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的萌发》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身边的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还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经验,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以及如何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

2.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植物,对种子有一定的了解。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种子、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种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颗饱满的种子和一颗干瘪的种子,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这两颗种子有什么不同?”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结构。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实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1)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了解种子的结构。

(2)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例如,设置不同温度、水分、空气等条件,观察种子萌发的情况。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种子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条件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我们所学的种子,还有哪些植物的种子可以萌发?让学生举例说明。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种子的萌发》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种子的萌发》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种子的萌发》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科学课教学的教材内容为《种子的萌发》,是四年级下册的科学课教材。

该章节主要讲述了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生长的过程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种子的结构、不同种子的特点。

2.了解种子萌发生长的基本过程。

2. 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和描述种子萌发生长的基本过程。

2.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并据此归纳总结探究问题。

3. 情感目标1.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对科学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锻炼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搭建好实验展示台,并备好实验所需物品。

3.准备好讲义和教学PPT。

2. 教学流程环节内容导入 1. 在黑板上写出“种子的萌发”几个字,带领学生回忆种子和植物自然发展的过程。

2. 显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到植物从种子到成长的过程。

3. 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种子萌发成为植物的过程?4. 让学生小组交流,并向全班进行展示。

讲授 1. 分组向学生展示不同种子的结构。

2. 讲解种子的生命周期和萌发的过程。

实验 1. 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和目的。

2. 给学生一些简要的指导,但是还是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发现。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记录。

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总结,让学生发现萌发的关键因素。

归纳总结2. 围绕教学目标和实验内容,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1. 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2. 提供在线测试作为自主学习的辅助工具。

3. 下堂课前为学生安排复习任务,并与学生互动,解决疑问。

3. 课堂互动1.导入环节: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家中开花的植物,并让其分享一下这些植物的萌发过程。

2.讲授环节:随时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加深学习印象。

3.实验环节:理性引导,避免过分干预,让学生自主实验,自主探究。

4.归纳总结:让学生进行自主总结,分享归纳结果。

第5课《种子的萌发》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5课《种子的萌发》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5课《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种子的萌发》选自教科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第五课。

共2页,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浸泡种子,主要落实种子外形比较及浸泡实验。

第二部分是种子的内部结构,主要落实剥开种子并比较观察种子内部结构的活动。

第三部分是发芽的蚕豆,主要落实指导开展种子发芽实验并持续观察记录。

【学情分析】《种子的萌发》是《新的生命》这单元的第五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研究了种子产生的过程、种子的传播方式,知道种子是植物传宗接代的重要角色,但是种子为什么能孕育新生命,种子的内部都有哪些结构,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也是学习本节课的问题基础。

虽然种子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学生还没有真正认真的去观察、研究过种子。

学生通过三年级植物单元的学习,知道了观察是有目的的活动,观察要有一定的方法和顺序。

通过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等学习活动,学生具备了初步设计实验的能力,他们会观察、善于表达、能够收集整理资料,并且具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进行中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新的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识植物种子的构造,知道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认识到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经历运用感官和工具观察比较蚕豆、花生、绿豆等种子内外部结构特点并做好记录的过程。

3、指导学生开展蚕豆发芽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坚持观察记录的良好科学习惯。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学生准备好观察记录表以便汇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儿童歌曲想听吗?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拍手唱。

2023最新-四年级科学《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3篇)

2023最新-四年级科学《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3篇)

四年级科学《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3篇)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本文是漂亮的编辑给大家整编的四年级科学《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3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四年级科学《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篇一教材与学情分析:《萌发的种子》这一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期第二单元第六课时。

“萌发的种子”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研究的过程,也是生命单元唯一的一个长期研究活动,活动中教师要给足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研究的准备,培养学生对生命现象长期观察的素养。

它仅靠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适当的根据需要把某些研究延伸到了课外。

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演示:课件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2、播放种子发芽的录象,配上儿歌《小雨沙沙》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种子发芽的录象,配上儿歌《小雨沙沙》,很自然地引入了课题。

这个灵感还来自于我的孩子,我觉得这首儿歌不仅和种子发芽很有关系,而且生动活泼、耳熟能详,学生都会唱,这样和学生很自然地亲近起来,学生也很容易从紧张的气氛中融入课堂。

(二)探究过程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教科版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的萌发》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萌发的条件以及萌发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种子内部的结构以及萌发的过程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观察并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

