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早期食管癌筛查与精查
《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新乡)》要点
《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新乡)》要点食管癌(EC)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包括鳞癌、腺癌等,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2018年全球食管癌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7位(6.3/100000),死亡率居第6位(5.5/100000)。
食管癌的发病率及发病模式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差异显著,东亚地区发病率最高,可达世界平均水平2倍(12.2/100000),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而欧美等相对低发区病理类型则以腺癌为主。
我国为食管癌高发国家,2018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食管癌发病率(13.9/100000)和死亡率(12.7/100000)在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5位和第4位,我国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53.7%和55.7%。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大部分可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达到根治效果,5年生存率可达95%。
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低,预后差,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20%。
我国食管癌早诊率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早期食管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因进行性吞咽困难或发生转移性症状后始就诊而发现,此时肿瘤往往已达中晚期。
一、筛查人群【推荐1】推荐40岁为食管癌筛查起始年龄,至75岁或预期寿命小于5年时终止筛查。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推荐2】对于符合筛查年龄人群,推荐合并下列任一项危险因素者为筛查目标人群:(1)出生或长期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2)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3)本人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4)本人有头颈部肿瘤病史;(5)合并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热烫饮食、饮酒(≥15g/d)、吸烟、进食过快、室内空气污染、牙齿缺失等。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二、筛查目标【推荐3】推荐将早期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或异型增生)作为主要筛查目标。
(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三、筛查流程【推荐4】对于食管癌极高发地区,对于筛查目标人群推荐每5年1次内镜普查。
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
癌症早期食管癌筛查与内镜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1、本文概述癌症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早期食管癌症通常无症状,难以及时发现。
一旦出现症状,通常处于中晚期,治疗困难,预后不良。
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总结我国食管癌症早期筛查及内镜诊治的专家共识,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本文首先综述了癌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及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接下来,详细介绍了内镜检查在食管癌症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内镜检查的适应症、操作技巧、诊断标准和并发症的处理。
