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差异
从高语境和低语境理论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高语境和低语境理论看中西文化差异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语言的使用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
语言作为文化表层的一部分,其发展和使用都受到了深层文化的极大影响。
这种不同文化背景,文化语境也影响了人们在交际活动中的表现。
本文从爱德华?T?霍尔的高语境和低语境交际理论出发,分析中美在交际文化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高语境低语境文化差异一、高语境交际与低语境交际理论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Edward T. Hall)在1976年出版的《超越文化》一书中,颇有见地地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讲语境分为高语境(High Context)与低语境(Low Context)。
他认为:“ 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
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于传递的讯息中。
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讯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内在语境及外在语境)。
”(Hall, 1988:96)。
这一理论的提出是从交际与感知的角度出发的。
他认为文化是人类生活的环境。
人类生活的各方面无不受文化的影响,并随文化的变化而变化。
文化决定了人的存在,包括自我表达的方式以及感情流露的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等。
简单地说,高语境和低语境说的就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由语境和非话语所传递的隐性讯息与由语言编码所传递的显性讯息的对比。
二、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的形成原因高语境社会相对来说发展较慢,人们受多年积累的文化熏陶,有着极其相似的背景只是,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念、信仰、民族心里、行为准则等,这是长期生活的积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因为,在交流过程中,很多信息已经蕴含在背景信息之中,无需再明确地表达出来,完全可以意会,这就造成了高语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比较隐晦。
而低语境社会中多半是科技发展较快、经济较发达的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少依赖于传统或习俗来作为自己交流的准则或依据。
中西方商务礼仪行为差异的研究基于高低语境理论

中西方商务礼仪行为差异的研究基于高低语境理论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与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理解和掌握中西方商务礼仪行为的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运用高低语境理论(High and LowContext Communication Theory)这一跨文化交际学中的重要框架,系统地剖析中西方商务环境中不同礼仪规范及其背后的文化逻辑,以期为涉外商务人士提供实用的跨文化交际指导,促进跨文化商务交流的顺畅与高效。
高低语境理论由爱德华霍尔(Edward T. Hall)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用于解释不同文化在交际过程中对信息编码和解码方式的差异。
该理论将文化分为高语境与低语境两类:高语境文化强调非言语、情境、关系背景等隐性因素在传递信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低语境文化则倾向于依赖明确、直接、详尽的语言表述来传达信息。
在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普遍认为中国属于典型的高语境文化,而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等则多表现为低语境文化特征。
在商务礼仪层面,这种理论框架的运用有助于揭示中西方在诸如沟通风格、时间观念、礼赠习俗、餐桌礼仪、商业谈判策略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
例如,中国商务交往中重视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倾向于通过含蓄表达、暗示及长期关系中的默契来理解对方意图,而西方商务环境更注重契约精神和明确的条款说明,强调直接、清晰的口头与书面沟通。
同样,对于时间管理,中国商务文化往往体现出更为灵活、注重人情的特性,而西方则严格遵守时间约定,视其为尊重他人与效率的体现。
本研究将首先概述高低语境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分类依据,继而结合具体实例,深入探讨中西方商务礼仪行为在各个关键环节中的异同,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受到各自文化语境特性的深刻影响。
研究不仅停留在现象描述层面,还将尝试挖掘造成这些差异的文化根源,如历史传统、社会结构、价值观等,并探讨在实际商务交往中如何恰当地应对和适应这些差异,以提升跨文化商务沟通的效果。
本研究以高低语境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对中西方商务礼仪行为差异的系统梳理与分析,旨在为跨国商务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助力全球商务参与者跨越文化鸿沟,实现更加和谐、有效的跨文化商务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商务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商务礼仪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差异性和共性逐渐受到学者和商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低语境文化对比研究_英语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低语境文化对比研究_英语论文论文以中国和美国作为高低语境文化的代表,以霍尔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为基础,尝试分析高低语境文化的特征和差异形成的原因,即修辞方式及文化心理、价值观、文学文本中的跨文化交际原则。
并通过三个具体案例分析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可能出现的冲突和误解现象来对以上原因进行解释说明。
以此试图给英语学习者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提供一些建议,减少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休克和误解现象。
6639关键词跨文化交流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误解外文摘要Title Contrastive Studies on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1 / 15AbstractBased on the concept of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put forward by Edward Hall, this paper takes Chinese culture and American culture as representatives of high-context cultures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aiming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communication styles of these two cultures. It proclaims the probable culture conflicts that appear i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se two cultures via case studies and tries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why these differences come into being, i.e. rhetoric styles, culture psychology, view of value, and principles of literary allusions.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English learners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duce culture shock phenomenon, and promote smooth and friendl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word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high-context cultureslow-context culturesmisunderstandingTable of Contents---------------------------------------------------------------范文最新推荐------------------------------------------------------ 1Introduction... ..