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草诀歌》

王羲之《草诀歌》
王羲之《草诀歌》

王羲之《草诀歌》

王羲之《草诀歌》(一)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宝盖无左畔,走之阙东边。

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

十朱知奉已,三口代言宣。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

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

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联。詹侯熙照识,绳蜡达连看。

称摄将属倚,某枣借来旋。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

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盖。才畔详牋牒,水元看永泉。

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禾手乎年似,廊廟与绿缘。

即脚犹如恐,医初尚类坚。全皇同自异,容客更纷然。

颡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

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龟。

尉与才须见,乌同鸟更疑。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

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

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

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里力斯成曼,圭心可是春。

膝滕中委曲,次以两分明。叔芹元仿佛,拒捉自依稀。

顶上哀衾别,胸中器谷分。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

欲识高齐马,须知兕既儿。虞虚悉迷遣,巢笔树挂枝。

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莫教凡勿作,勿使雍为离。

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栽裁当自记,友发更须知。

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

减灭何曾误,党堂未易追。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

王羲之草诀歌译文: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亳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第一句说的是写草书难,要写好草书更难。第二句是讲草书的形态,草书在书法艺术中以最具韵味的抽象形式,表现了最生动的意象和境界。草书犹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惊蛇入草......所有这些都在草书人的笔端强劲地表现出来。第三句说的是写草字要有法度,即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点之差就是二个不同的草字,笔画的长短也可以改变一个草字,但这些都有它的判别方法,而更重要的是第四句,即草书写得好坏在于其体势,体势要圆满,也就是我们常

说的气势,气势不好就是笔法再好也不是好作品。

1、有点方为水:上面有点,下面竖右挑,才是三点水旁;

2、空挑却是言:竖画右挑,却是言字旁

3、绵头无左畔:宝盖头音绵,写宝盖头时,不必写左边那一点;

4、辵遶阙东边:辵读音绰,遶同绕,写走之底时,只要在左边竖下右绕即可;

1、长短分知去:知和去两个字很相似,但其区别在于最后横画的长短,长的是知,短的是去;

2、微茫视每安:每和安两个字相类似,要注意两个字区别的地方。

3、步观牛引足;这一句说的是“步”字的写法:先写牛,至末笔转左下撇出;

4、羞见羊踏田:这一句说的是“羞”字的写法:先写羊,连笔在下写田字即成;

5、六手宜为禀:这一句说的是“禀”字的写法:上写六,连笔下写手〔在我编著的《草诀三字经》为”六手禀〃〕;

6、七红即是袁:这一句说的是“袁”字的写法:上写七,连笔下写红〔《草诀三字经》为”七红袁〃〕;

7、十朱知奉己:这一句说的是“奉”字的写法:上写十,下写朱,十的第二笔和朱的第一笔共用〔《草诀三字经》为”十朱奉〃〕;

8、三口代言宣:这一句说的是“言”字的写法:上写三,下连笔写口〔《草诀三字经》为”三口言〃〕。

9、左阜贝丁反:这一句说的是左耳旁和背字旁的写法:只要把丁字反写即成;

10、右刀寸点弯:这一句说的是右边刀旁和寸字旁的写法:上为一点,下为横折钩;

1、曾差头不异:“曾”和“差”字的共同点,即上半部的写法相同;

2、归浸体同观:“归”和“浸”两个字右半部写法相同;

3、孤殆通相似:“孤”和“殆”两个字很相似,左旁写法相同右旁一点之差;

4、矛柔总一般:“矛”和“柔”两字只一点之差.

5、采夆身近取:“夆”音逢,“采”和“夆”两个字写法几乎一样,头一样,身体有点不同;

6、熙照眼前看:“熙”和“照”两个字,好好看看,有何不同?

不同在上部左边

7、思惠鱼如画:“思”、“惠”、“鱼”有和“画”字相同部分,可大不相同,注意区别;

8、禾乎手似年:“禾”、“乎”、“手”字和“年”字也相似,只有第一二笔相同,后几笔不同;

9、既防吉作古:不要把“吉”字写成“古”字,这两个字的差别在于中部;

10、更慎达为连:写“达”和“连”字要慎重,其中部写法不同.

1、宁乃繁于叔:“宁”字和“叔”字差不了多少,只是写“宁”字第一笔要多一个右钩,似乎繁了一点;

2、侯兮不减詹:写“侯”字不比“詹”字简单,只是一笔成而已;

3、称摄将属倚:“称”、“摄”两字,尽管右边相同,左旁还是有差别;

4、某枣借来旋:“某”和“枣”字借“来”字转变而成;

5、慰赋真难别:“慰”和“赋”这两个字写法几乎一样,但细看还是有差别的;

6、朔邦岂易参:“朔”和“邦”字简直是一样写法,能参得透吗?

7、之加心上恶:“恶”字的写法:先写“之”字,下加“心”;

8、兆戴免头龟:“龟”字的写法:上半部为“免”字的上半身,下写“兆”字的下半身;

9、点至堪成急:“急”字的写法:上一点,下加“至”;

10、勾干认是卑:“卑”字的写法:上一横勾,下加“干”;

1、寿宜圭与可:“寿”字的一种写法:上写“圭”字,连笔写“可”字的下半部;

2、齿记止加司:“齿”字的写法:上为“止”,下为“司”。

3、右邑月何异:右耳旁的写法和“月”的写法差不多;

4、左方才亦为:左“方”旁可用“才”写,但注意:有的字则不可,如“施”字,如用“才”写则成“拖”字!

5、举身为乙未:“举”字可写成“乙”下加“未”,但写“未”时不出头;

6、登体用北之:“登”字的上部是“北”,下部是“之”;

7、路左言如借:“路”字的“足”旁可写成“言”旁;

8、时边寸莫为:“时”字的右旁可写成“寸”字。

9、草勾添反庆:“庆”字的写法:从上至下“艹”字→横勾→“反”;

10、乙九贴人飞:“飞”字的写法:上写“乙”,下连写“九”,然后在“九”字的末笔上写“人”;

1、惟末分忧夏:区分“夏”与“忧”:即在“夏”的底部下加“一”,就成“忧”;(《三字经》:夏一忧)

2、就中识弟夷:“弟”和“夷”两字的差别在中部;

3、()斋曾不较:第一个字在字库里没有,其音义同“斋”,这两个字原来就通用,只是写法不同;

4、流染却相依:“流”和“染”是易混字,书写时要注意区别。

5、或戒戈先设:写“或”和“戒”字要先写“戈”,但准确的说,是先写“戈”字的横和斜勾;

6、皋华脚预施:写“皋”和“华”字时,头写好后,接着写中间竖画一直到脚,然后才写中部;

7、睿虞元彷佛:“睿”和“虞”有点类似,但头脚都不同;

8、拒捉自依稀:“拒”和“捉”字,差一点就完全一样了;

9、顶上哀衾别:“哀”和“衾”的差别就在头部;

10、胷中器谷非:“器”和“谷”字差别在中部。

1、叅参曾不别:“叅”和“参”两字原本就一样,没有差别;

2、閧巽岂曾分:“閧”和“巽”字的写法没有什么差别;

3、夺旧元无异:“夺”和“旧”是易混字,注意脚部的差别;

4、嬴羸自有因:“嬴”和“羸”字的差别就在于下部的“爻”和“羊”。

5、势头宗掣絜:“势”和“絜”的头部写法都是一样的;

6、章体效平辛:“章”的下部要和“平”和“辛”作个比较,以免写错.