本文还探讨了食管癌症的内镜治疗方法,包括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并比较了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本文总结了癌症早期筛查和内镜诊治的专家共识,并就筛查策略、内镜检查流程、治疗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这些共识对于提高我国早期食管癌症的检出率和降低死亡率,有助于推进食管癌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2、癌症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癌症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癌症食管癌是全球第八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六大原因。
在中国,食管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很高。
特别是在河南、山西等地区,食管癌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癌症的流行病学特征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多发于中老年人。
癌症食管癌的发生与地理、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从地理分布来看,癌症高发区多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河南、山西、河北等省。
这可能与当地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有关。
吸烟和饮酒:研究表明,长期吸烟和饮酒是食管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刺激食管黏膜,增加患食管癌症的风险。
酒精可能会破坏食道黏膜屏障,从而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
不良饮食习惯:高热量、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以及过量摄入腌制、烟熏、烧烤等加工食品,都与食管癌症的发生有关。
中国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 年)
正常食管黏膜表浅血管由分支状血管构成,紧贴黏膜肌层,向水平方向延伸, 这是黏膜肌层以上最为常见的血管网。 将食管鳞状上皮放大 100 倍可观察到 食管鳞状上皮内乳头状微血管袢(intra-epithelial papillary capillary loop)。 IPCL 垂直起源于分支状血管网,使用放大内镜观察时正常食管黏膜的 IPCL 可表现为红色逗点状。NBI 结合放大内镜观察时,位于深部的分支状血管为绿 色,表浅的 IPCL 呈棕色点状。而当发生浅表食管鳞癌时,肿瘤部分扩张的异 常血管密集增生,此时可通过 NBI加放大内镜观察 IPCL状态,诊断食管鳞状 上皮病变,包括上皮内瘤变及浅表癌,并可反映肿瘤的浸润深度。
超声内镜
(1)推荐对可疑早期食管鳞癌予以 EUS,以评估肿瘤浸润的深度及周围淋 巴结转移的情况。
(2)在传统内镜的顶端安装一个超声探头,是将内镜检查与超声检查完美结 合的新技术。
观察病变的围组织的相关毗邻关系
对黏膜组织进行超声扫描
有无周围脏器侵犯
相关淋巴结情况
食道早癌
癌前病变是指可以发展为癌的一种病理变化。
早期食管鳞癌(early esohageals quamouscell carcinoma是指局限于食管黏膜层的鳞状细胞癌,不 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2002 年消化道肿瘤巴黎分型
食管鳞癌筛查人群
(1)有以下任意 1 条者视为高危人群: ① 长期居住于食管鳞癌高发区;② 一级亲属有食管鳞癌病史;③ 既往 有食管病变史(食管上皮内瘤变);④ 本人有癌症史;⑤ 长期吸烟史; ⑥ 长期饮酒史;⑦ 有不良饮食习惯如进食快、热烫饮食、高盐饮食、 进食腌菜者。 (2)一般风险人群:无上述任意 1 条者。
不同的 IPCL 分型代表不同的病变和浸润深度, IPCLⅠ型见于正常食管黏膜, IPCL Ⅱ型见于炎性病变, IPCL Ⅲ型见于慢性 食管炎等, IPCL Ⅳ型见于 HGIN, IPCL Ⅴ⁃1 型及Ⅴ⁃2 型分别见于 M1 期癌和 M2期癌, IPCL Ⅴ⁃3 型主要见于 M3 期癌、SM1期癌或浸润更深的 癌, IPCL ⅤN 型主要见于SM2 期癌或浸润更深的癌
早期食管癌内镜下诊断
整理课件
4
食管癌前病变。一项随访13. 5 年的队列研究[11]提 示,食管鳞状上皮轻、中度异型增生癌变率分别为25%和 50%左右,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约为75%。
食管癌前疾病(precancerous diseases)指与食管癌相 关并有一定癌变率的良性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 Barrett 食管、食管白斑症、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 反流性食管炎、各种原因导致的食管良性狭窄等。
整理课件
39
内镜筛查技术——放大内镜:
可将食管黏膜放大几十甚至上百倍,有利于观察组 织表面显微结构和黏膜微血管网形态特征的细微变化, 尤其是在与电子染色内镜相结合时,对黏膜特征的显 示更为清楚,可提高早期食管癌诊断的准确性,指导 治疗方式的选择[62]
整理课件
40
IPCL
