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的学问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装的学问》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82页—第83页。

2、教材分析
《包装的学问》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综合实践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也有了合并、分割正方体、长方体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3、教学目标
(1)找出各种不同的包装方法,计算表面积,并比较出最节约的包装方法,
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培养积极思考、探究规律的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最节约的包装方法。

难点是:灵活、快速地找出最优的包装策略。

5、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纸盒等。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
学思想;
2、学法:本节课采取个人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的有机结合。

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亲历性,问题让学生去揭示,方法让学生去探索,规律让学生去总结,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思想。

同时,对于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合理利用。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3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伊始,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选择礼物,学生自然会选择包装漂亮的,因为爱美是孩子的天性。

接着让学生说原因,学生自然要说因为包装很漂亮,从而引出包装。

在包装时除了要考虑它的美观性以外,还要考虑什么呢?这一环节的设计,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包装不仅要考虑美观,还要节约,从而切入课题。

(二)层层递进,提升探究深度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出示一道准备题:让学生计算一下小红包装一盒礼物用了多大面积的包装纸(接口处不计),学生知道要求包装纸的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盒子的表面积,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准确的计算出来。

此题的设计,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做了铺垫。

接着,我会出示这样的问题:如果将两盒这样的礼物包装成一个长方体形状,怎样包装最节约包装纸?(接口处不计)
①利用长方体学具摆一摆,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
②哪种方式最节约包装纸?让学生猜一猜。

设置疑问。

③让学生选取一种包装方法计算出需要的包装纸的多少,从而验证猜测的结果。

学生摆后,我让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预设学生会有3种方案。

(演示)
每一种包装方式需要多少包装纸,你是怎样计算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

接着,我又出示3盒这样的礼物包装成一个长方体形状,有几种包装方法,哪种方法最节约包装纸。

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前面的操作、计算和比较,你们能很快地知道用哪一种包装方法最节约吗?它有什么规律呢?”
同学们会根据我的提问,展开积极的思考。

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会给予恰当的、鼓励性的评价,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此环节的设计,从一盒礼物的包装引出两盒礼物、三盒礼物的包装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摆放、计算、发现、交流,使学生经历学习活动全过程,初步体验包装策略的多样化。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由实践——发现——验证——总结这样的过程,学生在前一个环节中已经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了规律,然后组织每一位学生进行摆一摆、想一想、找到最优方案。

此时,学生对于包装的问题已经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因此,可以让学生将前面总结出来的规律进行完善,突出了教学重点。

(三)小组合作,拓展应用。

在这一环节,我先是设计了把4个相同的长方体物品包装成一个长方体。

有几种包装方法?怎样包装才最节约包装纸?此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

学生汇报,出现了两种答案。

这时教师设置疑问,是不是只要把所有的大面隐藏就一定最节约包装纸呢?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到只要比较1个大面和2个中面的面积就行了。

为了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我设置了两种不同的长方体,让学生分男女生计算一个大面的面积和2个中面的面积,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明确:在有多种摆法的包装方案中,要视图中给出的长、宽、高的具体数据才能决定节省包装的最优方案。

在包装问题中,隐藏的面积越大,表面积越小,越节约包装纸,进一步引申到当所包装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越接近时,表面积越小,越节约包装纸。

此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运用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得到最优方案,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梳理一遍。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整堂教学,都以问题情境贯穿始终,力求教学流程的完整与和谐,建构了“问题情境——猜想验证——解释应用”的教学模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