7、合戒哉依歳:“哉”和“歳”字是易混字,注意头部的差别.

8、寜容拳近秦:“拳”和“秦”相似,注意头部的写法.

9、邪聴行复止:“邪”和“聴”也十分相似.“牙”和“耳”左旁的写法在这两字中写成一样,其实在多数字中写法是不一样的. 10、郎断屈仍伸:指的是“郎”的右旁应屈,而“断”右旁要伸.因为其左旁“断”的下部和“郎”可写成一样,所以特别要注意右旁的写法.

1、田月土成野:说的是“野”字的写法:先写“田”,连笔右写“月”,下部写“土”即成.

2、七九了收声:“声”字的写法,与“野”字写法顺序不同,

从上至下“七”、“九”、“了”一气呵成.

3、最迫艰难叹:“艰”、“难”、“叹”三字的左旁都一样,记住右旁的差别.

4、尤疑亊予争:“事”、“予”、“争”三字看似相同,其实不同.

5、葛尊草上得:“葛”和“尊”字都是“艹”头,下部既相似又有差别.

6、廊庙月邉生:“廊”内的右耳旁与“庙”内的“月”旁写法相同,注意“月”左边的差异.

7、里力斯成曼:“里”字下加“力”即成“曼”字;

8、圭心可是舂:这是“舂”字的写法:“圭”下加“心”;

9、我家曾不远:“我”和“家”两字易混,注意头部不同;

10、君畏自相仍:“君”和“畏”两字头部和脚部写法相同,中部不同.

1、甚乂犬傍获:“获”字的结体:左旁“犭”,右旁上部为“甚”,下部为“乂”;

2、么交玉伴琼:“琼”字的结体:左旁为“玉”,右旁上部为“么”,下部为“交”;

3、出书观项转:是“出”字还是“书”字就看有没有脖子,有脖子的是“出”字,没有的即为“书”字;

4、别列看头平:区别“别”字和“列”字,就看头部是点还是横平;

5、膝滕中委曲:“膝”和“滕”两字右旁的写法:先写头部,后一竖到底,然后在中部作委曲变化;

6、次比两分明:“次”和“比”其差别在左旁;

7、二下客为乱:“乱”字的写法:“二”下面写“客”即成;

8、宀藏了则寜:“寜”字的写法:“宀”下写“了”.

9、而由问上点:即“而”字的写法:横点下写“问”即成;

10、早得幸头门:“早”字写法:“门”字下写“幸”;

1、耻死休相犯:“耻”和“死”为易混字,只一点之差;

2、貌朝喜共临:“貌”和“朝”也是易混字,左右两旁既类似,又有差别;

3、鹿头真戴草:为“鹿”字的写法,要有“艹”头才是对的,因原于象形字;

4、狐足乃疑心:“狐”字右旁脚部可写成“心”.

5、勿使微成渐:不要把“微”写成“渐”,中间不同,右旁可写成一样;

6、奚容闷即昆:“闷”与“昆”字易混,注意脚部差别;

7、作南观两甫:想写“南”字吗?看看“两”和“甫”吧,外取“两”,内取“甫”;

8、求鼎见棘林:写“鼎”字可参考“棘”和“林”字,有异同处;

9、休助一居下:写“休”和“助”字不要忘了下面加“一”字;

10、弃奔七尚尊:“弃”和“奔”字的头部都写成“七”.

1、戚感威相等:“戚”、“感”和“威”字相等吗?答曰:否.相似而已;

2、驭敦殷可亲:“驭”、“敦”和“殷”字易混,只一点或一横之差.

3、台名依召立:“台”和“名”字都可写成“召”字,因为“召”有多种写法;

4、敝类逐严分:“敝”、“类”两字易混,和“严”字相似,但又有分别;

5、邹歇歌难见:“邹”和“歇”是易混字,区别在第一笔;

6、成几贼易闻:“成”、“几”、“贼”三字虽有相似之处,但容易区别;

7、傅传相竞点:“傅”与“传”只一点之差.记住:多一点为“傅”,少一点为“传”,不少人写错!

8、留辩首从心:“留”和“辩”字的头部都写成“心”

9、昌曲终如鲁:“昌”字和“鲁”字下半部写法一样;

10、食良末若吞:“食”、“良”字的脚部和“吞”的脚部一样;

1、止知民倚氏:“民”和“氏”是相互依赖的,“氏”字头多一小横画就成“民”字;

2、不道树多枝:“树”比“枝”字的右旁多了一些笔画;

3、虑逼都来近:“虑”和“逼”多么相似呀!区别在于底部,“心”底可用“一”,“之”底不要用“一”,有多种写法;

4、论临勿妄窥:“论”和“临”字左旁及右旁上半部的写法都一样,可是右旁的下半部却不一样,要看清楚!

5、起旁合用短:“起”和“短”字左旁同用“走”旁的写法;

6、遣上也用迷:“遣”字的头部和“迷”的头部同。

7、欲识高齐马:“高”、“齐”、“马”三字有些相似,注意识别;

8、须知兕(si)既儿:要知道“兕”、“既”、“儿”三字是易混字,注意头部的辨别;

9、寺専无失错:“寺”和“専”字如果没差别就错了,两点之差!

10、巢笔在思维:写“巢”和“笔”二字时,要想一想它们的差别在哪里!

1、丈畔微弯使:先横折再写“丈”字就是“使”字了(《三字经》句:弯丈使);

2、孙边不绪丝:写“孙”字,右旁不要写“糸”的头。

3、常收无用直:“常”字的末笔不必用竖画,只要用点就行了;

4、密上不须(绵):即写“密”字不需要写宝盖头;

5、才畔详牋牒:“牋”和“牒”字的“片”字旁可用堤手旁;

6、水元看永泉:写“永”和“泉”字,“水”字是根本,两个字都含有“水”字,只是字头不一样而已;

7、柬同东且异:很显然,一眼就可以看出“柬”和“东”字的差别所在;

8、府象辱还偏:“府”字虽象“辱”字,但还是有所不同,有所偏差。

9、才傍干成卉:写“卉”字,只要先写“才”连笔在右旁写“干”字就可以了;

10、勾盘柬作阑:这是“阑”字的写法:先横后钩(门的通用写法),下写“柬”字即成;

1、乡卿随口得:只要知道“口”字的写法,“乡”、“卿”两字很容易得到,要注意这三个字是易溷字;

2、爱凿与奎全:“爱”和“凿”这两个字是易溷字,但很容易区别,“爱”加“人”字头即是“凿”字;

3、玉出头为武:“玉”字出了头就成“武”字;

4、干衔点是丹:“干”字加一点即“丹”字。

5、蹄号应有法:“蹄”和“号”两字粗看有点相似,但细看两字截然不同;

6、云虐岂无传:“云”和“虐”也是易混字,头同脚不同;

7、盗意脚同适:“盗”和“意”两字的脚写法相同,“心”字底可同“一”的写法;

8、熊弦身似然:“熊”、“弦”和“然”字也是易混字,要注意区别;

9、矣其头少变:“矣”和“其”字下部相同,头部不尽相同;

10、兵共足双联:“兵”和“共”字下部写法一样,凡“八”

字底都可以这样写.

