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缺氧2
缺氧的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缺氧的综合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daa5ad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6.png)
一、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类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包括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
2.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3. 探讨缺氧对血液颜色变化的影响。
4.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组织细胞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正常的有氧代谢,导致能量产生减少,进而影响细胞功能。
本实验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观察机体对缺氧的反应,以了解缺氧对机体的具体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昆明小白鼠10只,体重20-25克。
2. 实验设备:呼吸机、显微镜、离心机、氧气分析仪、电子天平等。
3. 实验步骤:(1)分组:将1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乏氧性缺氧组、血液性缺氧组和组织中毒性缺氧组。
(2)乏氧性缺氧组:将小白鼠放入低氧环境中(氧浓度约10%)24小时,观察其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颜色变化。
(3)血液性缺氧组:将小白鼠麻醉后,采用体外循环方法,使血液与低氧环境接触,观察其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颜色变化。
(4)组织中毒性缺氧组:将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氰化钠,观察其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颜色变化。
(5)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
4. 数据收集与处理:观察并记录各组小白鼠的呼吸频率、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血液颜色变化等指标。
将数据输入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1. 乏氧性缺氧组:呼吸频率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抑制症状,血液颜色变淡。
2. 血液性缺氧组:呼吸频率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抑制症状,血液颜色变淡。
3. 组织中毒性缺氧组:呼吸频率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抑制症状,血液颜色变淡。
4. 正常对照组:呼吸频率正常,中枢神经系统无异常,血液颜色正常。
五、实验讨论1. 缺氧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缺氧时,机体为了增加氧气的摄入,呼吸频率会降低,以保证氧气供应。
2. 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缺氧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抑制症状,如嗜睡、昏迷等。
缺氧实验报告
![缺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dd5d5c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4.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复制不同类型缺氧动物模型的方法。
2. 了解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分类及特点。
3.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
4. 探讨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
根据缺氧的原因和机制,缺氧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乏氧性缺氧: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而导致的缺氧,可分为低张性缺氧和高张性缺氧。
2. 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或血液中氧含量降低而导致的缺氧。
3. 组织中毒性缺氧: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而导致的缺氧。
本实验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动物模型,观察缺氧对机体的影响,从而了解缺氧的病理生理机制。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4只,体重20克左右。
2. 实验仪器:缺氧瓶(100ml-125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恒温水浴箱、5ml或2ml刻度吸管、1ml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硝酸钠、0.1%氰化钾、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取小白鼠4只,标记编号(甲、乙、丙、丁)。
(2)将甲、乙、丙三只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加入5g钠石灰,塞紧瓶塞。
(3)观察并记录三只小白鼠的呼吸、活动、血液颜色变化等指标,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
(4)记录小白鼠的死亡时间及耗氧量。
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实验:(1)取小白鼠1只,放入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中。
(2)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呼吸、活动、血液颜色变化等指标,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
(3)记录小白鼠的死亡时间。
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实验:(1)取小白鼠1只,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5ml。
(2)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呼吸、活动、血液颜色变化等指标,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
(3)记录小白鼠的死亡时间。
4. 对比实验:(1)取小白鼠2只,一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另一只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作为实验组。
4 缺氧 hypoxia
![4 缺氧 hypoxia](https://img.taocdn.com/s3/m/d690eb6f011ca300a6c390af.png)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疗原则
1.治疗和控制原发病:如肺炎;改善血液 循环。 2.针对NaNO2中毒:还原剂美蓝和VC。 3.针对-CN中毒: ①注少量的NaNO2,使少部分Hb→高铁Hb: ②-CN 与高铁Hb 中的Fe+3结合,生成氰化 高铁Hb; ③注射硫代硫酸钠,和氰化高铁Hb生成不溶 性的盐类,排出体外。
缺氧 hypoxia
一、缺氧概念
动物机体的组织器官,出现氧的供应不 足,或利用氧的过程发生障碍,这一病理 过程称为缺氧。
二、缺氧的类型
低张性缺氧 等张性缺氧 低动力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
(一)低张性缺氧 ( hypotonic hypoxia)
外呼吸性缺氧 (external respiratory hypoxia ) 概念:外界空气供应不足,或外呼吸功能发生障 碍,吸入氧不足, 氧分压降低 原因: 1.吸入空气中氧分压过低:如高山、高空空气 稀薄处,空气中氧含量少,氧分压低. 2.外呼吸功能障碍:通气障碍,使肺泡气氧 分压降低;换气障碍,影响氧弥散入血。
(四)组织性缺氧 ( histogenous hypoxia)
概念:细胞内生物氧化过程发生障碍,组织细胞 不能利用氧,这样引起的缺氧称为组织性缺氧。 原因: 1.组织中毒:如氰化物中毒。氰根与氧化型细胞 色素氧化酶中Fe3+亲和力大,生成氰化高铁细胞 色素氧化酶,使Fe3+保持正3价状态,不能再传递 电子了,生物氧化中断 2.细胞损伤;呼吸酶合成障碍。
(三)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
低动力性缺氧(hypokinetic hypoxia ) 、低血流性 缺氧。 概念:血液循环障碍,供给组织的氧减少,这 样引起的氧缺 称为循环性缺氧缺氧。 原因: 1.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动脉血管阻塞或狭窄 2.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心功能不全,休克。
人缺氧中医治疗方案
![人缺氧中医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5f018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1.png)
摘要缺氧是人体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反应。
中医认为,缺氧与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本文从中医角度出发,探讨人缺氧的病因、病机,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病因病机1. 病因(1)外感六淫:如风、寒、湿、热、暑、燥等六淫邪气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缺氧。
(2)情志失调:忧思、愤怒、悲伤等情志因素影响气血运行,造成缺氧。
