌检查

食管癌检查一影像学检查:1.食管的X线检查: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是诊断食管肿瘤最简便,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通过X西安检查,可以得到定性、定位及定型的诊断同时还可以根据病变的形态、范围和部位了解病灶侵犯周围胀气的程度,有助于制定临床治疗计划。
吞钡后进行食管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将有利于观察食管黏膜的形态、食管舒张度改变及癌瘤形态的观察。
食管癌的x线表现有食管黏膜增粗、中断、紊乱以至消失;龛影形成;管腔狭窄及充盈缺损,狭窄上下段食管可有不同程度的扩张;管腔僵硬,蠕动减弱以至消失;软组织肿块致密阴影;钡剂流速减慢或排空障碍等。
2.胸部CT检查:CT可观察测量食管壁的厚度,肿瘤的大小,外侵程度和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肿瘤外侵在ct扫描上表现为食管与邻近器官问的脂肪层消失,器官间分界不清。
CT平扫后常规行增强扫描十分必要,以区别肿大的淋巴结与血管。
因此可作食管癌分期。
3.MEI检查:主要用于食管癌术前检查,可现实出食管癌的管壁增厚,对器官、支气管受侵敏感行、提议性及准确性分别为100%、84%、87%。
MRI对食管癌干燥转移的诊断要略优于CT。
4.EUS(内径超声)检查:用于食管癌术前检查。
可以较为清晰地显示食管壁为3层或5层。
食管病变范围≤10mm,周围淋巴结5mm,EUS均可显示。
局限性约有15%-30%的病人因镜身无法通过而无法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1.食管脱落细胞学拉网检查: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及食管癌高发地区的普查尤为实用,是诊断食管癌并确定其组织分类和分化程度的重要方法,阳性率可达90%,但对食管癌有出血及出血倾向者,食管静脉曲张者禁用。
2.食管镜检查:早期诊断阳性率可达95%,可在直视下观察肿瘤大小、形态和部位,同时可在病变部位配合刷片和活检。
食管镜检查与脱落细胞学检查相结合是食管癌理想的诊断方法。
内镜检查特征:早期食管癌主要是黏膜局限性充血肿胀,病变处黏膜糜烂,粗糙不平,颜色变深,边界不清楚,触之易出血,有散在小溃疡,表面附有黄白色或灰白色坏死组织,病变处黏膜有类似白斑样改变。
中囯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

内镜精查(检查技术——色素内镜)
碘染色:正常鳞状上皮细胞内富含糖原,遇碘可变成深棕色;而
早期食管癌及异型增生组织内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呈现不同
程度的淡染或不染区。该法不适用于碘过敏、甲亢患者。
甲苯胺蓝染色:因肿瘤内遗传物质相对较少,遇甲
危险因素
其他因素:
1)胃黏膜萎缩患者罹患食管鳞癌的风险比常人高出2 倍;
2)头颈部及上呼吸道鳞癌与食管鳞癌同时或异时发生的概率分别为 14%、3%,对头颈部鳞癌患者常规内镜筛查可提高食管癌的早期 诊断率; 3)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展为食管鳞癌的风险是常人的16~33 倍; 4)胼胝症患者食管鳞癌风险显著升高; 5)1%~4% 的食管癌患者有吞服酸、碱等导致的食管腐蚀性损伤病史。
标本。
水平/垂直切缘阳性:内镜下切除的标本固定后每隔2 -3mm垂直切
片,若标本侧切缘有肿瘤细胞浸润称为水平切缘阳性,若基底切 缘有肿瘤细胞浸润则称为垂直切缘阳性。
完全切除(complete resection/R0 resection) :切除标本的水平和垂直
切缘均为阴性。
治愈性切除(curative resection) :切除标本的水平和垂直切缘均为阴
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智能电子染色内镜技术(I-Scan)、 蓝激光
成像技术(BLI)在食管癌筛查和精查中的应用有待深入研究。
内镜精查(检查技术——其他)
放大内镜:可将食管黏膜放大几十甚至上百倍,有利于观察
组织表面显微结构和黏膜微血管网形态特征的细微变化。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可将组织放大至1000 倍,从微
将食管鳞癌的癌前病变分为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建议病
理报告中同时列出两种分级标准的诊断结论。
早期、中晚期食道癌临床表现及X线、CT和MRI影像学征象及并发症

早期、中晚期食道癌临床表现及X线、CT和MRI影像学征象及并发症食管癌在钡餐造影下显示食管局部不规则狭窄,近端食管扩张,两个不规则线状溃疡,形似黑色玫瑰花。
1、食管癌表现。
早期食管癌在钡餐中表现为斑块样或息肉样病变,可呈食管壁的局灶性不规整。
进展期食管癌典型表现为肿块所致狭窄,伴有“肩胛征”和不规整轮廓,较少见串珠样表现可与静脉曲张混淆,肿瘤不会因蠕动波而改变形状,静脉曲张都有改变。
2、食管癌是鳞状细胞癌或腺癌,无法从钡餐检查中鉴别。
鳞状细胞癌倾向累及上段或中段食管,腺癌累及远端食管可蔓延至胃部。
