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雄激素性脱发的分类进展

第七章 雄激素性脱发的分类进展
第七章 雄激素性脱发的分类进展

第七章雄激素性脱发的分类进展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文元侯麦花

雄激素性脱发因性别、年龄及种族不同表现为不同的类型,随着其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其分类已得到多次修订与完善,现广泛采用Ebling分类法将男性雄激素性脱发分为5级,Ludwig分类法将女性雄激素性脱发分为3级。本章就雄激素性脱发分类方法及进展作一介绍。

本病在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s,AGA)、男性型脱发、普秃名称出现前,曾称为脂溢性脱发,这是错误的命名。Hamilton明确提出该类型脱发与雄激素有关,1960年Orentreich命名为雄激素性脱发。目前该名称被广泛采用,取其英文首字母缩写AGA指代该型脱发。

AGA是临床最常见的脱发类型,是一种与雄激素及遗传素质有关的毛发疾病,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并非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方式,可能为多因素遗传。AGA是临床常见疾病,两性均可发生,女性脱发程度轻于男性。AGA发病率和脱发类型有明显种族差异,黄种人发病率显著低于白种人。脱发通常二十几岁开始,也可始于十几岁。心理因素可诱发AGA或使其恶化。

1951年,Hamilton首次提出分类标准,随着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其分类标准已得到多次修订与完善。

一、Hamilton的分类法

Hamilton研究雄激素对男性脱发的影响。1942年,Hamilton证明雄激素在AGA发生中起决定作用。Hamilton给54个头发浓密的宦官注射丙酸睾酮,有遗传倾向者出现脱发,停用丙酸睾酮后,脱发不再进展,但已脱发无法再生。这一发现是理解该型脱发的第一步。1951年,Hamilton出版关于脱发分类的重要著作,将该型脱发按脱发程度分为8级。

1.头皮无脱发(Ⅰ~Ⅲ级)Ⅰ级:两侧顶骨区前发际线无后移。Ⅰ型变异型ⅠA型:前正中发际线较正常人为高。Ⅱ级:头顶部前发际线出现对称性三角形后移,头皮裸露区不超过正常发际线向后3 cm。前正中发际线处的毛发可稀少,但发生率少于两侧顶骨处。严重的正中部毛发减少会引起前部整个发际线后移。Ⅲ级:也称边界型或罕见型,其顶骨处发际不对称或有瘢痕,不到病例总数的1%。

2.头皮脱发(Ⅳ~Ⅴ级)Ⅳ级:前额发际线严重对称性后移,超过正常前额发际线3 cm。Ⅳ的变异

Ⅳ级:前额发际线正中部严重脱发,该区域仅脱去少量发,为正常Ⅳ级。Ⅳ级的旧的变异型:也称“谢型A

顶”,进行性头顶部或冠状区(crown)脱发,随年龄增长,两性均可发生,更常见于男性,仅指不能归类于ⅣA级的个体。Ⅴ级:正中发际线消失,冠状区光顶式脱发。

3.头皮马蹄形秃发(Ⅵ~Ⅷ级)Ⅵ级:头顶部脱发区与前正中部裸露的发际线为稀疏毛发相隔离,这些稀疏的毛发在两侧延伸向正常毛发区。在头顶部脱发区和前部发际线之间形成岛状发。Ⅵ级的变异型Ⅵ:岛状发位于头顶和前额之间,十分稀少或缺如。Ⅶ级:前额正中、颞顶侧和头顶脱发区3个易脱发A

区域中1个以上区域仍有至少100根休止期毛发。Ⅷ级:马蹄形脱发,或“希波克拉底”脱发。马蹄形脱发区无任何发存在,耳周和颈部低处毛发减少。

Hamilton分类法表明,脱发类型与年龄、性别、种族关系密切。身长大于158 mm胎儿整个头部包括前额有毳毛;胎龄更大时,头部前额处毛发更明显。出生后第1个月内,额部、额顶部和头顶处发生脱发,第1年末和第2年间该区域长出新毛发。1~2岁的幼儿直至青春期前表现为Ⅰ级和ⅠA级脱发。青春期两性发际线中间毛发开始丢失。Ⅳ至Ⅷ级脱发20岁后开始,随年龄增长更常见于男性,一直持续到60岁;女性50岁之后脱发不再增加。Ⅴ至Ⅷ级脱发见于58%的男性,女性不发生这些级别的脱发。

Ⅰ级脱发除发生于1岁到青春期前儿童外,还可见于95%的宦官、21%的20~92岁的女性及4%同龄男性。4%白种人成年男性发生Ⅰ级脱发,其睾丸功能正常。家系研究表明,Ⅰ级脱发患者家族成员中Ⅰ级脱发更常见,提示脱发具遗传因素。发际线正常的Ⅰ级脱发更常见于中国人和美国印第安人。

34

Ⅱ级是女性最常见脱发类型,是男性脱发的中间阶段;Ⅳ级是女性最严重的脱发类型,也是男性脱发的中间阶段。

本研究表明,有3个相互依赖的因素影响脱发进展。①遗传倾向:白种人有家族史者有明显发生Ⅰ型脱发的倾向,没有家族史的宦官应用睾酮后无脱发发生。②雄激素的刺激:特别是来自于睾丸和卵巢的雄激素。正常情况下宦官不发生脱发,有家族史者给予雄激素后出现脱发。推断卵巢起源雄激素引起女性Ⅳ型脱发。③年龄:脱发发生和范围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年龄大于50岁的宦官应用睾酮后,数月内发生快速进展的脱发。

Hamilton的研究是雄激素性脱发史上第一个最重要进展,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对雄激素性脱发进行的正式分类,其意义不言而喻。也存在一系列缺陷:Ⅰ级不是一个脱发类型;Ⅲ级(边界型)包括稀有类型的脱发或有缺陷者(如有瘢痕);ⅠA和Ⅳ之间几乎没有区别。该分类法仅提到纽约人脱发类型中的典型病例,未包括其他种簇。

二、Ebling分类法

该分类在Hamilton分类法的基础上将脱发分为5级;由Ebling和Rook于1972年提出,Roenigk后来对其进行修正,即目前普遍采用的男性AGA分类。不同种族间略有差异,均分为5级;其中以拉丁人类型男性型脱发为代表叙述分5级如下(图7-1):

Ⅰ级:额颞部发际线后退。Ⅱ级:额颞部发际线后退更明显并有秃顶式脱发。Ⅲ级:整个前额部发际线后退,顶部脱发,脱发区前后侧头皮部有明显弥漫性脱发。Ⅳ级:额顶部几乎完全脱发,一些散发留在其上。Ⅴ型:前额顶部完全脱发,即“希波克拉底”或“马蹄样”脱发。

该分类法与Hamilton分类法相比具以下优点:分为5级比8级更具代表性,有利于选择治疗方案;去掉了HamiltonⅠ级分类法中几乎没有作用的Ⅰ级;从实践角度看,Hamilton Ⅶ和Ⅷ型之间的差异很小,去掉后仅保留Ⅱ、Ⅳ、Ⅴ、Ⅵ和Ⅶ、Ⅷ级。最初该分类法将女性也分为5级,Ludwig提出女性AGA分类法并得到广泛应用后,Ebling分类法专用于男性AGA(MAGA)及女性男性型雄激素性脱发分类。

图7-1 欧洲AGA分类法(Ebling分类法模式图,所有种族均分为5级)

(Camacho F,Montagna W. Trichology. 1997:325-342.)