(3)饮食不当:过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之品,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引起缺氧。
(4)劳逸失度: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损伤脏腑功能,引起缺氧。
2. 病机(1)气滞血瘀: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缺氧症状。
(2)脾胃虚弱: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引起缺氧。
(3)肺气不足:肺主气,司呼吸,肺气不足,则氧气摄入不足,导致缺氧。
(4)心阳虚衰:心主血脉,心阳虚衰,血脉运行不畅,引起缺氧。
二、中医治疗方案1. 内治法(1)中药治疗根据病因病机,可选用以下方剂:1. 气滞血瘀型:桃红四物汤加减,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
2. 脾胃虚弱型:健脾养血汤加减,具有健脾益气、养血生津之功效。
3. 肺气不足型:补肺汤加减,具有补肺益气、止咳平喘之功效。
4. 心阳虚衰型:参附汤加减,具有回阳救逆、益气养心之功效。
(2)针灸治疗1. 气滞血瘀型:针刺肝、脾、肾、肺等穴位,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2. 脾胃虚弱型:针刺脾、胃、肾、肺等穴位,以健脾益气、养血生津。
3. 肺气不足型:针刺肺、心、肾、胃等穴位,以补肺益气、止咳平喘。
4. 心阳虚衰型:针刺心、肾、肺、脾等穴位,以回阳救逆、益气养心。
2. 外治法(1)穴位贴敷选用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中药,如桃仁、红花等,制成药膏,贴于穴位,如肝俞、脾俞、肾俞等。
(2)按摩按摩足三里、肺俞、心俞等穴位,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3. 饮食调理(1)气滞血瘀型:宜食用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食物,如山楂、红糖等。
4种缺氧类型的特点
![4种缺氧类型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0810a5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5.png)
4种缺氧类型的特点
1. 组织性缺氧(细胞窒息):主要特点是组织细胞无法正常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导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细胞死亡风险增加。
常见的原因包括心脏瓣膜疾病、冠心病、肺部疾病等。
2. 血液性缺氧(红细胞携氧障碍):主要特点是血液中红细胞携带和输送氧气的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全身细胞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供应。
常见的原因包括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3. 呼吸性缺氧(呼吸功能障碍):主要特点是呼吸道、肺部等呼吸系统存在问题,导致氧气无法有效地进入体内,或者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体外。
常见的原因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4. 环境性缺氧(外界氧气供应不足):主要特点是外界环境中的氧气供应不足,无法满足机体所需。
常见的原因包括高海拔地区、装甲车等封闭空间、潜水等。
这些类型的缺氧可以单独存在,也可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
不同类型的缺氧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治疗缺氧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类型和原因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氧气疗法
![氧气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0b8d64af1ffc4ffe47ac46.png)
氧气疗法氧是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如果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异常改变,这一过程称为缺氧。
氧气疗法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1、缺氧分类和氧疗适应证(1)低张性缺氧:主要特点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使动脉血氧含量减少,组织供氧不足。
由于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血所致。
常见于高山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2)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造成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所致。
常见于贫血、一氧化碳中毒、高血红蛋白血症等。
(3)循环性缺氧: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致。
其原因为全身性循环性缺氧和局部性循环性缺氧。
常见于休克、心力衰竭、栓塞等。
(4)组织性缺氧: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异常所致。
其原因为组织中毒、细胞损伤、呼吸酶合成障碍。
常见于氰化物中毒、大量放射线照射等。
以上四类缺氧中,低张性缺氧(除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外)由于患者PaO2和SaO2明显低于正常,吸氧能提高PaO2、SaO2、CaO2,使组织供氧增加,因而疗效最好。
氧疗对于心功能不全、心排出量严重下降、大量失血、严重贫血及一氧化碳中毒,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缺氧程度的判断根据临床表现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来确定。
(1)轻度低氧血症:PaO2>6.67kPa(50mmHg),SaO2>80%,无发绀,一般不需氧疗。
如有呼吸困难,可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氧流量1~2升/分)氧气。
(2)中度低氧血症:PaO24~6.67kPa(30~50mmHg),SaO260%~80%,有发绀,呼吸困难,需氧疗。
(3)重度低氧血症:PaO2<4kPa(30mmHg),SaO2<60%,显著发绀、呼吸极度困难、出现三凹症,是氧疗的绝对适应证。
新生儿缺氧和窒息是一回事吗,治疗方法
![新生儿缺氧和窒息是一回事吗,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9da3e5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2.png)
新生儿缺氧和窒息是一回事吗,治疗方法新生儿缺氧和窒息不是完全一回事,但有相似的症状。
缺氧是指新生儿在出生时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是指新生儿呼吸停止,从而导致身体无法获取足够的氧气。
若缺氧被经历了一段时间仍未及时解决,则可能导致窒息状况。
新生儿缺氧和窒息在医学上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对应的治疗方法也略有不同。
治疗方法:1.缺氧:当新生儿出现缺氧现象时,重要的是尽快把氧气输送到新生儿身体内。
通常,将氧气输送给新生儿最常用的方式是通过一个面罩,这个面罩被放置在新生儿的鼻子或嘴巴上,并通过一个管子将氧气输送进去。
另外,如果缺氧严重,可能需要将新生儿送至医院,获得更加专业的治疗。
2.窒息:当新生儿出现窒息的状况时,紧急处理非常关键。
如果窒息是由于堵住气道或呼吸障碍造成的,需要采取额外措施让新生儿呼吸。
一些常用的紧急处理方法包括使用口对口或口对鼻进行人工呼吸,并且给予胸部按压。
同时,如果可能的话,通常需要立即把新生儿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注意事项:1.定期检查孕妇的身体状况,尽可能避免出现孕期贫血和孕期高血压的情况,这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缺氧窒息情况的发生。
2.出生后,新生儿的呼吸、体温以及其他身体状况需要得到密切观察。
如果发现状况异常时,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运用呼吸等紧急处理。
此外,新生儿身体需要得到足够的呵护,保持身体温暖、保持清洁。
3.避免新生儿长时间吃奶。
过长的哺乳时间不仅使得新生儿易于呕吐,还容易导致窒息。
建议母亲断奶前几天不要给新生儿喂奶。
同时,在喂奶时要保持主动、注意安全。
4.新生儿窒息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否则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当出现窒息现象时,家长或者护理人员应该立刻采取行动,给新生儿进行紧急处理,同时及时送往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
总结:新生儿缺氧和窒息虽然不同,但都需要得到紧急处理。
家长需要及时观察新生儿状况,并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如果新生儿出现缺氧或窒息状况,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以及及时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缺氧实验报告实验总结
![缺氧实验报告实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5b3193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7.png)
一、实验背景缺氧是机体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反应。