….11.1The Purpose of the Thesis….….11.2Structure of the ThesisChapter one begins with the introduction which talks about the research objective and method,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of the paper.Chapter two is a brief review of studies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concepts of context. Different linguists have different idea about context, Halliday (1975) pided context into elements while Hall3 / 15(1976) regarded context as the whole environment of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adopts Hall’s perspective.Chapter three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ision of culture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igh-context culture and low-context culture, then introduc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and some reasons that might cause those differences.Chapter four exemplifi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via case study, and then trie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Last chapter serves as a conclusion. It points out the results of the paper, its significance and limitation.---------------------------------------------------------------范文最新推荐------------------------------------------------------2Literature Review2.1 A Brief Histor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The publishing of The Silent Language written by Edward Hall in 1959 is regarded as a star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n be defined as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al perceptions and symbol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Porter, Samovar & Stefani, 2011).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n take place either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for exampl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s, or between people from the same country, for example communication between American white men and native Indians (Hu Wenzhong, 2002). In academic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volves both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nations that speak different5 / 15languages and have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nations that speak the same language but have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ons. Wang Zongyan said in Self-Consciou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ublished in 1993 tha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happens when you talk to others and others understand what you said, and communication failure happens when others cannot understand what you said.3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ommunication3.1 Definition of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ommunicationHall (1976) pided cultures into two categories: high-context cultures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A high-context communication or message is one in which most of the information is already in the person, while very little is in the coded, explicitly transmitted part of the---------------------------------------------------------------范文最新推荐------------------------------------------------------message. A low-context communication is just the opposite;i.e., the mass of the information is vested in the explicit code. He maintains that although all cultures contain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high and low variables, most can be placed along a scale showing their ranking on this particular dimension (see Table 1). Table 1 shows clearly that Japanese, Chinese, Korean, and Native Americans are representatives of high-context cultures; German, Swiss, and American are representatives of low-context cultures.In high-context cultures, people are very homogeneous with regard to experiences, information networks, and the like. High-context cultures, because of tradition and history, change very little over time. These are cultures in which consistent responses to the environment. “As a result,” Hall (1990) says, “for most normal transactions in daily life they do not require, nor do they expect, much in-depth, background information.” Meaning, therefore, is not necessarily contained in words.7 / 15In high-context cultures, information is provided through gestures, the use of space, and even silence. Meaning is also silence. Meaning is also conveyed through status (age, sex, education, family background, title, and affiliations) and through an inpidual’s informal friends and associates. In high-context cultures, so much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in the environment that it is unnecessary to verbalize everything. For instance, statements of affection, such as “I love you,” are rare because the message is conveyed by the context (Porter, Samovar & Stefani, 2011).In addition to differences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there are other manifestations of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that influence communication, including:1.Whether the way of expression speakers use