3、鳞状细胞癌常见由吸烟和酗酒所致,少见危险因素包括乳糜泻、PIummer-Vinson综合征、贲门失驰缓症及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4、腺癌是由慢性反流导致,由远端Barrett食管演变。
上图:增强CT食管壁不规则增厚影像表现1、X线表现早期食管癌X线表现:(1)食管黏膜皱襞改变:病变部位黏膜皱襞迂曲增粗,可见部分黏膜中断破坏,边缘毛糙,黏膜皱襞迂曲增粗为早期食管癌征象;(2)小溃疡:比较少见,增粗黏膜面上出现大小不等龛影,一般直径小于5mm;(3)小充盈缺损:向腔内隆起的小结节样改变,较表浅或呈乳头状,直径约5-20mm;(4)功能异常:局部管壁舒张度减低,偏侧性管壁僵硬,蠕动减慢,钡剂滞留等。
中晚期食管癌X线表现:食管癌X线表现。
局部黏膜皱襞中断、破坏甚至消失,腔内锥形、半月形或不规则形龛影和充盈缺损,病变管壁显示僵硬和蠕动消失。
(1)浸润型:病变食管呈环状对称性狭窄或漏斗状梗阻,病变长约20-30mm,局部可见软组织肿块影,管壁僵硬,边缘多较光整,近段食管显著扩张;(2)增生型:管腔内偏心低平充盈缺损,边缘不整,形如菜花或蘑菇样,病变中部常显示表浅腔内龛影,晚期出现管腔偏侧性狭窄;(3)溃疡型:显示为大小和形态不同腔内龛影,边缘不光整,部分龛影底部超出食管轮廓。
溃疡沿食管长轴破溃伴边缘隆起时,出现半月征,周围绕以不规则环堤。
谈谈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谈谈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作者:李海峰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深入探讨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的全部临床资料。
通过X线钡餐食道造影检查及食道镜检查,进行诊断。
结果对两例早期食管癌患者,都做出了比较早、比较及时发现和比较及时诊断以及比较及时的手术治疗,效果很好。
结论对食管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进行手术治疗,是保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关键一环。
【关键词】食管癌;早期诊断;鉴别诊断食管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道癌肿中占居第一位。
以我国北方地区发病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但个别也有年龄小的。
其发病原因尚不明了。
有人认为经常吃粗糙的食物,热的食物及长期惯饮高度酒有关,也有人认为,食管慢性炎症也可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原因。
早期食管癌是指癌组织的浸润仅限于粘膜层内及粘膜下层内。
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生存率是较高的,是完全可以治疗的。
下面将我的诊治的两例早期食管癌报告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1 临床表现早期食管癌患者临床症状常不明显,偶有咽食物时有阻挡感,同时继有胸骨后疼痛,咽喉干燥有发紧感受,食管内有异物感。
随着病变的不断的进展,主要表现为晚饭时有进行性持续性吞咽困难,有时伴有胸闷或胸背痛,当癌肿浸润及喉返神经时,可引起声带麻痹,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进食时有呛咳,晚期可有贫血,消瘦及恶病质现象。
2 检查方法首先选用钡餐食管造影检查。
造影前必须做胸腹联透。
造影时患者均采用立位,卧位,左前斜位和右前斜位。
跟踪钡剂首端的同时,进行多轴位观察其走向及食管充盈情况,蠕动,韧度,粘膜皱襞及功能情况。
当发现下端有病变或疑似病变时立即点片留影,以便会诊。
为诊断明确可进行食管镜进一步检查。
3 早期食管癌的X线征象食管癌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因此,掌握本病早期的X线表现,密切结合食管癌等其他项目检查,可大大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
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

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包括鳞癌、腺癌等,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1]。
2018年全球食管癌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7位(6.3/100000),死亡率居第6位(5.5/100000)。
食管癌的发病率及发病模式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差异显著,东亚地区发病率最高,可达世界平均水平2倍(12.2/100000),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而欧美等相对低发区病理类型则以腺癌为主。