为了研究缺氧对机体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动物模型,通过模拟缺氧环境,观察动物在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变化,为临床医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的分类原则;2. 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的表现以及呼吸节律和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规律;3. 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同,外界环境温度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4. 了解临床应用冬眠及低温疗法的意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用体重20克左右的健康小白鼠4只;2. 实验仪器:耗氧量测定装置一套,125ml带密封胶塞的广口瓶、1ml注射器,钠石灰,氯丙嗪,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溶液,美兰;3. 实验步骤:(1)低张性缺氧: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分别作以下处理:甲鼠腹腔内注入0.25%氯丙嗪0.1ml/10g;乙鼠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0.1ml/10g。
甲鼠注射氯丙嗪以后再放入冰浴盆中冰浴直至老鼠进入人工冬眠为止。
上述处理后,将小白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广口瓶内,然后塞紧瓶塞,连通测氧耗装置。
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上述指标,以后每3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一次,直至动物死亡。
(2)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取小白鼠2只,观察正常表现后,分别向腹腔内注射5%亚硝酸钠0.5ml,甲在注射亚硝酸钠后,立即腹腔注射1%美兰0.1ml;(3)低温缺氧:取小白鼠2只,将其中一只放入-10℃的冰箱中,另一只作为对照组;(4)冬眠缺氧:取小白鼠2只,将其中一只腹腔内注入0.25%氯丙嗪0.1ml/10g,另一只作为对照组。
四、实验结果1. 低张性缺氧:甲鼠死亡时间为40分钟,乙鼠死亡时间为60分钟;2.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甲鼠死亡时间为20分钟,乙鼠死亡时间为30分钟;3. 低温缺氧:冰箱中的小白鼠死亡时间为15分钟,对照组小白鼠死亡时间为120分钟;4. 冬眠缺氧:注射氯丙嗪的小白鼠死亡时间为60分钟,对照组小白鼠死亡时间为120分钟。
缺氧的分度氧分压划分
![缺氧的分度氧分压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805e4e4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5.png)
缺氧的分度氧分压划分
缺氧的分度氧分压划分是指根据氧气供应不足的程度,将人体所处环境分为不同的缺氧等级。
缺氧是指环境中氧气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在人体吸入外界空气后,氧气在肺部通过呼吸道输送到血液中,然后运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细胞进行代谢。
但当环境中的氧气浓度不足时,人体的生理过程可能会受到影响。
根据缺氧的程度,可以将缺氧分为轻度缺氧、中度缺氧和重度缺氧三个等级。
轻度缺氧通常指环境中氧分压稍低于正常范围,但对大多数人的生理过程影响较小。
长时间处于轻度缺氧环境下,人体可能会感到轻微的呼吸困难、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中度缺氧发生时,环境中的氧分压进一步下降,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会出现较明显的异常。
人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头晕、恶心、肌肉无力等症状。
持续处于中度缺氧环境下,会导致身体机能逐渐衰竭。
重度缺氧是最严重的缺氧情况,环境中的氧分压非常低,无法满足人体正常生理需求。
当人体持续处于重度缺氧环境下,可以导致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缺氧的分度氧分压划分,我们可以根据氧分压的不同程度来评估缺氧的严重程度。
这个划分有助于我们对不同缺氧等级的了解,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护人体健康。
在面对严重缺氧的环境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寻求适当的医疗救助或争取更好的氧气供应条件。
缺氧程度的判断标准
![缺氧程度的判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de42b0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f.png)
缺氧程度的判断标准
确定缺氧程度的方法包括测量血氧饱和度(SpO2);通过血氧测定仪
记录血氧饱和度和脉率;以及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判断缺氧程度。
1.用血氧仪测量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饱和度为90%以上,表示
正常氧气状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下,表示可能存在缺氧状态。
2.通过血氧测定仪记录血氧饱和度和脉率:如果血氧饱和度低于94%,脉率低于50次/分,可能会出现缺氧状态。
3.以及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判断缺氧程度:如出现呼吸急促、心率
增快、肌肉无力、皮肤潮红、血压下降和头晕等症状,都可能表明患者出
现缺氧状态。
病生第四章缺氧
![病生第四章缺氧](https://img.taocdn.com/s3/m/8744508ee53a580216fcfe6c.png)
19:46
2. 血氧变化的特点
血氧容量↓ 血氧含量↓ PO2不变 血氧饱和度不变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19:46
各型缺氧血氧变化的特点
PaO2 低张性 血液性 CO2max CaO2 SaO2 CO2 (a-v)
19:46
2. 血氧变化的特点
组织缺氧的机制
缺氧Ⅱ
A
正常 20 ml
100 ml/min
80
100
氧分压 (mmHg)
19:46
缺氧
概述 缺氧的类型
– – – –
低张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
机能代谢变化 氧疗与氧中毒
19:46
Ⅰ. 乏氧性缺氧
特征
缺氧Ⅰ
PaO2 减少
1. 原因与机制
(1)吸入气氧分压过低
(2)外呼吸功能障碍
(3)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室间隔缺损 伴肺动脉高压 右向左分流
Hb-O2↓
氧离曲线右移
组织 Hb H+ +O2
Bohr效应: HbO2+H++CO2
肺
CO2
19:46
2,3-DPG结合于HHb中央空穴
HbO2
1 2 1 2
HHb
1 2 1
2
2,3-DPG结合部位
2,3-DPG不能结合
19:46
4. 组织细胞
机能代谢改变(4)
慢性
(1)线粒体密度↑尽可能利用多一点氧。 (2)无氧酵解↑ 尽可能产生多一点ATP。 (3)肌红蛋白↑ 尽可能储备多一点氧。
19:46
缺氧
![缺氧](https://img.taocdn.com/s3/m/32eb8d40b14e852458fb57cb.png)
(3)观察指标与处理方法同乏氧性缺氧
3.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取体重相近的2只小鼠,观察正常表现后,向腹腔注入5%亚硝酸钠0.3mL,其中1只注入亚硝酸钠后,立即再向腹腔内注入1%美兰溶液0.3mL,另一只再注入0.3mL生理盐水。
(2)观察指标与处理方法同乏氧性缺氧,并比较2只小鼠的表现及注射后存活时间无差异。4.氰化钾中毒性缺氧
5.采用适当方式处死剩下的一只正常小鼠,此后处理方法同乏氧性缺氧。最后在上各小鼠间比较血液、肝以及皮肤黏膜的颜色。
将本组实验结果汇总后填表.
实验结果
学院
Changesof respiration
Color of liverand mucous
Hypotonic hypoxia
呼吸加深加快,最后减缓
颜色加深、发绀
病理生理学(二)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病理生理学
学号
1830408011
姓名
宋蓉蓉
任课
教师
孙丽娜
日期:2019.4.27
实验课名称缺氧;本实验将小鼠放人盛有钠石灰的密闭缺氧瓶内并拧紧玻璃瓶塞,由于瓶内O2被小鼠吸人,而呼出的CO2被钠石灰吸收,使瓶内氧分压逐渐降低而不伴有CO2浓度的增加,造成乏氧性缺氧。
低浓度美兰为还原剂,能将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低铁血红蛋白。恢复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能力。中毒后即刻肌注可有效使小鼠存活时间延长2倍以上。说明美兰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
麻醉中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的常见原因
![麻醉中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的常见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2a05638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7.png)
麻醉中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的常见原因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麻醉手术是一项复杂的医疗过程,其中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可能是严重并发症的常见原因。
四型缺氧实验报告
![四型缺氧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c55187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1.png)
四型缺氧实验报告1. 引言缺氧是指生物体在寻常生活环境中缺乏足够的氧气供应。
人体缺氧会对正常生理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并可能导致各种严重病症的发生。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缺氧对人体的影响,本实验设计了四种不同的缺氧模型,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
2. 实验目的- 探究四种不同类型缺氧对人体的影响;- 比较四种不同类型缺氧对人体的影响程度;- 分析四种不同类型缺氧对不同器官的影响。
3. 实验方法3.1 实验材料- 20只小鼠;- 缺氧装置;- 血气分析仪;- 组织切片染色试剂。
3.2 实验步骤1. 将小鼠随机分成四组,每组5只小鼠。