1、莫写包庸守:不要把“包”字写成“守”字,两字头一样,脚大不一样;

2、勿书绿是缘:“绿”和“缘”也是易混字,注意这两字右边下半部的写法;

3、谩将绳当腊:不要把“绳”字写成“腊”字,两字的左右旁都有相似之处,但写法各不一样;

4、休认寡为宽:“寡”和“宽”是易混字,两字的脚不一样;

5、即脚犹如恐:“即”和“恐”字头一样,脚不同,“即”脚为点,“恐”脚为“一”;

6、还身附近迁:“还”和“迁”字大不相同,只有中部有一点点类似.

7、寒容审有象:“寒”、“容”、“审”三字只有头和脚相象,“容”和“审”第三笔一样,其余写法都不一样;

8、宪害寘(zhi)相牵:“宪”、“害”、“寘”三字的写法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注意区别;

9、满外仍知备:“满”和“备”是易混字,这两个字完全可以写成一样的,但在应用时,最好用不同的写法;

10、医初尚类坚:“医”和“坚”属倒“品”型结构,上部右旁简单而统一,左旁很少统一写法;

1、直须明谨解:直说了吧,必须明白“谨”和“解”的写法,右旁相似,左旁绝不相同;

2、亦合别荆前:“别”、“荆”和“前”字都有“刂”字旁,其法相同,有点无点都一样.

3、颡向戈牛始:“颡”字左旁的写法,先写“戈”往下写“牛”;

4、鸡须下子先:写“鸡”字,先写“下”,下写“子”;

5、撇之非是乏:一撇下加“之”不是“乏”字!多了一点;

6、勾木可成村:“村”字的写法:“木”加钩;

7、萧鼠头先辨:“萧”和“鼠”是易混字,其头不同;

8、寅賔腹裏推:“寅”和“賔”也是易混字,其差别在中部.

9、莫教凡作愿:“凡”和“愿”字的写法极其相似,不要写错了!

10、勿使雍为离:“雍”和“离”是易混字,右边同,左边不同;

1、醉碎方行处:“醉”和“碎”字简直是一样了,判别时可根据上下文进行判别;

2、丽琴初起时:“丽”和“琴”字上半部写法象而不同;

3、栽裁当自记:“栽”和“裁”字,只要记住下部的写法,上部同;

4、友彂更须知:“友”和“彂”二字,要知道其头部写法不同。

5、忽讶刘如对:“刘”和“对”字,有的人写成一样,王羲之写过,史游也写过,不必感到惊讶;

6、从来缶是垂:“缶”和“垂”也是易混字,历史书家也有写成一样的,怀素写过;

7、含贪真不偶:“含”和“贪”字上部相同,下部可不同;

8、退邑尚参差:“退”和“邑”写法有差别,只是头部一样;

9、减灭何曾误:“减”和“灭”两字的不同地方在中间;

10、党堂未易追:“党”和“堂”字虽然头一样,但下部就不一样,无规律可追寻,同类还有“常”、“当”等,要硬记。

1、女怀丹是母:女人怀了胎儿,就要当母亲了.“胎儿”就是一点,是“女”是“母”就一点之差;

2、叟弃点成皮:“叟”去掉第一点就成了“皮”字;

3、若谓涉同浅:如果说“涉”同“浅”字,那末它们就没有不同之处了?

4、须教贱作师:要“贱”变成“师,就得去掉右上角两点;

5、鼋鼍鼂一类:“鼋”、“鼍”和“鼂”同类,头部可不一样;

6、茶菊策更亲:“茶”、“菊”和“策”三字相类似,“策”字的竹头可写成“艹”头。

7、非作浑如化:“非”和“作”字有点象“化”字的写法,但其实差的很多.要注意的是“非”和“作”两字,更容易写错;

8、功劳总若身:“功”和“劳”字也有点象“身”字,但易混的是“功”和“劳”字,只一点之差(《三字经》为“点功劳”);

9、示衣尤可惑:“示”和“衣”是容易写错的,特别要注意头部的差别;

10、奄宅建相隣:“奄”和“宅”字很相似,注意第一笔的写法;

1、道器吴难别:“道”、“器”、“吴”三字易混,上半部几乎相同,但脚不同;

2、竟充克有伦:“竟”、“充”、“克”三字为同类,注意区分。

3、市於增一点:“市”字的右上部加一点就成“於”字,简单!

4、仓欲可同人:“仓”和“欲”字相似,只有脚不同.也可理解为同是“人”字头;

5、数段情何密:“数”与“段”字太相似了,但要注意其头部

和中部一点之不同;

6、曰甘势则匀:写“曰”和“甘”字的笔势都差不多,只是笔画长一点,短一点而已;

7、固虽防梦蕳:要提防把“梦”写成“蕑”字,因为它们有点相似;

8、自合定浮淳:“浮”和“淳”字也很相似,要认真判定。

9、添一车牛幸:“牛”添“一”即“车”;

10、点三上下心:“上”、“下”、“心”字都可写成三点,就如数学符号:“因为”:“上”,“所以”:“∴”“下”,“心”字脚为横三点,这三点在写法上要有变化;

1、改头聊近体:“改”和“头”字的结体,姑且说略微一样(“头”字还有其他写法,和“改”字的写法大不一样);

2、曺甚不同根:“曺”和“甚”的根不同,也即脚部不同;

3、旧说唐同雁:“唐”与“雁”相同吗?完全不同;

4、尝思孝似存:“孝”和“存”的确相似,要记住区别的地方.

5、扫搊休得混:“扫”和“搊”是易混字,注意区别;

6、彭赴可相侵:“彭”用此写法和“赴”字也相混;

7、世老偏多少:“世”和“老”字的头部同用“多交叉符”写法,只脚部不同;

8、谢衡正浅深:要知道草书结体是浅是深,看看“谢”和“衡”这两个字吧:“谢”字是左中右结构,而“衡”字却是“行字符”结构,如“街”、“术”字等;

9、酒花分水草:“酒”字用“氵”旁,“花”字用“艹”头,其余部份都一样;

10、技放别支文:“技”和“放”字主要区别在右旁的“支”和“文”.

1、可爱郊邻郭:“郊”和“郭”好象邻居一样,很相近,但要注意这两字的区别;

2、偏宜谌友湛:“谌”的朋友是“湛”,它们不同之处在其偏旁,也就是第二页中(1)“有点方为水”和(2)“空挑却是言”了,但这两句并不通用,在历代草书中“亻”、“彳”、“言”、“氵”旁多相混要注意判别;

3、习观羲献迹:你学习草书一定要看王羲之和王献之的草书真迹;

4、免使墨池浑:如果要写草书,连草书的结体(字法)都不懂,还写什么草书!懂得草书结体,用最少的墨水,写出准确的草字,墨池也就不浑了.

