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
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中国专家共识(全文)前言膳食营养是影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
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从膳食中摄入的能量、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过多,以及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等,增加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而合理科学膳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包括合理的膳食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石。
医学营养治疗和/或生活方式治疗可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其它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作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措施之一,能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且经济、简单、有效、无副作用。
因此,我国与许多国家的医学专业学会或协会都将膳食干预和/或生活方式治疗纳入心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和康复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将心血管疾病的医学营养治疗和/或生活方式治疗的理论落实到临床实践,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共同起草此共识。
本共识根据国内外现有研究证据,对膳食营养因素与心血管病防治等领域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总结,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膳食现状和特点,规范心血管病医学营养治疗的原则和步骤,以便临床医师、临床营养师、护士等医疗保健人员掌握和使用,更好地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服务。
一、膳食、营养因素与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与许多膳食因素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鱼和鱼油(富含二十碳五烯酸即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即DHA)、蔬菜和水果(包括浆果)、富含亚油酸、钾的食物、以及规律的身体活动与减少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饱和脂肪酸(豆蔻酸和棕榈酸)、反式脂肪酸、高钠摄入、大量饮酒、超重和肥胖显著增加心血管病发生风险;维生素E补充剂与心血管疾病似乎没有明确的关系。
-亚麻酸、油酸、非淀粉多糖(膳食纤维)、全粒类谷物、无盐坚果、叶酸和植物甾醇很可能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膳食胆固醇和未过滤的熟咖啡很可能增加风险,与硬脂酸没有关系。
黛力新在心内科的应用
抗 焦 虑 抑 郁
黛力新独特的药理作用
治疗作用相互协同 黛力新同时提高突触间隙DA、NE及5-HT的含量,抗焦虑抑郁 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的合剂比各自单用时有更强的NE再摄取抑制作用
副作用相互拮抗
氟哌噻吨可削弱美利曲辛的抗胆碱能副作用
美利曲辛可以对抗大剂量氟哌噻吨可能产生的锥体外系症状副作用
• 两个YES,符合精神障碍的可能性80%左右。
推荐《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广泛 焦虑问卷7项(GAD-7)》、《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等。
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的识别诊断
除询问心内科相关症状,着重筛查焦虑/抑郁的核心症状:
焦虑: 过度担忧 大汗、口干 坐立不安 呼吸急促 睡眠障碍、食欲改变、 注意力障碍…… 抑郁: 无价值感 罪恶感 自杀观念
黛力新及其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
苦逼的小王医生 2017.01
1.黛力新药物介绍
2.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精神心理问题现状
3.黛力新在心内科的应用 4.黛力新临床研究数据
黛力新的成分与结构
氟哌噻吨(Flupentixol) 0.5mg
美利曲辛(Melitracen) 10mg
成分与结构
黛力新是小剂量氟哌噻吨与小剂量美利曲辛的合剂
2
结论:黛力新结合常规药物治疗不稳定心绞痛8周后, 能显著改善心肌缺血,明显缓解心绞痛及抑郁症状。
杨帆等.黛力新在不稳定心绞痛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22(5):377-378
31
3 黛力新能显著改善或缓解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结论:黛力新能显著改善或缓解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情 绪,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治疗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治疗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加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高血压患者伴有较高的心理、情绪障碍,因此,从心理因素方面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患者精神心理疾病从而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血压,对于我国高血压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心因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趋势,这类慢性疾病往往长期反复住院,但见效慢,影响生活质量,同时会引起更多的躯体化疾病障碍,降低生活质量,严重的患者伴随生命危险。
反复治疗使得多数患者治疗态度消极、思想压力大,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的心理,从而增加了血压控制的难度,降低治疗依从性,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疾病预后。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高血压合并心理问题,尤其是焦虑抑郁情绪问题,心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降低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抑郁状态,治疗由心理因素、情绪问题引起高血压问题,在传统的单纯药物干预的基础上有非常好的预后效果。
