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
![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0f6848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5.png)
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域特定社会群体中流传的、反映群体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各种习俗、传统和文化活动。
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本文将以地域为线索,介绍几个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
一、云南的傣族泼水节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
他们热爱自然,善于歌舞和独具特色的传统习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泼水节。
泼水节通常在农历4月中旬举行,人们在这个节日里相互泼水,以洗涤身心、驱赶霉运。
节日期间,人们身穿鲜艳的传统服饰,手持水壶,边唱传统歌曲边相互泼水,场面十分热闹欢乐。
二、日本的盂兰盆节盂兰盆节是日本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也是日本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祭奠祖先和亲人的亡灵,并相信亡灵会回到人世间与亲人团聚。
节日期间,人们会在家中张灯结彩,供奉食物和饮品。
此外,还有传统的骨灰撒水仪式,人们会将亡灵的骨灰扔入水中,以祈求其得到超渡。
三、印度的哈里纳卡什瓦节哈里纳卡什瓦节是印度北部拉贾斯坦邦的传统节日,也是印度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举行庆典,庆祝丰收和神圣的婚姻。
庆祝活动包括狂欢游行、舞蹈、音乐、各种节目表演等。
同时,人们还会使用不同颜色的粉末互相洒、涂在彼此的脸上,象征着欢乐、友谊和团结。
四、西班牙的圣人节西班牙是一个宗教传统深厚的国家,圣人节是西班牙各地的重要节日。
每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守护圣人,当圣人的庆祝日到来时,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包括游行、音乐、跳舞和烟火表演等。
此外,人们还会在广场上摆放各种传统的市集摊位,供人们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
五、埃及的法尼尔节在埃及,法尼尔节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用来纪念农业之神法尼尔。
在节日里,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戏剧表演、音乐和舞蹈。
此外,人们还会彩绘庙宇和大门,装饰家园,祈求法尼尔保佑农作物和人们的幸福安宁。
这个节日传承至今,成为埃及民众欢度春天的重要节日。
结语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各具特色,彰显了地域和历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民俗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民俗文化包括哪些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644f7ea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b.png)
民俗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民俗文化包括:生产、生活习俗、游艺竞技习俗、节庆、礼仪、祭祀习俗以及民间文化艺术等,其内容包罗万象,十分庞杂,渗透于民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多个方面。
人们常常通过民间歌舞、歌谣、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抒发情感,表达喜、怒、哀、乐。
在我国广大农村,不计其数的奇山异石、险峰秀水等自然景观都有着各自美丽动人的神话与传说。
民众通过传说和故事、赋予自然景观神奇的力量、神秘的色彩,有的甚至被世代视为保佑一方的神灵。
民俗文化知识
![民俗文化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c89223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f.png)
民俗文化知识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在民俗文化中,人们通过各种仪式、节日、习俗和传统活动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民俗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传统,其中包括婚礼、葬礼、节日庆祝活动等。
这些传统活动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娱乐,更是人们凝聚情感、传递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婚礼是民俗文化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婚礼仪式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将两个人的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婚礼通常包括结婚仪式、婚礼宴会和婚礼舞会等环节。
婚礼上,新郎新娘会穿上华丽的婚纱和礼服,接受亲友的祝福和祝福。
婚礼还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习俗和传统,如拜堂、喜糖、敬酒等,这些习俗代表着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祝福。
葬礼是民俗文化中最庄重的仪式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葬礼习俗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逝去的亲人送行,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葬礼通常包括告别仪式、火化仪式和悼念活动等环节。
在葬礼上,亲友们会穿上素色的服装,为逝者送行和祈祷。
葬礼还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习俗和传统,如守夜、烧纸、撒纸钱等,这些习俗代表着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节日庆祝活动是民俗文化中最欢乐的时刻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节日庆祝活动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庆祝特定的事件或纪念特定的人物。
节日庆祝活动通常包括庆祝仪式、游行游玩和娱乐活动等环节。
在节日庆祝活动中,人们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和游戏。
节日庆祝活动还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习俗和传统,如燃放烟花、舞狮、吃汤圆等,这些习俗代表着对节日的庆祝和祝福。
民俗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参与和传承民俗文化,人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底蕴和文化的魅力,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有哪些民俗传统文化
![中国有哪些民俗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82e4243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e.png)
中国有哪些民俗传统文化中国有哪些民俗传统文化1、剪纸剪纸艺术是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90年代各家各户有什么喜庆的事还会用到这种纯手工的东西,可现代科技发展,我们只能从一些地方寻到它的影子,但毕竟有了机器的味道,少了亲自动手一些情感。
2、戏曲中国的戏曲是一种古老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而今天,戏剧的发展已渐渐被电视上的很多东西掩盖,夺去了风头,由于赚的少,做的人也渐渐少了。