2. 对照组:置于正常环境中,供给足够的氧气。
3. 模型一组:将小鼠置于低氧环境,氧浓度为10%。
4. 模型二组:通过氮气置换,将小鼠置于缺氧环境,氧浓度为5%。
5. 模型三组:将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降低至正常的80%。
6. 观察每组小鼠的行为活动,并记录动态变化。
7. 在实验结束后24小时,采集每只小鼠的血液样本,使用血气分析仪测定血气参数。
8. 将小鼠处死,并取出心脏、肝、肺等主要组织进行切片染色,观察组织结构变化。
4. 实验结果4.1 小鼠行为活动观察- 对照组小鼠行为正常,精神状态良好;- 模型一组小鼠出现一定的活动减退,精力不足;- 模型二组小鼠活动明显减少,呼吸急促;- 模型三组小鼠活动极度减弱,行为明显异常。
4.2 血气分析结果组别PaO2(mmHg)SaO2(%)PaCO2(mmHg)pH -对照组95 97 40 7.4模型一60 92 50 7.35模型二50 89 60 7.3模型三70 94 45 7.354.3 组织切片染色结果- 对照组组织结构正常;- 模型一组组织结构出现轻微变化,血管扩张;- 模型二组组织结构明显受损,肝细胞坏死现象严重;- 模型三组组织结构有所改变,肺泡壁增厚。
5. 实验讨论从行为活动观察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缺氧程度的加深,小鼠的活动能力逐渐下降,甚至出现异常行为。
缺氧
![缺氧](https://img.taocdn.com/s3/m/04b66caf0722192e4436f62f.png)
复习提要一、概念(一)缺氧由于组织氧的供应减少或对氧的利用障碍,而引起代谢、功能和结构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二)血氧指标1.血氧分压为溶解于血液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故又称为血氧张力。
动脉血氧分压主要取决于:吸入气氧分压和外呼吸功能。
2.血氧容量指100ml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氧分压为,温度为38℃时,所能结合氧的最大毫升数,即100ml 血液中Hb的最大带氧量。
取决于:血液中的Hb的质和量。
3.血氧含量指 100ml 血液中实际含有的氧量,包括物理溶解的和化学结合的氧量。
取决于:氧分压和氧容量。
4.血氧饱和度指Hb的氧饱和度,即Hb结合氧的百分数,约等于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的比值。
取决于:氧分压。
5.氧离曲线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呈S型,称为氧离曲线。
二、原因、分类和血氧变化特点(一)分类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二)乏氧性缺氧1.主要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氧含量减少,组织供氧不足,又称低张性缺氧或缺氧性缺氧。
2.原因吸入气氧分压低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3.血氧变化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及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均降低。
4.紫绀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0g/L时,可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称为紫绀。
(三)血液性缺氧1.由于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血红蛋白性质改变,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血氧含量减少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而导致组织缺氧。
又称为等张性缺氧。
2.原因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血红蛋白性质改变一氧化碳中毒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高3.血氧变化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降低(Hb与O2亲和力增强引起血液性缺氧例外),血氧饱和度正常。
4.肠源性紫绀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后,硝酸盐经肠道细菌作用还原为亚硝酸盐,大量吸收入血后,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当血液中HbFe3+OH达到15g/L时,皮肤、粘膜可出现青紫色,称为肠源性紫绀。
(四)循环性缺氧1.因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单位时间内供给组织的氧量减少而引起的缺氧,又称为低血流性缺氧或低动力性缺氧。
缺氧 过热温度
![缺氧 过热温度](https://img.taocdn.com/s3/m/ab38992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7.png)
缺氧过热温度摘要:1.缺氧的影响2.过热温度的危害3.应对缺氧和过热温度的生活建议4.预防和应对策略正文:在我们的生活中,缺氧和过热温度是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缺氧可能导致身体机能减退,影响健康;而过热温度则可能导致中暑,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缺氧和过热温度的危害,并提供一些生活建议,帮助大家预防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缺氧的影响缺氧是指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足,导致人体吸入的氧气不足以满足正常生理需求。
长期缺氧可能导致以下问题:1.疲劳:缺氧状态下,身体器官无法正常运作,容易感到疲劳、无力。
2.记忆力减退:大脑缺氧会影响思维敏捷,导致记忆力下降。
3.心血管疾病:缺氧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生长发育受限:儿童和青少年缺氧会影响生长发育。
二、过热温度的危害过热温度是指环境温度过高,使人体散热困难,导致体温升高。
过热温度可能导致以下问题:1.中暑:轻度中暑表现为头晕、恶心、出汗过多;重度中暑可能导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2.热射病:高温环境下,人体热量难以散发,可能导致热射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3.心血管疾病:过热温度下,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4.免疫力下降:高温环境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
三、应对缺氧和过热温度的生活建议1.增加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利于提高氧气含量。
2.适当锻炼:适量锻炼可以提高身体对缺氧的适应能力。
3.避免高温环境:尽量避免在高温天气进行户外活动,降低中暑风险。
4.补充水分:高温环境下,补充水分十分重要,以维持身体水分平衡。
5.穿着透气: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有利于身体散热。
四、预防和应对策略1.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身体状况,及时发现缺氧和高温环境对身体的影响。
2.配备急救用品:高温天气外出时,随身携带急救包、清凉油等用品。
3.了解急救知识:学习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总之,缺氧和过热温度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
缺氧病理生理实验报告(3篇)
![缺氧病理生理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4d975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d.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探讨不同类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和病理生理机制。
3. 通过实验观察缺氧对小鼠生理指标的影响,如呼吸频率、心率、血液pH值等。
4. 分析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小白鼠(体重20克左右)10只。
2. 实验仪器:呼吸频率计、心率计、血液pH计、注射器、玻璃管、缺氧装置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5%亚硝酸钠溶液、1%美兰溶液、1%氰化钾溶液等。
三、实验方法1. 将小白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2只。
2. 第一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3. 第二组(低张性缺氧组):将小白鼠放入缺氧装置中,通过通入氮气使氧气浓度降低至5%以下,持续观察其生理指标变化。
4. 第三组(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将小白鼠放入缺氧装置中,通入一定浓度的一氧化碳,持续观察其生理指标变化。
5. 第四组(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组):将小白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溶液,持续观察其生理指标变化。
6. 第五组(氰化钾中毒性缺氧组):将小白鼠腹腔注射1%氰化钾溶液,持续观察其生理指标变化。
7. 观察并记录各组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液pH值等生理指标变化,直至动物死亡。
四、实验结果1. 对照组:小白鼠生理指标无明显变化。
2. 低张性缺氧组:呼吸频率和心率逐渐加快,血液pH值降低。
3.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组:呼吸频率和心率明显加快,血液pH值降低,动物死亡时间约为30分钟。
4.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组:呼吸频率和心率逐渐加快,血液pH值降低,动物死亡时间约为40分钟。
5. 氰化钾中毒性缺氧组:呼吸频率和心率迅速加快,血液pH值降低,动物死亡时间约为10分钟。