A 北欧人类型脱发,中间一束发持续存在;

B 犹太人类型脱发,前额发际线的进行性变秃而无头顶脱发;

C 拉丁人或地中海人类型的脱发;

D 女性雄激素性脱发

35

三、Norwood对Hamilton分类法的修正

1975年,Norwood基于对1 000个不同年龄的白人男性脱发程度的研究,对Hamilton分类法进行修正(图7-2)。Norwood仍认为男性Ⅰ级脱发发际线可以完全正常或后移很少。Ⅱ级脱发额颞部发际线后移,呈三角形,距离外耳道的正常发际线处可达2 cm,额中部弥漫性脱发少见。Ⅲ级脱发程度最轻(前两型仅有发际后移),额颞部发际线后退更明显,扩展达中耳道连线前面2 cm以外。变异的Ⅲ级也称头顶型,常见于老年人,其特点是头顶全秃,可有额颞部后退,其程度一定不超过Ⅲ级。Ⅳ级脱发的特征是头顶部脱发伴额中部发际后退,有一束浓密的头发将这两个区域分开。该型与Ⅲ级头顶型的区别是该型头顶部的脱发从一开始就可看见。Ⅴ级脱发的前额部有更大的弥漫性脱发和秃顶,隔开这两个区域的发带缩窄、发密度降低。Ⅵ级脱发前额和秃斑之间发束消失,此即马蹄形脱发,侧面和后面脱发区增加。Ⅶ级是男性脱发的严重形式,除马蹄形脱发外,耳周和枕部发际线也有脱发。

图7-2 Norwood对Hamilton分类法的修正

Norwood的修正不能达到其简化脱发代表性的目的,他强调Ⅰ级可代表不正常发际线,不能证明Ⅴ、Ⅵ和Ⅶ级三型之间的差异。除介绍Ⅲ级头顶型来代替Hamilton的旧Ⅳ级外,正确介绍了A型变异与“闪语(Semitic)人脱发”相一致,3%美国人群发生该型脱发,患者前额中部发际线显著后移,无头顶部脱发,与旧型的区别是脱发区可见散发,马蹄形脱发不扩展至很低。ⅡA级发际线以该方式后移近2 cm,保留前额中部的发尖被覆少许毛发,常见于北欧人。ⅢA级脱发区可达到头顶的中线,ⅣA级脱发发际线后移至头顶部中线以外,脱发区仍有散发存在。ⅤA级是变异型中的最高阶段,如果脱发继续进展,旧Ⅴ级和Ⅵ级之间无差异。

Norwood提到“雄激素性脱发的其他类型”,这4个类型不同于以前提到脱发类型或方式,特点是出现弥漫性脱发,包括以下类型:

(1)无型的弥漫性脱发,表现为前额和头顶弥漫性脱发,主要见于女性,男性不具备该类型脱发。

(2)有型的弥漫性脱发,该类型脱发发生在先前描述的男性型脱发基础上,但脱发区不完全变秃,也可见于女性。

(3)前额中部持续存在一发束的男性雄激素型脱发,该类型脱发不同于前面提到的Ⅲ到Ⅵ级有额颞侧脱发区与秃顶区联合存在的方式,一簇毛发保留在脱发区中心,Ⅶ级脱发时该簇毛发消失。

36

(4)老年脱发,随年龄增加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生,不仅影响顶部及其周围,也累及整个头皮,雄激素、遗传因素对其影响不明。

该分类法提到“女性型”脱发,一些与男性完全不同,另有一些与男性相似;但他没发现女性型脱发的最重要的细节:前额部发际线始终完整。

四、Ludwig分类法

女性雄激素性脱发是AGA分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男性雄激素性脱发也可表现为女性型脱发类型。女性AGA(FAGA)是临床常见疾病,多见于社会活动活跃的女性及职业女性。于青春期、20岁左右、或40岁后,先出现间断性或持续性末端脱落。产后脱发可以是许多FAGA的开始。典型FAGA表现为顶骨侧或额顶部(冠状)弥漫性脱发,头发前额发际线完整。女性一般不会完全脱发,仅毛发进行性变细、变短、色淡,使头皮清晰可见。

Ludwig发现女性脱发的特点是顶骨中央或称冠状区毛发均匀减少,为一密度异常的圆形发带环绕的椭圆形弥漫性脱发区,该发带因部位不同而宽度不一,前额部宽1~3 cm,颞顶部通常更宽,为4~5 cm,枕部有位于头顶和枕骨隆突之间的发带将脱发区与枕部正常发分开。FAGA不同于MAGA的完全性脱发,前额的发际线始终保持完整。Ludwig采用从低到高的强度分为3级:

Ⅰ级FAGA(轻度):是FAGA的开始。患者冠状区前面头发变薄,需改变发型掩盖前额顶部的毛发变薄。通常前额顶部中央脱发,发际线完整。常见于SAHA综合征(皮肤雄激素化综合征)的年轻女性,伴高雄激素的其他特征,如皮脂腺分泌旺盛、痤疮、多毛症、湿疹和轻微的月经改变,SAHA通常为体质性(constitutional),不出现血液系统生化学的改变。

Ⅱ级FAGA(中度):随时间推移,冠状区毛发变薄更明显,受累区域扩大和短发数目增加,不能以发型掩盖或掩盖更困难。该型脱发常是雄激素过量的标志,这些雄激素通常来自于卵巢。血生化可有雄烯二酮和游离睾酮升高,二氢雄酮葡糖苷酸升高。

Ⅲ级FAGA(重度):顶部几乎完全脱发或裸露,前额发际线仍保持完整。患者可能会以前额和颞顶部毛发来掩盖脱发区,但不必拨开头发即能看到脱发区。常发生于围绝经期和绝经期患卵巢和肾上腺疾病的女性。血生化二氢雄酮葡糖苷酸、雄烯二酮、DHEA-S、游离睾酮水平升高,泌乳素水平升高。