心因性高血压患者的识别通过门诊患者以及住院患者中对存在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初筛查,然后对患者采用心理评估的办法,评估量表采用的是庄琦、毛家亮、李春波等人编制的《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和广泛焦虑问卷-7项(GAD-7)(量表附后),对患者的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发现患者是否存在心理情绪问题引起的高血压状况。
一、高血压患者躯体化障碍治疗高血压患者往往伴有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化障碍,躯体症状的治疗通过应用降压,镇静,抗抑郁,抗焦虑,治疗惊恐发作等药物治疗,配合心理疏导,以及应用中医的平肝潜阳,泻火安神,疏肝解郁,平衡阴阳等中药蒙药,如疏肝解郁胶囊,芪冬颐心口服液,清血八味片等药物,促使人体紊乱的机能恢复,这也是心理治疗的先导,同时心理访谈也有助于患者躯体化症状的缓解。
三、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治疗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治疗就是通过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情绪问题来消除高血压病的根源性因素,只有解除病人的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病原因,彻底消除引起血压高的问题。
心脏及大血管术后谵妄的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在制定治疗方案前,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谵妄类 型、严重程度、合并症等。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 疗和非药物治疗的选择和组合。
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 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5
心脏及大血管术后谵妄并发症 处理与康复指导
率。
术后药物治疗
某些药物,如镇静药、抗精神 病药等,可增加术后谵妄的风
险。
03
心脏及大血管术后谵妄预防策 略
术前评估与准备
术前全面评估
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 和心理评估,包括认知功能、精 神状态、营养状况等,以识别潜
在的风险因素。
术前宣教
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手术过程、 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谵妄的相 关知识,减轻其焦虑与应用时机
1 2
药物治疗选择
根据谵妄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治 疗,如抗精神病药物、镇静药物等。
药物应用时机
在患者出现谵妄症状时,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以缓解症状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3
药物副作用监测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药物副作 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长期随访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长期随访计划,包括定期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 、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执行情况反馈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对随访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 估,及时调整计划以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同时,鼓励患者 和家属积极参与随访过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和意义回顾
提高心脏及大血管术后谵妄防治水平呼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简写版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简写版一、PCI 术后运动康复要求及操作流程简明流程参见图1。
(一)运动康复教育急诊PCI患者的康复教育一般在术后住院期康复时进行;对择期PCI 患者应该在术前即进行教育,并鼓励参与术前康复训练。
(二)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的检测与评估所有患者在实施运动康复前都应进行一般功能评估、运动风险评估、运动耐量评估、心理评估,并对每位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详见表1。
PCI 术后运动康复的评估项目和内容/方法1.详尽的病史:心血管病史、相关合并症及治疗史。
2.一般功能评估:1)筛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2)常规心电图、NYHA心功能分级和CCS 心绞痛分级等;3)检查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影响运动的因素;4)身体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5)患者日常活动水平和运动习惯。
3.有氧运动能力评估:1)心肺运动试验;2)心电图运动试验;3)6分钟步行试验;4)递增负荷步行试验。
4.骨骼肌力量评估:1)最大力量的评估,即1 RM或10 RM值的测定;2)等速肌力测试。
5.柔韧性评估:坐椅前伸试验、抓背试验、改良的转体试验等。
6.协调性评估:指鼻试验、指-指试验、握拳试验、拍地试验、跟-膝-胫试验和轮替试验等。
7.平衡能力评估:Berg量表、单腿直立试验、功能性前伸试验、2. 4m 起身行走试验等。
8.心理评估:参见《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
(三)PCI术后运动康复患者个体化运动处方组成1. 运动形式:1)有氧耐力训练(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2)抗阻训练(弹力带、哑铃及器械训练等)。
2.运动强度:1)低风险患者:(1)有氧训练:CPET指导个体化高强度自行车运动(Δ50%功率; 或者先从低于无氧阈值起步后渐增;然后视患者个体情况逐步达到超过无氧阈值20%~50%功率;60%~80%峰值功率),55%~70%最大运动当量(METs),RPE分级12~13级。
(2)抗阻训练:40%~80%1RM,RPE分级11~16级。
临床药师参与1例西酞普兰致QT间期延长的实践与分析