2.难点:种子内部结构的观察,种子萌发的条件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单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颗种子,引发学生对种子的好奇心和兴趣,进而提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子的萌发》。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种子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种子的组成。

接着,教师用实物展示种子,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并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1.每组取一颗种子,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种子的萌发》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种子的萌发》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种子的萌发》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的萌发》是四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材以实验活动为主,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操作经验,他们对种子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种子内部的结构和发展过程不是很清楚。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观察和描述物体特征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掌握探究种子萌发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难点:理解种子内部的结构和发展过程,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植物图片、实验器材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颗种子,实验记录表格。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从种子变成植物的?让学生对种子的萌发产生兴趣。

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种子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让学生了解种子的外部和内部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变化。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学生通过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回答,巩固对种子萌发条件的理解。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我们实验中研究的条件,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拓展对影响种子萌发因素的认识。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萌发的种子》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萌发的种子》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萌发的种子》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种子的形态、组成和生长发育过程;2.通过观察实验,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环境因素;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珍惜自然资源。

教学重点1.种子的形态、组成和生长发育过程;2.种子发芽所需的环境因素。

教学难点1.种子的内部结构;2.种子发芽可视化过程。

教学内容与安排教学内容1.种子的组成。

2.种子的形态与生长发育过程。

3.种子发芽所需环境因素。

4.种子发芽实验与现场观察。

教学安排时间活动安排5分钟上课前,教师预习、安排教学内容;10分钟引入活动:观察几个水果,然后请学生们想一想,水果是如何产生的?10分钟导入新知识: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认识种子的形态、组成和生长发育过程;25分钟实验探究:在班级里进行种子发芽实验,并现场观察发芽的过程;10分钟活动总结:学生们回答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表述自己对种子的认识。

5分钟下课清理:教师提醒大家清理实验设备,检查仪器是否放置妥当,保持教室的整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活动、导入新知识、实验探究和活动总结四个环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和探究种子发芽的过程。

在本课中,重点讲解了种子的组成、形态以及发芽所需的环境因素,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深入了解种子发芽的真实过程,并且从实验中引导学生知晓自然资源的珍贵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以期提升对科学实验的探索兴趣和实验操作能力。

此外,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采用图片、实物等方式将种子的结构生动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最后,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教师应提前准备实验器材,保证实验的安全性,亲身指导学生操作,避免因器材不当使用引起的危险。

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探究这部分内容,希望可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对科学有更深入的理解,更好地掌握实验技巧,从而更好地愉悦的学习。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种子是由前一代植物开花后的胚珠发育而来的,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能孕育植物的新生命°植物的种子获得了适宜的条件,胚便由休眠状态进人到活动状态,开始生长,这个过程叫做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为幼苗,长出根、茎、叶的过程称为营养生长期°当营养生长达到了一定的阶段,便开花、结果,产生种子,繁殖后代,这个过程称为生殖生长期°从种子萌发至新种子的产生,要经历一系列的形态上、结构上和生理上的复杂变化,这个总过程称为植物的个体发育°由于植物的器官是由种子发育而来的,农作物的生长一般也是从播种开始的°教科书共2页,分三部分°虽然只安排了1个课时,但因为种子萌发需要一段时间,实际的研究活动要持续10天左右°希望教师做好安排°本节课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浸泡种子°种子萌发时,必须具备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这个部分学生将进行几种种子吸水量的研究°第二,种子的内部构造°学生将在这个环节中,亲自将种子剥开,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第三,发芽的蚕豆°学生将把浸泡的种子放在盘子中,对种子进行持续的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过程°结合对种子内部结构的研究,发现种子各部分的作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进行对比观察实验并做记录°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具有贮存养分或自胚乳中吸收养分以供其他构造发育的功能)°教学准备演示:课件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等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评价依据:1.种子构造观察记录表2.测试结果3.课堂活动参与度及水平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新的生命,条件相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头生长。

2、以黄豆种子为例熟悉双子叶植物种子的构造,像黄豆这样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局部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的不同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1、设计经受“比拟不同种子萌发时所需水分不同”的比照试验并做记录。

2、学会运用感官及工具讨论黄豆种子的内部构造。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探究种子微妙的兴趣,增加珍爱生命、爱惜植物的意识。