is vague---------------------------------------------------------------范文最新推荐------------------------------------------------------ and causes difficulties for listeners.2.Whether the message form can explain reference of one communication specifically.3.Whether the message form can explain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accurately.4.Whether the message form can provide nonliteral meaning.5.Whether the message form can provide meaning beyond words, i.e., deep meaning. (Gu Jiazu, 2000)3.2Reasons that Cause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ommunicationAlthough ways people communicate are complicated, the most important way is verbal language. There’re9 / 15plenty elements that can influenc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including rhetoric styles, culture psychology, view of value, and principles of literary allusions (Zheng Lixin & Gu Jiazu, 1993).3.2.1Rhetoric Styles and Cultural PsychologyThere used to be a lot of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rhetoric styles, especially in times before Qin dynasty, which mainly appeared in the similar origi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rhetoric. The contention of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in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the eloquence in Old Greek times are similar in essence. Any people who enjoyed fame used to lead their students and express their own opinions in public (Zhu Shaohou, 1982). As time goes by, westerners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western rhetoric standard established by Aristotle, which attached importance to eloquence and promoted debates; While Chinese regarded Confucianism as the only noble theory according to Emperor Wu of Han Dynasty’s---------------------------------------------------------------范文最新推荐------------------------------------------------------decis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of feudalism society. It changed not only Chinese rhetoric styles, but also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even the deep structure of the whole nation’s culture. Chinese people become introverted and restrain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which is just the opposite to the extroverted and open characteristics that westerners share. The difference i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wo nations causes difficulti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Gu Jiazu, 2000).Considering from the aspec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lthough there’re a lot of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hey are equal after all. There is no chance for one culture to replace another, or one culture is superior to another and forces others to draw close. Therefor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ust b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11 / 15i.e. speakers must try to understand others in others’ shoes (Gu Jiazu, 2000).4Contrastive Studies on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s4.1 Case OnePeople from American always complain about not knowing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Chinese people and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 deep meanings beyond Chinese people’s words. The case below is about a business talk between an American trade agent, George, and a Chinese trade manager, Mr. Li who makes George confused.Finding an Interested Buyer---------------------------------------------------------------范文最新推荐------------------------------------------------------George Hall was in Beijing attending a trade fair and looking for an opportunity to do business in China. He had been very successful in his business dealings in the US and prided himself on his ability “to get things moving.” His first day was going well. He looked around at the displays of sporting equipment to get some idea of whom he might approach. He was sure that his products, tennis rackets with an unusual new design, would arouse some interest. On the second day he approached the company which he felt would be most responsive to his products. He introduced himself to the general manager, a Mr. Li. Since he had read that Chinese find getting down to business immediately too abrupt and rude, he began a casual conversation, eventually leading up to the topic of his products and suggesting how Mr. Li’s company might benefit from using them. George then suggested that he could arrange to get together with Mr. Li and provide more specifics and documentation on his products. Mr. Li responded in fairly good English, “That would be interesting.”13 / 15The reason that Chinese people talk vaguely and not refuse clearly is a matter of saving face. Chinese people, as people of high-context culture,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everyone shares high intelligence and good logicality, so that others can understand their aims through their unfinished sentences or get some deep meanings of sentences that seems not related to the topic.The concept of saving face is a matter of cultural psychology. It comes out of the concept of a Confucian doctrine: moderation, which instructs people not to make things extreme and try to keep a neutral attitude towards things happen around. Confucian doctrines teach people to think more and speak less so as to avoid making mistakes. Therefore, Chinese people are restricted with their every word and action, and use vague words when talking.