临床药师参与1例西酞普兰致QT间期延长的实践与分析唐文诚;罗文;王继生;陈静;刘真宏【摘要】A 74-year-old femal patient w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on March 3rd2018 because of dizziness with tired heart, inferior xiphoid discomfort for 5 days. Electrocardiogram (ECG) showed the QTc interval was 423 ms on March 3rdand 495 ms on March 4threspectively. Systematic treatments of cardiotonic, diuretic, nourishing myocardium and maintaining electrolyte balance were given to her after admission. She still had dizziness and poor sleep. On March 9th, she complained of chest tightness, tachycardia and poor sleep accompanied by abdominal pain again. Depressive disorder was considered and citalopram, tandospirone and dexzopiclone were given to her at the same day. On March 15th, ECG showed QTc was 567 ms and blood biochemical test showed the serum potassium concentration was 3.66 mmol·L-1. According to drug instructions and related literature, clinical pharmacists considered that the prolongation of QTc interval was possibly caused by citalopram. And then citalopram was stopped and more potassium was given to her advised by clinical pharmacist. On March 16th, she was discharged with obviously improved dizziness and insomnia.%1例74岁的女性患者,因\"头晕伴心累、剑突下不适5 d\"于2018年3月3日入院,入院检查心电图示QTc 423 ms,3月4日复查心电图示QTc 495 ms.入院后给予强心、利尿、营养心肌、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后,患者未感心累、心慌等不适,但仍诉头晕、睡眠不佳.3月9日患者再诉胸闷、心慌,睡眠差,伴腹痛,考虑患者抑郁障碍,于3月9日加用西酞普兰,坦度螺酮,右佐匹克隆.3月15日心电图示QTc 567 ms,血生化示血钾浓度为3.66 mmol·L-1.临床药师在查阅说明书和相关文献后,考虑可能为西酞普兰引起QTc间期的进一步延长,建议停用西酞普兰并补钾,临床医生采纳建议.3月16日患者感头晕症状明显缓解,夜间睡眠可,要求出院,故未监测到停药后QTc间期的变化.【期刊名称】《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年(卷),期】2018(015)005【总页数】4页(P280-283)【关键词】西酞普兰;QT间期延长;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药师;药学监护【作者】唐文诚;罗文;王继生;陈静;刘真宏【作者单位】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四川绵阳 621000;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四川绵阳 621000;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四川绵阳 621000;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四川绵阳 621000;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四川绵阳 6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4QT间期代表心室肌除极、复极两过程的总时间,主要反映心室的复极时间。
CGP专家共识双心门诊建设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23
CGP专家共识I双心门诊建设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23双心医学(pycho-cardiology)又称为心理-心脏病学或精神-心脏病学,是一门由心脏病学和心理学交叉并综合形成的学科。
双心医学立足于心血管疾病的学科体系,强调在关注心血管疾病改善的同时,关注精神心理状态对躯体的影响,以达到最佳的患者预后、治疗效果和疾病转归。
为完善并提高我国双心医学诊治能力,加强早期识别、早期筛查、规范诊治、合理用药和及时转诊管理,提高双心障碍和双心疾病医疗服务能力。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双心学组组织专家查阅文献、开展研讨,基于《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和《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结合分级诊疗的卫生政策,制定了《双心门诊建设规范中国专家共识》,以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开设双心门诊,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开展双心门诊医疗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工作,不断健全我国双心医疗服务体系,为双心障碍和双心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适宜的门诊诊疗服务,提高双心障碍和双心疾病的识别率和治疗率,降低误诊、误治率,从而改善双心障碍和双心疾病患者的预后,并有效降低患者家庭和国家医疗负担。
1.建设双心门诊的意义大量心血管内科就诊的患者存在精神心理问题。
现有数据显示,心血管内科就诊的患者中31.18%存在抑郁状态,30.46%存在焦虑状态,其中轻中度抑郁状态和轻中度焦虑状态分别占比30.30%和27.62%β轻中度焦虑状态、轻中度抑郁状态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精神疾病,由于其临床症状以心血管症状为主要表现,因此心血管内科医生需担负起鉴别诊断、对症治疗和发起联络会诊的首诊责任。
双心门诊为有焦虑、抑郁状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或表现为心血管疾病症状的焦虑、抑郁状态患者提供规范诊治的场所,以提高诊治效率。
2.双心门诊设置2.1双心门诊组织架构双心门诊原则上由双心专业医师、心理治疗师(咨询师)和护师组成,有条件的可以增加精神心理专科医师及康复师。
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指南与现实PPT参考幻灯片
Clair MS, et al. Clin Cardiol. 2014;37(4):233-8
运动康复改善PCI术后支架管腔丢失
支
架
管
腔
丢
失 (
0.14±0.57
0.54±0.88
mm
)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78名PCI急性心 梗患者,随机分入9个月运动康复和无康复
对照组,观察支架管腔丢失情况。
血运重建后运动耐量普遍下降40%
(中国人群数据)
北医三院进行的研究,N=326,急性心梗行PCI治疗患者,单支血管病变患者118例,多支血管病变完全血运重建患者 112例,多支血管病变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96例,心梗后7-30天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完全血运重建和不完全血运重 建对运动耐量的影响
9
Wei Zhao, Fuchen Zhang, Wei Gao, et al. J Cardiothorac Surg. 2014 Mar 19;9:50
37
心肺运动试验
强度选择(如何确定试验递增功率)
➢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运 动医学学会(ACSM)公布的运动试验指南推荐:个体化原则, 运动试验总的持续时间8-12分钟 ➢本中心1386例高危患者平均递增功率为13.7±1.8W,无氧阈 :3.0±0.6METs(27例未测出),平均峰值负荷: 3.8±0.7METs,运动时间:7±3min
进行中
进行中
进行中
17
PCI术后运动康复已经越来越成为趋势
本研究统计了美国一个州的PCI患者参加心脏康复比例的变化 1994 到 2008.