NBI结合放大内镜观察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 血管袢(IPCL)和黏膜微细结构有助于更好地 区分病变于正常黏膜以及评估病变侵润深度, 已成为早期食管癌内镜精查的重要手段。
碘染色:正常鳞状上皮内富含糖原,遇碘成深棕色
甲苯胺胺蓝染色:肿瘤细胞增殖活跃,富含核酸类物质易着色(国内不常用)
联合染色:
整理课件
21
碘染色
碘染色:正常鳞状上皮细胞内富含糖原,遇碘可 变成深棕色,而早期食管癌以及异型增生组织内 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呈现不同程度的淡染或 不染区[58]。 根据病变着色深浅、范围以及边缘形态进行指示 性活检,可提高高危人群早期鳞癌和异型增生的 检出率[59-60]。如出现不染色区/浅染色区, 特别是在此区见到糜烂、斑块、粘膜粗糙、细小 结节时,于此处取活组织极易发现早期食管癌。
食管癌早期筛查的新方法与技术
食管癌早期筛查的新方法与技术食管癌是一种常见且凶猛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高度侵袭性和隐匿性使得早期诊断十分困难。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食管癌早期筛查的新方法和技术逐渐发展起来,为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食管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本文将介绍一些较为常见的新方法与技术。
1. 食管镜检查食管镜检查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最准确的食管癌筛查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柔软的光导纤维束和微型摄像头,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患者食道内壁的变化。
该方法有助于发现食道黏膜上出现的异常区域,并进行相应的组织活检以确定是否存在肿瘤。
此外,还可通过荧光染色等技术对可能存在的异常组织进行进一步评估。
2. 粪便DNA检测技术近年来,粪便DNA检测技术在食管癌早期筛查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这种非侵入性的筛查方法可检测食管癌相关基因的变异情况,从而提供可能存在食管癌的早期征兆。
通过对粪便样本中的DNA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捕捉到患者血液循环中释放出来的癌细胞 DNA 片段。
然而,这项技术在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仍需进一步验证和改进。
3.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是另一种常用于食管癌早期筛查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特定蛋白质或其他生化指标的水平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食管癌。
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碳酸酐酶IX(CAIX)等,它们在食管癌早期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然而,也需注意到这些标志物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干扰,因此需要与其他临床表现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4. 红外光断层显微镜红外光断层显微镜是一种新型的成像技术,可以实时观察生物组织的内部结构。
通过将近红外光束引导到食管黏膜下方并扫描,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显示细胞和组织层次的变化。
这项技术对于早期食管癌筛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相比传统方法更为方便、快速和无创。
5. 声波弹性成像声波弹性成像是一种基于声学原理测量组织弹性的新技术。
通过应用介电松弛法,在患者体表上施加连续或脉冲声压,并利用超声器探测机构采集结果进行分析,可以评估组织在不同区域的弹性差异。
中国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及诊治共识(2015年)
电子染色内镜及放大内镜
碘染色的原理:正常成熟非角化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糖原,遇碘后呈棕 褐色,当食管炎症或癌变时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因此碘染后相应部 位呈淡染或不染区。 碘染色模式分为 4 级:
Ⅰ级为浓染区,比正常食管黏膜染色深,多见于糖原棘皮症; Ⅱ级为正常表现,呈棕褐色; Ⅲ级为淡染区,多见于LGIN 或急慢性炎症; Ⅳ级为不染区,多见于浸润癌、原位癌和 HGIN。
超声内镜