许多FAGA首先出现前额顶部、耳周和颞顶部脱发。典型FAGA伴有一系列其他特征有助诊断。通常毛发的结构及颜色均发生改变,纤细而色浅,末端易断,因此FAGA的女性很少有长发,不会过肩,通常不需要剪发;其他有毛区如外阴、腋窝和眉毛也出现弥漫性脱落。

脱发区可见许多乐观主义发(optimism hairs)。拔毛征阳性,伴SAHA而没有男性化体征,头皮皮脂腺分泌明显增多、刺痛、瘙痒和烧灼感。

关于女性男性型雄激素性脱发(FAGA.M),1977年Ludwig首先报道该型脱发,采用Ebling分类法分为Ⅰ~Ⅴ级。常见于睾酮水平增加,或毛囊靶器官对雄激素具有高度敏感性的女性。Ebling的Ⅱ级和Ⅲ级很罕见。肾上腺或卵巢肿瘤致雄激素分泌增加,EblingⅠ级可进行性加重而发生严重的脱发,进展为EblingⅣ或Ⅴ级。

仅有前额顶部发际线后退为FAGA.MⅠ级。如果为Ⅳ或Ⅴ级FAGA.M,须尽快排除内脏肿瘤。FAGA.M 还见于雌激素分泌降低,如子宫切除术后或卵巢退变。特别是有遗传因素者,最后会出现典型的FAGA.M,常从FAGA.M Ⅲ级进展为FAGA.M Ⅴ级,额顶部发带逐渐脱落。

引起FAGA.M主要见于以下4种情况:

(1)持续性肾上腺功能初现综合征(persistent adrenarche syndrome)。患者肾上腺雄激素分泌增加,表现为严重皮脂腺分泌旺盛,面、背部痤疮,向心性分布的多毛症,男性型脱发,发际线后移(FAGA.M Ⅰ)。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甚至停经。患者体内大量DHEA-S转化为睾酮,引起毛囊雄激素水平升高。

(2)肾上腺或卵巢肿瘤性脱发。患者体内雄激素明显增加,表现为FAGA.M Ⅴ级。常伴其他高雄激素特征,如多毛症,Ferriman和Gallwey评分15分以上,停经,嗓音改变,肌肉及体格可发生改变。肿瘤去除脱发可恢复。

37

(3)卵巢衰退后脱发。雌/雄激素比率失调引起雌激素分泌降低性脱发。50~60岁开始出现头发弥漫性变薄,原有FAGA可变得更明显。不久出现前额发际线后退,脱发转变为男性型。雌激素替代治疗通常无法改善。

(4)退变性脱发。与遗传因素相关,相似于男性型脱发,可能为非激素依赖性。常与该时期全身皮肤萎缩和营养缺乏有关。发病年龄不一,60岁多见。

(5)更年期脱发。更年期妇女突然出现脱发,一般不是由于绝经引起,与卵巢功能衰退无关。可能与服用具有雄激素作用的药物或补品有关,也可为卵巢肿瘤引起。绝经期妇女FAGA.M多为两侧颞部脱发,其他类型脱发为异常。

Ludwig分级数目相对较少,分类更容易,有一定实际意义。

2001年Olsen提出将该型脱发命名为女性型脱发(female pattern hair loss),认为“圣诞树”型脱发比Ludwig型脱发更常见,该型脱发依据雄激素水平分为:早发性伴(或不伴)雄激素过高;晚发性/绝经后伴(或不伴)雄激素过高。我们认为女性型脱发的提法有着积极的意义,该命名是相对于男性型脱发而言的,从某种程度上指出了该型脱发特点,对探讨其治疗方法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其分类法值得商榷,我们认为依据Ludwig分类法可能更为合适(图7-3)。

图7-3 FAGA脱发临床表现及分类(Olsen EA. J Am Acad Dermatol ,1999,40:106–109.)

A.正常女性。B.轻度脱发者,头顶毛发呈圣诞树样变薄。C.Ludwig分类法:从左到右依次为Ⅰ、Ⅱ、Ⅲ级。Ⅰ级,轻度脱发,额顶部中央毛发变薄,发际线完整;Ⅱ级,中度脱发,冠状区毛发变薄更明显;Ⅲ级重度脱发,头顶毛发几乎完全脱落,头皮裸露,前额发际线仍保持完整

五、多因素分类法:法国分类法

2000年Bauhanna因手术治疗需要提出雄激素性脱发多因素分类法,即通过估计秃发和有发的区域,头皮的弹性和厚度,以及由毛发密度,毛干直径、形状、长度、生长率及毛发颜色所决定的毛发的遮盖能力等各个参数来精确地决定手术方式。

1.秃发和有发范围主要根据四条径线来确定。①中央矢状径(median sagittal distance,MS):为前额发际线和枕部边缘之间的距离,正常值为男性34~37 cm(均值35 cm),女性30~34 cm(均值32 cm);

②左和右矢状旁径(left and right sagittal paramedian distances,LSPM and RSPM):左右额角处至枕部发际处的距离,正常值为男性33~36 cm(均值34 cm),女性30~33 cm(均值32 cm);③耳上横径(Transverse supra-auricular distance,TSA)即左和右耳上发际线之间的距离,正常值为男性30~34 cm (均值32 cm),女性28~32 cm(均值30 cm);④颞前间距(temporal anterior spacing distance,TAS)前颞侧发际线之间的距离,正常值为男性34~40 cm(均值37 cm),女性30~36 cm(均值34 cm)。男性脱发最大程度(stage of maximal balding,SMB)是5 cm。女性最大脱发程度无法测量。

2.头皮的活动性依据双侧压头皮后出现的折痕(folds)分为0~3级,0级无折痕,1级1~2个折痕,2级3~4个折痕,3级大于5个折痕。

38

3.头皮厚度以一皮下针垂直刺入至帽状膜。拔出后测量刺入的长度。头皮厚度也分为0~3级,0级<2 mm,1级为2~5 mm,2级为5~8 mm,3级>8 mm。

4.毛发的遮盖能力由以下多种参数决定

(1)毛发密度:也分为0~3级,0级(差)毛发<50根/cm2,1级(中等)毛发50~100根/cm2,2级(好)毛发100~200根/cm2,3级(极好)毛发>200根/cm2。

(2)毛发直径:从小至大分为0~3分,0分<40 μm(毳毛),1分=40~60 μm(小直径),2分=60~80 μm(中等直径),3>80 μm(大直径)。可在显微镜下精确测量。