18
Kashish Goel et al. Circulation. 2011;123:2344-2352
双心医学研究现状
㊃综述㊃通信作者:郝应禄,E m a i l :y i n g l u h a o @a l i yu n .c o m 双心医学研究现状赵静思,郝应禄,李燕萍,钱宝堂,杨林红,王鹏宇(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玉溪653100) 摘 要:双心医学(P s y c h o -c a r d i o l o g y )又称为心理心脏病学或行为心脏病学,是心血管与心理医学的重叠,是研究和处理与心脏疾病相关的情绪㊁社会环境及行为问题的科学㊂双心医学坚持 以人为本 的原则,符合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转变需求,要求临床医生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过程中,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同样的关注,以维持机体整体平衡,追求心血管和心理整体健康㊂关键词:心脏病学㊁心理学;双心医学中图分类号:R 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21)01-0093-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21.01.020 随着世界各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双心医学逐渐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㊂为进一步了解双心医学,开展双心医学的相关研究,提高双心疾病的诊治水平,现查阅部分国内外文献,就双心医学的发展㊁流行病学特点㊁发病机制㊁疾病形式及临床特点㊁诊断及治疗做简要综述㊂1 双心医学的发展双心医学的发展,西医可追溯至十九世纪初,德国精神病学家H e i n r o t h 提出心身疾病的概念㊂20世纪30年代,D u m b a r 医生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心身医学和心身疾病又称 心理生理障碍 的科学概念[1]㊂1985年美国W i s c o n s i n 大学精神医学系J a m e s W.J e f f e r s o n [2]在P s yc h o s o m a t i c 杂志发文,首次提出新名词P s y c h o c a r d i o l o g y,为世界各国开展 双心医学 的研究奠定基础㊂在我国,1995年胡大一首先提出:心脏科医生除了关注患者的心脏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也不可忽视,并在2006年首次发表双心医学模式的相关探讨㊂2011年8月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 双心医学 学科组成立,2013年2月2日呼吁推行双心医学新模式的理念在中西医结合双心医疗模式研究会上被提出㊂自此,我国双心医学的研究迎来 热潮 ,2014年发布‘心血管病患者精神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3月发布‘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㊂目前,我国 双心热潮 持续蓬勃发展㊂此外,祖国医学对于双心医学的研究也值得关注,早在2000多年前的‘皇帝内经“就记载了关于心理对机体的影响㊁心身关系㊁情志话题等方面的研究,并随着时代的进步得到同步发展㊂2 流行病学特点2004年的一项M e t a 分析中发现,排除其他干扰项后,抑郁症患者更有可能患冠心病,大约是无抑郁症人群的1.5~2.0倍;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远期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明显增加,约是未合并者的2.0~2.5倍[3]㊂2005年北京10家医院的调查发现,在3260例心血管门诊患者中,焦虑发生率为42.5%,抑郁发生率为7.1%其中在冠心病患者中抑郁发生率为9.2%,焦虑发生率分别为45.8%;在高血压患者中抑郁发生率4.9%,焦虑发生率47.2%[4]㊂在综合医院的心血管门诊患者中约1/3考虑 双心 疾病,即存在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合并心理问题;约1/3确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无心理问题;1/3完全没有心血管疾病,仅存在心理问题[5]㊂由此可见心血管疾病与心理问题确实关系密切,但仍然需要更多研究来提供充分的循证学证据㊂3 发病机制我国已有多位专家提出:心血管疾病与心理问题互为因果,心理问题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日益加重㊂吴印生提出: 心理不平衡可促成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反之,心血管疾病又可进一步造成心理紧张㊁失衡,两者之间相互影响㊁密切相连 [1]㊂双心疾病的发病机制与体内活性物质的分泌紊乱及机体内分泌自身调节失衡相关㊂心理应激(特别是焦虑㊁抑郁等)可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的现象,比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 P A 轴)的亢进,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皮功能损伤等,这些现象均可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6]㊂在长时间㊁大负荷的精神压力下产生的负性情绪(比如:抑郁和焦虑等)可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使交感神经功能异常亢进,增加儿茶酚胺分泌[7]㊂过量的儿茶酚胺可引起心肌细胞自律性大幅度增加,各种心律失常发作的机率增大㊂5-羟色胺转运体(5-H T 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具有相关性[8]㊂对于双心疾病发病机制,我国传统医学也有相关阐述,包括了 从心而论㊁从脾而论㊁从肝而论㊁从肾而论 以及 情志异常㊁饮食不节㊁体虚久病 