五、实验分析1.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缺氧会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生理和病理生理反应,如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血液pH值降低等。
2. 不同类型缺氧的影响:低张性缺氧和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对机体的影响较为相似,表现为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血液pH值降低。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4缺氧(杜舒婷)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4缺氧(杜舒婷)](https://img.taocdn.com/s3/m/6fcfa71ea76e58fafab00332.png)
第五章缺氧一.选择题A型题:1.缺氧的概念是A.吸入气中的氧含量减少B.血氧含量过低C.血氧分压降低D.血氧容量降低E.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答案] E2.低氧血症是指A.血氧分压低于正常B.血氧容量低于正常C.血氧含量低于正常D.血氧饱和度降低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答案] C3.组织供氧量取决于A.PaO2和氧容量B.P A O2和肺换气功能C.血红蛋白的质和量D.静脉血氧饱和度和血流量E动脉血氧含量和血流量[答案] E4.有关血氧指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血氧容量决定于血液中的Hb浓度及Hb和O2的结合能力B.血氧饱和度的高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无关C.动脉血氧分压仅取决于吸入气中氧分压的高低D.血氧含量是指100ml血液实际带氧量E.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约为5ml/dl[答案] C5.血氧饱和度一般是指A.血液中溶解的O2量与总O2量的比值B.Hb与O2结合的百分数C.HbO2和未结合的O2的Hb的比值D.HbO2和Hb总量的比值E未结合的O2的Hb量和Hb总量的比值[答案] B6.决定血氧饱和度最主要的因素是A.血液温度B.血氧分压C.血液二氧化碳分压D.红细胞内2,3-DPG的含量E.血液pH值[答案] B7.缺氧时氧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红细胞内2,3-DPG浓度升高B.血液H+浓度升高C.血液二氧化碳分压升高D.血液温度升高E.一氧化碳中毒[答案] A8.PaO2取决于A.血氧容量B.吸入气的氧分压和外呼吸功能C.血红蛋白的质和量D.血氧饱和度E.血氧含量[答案] B9.下列哪项与动脉血氧含量无关A.Hb的量B.血液的携氧能力C.吸入气氧分压D.外呼吸功能E.内呼吸状况[答案] E10.反映组织摄氧量的指标是A.动脉血氧含量B.静脉血氧含量C.静脉血氧饱和度D.P50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答案] E11.在平原地区低张性缺氧最常见的病因是A.矿井塌方B.吸入被麻醉药稀释的空气C.Fallot症D.肺部疾患E.休克[答案] D12.健康者进入高原地区发生缺氧的主要原因是A.吸入气体氧分压低B.肺换气功能障碍C.肺循环血流量少D.血液携氧能力低E.组织血流量少[答案] A13.呼吸功能不全而发生的缺氧,其动脉血中最具特征性的变化是A.氧分压降低B.氧容量低C.氧含量降低D.氧饱和度降低E.氧离曲线右移[答案] A14.血液性缺氧最常见的原因是A.动脉供血不足B.血红蛋白病,氧不易释出C.贫血D.静脉血栓形成E.肠源性紫绀[答案] C15.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氧饱和度均降低见于A.低张性缺氧B.血液性缺氧C.循环性缺氧D.组织性缺氧E.血液性缺氧合并循环性缺氧[答案] A16.大叶性肺炎患者引起低张性缺氧时A.血氧容量下降B.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C.动脉血氧分压下降D.静脉血氧含量正常E.动-静脉氧差增大[答案] C17.某患者血氧检查结果是:血氧容量20ml/dl ,动脉血氧含量15ml/dl ,动脉血氧分压6.7kPa(50mmHg),动-静脉氧含量差4ml/dl.其缺氧类型为A.低张性缺氧B.血液性缺氧C.循环性缺氧D.组织性缺氧E.混合性缺氧[答案] A18.引起肠源性紫绀的原因是A.一氧化碳中毒B.亚硝酸盐中毒C.氰化物中毒D.肠系膜血管痉挛E.肠道淤血水肿[答案] B19.某患者检查结果为:血氧容量12ml/dl,动脉血氧含量11.4ml/dl ,动脉血氧分压13.3kPa(100mmHg),动-静脉氧含量差3.5ml/dl.该患者为下列何种疾病的可能性大?A.慢性支气管炎B.矽肺C.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D.慢性贫血E.严重维生素B2缺乏[答案] D20.循环性缺氧可由下列哪种原因引起?A.大气供氧不足B.血中红细胞数减少C.组织血流量减少D.CO中毒E.肺泡弥散到循环血液中的氧减少[答案] C21.右心衰竭引起的缺氧其动脉血氧变化特点是A.血氧容量降低B.血氧含量降低C.血氧饱和度降低D.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升高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答案] D[答案] E22.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叙述,下列何项不正确?A.CO和Hb结合生成的碳氧血红蛋白无携氧能力B.CO抑制RBC内糖酵解,使2,3-DPG减少,氧离曲线左移C.吸入气中CO浓度为0.1%时,约50%的Hb变成HbCOD.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E.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答案] D23.最能反映组织性缺氧的指标是A.血氧容量降低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C.动脉血氧含量降低D.静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均高于正常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答案] D24.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见于A.慢性阻塞性肺气肿B.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C.氰化物中毒D.亚硝酸盐中毒E.一氧化碳中毒[答案] B25.下列哪一种情况不发生低张性缺氧?A.支气管异物B.吸入大量氯气C.服用过量催眠药D.CO中毒E.Fallot症[答案] D26.氰化物抑制生物氧化使组织利用氧能力减弱的机制是A.与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Fe2+结合B.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Fe3+结合C.增高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D.抑制ATP合成酶的活性E.抑制丙酮酸氧化酶[答案] B27.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A.心率减慢B.心肌收缩性减弱C.肺通气量和心输出量增加D.脑血流量减少E.腹腔内脏血流量增加[答案] C28.低张性缺氧引起肺通气量增加的主要机制是A.刺激主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B.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C.直接刺激呼吸中枢D.刺激肺牵张感受器E.使脑组织pH升高[答案] B29.慢性缺氧可使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明显增加的主要机制是A.刺激肝脏,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B.增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的生理效应C.抑制肝、脾对红细胞的破坏D.交感神经兴奋,肝、脾储血库收缩E.肾脏生成和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答案] E30.严重缺氧导致细胞损伤时,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变化为A.细胞外K+减少B.细胞内Na+和Ca2+增多C.细胞内Ca2+减少D.细胞外H+减少E.细胞内Na+减少[答案] B31.慢性缺氧时引起组织细胞的代偿性反应有A.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B.糖酵解增强C.肌红蛋白增加D.低代谢状态E.以上都是[答案] E32.吸氧疗法对下列何种病变引起的缺氧效果最佳?A.高原肺水肿B.失血性休克C.先天性心脏病所致右-左分流D.亚硝酸盐中毒E.氰化物中毒[答案] AB型题A.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B.静脉血氧分压高于正常C.血氧容量降低D.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E.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正常1.低排高阻型休克2.异型输血3.砷化物中毒4.Fallot症[答案] 1. D 2. C 3. B 4. AA.血氧容量降低B.动脉血氧含量增加C.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D.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5.低张性缺氧的血氧变化为6.贫血性缺氧的血氧变化为7.循环性缺氧的血氧变化为[答案] 5. C 6. A 7. EA.低张性缺氧合并血液性缺氧B.低张性缺氧合并循环性缺氧C.低张性缺氧合并组织性缺氧D.血液性缺氧合并循环性缺氧E.循环性缺氧合并组织性缺氧8.严重贫血的产妇在产褥期合并严重肺炎9.高血压心脏病所致的左心衰竭10.失血性休克早期11.肺癌行肺叶切除后大剂量深部X线放射治疗[答案] 8. A 9. B 10. D 11. CC型题A.动脉血氧含量可正常B.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低于正常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低张性缺氧时2.等张性低氧血症时3.循环性缺氧时4.组织性缺血时[答案] 1. B 2. B 3. A 4. CA.动脉血氧含量降低B.血氧容量降低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5.室间隔缺损伴有肺动脉高压6.严重贫血7.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8.长时间吸入高压氧[答案] 5. A 6. C 7. D 8. AA.