高频探头对于区分浸润至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准确率可达 75% ~95%; EUS 对于食管癌淋巴结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 68% ~86%,对于可疑淋 巴结的 EUS 引导下细针 穿 刺 吸 取 活 检 术 ( endoscopic ul trasonographyguided fine needle aspi ration,EUS⁃FNA) 可以明显提高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判定 准确率,可达 90%以上。 与 CT、PET⁃CT 相比,EUS 是对食管癌 淋巴结进行分期准确率最高的方法。
中国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 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 (2015 年)
本课内容
背景
食管鳞癌癌前病变及 早期食管鳞癌的定义
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 病变的筛查
早期食管鳞癌及癌 前病变的诊断
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 病变的内镜下治疗
背景
在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8位 死亡率居各种癌症的第6位 我国大陆的发病率为第5位 我国大陆的死亡率为第4位
筛查流程
食管癌高位人群调查 问卷
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表现
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在内镜下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颜色的改变,可为斑片状发红或发白,边界欠清晰; (2) 黏膜形态的改变,微隆起或凹陷,亦有完全平坦型,黏
【精选文档】中国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年PPT
2002 年消化道肿瘤巴黎分型
③ 与
脉 C管T侵、袭P⑥阳E性T长;⁃C期T 相饮比酒,E史US;是⑦对食有管癌不淋良巴结饮进行食分期习准惯确率如最高进的食方法快。、热烫饮食、高盐饮食、
而当发生浅表食管鳞癌时,肿瘤部分扩张的异常血管密集增生,此时可通过 NBI加放大内镜观察 IPCL状态,诊断食管鳞状上皮病变,
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流程图
碘染色模式分为 4 级:
(2)在传统内镜的顶端安装一个超声探头,是将内镜检查与超声检查完美结合的新技术。
0早⁃期Ⅰ型食(管隆鳞(起癌型分1)型)、模0有式⁃Ⅱ图型以及(诊下平断坦任标型准)意、01⁃Ⅲ型条(者凹陷视型)为。高危人群:
食管鳞癌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鳞癌的定义
正常食管黏膜表浅血管由分支状血管构成,紧贴黏膜肌层,向水平方向延伸, 这是黏膜肌层以上最为常见的血管网。 将食管鳞状上皮放大 100 倍可观察到 食管鳞状上皮内乳头状微血管袢(intra-epithelial papillary capillary loop)。 IPCL 垂直起源于分支状血管网,使用放大内镜观察时正常食管黏膜的 IPCL 可表现为红色逗点状。NBI 结合放大内镜观察时,位于深部的分支状血管为绿 色,表浅的 IPCL 呈棕色点状。而当发生浅表食管鳞癌时,肿瘤部分扩张的异 常血管密集增生,此时可通过 NBI加放大内镜观察 IPCL状态,诊断食管鳞状 上皮病变,包括上皮内瘤变及浅表癌,并可反映肿瘤的浸润深度。
中国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年
背景
➢在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8位 ➢ 死亡率居各种癌症的第6位 ➢我国大陆的发病率为第5位 ➢我国大陆的死亡率为第4位
背景
➢早期食管鳞癌外科手术切除后 5年生存率达 85% ~ 90%,而对 于中晚期患者 5 年生存率仅为 6% ~ 15% ➢研究显示早期食管鳞癌微创治疗的 5 年生存率可达 85% ~ 95% ➢因此开展食管鳞癌的筛查及早诊早治是目前提高食管鳞癌治疗效果的 有效途径
中国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2015年)
不同的 IPCL 分型代表不同的病变和浸润深度, IPCLⅠ型见于正常食管黏膜, IPCL Ⅱ型见于炎性病变, IPCL Ⅲ型见于慢性 食管炎等, IPCL Ⅳ型见于 HGIN, IPCL Ⅴ⁃1 型及Ⅴ⁃2 型分别见于 M1 期癌和 M2期癌, IPCL Ⅴ⁃3 型主要见于 M3 期癌、SM1期癌或浸润更深的 癌, IPCL ⅤN 型主要见于SM2 期癌或浸润更深的癌
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流程图
内镜治疗术后患者的处置
(1)当日禁食,可进水,次日可进流食,逐渐增加饭量; (2)给予黏膜保护剂,予以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治疗; (3) 一般不用抗菌药物,当切除面积较大、患者年龄较大及免疫功能低下者 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出现以下情况建议追加内镜或外科手术
(1)切除标本侧切缘阳性者建议再次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2)有以下任意 1 条者均建议追加外科食管癌根治手术:
超声内镜
(1)推荐对可疑早期食管鳞癌予以 EUS,以评估肿瘤浸润的深度及周围淋 巴结转移的情况。