等多种研究[9-10]㊂4疾病形式及临床特点胡大一[4]指出目前心内科就诊的患者大致分可分为3类:①患者具有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症状㊁体征(比如:心悸㊁胸闷㊁气促等),完善相关检查可暂排外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理问题(比如:焦虑㊁抑郁);②患者有心血管疾病症状,辅助检查轻度异常,心脏病变轻微,疾病本身预后良好,合并心理问题;③患者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并得到了规范㊁合理的相关治疗,合并心理问题㊂结合既往研究及心内科门诊患者接诊的经验,第一类患者最为痛苦,通常反复就诊,对自身日常生活影响较大㊂第二类患者仅轻微心脏病,但因合并心理问题,明显增加了诊疗难度㊂第三类患者心脏病变重,尽管已经得到了包括冠心病二级预防㊁冠状动脉介入手术㊁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等规范治疗,但因为心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心血管疾病和心理问题相互影响,往往大大降低疾病疗效,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㊂‘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中疾病形式同样分为3种,其中第一类涵盖内容增加,省略了上述第二类,增加了对慢性㊁难治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易继发心理问题的关注㊂心血管疾病的多样性和个体间的差异性,导致双心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㊂总体来说以心血管疾病症状:心悸㊁胸闷㊁胸痛等合并焦虑㊁抑郁常见,焦虑和抑郁同时发生的情况偏少㊂有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患者仅抑郁㊁仅焦虑㊁抑郁合并焦虑发生率及总发病率分别为15.00%㊁22.50%㊁10.83%㊁48.33%[11]㊂睡眠障碍也是困扰心血管患者的现象之一㊂5诊断目前我国双心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㊁辅助检查资料及心理状况评估㊂心理状况的评估多依靠量表㊂当下可供评估的量表较多,主要包括他评和自评量表2类㊂由于识别双心疾病患者的主要为心内科医生,且仅少数参加过专业的培训,自评量表较他评量表更适用㊂现有的他评量表包括B E C K焦虑抑郁量表㊁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 H Q-9)㊁广泛性焦虑问卷(G A D-7)㊁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 A D S)㊁抑郁自评量表(S D S)和焦虑自评量表(S A S)等㊂我国运用H A D S㊁S D S㊁S A S等作为评估手段均有报道,以S A S㊁S D S较为常用[12-22]㊂2017年的‘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推荐使用G A D-7和P H Q-9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焦虑㊁抑郁等心理问题[10]㊂上述量表均由国外制定,在我国,2016年3月由华西医院联合中南大学湘雅二院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㊁上海市统计医院成立的 阳光医院联盟 制定了 华西心情指数量表 ㊂该量表已经过了4轮临床测试,在体系㊁筛查时间等均具有创新点,问卷参数具有较高水平,是中国特色的情绪障碍筛查工具,为我国的心理评估作出了巨大贡献㊂尽管筛查工具多样,但我国对双心疾病的识别率仍较低㊂有研究表明在心血管病患者中,有22.8%和70.9%伴发抑郁和焦虑,但心血管医生对抑郁和焦虑的诊断率仅为3.7%和24%[23]㊂面对双心疾病的低识别率现实,我国双心学者仍需要不断努力㊂6治疗W.J e f f e r s o n首次提出双心医学时就明确表示:双心医学应该成为一个正式的亚学科,在治疗过程中,让心脏病学㊁精神医学㊁基础医学等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士的共同协作,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㊂国内外双心疾病治疗方法多样,主要是在规范心血管疾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精神药物㊁中医药治疗㊁认知行为疗法㊁运动疗法㊁音乐疗法㊁放松训练等中的一项或多项㊂心理问题具体的干预措施可详述如下:6.1精神药物用于干预的药物包括舍曲林㊁黛力新㊁氯硝西泮㊁阿普唑仑㊁马普替林㊁阿米替林㊁地西泮等[24-29]㊂以舍曲林㊁黛力新干预常见,其他的药物干预的研究偏少㊂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㊂在S A D H A R T研究中,证实舍曲林治疗心肌梗塞或者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抑郁是有效且安全的[24]㊂具体药物的用法,因合并焦虑抑郁的心血管疾病种类不同略有差别㊂6.2中医药治疗祖国医药可用于双心疾病治疗的种类繁多,使用频率较多的中药种类有:补虚药㊁理气药㊁安神药㊁活血化瘀药㊁清热药㊂涉及到的具体药材包括甘草㊁柴胡㊁茯苓㊁丹参㊁白芍㊁酸枣仁㊁当归㊁陈皮㊁半夏㊁川芎㊁郁金等[30]㊂6.3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主要是塑造患者对疾病本身发生㊁发展㊁转归的认识,增加家属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㊂具体干预过程各个研究各有特色[31-32]㊂结合必要的心理疏导,可增加其临床疗效㊂通常情况下在心血管科护理过程中容易实施㊂6.4运动疗法多项研究均证实,运动疗法可改善双心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㊂我国传统的太极拳㊁八段锦㊁五禽戏等运动形式均可使患者明显获益[33-35]㊂具体的运动形式㊁频率㊁强度尚无统一定论,可在一定范围内参考我国心脏康复专家共识㊂6.5音乐疗法音乐疗法中播放的音乐多结合患者个人喜好,此处还涉及到中医传统音乐疗法:五音疗法㊂在高静等[36]的研究中表明子午流注择时五行音乐疗法可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减轻日间疲劳和照护者负担㊂6.6