3、皮影戏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讲述着当地的故事,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0_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中国武术中国武术最开始是消停战事,维护和平的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的人练习只是为了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是中华人民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的书法工具,古时是读书人的象征,是身份的象征,而现在已没了那么多的讲究,文房四宝也渐渐消失与我们的身边。
文化的特点1、超生理复性和超个人性:超生理性是指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的和创造的,文化不能通过生理遗传。
超个人性是指个人虽然有接受文化和创造文化的能力,但是形成文化的力量却不在于个人。
个人只有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才需要文化,才能接受文化,才能影响文化。
2、复合性: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多种文化要素复合在一制起。
3、象征性:文化现象总是具有广泛的意义,文化的意义要远远超出文化现象所直接表现的那个窄小的范围。
4、传递性:文化一经产生就要被他人模仿、效法、利用。
包括纵向传递(代代相传)和横向传递(地域、民族之间)两方面。
5、变迁性与堕距(滞后):变迁性是指文化不是静止不动的,是处于变化中的。
一般认为大规模的文化变迁有三种因素引发,第一,自然条件的变化,如自然灾害、人口变迁;第二,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如不同国家、民族自技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交流;第三,发明与发现,各种发明、创造导致人类社会文化的巨大变迁。
中国民俗文化的类型
![中国民俗文化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ceec0ce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3.png)
中国民俗文化的类型
中国民俗文化的类型有三大类八小类的民俗:
1、物质生活民俗
(1)生产民俗(包括采集民俗、狩猎民俗、畜牧民俗、农耕民俗、手工业民俗等。
)
(2)共商业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诸业等物质资料的加工服务方面)
(3)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方面)
2、社会生活民俗
(1)家庭民俗,包括称谓民俗、排行民俗、亲族民俗、财产继承民俗等。
(2)村落民俗,包括集市民俗、乡规民俗、村社民俗等。
(3)民间组织民俗,包括行会民俗、社团民俗、帮会民俗等。
(4)礼仪民俗.包括生育礼俗、成年礼俗、婚嫁礼俗、寿诞礼俗、丧葬礼俗等。
(5)岁时节日民俗,包括传统节日、公历节日、宗教节日、二十四节气等
3、精神生活民俗
(1)信仰祭祀民俗,包括民间宗教信仰、巫术星占、礼俗禁忌等;
(⑵)口承语言民俗,包括民间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叙事诗、谚语、方言俚语等;
(3)民间艺术民俗,包括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间小戏、民间舞蹈等;
(4)民间游戏娱乐民俗,包括民间游戏、民间体育竞技、民间杂艺等。
(⒂)民俗旅游资源。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f75a2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e.png)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民俗文化概述•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中国民俗文化的节日庆典•中国民俗文化的艺术表现•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俗文化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特点民俗文化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它贴近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民俗文化的历史与发展起源民俗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
发展在历史长河中,民俗文化不断积累、沉淀,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
它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承民俗文化作为社会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凝聚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可以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不同的文化风情,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开发民俗文化是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学习和了解民俗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艺术教育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介绍中国各民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历史演变及文化内涵,如汉服、蒙古袍、苗族银饰等。
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包括八大菜系、地方小吃、茶酒文化等。
展示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及居住习俗,如四合院、福建土楼、窑洞等。
030201阐述中国家族制度的历史演变、特点及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如族谱、家训、家风等。
家族制度介绍中国传统婚丧嫁娶的习俗、礼仪及文化内涵,如婚礼中的拜堂、闹洞房,葬礼中的守孝、祭祀等。
婚丧嫁娶概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庆祝方式,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节日庆典探讨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包括佛教、道教、儒教及民间信仰等。
传承民俗文化
![传承民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6c0616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2.png)
传承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独有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人们的历史记忆、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是国家和民族的根基。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承民俗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威胁。
本文将探讨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推动传承工作。
一、民俗文化的重要性1.保护国家文化身份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它反映了这个国家的传统习俗、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传承民俗文化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国家的文化身份,让后代更好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传统。
2.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民俗文化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它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和礼仪习惯,促进了社会的互信和团结。