王羲之《草诀百韵歌》(二)

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鼋鼍晁一类,茶菊荣更论。

非作浑如化,功劳总若身。示衣尤可惑,奄宅建相临。

道吴谷难测,竟充克有伦。市於增一点,仓欲可同人。

数段情可密,曰甘势则匀。固虽防梦简,自合定浮淳。

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余参全不别,巽哄岂曾分。

夺旧元无异,赢嬴自有因。而由问上点,早得幸头门。

耻死休相犯,貊朝喜共临。鹿头真戴草,狐足乃疑心。

勿使微成渐,奚容闷作昆。作南观两甫,求鼎见棘林。

休助一居下,弃奔七尚尊。采逢身近取,熊结足下寻。

隶头真似击,帛下即如禽。沟渫皆从戈,纸笺并用巾。

惧怀容易失,会念等闲并。近息追微异,乔商橘不群。

款频终别白,所取岂容昏。戚或威相等,驭敦殷可亲。

台名依召立,敝类逐严分。邹歇歌难见,成几贼易闻。

傅传相竞点,留辩首从心。昌曲终如鲁,食良莫若吞。

改头聊近体,曹甚不同根。止知民倚氏,尝思学似存。

扫诌休得混,彭赴可相侵。世老偏多少,谢衡正浅深。

合识哉岁似,自别号蹄真。酒花分水草,技放认支文。

可爱郊邻效,偏宜谌友湛。意到形须似,体完神亦全。

斯能透肝腑,落笔自通玄。

《王羲之草诀歌》

《王羲之草诀歌》 天涯之客/整编 王羲之《草诀歌》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宝盖无左畔,走之阙东边。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十朱知奉已,三口代言宣。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联。詹侯熙照识,绳蜡达连看。称摄将属倚,某枣借来旋。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盖。才畔详牋牒,水元看永泉。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禾手乎年似,廊廟与绿缘。即脚犹如恐,医初尚类坚。全皇同自异,容客更纷然。颡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龟。

尉与才须见,乌同鸟更疑。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里力斯成曼,圭心可是春。膝滕中委曲,次以两分明。叔芹元仿佛,拒捉自依稀。顶上哀衾别,胸中器谷分。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欲识高齐马,须知兕既儿。虞虚悉迷遣,巢笔树挂枝。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莫教凡勿作,勿使雍为离。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栽裁当自记,友发更须知。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减灭何曾误,党堂未易追。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鼋鼍晁一类,茶菊荣更论。非作浑如化,功劳总若身。示衣尤可惑,奄宅建相临。道吴谷难测,竟充克有伦。市於增一点,仓欲可同人。数段情可密,曰甘势则匀。固虽防梦简,自合定浮淳。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余参全不别,巽哄岂曾分。夺旧元无异,赢嬴自有因。而由问上点,早得幸头门。耻死休相犯,貊朝喜共临。鹿头真戴草,狐足乃疑心。勿使微成渐,奚容闷作昆。作南观两甫,求鼎见棘林。休助一居下,弃奔七尚尊。采逢身近取,熊结足下寻。隶头真似击,帛下即如禽。沟渫皆从戈,纸笺并用巾。惧怀容易失,会念等闲并。近息追微异,乔商橘不群。

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

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 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王羲之被誉为“书圣”,无论是否懂得书法都知道王羲之这位独特的书法家。在浩瀚书法海洋中,王羲之已经被众多书法立为了一座灯塔,被历代书法立为楷模,并且用王羲之的标准来衡量历代的书法名家。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有评论说:“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这里虽然打破了王羲之崇拜,但是仍然没能打破人们认识王羲之的格局。为什么王羲之的书法是最好的?为什么王羲之的被认为是完美无瑕的? 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有两个比较大的因素: 第一,唐太宗的推动作用。唐太宗十分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以至于召集天下、宫廷中的书家临摹《兰亭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王羲之的书法地位有推动作用。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唐太宗的书法造诣不浅,他应该能够判断出王羲之的书法水平。唐太宗只是一个外因,主要的原因还是王羲之自己。 第二,王羲之的书法功底。历代的书法家已经把王羲之尊为

“书圣”,因此评价王羲之的书法也就没有缺点可寻。因为定论认为王羲之是完美的,王羲之是绝对的,王羲之是不可超越的。历代的书法家,包括后来的欧颜柳赵、苏黄米蔡、翁刘成铁等等众多书法几乎都与王羲之的书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我想原因主要是中国封建时期的正统思想与中庸思想: 王羲之的书法被尊为书法的正统,王羲之之法也被书法届尊为正统之法,任何违背王羲之的法则都是被成为叛逆的。但是违背王羲之的法则是不是都是坏的呢?有人说王羲之的法则到现在还有人在用,但是那些违背王羲之的法则都已经不存在了。想想看,这种一出来就被唾弃的法则能够流传下来吗?当王羲之的书法被尊为正统之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等一批书家都不同程度受到了王羲之的影响。我们都知道科举考试,科举考试的字体相当一段时间以欧体为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欧阳询,也间接发展了王羲之。当欧阳询被尊为欧体的楷模,后来的欧体书法者也就以欧阳询为标准,因此也就永远无法超越欧阳询。而被欧阳询所临摹的王羲之,也就成为了更是高不可攀的巅峰。 王羲之的书法在书家看来是“大家无特色,大家无风格”,而且王羲之是“中庸之美”。这种标准被看作是书法的终极状态,这种思想很明显是受到了儒家学说的限制。当我们把王羲之等同于儒家思想的精华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王羲之已经成为了一个儒家思想在书法界的孔子,是不可动摇的圣人。而后的无论是多么伟大的书法家拿王羲之的标准来衡量当然也就无可比拟。怀素、张旭、王铎比起王羲之过于豪放,欧阳询比起王羲之过于呆滞等等

《王羲之草诀歌》解析

《王羲之草诀歌》解析 2008-12-06 21:59:42| 网摘:《王羲之草诀歌》系托名之作 偶然翻阅《王羲之草诀歌》(又名《右军草法至宝》),发现它平仄合律,对仗满篇,于是情不自禁地考辨起它的作者来。 王羲之,东晋风流人物,官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影响之大,书家中无与匹敌者,因有“书圣”之称。后人感其草书最为难得,又尊之为“草圣”。难怪《草诀歌》以“草圣最为难”开篇,以“习观羲献迹,免使墨池浑”结尾。看它前冠右军之名,落款“王羲之书”,这《草诀歌》自然是王羲之的手笔了。然而,王羲之岂肯在自己的作品中自封“草圣”,岂肯自奉爷儿俩的字迹为圭臬。这就无意中露出了一个真实作者的身影。 《草诀歌》是歌诀(应用文之一种),不是诗歌(文学之一),但它却严遵了近体诗的格律。全文106联,除首尾两联外,一律用对仗,完全符合长律(排律)的规则;首句入韵,共107韵,虽非一韵到底,却是全用平声韵;212句,仅“勿使雍为离”,“茶菊荣同亲”两句犯“三平调”,“田月土成野,七九了收声”一联失对,“膝滕中委屈”与上联对句“别列看头平”失粘。诗坛众所周知,诗律发端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由沈约提出来的新诗体“永明体”,它是根据周顒受印度佛经转读和梵文音韵的启迪所发现的汉字平上去入四声而提出来的,到唐初才趋于成熟。 在《草诀歌》中已经把诗律用得如此到家的这位作者,绝非晋代衣冠。 唐人律诗最忌“孤平”,在“平平仄仄平”句型中,倘不得己第一字用了仄声而犯“孤平”时,总要釆取“拗救”措施,即在第三字用个平声字作为补偿。《草诀歌》里有十二句犯“孤平”,却只对“水元看永泉”、“丽琴初起时”、“竟充克有伦”;“驭登殷可亲”四句做了“拗救”,而对“七红即是袁”、“右刀寸点弯”、“勿书绿是缘”、“党堂未易追”、“曰甘势则匀”、“点三上下心”、“貌朝喜共临”、“弃奔七尚尊”八句则听之任之。《草诀歌》对诗律的运用,亦非唐人风格。 汉字的押韵,从诗经时代就开始了。由于语音的发展,各个时代有明显的不