(2)在传统内镜的顶端安装一个超声探头,是将内镜检查与超声检查完美结 合的新技术。
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
消化道管壁的层次结构 判断 与周围组织的相关毗邻关系
对黏膜组织进行超声扫描
有无周围脏器侵犯
相关淋巴结情况
筛查流程
食管癌高位人群调查 问卷源自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表现
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在内镜下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颜色的改变,可为斑片状发红或发白,边界欠清晰; (2) 黏膜形态的改变,微隆起或凹陷,亦有完全平坦型,黏
膜比较粗糙,可伴有糜烂或结节,质地比较脆或硬,触碰易出血; (3) 血管纹理的改变,黏膜下血管模糊或消失
早期食管鳞癌分型模式图及诊断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早期食管癌
筛查与精查
我国食管癌发病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20世纪50年代以来,食管癌筛查和早诊早治一直受到国家卫生部门的重视。
在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已初见成效。
在非高发区,开展大规模人群普查并不符合我国国情,提高各级医疗机构肿瘤机会性筛查的检出率是现阶段较为可行的策略。
(一)筛查对象
根据我国国情、食管癌危险因素及流行病学特征,符合下列第(1)条和(2)~(6)条中任一条者应列为食管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1)年龄超过40岁;(2)来自食管癌高发区;(3)有上消化道症状;(4)有食管癌家族史;(5)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6)具有食管癌的其他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二)筛查方法
内镜及病理活检是目前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金标准。
内镜下可直观地观察食管黏膜改变,评估癌肿状态, 拍摄或录制病变影像资料,并可通过染色、放大等方法评估病灶性质、部位、边界和范围,一步到位地完成筛查和早
期诊断。
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加指示性活检的组合操作技术已成为我国现阶段最实用有效的筛查方法[55]。
电子染色内镜等内镜新技术在早期食管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尚处评估阶段,既往使用的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56]和上消化道钡餐等筛查方法因诊断效能及接受度等问题,已基本被淘汰,不做推荐。
早期食管癌内镜筛查流程见图5。
内镜精查
(一)检查前准备
1. 检查前患者应禁食≥6 h,禁水>2 h,有梗阻或者不全梗阻症状的患者应延长禁食、禁水时间。
2. 检查前应取得知情同意,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嘱其平静呼吸、不要吞咽唾液,避免不必要的恶心反应。
3. 检查前10~20 min可给予患者黏液祛除剂(如链酶蛋白酶)及祛泡剂(如西甲硅油)口服,以清除上消化道内黏液与气泡,改善视野,提高微小病变的检出率。
4. 检查前5 min给予1%盐酸达克罗宁胶浆或l%利多卡因胶浆5~10 ml含服,或咽部喷雾麻醉。
有条件的单位可在麻醉师配合下使用静脉镇静或麻醉,可提高受检者内镜检查的接受度。
(二)内镜检查过程
1. 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部略向前倾,双腿屈曲。
医生应注意安抚和鼓励受检者,以期配合检查。
经口插镜后,内镜直视下从距门齿16 cm开始缓慢循腔进镜,仔细观察每1 cm的食管黏膜状态,注意黏膜色泽、光滑度、蠕动及内腔的形状等,并完成后续对胃及十二指肠的检查。
尽量在进镜时观察未被内镜摩擦的正常黏膜和黏膜病灶的原始状态。
检查过程中,如腔内附有黏液、唾液或气泡,应用清水或祛泡剂和黏液祛除剂及时冲洗吸引后再继续观察。
如发现病变则需确定病变的具体部位、范围及形态,并详细描述,同时拍照记录。
2. 如进镜时受检者咽反射强烈,观察颈段食管内腔较为困难,在退镜至此处时,嘱受检者屏气数秒,可使颈段食管良好扩张,便于观察。
进入距门齿约40 cm胃食管交界区时可嘱受检者深吸气后屏气数秒,胃食管交界区向食管侧移动,较易观察并可在直视下摄片。
3. 保证内镜图片数量和质量:为保证完全观察整个上消化道,国内学者较为推荐的摄影法认为应留图40张[57]。
观察食管时每隔5 cm至少拍
摄一幅图片。
如发现病灶,另需额外留图。
同时,需保证每张图片的清晰度。
(三)内镜检查技术
1. 普通白光内镜:食管黏膜病灶有以下几种状态:(1)红区,即边界清楚的红色灶区,底部平坦;(2)糜烂灶,多为边界清楚、稍凹陷的红色糜烂状病灶;(3)斑块,多为类白色、边界清楚、稍隆起的斑块状病灶;(4)结节,直径在1 cm以内,隆起的表面黏膜粗糙或糜烂状的结节病灶;(5)黏膜粗糙,指局部黏膜粗糙不规则、无明确边界的状态;(6)局部黏膜上皮增厚的病灶,常常遮盖其下的血管纹理,显示黏膜血管网紊乱、缺失或截断等特点。
内镜医师应提高对上述特征的认识,在检查时注意观察黏膜的细微变化,锁定可疑区域是开展后续精查的基础。
