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点的设计——上海松江方塔园设计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求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点的设计
——以上海松江方塔园为例
摘要本文以方塔园为例,从方塔园的空间布局、轴线、建筑形式等方面,分析方塔园的设计方法及理念,探讨面对西方园林风格的冲击,如何继承发扬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传承文脉,发展有中国特点的现代新园林艺术这一问题。

关键词:与古为新空间组织轴线建筑形式
一、方塔园概述
方塔园是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的以保护宋代方塔为目的的历史遗址公园(图1),设计者是中国奠基人、我国以及的创始人冯纪忠先生,方塔园的设计整个园林充满“宋”的精神韵味,在“尊古”的基础上用现代手段获得了新的空间体验,完成了东方空间经验和形式的现代化转换,“代表中国现代园林的最高水准”。

王澍曾评价说::“这使方塔园可能成为现代中国建筑的一把尺子。

无论是谁去书写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建筑史,我相信方塔园都是无法绕过的。


图1 方塔园总平面图
二、方塔园分析
1.空间组织
整个方塔园在以宋塔为主体通过大水面、大草坪及栽植组织等传达自然的精神以外,还传达了冯纪忠先生的“意”:宋代的“精神”在流动,冯先生本人的“意”在引领着所有的空间在动,在转换,即“意动空间”。

自方塔园北门进,钢支架瓦屋顶的大门形成灰空间,略显阴奥;入门后植物舒朗、阳光明媚,眼前豁然开朗;步行石板通道两侧树木参天,空间又显得阴奥;到达广场之后,视线又豁然开朗。

自东门进,大门、照壁、垂门、方池构成的小广场形成开敞空间;经过垂门之后大树成荫,又显阴奥;至转折处再开阔;堑道空间欲扬先抑;到达天妃宫台基之上,方塔出现,又显开阔。

整个系列空间的组织安排旷奥交替,收放结合,体现了冯纪忠先生的“时空转换”的理念。

在广场的东侧和南侧布置有L形的白墙(图2-2),对几个空间进行了分隔(图2-1),类似密斯的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墙体的处理,几片墙体彼此穿插通透,转折处断开,空间隔而不断,是流动的。

图2-1图2-2
在方塔园的南侧,有一处大草坪与方塔隔水相对,草坪缓坡入水,岸线蜿蜒;水北岸岸线规则,人工砌筑的石驳岸直至东南的水榭,直线、人工的形态与南岸曲线、自然的形态形成对比。

图3图4
在何陋轩靠近北门的甬道一侧,有九道高低不一的弧形挡土墙(图5-1、5-2),影子打在上面随时间变动,挡土墙围成的空间一直在变化,弧墙让时间跟它的光影一起变动,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是一致的,弧形挡土墙与屋顶、地面、光影组成了随时间不断变动的空间,体现了冯纪忠先生的“意动空间”和“时空转换”的理念。

图5-1图5-2
在方塔园中,有三个空间层次:一个是空间由高处到低处的俯视,一个是与
视线水平的空间,另外一个是地面。

这三个空间层次在方塔园中相互交错,不在一条线上,使得空间生动活泼。

2.轴线分析
方塔园中的天后宫(图6)是方塔园规划时迁入的,由于天妃宫体量较宋塔大很多,如果按照传统的一般轴线位置布局塔与殿,势必会使得天妃宫反客为主,取代宋塔的主体地位,而且方塔与照壁本来就不同轴(图7),略有偏斜,因此冯纪忠先生摒弃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自由布局,灵活组织空间,塔殿不同轴,把天妃宫放在方塔轴线的东北角(图8),方塔与照壁的前面就形成了一个广场空间。

图6 图7
虽然方塔与照壁不同轴,但是冯纪忠先生在设计中并没有正面面对方塔与照壁,而是把有北门进入广场的入口设在广场的西北角,使人看上去方塔与照壁同轴(图9),当游人在广场中由西向东行进时才会发现两者并不同轴,由此可见冯纪忠先生的独具匠心之处。

图8 图9
3.建筑形式
方塔园有北、东两个入口,即北门(图10)和东门(图11),北门和东门的设计是传统建筑新形式的探索。

园门采用钢结构(图12),两面以小青瓦单坡屋顶凌空交错覆盖,中国传统的歇山顶被抽象为一横一竖错开的两片(图13),显得简洁轻巧,王澍曾说,“用拇指粗罗纹钢筋焊接的支撑结构, 柱子和梁连续变化, 撑起一大片瓦顶, 却如此轻盈。