声律启蒙原文带详细注释版

《声律启蒙》 上平声 一东1 ————————注释———————— 1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 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平水韵按照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分为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后面的“二冬”、“三江”等情况也相同,不再一一说明。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1。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2。 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色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3。 ————————注释———————— 1这一联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下联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钧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三十斤),要用 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 2清暑殿:洛阳的一座宫殿。广寒宫:《明皇杂录》说,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 3次:军队临时驻扎,引申为一般的短暂停留。途次,旅途的意思。 沿对革,异对同1。白叟对黄童2。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3。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4。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5。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6 ————————注释————————

王羲之《乐毅论》临习指导

一、《乐毅论》简介 《乐毅论》(上图为拓本局部)系王羲之小楷法帖,创作于永和四年(348年)。《乐毅论》为三国时期夏侯玄所撰,是一篇论述战国时期燕国名将乐毅征战主事的文章。王羲之抄写这篇书迹,是付给其子王献之的。原迹久已不存,有《越州石氏帖》、《玉烟堂帖》、《快雪堂帖》等众多刻本传世。 《乐毅论》是王羲之楷书中颇负盛誉的名帖,历代名家对此赞不绝口。隋智永在《题右军{乐毅论)后》说:“《乐毅论》者,正书第一。梁世模出,天下珍之。自萧、阮之流,莫不临学。”唐褚遂良《拓本<乐毅论)记》指出:“(《乐毅论》)笔势精妙,备尽楷则。”北宋黄庭坚有诗咏《乐毅论》为:“小字莫作痴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清人钱泳《书学》对《乐毅论》更是大为推崇:“昔人谓右军《乐毅论》为千古楷法之祖,其言确有理据。盖《黄庭》、《曹娥》、《像赞》非不妙,然各立面目,惟《乐毅》冲融大雅,方圆适中,实开后世馆阁试策之端,斯为上乘。” 《乐毅论》外标冲蔼之容,内含清刚之气;遒劲之中不失婉媚,端庄之中不失姿态;精淳粹美,清雄雅正,意境高远,静气迎人,所谓“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空灵淡荡,高怀绝俗,真大雅不群之作也。《乐毅论》是学习小楷的上乘法帖,从其学起,定能获益匪浅。 二、学习《乐毅论》应注意的几点 《乐毅论》(下图为拓本局部)是小楷名帖,它与写其他大楷碑帖不一样,因此在临写该帖(也包括临写其他小楷字帖)时必须注意以下几

点: 第一,写小楷虽仅靠锋尖运行,但仍保持“逆起、行笔、回收”的运笔过程,也按轻、重、疾、涩的方法运笔。在结构上,小楷讲究舒展,抱成一团则眉目不清。 第二,初学小楷,用笔宜缓,缓则允许我们有时间注意到笔法的完善。王羲之《笔势论》中说:“初业书要类乎本,缓笔以定其形势,忙则失其规矩。”小楷字形虽微,但用笔最要精到。端坐作书时,思想要集中,一念不可它移,精神要贯注,一毫不可苟且,使锋藏画中,力透纸背。特别是发笔、收笔、转换、过渡、中间走笔处,尤不可忽略。明末清初书法家倪苏门《书法论》中说:“轻、重、徐、疾四法之中,惟以徐为要。徐者,缓也,即留得笔住也。此法—熟,则诸法方可运用。”切忌字小而忙行笔势,犯急躁草率、信手疾书之病。 第三,初学小楷,当先从基本点画人手,后构结体。点画结字既熟,方可注意到笔势的往来和自然的韵律。小楷虽以沉静端庄为主,但亦当静中寓动,既欲态度自在,有老僧补衲之沉静;又要笔机活泼,兼天马行空之动势。 总之,学习小楷,捷则有之,忙则不可。要达到这种境界,惟一的办法就是一个“熟”字。笔法圆熟,则腕不停笔,笔不离纸,虽翰落如飞,而点画精到、结体熨帖、态度雍容,气韵自然生动。 三、《乐毅论》的点画特点 尽管点画在用笔方法上,小楷与大楷并无多大的区别,但事实上小

淮阴侯列传 原文及详细注释

《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及详细注释 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①,贫无行②,不得推择为吏③,又不能治生商贾④,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⑤。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①布衣:平民百姓。以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因此以“布衣”指代平民。②无行:品行不好。③推择:推举选用。④治生商贾:以做生意维持生计。⑤晨炊蓐食: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室内床上吃掉。蓐:草席。 2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①,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③,岂望报乎!” ①母:对老年妇女尊称。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②竟:到底、完毕。③王孙:公子,少年。对年轻人敬称。 3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①,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②。”众辱之曰③:“信能死④,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⑤。”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⑥。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①屠: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②中情:内心。③众辱:当众污辱。④能死:不怕死。 ⑤袴:通“胯”,两腿间。⑥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4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①,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②,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③,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④,从间道绝其辎重⑤;足下深沟高垒⑥,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西将之头可致于戏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⑦。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⑧。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①涉:渡。②喋血:形容激战而流血很多。③樵苏后爨(cuàn,窜):师不宿饱。意思是谈临时打柴割草,烧火做饭,士兵们很难安饱。樵:砍柴。苏:割草。爨:烧火做饭。④假:借。⑤间道:隐蔽小道。辎重:军需物资,此指粮草。⑥深沟高垒:深挖战壕,加高营垒。⑦十则围之,倍则战:语出《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倍则分之”。意思是说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可以包围它,一倍于敌人,就可以和他对阵。⑧罢:通“疲”。 5韩信使人间视①,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②,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③,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飱④,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⑤:“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⑥,

草字诀

王羲之《草诀歌》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宝盖无左畔,走之阙东边。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十朱知奉已,三口代言宣。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联。詹侯熙照识,绳蜡达连看。称摄将属倚,某枣借来旋。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盖。才畔详牋牒,水元看永泉。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禾手乎年似,廊廟与绿缘。即脚犹如恐,医初尚类坚。全皇同自异,容客更纷然。颡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龟。尉与才须见,乌同鸟更疑。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里力斯成曼,圭心可是春。膝滕中委曲,次以两分明。叔芹元仿佛,拒捉自依稀。顶上哀衾别,胸中器谷分。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欲识高齐马,须知兕既儿。虞虚悉迷遣,巢笔树挂枝。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莫教凡勿作,勿使雍为离。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栽裁当自记,友发更须知。