---------------------------------------------------------------范文最新推荐------------------------------------------------------However, American people, as people of low-context culture, have been respecting inpiduals who can use plain words that everyone can understand to convince others for centuries. They think that the clearer messages are delivered, the easier messages can be understood and accepted.In conclusion, the first reason that causes difference between high-context cultures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is rhetoric styles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which is the product of different education and worships in history. Different education and worships make differen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lead to different ways of talking and acting.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低语境文化对比研究(6):15 / 15。
从高低语境文化角度浅析中美国际商务谈判

从高低语境文化角度浅析中美国际商务谈判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国际化,中美之间的商务谈判越来越频繁和重要。
然而,由于中美两国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商务谈判中经常出现各种误解和沟通障碍。
本文将从高低语境文化角度,浅析中美国际商务谈判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高低语境文化是指不同的文化在交际中使用的语言方式不同。
在低语境文化国家,交际者更加注重语言直接的意义和解释,因此需要更多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在高语境文化国家,交际者更加注重非语言,如语气、肢体语言等,用词语更简洁,而且采用的语言不好理解,对外来者来说很难了解它的真实含义。
美国是一个低语境文化国家,美国人在谈判中更加注重语言的直接和准确性,通常直接讲出自己的意思,精简语言,以追求效率。
与此相反,中国是一个高语境文化国家,在商务谈判中,中国人往往会采用大量的隐喻、比喻、暗示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既是因为中文词语含义丰富,也是因为中式交际风格更加注重含蓄、委婉和礼仪。
因此,在中美商务谈判中,由于不同文化的语言差异,很容易产生误解和沟通障碍。
在咨询会议和谈判过程中,中国代表团更加注重语言的委婉和礼仪,通常采用一些温和的措辞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立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代表团(特别是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人)不理解这些隐喻和比喻的含义,将误解为中国在商务谈判中采用了障碍。
”虚伪的”或“拐弯抹角”的方式,这将导致谈判的失败或失误。
因此,中美商务谈判双方需要加强文化交流和理解,以避免误解和沟通障碍。
中美两国谈判代表团应当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语言技巧,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增强相互理解和信任,从而促进商务谈判的成功。
除此之外,中美商务谈判双方还应当在谈判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特别是针对对方的文化特点和交际方式进行了解和学习。
在谈判过程中,需要注意自己的用词和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与对方沟通,获得更好的谈判效果。
高低语境文化观照下的中美广告语言比较

高低语境文化观照下的中美广告语言比较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语境很重要。
到目前为止,爱德华.T. 霍尔的高低语境理论最具影响。
根据霍尔的理论,高语境文化在沟通过程中的反映,是信息与信息之间存在高度的前后联系或大量信息隐含在某种个体特性之中。
在低语境文化中,正如霍尔所解释的那样,大部分信息必须清晰传递从而来弥补语境内外所丢失的信息。
作为广告的一个有力工具,中英广告语言都折射出高低语境的特点。
标签:语境文化中美广告语言一、语境和高低语境文化语言的意义和语境总是互相纠结在一起,因此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语境就显得尤其重要。
迄今为止,关于文化语境这个概念的诠释,最广为人们所接受的是爱德华.T. 霍尔的高低文化语境理论。
霍尔的这一理论把文化分成了两种: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
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处于文化语境这个连续体的两端,而事实上现实中任何一种文化都位于这个连续体中的某一点,高或低都只是相对而言。
很显然,这篇文章涉及到几个概念,有必要在此先做界定。
第一,语境是指对一定背景或者环境的文化适应的形式(Larry,Richard,2002)。
根据Hendon et al.(1996),语境包括交流中言语和非言语两方面,他们围绕着某个词或某个篇章并阐述上下文的意思——情景和文化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交流的进行。
语境的言语因素包括人们说话的频率,语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度,声音对于当时具体情境的适应度或弹性,声音频率、音调、强度的变化,以及说话的流利度,表达方式,或者言辞的一些细微差别。
而非言语因素则包括眼神接触,瞳孔的放大或收缩,面部表情,气味,颜色,手势,身体移动,亲近,以及对空间的运用。
换句话说,语境就是指与某件事或个人相关联的整个情景,背景或者环境。
因此,如果在一种文化的交流中语境占据的比例越重,传递或接受信息就越困难(Hendon et al. 1996)。
相反,在语境对信息传达影响越小的文化中,交流就简单些。
什么是高语境文化?根据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 霍尔的理论,所谓高语境文化,就是在传播时,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极少存在于编码清晰的被传递的讯息中。
从高低语境交际理论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高低语境交际理论看中美文化差异摘要:本文以Hall所提出的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交际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中美两国由于不同语境而造成的文化上的差异。
关键词:高语境;低语境;文化;差异一、引言语言与文化二者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人们通常把语言称作文化的载体,它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语言的使用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
1987年莱文等把文化比作海洋中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往往很少,大部分隐藏在水下,露出水面的部分指文化的表层,如语言,饮食,穿着等;隐性部分指观念,价值,交际规则等,这属于文化的深层。
[1]语言作为文化表层的一部分,其发展和使用都受到了深层文化的极大影响。
而且文化具有民族性。
本文从霍尔的高语境和低语境交际理论出发,分析中美在文化方面的差异。
二、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理论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 霍尔( Edward T.Hall ) 在1976 年出版的《超越文化》一书中, 颇有见地地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 并将语境分为高语境( HighContext ) 与低语境(Low Context ) 。
霍尔认为[2]:“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
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于传递的讯息中。
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 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讯息中, 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 内在语境及外在语境) 。