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本就是一种心身调节,是我国对双心疾病治疗的一大特色,在治疗抑郁焦虑等情绪疾病疗效肯定[37-38]㊂有研究报道针刺疗法在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时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焦虑/躯体化㊁阻滞㊁睡眠障碍㊁认知和体重情况[39]㊂6.7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指机体从紧张状态松弛下来的练习,包括呼吸放松法㊁肌肉放松法㊁想象放松法㊁自主训练等㊂在目前双心疾病治疗的研究中,采用单一和多种结合的干预方式均有报道[40-41]㊂6.8其他情志相胜疗法㊁穴位贴敷膻中和心俞㊁穴位按压膻中及内关等也有报道[42-44]㊂现有临床研究显示,对双心疾病患者采取药物联合综合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抑郁㊁焦虑情绪,提高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11,29]㊂林红等[45]结合了心理㊁行为及放松训练3项干预,结果表明双心医学模式可以在治疗慢性心衰的同时减轻患者抑郁状态,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意义㊂高颖等[46]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以黛力新联合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㊁抑郁临床效果更为明显㊂李海燕等[47]采用穴位按摩联合五音疗法可提高双心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㊂以双心护理联合放松训练能够有效缓解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㊁抑郁㊁紧张等情绪,降低心理应激程度,提高睡眠质量[48]㊂因此对双心疾病的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且临床疗效显著,但对于综合治疗具体结合的方式㊁其疗效比对有待进一步研究㊂7小结双心医学 立足于人文,能够更好的解释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疾病本身所不能解释的心理问题症状,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㊂但在双心疾病病因㊁发病机制㊁治疗等方面,仍缺乏大数据㊁多样本㊁随机双盲对照实验的研究㊂我国目前还存在低识别率㊁低治疗率的现状㊂增加心血管科医生如何识别双心疾病患者心理状况的相关培训,推广双心门诊的设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双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率㊂因此在将来的医疗活动中,是否每一位就诊于心血管科的患者常规行心理问题筛查?又或者在各级重点专科的评审中,是否应该将双心门诊的设立纳入其中的一项评价指标,以提高双心疾病诊疗水平,让患者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㊂参考文献:[1]刘志学,赵萌萌.事关身心, 双心医学 语境中的中西医 情志问题 访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印生教授[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3.[2]J e f f e r s o nJ W.P s y c h o c a r d i o l o g y:m e e t i n gp l a c eo fh e a r ta n dm i n d[J].P s y c h o s o m a t i c s,1985,26(11):841-842. [3] L e t tH S,B l u m e n t h a l J A,B a b y a k MA,e t a l.D e p r e s s i o na s ar i s k f a c t o r f o r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d i s e a s e:e v i d e n c e,m e c h a n i s m s,a n d t r e a t m e n t[J].P s y c h o s o m M e d,2004,66(3):305-315.[4]胡大一.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的综合管理 双心医学 模式的探索[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5):2-3. [5]朱宁.导言:双心医学的昨天㊁今天与明天[J].医学与哲学(B),2017,38(3):7.[6] L e c h n e rK,v o nS c h a c k y C,M c K e n z i e A L,e ta l.L i f e s t y l ef a c t o r s a n d h ig h-r i s k a th e r o s c l e r o si s:P a t h w a y s a n dm e c h a n i s m s b e y o n dt r a d i t i o n a lr i s kf a c t o r s[J].E u rJP r e vC a r d i o l,2020,27(4):394-406.[7]毛家亮,鲍正宇,何奔.心悸㊁心律失常与心理障碍[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8,22(3):203-205.[8]崔青扬,丁建东,李浩,等.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合并抑郁相关性的M e t a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4(5):792-796.[9]于成,耿淑萍,孙怿泽.双心医学的中医研究现状[J].国医论坛,2017,32(2):68-70.[10]陈晓虎,朱贤慧,陈建东,等.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4):1659-1662. [11]金燕.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17,38(1):51-52. [12]丁荣晶.