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减灭何曾误,党堂未易追。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鼋鼍晁一类,茶菊荣更论。非作浑如化,功劳总若身。示衣尤可惑,奄宅建相临。道吴谷难测,竟充克有伦。市於增一点,仓欲可同人。数段情可密,曰甘势则匀。固虽防梦简,自合定浮淳。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余参全不别,巽哄岂曾分。夺旧元无异,赢嬴自有因。而由问上点,早得幸头门。耻死休相犯,貊朝喜共临。鹿头真戴草,狐足乃疑心。勿使微成渐,奚容闷作昆。作南观两甫,求鼎见棘林。休助一居下,弃奔七尚尊。采逢身近取,熊结足下寻。隶头真似击,帛下即如禽。沟渫皆从戈,纸笺并用巾。惧怀容易失,会念等闲并。近息追微异,乔商橘不群。款频终别白,所取岂容昏。戚或威相等,驭敦殷可亲。台名依召立,敝类逐严分。邹歇歌难见,成几贼易闻。傅传相竞点,留辩首从心。昌曲终如鲁,食良莫若吞。改头聊近体,曹甚不同根。止知民倚氏,尝思学似存。扫诌休得混,彭赴可相侵。世老偏多少,谢衡正浅深。合识哉岁似,自别号蹄真。酒花分水草,技放认支文。可爱郊邻效,偏宜谌友湛。意到形须似,体完神亦全。斯能透肝腑,落笔自通玄

蜀道难 讲义(含详细注解) 完美版

奇之又奇,千古绝唱——李白《蜀道难》讲义 ①噫y ī吁x ū嚱x ī!(蜀人方言,犹“哎呀呀”)危高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中心句。如晴天霹雳,震撼人心,开启出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起韵)蚕丛远古蜀王及鱼凫远古蜀王,开国(的事迹)何多么茫然渺茫!(想象五 丁开山)尔 那,开国之初来四万八千岁,(夸 张)(蜀地)不与秦塞秦地通人烟(住户,烟,炊烟。)(秦地)西当d āng 挡住太白有太白山挡住(只)有(一条)鸟道,(飞鸟)可以横绝 飞越峨△眉△巅山顶。地崩山摧(蜀国迎亲的)壮士死,然后天梯指高险的山路石栈栈道相钩连。(想 象)上n->状有(使)六龙回回转日太阳神之高标(可作一方最高标志的 山峰),(想象六龙回日 以上共引用了四个神话故事:蚕丛、鱼凫、五丁开山、六龙回日)下n->状有(使)冲波滚滚波涛逆折 倒流之回川。(想象)黄鹤黄鹄,健飞的大鸟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 猿的一种,善攀援欲度 愁攀援。(虚写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青泥1岭名何盘盘曲折盘旋!百步九折萦绕着岩峦山崖。扪 mén 摸参参宿星,蜀地是其分野 历经过井井宿星,秦地是其分野仰(头)胁息屏住气不敢呼吸,以手抚膺胸坐徒,空长叹。(摹写神情、动作 一、写蜀道 的来历和蜀道的高峻,虚写。 ) ②问君指入蜀的友人西游指入蜀何时还,(我)畏担心途(之)巉岩高而险的山岩不可 攀。但见悲鸟号 哀号(于)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缺乏安全感,不敢失伴)又闻子规(杜鹃,啼声哀怨动人,蜀国古望 帝魂魄所化)啼夜月月夜,愁(声回荡于)空山。(这四句借景抒情。)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承前启后。承接前面“畏涂巉岩不可攀”,引发后面的“其险也如此”。下句开始转韵)使人听此凋 使…凋谢朱颜(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连峰去距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张:山峰之高,绝壁之险)飞湍t ūan 急流瀑流瀑布争喧豗 hu ī喧响,砯p īng n-v 冲击 崖转\使…滚动石万壑山谷雷。其险也如此,(蜀人会)嗟尔远道之人胡为 为何乎来(此)哉?(二、写蜀道的不可攀和蜀道的极其险恶,实写。) 山名,指剑阁的大剑山和小剑山,两山之间有一条长30里长的栈道。)峥嵘高峻突兀而崔嵬高耸貌,一夫一人当关守关,万夫莫开不能打开。所守(之将领)或倘若匪=非(自己的)亲亲信,化为狼 1 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

课标1曾公亮字词详细注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字,在古代,婴儿出生后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明仲,泉州晋江人。举【古代指科举取士】进士甲科【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补充:应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对参加科举考试的称呼,明清时指乡试。补充:①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 ②下第:科举时代指殿试或乡试没考中。③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知【主管】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忧虑。如:患得患失。补充:灾祸。如:灾患。害病。如:患者】湖溢【充满而流出来。补充:过分。如:溢美之词。超出:溢出此数。4. 古同“镒”,古代重量单位。】。公亮立斗门【农业灌溉系统中用在最小的固定渠道的水闸,以控制水的流量】,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凭……的身份】端明殿学士【职官名。魏晋南北朝始设,为掌管典礼、撰述的官职;唐开元年间设置学士院,成为“翰林学士”,为文学侍从,參理机务,起草诏书。“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明及以后)、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知郑州,为【处理】政有能声/盗悉【全都。补充同义词:胥、一、悉、皆、毕、咸、尽、率】窜他境/至夜户【门】不闭/尝有使客亡【丢失。补充:逃跑;古同“无”,没有。】橐【t uó,口袋】中物/移书【发送公文;布告】诘【追问。补充义:谴责,问罪。诘朝(zhāo):早晨,亦指次日早晨。(文章)读起来不顺口。如诘屈聱牙】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大概,几乎。补充:危险。形近词:迨:等到。如:迨诸父异爨。】从者之廋【sōu,隐藏,藏匿】耳/索之/果【确实,真的】然/公亮明练【熟悉;通晓。补充:明达纯熟】文法,更践【任职】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补充:宰相: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有人】盗取之,大理【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清末新政改称为大理院,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亦袭此名,为当时的最高审判机关。】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差别,不同。补充:参与。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抄小路。如: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矣。”固争之,遂下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有关部门。】.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纵人渔【捕鱼】界

林散之草书书法作品

林散之草书书法作品 林散之草书书法作品欣赏: 林散之草书书法作品1 林散之草书书法作品2 林散之草书书法作品3 林散之草书书法作品4 林散之草书书法作品5 草书的发展渊源: 从古到今,草书的典籍异常浩繁。南宋高宗赵构手中的《草书韵典》,又名《草书礼部韵宝》,是编按宋仁宗时所颁《礼部韵略》纂辑,其字形采自古帖,皆赵构一人所书。明神宗朱翊诏辑特颁的《草韵辨体》,是编按《洪武正韵》纂辑。金张天赐《草书韵会》、清陶南望《草韵汇编》等书皆集历代草书家之字形,全以韵部排字。清石梁集《草字汇》、现代洪钧陶编《草字编》等书都以偏旁部首为属部分类编排,便于读者查找。不管是韵部分类,还是偏旁分类,皆“采聚群帖,仅便检寻,省变所因,初未疏解”,其用意在于提倡草书,遗传名家的手迹作为学习的典范,但充其量只是集字的汇编,对于草书的组织系统及结构规律尚未认识。符号在草书中的作用也未被认知。 清李滨《草说》十四卷以部首编排前人草字,少数字国以笺注解说,即该书《草书编类序》中所说的疏解。第十五卷着文叙