2. 色素内镜:将各种染料散布或喷洒在食管黏膜表面后,使病灶与正常黏膜在颜色上形成鲜明对比,更清晰地显示病灶范围,并指导指示性活检。
色素内镜常用染料有碘液、甲苯胺蓝等,可单一染色,也可联合使用。
(1)碘染色:正常鳞状上皮细胞内富含糖原,遇碘可变成深棕色,而早期食管癌及异型增生组织内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呈现不同程度的淡染或不染区[58]。
根据病变着色深浅、范围及边缘形态,进行指示性活检,
可提高高危人群早期鳞癌及异型增生的检出率。
该法不适用于碘过敏、甲亢患者。
(2)甲苯胺蓝染色:因肿瘤细胞增殖活跃,富含核酸类物质,易被碱性染料甲苯胺蓝染色,而正常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相对较少,遇甲苯胺蓝着色不明显。
与碘染色相比,甲苯胺蓝染色对操作技术要求更高,耗时长,假阳性率较高,在国内并不常用。
(3)联合染色:单一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效率受到染色原理、染色剂浓度等因素影响,而联合染色法可使各染色方法取长补短,如碘液-甲苯胺蓝染色法和碘液-亚甲蓝染色法对早期食管麟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的准确率高于单一碘染色,且对病变浸润程度评估也有一定价值。
3. 电子染色内镜:通过特殊的光学处理实现对食管黏膜的电子染色,比白光内镜更能清楚显示黏膜表面结构、微血管的形态及病变范围,又可弥补色素内镜的染色剂不良反应及染色耗时长等不足。
电子染色内镜和普通白光内镜之间可实现反复切换对比观察,操作更为简便。
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 NB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已得到公认。
NBI在食管鳞癌筛查方面较普通白光内镜有明显优势,另有研究报道其对食管鳞癌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优于碘染色,尚需更多研究进一步证实。
利用NBI结合放大内镜观察食管上
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ntrapapillary capillary loops, IPCL)和黏膜微细结构有助于更好地区分病变与正常黏膜及评估病变浸润深度,已成为早期食管癌内镜精查的重要手段。
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lexible spectral imaging color enhancement, FICE)将白光分解成不同波段,可进行多达50种光谱组合,从而获得不同黏膜病变的最佳图像,能较清晰显示IPCL,可作为碘染色的重要补充。
智能电子染色内镜技术(I-Scan)增强了不同性质黏膜间颜色的对比,在表面增强、对比度、色调处理方面有了很大提升。
蓝激光成像技术(blue laser imaging, BLI)联合使用410 nm、450 nm两种波长激光可获得黏膜表浅和深部血管及黏膜结构的高清图像,得到更大的景深并保证明亮度,改善早期食管鳞癌与周围正常黏膜的对比度,并可结合放大技术精细观察。
上述技术在在食管癌筛查和精查中的应用有待深入研究。
4. 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放大内镜是在普通内镜的前端配置了一个可调焦距的放大系统,可将食管黏膜放大几十甚至上百倍,有利于观察组织表面显微结构和黏膜微血管网形态特征的细微变化,尤其在与电子染色内镜相结合时,其对黏膜特征显示更为清楚,可提高早期食管癌诊断的准确性,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
5.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CLE):CLE可将组织放大至1000倍,从微观角度显示细胞及亚细胞结构,在无
需活检的情况下即可从组织学层面区分病变与非病变区域,实现“光学活检”的效果。
CLE可实时提供早期食管癌的组织学成像且精确度较高,省去了病理活检步骤,大大缩短诊断时间。
利用CLE三维重建技术对食管鳞状上皮表面成熟度进行评分,可有效区分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非肿瘤上皮。
6. 自发荧光内镜(autofluorescence imaging,AFI):AFI可将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自发荧光光谱的不同转换为成像颜色的差异,从而加以区分。
但其对设备要求较高,检出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较低,目前临床应用较少。
早期食管癌的内镜精查应以普通白光内镜检查为基础,全面细致地观察食管的各个部分,根据各医院的设备状况和内镜医师经验,综合使用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等特殊技术可进一步突显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表现,并有助于了解病变范围、浸润深度及病理类型,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早期食管癌内镜精查流程详见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