我国为食管癌高发国家,2018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食管癌发病率(13.9/100000)和死亡率(12.7/100000)在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5位和第4位,我国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53.7%和55.7%[2]。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大部分可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达到根治效果,5年生存率可达95%。
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低,预后差,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20%[3-4]。
我国食管癌早诊率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早期食管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因进行性吞咽困难或发生转移性症状后始就诊而发现,此时肿瘤往往已达中晚期。
英国、美国胃肠病学会针对巴雷特食管和食管腺癌的筛查和监视制定了一系列指南[5-6],目前国外尚无针对以鳞癌为主的高发地区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指南共识。
为提高我国食管癌早诊早治水平,改善我国食管癌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现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食管癌筛查策略,我国多个学会先后制定发布了《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2014年,北京)》[7]《中国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2015年,北京)》[8]和《中国巴雷特食管及其早期腺癌筛查与诊治共识(2017,万宁)》[9]3部共识意见。
上述共识意见发布以来,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受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筛查技术手段不断进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一系列高质量研究。
中国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2015-年)

食道早癌
癌前病变是指可以发展为癌的一种病理变化。
早期食管鳞癌(early esohageals quamouscell carcinoma是指局限于食管黏膜层的鳞状细胞癌, 不 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2002 年消化道肿瘤巴黎分型
食管鳞癌筛查人群
(1)有以下任意 1 条者视为高危人群: ① 长期居住于食管鳞癌高发区;② 一级亲属有食管鳞癌病史;③ 既往 有食管病变史(食管上皮内瘤变);④ 本人有癌症史;⑤ 长期吸烟史; ⑥ 长期饮酒史;⑦ 有不良饮食习惯如进食快、热烫饮食、高盐饮食、 进食腌菜者。 (2)一般风险人群: 无上述任意 1 条者。
早期食管鳞癌内镜下可分为 3 种类型:
0⁃Ⅰ型(隆起型)、0⁃Ⅱ型(平坦型)、0⁃Ⅲ型(凹陷型)。 0 ⁃Ⅱ型又可分为 0⁃Ⅱa 型(浅表隆起型)、0⁃Ⅱb(完全平坦型) 型和 0⁃Ⅱc 型(浅表凹陷型)。 对于0⁃Ⅰ型、0⁃Ⅲ型病变,白光 内镜下仔细观察多不会漏诊,0⁃Ⅱ型病变较为平坦,容易漏诊, 尤其 0⁃Ⅱb 型病变。
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治疗
适应证: 推荐内镜下治疗前评估为食管 HGIN、M1 期癌、M2 期癌为内镜 下治疗的绝对适应证;M3 期癌、累及食管 3 / 4 周以上的上述病变为内镜 下治疗的相对适应证。 研究显示,在食管 M1 期癌、M2 期癌中淋巴结转移率均在 5%以下, M1 或 M2 期癌行内镜下治疗后淋巴结及再发远处转移的报道极少,内镜下治疗 比外科食管癌根治术的并发症少,所以推荐M1 或 M2 期癌为内镜下治疗的 绝对适应证。有报道显示食管 M3 期癌淋巴转移率约 10%,SM1期癌约 为 20%,但是由于内镜下切除与外科食管癌根治术相比,并发症少、患者术 后的生活质量高,所以推荐对于术前评估没有明显淋巴结转移的 M3 期癌为 内镜下治疗的相对适应证
早期食管癌内镜下诊断(内容详细)

医学精制
4
• 食管癌前病变。一项随访13. 5 年的队列研究[11]提示, 食管鳞状上皮轻、中度异型增生癌变率分别为25%和50% 左右,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约为75%。