(3)毛轴形状:可分为直发、波浪发、波纹发和卷曲发。

(4)毛发长度:分为0~3分,0分<1 cm,1分1~2 cm,2分3~5 cm,3分>5 cm。

(5)毛发生长速度:分为0~3分,0分<0.2 mm/d,1分0.2~0.3 mm/d,2分0.3~0.4 mm/d,3分>0.4 mm/d。

(6)毛发颜色:基本色调为黑发、金发、红发和白发。

该分类法主要是基于手术治疗脱发而提出的,公布为时不久,其实用性及意义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六、目前脱发的分类

1982年3月始,为方便用长压定治疗男性和女性AGA,必须采用具有代表性的快速分类法,采用欧洲对男性AGA基本五度分类法(Ebling分类法)及Ludwig女性AGA分类法。由于女性有男性型脱发,男性可具女性型脱发,因此采用通用的雄激素脱发的分类标准(表7-1)。美国研究长压定的作用也采用五级分类法(图7-4),结合Ebling和Rook分类法而来,且简单实用,自1983年以来被广泛采用。

图7-4 目前采用的MAGA分类法(Ebling提出,Roenigk修正)(Camacho F, Montagna W. Trichology,1997:325-342)Ⅰ级,额颞部发际线后退;Ⅱ级,额颞部发际线后退更明显并有秃顶式脱发;Ⅲ级,整个前额部发际线后退,头顶部脱发,脱发区前后侧头皮部有明显弥漫性脱发;Ⅳ级,额顶部几乎完全脱发,一些散发留在其上;Ⅴ级,前额及头顶部完全脱发,即“马蹄形”脱发

39

表7-1现代脱发的分类

男性雄激素性脱发:MAGAⅠ~Ⅴ

男性女性型雄激素性脱发:MAGAF.Ⅰ~Ⅲ

女性雄激素性脱发:FAGA.Ⅰ~Ⅲ

女性男性型雄激素性脱发:FAGA.MⅠ~Ⅴ

关于男性女性型雄激素性脱发的研究很少。Kuhlwein和Zaun等认为男性表现为女性型雄激素性脱发并不罕见,朝鲜人中MAGA.F约占男性总体病例的11.1%,患病率高于白人。国内尚无相关研究。

男性表现相似于Ludwig报道的脱发类型,即女性型脱发:头顶部弥漫性脱发而前额发际线完整,病因不明。MAGA.F可能没有遗传史,没有女性化表现。MAGA.F依据FAGA的标准分为3级,Ⅰ级为轻度脱发,Ⅱ级为中度脱发,Ⅲ级为重度脱发。

MAGA.F患病率仍很低,对典型的MAGA.F患者做生化检测有一定难度。有关其激素水平的报道不一。有学者发现重度痤疮男性患者血清雄激素不高,雌二醇水平明显升高,雌激素可能通过释放胸腺素影响炎症反应。MAGA.F患者雌二醇水平也增加,某些患者睾酮水平降低。1993年,Trǖeb发现2例男性女性型AGA,激素分泌无异常,顶骨中间脱发比因高水平循环雄激素引起的脱发进展更迅速。其头皮毛囊5α还原酶和芳香酶活性异常。患者芳香酶活性增强,提示这些酶与其前额发际线正常有关,可能在MAGA.F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 Camacho F, Montagna W. current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Male androgenetic alopecia. In: Camacho F, Montagna W,

eds Trichology. Spain: Group Aula Medica, 1997, 325-342.

2 Ludwig E. Classification of the types of androgenetic alopecia (common baldness) ocurring in the female sex. Br J

Dermatol, 1977, 97: 247-254.

3 Ludwig E, Montagna W, Camacho F. Female androgenetic alopecia. In: Camacho F, Montagna W, eds Trichology. Spain,

Group Aula Medica, SA. 1997: 343-356.

4 Olsen EA. Female pattern hair loss. J Am Acad Dermatol, 2001, 4

5 (3 Suppl): S70-80.

5 Bouhanna P. Multifactorial classification of male and female androgenetic alopecia. Dermatologic Surg, 2000,

26:551-561.

40

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

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 雄激素性秃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既往称为脂溢性脱发或早秃,是一种发生于青春期和青春期后的毛发进行性减少性疾病。在男性主要表现为前额发际后移和(或)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也称为男性型秃发(male pattem alopecia),在女性主要表现为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少部分表现为弥漫性头发变稀,发际线不后移。称为女性型秃发(female pattem alopecia)。本病的患病率在不同种族有明显不同,白种人的发生率较高。黑人和黄种人较低。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在我国男性的患病率为21.3%,女性患病率为6.0%。本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如能早期诊断并进行正确治疗,大部分患者可获改善。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1.1 遗传因素 AGA具有遗传倾向性,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AGA患者中有家族遗传史的占53.3%~63.9%,父系明显高于母系。全基因组扫描和定位研究发现了若干易感基因,但尚未发现致病基因。有研究发现脱发区雄激素受体基因呈高表达。此外,5仅一还原酶缺陷者不会发生男性型秃发,提示5号染色体sRD5A1基因和2号染色体SRD5A2基因与AGA相关。AGA和多囊卵巢综合征有相同的染色体10q24.3位置的CYPl7基因变异,说明有一定的基因相关性。 1.2 雄激素

男性阉割者不发生AGA,给予雄激素替代治疗可使基因易感者出现脱发,发生AGA.停用睾酮可以阻止脱发的进一步发展,提示AGA与雄激素有关。男性雄激素主要来自睾丸,主要为睾酮,肾上腺皮质可合成少量脱氢表雄酮和雄烯二酮。女性雄激素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卵巢也可少量分泌,女性的雄激素主要是雄烯二酮,可被代谢为睾酮和5仅一二氢睾酮(DHT),DHT是导致AGA的重要分子。头皮毛囊是雄激素的靶器官之一.全身和局部雄激素代谢的异常改变是AGA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睾酮和雄烯二酮通过5仅一还原酶催化转化DHT。男性AGA头皮活检标本研究显示,前额头顶部脱发区毛囊Ⅱ型5仅一还原酶活性明显高于枕部非脱发区毛囊。且脱发区头皮睾酮转化为DHT能力明显增加。DHT与毛囊细胞上的雄激素受体结合后发挥生物学作用,可使毛囊微小化,生长期的毛发逐渐变细,毛发生长周期缩短.其结果使原本粗黑的毛发逐渐变成浅色的毳毛,最终由于毛囊萎缩消失,毳毛也脱落,形成前额部、冠状区至头顶部的秃发。而脱发区周围的颞部和枕部头皮因DHT含量不增加,毛发并不脱落或脱落较少。 1.3 其他因素 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存在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i转化生长因子(TGF)一B1和TGF —B2,可以引起毛囊周围纤维化.诱导细胞凋亡.而使毛发提前进入退行期及休止期,毛囊萎缩变小,头发生长期缩短。有研究发现AGA患者脱发区毛囊的真皮乳头和毛球部(ARA70)p亚型表达低于非脱发者,推测ARA70的减少可能导致了毛囊生长的迟缓而最终引起毛囊的微型化。有认为女性AGA主要与性激素结合蛋白浓度下降和游离循环睾酮的增高有关。早发性或严重型的女性AGA患者可伴随病理