双心医学研究进展[J].四川精神卫生,2014,27(3):193-197.[13]胡慧.应用 双心医学 治疗高血压合并轻中度抑郁㊁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J].心理月刊,2020,15(4):42,44. [14]张敏,李娜,杨军,等.精神心理障碍在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的表现[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4):653-656. [15]王真,潘江其,屠荣祥,等.焦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误时间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8):2161-2165.[16]王铸.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障碍患者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1):90-91+94.[17]吴楠. 双心医学 在A型性格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甘肃医药,2018,37(7):593-595. [18]王瑾,李妹芳,朱海萍.双心医学模式在护理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8,27(5):507-511.[19]李凤娥,孙辰莹,王颖,等.中药联合双心医学模式治疗P C I术后伴焦虑抑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15(23):88-90.[20]胡成燕,庄晓赛,宁彬,等.双心医学模式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焦虑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医学,2014,35(12): 1648-1650.[21]牛素贞,秦连菊,段和春,等. 双心医学 对冠心病伴抑郁和焦虑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影响[J].临床荟萃,2014,29(08):910-911.[22]冷敏,姜少燕,刘爱敏,等. 双心医学 模式在心肌梗塞伴情绪障碍病人中的应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20(03):211-214.[23]刘梅颜.双心医学的发展与争议[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1):74.[24] G l a s s m a n A H,C o n n o r C M,C a l i f f RM,e t a l.S e r t r a l i n et r e a t m e n to f m a j o rd e p r e s s i o n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c u t e m io r u n s t a b l e a n g i n a[J].J AMA,2002,288(6):701-709. [25]毛慧子,田洪阳,陶贵周.双心医学诊疗模式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39(3):37-40+47.[26]王秋菊,张玉凤,张义,等.黛力新治疗 双心疾病 的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35(5):12-14. [27]廖晓东,钟德福,钟海燕,等.黛力新对中青年高血压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9): 130-133.[28]杨云仙,陈伟,任美琴.黛力新治疗合并焦虑抑郁慢性心血管疾病的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9):3961-3963.[29]张龙,芦斌,徐晓辉,等.心血管疾病合并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与治疗[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6):53-56. [30]翟晶,王凤荣.基于文献研究P C I术后伴焦虑抑郁中医药治疗进展[J].世界中医药,2020,15(9):1364-1368. [31]李盈,韦彬,李珍珍. 双心 护理干预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5):106-109.[32]刘霞,宋硕,杨国平.基于双心医学模式的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0):42-44.[33]孙锋,孙春锋.太极拳运动对老年高血压的干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4):6862-6864.[34]华丽,陆苍苍,王蓓.八段锦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4):510-512.[35]卞伯高,潘华山,冯毅翀.健身气功五禽戏对中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效果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1): 26-29.[36]高静,弋新,吴晨曦,等.子午流注择时五行音乐疗法在慢性心力衰竭焦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4):443-448.[37]王萌,历彦美.针药并用治疗双心疾病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5):94-96.[38]杨婧,周旭升,张捷.浅谈针灸在双心医学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2):421-422.[39]孙静.针刺疗法治疗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40]高新培.双心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唐山:华北理工大学,2018.[41]朱萍,杨承健.