• 食管癌前疾病(precancerous diseases)指与食管癌相 关并有一定癌变率的良性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 Barrett 食管、食管白斑症、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 反流性食管炎、各种原因导致的食管良性狭窄等。
• Ⅰ级,不着色区域明显,边界清楚,病变有隆起或凹陷感; • Ⅱ级,不着色区域颜色淡,但边界清楚; • Ⅲ级,不着色区域颜色较淡且边界不清。 • 正常染色(棕色)为阴性。
医学精制
25
正常食管碘染色后形态
• 均匀一致的横行、规 整的细草席纹,呈棕 黑色或黄色。
医学精制
26
碘染色
医学精制
27
A.早期食管癌,轻微隆起,白 色区域(Ⅱa型);B. 卢戈液染色后,
Ⅱc 三个亚型。 • 0-Ⅰ型与0-Ⅱa 型病变的界限为隆起高度达到1. 0 mm(与张开活检
钳单个钳片厚度1. 2 mm 比较)。 • 0-Ⅲ型与0-Ⅱc 型界限为凹陷深度达到0. 5 mm( 与张开活检钳单个
钳片厚度的一半0. 6 mm 比较)。 • 同时具有轻微隆起和轻微凹陷的病灶根据隆起/ 凹陷比例分为0-Ⅱc +
甲苯胺胺蓝染色:肿瘤细胞增殖活跃,富含核酸类物质易着色(国内不常用)
联合染色:
医学精制
21
碘染色
• 碘染色:正常鳞状上皮细胞内富含糖原,遇碘可 变成深棕色,而早期食管癌以及异型增生组织内 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呈现不同程度的淡染或 不染区[58]。 根据病变着色深浅、范围以及边缘形态进行指示 性活检,可提高高危人群早期鳞癌和异型增生的 检出率[59-60]。如出现不染色区/浅染色区, 特别是在此区见到糜烂、斑块、粘膜粗糙、细小 结节时,于此处取活组织极易发现早期食管癌。
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

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食管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癌症,严重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针对食管癌高风险人群开展筛查与早诊早治能够有效提高人群食管癌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为进一步规范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提升食管癌防治效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流行病学相关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食管癌新发22.40万例,死亡18.75万例,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4.64%和7.28%。
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5.87/10万和13.28/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
食管癌预后较差,近年来我国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可显著提高。
食管癌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特定的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病史及遗传因素等。
保护因素包括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膳食钙摄入、蔬菜和水果摄入。
二、高风险人群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一)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界定,以2000年中国人口结构为标准的年龄标化发病率>15/10万)。
(二)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中有食管癌病史。
(三)热烫饮食、高盐饮食、腌制食品、吸烟、重度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四)患有慢性食管炎、巴雷特(Barrett)食管、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良性狭窄等疾病。
(五)有食管的癌前病变诊疗史。
三、筛查(一)筛查对象食管癌高风险人群,无上消化道癌病史,年龄一般在45~74岁之间,无内镜检查禁忌证,能配合内镜检查。
(二)筛查方法食管癌筛查推荐内镜学检查,可根据当地医疗条件,选择但不限于如下方法:普通白光内镜、色素内镜,对于发现的可疑病灶可采用特殊内镜技术(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荧光内镜等)检查并进行活检。
不能耐受常规内镜检查者可进行麻醉/镇静内镜或经鼻超细内镜检查。