2、养成仔细细致、坚持观看记录的良好科学探究习惯。

【教学重点】熟悉黄豆(双子叶)种子的根本构造。

【教学难点】猜测种子各局部的作用,并指导落实课后持续观看。

【教学预备】学生材料:(1)每小组一盘种子,内含黄豆5颗、花生5颗、油菜籽10粒,放在塑料盘中。

(课前放在学生试验桌)(2)浸泡2天的黄豆种子2粒,放大镜1个,镊子1把,放在塑料盘中。

(放在讲台桌旁,课中调换)(3)一小盘浸泡过的其它种子,内含花生、芸豆、黑豆、青豆等,塑料勺1把。

(放在讲台桌旁,课中下发)(4)塑料盘、棉花,浸泡2天的黄豆2粒。

(课完毕前下发)教师材料:烧杯3个,黄豆、花生、油菜籽各50粒左右,水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这里有一些“珍宝”,就装在这个袋子里,谁来轻轻摸一摸,毕竟是什么?2.究竟是什么呢?看看大屏幕,他们摸出来了吗?3.我给每个小组也预备了一份,请你细细观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和一样?4.学生从课桌中取出种子并分组观看。

5.学生汇报观看状况,逐步归纳出这些种子的一样与不同。

6.整理材料,小结:它们都是种子,但是他们的形状、颜色、大小、轻重等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征。

(板书:种子)二、浸泡种子1.虽然特征不一,但是他们将来都能长成新的植物。

这样放着会长吗?2.要想使这些种子发芽也就是萌发需要些什么呢? (板书:的萌发)3.学生答复。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浸泡种子。

种子萌发时,必须具备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这个部分学生将进行几种种子吸水量的研究。

第二,种子的内部构造。

学生将在这个环节中,亲自将种子剥开,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第三,发芽的蚕豆。

学生将把浸泡的种子放在盘子中,对种子进行持续的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过程。

结合对种子内部结构的研究,发现种子各部分的作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经验和动手操作经验,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对做实验很感兴趣,前几节课学生对植物的花、果实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把种子传播出去都做了研究,对种子发育成植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对种子是怎样萌发的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新的生命,条件适宜的时候,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部分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及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究种子奥秘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评价任务1.通过浸泡种子实验认识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2.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认识胚的作用。

3.坚持记录种子萌发过程。

教学准备为全班准备:油菜种子、黄豆种子、蚕豆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观察记录表;小刀、镊子、放大镜。

(如果把第三部分安排在课堂中,还要准备刚发芽的蚕豆和棉花)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出示一个小黑袋,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点出它们都是植物的种子。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外形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学习新课:浸泡种子1.(出示一杯蚕豆苗)提问:它是什么发育而成的?2.(出示干的一盆蚕豆)提问:这样的蚕豆干放着会发芽吗?需要什么条件?(水、温度、氧气等)3.种子萌发需要水分,为了测量种子萌发到底需要吸收多少水分?不同的种子吸收水分的多少是不是一样?课前,老师做了这么一个实验;(出示准备好的浸泡实验装置)我事先都装了200毫升的水,然后各取了10粒不同的种子,把它们浸泡在水中。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1、讲小猫种鱼的故事。

小猫很有趣,农民伯伯种的是植物的……2、出示各种各样的种子,讨论不同点。

(幻灯片展示)3、每一种种子都有自已独一无二的特征,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使命,如果条件合适,他们就会发芽。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种子萌发的秘密,(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到种子的内部去探个究竟。

4、这里的“萌发”是什么意思?(发芽)二、研究种子外部结构1、那么,种子的外表有什么地方是相似的?(幻灯片展示)2、交流:都有一层皮,上面有一个月芽形的痕迹。

3、讲解:种子最外面这层皮叫种皮,想想它对种子有什么作用?(保护)在种皮上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在哪儿?它是种子从果实上脱落后留下的痕迹叫种脐,在种脐一端有个小孔,叫种孔。

猜猜种孔有什么作用?(水分容易从种孔进入种子,促进种子萌发。

)三、研究浸泡的种子(幻灯片展示)1、刚才直接用眼观察,得到了许多科学信息,你们想不想知道种皮保护着怎样的生命呢?试着分一下,怎么样?2、引导——浸泡3、这三个烧杯是老师提前一天浸泡的10粒花生、油菜、黄豆的种子,当初这三个烧杯里分别放了200毫升水,现在你发现了什么?4、这水到哪儿去了?(种子吸收了。