血氧饱和度降低B.发绀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9.肺心病患者10.CO中毒患者11.氰化钾中毒患者[答案] 9. C 10. A 11. DA.动脉血氧含量降低B.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2.过敏性休克时13.失血性休克时14.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答案] 12. B 13. C 14. AA.氧容量增加B.氧含量增加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5.红细胞增多可使16.肺通气量增加可使17.毛细血管增生可使[答案] 15. C 16. B 17. DX型题1.组织细胞的供氧量取决于A.动脉血氧分压B.动脉血氧含量C.血氧容量D.单位时间的供血量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答案] BD2.下列关于血氧指标的叙述正确的是A.氧分压为溶解于血液的氧所产生的张力B.氧分压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和肺的外呼吸功能C.氧容量的大小反映血液携氧能力D.氧含量取决于血红蛋白的质和量E.血氧饱和度是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百分数[答案] ABCE3.下列哪些因素可引起低张性缺氧?A.Fallot症B.贫血C.肺源性心脏病D.输入大量碱性液体E.矽肺[答案] ACE4.低张性缺氧血氧变化可有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C.动脉血氧容量正常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答案] ABCDE5.CO中毒引起缺氧的机制有A.HbCO无携氧能力B.CO与Hb的亲和力比O2大210倍C.CO抑制红细胞内的糖酵解,使2,3-DPG生成减少D.氧离曲线左移E.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答案] ABCDE6.大量食用含硝酸盐的腌菜后,可能出现下列哪些变化?A.血液中的高铁血红蛋白增多B.氧离曲线左移C.红细胞内2,3-DPG生成减少D.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高E.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答案] ABDE在休克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存在哪几种类型的缺氧?A.低张性缺氧B.血液性缺氧C.循环性缺氧D.组织性缺氧E.呼吸性缺氧[答案] ABCDE8.关于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引起的缺氧,下列叙述哪几项是正确的?A.可见于肠源性紫绀B.高铁血红蛋白中的Fe3+与OH-牢固结合C.氧离曲线左移D.动脉血氧分压正常E.血氧容量降低[答案] ABCDE9.下列哪些物质能引起组织性缺氧?A.氰化物B.砷化物C.大量放射线D.高压氧E.甲醇[答案] ABCDE10.低张性缺氧引起呼吸运动增强的代偿意义在于A.提高肺泡气氧分压,进而增加PaO2B.使氧离曲线右移,有利于血液释放氧C.增加肺血流量,有利于氧的摄取D.增加心输出量,有利于氧的运输E.使氧离曲线左移,有利于血液携带氧[答案] ACD11.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的机制有A.交感神经兴奋时肺小动脉收缩B.NO、PGI2等生成增多C.K+外流增加D.电压依赖性钾通道介导的细胞内钙升高E.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血栓素A2增多[答案] ADE12.低张性缺氧引起的循环系统的代偿反应有A.心输出量增加B.血流重分布C.肺血管收缩D.毛细血管增生、密度增加E.静脉回流减少[答案] ABCD13.缺氧引起心输出量增加的机制是A.心率加快B.心肌收缩力增加C.呼吸运动减弱D.回心血量增多E.血流重新分布[答案] ABD14.缺氧时2,3-DPG增多的机制是A.脱氧Hb增多引起红细胞内游离2,3-DPG减少B.血液pH增高激活磷酸果糖激酶C.2,3-DPG对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DPGM)的抑制作用减弱D.pH增高抑制2,3-DPG磷酸酶(2,3-DPGP)的活性E.2,3-DPG对磷酸果糖激酶的抑制作用减弱[答案] ABCD15.缺氧引起循环系统的损伤性变化是A.肺动脉高压B.心肌收缩功能降低C.心肌舒张功能降低D.心律失常E.回心血量增多[答案] ABCD16.久居高原的居民对慢性缺氧的代偿方式主要有A.红细胞增多B.呼吸运动持续增强C.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增加D.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增加E.肌红蛋白增加[答案] ACDE17.缺氧时细胞的反应有A.缺氧诱导因子-1(HIF-1)活性增强B.活性氧生成增加C.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D.红细胞内2,3-DPG含量升高E.VEGF基因高表达[答案] ACDE18.急性缺氧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A.肺通气量增加B.心输出量增加C.血液携氧增加D.组织用氧增加E.红细胞数目增加[答案] AB19.慢性缺氧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A.肺通气量增加B.心输出量增加C.红细胞增加D.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增强E.2,3-DPG含量升高[答案] CD二、填空题1.缺氧是指或引起细胞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根据发生缺氧的原因和血氧变化,一般将缺氧分为,,,四种类型.[答案] 供氧不足用氧障碍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2.大叶性肺炎的病人引起的缺氧类型为,血氧指标变化为: PaO2, SaO2,CaO2.[答案] 低张性缺氧下降下降下降3.持续吸入高压氧(氧分压超过半个大气压)可引起,机制是.[答案] 组织性缺氧高压氧可抑制线粒体呼吸功能或造成线粒体损伤4.引起低张性缺氧的常见原因有,,.[答案] 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流入动脉血5.急性低张性缺氧的血氧指标变化特点为: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氧容量,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答案] 降低降低正常减少6.循环性缺氧最有特征性的血氧指标的变化是.[答案]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7.氰化物中毒引起的组织性缺氧的机制是该物质迅速与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为细胞色素氧化酶,使之不能转变为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以致呼吸链中断,组织不能利用氧.[答案] 氧化氰化高铁还原8.当PaO2低于8.0kPa时可刺激和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当PaO2低于4.0kPa时可直接抑制.[答案] 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呼吸中枢9.低张性缺氧引起循环系统的反应主要是、、、和;严重缺氧导致的循环系统损伤性变化制有,,和 .[答案] 心输出量增加血流重分布肺血管收缩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增加肺动脉高压心肌缩舒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回心血量减少10.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主要是由于肾生成和释放增加所致.[答案] 促红细胞生成素11. 和是急性缺氧时主要的代偿方式, 和是慢性缺氧时的主要代偿方式.[答案] 肺通气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增强红细胞增加12.缺氧时组织细胞损伤性变化主要是,和的损伤.[答案] 细胞膜线粒体溶酶体13. 缺氧常见的4种类型是:和和和.[答案] 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14. 发绀是指当中平均浓度超过时,皮肤粘膜呈.[答案] 毛细血管,脱氧血红蛋白,5g/dl,青紫色.三、名词解释1.Hypoxia[答案] 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均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2.血氧容量(oxygen binding capacity in blood,CO2max)[答案] 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为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带氧量,取决于血红蛋白的质和量;该项指标反映血液的携带氧的能力(正常值为20ml/dl).3.血氧含量(oxygen content in blood, CO2)[答案] 为100ml血液实际的带氧量,主要取决于氧分压和氧容量(CaO2通常为19ml/dl,CvO2通常为14ml/dl).4.HB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hemaglobin,SO2)[答案]血红蛋白结合氧的百分数,SO2主要取决于氧分压.5.Hypotonic hypoxia and hypoxmia[答案]以PaO2降低为基本特征的缺血,称为低张性缺氧.低氧血症是指血氧含量降低,故低张性缺氧又称为低张性低氧血症.6. Respiratory hypoxia[答案] 由肺的通气功能或换气功能障碍致PaO2降低和血氧含量不足称为呼吸性缺氧.7. Cyanosis[答案] 当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超过5g/dl时,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8.Hemic hypoxia[答案] 由于血红蛋白质或量改变,以致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而引起的缺氧称之血液性缺氧.9.肠源性紫绀(enterogenous cyanosis)[答案] 当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后,经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后者被吸收而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因高铁血红蛋白呈棕褐色,称之为肠源性紫绀.10.