传承民俗文化能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
3.培养优秀品质民俗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如尊老爱幼、勤劳勇敢、孝顺敬爱等,这些品质是人们的精神财富。
传承民俗文化有助于培养人们的优秀品质,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有效推动传承工作的措施1.教育引导教育是传承民俗文化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学校应该加强对民俗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使学生了解并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
此外,家庭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2.社区活动社区是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场所,通过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和节庆,可以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增强他们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承传统艺术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民歌、民舞、传统戏剧等。
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对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推动艺术人才的培养和传习。
4.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可以更广泛、更迅速地传播民俗文化。
政府、学校、社团等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定期发布有关民俗文化的信息和活动,引导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5.加强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传承民俗文化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该加强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保护传统文化遗产,推动传承工作的开展。
中国的民俗文化都有哪些
![中国的民俗文化都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07cdd7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c.png)
中国的民俗文化都有哪些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是息息相关的,中国的民俗文化内容相信很多人都很了解吧。
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中国的民俗文化主要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的民俗文化内容1、正月正,万象新,贴春联,穿新衣。
吃饺子,放鞭炮,去拜年,懂礼貌。
尊老爱幼有人夸,压岁钱可别乱花。
2、正月十五是小年,元宵节上庆团圆。
赏花灯,猜灯谜,新年打算准备齐,一年之计在于春,过了小年气象新。
3、二十五要打囤,新年不能瞎糊混。
一年的计划定的对,确保粮食满囤钱满柜。
捞干饭做羹汤,吃的满嘴喷喷香。
4、二月二,龙抬头,行云布雨好兆头,预祝丰收好年景,风调雨顺有盼头。
切葱花摊面片儿,蝎子尾巴剪一段儿,拍墙山扎旮旯,害虫毒虫全不怕。
5二月十二是花朝,百花生日在今宵,少女祈福求美貌,姿容更比百花俏。
6、三月三,暖风吹,漫天风筝翩翩飞。
三月三,花开艳,风吹桃李更烂漫。
7、四月里,清明后,踏青郊游乐不够。
清明前,宜祭扫,落花飘絮添烦恼。
有人伤感因伤春,寸金难买寸光阴。
介之推披火志不移,清明节开始吃寒食8、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
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
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
9、六月六,看谷秀,天贶节,吃鱼肉。
10、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
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
11、七月十五是鬼节,心底无私不怕邪。
超度水鬼放河灯,迷信说法不可听。
12、八月里,是中秋,月圆之夜庆丰收。
吃月饼,饮美酒,幸福生活更长久。
明送月饼暗盟誓,相约十五杀鞑子。
13、九月九,是重阳,尊老敬老理应当。
河北登高去赏菊,江南习俗插茱萸。
14、十月一,送寒衣,秋风紧,寒霜欺,凄风苦雨天变凉,祭告先人痛断肠。
15、十一月,天气寒,居家易,出门难。
16、十二月,进年关,最是数九严寒天。
大雪飘,冷风飕,节俭习俗腊八粥。
二十三,祭灶王,要吃糖瓜麦芽糖。
吃了糖瓜嘴儿甜,吉祥话儿说不完。
二十四,家家忙,又扫屋子又扫房。
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92ecb1f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1.png)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有:猜灯谜、贴春联、画灯笼、京剧、花灯等。
1、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汉族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2、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
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3、灯笼画,民间美术品种之一,是彩绘于传统灯笼之上用于美化装饰灯笼的一种特殊画种,也是我国优秀的民间美术品种之一,在我国已有千余年历史。
4、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5、花灯,又名灯笼。
灯笼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或者灯泡,成为照明工具。
民俗文化特点有哪些
![民俗文化特点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63897fb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0.png)
民俗文化特点有哪些民俗文化特点有哪些,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
民俗播布是一种民俗文化的传播,它体现了某一民俗前后左右的空间伸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民俗文化特点有哪些。
民俗文化特点有哪些11、农耕型文化特点土地观念是农耕型文化的核心,因此,在我国古代每个村社都有土地庙,都要敬奉土地神,皇帝每年都要到天坛、地坛祭拜天地,象征性地躬耕,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小农生产所追求的是满足自身需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经商赢利的交换价值。
2、血缘纽带的伦理型特点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社会都是在血缘亲族的基础上形成的。
敬祖孝亲、承宗接代、绵延世泽的“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治秩序的核心观念。
中国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被概括在两个“五伦”的公式中天、地、君、亲、师,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
3、君师合一的内圣外王型文化特点中国封建社会里,政治权力的最高代表是君王,伦理权威的最高代表是圣人。
君师合一,就是政治与伦理合一。
儒家讲求的内圣外王之道是君师合一的理论体系,也就是“伦理——政治”型文化范式的基本架构。
民俗的特点民俗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稳定性和变异性。
这两种特征并不矛盾。
不可能存在毫无变异的稳定,也不可能存在没有稳定因素的变异。
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我国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民俗特色。