)5、种子吸收了水分有什么变化吗?(胖胖的,软软的,种皮像要涨破似的)(幻灯片展示)三、探究种子的内部构造1、这些可爱的种子,现在我们可以和它们亲密接触了!2、你准备怎么观察?(请一生上前示范剥去种皮的过程)提问要注意什么?(简介镊子的使用)3、观察剥去种皮的种子。

4、继续观察:小心地将种子里的豆瓣分开,用放大镜观察在这两片豆瓣的连接处有什么,是什么样的?5、画图记录种子的内部。

4、各组操作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5、你能展示一下你的发现吗?6、将这些种子的种皮剥开后,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些共同点,是什么?(都能分成两半;都有一个小芽等。

)几片子叶?(两片)凡是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所以蚕豆是双子叶植物。

《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5.种子的萌发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学生已熟悉了植物的花、果实的形成过程以及种子用各种方式将种子撒播到远处之后,种子在怎样的条件下才会萌发而引出的研究。

教材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浸泡种子。

第二个活动是种子内部结构。

第三个活动是发芽的蚕豆。

二、教学背景:
学生对于植物的种子是有一定感性认识的,但是对于种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所起什么作用知道甚少。

本课让学生通过亲自解剖多种种子,了解种子内部的结构;再让学生在课外对种子发芽进行持续地观察和记录,发现种子各部分的作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第六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搜集并认识一些常见的种子。

2)、知道种子萌发具备一定的条件。

2.科学探究1)、观察种子的形态和气味。

2)、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3)、培养学生制定、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了解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的影响。

3.科学态度1)、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

2)、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身边的生物环境,形成保护植物、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模式】本课属“科学探究”课型【教学方法】讲授法对比实验法讨论法【器材和资源】豆等植物的种子、图片、卡片、培养皿等【教学过程】一、观察种子1.出示各种种子,让学生来观察种子的外形和气味。

(注意引导运用多种观察方法)2.剥开浸泡过的种子,观察它的内部结构。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做操作指导说明。

比较不同植物种子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学生选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种子的结构。

(文字或者图画形式)想一想,种子怎么长成一株小苗?二、研究种子的萌发讨论: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提出假设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在研究一个因素的影响时需要什么实验?(对比实验)讨论:如何设计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想一想:1、下图中,烧杯中的三个不同位置的种子什么条件不一样?如果其他条件都符合,你认为哪个部位的种子会发芽?2、比较左边和右边的温度条件,结合上面的结论你认为哪个烧杯中的哪个部位的种子会发芽?3、让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吧。

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记录,做出实验结论。

三、思维拓展:1、播种的时候怎样为种子的萌发创造条件?2、如何保存种子呢?【板书设计】种子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单子叶植物还有胚乳)。

我们发现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氧气。

《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种子的萌发》教案《种子的萌发》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2、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种子的寿命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一、知识结构图解二、教材分析本课的重点内容为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至于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胚轴、胚芽以及子叶将成为幼苗的哪个器官前边已讲过。

这里更重要的是种子能否萌发,在此要强调:(1)一粒种子的萌发需要内因和外因条件,其内因有:胚的完好;胚乳或子叶内的营养贮存充足;种皮的完整以及是否处于休眠和寿命之内。

外因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

(2)种子的萌发条件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视的问题,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而这恰恰是受种子萌发条件所控制的,所以,讲清楚种子萌发所需的各种条件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都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进行了解,关键是弄清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内部物质的转化。

但初一的学生知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浅显、直观的例子加以说明。

种子的休眠和寿命虽然不是重点,但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尤其是种子的休眠是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性,暂时的休眠正是为了日后能够更好地萌发。

这种特性对于保证植物种类的繁衍是有巨大意义的。

关于种子休眠的意义,必须向学生讲清楚,不然他们会感到这是不可思议的。

三、教法建议1、"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所以在上课前,可以发给学生一些种子,布置学生在家里进行有关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同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科版科学四下《萌发的种子》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萌发的种子》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萌发的种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萌发的种子》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下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外界环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和描述种子萌发过程方面,学生可能还缺乏一定的细致观察和表达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种子萌发的每一个阶段,并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2.难点: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每一个阶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3.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种子:准备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豆类、谷类等。