现场看, 感觉比我想象得更轻。

它比一般的园门要大得多, 以至产生子一种门房、亭子、大棚的混合空间类型, 笔墨节制, 风骨清俊。

”方塔园远门的设计没有拘泥于古建筑的固有法式,既吸取了传统建筑的神韵,又具有现代建筑的新颖感。

而何陋轩的设计,
何陋轩为茅
草屋顶, 毛竹梁架, 何陋轩的台基分为三层(图14),依次作30°、60°、90°递转,最后变为南北方向,采用的是西方现代主义的处理手法,台基最终定在符合中国建筑传统的南北向。

“途中松江至嘉兴一带农居多庑殿顶。

设计题……这算是超越塔同之外在地区层次上的文脉延续罢,也算是对符号的表述和观点罢。

”虽然看上去屋顶有很明显的歇山顶的意象,但是上面屋脊的两端是不对称的(图17),自由的两片,整个屋顶更像是把歇山顶的几个面打散然后随意的组合起来的,屋顶脊线是弯的,檐口也是弯的,与旁边的几道弧墙上下呼应,构成了一个流动的空间(图18)。

图18 图19
何陋轩的结构为竹结构(图19),竹子搭接的地方重点突出(图20-1、20-2),“把接点涂黑,把当中的涂白。

那么在暗的屋顶下,暗的地方变模糊了,白的地方就跳出来了。

白的就游离于结构整体,不是加强结构整体的环节,反而相反——脱离整体结构,那就是飘动。

”整个建筑因为竹结构的应用、接点的突出而显得轻巧浮动起来,视觉上轻了很多。

图20-1图20-2
三、浅谈设计理念
整个方塔园的设计,无不体现出冯纪忠先生“与古为新”的设计理念。

“与古为新, 就是今的东西可以和古的东西在一起成为新的, 前提是尊古。


方塔园的“古”,在形式上指的是宋塔,更深层次上指的是“宋”的精神,即追求个性表达的取向,“我要让这种精神贯通全园,在全园中流动”。

方塔园的总体设计体现了“宋”的风格,没有像欧洲园林、英国的花园,或是放大了的苏州园林,而是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与古为新”,妙趣天成。

方塔园的“新”,主要是结合“古”来表现:园门采用钢架结构,形意上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歇山顶的意味;广场空间的隔墙采用了类似密斯风格派的流动空间的处理手法,对空间进行了分隔,隔而不断;而何陋轩附近的九道弧墙,在把密斯的片墙曲线后把时间因素加进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意动空间,比密斯的流动空间更进一步;何陋轩的材料采用了竹子和稻草,砖墙抹灰,建筑造型采用松江当地的传统民居四坡顶弯屋脊形式,以现代手法变现出来,体现了“与古为新”理念的精髓。

四、结语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一部分,然而近二十年来,西风东渐,几乎所有设计师都对西方设计手法青睐有加、对西方大抄特抄,传统的文脉正在逐渐消失。

面对西方园林风格的冲击,如何如何继承发扬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传
承文脉,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园林艺术,方塔园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完成了东方传统空间经验和形式的现代转换。

方塔园的经验给了我们一下启示:在园林设计中,扎根传统,把握中国园林的原型精髓,抛开或借鉴其表现型,运用现代设计手法扩展或改造原型,不断探索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现代表现,是赋予传统园林时代生命力的必由之路,是中国传统文脉传承的必须选择。

参考文献:
1.冯纪忠:与古为新——方塔园规划.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
2.吴人韦:正本清源——方塔园创作诠释. 新建筑, 1999(6):61-62
3.王澍:回想方塔园.世界建筑导报,2008(3):57.
4.韩谦,范文兵:“消解”——方塔园的设计策略分析. 华中建筑,2010(11):33-36.
5.魏泽崧,张野,周詹妮:方塔园的空间构成解读.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2(7):198-200.
6.胡晓青:方塔园的意境生成. 华中建筑,2010(9):174-176.
7.易吉:上海松江“方塔园”的诠释——超越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的新文化类型. 时代建筑:1989(3):30-35.
8.臧庆生:园林建筑的新探索——松江方塔园北大门. 时代建筑,1984(1):76-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