具体检查方法和操作流程参见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发布的食管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诊疗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食管癌筛查与精查(全文)
我国食管癌发病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20世纪50年代以来,食管癌筛查和早诊早治一直受到国家卫生部门的重视。
在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已初见成效。
在非高发区,开展大规模人群普查并不符合我国国情,提高各级医疗机构肿瘤机会性筛查的检出率是现阶段较为可行的策略。
(一)筛查对象
根据我国国情、食管癌危险因素及流行病学特征,符合下列第(1)条和(2)~(6)条中任一条者应列为食管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1)年龄超过40岁;(2)来自食管癌高发区;(3)有上消化道症状;(4)有食管癌家族史;(5)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6)具有食管癌的其他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二)筛查方法
内镜及病理活检是目前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金标准。
内镜下可直观地观察食管黏膜改变,评估癌肿状态, 拍摄或录制病变影像资料,并可通过染色、放大等方法评估病灶性质、部位、边界和范围,一步到位地完成筛查和早期诊断。
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加指示性活检的组合操作技术已成为我国
现阶段最实用有效的筛查方法[55]。
电子染色内镜等内镜新技术在早期食管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尚处评估阶段,既往使用的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56]和上消化道钡餐等筛查方法因诊断效能及接受度等问题,已基本被淘汰,不做推荐。
早期食管癌内镜筛查流程见图5。
内镜精查
(一)检查前准备
1. 检查前患者应禁食≥6 h,禁水>2 h,有梗阻或者不全梗阻症状的患者应延长禁食、禁水时间。
2. 检查前应取得知情同意,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嘱其平静呼吸、不要吞咽唾液,避免不必要的恶心反应。
3. 检查前10~20 min可给予患者黏液祛除剂(如链酶蛋白酶)及祛泡剂(如西甲硅油)口服,以清除上消化道内黏液与气泡,改善视野,提高微小病变的检出率。
4. 检查前5 min给予1%盐酸达克罗宁胶浆或l%利多卡因胶浆5~10 ml含服,或咽部喷雾麻醉。
有条件的单位可在麻醉师配合下使用静脉镇静或麻醉,可提高受检者内镜检查的接受度。
(二)内镜检查过程
1. 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部略向前倾,双腿屈曲。
医生应注意安抚和鼓励受检者,以期配合检查。
经口插镜后,内镜直视下从距门齿16 cm开始缓慢循腔进镜,仔细观察每1 cm的食管黏膜状态,注意黏膜色泽、光滑度、蠕动及内腔的形状等,并完成后续对胃及十二指肠的检查。
尽量在进镜时观察未被内镜摩擦的正常黏膜和黏膜病灶的原始状态。
检查过程中,如腔内附有黏液、唾液或气泡,应用清水或祛泡剂和黏液祛除剂及时冲洗吸引后再继续观察。
如发现病变则需确定病变的具体部位、范围及形态,并详细描述,同时拍照记录。
2. 如进镜时受检者咽反射强烈,观察颈段食管内腔较为困难,在退镜至此处时,嘱受检者屏气数秒,可使颈段食管良好扩张,便于观察。
进入距门齿约40 cm胃食管交界区时可嘱受检者深吸气后屏气数秒,胃食管交界区向食管侧移动,较易观察并可在直视下摄片。
3. 保证内镜图片数量和质量:为保证完全观察整个上消化道,国内学者较为推荐的摄影法认为应留图40张[57]。
观察食管时每隔5 cm至少拍
摄一幅图片。
如发现病灶,另需额外留图。
同时,需保证每张图片的清晰度。
(三)内镜检查技术
1. 普通白光内镜:食管黏膜病灶有以下几种状态:(1)红区,即边界清楚的红色灶区,底部平坦;(2)糜烂灶,多为边界清楚、稍凹陷的红色糜烂状病灶;(3)斑块,多为类白色、边界清楚、稍隆起的斑块状病灶;(4)结节,直径在1 cm以内,隆起的表面黏膜粗糙或糜烂状的结节病灶;(5)黏膜粗糙,指局部黏膜粗糙不规则、无明确边界的状态;(6)局部黏膜上皮增厚的病灶,常常遮盖其下的血管纹理,显示黏膜血管网紊乱、缺失或截断等特点。
内镜医师应提高对上述特征的认识,在检查时注意观察黏膜的细微变化,锁定可疑区域是开展后续精查的基础。
2. 色素内镜:将各种染料散布或喷洒在食管黏膜表面后,使病灶与正常黏膜在颜色上形成鲜明对比,更清晰地显示病灶范围,并指导指示性活检。
色素内镜常用染料有碘液、甲苯胺蓝等,可单一染色,也可联合使用。
