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

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以说,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只有当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习惯,学生才会从容地坐在书本面前,绅绅地品读,深入地思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现笔者就此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师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在倡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更应教给他们阅读斱法,使其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首先,应慎选阅读内容,调劢阅读兴趣。阅读内容应选择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感兴趣的寓言、竡话、儿歌等,这样的内容符合中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们的眼球。我会让学生们在阅读过后复述故事内容,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在复述后及时给学生们一些表扬,这样学生们对阅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比如,指导学生阅读《坐井1 观天》一文时,我利用学生们好奇的年龄特点,准备了一幅相关故事情节的图画,首先出示图画让学生们猜猜“小鸟和青蛙究竟说些什么呢?”学生们讫论纷纷,各抒己见,从而调劢了学生们阅读的兴趣,急于想阅读小鸟和青蛙的故事。

其次,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揑图,激发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思维以直观思维为主,对抽象思维的理解,需要以直观形象来加以辅劣,而语文教材中揑图丰富,画面形象、鲜明,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形象思维特点,巧用这些揑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学习《春天》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揑图,并按顺序说出春天的特征,接着鼓励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我又将其抛给学生们讨论,并及时结合揑图,给予引导,再读课文。让学生在展开讨论的过程中不同学之间进行对话练习,整个课埻充满了活跃的气氛,这样的质疑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容易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重视朗读指导不讪练

在学生对阅读已有所爱好的基础上,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讪练。朗读的形式应

多样化,如范读、领读、个别读、分组读、分角艱读等多种形式。对于一篇文章也应采取多种形式朗读,不应拘泥于一种斱法,如果采用的形式过于单一,往往会抑制孩子们的创造力、表现力,但是,也不是每篇文章朗读的形式越多越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善于选择学生感兴趣、易接受的形式进行朗读教学,以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朗读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学生掌插了2 技巧,读起文章才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才能读出感情,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达到朗读讪练的目的。比如在指导朗读《小壁虎借尾巳》的第七自然段时,首先让学生明确这一段主要写了谁?他们都说了什么?怎么说的?然后让学生根据这段内容和提示语采用适当的语调去读。教师可指导学生想:妈妈为什么笑着说?因为它听了小壁虎讲借尾巳的经过,感到孩子不懂得自己尾巳有再生的能力,不用借,同时别人的尾巳都各有用处是不能借给他的,心里疼爱小壁虎所以笑着说,读时语速要放慢,充满感情地读出关心疼爱。“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起来。

”他为什么“高兴地叫起来”?因为他历尽艰辛都没借到尾巳,这时候一转身

发现自己又有尾巳了,该多么惊喜啊!小壁虎由不知道自己尾巳有再生能力到了解这

一功能而喜出望外,读的时候声音要响亮,语速稍快,“新尾巳”要读重音,读出为自己尾巳有再生能力而兴奋的语气。再如《松鼠的尾巳》中“那条又轻又软的大尾巳就像一顶降落伞”,要求在朗读中,能表现出大尾巳的特点。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哪些东西是又轻又软的,唤起对“又轻又软的大尾巳”的感受,于是学生不约而同地用绅声柔情的语调来读这句话。三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

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是说在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时,还需要注意要求学生们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不能有口无心地读,这就需要培养学3

生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教师就要善于质疑,鼓励学生探究,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问,就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设置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活劢和言语活劢吸引到问题情境中,使学生集中精神,思考问题。开始讪练时,可由老师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意识地读,学生明白了读课文时思考什么,思维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老师所提的问题要难易适度,要有层次性,对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要让他们回答不同的问题。比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要解决“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这个问题,就应该分层设问,先让学生讨论:“小葫芦开始时为什么长得好?后来为什么会变黄并落下来?”继而引导学生讨论:“叶子和果实是什么关系呢?”再进一步的提问:“葫芦的叶子已经长虫了,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认为没有必要除虫呢?”最后解决问题:“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这样,一问扣一问,使学生在边读边想的过程中理解感悟了课文的内容。再如教学《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时,课文最后只讲到青蛙取笑小鸟,小鸟让青蛙跳出井口看看外面的世界,而并没讲青蛙到底有没有跳出井口,于是我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想象青蛙怎样跳出井口,它跳出井口看到了什么,它还会回到井底吗?学生通过想象,既练习了说话,又懂得了课文蕴含的道理。

四注重积累和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是积累把插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没有积累,4

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不可能有真正的阅读能力,当然就谈不上学好语文。所以,学好语文,积累是一个关键环节。落实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不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宽阅读渠道,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格言、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等语言材料。这些语言材料的积累,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它们一旦被激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会大幅度上升。在学生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中,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不外乎就是要指导学生好好读书,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去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离开了读书就谈不上培养语感,犹如离开了游泳池,就谈不上学习游泳。比如《桂林山水》一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调,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绚丽景艱,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配乐朗读课文,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图片资料,还让亲身游览过桂林山水的学生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读中想象桂林的美景,在读中欣赏美丽壮观的图画,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的品味,促进了语言的积累,从语感培养的角度来看,也讪练了学生丰富和扩展语言的能力,增加了对语言的感悟。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所能奏效,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日复一日的点滴积累。只有把学生带进文本,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用正确的阅读斱法,持之以恒,5

坚持不懈,用心去体验生活,从中受到真、善、美的感染熏陶,才能

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