文字之演变,草法之源流。书末附《草书编类》,其中“一笔”“省点”“省戈”“缺左”“删损”“籍笔”等是例举草字的删繁省变之法;“篆变”叙草字借用篆体形势而立;“起手同”“辨微”“半体同形”等辨疑似之微同。主要栏目“偏旁同文异形”、“偏旁异文同形”则例举各家之字说明偏旁草书之混乱。此《编类》虽触及草法之皮毛,亦认识到草法之混乱,但对此状况却表现得无能为力。这个时期,尽管草书符号已经形成并在书写中普遍地使用,但编纂者却毫无知觉。这个集字时期也就是草书符号的盲知时期。 我们也看到,在集字时期中还涌动着一股可喜的潮流。宋人佚名撰《草诀百韵歌》(或简称《草诀歌》前人伪托王羲之撰),是编专叙草书作法,以歌诀的形式介绍草书的偏旁结构,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以启初学。是编虽未言明“符号”,却把相近的符号(偏旁)以及疑似字加以辨别。如“宀头无左畔”,“长短分知去”等等。但其中也多有使人惶忽费解处,如“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但是“水”字的草书字形却无点,仅比“言”字略短一点,造成“水”与“言”无别的错觉;“左阜页丁反,右刀寸点弯”,也造成了学者草书字形“阜、贝”无别,“刀、寸”无别的错误遂后又多书与之“商讨”。首先,明范文明《草诀辨疑》就《草诀百韵歌》举例所未及者,列举古代书家其他字例不同写法进行辨疑,意在告知学者不必拘泥于一法,与《草诀百韵歌》唱了对台戏。清朱宗文(学古)《草圣汇辨》,取《草诀百韵歌》逐字辨明其误。汪由敦撰《草诀偏旁辨疑》,则增订改编《草诀百韵歌》为四百言。民国初,王世镗曾修订《草诀百韵歌》作《增改草诀歌》(后又加以删定,易名《稿诀集字》),纠前人之失,抒自得之见,并在汉

会计科目表科目详细注解(精华版)

会计科目表科目详细注解(精华版) (一)、资产类科目 1001 库存现金 1、本科目核算各公司费用出纳及收款出纳的库存现金。 2、当天的现金收入及时交存银行(开户行或指定通存卡),并严格按照本制度规定核算现金的各项收支业务。 3、现金收支的主要帐务处理如下: ⑴、从银行提取现金:根据支票存根所记载的提取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将现金存入银行,根据银行退回的进帐单第一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所附原始凭证:提取现金要附盖有期缝章的现金支票存根联;现金进帐附银行盖章的现金进帐单。 (2)、支付职工借支款或小额货款,根据签批手续齐全的借条所记载的金额,借“其他应收款”、“应付帐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还款时,根据出纳开具的收据,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 所附原始凭证:据借人签字认可且按公司审批权限审批齐全的借条。还款则附出纳开具的、还款人签字认可的、出纳签收的还款收据。 ⑶、POS机刷卡,按日汇总在未到开户行前:借“其他货币资金---POS划款”,贷记本科目,次日银行收到时,从其他货币资金转入银行存款。所付原件:客户签字的POS机消费单。⑷、支付日常费用开支:根据签批手续齐全的费用报销单,借记有关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如为直接冲往来的费用报销单,则借记有关费用科目,贷记往来科目。 所附原始凭证:按公司审批权限审批齐全的费用报销单,费用报销单应附有的原始单据:①购入数量大、经常性使用的、需储存的工具、物料、促销品等:需附发票、购物清单、入库单、签呈等; ②购入个人或本部门使用的工具、物料等:需附发票、签呈、购物清单等;使用者还应在发票上签收(如是部门使用的由部门经理签收)。 ③土建工程和设备购建:需附发票、签呈、工程决算单、验收单等。 ④差旅费需附车票、住宿发票(如在车上过夜则应注明,坐卧铺车不得报住勤补助)

论王羲之书法的成就及其影响

《美术鉴赏》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论王羲之书法的成就及影响 所在院系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应用心理10级 姓名韦严婷 学号201013409139 成绩 任课教师程新元 提交日期2011年11月29日星期二

论王羲之书法的成就及其影响 内容摘要:王羲之我国伟大的书法家,其书法影响着历代文人雅士,被冠以书圣之名.其艺术成就在中国史上是罕见的.这里主要论述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现今我们应继承的王羲之的书法精神. C o n t e n t a b s t r a c t:W a n g x i z h i C h i n a's g r e a t c a l l i g r a p h e r,i t s i n f l u e n c e o n t h e c a l l i g r a p h y i n l i t e r a t i p e i r c e, k n o w n a s t h e n a m e o f t h e h o l y b o o k. H e r a r t i s t i c a c h i e v e m e n t i n h i s t o r y i s r a r e.H e r e m a i n l y d i s c u s s e s w a n g x i z h i c a l l i g r a p h y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a n d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C h i n e s e h i s t o r y, n o w, w e s h o u l d b e i n h e r i t e d w a n g x i z h i c a l l i g r a p h y s p i r i t. 关键字:王羲之书法成就影响 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门类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表现工具,以线条为表现手段,通过点画结构,形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书法家的美学追求和人格情操。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更是无人能及.通常,一个书法家在书法史上的的定位标准有四个要素:其一是功力,其二是独创性,其三是具有很强的审美性,其四是社会影响.众所周知王羲之的书法功力最高,独创性最强,也具有最高的审美性,影响更是最大,王羲之”书圣”这一称号可谓名副其实①. ㈠背景条件 王羲之出生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自幼爱习书法,其父从小就传授笔 法伦”语以大纲,即有所悟(良好 的出生环境给他成为书法大家提供 了前提条件)”.早年又从卫夫人 学书,卫烁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大家, 师承钟繇,.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

循环指令详细注释20051217

1、 C YCLE71 平面铣削 CYCLE71(20,,2,-1,-40,-40,80,80,0,1,10,0,0,100,11,0) 使用循环CYCLE71可以铣削任意一个矩形平面。该循环区分粗加工(分几步对平面进行粗加工,直至精加工余量)和精加工(对平面进行一次铣削)。在宽度和深度方面可以规定最大的进刀。该循环不带铣刀半径补偿进行加工。空运行时执行深度进刀。

2、CYCLE72 轨迹铣削 使用循环CYCLE72可以沿着一条任意的、在一个子程序中定义的轮廓铣削。该循环带或者不带铣刀半径补偿进行加工。该轮廓不必强制封闭,内部加工或者外部加工通过铣刀半径补偿的位置(中心,轮廓左侧或者右侧)进行定义。轮廓必须按照其铣削的方向进行编程,并位于一个平面中。此外它必须至少由2个轮廓程序段(起始点和终点)组成,因为轮廓子程序在循环内部直接调用。循环的功能: 选择粗加工(一次轮廓平行的绕行,考虑一个精加;工余量,有时分为几个深度直至精加工余量)和精加工(绕行最终轮廓一次,有时分为几个深度); 柔性返回运行/离开运行轮廓,可选择切向或者径向,(四分之一或者半圆); 深度进刀可编程;中间运动可选择快速移动或者以进给方式。

3、CYCLE81 钻削,定中心 刀具以编程的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钻削,直至输入的钻削深度。 4、CYCLE82 钻削, 锪平面 刀具以编程的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钻削,直至所输入的钻削深度。在到达该钻削深度时,一个停留时间可能会生效。

5、CYCLE83 深孔钻削 刀具以编程的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钻削,直至输入的钻削深度。对于深孔钻削也可以多次、分布地进行深度进刀,其最大进刀量可以规定,直至加工到钻削深度。钻头可以在每次进刀深度(用于退刀排屑)之后退回到基准面+安全距离,或者也可以用于断屑退回编程的退回位移。

毕业论文注释格式

一、参考文献格式: 1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 2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文献起止页码。 g.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3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 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2)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DB CP EB (4)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4 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