”也就是说:“高语境( HC) 传播或讯息即是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而极少数则处在清晰、被传递的编码讯息中。
低语境(LC) 传播正好相反,即将大量的信息置于清晰的编码中。
” 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高语境中语义的承载主要不是语言性的, 而是非语言和语境性的。
语义主要从存储的非语言及语境中衍生出来,信息不是包含于语言传输中, 而在低语境中。
语义的主要载体是语言本身,非语言的及语境性信息对语义的影响是有限的, 语义主要包含于进行交际的语言中。
中美高低语境文化的对比研究

中美高低语境文化的对比研究一、概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大国,其文化差异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高低语境文化的不同。
美国,作为一个低语境文化国家,其交流方式直接、明确,重视个人主义和表达自我。
相比之下,中国则是一个典型的高语境文化国家,交流方式含蓄、间接,强调集体主义和语境理解。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中美高低语境文化的特点,深入探讨这两种文化在日常生活、教育、商业交流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从而增进对两国文化差异的理解,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模式,还可以为中美两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跨文化沟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化的今天,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文化大国,其交往的密切程度与日俱增。
由于历史、地理、社会制度等多方面的差异,中美两国在文化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之一就是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影响着两国人民的日常交往,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商务、教育、政治等领域的沟通方式。
对中美高低语境文化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从研究背景来看,中美两国在高低语境文化上的差异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两国在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成为了建立良好国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方式,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从研究意义来看,对中美高低语境文化的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两国文化的本质和特点,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这种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在国际交流中更加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避免误解和冲突,推动国际合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这种研究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可以为跨文化沟通学、国际关系学等相关学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对中美高低语境文化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从语境理论角度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从语境理论角度看中美文化的差异[摘要]交际过程中有不同的语境,而不同地区因为所处的语境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差异。
如果从语境理论角度出发对中美文化差异进行分析,这些文化差异也就变得很容易理解,同时通过这样的分析,人们也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进行更好的沟通。
[关键词]语境理论高语境低语境文化差异1 引言语境作为语言科学的一个概念,最先由德国语言学家Wegener于1985年提出。
但当时并没有引起语言学界多大反响,在之后的30年中,语境理论也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直到1923年马林诺夫斯基重新讨论语境这个问题,提出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这个概念,并把它应用于不同语言的翻译和理解之中,并于1935年提出“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概念,语境研究才被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语境理论认为,交际过程中有种种不同的语境,而不同地区因为所处的语境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差异。
如果从语境理论角度出发对中美文化差异进行分析,这些文化差异也就变得很容易理解,同时通过这样的分析,人们也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2 语境理论霍尔(Hall)在1976年出版的Beyond Culture书中提出并区分了高语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和低语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根据霍尔的表述,我们可以作以下的界定:在一种文化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如果话语意义的创造对语境的依赖程度比较高而对所使用的言语的依赖程度比较低,那么这种文化就是高语境文化;相反,如果意义的产生对所使用的言语依赖程度相对较高而对语境的依赖相对较低,那么这种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
文化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霍尔进一步提出高语境交际和低语境交际,“refers to the fact that when people communicate, they take for granted how much the listener knows about the subject under discussion. In low-context communication, the listener knows very little and must be told practically everything. In high-context communication the listener is already "contexted" and does not need to be given much background information."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及交际的特点差异较大:高语境交际中,符号所引发的意义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交际双方的共有的文化知识;依赖于人们思想预先设定的、先入为主的程序来传达信息。
高低语境影响下中西方交际差异

高低语境影 响下 中西方交 际差 异
杨 慧
( 海 民族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海 西 宁 8 0 0 ) 青 青 10 0
摘 要 : 尔在 其 著作 《 越 文化 》 霍 超 中指 出语 境 有 高低 语境 之 分 , 不 同的文 化 对语 境 都有 不 同程 度 的依 赖 .因此 就存 在 了高语 境 文
语言 信息 。
交流方 面 研究 文化 异 同的有 效方 式 , 为 人类 各种 交际 都要 受 到 他认 语 境 的影 响 , 为 语境 与 意 义是 无 法分 割 的 , 根 据人 类 交际 中对 认 并 语境 的依赖 程 度将 语境 划分 为高 语境和 低语 境 。 衍伸 出 了高 低 由此
化 和低 语 境 文化 本 文试 从 高低语 境 的 观 点 出发探 讨 以 中 国为代
语 编码 , 反应 外 露 , 内 外灵 活 , 际 关 系 不密 切 , 承 诺 , 间高 圈 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时
度 组织化 。
造成 高低 语境 文化 交 际 中存在 上 述如 此 巨大 差别 的 主要 原 因
于 物 质语 境 中, 内化 于交 际 者个 人 , 少 出现 在 编码 清晰 的信 息 或 很
里 , 反 低语 境 就 是指 大 量信 息 都要 靠 编码 清晰 的信 息 来传 递 , 相 语
境 在 信息 传达 中不 占主要 地位 。 由此可 以得 出处 于高 语 境文 化 中 的人们 交 际 时较 多 的 信息 量 是 由社 会文 化 环境 或情 景 语境 来 传递 的 , 多 信 息 内化 于语 交 际 者的 思 维深 处 。 很 显性 语码 负 载 信息 量 较
发 的对话 : “ 宝: 掌柜 . 丁 老 你硬 朗啊 ? 王 利发 : !要 有 炸酱 面 的话 。 还能 吃 三 大碗 呢 , 嗯 我 可惜 没 有 !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差异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差异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语言交际也随之成为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