民俗的`稳定性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家族观念的稳定性。
我国家庭制度的传承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息息相关。
人们长期耕种土地,长期居留于某一地域,因而形成了“安土重迁”的观念。
纵是迁动,也一般是由于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等而“举族迁移”。
人们一般有固定的居住地、固定的生产和生活范围,甚至还有固定的“祖坟山”。
祠堂就是家族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
另外,人们很早就确定了“家”的血亲关系原则与家族内部“长幼有序”的伦理原则,进而利用种种民俗强化家族观念、维持家族稳定、沿袭家族传统,对祖先的崇拜就是支撑家族意识的精神支柱。
中国民俗文化赏析
![中国民俗文化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de25e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4.png)
中国民俗文化赏析中国是一个民族大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民俗是指民间传统的习俗、婚丧节庆、风俗习惯等。
这些民俗文化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以下为各位读者详细介绍中国民俗文化的魅力。
一、中国春节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节日之一。
春节通常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开始,直持60天。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盼望最喜庆的节日,也是家庭团圆、互相祝福、祭祀祖先、消除灾难、迎福祸的时刻。
春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各地风俗不同。
春节里,人们吃饺子、糖果和粘贴红色春联等活动。
在中国南方,人们会在春节期间燃放烟火,这个传统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而中国北方则有拜年、守岁等传统习俗。
春节的庆祝活动不仅仅是中国本土的,很多其他空间的华人和外国朋友也会过春节,庆祝中国新年,这也表现了春节的世界影响力。
二、龙舟节龙舟节是中国民俗文化中数一数二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夏季,中国各地都会举行龙舟比赛。
这个传统商业已经有将近两千年之久,是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最流行的传统节日之一。
龙舟节源于中国古代楚国的一位伟大政治家屈原。
相传屈原因为忧国忧民,在太湖上投身水中自尽。
屈原去世后,百姓为了缅怀他的功绩,在划龙舟游行的时候多次引吭高唱屈原的赞美诗。
今天,龙舟比赛已经成为一个针对休闲、娱乐游戏而言的节日。
很多人会组织家庭出游,在河流边上安排野餐活动,观赛、竞赛和炭烤美味的节庆菜肴。
龙舟比赛已经成为中国民众欢聚一堂的普遍方式。
三、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最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之一,在民间有“团圆节”的美称。
中秋节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号左右,也就是阴历的八月十五号,庆祝农民丰收,家庭团圆,祭祖、观月亮。
中秋节有很多传统习俗,其中最普遍的习惯就是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最为重要的传统食品。
中秋节还有一些独特的传统活动,如嫦娥奔月、赏月等。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还会赠送月饼、瓜果笼袋及品尝新鲜的秋菊等。
民俗文化名词解释
![民俗文化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efb1f6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7.png)
民俗文化名词解释民俗文化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一定群体在生产、生活、交往等方面的各种习俗、风尚、信仰和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人们在长时间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社会制度的表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道德和审美内涵。
下面以中国的民俗文化为例,对一些常见的民俗文化名词进行解释。
1. 春节:中国农历新年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
春节以团圆、祭祖、除旧布新、祈福为主要内容,有逢年过节、贴春联、拜年、放鞭炮等习俗。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春节的最后一天,也是传统的民俗节日。
元宵节以赏灯、猜谜、吃元宵等活动为主要方式,象征着吉祥和团圆。
3.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端午节以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习俗为主要内容,全民都参与其中。
4.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
中秋节以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活动为主要特色,象征着团圆和感恩。
5. 地方戏曲:中国各地的戏曲艺术形式,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戏曲包括京剧、豫剧、川剧、越剧等,每个地方的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剧种特色。
6. 传统婚礼:中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传统婚礼包括过堂、拜天地、结鸳鸯、交杯酒等环节,寓意着祝福和祝愿。
7. 儿童游戏: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充满了丰富多样的儿童游戏。
儿童游戏有踢毽子、跳房子、折纸飞机等,是孩子们快乐成长、交流沟通的方式。
8. 龙舞狮舞:中国传统的舞蹈表演形式,寓意着祈福和驱邪,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舞和狮舞在节日庆祝和各种盛大场合都有表演,给人们带来喜庆和吉祥的氛围。
以上是一些中国民俗文化的名词解释,这些名词代表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传统,展示了中国人民丰富的创造力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同时,这些民俗文化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背景下人们的文化情感和生活方式。
超详细中国民俗文化介绍PPT
![超详细中国民俗文化介绍PPT](https://img.taocdn.com/s3/m/e6830ea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2.png)
• 水乡妇女服饰,随着年岁的大小,有着不同的 要求,青年妇女以花俏为主,精地利用服饰上 的有限空间,巧妙地运用色彩对比、衬托、交 错的手法,以达到显眼,花俏的艺术效果
• 恰到好处地特出了水乡妇女的人体美和装饰美, 给人轻盈洒脱之感。 中年、老年妇女则以深 色调为主,服饰庄重、稳定,穿着要求的舒展 宽大,故而给人古朴持重之感。
④ 卯时,要日出,太阳本应离卦,离卦象火,太阴即月亮之精玉兔,卯便属兔了。
昼
夜
⑤ 辰,三月的卦 象,此时正值群龙行雨的时节。辰属了龙。
角
⑥ 巳 ,四月的卦象,正是蛇的好日子,另外,巳时为上午,这时候蛇正归洞。
度
⑦ 午,下午之时,阳气达到极端,阴气正在萌生。马在阴阳之间跃进, 所以成了午的属相。
解
说
⑧ 羊,午后吃草为最佳时辰,容易上膘,此时为未时,故未属羊。
国家的历史文化 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第 肆章 节
民俗文化美景篇
敦煌定若远 一信动经年
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泛指一个 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民俗文化美景篇
云南丽江 山西平遥古城 广西德天瀑布 西藏纳木湖
云南湖 山西云冈石窟 山西壶口瀑布 新疆喀纳斯湖