雄性激素源性脱发的原理

雄性激素源性脱发的原理 收藏:博粹堂中医馆 毛发与荷尔蒙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男性荷尔蒙会抑制头发的生长,女性的荷尔蒙反而会促进头发的成长。尤其男性荷尔蒙在身体各部分,或者是头中的枕部及额头的荷尔蒙作用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一个人的头中,与毛发有关的男性荷尔蒙的感受性,因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而引起这些现象的关键,就在于荷尔蒙的接收盘,也就是接收体。 脱发的毛乳头细胞掌管育毛,进行接收体的研究得知,男性的头顶部毛发细胞比起女性头顶部的毛发而言,成为男性荷尔蒙接收盘的结合蛋白较多。 在毛乳头细胞的接收体的数目,是由遗传来决定的。最初就有个人的个体差别,或者是脱发家族系统遗传的事实出现。不只如此,头发是否会秃,或是同一个人的头中,依部位的不同,会产生差距,就是受到毛乳头中男性荷尔蒙的接收体数目的影响。男性荷尔蒙会促进脱发是因为毛母细胞有关。由睾丸所制造出来的睾酮男性荷尔蒙,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头发的毛球细胞,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细胞质中有5α-还原酶,会和睾酮变为荷尔蒙作用增强5倍的DHT(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强力的DHT进入细胞核,对于代谢系统产生作用。尤其具有细胞能量作用的ATP物质的制造会因此而受阻。当作为热量源的ATP无法产生出来,因此无法进行毛发的蛋白合成,毛母细胞失去活力,开始角质化,终于成为休止期毛发。而进入休止期的毛发,大约3个月内就会脱发。总而言之,DHT是男性型脱发的真正元凶,可对毛囊产生毒性作用,使毛囊逐渐萎缩,导致毛发的生长周期缩短,从而引发男性型脱发的进程。 雄性秃的成因是近年来才发现的,因个人遗传体质不同,所分泌的睾酮在某些某些身体的组织(像头皮的毛囊)可经由5a-还原酶(5α-reductase)作用形成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DHT号称毛囊杀手。 而雄性秃的范围都在特别的部位,因毛囊对男性荷尔蒙的抵抗能力不同,秃发的部位大都在前额,头顶及后头枕部上方。这些部位毛囊基因特别不同,对于DHT的抵抗力很差,因遗传基因在青春期后就开始表现出来,在这些容易在秃头部位的毛囊内产生大量的5a -还原酶,而青春期后的男性产生大量雄性荷尔蒙转换成的DHT对这些毛囊产生强大的破坏力。这些毛囊中有大量的5α-还原酶(5α- reductase),会将男性荷尔蒙转换而生成大量代谢物双氢睾酮(DHT),毛囊就开始萎缩退化而开始掉发,年纪愈大DHT累积越多秃头愈明显。

中医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研究进展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15, 4(3), 36-41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969998130.html,/journal/tcm https://www.360docs.net/doc/969998130.html,/10.12677/tcm.2015.43007 Research Advance of Androgenetic Alopecia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wcharoen Nakornsub, Ansheng Y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Shanghai Email: kratuainw@https://www.360docs.net/doc/969998130.html, Received: Jul. 22nd, 2015; accepted: Aug. 3rd, 2015; published: Aug. 11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969998130.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AGA is the most common alopecia in clinic. It shows gradual alopecia with thinner hair on fore-head and front top of the head, then to the top head, belonging to the androgen autosome’s domi-nant heredity polytrope disease. TCM has advantages on it. The article sums up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in recent years on therapy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special formula, other therapy, acupuncture, etc. Keywords AGA, TCM Treatment,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中医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研究进展 刘城财,余安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中医科,上海 Email: kratuainw@https://www.360docs.net/doc/969998130.html, 收稿日期:2015年7月22日;录用日期:2015年8月3日;发布日期:2015年8月11日 摘要 雄激素性脱发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脱发类型。表现为前头及前顶部的毛发稀疏变细的渐进性脱发。继而形

雄激素性脱发(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雄激素性脱发(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雄激素性脱发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遗传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脱发类型,表现为头发密度进行性减少。男性的雄激素性脱发又叫男性型脱发,女性的雄激素性脱发又叫女性型脱发。 二病因雄激素性脱发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多基因疾病。患者局部头皮毛囊对雄激素(主要是二氢睾酮)的敏感性增加,导致毛囊微型化,毛干变细,临床表现为头发稀疏、变薄。 三临床表现本病可有家族史。男性型脱发主要见于20~30岁男性,从前额两侧开始头发密度下降,头发纤细、稀疏,逐渐向头顶延伸,额部发际向后退缩,前额变高,前额发际线呈M形。或从头顶部头发开始脱落。也有头顶部和前额同时脱落。脱发渐进性发展,额部与头顶部脱发可互相融合,严重时仅枕部及两颞残留头发。脱发区皮肤光滑,可见纤细的毳毛,皮肤无萎缩。可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加。一般无自觉症状。 女性型脱发一般较轻,多表现为头顶部头发逐渐稀疏,一般不累及颞额部。顶部脱发呈弥漫性,如“圣诞树”样。脱发的进程一般缓慢,程度因人而异,但极少发生顶部全秃。 四检查 组织病理:最早期可察觉的变化是秃发区毛囊生长期缩短,休止期毛囊的百分比增多。这些毛发松动易掉,经几个连续周期后毛囊逐渐变小,终毛被毳毛所代替,最后许多毳毛毛囊消失。最早期的组织学改变是毛囊结缔组织性毛根鞘的下部出现变性,伴血管周围嗜碱性变化。毛囊逐渐萎缩留下一束硬化的玻璃样结缔组织。表皮菲薄,表皮突变平,表皮下毛细血管丛几乎消失。真皮中含硫的黏多糖沉积增多。毳毛毛囊的酶活性一般正常。 五诊断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即可作出诊断。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脱发鉴别,如营养不良、药物、内分泌疾病及缺铁性贫血等。 六治疗1.系统治疗 非那雄胺是一种选择性Ⅱ型5α-还原酶抑制剂,能抑制睾酮向二氢睾酮转化,降低血清和头皮中二氢睾酮的水平,是美国FDA批准的惟一一种用于治疗男性型脱发的口服药物。疗程需要1年以上。伴有高雄激素血症的女性型脱发患者以抗雄激素治疗为主,如口服醋酸环丙孕酮、螺内酯。 2.局部治疗