(1)碘染色:正常鳞状上皮细胞内富含糖原,遇碘可变成深棕色,而早期食管癌及异型增生组织内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呈现不同程度的淡染或不染区[58]。
根据病变着色深浅、范围及边缘形态,进行指示性活检,
可提高高危人群早期鳞癌及异型增生的检出率。
该法不适用于碘过敏、甲亢患者。
(2)甲苯胺蓝染色:因肿瘤细胞增殖活跃,富含核酸类物质,易被碱性染料甲苯胺蓝染色,而正常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相对较少,遇甲苯胺蓝着色不明显。
与碘染色相比,甲苯胺蓝染色对操作技术要求更高,耗时长,假阳性率较高,在国内并不常用。
(3)联合染色:单一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效率受到染色原理、染色剂浓度等因素影响,而联合染色法可使各染色方法取长补短,如碘液-甲苯胺蓝染色法和碘液-亚甲蓝染色法对早期食管麟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的准确率高于单一碘染色,且对病变浸润程度评估也有一定价值。
3. 电子染色内镜:通过特殊的光学处理实现对食管黏膜的电子染色,比白光内镜更能清楚显示黏膜表面结构、微血管的形态及病变范围,又可弥补色素内镜的染色剂不良反应及染色耗时长等不足。
电子染色内镜和普通白光内镜之间可实现反复切换对比观察,操作更为简便。
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 NB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已得到公认。
NBI在食管鳞癌筛查方面较普通白光内镜有明显优势,另有研究报道其对食管鳞癌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优于碘染色,尚需更多研究进一步证实。
利用NBI结合放大内镜观察食管上
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ntrapapillary capillary loops, IPCL)和黏膜微细结构有助于更好地区分病变与正常黏膜及评估病变浸润深度,已成为早期食管癌内镜精查的重要手段。
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lexible spectral imaging color enhancement, FICE)将白光分解成不同波段,可进行多达50种光谱组合,从而获得不同黏膜病变的最佳图像,能较清晰显示IPCL,可作为碘染色的重要补充。
智能电子染色内镜技术(I-Scan)增强了不同性质黏膜间颜色的对比,在表面增强、对比度、色调处理方面有了很大提升。
蓝激光成像技术(blue laser imaging, BLI)联合使用410 nm、450 nm两种波长激光可获得黏膜表浅和深部血管及黏膜结构的高清图像,得到更大的景深并保证明亮度,改善早期食管鳞癌与周围正常黏膜的对比度,并可结合放大技术精细观察。
上述技术在在食管癌筛查和精查中的应用有待深入研究。
4. 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放大内镜是在普通内镜的前端配置了一个可调焦距的放大系统,可将食管黏膜放大几十甚至上百倍,有利于观察组织表面显微结构和黏膜微血管网形态特征的细微变化,尤其在与电子染色内镜相结合时,其对黏膜特征显示更为清楚,可提高早期食管癌诊断的准确性,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
5.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CLE):CLE可将组织放大至1000倍,从微观角度显示细胞及亚细胞结构,在无
需活检的情况下即可从组织学层面区分病变与非病变区域,实现“光学活检”的效果。
CLE可实时提供早期食管癌的组织学成像且精确度较高,省去了病理活检步骤,大大缩短诊断时间。
利用CLE三维重建技术对食管鳞状上皮表面成熟度进行评分,可有效区分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非肿瘤上皮。
6. 自发荧光内镜(autofluorescence imaging,AFI):AFI可将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自发荧光光谱的不同转换为成像颜色的差异,从而加以区分。
但其对设备要求较高,检出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较低,目前临床应用较少。
早期食管癌的内镜精查应以普通白光内镜检查为基础,全面细致地观察食管的各个部分,根据各医院的设备状况和内镜医师经验,综合使用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等特殊技术可进一步突显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表现,并有助于了解病变范围、浸润深度及病理类型,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早期食管癌内镜精查流程详见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