人们所敬畏的介入人类生活
的;也有为人们所厌恶、忌
讳,却依赖人类生存的;更
有人们所喜爱的,如兔、猴。
传统象征性的吉祥 物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集 许多动物的特性于一体的
“人造物”,是人们想象中 的“灵物”。龙代表富贵吉 祥,是最具象征色彩的吉祥 动物,因此生肖中更少不了
龙的位置。
十二生肖的来历
生肖排列传说
本命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与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与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efc26d4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08.png)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与习俗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其中,民俗与习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信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婚礼习俗、节日庆典、传统饮食和传统服饰等方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与习俗。
一、婚礼习俗婚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代表着家庭的传承和血脉的延续。
在中国,婚礼习俗因地区和民族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但仍然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
比如,在婚礼前,新娘需要进行详细的婚前准备,如四点金、拜堂等。
而婚礼当天,新娘在披上红色婚纱后,需要跨过门槛,象征着迈入新的人生阶段。
此外,新郎要用红包回礼,并在喜庆的音乐中接新娘入洞房,象征着新婚生活的开始。
二、节日庆典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庆典不仅具有浓厚的宗教性质,更是人们表达喜庆之情和团圆之意的重要方式。
以春节为例,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进行丰富多彩的习俗和庆祝活动。
比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都是中国春节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
而中秋节,则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人们会举行赏月、吃月饼等庆祝活动,传承着对家庭和爱的美好寄托。
三、传统饮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饮食习俗举世闻名,讲究营养搭配、色、香、味俱佳。
比如,早餐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特色早餐。
北方的煎饼果子、豆浆油条,南方的稀饭、油条等,都是中国人民一天中重要的精神食粮。
此外,中国的年夜饭也是传统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环节,家人团聚共度一年的重要时刻。
年夜饭菜肴丰盛多样,象征着对来年好运和丰收的美好期许。
四、传统服饰传统服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戏曲中的花脸妆、京剧中的髯口袍,都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的代表。
同时,汉服作为中国古代服饰的代表之一,近年来又开始重新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汉服的特点是主要采用传统织锦、刺绣工艺,注重设计的精巧和色彩的繁复,体现出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风度和气质。
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98d7764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f.png)
风水在中国传统居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认为通过调整居住环 境可以改变运势和命运。
生产工具与技艺
01
02
03
传统农具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传 统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如犁、耙、 锄头等。
手工艺
中国的手工艺历史悠久, 技艺精湛,包括陶瓷制作 、木工雕刻、剪纸等多种 门类。
传统交通工具
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是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重要形式,如秧歌、龙舞、狮舞等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民间戏曲与曲艺
戏曲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如京剧、豫剧、越剧等,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体现了人民 群众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创造力。
曲艺
曲艺是一种以口头语言进行表演的艺术形式,如相声、评书、快板等,具有幽 默诙谐、生动活泼的特点。
泥塑是以泥土为原料塑造各种形象的手工艺 品,如泥人张、惠山泥人等,形象生动逼真 ,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05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传承方式与途径
01
02
03
04
口传心授
通过老一辈人的言传身教,将 民俗文化的精髓传递给下一代
。
文字记载
通过书籍、报刊等文字资料, 记录和保存民俗文化的历史与
现状。
民间活动
中国民俗文化
目录
• 民俗文化概述 • 物质民俗文化 • 社会民俗文化 • 精神民俗文化 •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 民俗文化与旅游开发
01
民俗文化概述
定义与特点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 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 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 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心理 素质、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
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的方式
![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的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da329cd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b.png)
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的方式传统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民的生活中。
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能找到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这些文化形式既有民间习俗,又有民间艺术,对于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拥有丰富的传统节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进行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端午赛龙舟、赏月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带给人们欢乐和享受,也承载着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二、民间舞蹈与音乐中国传统舞蹈和音乐作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既承载着民俗文化的历史记忆,又折射出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著名的象征性舞蹈有龙灯舞、扇子舞、踩高跷等等,而古老的乐器如古箏、琵琶、笛子等也为传统音乐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这些民间舞蹈和音乐不仅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人们传承和表达民俗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传统婚礼习俗传统的中国婚礼习俗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形式,但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婚姻和家庭的重视。
