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设计结合自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结合自然》读书笔记

读大师的书,刚开始的时候总有些惴惴,没想到麦克哈德的这本《设计结合自然》读来却是愉快甚至可以说是感人的。严谨的逻辑框架下是有趣生动的例子和深刻的体验,让我真正地喜欢这本书而不是将其当成教科书一样的读物。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是被书中有趣的例子和许多观点、方法和设想吸引,再次阅读之后大体上把握和理清了书的逻辑关系和内容。在我看来,《设计结合自然》主要说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关于“态度”——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或者说是观念);第二是关于“价值”——综合的社会价值和评价研究的方法;第三是一种逻辑关系——关于适应、创造和形式。而这三个问题,又都是围绕作者所要说明的主题“设计结合自然”展开的。对于作者的论述,我有一些理解和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本书的前两章“城市与乡村”和“海洋与生存”中,作者首先说明了自然对于人的重要作用,我觉得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描述,就是“恢复”和“保护”,就是说人无论从物质上和精神上都需要自然,而人的精神恢复很多时候是依赖于自然的;另外通过沙丘的例子说明了自然本身就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种保护屏障,而人自己创造的屏障往往没有自然屏障来得有效。在后面的章节中,自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多次被提到,并且,作者极力批判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提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生存的基础。承认了人类对于自然漫长的演进过程而言是渺小的,但是也强调人独有的个性应得到特殊的发展机会和赋有责任。并且指出人类城市、环境中出现的各种恶劣的问题(如污染、过度开发、社会问题等等)都是由于人类过高估计自己的地位和夸大控制力造成的结果。

其实,对于麦克哈德以上的这些观点我是认同的。可以说人类中心论把人架于自然之上,放在了一个统治者的地位,而麦克哈德则是把人类定义成了一个管理者。但是,我所理解的人和自然的关系和麦克哈德所说的在某些方面还有些不同。首先,对于一个管理者,是应当为管理对象全体的利益负责并以其利益为行为标准的,但是,显然,人类现在所说的那些合理开发、考虑自然因素之类的话,仍旧是以人类的利益为最终目的的,就是说自然只是作为一个条件被考虑进去了,而目的仍旧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所以说,如果从目标来说,生态论和人类中心论是殊途同归的,都是为人类利益服务的,不同的只是,生态的观点将自然的因素作为重要的方面在设计和评价中给于充分考虑,所以能更好的实现“好生活”的目标而已。就像城市问题不在于城市这个社会形式本身,而在于城市的开发方式和方法。所以说,人类不能称为管理者,而只是一个组成部分,是自然的子集而已。人类为自然负责实际上是为人类自己负责而已。

这时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文丘里夫妇给我们三年级同学评图的时候对某个生态方案有这样的评价:“You are an architect for nature but not for public”很显然,文丘里仍旧是倾向于for public的建筑和建筑师,而for nature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类。所以说没必要夸大和掩藏人类的私心,作为自然的一个物种,我们必然要寻求更好的生存方式,而尊重自然,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和前提。

“自然是一个单一的相互作用的体系,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个体系的过程。”因此,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是要考虑到自然因素,因为自然因素会反过来又影响人类。

二、关于价值和评价研究方法

贯穿《设计结合自然》一书的另一条主线是“社会综合价值”。关于这个方面我觉得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叙述:“拓展”和“深化”。拓展指价值概念的拓展,深化指设计要求和研究方法的深化。

“自然可视为相互作用的过程,有规律的,能组成一个价值体系,自然内在的为人类提供利用的机会和限制”;

“自然,无须人类的投资为人类做出贡献,而这种贡献确是代表了价值”,“保证社会保护自然演进过程的价值,也就是保护社会自己”……

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到,“自然价值”在麦克哈德的书中多次被强调,而保证自然价值的目的也被明确为更好地保护人类,就是说将自然价值统一到人类的价值体系中来了。作者批判了经济价值论,提出设计应当结合资源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以公路为例说明设计应当满足“最大的社会效益和最小的社会损失”的要求,而这里所说的社会价值已经得到了拓展,而这种拓展无疑会为我们的设计方向和可控性提供更多的依据,对设计的要求也同时提高了,体现了一种价值最优化的设计要求。从而引出了“确认社会发展过程和自然演进过程的作用并把两者作为社会价值考虑”的研究方法,我觉得这是一种对设计方法和设计目标的深化。同时,为很多具体问题——如公路设计、土地利用等等,提供了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依据。

三、关于适应、创造和形式的逻辑

书中重点讨论的几个关键的概念还有:适应、创造、形式。作者不仅给出了这些词在设计中的意义,还阐述了他们之间的一种逻辑关系,而这种逻辑关系对我们认识和控制设计本身是很有意义的。

“形式是和所有的进化过程结合在一起的,是和过程不可分离的有意义的表现,但是形式能显示有害的适应、错误的适应、不适应、适应、最适应”;

“适应必须由形式来显示……形式不仅显示出适应力,而且也显示出创造性”;

“创造是把物质提高到更高级的有序的水平,破坏就是衰减,而进化的总合就是创造”;

作者在讨论城市发展和土地问题上的时候(如书中所举的华盛顿的例子),最关注的是“城市的发展是否符合自然进化过程价值和土地内在的适合程度”,同时,在分析土地利用的时候,也强调了八个自然要素和由其自然价值所决定的土地的内在适合度。我所理解的这里的“适合”,是一种适应性,一种标准,一种设计和评价的标准。

那么,归纳一下作者对适应、创造和形式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逻辑关系——适应是一种自然的准则,引入到设计中,就是由价值分析所决定的一种设计标准,当然,这里的价值是充分考虑了自然要素的;而形式是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当然,这里说的适应性包括适应的不同程度);创造则是积极适应的一种物化过程的描述,它也是通过形式表现出来的。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在书最后所提出来的两个关系式:“创造——适应——健康”和“破坏——不适应——疾病”,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一种形式,一种能体现第一个关系式的设计,为人类更好地生存而设计。这就是“设计结合自然”。

结语

“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地方是健康的环境,因为那里的环境是适应的,适应就是一种创造。那里就是一个创造——适应——健康的环境。我们必须知道它是由什么组成的,以便建设具有人性的城市。”

这是书中结尾的一段话,我觉得也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吧。我更愿意把《设计结合自然》看作一本宣言或者说是思维方法和态度,而这种态度不仅在建筑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上有重要意义,对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应当持有的,只有充分考虑自然要素,才能更好地生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