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差异,容易产生语言障碍,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语篇是语言交际过程中最基本的单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篇往往呈现出差异性。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是解释这种差异性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本文将从这一理论角度分析中英语篇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高低语境文化理论高低语境文化理论是美国人埃德华.霍尔于1976年提出的,指的是不同社会文化中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方式不同。
高低语境文化可以在语境中暗示或直接陈述信息,因为他们的人际关系比较稳定、信任度较高,他们往往需要借助上下文信息和非语言语境来理解信息。
而英美国家属于低语境文化,信息传递比较直接、明确,讲话者需要尽量清晰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意图,依赖语境的程度较低。
同时,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非语言表达方式、群体行为、审美观念等方面。
二、中英语篇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1、文字表述中文语篇通常比较冗长,运用惯常的修辞手法,如夹叙夹议、比兴、排比等手法,以强调表述的情感或意义。
相比之下,英文更为简练,以简短精炼的语言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英文语篇内往往包含直接、简练但不失表达意义的语言,注重信息直接性。
因此,英文与中文语篇在表达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2、语法结构中文语法结构较为复杂且灵活,句法在表述时把语意、语调、语感等要素综合起来,使意思更加丰富,给人以美的感受。
英文重音结构明显,在句子结构上更为简单,语法更为固定。
这一点在英语语言和文化的传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表达方式中文通常采用间接的方式表达说话者的立场和态度,比如使用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通过声调、表情等非语言元素,使得其内涵比表面意义更为重要。
而英语则更强调直接表达。
这种差异体现在口头表述、书面表达以及协商谈判等方面。
三、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的应用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语篇差异的意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
论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doc

论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作者:王红梅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07期[摘要]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是根据不同的文化特征而提出的概念,通过对不同语境文化的比较,从而让我们了解到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差异及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源。
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习目标语国家的文化,更有利于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高语境文化低语境文化英语教学[作者简介]王红梅(1968- ),江苏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语言学。
(江苏盐城 224002)[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1-0185-02一、引言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是语言的土壤,孕育并丰富着语言;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发扬并传播着文化。
文化障碍已成为许多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克服的难题之一,对目标语国家文化的习得与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教授语言的同时导入文化知识的交际教学法得到了极大的提倡和应用。
尤其是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从教材到教学模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我们积累了经验,也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
本文拟从分析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影响英语教学,尤其是口语和写作教学的这一隐性因子,以期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部分提出一己之见。
二、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概述语境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包括一切主客观因素。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在1976 年出版的《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将语境分为高语境(High Context,即HC)和低语境(Low Context,即LC)。
Hall认为:“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
高语境(HC)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于传递的信息中。
高低语境文化视域下中美商务英语谈判文化及风格差异

四、结论与建议
2、提高沟通技巧:在商务英语谈判中,要熟练掌握准确、清晰、礼貌的语言 表达方式,以满足不同语境下的沟通需求。此外,还需加强对非语言沟通方式 (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的学习和应用,以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3、调整谈判策略:针对不同文化的特点,可以制定相应的谈判策略。例如, 对于高语境文化国家,可加强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建立;对于低语境文化国家, 可更加注重理性和事实的沟通。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以实现最 佳的谈判效果。
社会因素是造成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美国文化强调个 人主义和独立性,注重竞争和自我实现;而中国文化注重家庭、集体和社会责任, 强调和谐与稳定。这种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导致双方在商务谈判中对待利益、解 决问题的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的文化解析
总结来说,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这 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双方在商务谈判中的行为和决策。理解这种差 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取得更好的谈判结果。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的文化渊源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包括历史、文化、 价值观等方面。首先,中美两国在历史上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和 历史传统,而美国则是在近几十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国家。因此,两国人在思维 方式和行为方式上会有很大的差异。例如,中国人注重稳定和长期的发展,而美 国人更倾向于快速变革和创新。
1、谈判目标的实现
1、谈判目标的实现
不同的商务英语谈判文化及风格会对谈判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高语境文化 下的中国谈判者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问 题,有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低语境文化下的美国谈判者更强调理性 和事实,能够更好地处理技术、商业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有助于达成具体的协 议和实现目标。
从高、低语境看英汉言语礼貌差异

从高、低语境看英汉言语礼貌差异摘要:以霍尔提出的高低语境概念为视角,以利奇的英语礼貌原则和顾曰国的汉语礼貌原则为理论指导,借助对外汉语和英语视听教材中的情景对话片断,对比了英汉高、低语境下的言语礼貌差异。
关键词:高语境;低语境;礼貌原则一、理论回顾美国人类学家霍尔从文化差异角度提出了高语境和低语境的概念。
霍尔(1988:86)认为"高语境(High Context)传播讯息时,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而极少数处在清晰、被传递的编码的讯息中。
低语境(Low Context)传播相反,既大量的信息在清晰的编码中。
"这就是说"如果交际活动的进行主要靠语言手段完成,那么该交际语境是低语境。
如果交际活动不仅靠语言手段,还更多地靠非语言手段,那么该交际语境是高语境"(Davis ,2001:54) 对于语言礼貌问题的研究,西方学者提出了诸多相关语用原则。