例如,在北方地区,新娘会穿着红色的嫁衣,新郎则会骑马去迎娶新娘,同时还有喜酒和拜堂等传统礼仪。
而在南方地区,新娘会戴着特色的婚冠,举行花轿出嫁的仪式。
这些传统的婚礼习俗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婚姻价值观和家庭观念。
四、传统节庆活动除了传统节日之外,中国还有许多特色的节庆活动,如元宵节的灯笼展示、庙会、花灯游园会等等。
这些活动通常伴随着丰富多彩的表演节目,如戏曲表演、巡游、杂技等,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娱乐。
这些传统节庆活动不仅是人们放松和享受的方式,也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着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
五、传统手工艺品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技法和精湛的工艺制作而成。
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品包括中国结、豆腐乳、蜡染、扎染、剪纸等等。
这些手工艺品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物质文化表现,也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认同。
中国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f8fb6e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5.png)
中国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中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中国的民俗文化包括节日习俗、饮食习惯、婚丧嫁娶等方方面面,每一项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进行各种传统的活动,如赏花灯、祭祖、吃粽子等,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更是传承和弘扬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有着讲究的饮食习惯,不仅追求营养均衡,更重视饮食的礼仪和文化内涵。
比如,中国的传统饮食有着“荤素搭配、酸甜适中”的特点,而在饮食礼仪方面,更是有着独特的规范和要求,如宴席上的席次、酒令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饮食文化。
婚丧嫁娶也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在婚礼上有着独特的仪式和习俗,如过大礼、敬茶等,这些习俗不仅代表了中国人对家庭和婚姻的重视,更承载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而在丧葬方面,中国人有着严谨的丧葬礼仪和习俗,如守孝、扫墓等,这些习俗体现了中国人对敬老尊祖的传统观念。
总的来说,中国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些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介绍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630096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6.png)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国家,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许多传统仪式、习俗和节庆活动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瑰宝。
这些文化传统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
本文将以解释性的方式介绍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几个方面。
一、农耕文化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深深根植于农耕社会,农耕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农耕文化主要体现在农历节气的庆祝活动、农田神像的祭拜和农耕仪式上。
例如,农历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将在这一天举行庙会,游行和燃放烟花爆竹来迎接新年。
此外,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重要节日也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孝道文化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代代相传至今。
孝道文化强调对父母的孝顺和尊敬,被视为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最基本要求之一。
中国有许多以孝道为主题的节日和习俗,如重阳节、祭祖等。
在这些活动中,人们会表达对长辈的敬爱之情,并祈求家族的繁荣和幸福。
三、婚俗文化中国的婚俗文化丰富多样,在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中有着各自的特色和传统。
婚礼通常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包括婚前婚后的一系列习俗和仪式。
例如,传统婚礼包括过门、喜酒和拜堂等环节,而且不同地方还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此外,红色被认为是中国婚礼的主题颜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
四、民间信仰中国的民间信仰包括许多不同的宗教和习俗,如道教、佛教和民间信仰等。
这些信仰体系以及相关的仪式和节日,丰富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
例如,中国的庙会是一种集合了宗教、娱乐和商业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庙会上祈福、祭拜和享受各种娱乐活动。
五、戏曲文化中国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通过音乐、舞蹈、唱腔和表演等方式将故事呈现给观众。
京剧、豫剧、粤剧等代表了中国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它们不仅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传统习俗与文化(传统风俗文化)
![传统习俗与文化(传统风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588851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1.png)
传统习俗与文化(传统风俗文化)今天给各位分享传统习俗与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传统风俗文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传统习俗文化2、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有哪些3、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传统习俗文化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有:猜灯谜、贴春联、画灯笼、京剧、花灯报元夜、踩高跷、舞龙、舞狮等。