第七章 雄激素性脱发的分类进展

第七章雄激素性脱发的分类进展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文元侯麦花 雄激素性脱发因性别、年龄及种族不同表现为不同的类型,随着其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其分类已得到多次修订与完善,现广泛采用Ebling分类法将男性雄激素性脱发分为5级,Ludwig分类法将女性雄激素性脱发分为3级。本章就雄激素性脱发分类方法及进展作一介绍。 本病在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s,AGA)、男性型脱发、普秃名称出现前,曾称为脂溢性脱发,这是错误的命名。Hamilton明确提出该类型脱发与雄激素有关,1960年Orentreich命名为雄激素性脱发。目前该名称被广泛采用,取其英文首字母缩写AGA指代该型脱发。 AGA是临床最常见的脱发类型,是一种与雄激素及遗传素质有关的毛发疾病,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并非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方式,可能为多因素遗传。AGA是临床常见疾病,两性均可发生,女性脱发程度轻于男性。AGA发病率和脱发类型有明显种族差异,黄种人发病率显著低于白种人。脱发通常二十几岁开始,也可始于十几岁。心理因素可诱发AGA或使其恶化。 1951年,Hamilton首次提出分类标准,随着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其分类标准已得到多次修订与完善。 一、Hamilton的分类法 Hamilton研究雄激素对男性脱发的影响。1942年,Hamilton证明雄激素在AGA发生中起决定作用。Hamilton给54个头发浓密的宦官注射丙酸睾酮,有遗传倾向者出现脱发,停用丙酸睾酮后,脱发不再进展,但已脱发无法再生。这一发现是理解该型脱发的第一步。1951年,Hamilton出版关于脱发分类的重要著作,将该型脱发按脱发程度分为8级。 1.头皮无脱发(Ⅰ~Ⅲ级)Ⅰ级:两侧顶骨区前发际线无后移。Ⅰ型变异型ⅠA型:前正中发际线较正常人为高。Ⅱ级:头顶部前发际线出现对称性三角形后移,头皮裸露区不超过正常发际线向后3 cm。前正中发际线处的毛发可稀少,但发生率少于两侧顶骨处。严重的正中部毛发减少会引起前部整个发际线后移。Ⅲ级:也称边界型或罕见型,其顶骨处发际不对称或有瘢痕,不到病例总数的1%。 2.头皮脱发(Ⅳ~Ⅴ级)Ⅳ级:前额发际线严重对称性后移,超过正常前额发际线3 cm。Ⅳ的变异 Ⅳ级:前额发际线正中部严重脱发,该区域仅脱去少量发,为正常Ⅳ级。Ⅳ级的旧的变异型:也称“谢型A 顶”,进行性头顶部或冠状区(crown)脱发,随年龄增长,两性均可发生,更常见于男性,仅指不能归类于ⅣA级的个体。Ⅴ级:正中发际线消失,冠状区光顶式脱发。 3.头皮马蹄形秃发(Ⅵ~Ⅷ级)Ⅵ级:头顶部脱发区与前正中部裸露的发际线为稀疏毛发相隔离,这些稀疏的毛发在两侧延伸向正常毛发区。在头顶部脱发区和前部发际线之间形成岛状发。Ⅵ级的变异型Ⅵ:岛状发位于头顶和前额之间,十分稀少或缺如。Ⅶ级:前额正中、颞顶侧和头顶脱发区3个易脱发A 区域中1个以上区域仍有至少100根休止期毛发。Ⅷ级:马蹄形脱发,或“希波克拉底”脱发。马蹄形脱发区无任何发存在,耳周和颈部低处毛发减少。 Hamilton分类法表明,脱发类型与年龄、性别、种族关系密切。身长大于158 mm胎儿整个头部包括前额有毳毛;胎龄更大时,头部前额处毛发更明显。出生后第1个月内,额部、额顶部和头顶处发生脱发,第1年末和第2年间该区域长出新毛发。1~2岁的幼儿直至青春期前表现为Ⅰ级和ⅠA级脱发。青春期两性发际线中间毛发开始丢失。Ⅳ至Ⅷ级脱发20岁后开始,随年龄增长更常见于男性,一直持续到60岁;女性50岁之后脱发不再增加。Ⅴ至Ⅷ级脱发见于58%的男性,女性不发生这些级别的脱发。 Ⅰ级脱发除发生于1岁到青春期前儿童外,还可见于95%的宦官、21%的20~92岁的女性及4%同龄男性。4%白种人成年男性发生Ⅰ级脱发,其睾丸功能正常。家系研究表明,Ⅰ级脱发患者家族成员中Ⅰ级脱发更常见,提示脱发具遗传因素。发际线正常的Ⅰ级脱发更常见于中国人和美国印第安人。 34

雄性激素源性脱发的病因有哪些

https://www.360docs.net/doc/969998130.html,/ 1 雄性激素源性脱发的病因有哪些 雄性激素源性脱发也叫脂溢性脱发,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从以前的粗淡饭发展到现在的大鱼大肉,但是也引发患者的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更加严重。再加上过度用脑刺激雄性激素分泌,使患者头皮的皮脂分泌旺盛,头部油腻潮湿,而皮脂分泌的过程中产生的过量的物质又对毛囊有着毒害的作用,导致毛囊受损而脱落。 关于雄性激素源性脱发的病因,长期的研究与观察认为导致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最直接的关键原因在于皮脂分泌过旺,皮肤中有些成份如油酸、亚油酸、角鲨烯等过量时对毛囊有毒性作用,导致毛皮中毒、枯萎、脱落。实验表明,将含有这些成份的油脂涂到动物皮毛上就会引起皮毛的大量脱落。 雄性激素源性脱发与皮脂分泌过旺有直接关联的证据之一是,人体皮脂分泌与气温高低有关,气温越高皮脂分泌越多。故在夏秋高温季节雄性激素源性脱发就特别严重,在冬春季症状会有所减轻。 还有人做实验证明,雄性激素源性脱发与体内荷尔蒙平衡失调有关。当人体血清睾丸酮等雄性激素浓度达到30微克/升以上时就会抑制毛囊细胞的生长,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由于人体雄性激素水平过高致皮肤分泌旺盛,继而引起的毛囊口角化过度,从而影响毛囊的营养,致毛囊逐渐萎缩、毁坏引起秃发。皮脂分泌旺盛中所含的某些成分过量时,又可对毛囊产生毒性作用,导致毛发中毒、枯萎、脱落。 另外,雄性激素源性脱发与遗传、年龄、环境等因素也有一定关系。此外,睡眠失调及精神因素也是引起雄性激素源性脱发的重要原因。 中医认为雄性激素源性脱发的根本原因是由肾血亏虚、肝郁气滞、阴虚内热引起。但这种看法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脱发缺乏明确的分类和细致的病理分析。应看到各种不同类型脱发的病因是不一样的,很难全都归因于肾虚,尤其是雄性激素源性脱发。 总之,雄性激素源性脱发初期的话,专家建议不要服用药物只需改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来控制脱发。平常多吃一些蔬菜类、水果类、粗粮类的食物,少吃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保持头部的清洁,在洗头的时候可以加以适当的按摩来缓解头部疲劳。如果患者的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比较严重了,单纯改善生活、饮食习惯没办法控制的时候,专家建议可以使用些治疗脱发的药物,但是专家提示,不要乱用药物,要到正规的医院,遵医嘱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969998130.html,/tf/2014/0806/188398.html