其中利奇(Leech)的礼貌原则影响力较大。
他提出的礼貌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何自然,1988:88) "A.得体准则( Tact Maxim):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
尽量不让别人吃亏; 尽量多使别人得益。
B.慷慨准则( Generosity Maxim):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
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C.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减少表达对别人的贬损。
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美别人。
D.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减少对自己的表扬。
尽量少赞扬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
E.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
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F.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
尽量减少对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中国学者顾曰国借鉴西方的礼貌原则,提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礼貌原则, 具体包含如下五条准则(顾曰国,1992)"①贬己尊人准则:指讲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和´谦´,讲听者或与听者相关的事物时要´抬´要´尊´。
从高低语境文化角度浅析中美国际商务谈判

从高低语境文化角度浅析中美国际商务谈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两国的国际商务合作逐渐成为一种常态。
中美国际商务谈判作为中美商务合作的重要环节,其过程和结果受到深厚的文化背景影响。
在跨文化交流中,高低语境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不同文化间的交际方式、文化沟通和谈判技巧。
本文将从高低语境文化的角度出发,浅析中美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差异及对策,以期为中美商务合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一、高低语境文化的概念高低语境文化是由美国人学者爱德华·霍尔(Edward T. Hall)首次提出的。
高低语境文化主要涉及到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方式。
简单来说,高低语境文化区分了信息传递时依赖言语直接传达的高语境文化和依赖非言语暗示、上下文背景及关系来传达信息的低语境文化两种文化类型。
高低语境文化决定了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的交流模式、解读信息的方式以及隐喻和象征的使用。
在高语境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隐喻、暗示和上下文信息来传递信息,他们相信情景、环境和关系能够为信息提供更多的背景和含义。
反之,低语境文化中,人们更注重直接、明确的语言表达和信息传递。
高语境文化的人更注重人际关系、面子和信誉,他们喜欢通过言行间的暗示和象征来沟通交流。
而低语境文化则更注重逻辑、思维和个人利益,他们更看重直接的信息交流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二、中美国际商务谈判中的高低语境文化差异由于中美两国拥有完全不同的历史、文化及社会体制,其国际商务谈判中存在着明显的高低语境文化差异。
在中美国际商务谈判中,双方往往面临相互的文化冲突和沟通困难,直接影响到谈判的效果和结果。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浅析中美国际商务谈判中的高低语境文化差异:1. 信息传递方式的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由于双方所处的语境不同,信息传递方式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在中方谈判者看来,信息传递往往不仅仅依赖于言辞,更多的是通过非言语暗示和上下文信息来实现。
在中国的商务谈判中,会明显感觉到对于面子和人际关系的重视,谈判过程中会有大量的非言语暗示、象征以及情景的利用。
高低语境文化角度分析汉英语篇结构差异_吕朦

[关键词]高低语境文化 语篇分析 汉英语篇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3473( 2014) 03 - 0103 - 02
( 二) 以听者或说话者为中心 高语境交 际 文 化 中,“意 义 的 传 达 更 多 地 依 靠 语境和读者的意会,作者不需要把什么都说出来,把 什么都说的很清楚”。在低语境交际文化中,“意义 主要由语码来负载,作者自然要求承担较多的责任, 把该说的意思说明白,开门见山,一以贯之”[3]P161 。 所以高语境文化以听者为中心,意义在于听者的解 释之中,重 点 在 于 听,而 低 语 境 文 化 以 传 播 者 为 中 心,意义在于传播者传输的信息之中,重点在于如何 明确表达信息,如何改善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如何提 高传输信息的技巧。高语境下的交际者希望听者在 理解信息或意义时承担责任,认为讲话者没有必要 用语言将其要表达的意义完全地精确地表达出来, 而是由听者通过语境来解释语义。而低语境下的交 际者则认为讲话者、作者应对交际对方负责,应将要 表达的语义讲清楚,使之易于理解。听者、读者如果 对词语含义不清楚或没有完全理解,可以要求说话 者、作者解释。正是高低语境交际文化这方面的差 异,海因兹提出了“读者责任型语言”和“作者责任 型语言”来解释汉英语篇的差异。汉语语篇倾向于 读者责任型语言,英语语篇是作者责任型语篇。
一、汉英语篇组织结构对比
对语篇差异的研究,一般认为起始于美国学者 卡普兰( Kaplan) 所开创的“对比修辞学”。卡普兰 认为,英语语篇的组织结构具有直线发展的特点,英 语段落通常有主题句直截了当地点明段落的中心思 想,以后各句进而将其充分展开、说明,最后收尾,汉 语的语篇行文方式则往往是螺旋型的,对其主题不 是直接陈述和论证,而是从不同方面迂回地进行阐 述。也就是汉语语篇属于“螺旋型”模式,英语语篇 结构属于“直线型”模式。
论英汉高低语境文化差异对汉译英的影响

MING RI FENG SHANG203文 教 研 究文|张 幸论英汉高低语境文化差异对汉译英的影响摘要:语境,就是语言存在且被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环境。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将语境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语境高低的不同,使得两种语言在表意方面对文字和语境的依赖程度差异很大,而这些差异会对翻译产生诸多影响。
本文从英汉高低语境的差异出发分析文化的多样性,以及高低语境差异对于实际翻译工作的影响。
关键词:高语境;低语境;文化差异;汉译英一、英汉语境的基本概念霍尔[1]认为,人类交际都要受到语境的影响。
他把语境定义为“the information that surrounds an event, it is inextricably bound up with the meaning of the event”,分为高语境(high context)与低语境(low context)。
(Hall,1976)高语境文化又叫强交际语境文化,语言表达婉转含糊,担心冒犯对方。
低语境文化又叫弱交际语境文化,所有的信息都反映在语言表达当中,简单直接,毫不含糊。
如若想通过暗示、间接或者非语言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会别人认为是回避问题的表现。
二、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1、高低语境文化产生的主要原因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生活较为稳定,节奏缓慢,社会变化幅度小,人们的生活经验和人际关系趋向单一化,正是由于社会所赋予人们的这种缓慢的性格,高语境文化下的人们的表达方式趋向于含蓄委婉。
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历史不悠久,人口组成关系复杂,人口流动大,再者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家,缺乏明确的集体主义,由此形成的低语境文化采取直接明确的快语方式。
2、高语境和低语境的特点在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中》,将高低语境文化概括为:高语境文化:1)内隐;2)暗码信息;3)较多的非语言编码;4)反映很少外露;5)圈内外有别;6)人际关系紧密;7)高承诺;8)时间处理高度灵活。
中西方商务礼仪行为差异的研究基于高低语境理论

中西方商务礼仪行为差异的研究基于高低语境理论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今天,商务活动已经超越了地域的限制,中西方之间的商务交往日益频繁。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在商务礼仪行为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影响了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有时甚至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因此,对于中西方商务礼仪行为差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基于高低语境理论,深入探讨中西方商务礼仪行为的差异,以期为提高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高低语境理论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提出的,用于描述不同文化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对语境的依赖程度。