2.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培养皿、水、土壤等。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种子萌发的每一个阶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种子的知识,如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种子萌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种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名称。

接着,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种子萌发的每一个阶段,引导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

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在不同外界条件下的萌发情况,如温度、水分、光照等。

四年级科学下册种子的萌发教案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种子的萌发教案教科版

种子的萌发教学目的学问与技能:1.植物的种子可以孕育生命,条件相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场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局部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局部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进展比照试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探讨种子的内部构造。

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探究种子微妙的爱好,养成仔细细致、坚持视察的科学看法。

教学重点视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局部的作用。

教学难点相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打算演示:课件分组:培育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菜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导入: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提问: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课件出示2:水分、温度、空气)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二单元第五课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二、探究过程今日教师给你们打算了菜豆、黄豆、绿豆他们都是植物的什么?(生答师板书:种子)这些种子的外形一样吗?(不一样)它们在哪些方面存在区分?(颜色、大小、形态、轻重……)(出示干的一袋绿豆)问:这样的绿豆干放着会发芽吗?(不会)须要什么?(水)(教师给你们每个小组的绿豆种子、黄豆种子和菜豆种子它们有哪些改变?(变大了、发芽了、皮破了……)种子萌发须要水分,为了测量种子萌发究竟须要汲取多少水分?不同的种子汲取水分的多少是不是一样?课前,教师做了这么一个试验;我事先都装了200毫升的水,然后各取了10粒不同的种子,把他们浸泡在水中。

我想问的是,为什么都各选了10粒种子,而不是1粒呢?(10粒比1粒汲取的水分会更多,现象会更明显)1.视察种子的内部构造(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原委发生了什么改变呢?我们首先要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课件出示3:种子构造)如今我们一起来视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出示课件4:探究小提示)学生读。

(2)介绍试验材料。

浸泡几天的绿豆、菜豆、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种子的萌发》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种子的萌发》公开课教学设计
15.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种子结构和萌发过程的重要性。
16.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下植物的生长过程,下节课分享。
17.板书(5分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种子结构和萌发过程的关键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5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思考作业: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如水分、温度、空气等。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这些因素的理解和看法。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对作业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既注重了作业的实践性,又注重了作业的思考性。通过观察作业,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与种子萌发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作业,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生长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研究作业,让学生不同种子的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思考作业,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4.及时反馈:在作业收齐后,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5.设立榜样:在课堂上,可以选取部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让学生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6.家校沟通: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27.调整作业难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时调整作业难度,确保作业既能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又不会过于繁琐,增加学生的负担。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改进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质量,使作业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3.教学内容拓展不够
虽然我在拓展环节预留了5分钟的时间,但由于课堂时间紧张,未能充分拓展种子萌发的内容,如种子萌发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等。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特点;2.了解种子的发芽条件;3.掌握种子的萌发过程;4.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准备:1.种子样本(豆类种子、瓜类种子、草本种子等);2.放大镜;3.酱油碟、纸巾、水等;4.彩色笔和纸。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颗发芽的种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讨论种子发芽的过程。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种子是如何发芽的呢?Step 2:观察实验(10分钟)将各种不同的种子样本分发给学生,并让他们仔细观察种子的外观和结构,并用放大镜观察种子表面。

每位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种子进行观察记录。

Step 3:种子的发芽条件(15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彩色笔和纸制作一张海报,介绍种子的发芽条件。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等资源进行查找和收集,然后绘制海报。

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种子的温度要求,光照条件,水分需求等。

完成后,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海报。

Step 4:实验验证(20分钟)让学生小组进行一项自主实验,验证种子的发芽条件。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种子,分别将种子放入两个酱油碟中,一个碟内加水,一个碟内不加水。

然后放置于不同的环境中,温度和光照条件相同。

学生需要记录每天的观察结果,并在实验结束后进行比较。

Step 5:分析实验结果(15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只有添加水的种子才能发芽?通过什么途径种子吸收水分?为什么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种子发芽的时间和形态不同?Step 6:综合小结(10分钟)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让他们总结种子的萌发过程和条件。

然后提问学生,关于种子发芽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种子需要发芽?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有什么特殊的适应性?学生可以回答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Step 7:实践活动(15分钟)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种子,进行种植实践。

他们可以使用小花盆、土壤和种子,然后按照之前学习到的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管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种子的萌发》教案