预防雄激素性脱发减缓脱发进程

预防雄激素性脱发减缓脱发进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脱发日趋年轻化,脱发不是病,但是脱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外观,所以很多人把它当作病来医治。虽然雄激素引起的脱发是无法根治的,但是积极的治疗头发能够得到一定的恢复,也能起到延缓脱落和刺激部分头发生长的效果。我们最为常见的脱发有脂溢性脱发、男性脱发,其实科学的叫法都应该称作为:雄激素性脱发。 雄激素性脱发主要是收作用于二氢睾酮而引起的,初期基本上都是呈M型脱发或者O 型脱发,所谓M型脱发是指,从额头两侧的位置开始脱落,靠近额头中间位置的脱落比较慢,前额逐渐显现M形状。O型脱发又叫地中海脱发,是指从头顶靠近发旋的位置开始脱落,然后向四周扩散,就像大陆中央出现了一片海洋一样,所以又称之为地中海型脱发。 脱发一旦开始治疗及时还能够很好的控制,如果发展的比较严重了,很难在恢复到头发原有的密度,所以如果有脱发家族史或者有脱发迹象的人,更应该多注意预防,具体都是需要从哪些方面预防呢? 一、饮食的注意 尽量少吃油炸、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吃一些豆类、黑芝麻、核桃仁等,肉类食物可选择鱼类、家禽类或者瘦肉。平时也可以吃些牛奶、蛋等。 二、作息规律 人最佳休息时间是晚上十点至凌晨两点,当然了除了这四个小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熬夜和高度的精神紧张都容易成为脱发的诱因,所以要多注意休息,尽量不要熬夜和有过大的精神压力。 三、洗头的频率和洗发水选择 保持头皮清洁也很重要,有些油脂分泌网上的人洗头过于频繁,甚至一天洗两次以上,这种情况对头皮并不好,40岁以下的人,如果油脂分泌旺盛,每天洗头一次头皮是没问题的,如果头油不严重可选择两至三天一洗头,40岁以上的人不宜洗头过于频繁,每周2-3次即可。洗发水不要选用过于劣质的,选用温和、安全的,重要的是用起来头皮舒服。 四、别长时间网游 很多青少年比较迷恋网游,中枢神经系统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会引起植物神经紊乱,皮肤血管收缩功能失调,头皮局部血管收缩,供血减少,会造成毛囊营养不良而导致脱发。

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中医药治疗现状(一)

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中医药治疗现状(一) 【摘要】雄激素源性脱发是临床常见的毛发疾病,根据相关文献,从辨证论治、内外合治、单纯外治法、针灸疗法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进行分类综述。 【关键词】雄激素源性脱发;中医药治疗;综述 雄激素源性脱发(AGA),又称脂溢性脱发,属于中医学“发蛀脱发”、“蛀发癣”范畴。中医药治疗该病有多种方法,现就近年来相关报道,从辨证论治、内外合治、单纯外治法、针灸疗法等方面予与论述。 1辨证论治 傅丽珍等〔1〕将本病分为湿热内蕴和血虚风燥两型。湿热内蕴型选用自制1号合剂(茵陈、蒲公英各150g,野菊花、天葵子、栀子各100g,紫花地丁、绞股蓝、金银花各200g,生大黄60g),每次口服50ml,2次/d。血虚风燥型选用自制2号合剂(荆芥、白蒺藜、黄芪、川芎、白芍、炙甘草、防风各100g,当归、制首乌、熟地各150g,绞股蓝200g),每次口服500ml,2次/d,共治疗100例,总有效率100%。魏跃钢〔2〕将84例分为:①湿热蕴结证,以头皮有脂性分泌物,头发油腻、多汗,口苦,大便干,舌质红,苔黄为证治要点,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血虚风燥证:脱发时间较长,头发稀疏,干燥枯黄,头发迭起鳞屑,自觉瘙痒,舌淡苔薄,脉细,方用祛风换肌丸加减;肝肾亏损证:脱发日久,头发稀少,干燥无泽,伴头昏目眩,失眠多梦,腰膝酸痛,舌淡少苔,脉细数,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并建立对照组26例,口服养血生发胶囊,每次4粒,3次/d。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89.2%,对照组88.5%,P>0.05。张苍等〔3〕认为本病病位在肝,兼及心脾肾,病机为肝失疏泄,风邪上扰,风湿搏结,兼见脾湿内蕴,肾精不足。故以天麻钩藤饮治疗,收效显著,临证时需具以下指征:(1)头发生长不牢,稍加外力即大量脱落;(2)脉象弦或细弱;(3)头发油脂多,2-3日不洗即油腻不堪。陈达灿〔4〕从(肝)肾、脾、湿热三方面论治,治法上强调以平补肝肾、益气健脾为主,兼顾清热祛湿,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四君子汤加减。并针对临床常伴有的气虚征象,主张重用生黄芪,取其补气生血生发固发功用,针对存在着微循环功能障碍,主张在组方中适当加用丹参等活血化瘀药以改变血流状况。程德华〔5〕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脾胃关系密切,主张健脾祛湿为先,佐以益气养血。方用健脾养血生发汤,每日1剂,水煎内服,2次/d,1个月为1个疗程。精神紧张加郁金,房劳过度加枸杞子、桑堪子,头皮瘙痒加白蒺藜,头发干燥加熟地黄,头发油腻有糠屑加苦参、黄芩,病程长者加桃仁、红花。共治疗36例,治愈15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89%。 2内外合治法 陈达灿等〔6〕认为脂脱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兼挟湿、热、瘀的本虚标实之证。治宜补益肝肾、健脾化浊、活血清热、启窍生发,药用益发A口服液(制首乌、女贞子、黄芪、山楂、蒲公英、甘草等),每次1支,2次/d;同时用益发B口服液(刺五加、人参叶、川椒、侧柏叶、川芎、冰片等)涂擦患处,2次/d,总有效率达79.1%。杨修策〔7〕用中药内服(白芍、羌活、木瓜、天麻、菟丝子等),外洗(麻叶、桑叶,用淘米水浸泡,取其浸出液外洗头部即可)治疗本病34例,总有效率为94.1%。 3单纯外治法 王志国〔8〕采用自制四白生发搽剂(白鲜皮、女贞子、侧柏叶、生山楂、猪苓、蔓荆子、益母草各200g,白芥子250g,白及、白芷各150g,透骨草、辛夷各100g加入75%酒精中,浸泡2周后备用)治疗230例,总有效率为85.2%。孙玉齐〔9〕取中药透骨草除湿活血之功效,用其煎汤外洗患处,透骨草60g(鲜草加倍),加水2000ml煎20min后取汁,待温度适宜时外洗头发,收效颇佳,1次/d,7d为1个疗程。侯显增等〔10〕按完全随机双盲设计方法将99例患者分为两组,1号组外用乌斯曼育发露(主要成分乌斯曼),2号组外用黑百合育发露脂溢性脱发。两者除主要成分不同外,其余成分及基质基本相同,结果:两组治愈显效率、