在高语境文化中,信息的传达更多地依赖于语境和非言语信号,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而在低语境文化中,信息的传达则更依赖于明确的言语表达和文字记录。
本文将以高低语境理论为框架,分析中西方商务礼仪行为在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以及礼仪规范等方面的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根源。
通过对中西方商务礼仪行为差异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沟通模式,还可以为企业在跨文化商务活动中提供有效的沟通策略和建议。
本文也期望能够推动学术界对中西方商务礼仪行为的深入研究,为跨文化商务沟通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中西方商务礼仪概述在商务活动中,礼仪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商务交往的基石,更是企业文化和国家形象的体现。
中西方由于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商务礼仪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在中国,商务礼仪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尊重、谦逊和和谐。
在商务场合,中国人通常注重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这往往是通过一系列的礼仪行为来实现的。
例如,在会议或谈判中,中国人倾向于采用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避免直接冲突或批评。
中国人还非常重视礼尚往来,通常会通过赠送礼物、宴请等方式来表达感激和尊重。
在商务交往中,尊重年长者和地位高的人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体现在称呼、座位安排等多个方面。
[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从高低语境文化的角度探讨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从高低语境文化的角度探讨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6775bd0ccbff121dc3683c3.png)
[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从高低语境文化的角度探讨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n’t understand this difference can cause mistranslation mistranslate so that cause social awkwardness visible,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transl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understanding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is the key to success in this paper that translation in two kinds of language in custom difference relig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word order difference between historical allusion and appellation differences, the difference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ranslation of this influence.Keywords: Chinese-English culture difference Translation influence一、引言文化又表现为一定的语言模式,英汉语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
不但语言词汇、语法结构、辞格千差万别。
在修辞上,即遣词造句上也各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这给翻译带来了许多困难。
而语言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和文化的载体,这种与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同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所说:“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给译者带来更多和更复杂的情况。
”因此翻译离不开文化。
下面就以两种语言在风俗习惯差异、宗教信仰差异、历史典故差异、英汉语序及称谓差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入手,阐述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差异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语言能够帮助人们交流,但是,语言并非是简单的词组堆砌组合,除了自身所能直接传达的意义之外,语言的功能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它存在的环境。
所以,要学习另一种语言,不仅需要学习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还要意识到不同背景的文化对于语言交流的影响。
1.高低语境文化理论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于1976年在其著作《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了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他从交际和文化的关系出发,根据不同的思维和语言表达方式,通过对人际交流、人际联系、人际空间距离、时间意识等文化变量的测量,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文化大致分为两大模式:以日本、中国等国家文化为代表的高语境文化,和以瑞士、美国等国家文化为代表的低语境文化。
和(cf.贾玉新)更把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及交际的差别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也就是说,在高语境文化中,信息接收者需要充分理解信息发出者所处的环境,包括场景、氛围、肢体语言等,
交流过程中语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低语境文化中的交际者对语境的依赖较小,环境因素和交流尽量分离,语言的作用凸显无遗。
吴为善、严慧仙(2009)这样总结道:高语境交际文化中,“意义的传达更多地依靠语境和读者的意会,作者不需要把什么都说出来,把什么都说的很清楚”。
在低语境交际文化中,“意义主要由语码来负载,作者自然要求承担较多的责任,把该说的意思说明白,开门见山,一以贯之。
”本文将以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为框架,阐明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在语言上的体现。
2.高低语境下中英语篇的差异
在语境文化不同的视角下,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和交际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中美两国作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代表,其语篇必然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衔接和连贯手段上的差异是汉英语篇的主要差异之一。
中国作为高语境文化的国家,汉语较多地依赖隐性的衔接方式,注重意义的连贯,即“意合”;而较低语境下的英语则既重视意义上的连贯,也重视语法形式,就是所说的“形合”。
如:
(1)中国队打败美国队
(2)中国队大胜美国队
(3)
TheChineseteamhasbeatentheAmericanbyagreatmargin.从所表达的意义上来说,这三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
但是就句1和句2来说,二者表面结构一致,所用动词的本意完全相反,句1是“打败”,句2是“大胜”,意义却完全一致,这是因为中国人在理解这两句的意义时并不是依靠句法结构的,而是根据自然语序通过主观分析将句1中的“败”理解为“使……败”,而在理解句2则不理解为“使……胜”,而是理解为“战胜……”。
运用高低语境理论来说,汉语运用的更多是内隐含蓄的暗码信息,信息接收者,即读者,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到底是中国队获胜还是美国队获胜。
而在句3中,无论是用动词beat,defeat,或者是win都有严格的语法形式,读者只要通过语态和时态就可以判断出哪一队获胜,无需再借助语境或是其他信息。
也就是说,在低语境文化中,语言交流更多的是依赖语言本身,语境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
3.结语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拓展了跨文化研究的视野,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语篇上中英两种语言在衔接手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文化和语境等因素来解释。
由于我国的外语学习者在学习时缺少与外语表达方式
相匹配的真实语境,母语语境知识很容易发生负迁移,从而产生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问题。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