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环境监测站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环境监测站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作者:张元军李稳稳

来源:《环球市场》2020年第06期

摘要:我国相关环保政策的提出与落实,需以基层环境监测数据与结果为支撑。而作为环境监测主体,基层环境监测站发展关乎到环境监测效果与质量。而分析当前基层环境监测站发展,些许问题的存在使得监测站作用与价值的体现受到影响。需要依据现状发展落实改善对策,以期在环境保护事业中发挥出环境监测站的最大作用。

关键词:环境监测站;基层;发展现状;对策

所谓环境监测,是指借助科学技术与手段对监测范围内环境质量、污染源、执法等情况的全面监测。在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基层环境监测站占据着至关重要地位,但是当前环境监测站尚存的问题,对环境监测结果的精准性与合理性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到后续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质量。正因此,进行基层环境监测站点的创新发展迫在眉睫。

一、基层环境监测站发展现状分析

现阶段环境监测任务承担主体为各个地区基层环境监测站,而随着我国环境管理工作的愈发深入,对环境监测提出更高标准,促使现阶段基层环境监测站面临转型发展局面。但是分析监测站发展,仍尚存以下问题:(1)工作量大。现阶段,大部分监测站存在任务量与工作人员数量不平衡的现象。因待遇、位置等因素影响,近几年从事于环境监测的专业人员日渐稀少,但是监测内容逐年增多。例如相较于以往废水监测工作开展,当前废水监测数量呈现出直线增长趋势。另外,污染源、环境质量监测任务量也逐渐增多,例如地表水监测项目从过去的25项,逐渐增多至109项,且监測频次要求同样持续增大。(2)队伍建设无法满足需求。现阶段环境监测站人员队伍的匮乏成为主要限制问题之一,当前从事于基层环境监测的人员数量相对匮乏,再加上老龄化、结构不合理问题的存在,使得监测站诸多工作与任务的开展缺乏人员支撑[1]。(3)基础设施陈旧。监测站相关工作的开展需要以监测基础设施、设备为支撑,而受到经费因素限制,使得部分基层监测站基础设施滞后陈旧,诸多淘汰设备无法更换与维修,导致环境监测过程中部分监测站仍利用陈旧的仪器设备,进而影响到环境监测结果精准性。

二、基层环境监测站改进对策

(一)重视监测队伍完善强化

人员队伍能否完善、科学组建关乎到监测站工作开展效果,所以需加大对人员队伍的强化建设,通过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监测队伍,为基层监测站发展打下基础。而要想做到监测队

伍高效组建,应结合以下几点:(1)监测技术培训强化开展。依据监测站发展现状构建完善人员培训制度,注重对监测专业知识、技术培训的大力度开展。同时按照监测站具体情况,定期开展监测演习,组织监测人员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来强化自身监测技术掌握。另外,在人员实操训练期间,可邀请领域专家为人员提供指导与评价。(2)考核机制完善。为避免知识、技术培训表面化,需要构建完善的培训考评机制。例如监测站若开展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则需以专题汇报的形式来体现考察学习内容。或者是单位内部定期开展人员技术比武,结合激励机制的落实来增大人员技术比武积极性。依据技术比武结果评选标兵、先进个人等称号,通过荣誉鼓励、待遇倾斜的方式来带动人员热情,确保考核机制得到全面落实。(3)人才管理体系完善。充分汲取其它先进经验,将培训考核与人员岗位竞聘、职称评级等工作相衔接,确保高素质、高专业人才可以得到企业的重用。与此同时,进行人才培养机制完善,通过外部激励机制与自我完善的有机结合,鼓励监测人员之间良性竞争,通过“精兵”榜样的发挥来强化人员队伍的高素质建设[2]。

(二)重视基础设施引进与完善

监测站需积极联动当地政府部门争取资金补助,以此加大对基础设施完善的力度,按照当前监测站建设标准要求,进行基础设施、设备的引进与完善。一方面需结合监测站自身发展实际,秉持着适用的原则引进先进仪器设备,确保自身环境监测能力满足相关监测任务开展的具体需求。另一方面,监测站需加大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力度,注重对空气质量检测技术的改进,以期以往人工监测手段被自动监测系统所取代。通过对空气监测自动化运行,达到实时、全面监测的目的。与此同时,对饮用水源保护、断面保护区等位置,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自动水质监测设施的设置。按照监测站能力与专业队伍构建情况,进行实验室分析项目的增设,通过对财政资金的争取,引进用于实验分析的精密、高端设备仪器,进而为地表水、PM2.5、生物、生态遥感等监测项目的开展提供支撑。通过对监测站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善与升级,大幅度提升自身监测能力,发挥出监测站的最大作用[3]。

(三)重视质量管理体系完善

监测站相关工作的开展需要以质量管理体系为依托,所以监测站必须对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构建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为监测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开展打下基础:(1)进行监测控制制度构建。应依据对监测站运行情况的深入分析,构建完善监测控制制度,明确监测技术应用、监测结果的具体标准与要求,避免监测结果无法为后续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2)对各项制度规定的执行与落实进行强化监督管控,尤其是针对监测结果而言,需要做到对结果精准性、科学性的保证,一旦发现结果数据学存在异常,必须第一时间发掘并解决。(3)制定并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将责任具体划分到个人,一旦在具体监测工作开展期间出现质控不作为、监测事故等现象,及时进行相关负责人员职责的追究。砰)构建应急环境监测体系,构建完善应急反应机制,确保其应急预案的制定符合可行性、合理性要求。与此同时,以应急预案

为依据,监测站需在发展过程中进行空气、土壤、噪音、水质以及生物等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实现监测站应急反应能力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站的创新、转型发展关乎到环境监测工作开展效果。对此,要想做到监测站的创新发展,需依据发展现状与问题的明确,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发展对策,通过全面落实对策来推动监测站智能化、自动化、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芬,梁勇.分析基层的环境监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北方环境,2011(11):132-132.

[2]王丽萍,马林.基层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C]//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3]李艳玲.分析基层环境监测的现状及解决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70(01):1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