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生长于江苏无锡,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后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其书法师承卫夫人、钟繇。王羲之无真迹传世。著名的《兰亭集序》等帖,皆为后人临摹。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361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等。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一篇被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无双的“天下第一行书”,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羲之(公元三二一~三七九年),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人,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人称“王右军”。他七岁开始学书,先后从师于出身书法世家的卫夫人和叔父王,以后又博览了秦汉篆隶大师淳古朴茂的精品,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高俭字士廉 详细注释 翻译

高俭字士廉,渤海人。俭少有器局(器量;度量),颇涉文史。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亡奔(逃奔)高丽,俭坐(因)与交游(交往),谪为朱鸢yuān ①主簿。事母以孝闻,岭南瘴疠(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不可同行,留妻侍养,供给不足。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 [chǔ]居住:穴居野~。)之,分其余资,轻装而去。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俭久在南方,不知母问(指书信 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北顾(北还)弥(更加)切。 趾太守丘和署(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为司法书佐。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俭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深入敌方的孤军)远至,内离外蹙(窘迫),不能持久。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牵制)?”和从之,因命俭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及萧铣(xiǎn)败,高祖使徇(巡行)岭南。 武德五年,俭与和上表归国(归附朝廷),累迁雍州治中。时太宗为雍州牧,以俭是文德皇后之舅,素有才望(才能声望),甚亲敬之。 俭明辩善容止,凡有献纳,搢绅(插笏于绅。后用为官宦或儒者的代称)之士莫不属目。时黄门侍郎王珪有密表附俭以闻(交付高俭让他上报),俭寝(搁置)而不言,坐是(因此获罪)出为安州都督,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风俗轻浮),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危险)者,多不亲(亲自)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喂)之。俭随方训诱(根据情况加以训导),风俗顿改。秦 时李冰守蜀,导引汶江(岷mín 江jiāng 又称汶江、导江,以“岷山导江”而得名),创浸灌(灌溉)之利, 至今地居水侧者,顷直(值)千金,富强之家,多相侵夺。俭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又因(趁着)暇日汲引(提拔荐举)辞人(文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形容显著明白)复兴。 五年,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奖鉴人伦,雅谙姓氏。(高俭善于识别任用人才,精通熟悉姓氏)高祖崩,摄(代理)司空,营(经管)山陵(旧指皇帝陵墓)制度(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是时,朝议以山东(崤山以东)人士好自矜夸(自我夸耀),虽复(纵令,即使)累叶(累世)陵迟②,犹恃其旧地(昔时的门第。地,地望(魏 晋 以下,行九品中正制,士族大姓垄断地方选举等权力,一姓与其所在郡县相联系,称为地望)),女适(女子出嫁)他族,必多求聘财。太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礼教的旨意),乃诏俭与御史大夫韦挺等刊正姓氏。于是普责(求,责之里正。)天下谱谍(家谱),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 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帝王到达某地)其第问之。二十一年正月薨,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注 ①朱鸢:隋朝交趾(今越南)郡下辖九县之一。②陵迟:衰败。 译文: 高俭,字士廉,是渤海人。高俭年轻时有才识器度,广泛涉猎文史书籍。隋军征讨辽,当时兵部尚书逃奔高丽,高俭因为和他有交往被牵连治罪,贬为朱鸢主簿。他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岭南有瘴疠毒气,母亲不能同行,于是留下妻子侍养,家中供给不足。又挂念妹妹无所依靠,于是卖掉大宅,买小宅让她居住,分掉余下的资财,轻装而去。不久适逢天下大乱,朝廷政令断绝。高俭长期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音信,北还的心情更加迫切。 交趾太守丘和任他为司法书佐,当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打丘和,丘和要出门迎降,高俭劝说道:“宁长真兵力虽多,孤军深入远道而来,内部不和外面窘迫,不能长久坚持。况且城中强兵足以抵挡他们,为何要受别人牵制?”丘和听从了他的建议,就命高俭任行军司马,水陆并进,迎击攻破敌军。等到萧铣失败,高祖派高俭带兵巡行夺取岭南。 武德五年,高俭和丘和上表归附朝廷,多次升迁后任雍州治中。当时太宗任雍州牧,因高俭是文德皇后的舅舅,向来又有才能声望,非常亲近并敬重他。 高俭聪明善辩举止优雅,凡是进献的供采纳的建议,官员们没有不注目的。当时黄门侍郎王珪有密表交付高俭让他上报,高俭扣压下来没有上报,由此获罪出任安州都督,又转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地风俗轻浮,害怕鬼怪厌恶疾病,父母生病有危险的,儿女大多不亲自侍奉,在杖头挂上

王羲之草字诀

王羲之草字诀 王羲之《草诀歌》(一)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 宝盖无左畔,走之阙东边。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 十朱知奉已,三口代言宣。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 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联。詹侯熙照识,绳蜡达连看。 称摄将属倚,某枣借来旋。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盖。 才畔详牋牒,水元看永泉。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禾手乎年似,廊廟与绿缘。 即脚犹如恐,医初尚类坚。全皇同自异,容客更纷然。颡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 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龟。 尉与才须见,乌同鸟更疑。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 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 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里力斯成曼,圭心可是春。膝滕中委曲,次以两分明。 叔芹元仿佛,拒捉自依稀。顶上哀衾别,胸中器谷分。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 欲识高齐马,须知兕既儿。虞虚悉迷遣,巢笔树挂枝。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 莫教凡勿作,勿使雍为离。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栽裁当自记,友发更须知。 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减灭何曾误,党堂未易追。 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 王羲之《草诀百韵歌》(二) 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鼋鼍晁一类,茶菊荣更论。非作浑如化,功劳总若身。示衣尤可惑,奄宅建相临。道吴谷难测,竟充克有伦。市於增一点,仓欲可同人。 数段情可密,曰甘势则匀。固虽防梦简,自合定浮淳。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余参全不别,巽哄岂曾分。夺旧元无异,赢嬴自有因。而由问上点,早得幸头门。 耻死休相犯,貊朝喜共临。鹿头真戴草,狐足乃疑心。勿使微成渐,奚容闷作昆。作南观两甫,求鼎见棘林。休助一居下,弃奔七尚尊。采逢身近取,熊结足下寻。 隶头真似击,帛下即如禽。沟渫皆从戈,纸笺并用巾。惧怀容易失,会念等闲并。近息追微异,乔商橘不群。款频终别白,所取岂容昏。戚或威相等,驭敦殷可亲。 台名依召立,敝类逐严分。邹歇歌难见,成几贼易闻。傅传相竞点,留辩首从心。昌曲终如鲁,食良莫若吞。改头聊近体,曹甚不同根。止知民倚氏,尝思学似存。 扫诌休得混,彭赴可相侵。世老偏多少,谢衡正浅深。合识哉岁似,自别号蹄真。酒花分水草,技放认支文。可爱郊邻效,偏宜谌友湛。意到形须似,体完神亦全。 斯能透肝腑,落笔自通玄。 王羲之草诀歌译文: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亳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第一句说的是写草书难,要写好草书更难。第二句是讲草书的形态,草书在书法艺术中以最具韵味的抽象形式,表现了最生动的意象和境界。草书犹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惊蛇入草......所有这些都在草书人的笔端强劲地表现出来。第三句说的是写草字要有法度,即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点之差就是二个不同的草字,笔画的长短也可以改变一个草字,但这些都有它的判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