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有哪些;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有很多,以三个最富含特色的来看:舞狮是中国传统民俗艺术,一般需要两个人来表演;京剧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戏剧种类,在文学和表演上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春联是新年特殊的传统民俗文化,代表着人们对新年的祝愿。
1、舞狮舞狮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艺术,通常是过节或者集会庆祝的时候才有机会看到舞狮。
舞狮有南北区别,南方以广东的舞狮最有名。
每头“狮子”都需要两个人来表演,一个扮演狮子头一个扮演狮子尾,在音乐的伴奏下模仿狮子的形态舞动。
2、京剧京剧可以说是中国最著名的民俗文化,并且也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剧种类。
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等方面都一定的艺术贡献,并且还有自身的一套表演规则,主要曲目有:贵妃醉酒、群英会、空城计、长坂坡等等。
3、春联春联又叫春贴、门对,一般是以两幅为一组,到了过年才会使用。
春联有着自己工整的格式,一般以诗句为主,内容可以抒发人们对于新春的祝福,或者是对新一年的生活祝愿,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中国文学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1、传统节日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
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百花生日)、上巳节(三月三)、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盂兰盆(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
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俗旅游与民俗文化之保护1.民俗与民俗文化的变迁1.1民俗旅游的现状1.2民俗文化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问题1.3民俗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的关系2.黔东南苗族侗族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2.1商品化对民俗旅游村的影响2.2舞台化对民俗文化的影响2.3娱乐化庸俗化对民俗文化的影响2.4外来文化与民俗旅游村寨文化的互动3.民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3.1建立生态保护区,走民俗生态之路3.2加强宣传,发扬光大本民族文化3.3防止庸俗化、过度商业化和同化3.4提高民俗旅游管理者的文化素质3.5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4.结论摘要民俗文化,是依附着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它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
在民俗旅游开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民俗文化也遭受到破坏,保护民俗文化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美丽的黔东南生活着苗族侗族等众多的少数民族,古朴神秘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成为民俗旅游开发的热土。
但随着民俗旅游的开发以及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大等原因,黔东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也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在民俗旅游村,旅游的商业化、舞台化、娱乐化等破坏了民俗文化的健康传承,民俗文化逐渐退化、衰微甚至消亡。
民俗文化一旦消亡就难以恢复,因此要加大对民俗文化的保护。
我们既要保护民俗文化又要开发民俗旅游,使保护和开发和谐发展。
1.民俗与民俗文化的变迁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方式。
[1]民俗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精神方式,民俗文化同时起着连接本民族,体现民族凝聚力的形式,一种民俗一旦形成,就对本民族的生活形成重要的影响。
民俗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民俗文化的变迁,变异性是民俗文化的显著特征,它是指民俗在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的自发和渐进的变迁。
民俗是靠语言和行动传承的,这种方式决定了民俗在历时的和共时的传承过程中,不断适应周围环境而做出的相应变化。
很少有一种文化能够拒绝变迁,拒接变迁也就也就是意味着文化的停滞、衰微、消失,已经消失的或者正在消亡的文化,其实就是拒绝变迁的结果。
[2]1.1民俗旅游的现状如今民俗旅游在很多地区搞得热火朝天,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旅游更是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极力推崇。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民俗旅游的蓬勃发展,使得民俗文化在旅游当中受到了冲击,甚至消亡,从而保护民俗文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探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发展,以及强势文化的冲击之下的生存之路,成为广大学者关心的问题。
我们关注民俗文化,也关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不但要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更应该关注其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要认真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审视,对其价值进行充分的认识和发掘,在保护民俗文化的基础之上,才能开发利用它。
科学的开发和保护,使民俗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永葆生机,实现文化的多元化。
1.2民俗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的关系民俗旅游的开发与民俗文化的保护,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开发就必然会对当地的原有面貌造成损害。
一方面,旅游开发本身存在着扭曲地反映与真实地反映文化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它必将干扰民俗文化原有次序和发展过程,使落后地区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造成当地村民思想行为的混乱和盲目仿效追随,这将淡化原有文化的特征,进而在长远角度上破坏了民俗文化的特性。
但是,民俗文化的消亡与衰微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而是旅游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传统的重视和对民族特色的珍惜。
[3]民俗旅游的开发提高了当地的经济,从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文化其实也是被外界认同的,提高了民族认同感,更加爱护和珍惜本民族特色文化。
在当今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面临消亡的危机,是民俗旅游的发展争取到了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行列当中来。
同时民俗旅游促进了民族地区地位的提升,在现代话语中,传统农村被赋予了偏僻、贫困、落后的象征符号,农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地位在社会的底层。
黔东南地区长期被统治,被边缘化,使其民族地位被置于民族之下。
当地老百姓作为农民和少数民族这样的边缘群体,以往长期处于被忽视、被歧视的地位,是被国家和社会救助的对象。
然而,旅游业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很多民俗村寨的老百姓都从事旅游事业,认为自己是少数民族而感到自豪。