如何诊断雄性激素源性脱发

如何诊断雄性激素源性脱发 雄激素源性脱发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脱发类型,我们一般根据可能存在的家族史及典型的临床表现就能够诊断雄激素源性脱发。仅对一些诊断可疑者,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活检。 【临床诊断】 1、本病多见于男性,常在20~30岁发病。有人统计25%在25岁前发生;50岁左右约50%的男性患本病。有遗传倾向的一般发病较早。 2、最早的表现是休止期头发的比例增多,与一般的休止期脱发不易区分。这种脱发大多先从前额两侧鬓角部开始,呈M形逐渐向上扩展,呈慢性经过。以后头顶部毛发逐渐减少,终至大部分脱落。也有前额鬓角和顶部脱发同时发病或头发自项部开始脱落的病例。 3、头发逐渐变细软,尤其是新生的部分。额上部和顶部的头发可完全脱发,皮肤光滑、毛孔缩小或遗留少量毳毛,而枕部及两侧颞部仍保留正常的头发,呈马蹄形外观。 4、脱发速度和范围因人而异,有的仅轻度脱发,时好时坏,或可持续多年不变,有的在短短几年就可达到老年脱发的程度。一般在30岁左右发病者病情进展最快。 5、自觉症状缺乏或仅有轻痒。本病仅头发受侵,胡须及其他毛发不受侵犯。 6、女性也可以有类似的脱发,但症状较轻,表现为头顶部头发稀疏,呈弥漫性脱落,但前额部的发际线并不后移,颞部头发很少脱落,不会引起全秃。病情是否与体内雄激素水平相关,还未清楚。但30%~40%的女性合并内分泌异常。部分可伴有痤疮、多毛等雄激素过多的表现。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常有皮脂溢出,导致头屑增多,头皮油腻、瘙痒明显,头发油腻而光亮。 【病理诊断】 本病可有家族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遗传特性需在雄激素作用下才表现出来。这种家族史既可能出现在父亲家族以防,也可能出现在母亲家族一方,一般以父亲家族出现者较多,可以是祖父、祖母,也可以是伯父,叔叔,姑姑、堂兄弟姐妹等。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时期,一般以男性为多见,最早发病年龄可在17岁,常在20-30岁发病;女性发病相对较晚,一般起始于25-30岁。

2019版:激光治疗雄激素性脱发和斑秃的技术指南(全文)

2019版:激光治疗雄激素性脱发和斑秃的技术指南(全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脱发问题成为困扰很多人的问题。现代社会里中青年人压力过大,作息时间不规律,缺乏锻炼,使一些脱发问题逐渐趋于年轻化[1]。近些年,平均脱发年龄要明显变小,不断年轻化。50岁以上的男性约有50%患有雄激素性脱发,亦称早秃[2],是一种具有遗传因素参与的且依赖雄激素作用的特征性秃发,男女均可患病。它是临床最常见的脱发类型,表现为头发密度进行性减少,又称脂溢性脱发、男性脱发或遗传性脱发状,头皮脂肪过量溢出,常伴有头屑增多,头皮油腻,瘙痒明显,头发细软,有的还伴有头皮脂溢性皮炎症状,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壮年多发,呈现疾病年轻化趋势[3]。80岁以上的女性也有50%患有雄激素性脱发[4]。而斑秃为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脱发,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病因复杂(如遗传、情绪应激、内分泌失调、自身免疫、遗传易感性、神经精神因素等),临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10 cm不等,数目不等,边界清楚,皮肤光滑,无炎症鳞屑和瘢痕[5]。 雄激素性脱发和斑秃是造成人们脱发的两大主要病因。一些传统药物,如米诺地尔、非那雄胺可以治疗雄激素性脱发,但是副作用大、复发率高、患者耐受性差、而且见效慢[6];目前虽然临床上有能够治疗斑秃的药物和方法,但治疗效果仍不太理想。 激光治疗脱发已经被广泛运用在临床实践中,本指南旨在使用激光治疗脱发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方向。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对照试验证明激光可以有效地治疗雄激素性脱发和斑秃,并且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激光

联合药物治疗雄激素性脱发和斑秃,比激光单独作用有更显著的效果[7,8]。本指南主要针对雄激素性脱发和斑秃给出激光治疗以及激光联合药物治疗脱发的建议。整个指南共分成4部分:激光的安全使用,激光操作规范,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处置和激光技术推荐。 1 激光的安全使用 1.1 科室管理要求 (一)激光治疗室内不得放置能够反光的物品(包括首饰、镜子等),影响设备稳定性的因素,如室内的亮度、湿度、以及电磁干扰等因素需控制在激光设备能够正常使用的范围之内。 (二)在治疗期间,保持治疗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在激光治疗室外张贴符合标准的激光治疗辐射标识。禁止非专业医护人员擅自进入激光治疗室。 (三)所用的激光治疗仪器,应购买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合格医疗设备,并且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 1.2 专业人员资质 (一)激光操作人员应为有医疗技师资质、医师资质并具有《医师执业证书》,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专业操作资格,或为其它有医、护资质证书的人员。 (二)具备2年以上皮肤性病科、医疗美容或整形外科的临床工作经验。 (三)经过各级医学会、医师协会认定的相关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试合格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