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答案] 指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不足所引起的缺氧称为循环性缺氧,又称为低动力性缺氧.11. Histogenous hypoxia[答案] 在组织供氧正常情况下,因细胞不能有效地利用氧而导致的缺氧称为组织性缺氧,或称为氧利用障碍性缺氧.12.Atomospheric hypoxia[答案] 指大气PO2降低导致吸入气的PO2降低,在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氧不足,从而使PO2降低,氧从血液向组织弥散速度减慢,组织氧供应不足而引起的缺氧.13.Ischemic hypoxia[答案] 由于动脉压降低或动脉阻塞造成组织灌流量不足称之为缺血性缺氧.14.Congestive hypoxia[答案] 因毛细血管床淤血或静脉血回流受阻所造成的组织缺氧称之为淤血性缺氧.15.Histotoxic hypoxia[答案] 因毒性物质抑制细胞生物氧化引起的缺氧称为组织中毒性缺氧.四、简答题1.缺氧可分为几种类型?划分类型的依据?各型的血氧变化特点是什么?[答案要点] 根据缺氧的原因和血氧变化特点,一般将缺氧分为低张性、血液性、循环性和组织性缺氧等四种类型.2.试述CO中毒引起缺氧的机制.[答案要点] (1) CO与Hb的亲合力比氧大210倍,Hb与CO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失去携带氧的能力;(2) CO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使2,3-DPG生成减少,氧离曲线左移,氧合血红蛋白中的氧不易释出,加重组织缺氧.(3) 当CO与Hb分子中某个血红素结合后,将增加其余三个血红素对氧的亲和力,使氧离曲线左移.3.简述循环性缺氧的机制及血氧变化的特点.[答案要点] 单纯性循环性缺氧时,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和氧含量是正常的.由缺血或淤血造成的血流缓慢,使血液流经组织毛细血管的时间延长,细胞从单位容量血液中摄取的氧量增多,致静脉血氧含量降低,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但由于供应组织的血液总量降低,弥散到组织细胞的总氧量仍不能满足细胞的需要而发生缺氧.4.试述氰化物中毒引起缺氧的机制.[答案要点] 氰化物中毒可致最典型的组织中毒性缺氧.各种氰化物如HCN、KCN、NaCN、NH4CN等可由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体内,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为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使之不能还原成还原型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以致呼吸链中断,组织不能利用氧而引起缺氧.5.各型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是什么?血氧变化特点如下表:缺氧类型PaO2 SaO2 CO2max CaO2 A-VO2低张性缺氧↓↓N ↓↓或N血液性缺氧N N ↓或N ↓或N ↓循环性缺氧N N N N ↑组织性缺氧N N N N ↓↓降低↑升高N正常6.试述缺氧时心肌舒缩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答案要点] ⑴缺氧使心肌A TP生成减少,能量供应不足;⑵ATP不足引起心肌细胞膜和肌浆网钙转运功能障碍,心肌钙转运和分布异常;⑶慢性缺氧时,红细胞代偿性增多,血液黏度增高,心肌射血阻力增大;⑷严重缺氧可造成心肌收缩蛋白的破坏,心肌挛缩或断裂,使心肌舒缩功能障碍.此外,缺氧产生的乳酸酸中毒亦可抑制心肌的舒缩功能.7.试述缺氧引起脑水肿的机制.[答案要点] ⑴缺氧直接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和脑毛细血管内压,组织液生成增加;⑵缺氧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可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⑶缺氧导致ATP生成减少,细胞膜钠泵功能障碍,细胞内钠水潴留;⑷脑充血和脑水肿是颅内压升高,后者压迫脑血管加重脑缺血、缺氧.8.简述引起低张性缺氧的常见原因?[答案要点] 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流入动脉血.9.简述引起血液性缺氧的常见原因?[答案要点] 贫血,CO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10.简述血液性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答案要点] 血液性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是:血氧分压不变,血氧容量降低,血氧含量降低,血氧饱和度不变,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五.论述题1. 缺氧时组织细胞有哪些变化?[答案要点] 代偿性反应:⑴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慢性缺氧时线粒体数目和膜的表面积增加,呼吸链中的酶(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含量增加,活性升高,使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⑵无氧酵解增强:A TP/ADP的比值降低激活磷酸果糖激酶,使糖酵解增强,有助于补偿能量不足;⑶肌红蛋白增加:增加氧在体内的贮存,在氧分压进一步降低时,肌红蛋白可释放一定量的氧供细胞利用;⑷低代谢状态:代谢耗能过程减弱,有助于在缺氧条件下生存.损伤性变化:⑴细胞膜的损伤:因细胞膜离子泵功能障碍,膜通透性增加,膜流动性降低和膜受体功能障碍,使膜电位下降、ATP含量降低.⑵线粒体的损伤:缺氧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功能,使ATP生成减少,严重时可见结构损伤(线粒体肿胀、嵴崩解、外膜破碎和基质外溢等).⑶溶酶体的变化:酸中毒和钙超载可使溶酶体膜磷脂分解、通透性增加、甚至破裂,大量溶酶释出,造成广泛的细胞损伤.2. 试述慢性缺氧引起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答案要点] ⑴PaO2降低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氨释放增多使肺小动脉收缩(后者α-肾上腺素受体密度较高);⑵活性物质失平衡:缺氧时肺血管内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合成、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其中缩血管物质(ET-1、TXA2、AngⅡ)多于舒血管物质(NO、PGI2),使肺小动脉收缩;⑶电压依赖性钾通道介导的细胞内钙升高:缺氧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 V)α亚单位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去极化,从而激活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钙内流增加,引起肺血管收缩;⑷肺血管重塑:钙内流可导致肺血管重塑,表现为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肥大增生;血管壁中胶原和弹性纤维沉积,使血管增厚变硬,肺血流阻力增加.3. 试述缺氧时红细胞内2,3-DPG含量升高的机制及其意义.[答案要点] ⑴生成增加:1)缺氧时脱氧Hb增多可引起红细胞内游离的2,3-DPG减少,使其对磷酸果糖激酶和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DPGM)的抑制作用减弱;2)缺氧时代偿性肺通气量增加引起的呼吸性碱中毒以及脱氧Hb偏减性,使pH增高,进而激活磷酸果糖激酶使糖哮解加强;⑵分解减少:pH增高可抑制2,3-DPG磷酸酶(2,3-DPGP)的活性,使2,3-DPG分解减少.意义:缺氧时,红细胞内2,3-DPG增加,使氧离曲线右移,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降低,有利于结合的氧向细胞释放.4. 试述低张性缺氧时循环系统的变化.[答案要点] 代偿反应:⑴心输出量增加.由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静脉回流量增加所致;⑵血流重新分布.皮肤、腹腔内脏骨骼肌和肾的血流量减少,心和脑供血量增多;⑶肺血管收缩.可能与电压依赖性钾通道介导的细胞内钙升高、交感神经兴奋、缩血管物质释放增加有关,这有利于维持V/Q正常比值;⑷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增加,有利于氧向组织细胞弥散.损伤性变化:⑴肺动脉高压.加重右心室负荷,久之造成肺心病,右心肥大甚至右心衰竭.⑵心肌缩舒功能降低.⑶心律失常.严重缺氧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期前收缩,甚至发生心室纤颤致死.⑷回心血量减少.进一步降低心输出量,使组织供血、供氧量减少.5.低张性缺氧时呼吸系统的代偿反应的机制和意义是什么?[答案要点] 肺通气量的增加是低张性缺氧最重要的代偿反应.其机制是:当动脉血氧分压低于8.0kPa时可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使肺通气量增加.意义:⑴呼吸加深加快可把原来未参与呼吸的肺泡调动起来,以增大呼吸面积,增加氧的弥散,使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大. ⑵使更多的新鲜空气进入肺泡,提高肺泡气氧分压,进而增加PaO2. ⑶胸廓运动增强,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进而增加心输出量及肺血流量,有利于血液摄取和运输更多的氧.。
第四章缺氧——精选推荐
![第四章缺氧——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d764883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4.png)
第四章缺氧第四章缺氧⼀、教学⽬的与要求1.掌握缺氧的概念;2.掌握常⽤⾎氧指标的含义及正常值;3.掌握各种类型缺氧的原因和主要特点,发绀的概念及临床意义;4.熟悉缺氧时机体的主要机能和代谢变化,氧中毒的概念及发⽣机制;5.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主要因素。
⼆、重点与难点(⼀)缺氧的概念缺氧是指由于组织、细胞得不到充⾜的氧,或不能充分利⽤氧,导致组织、细胞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在这个概念中包含三个因素:①引起缺氧的原因既可以是组织氧的供应不⾜,也可以是组织、细胞对氧的利⽤障碍;②组织、细胞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异常变化;③缺氧不是独⽴的疾病,⽽是⼀个病理过程。