5.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1.学生观看视频、熟练掌握解剖以“花豆”为典型的双子叶植物种子,并观察种子的结构。

2.学生持续观察种子的变化,根据观察归纳种子各部分的作用。

3.学生通过合作,乐于探究生命世界的规律,做到尊重生命、爱护大自然。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对植物也很感兴趣。

平常看到土地里已经萌发出的幼苗,就会提出很多关于植物的问题,但是他们不太清楚种子结构是什么样的,对种子是怎样萌发的缺乏深入的探究与思考。

【教学重点】学生观看视频、熟练掌握解剖以“花豆”为典型的双子叶植物种子,并观察种子的结构。

【教学难点】学生持续观察种子的变化,根据观察归纳种子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学生材料:【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PPT放映图片,提问这些农作物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呢?学生观看图片,推测农作物是由种子发育来的。

师板书:种子2.种子在条件适合的时候就会萌发,为什么它能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种子的萌发。

师板书:种子的萌发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原因。

二、新课教学(一)交流原因1.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进行总结,归纳为植物生长的外部条件和种子自身这两部分原因。

师:本课主要探究学习种子自身这个原因。

(二)观察种子外部结构2.接下来我们来观察种子吧!请学生分组观察这三种种子外部有什么相同之处?3.归纳小结种子外部:种皮、种脐(正板书)4.你们想不想知道种子的内部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来观察吧!你们想怎样观察种子内部呢?(三)探究种子的内部结构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观察种子的内部、观察种子内部结构的注意事项;学生观看解剖种子的视频,归纳解剖的步骤。

老师分发提前浸泡好的种子和实验器材,学生分组解剖,并及时做好记录。

6.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黑板张贴“种子”画,标注种子的内部结构:胚根、胚芽、子叶小结:胚是有生命的,将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7.那这些结构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将充当什么角色呢?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年级科学下册2.5种子的萌发教案教科版20190411212

四年级科学下册2.5种子的萌发教案教科版20190411212

《种子的萌发》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来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懂得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学会抽样检测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3.抽样检测法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及原理。

三.教学难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种子结构及种子萌发过程的CAI课件。

(2)培养皿、滤纸等,分发给各小组。

2.学生准备:(1)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

(2)可自己再收集一部分种子。

(3)玻璃瓶、罐头瓶或烧杯。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教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倒背如流的诗句。

那它的意思是什么呢?学生解释:这是一首描写草的生命活动的诗句,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

教师:非常正确,这不但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也是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被子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我们这一章就来详细地认识一下被子植物的一生。

[讲授新课]教师:当我们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天的大树时,都不禁会感叹生命的伟大。

但是不要忘记,对于被子植物来说,生命的起源要从种子的萌发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2、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种子的寿命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
种子的萌发条件。

难点
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设计思想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合适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
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善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

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一、导入:
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统统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

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确凿的内容,如“学生很简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照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
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合适的温度、充塞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

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观看。

3、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

(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

(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

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

(2)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

(3)胚芽鞘里的胚芽长出新叶。

4、提出问题:“以上介绍的种子萌发的过程只描述了种子外部形态的改变,那么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其内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实验:请几位学生分别尝尝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涸的小麦种子,有什么例外感觉。

请参与实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
萌发的种子有甜味,干涸的种子没有甜味。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
干种子里的淀粉没有发生转化,不含糖分;萌发的种子里的淀粉已转化为糖,所以有甜味。

由于淀粉不溶于水,所以必须转变成能溶于水的糖后,胚才能吸收利用。

菜豆种子中子叶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运送给胚芽、胚根和胚轴;玉米种子中胚乳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由子叶吸收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1、提出问题:“我们家中贮存的种子,并不都能萌发。

这是什么原因呢?“
2、组织学生分析原因(提示:(1)种子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生命的。

(2)种子形成多数是在秋季。


3、总结:种子里具有统统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

此外,种子是具有一定寿命的,所以存放时间过长的种子有可能已经死亡。

而刚成熟的种子也不能萌发,是因为它们正处在休眠时期,这是种子在形成后,对凉爽的冬季适应的结果。

4、出示实物投影,介绍种子发芽率测定的方法。

三、巩固:(如时间不够,可做为课下练习)
1、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成?
2、子叶出土与不出土的种子,在播种时深度上有什么例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