在黔东南等地开发民俗旅游后,社区的自我评价日益升级,旅游导致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的极大提升。
[4]当地居民意识到“民族身份”的价值,开始有意识地向游客展示自己的民族特色,自己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差异,并主动表明自己的民族属性。
开发与保护民俗文化正是这样一对矛盾体,我们该认真面对旅游开发所带来的问题,思索如何利用旅游促进黔东南地区民俗文化的健康传承发展,为实现全民的小康社会而努力。
1.3民俗文化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市场导致原有民族物质边界的重大调整和弱化,当地的宗教、传统习俗、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等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对当地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造成诸多负面影响。
利用文化带动经济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但政府还没有从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高度来看待民族民间文化的价值,[5]如过度开发使民俗旅游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一些旅游开发者或当地政府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实行掠夺式的开发,使许多民俗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我们还来不及清理认定就已经消失;民俗文化遗址和民俗特色建筑遭到严重损坏;一些民间艺术和手工艺术品为了迎合经济市场化而批量生产,其质量低劣,并丧失了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另外,由于商业活动,使得民俗文化商业化和庸俗化,民俗文化失去了本来的乡土气息,淳朴的民俗被歪曲,有些甚至为了迎合人们的低级庸俗心理,开发一些落后的文化,违背了民俗旅游开发的初衷。
还有些地区把不是本民族的东西生搬硬套,这样做很不严肃,使民俗文化失去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底蕴,是虚伪民俗的表现。
在民俗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强势冲击,造成少数民族文化的衰微和消亡,如何做到使本民族文化以健康的形式发展,这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种价值体系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各民族尽管发展各异,但都具有共同文化价值观,如吃苦耐劳、热情好客、讲信用、重义不重利、忠诚朴实等,但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这些优秀的价值观正在退化甚至消失。
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应当引起旅游开发者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何使村民融入到民俗文化的健康传承当中来,协调好经济发展与民俗文化保护是各层决策者和理论研究者的重要课题。
2.黔东南苗族侗族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临湖南,南接广西,与本省黔南、铜仁毗邻,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特别是民族风情异常浓郁。
有苗、洞、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人口总数的81%,其中苗族人口占42%,侗族人口占31%。
这里民风质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高原豪放之气。
各民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美好家园的同时,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
积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庆典和娱乐活动,美不胜收的民族民间工艺和民居建筑,编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苗侗风情画,成了黔东南独具特色旅游资源。
黔东南有如此丰富的民俗风情,大力发展民族旅游,把一些民俗风情浓郁的少数民族村寨开发成为民俗旅游村,是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
民俗旅游的开发对于当地的老百姓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改变贫困状况的大好时机。
民俗旅游带来的经济发展是显而易见的,其效果固然很直接。
同时对于旅游开发者来说,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投资,一大批旅游村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黎平肇兴、榕江车江、雷山西江、从江银坛、台江反排等村寨,已经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一些专家学者和游客来到黔东南后,被这里的民俗风情所陶醉,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俗博物馆”、“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人类保存最古老的歌谣”等,一系列的赞誉之声,使黔东南这片土地骤然成为民俗风情、回归自然的旅游圣地。
但是,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人们开始关注在经济全球化、强势文化的入侵以及民俗旅游的开发使民俗文化日益衰微、消亡的现象。
诸如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民俗文化出现变迁,民俗风情不再淳朴,年轻人不在热衷于本民族文化的传承;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一些对本民族文化传承不利,或阻碍民俗文化的健康发展的行为等等。
因而对民俗文化的保护也就越显得重要了。
我们不能丢下祖先传承下来的文化,只有加强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才能把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如何利用民俗旅游发展当地民族经济,又不破坏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健康发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2.1商品化对民俗旅游村的影响民俗文化要通过市场交换,其价值才能表现出来,在民俗旅游当中,当地特色文化和当地传统民族文化成为了稀有文化资源,被市场所需求,成为可被开发,能带来市场价值的资源,进入资本化的运作过程,实现了经济价值的转化,从而使民族主体重新发现其有价值的部分。
商品化使民俗文化以及其他传统文化才有可能在现代性话语中获得合法地位,从而获得广泛的社会声誉。
在西江苗寨,肇兴侗寨商品化的表现形式无处不在。
商品化是旅游得以发展下去的基础,在发展民俗旅游之初,当地村民没有商品化的观念,这对旅游的开发带来了困难,于是旅游公司和政府部门加强对村民商品化思维引导,使村民参与到旅游业中来。
村民利用自己的民俗文化和劳动换取经济利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这也达到了旅游开发的初衷。
但是过分的商品化也会导致一些严重的问题,伴随过分商品化的发展,人性中贪婪和掠夺的欲望膨胀,容易造成对资源的破坏,过分的商品化造成人的异化。
[6]商业气息的充溢,使社区的淳朴民风、善良天性、友好气氛受到破坏,将引起游客的不满与失落情绪,旅游吸引力下降。
我曾经到过黎平肇兴侗寨,肇兴已经成为中国比较有名的古镇,在古镇街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商业活动,而不是我所向往的古村墟落、村民劳作、童叟嬉戏的场面,使我们觉得反感的是卖少数民族纪念品的小店,店主显然有商人唯利是图的嘴脸,看我们几个学生模样的应该没有多少钱,对我们不冷不热,态度很不友好。
这正是商品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一种失落之感油然而生。
正因为现代资本经济商业化特征导致人性的异化,游客在自己所居住的现代工业社会的大城市人群中,找不到淳朴的人性,才特别向往在民俗旅游村——一个想象的世外桃源中找到这份感觉,才逃避到乡村,来寻求自然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