缺氧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是⾼原、⾼空等特殊环境必有的现象,是临床上许多疾病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
缺氧和低氧⾎症并⾮⼀个概念。
低氧⾎症是指⾎液中氧含量低于正常的⼀种病理状态,由氧分压降低引起的称为低张性低氧⾎症,因⾎红蛋⽩减少引起的,由于⾎氧分压不低,故称为等张性低氧⾎症。
(⼆)常⽤的⾎氧指标组织、细胞氧的供应和利⽤状态可通过检测⼀些指标来反映。
常⽤的⾎氧指标有⾎氧分压、⾎氧容量、⾎氧含量、⾎氧饱和度、P50、动-静脉⾎氧含量差等,通过测定这些指标可判断缺氧的原因、类型和缺氧的严重程度,应着重掌握这些指标的概念、决定因素(影响因素)和正常值范围。
(三)缺氧的类型、原因和⾎氧变化的特点⼤⽓中的氧通过呼吸进⼊肺泡,并弥散⼊⾎液,与⾎红蛋⽩相结合,由⾎液循环输送到全⾝,最后被组织、细胞摄取利⽤。
其中任何⼀个环节发⽣障碍都能引起缺氧。
不同原因引起的缺氧的发⽣机制和⾎氧变化特点也不尽相同。
通常依据引起缺氧的原因和⾎氧变化的特点,将缺氧分为四种类型。
其中,乏氧性缺氧因其主要特点是⾎氧分压(张⼒)降低,⼜称为低张性缺氧。
⾎液性缺氧因其⾎氧分压(张⼒)不变,⼜称为等张性低氧⾎症。
循环性缺氧主要是因为循环功能障碍,组织⾎流量减少导致组织的供氧不⾜,因此⼜称为低动⼒性缺氧。
4-缺氧
![4-缺氧](https://img.taocdn.com/s3/m/f560135b804d2b160b4ec048.png)
缺氧一、单选题1、缺氧的概念是A.血液氧饱和度降低B.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C.组织供氧不足或不能充分利用氧D.血液氧含量过低E.血液氧容量降低[答案]C[题解]组织得不到充足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使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产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之为缺氧。
2、动脉血氧分压是指A.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O2的毫升数B.溶解在动脉血液中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C.血红蛋白和氧结合力的大小D.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E.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答案]B[题解]血氧分压是指溶解在血液中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3、低张性低氧血症主要血气特点是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B.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C.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D.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E.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答案]E[题解]低张性低氧血症主要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使动脉血氧含量减少,使组织供氧不足。
4、血液性缺氧时A.血氧容量降低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C.血氧饱和度降低D.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E.血氧含量正常[答案]A[题解]此类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主要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正常、血氧容量降低,从而导致血氧含量减少。
5、血氧饱和度一般是指A.血液中溶解的O2量和总O2量的比值B.Hb结合的O2量和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的比值C.HbO2和未结合O2的Hb的比值D.HbO2和Hb总量的比值E.未结合O2的Hb量和Hb总量的比值[答案]B[题解]血氧饱和度一般指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和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的比值。
6、决定血氧饱和度最主要的因素是A.血液pH值B.血液温度C.血氧分压D.血液CO2分压E.红细胞内2,3-DPG的含量[答案]C[题解]血氧饱和度主要取决于血氧分压。
7、下列关于低张性缺氧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血氧容量正常B.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降低C.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D.静脉血分流入动脉是病因之一E.可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答案]C[题解] 低张性缺氧的发生原因主要有:①吸入气体中的氧分压过低;②外呼吸功能障碍;③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类型缺氧小鼠观察
实验目的
1.在动物身上复制乏氧性、血液性、组织中毒性缺氧,并了解缺氧分类。
2.观察缺氧对呼吸的影响和血液颜色的变化。
3.掌握各种类型缺氧的概念、发生机制及特点。
实验动物
小白鼠,体重20—25克,雌雄不拘。
实验步骤
1.正常对照组取正常小鼠一只,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呼吸频率及幅度,皮肤和口唇的颜色,然后处死动物。
2.乏氧性缺氧取钠石灰少许(约5克)及小鼠一只放入缺氧瓶中,塞紧瓶塞。
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呼吸频率及幅度,皮肤和口唇的颜色,以后每3分钟重复观察上述指标一次(如有其他变化则随时记录),直到动物死亡。
动物尸体留待实验完毕后,再依此打开其腹腔,比较血液或肝脏颜色。
3.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将小鼠一只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然后抽取5ml CO 注入广口瓶内,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呼吸频率及幅度,皮肤和口唇的颜色,死亡时间。
4.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取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观察正常表现后,向腹腔注入5%亚硝酸钠0.3ml,其中一只注入亚硝酸钠后,立即向腹腔内注入1%美兰溶液0.3ml,另一只注入生理盐水0.3ml。
观察指标与方法同上,比较两鼠的表现及死亡时间有无差异。
5.氰化物中毒性缺氧取小鼠两只,观察其正常表现后,腹腔注射0.1%KCN0.4ml,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呼吸频率及幅度,皮肤和口唇的颜色,取一只向腹腔注入10%硫代硫酸钠0.4ml,,另一只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死亡时间。
6.打开1—5项实验后小鼠尸体腹腔,比较血液或肝脏颜色。
实验结果
思考题各型缺氧对呼吸有何影响?血液颜色有无不同?为什么?
实验设计原理
一.乏氧性缺氧
乏氧性缺氧的常见原因有大气中氧分压降低(高空或高原缺氧)和呼吸系统疾病(呼吸性缺氧),其共同特征是动脉氧分压(PaO2)、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降低。
本实验将小鼠放入盛有钠石灰(NaOH.CaO)的密闭缺氧瓶中,以模拟大气中氧分压降低引起的乏氧性缺氧。
小鼠放入盛有钠石灰(NaOH.CaO)的密闭缺氧瓶中,由于瓶内氧气逐渐被小鼠利用,而呼出的CO2被钠石灰吸收,因此缺氧瓶内空气的氧分压逐渐降低,而不伴有CO2浓度的增加,所以此种类型的缺氧为乏氧性缺氧。
钠石灰吸收CO2和水蒸气的反应式为:NaOH.CaO+H2O+CO2 ———→NaHCO3+Ca(OH)2
二血液性缺氧
血红蛋白(Hb)含量减少(贫血)或性质改变,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从而供给组织的氧不足所导致的缺氧为血液性缺氧。
本实验用一氧化碳中毒和亚硝酸钠中毒,使血红蛋白变性复制血液性缺氧。
1.一氧化碳(CO)中毒给缺氧瓶中注入CO后,CO与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从而使Hb失去同氧结合的能力,而引起缺氧。
2.亚硝酸钠(NaNO2)中毒NaNO2为一强氧化剂,进入体内后可使Hb分子中的二价铁离子(Fe2+)氧化为三价铁(Fe3+),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即变性蛋白
(MHb),从而失去结合氧的能力。
NaNO2
—————→
Hb-Fe2+氧化Hb-Fe3
( Hb) (MHb)
本实验将NaNO2溶液注入小鼠腹腔内,复制MHb导致的血液性缺氧。
同时取另一只小鼠,用美蓝作为还原剂对抗NaNO2的作用,以使MHb中的Fe3+重3+新还原为Fe2+,恢复带氧能力,解除缺氧。
美蓝
MHb-Fe3+——————→Hb-Fe2+
(还原)
三.组织中毒性缺氧
此型缺氧是组织细胞用氧障碍,即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进行新陈代谢,使生物氧化过程中断。
常见原因有组织中毒或维生素缺乏,使细胞线粒体氧化还原酶系统受毒物抑制或氧化酶系统缺乏必需原料,而使组织氧化过程发生障碍。
本实验将KCN注入小鼠腹腔,氧化酶, (CN-+Cyt-Fe3+-—→Cyt-Fe3+-CN)从而失去传递电造成组织中毒。
氰化物进入体内,释出CN-,易与细胞线粒体内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Fe3+结合,形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子的功能,呼吸链中断,引起细胞内窒息,造成组织中毒性缺氧。
本实验用10%硫代硫酸钠Na2S2O3 进行抢救。
注射Na2S2O3后,硫代硫酸钠在体内转硫酶作用下,使游离的和已结合的氰基变成基本无毒的硫氰酸盐(SCN基化合物)而随尿排出体外。
硫氰酸盐毒性仅为氰化物的1/200。
转硫酶
Na2S2O3 + CN- ————————→Na2SO3(亚硫酸钠)+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