双心护理联合放松训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7,32(21):89-90+96.[42]张杰,鞠建庆,张艳,等.冠心病 双心 异常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9):1329-1331.[43]殷建明,罗陆一,张大创,等.通心贴穴位外治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10): 1138-1140.[44]王玉梅,王秋云,张静,等.穴位按压与药物急救对冠心病心绞痛效应差异观察[J].中国针灸,2011,31(7):595-598.[45]林红,潘玉环. 双心医学 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8,8(5):204-206,210.[46]高颖,柴爽爽,关怀敏,等.心可舒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5):28-31.[47]李海艳,辛亚然,刘景璐,等.穴位按摩联合五音疗法治疗双心失眠患者临床效果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6):180-183.[48]李玉东.双心护理联合放松训练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应激㊁睡眠质量和意外事件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9,34(2):102-106.收稿日期:2020-07-26编辑:王秋红。
双心医学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
双心医学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渐为人所知,在心血管科就诊的患者同时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情况。
精神心理问题可以引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同样会导致精神心理问题的出现,精神心理问题也可能以心血管的躯症状为表现形式。
因此形成了心血管与心理医学交叉并综合形成的一门学科------双心医学,而具有类似与不良情绪与心境相关的心血管躯体症状,伴有或不伴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情况则被归为“双心疾病”的范畴。
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日益得到研究者重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明了二者之间的临床表现及发病风险之间的密切联系。
Taylor J等[1]研究显示:抑郁症、社会孤立和情绪异常这三大心理社会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提示:2009年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超过1亿人,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而其中80%以上的心理精神疾病患者未被合理诊疗[2]。
Nicholson A[3]等对共计涉及146538 名参与者的54 项观察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后发现,抑郁是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Roest AM等[4]经过对249846 名患者平均随访11.2 年的meta分析发现,焦虑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
虽然,研究者对于精神心理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发病途径展开了深入研究,涉及炎症学说、神经营养因子学说、基因多态性学说等[5],但是,心理心脏病学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
国际心身医学会曾宣告:“世界心身医学应向中医学寻找智慧”。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其博大精深的宝库中蕴涵着悠久的“双心理论”。
早在《内经》中就认识到“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心的两项重要生理功能,同时将这两个生理功能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
“心主神明”指心不仅具有统帅脏腑、形体、官窍生理活动的功能,而且具有统帅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前后抑郁和(或)焦虑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前后抑郁和(或)焦虑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全文)1 前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作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美国约有每年100万、欧洲约有每年80万患者接受PCI,目前我国PCI手术量已超过每年50万,成功率高达91%-97%,其适应症还在不断扩大[1]。
然而,PCI手术前后患者出现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日益引起临床关注。
小样本临床研究表明,PCI术前患者的焦虑程度高于正常人的14%,PCI术前既存在焦虑,又有抑郁,存在肯定焦虑者占70%,存在肯定抑郁者占38%[2-4]。
说明患者经历手术和基础疾病的双重心理应激,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增加,这种不良心理反应会直接影响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最终成为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上,可使用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广泛焦虑问卷7项(GAD-7)、SCL-90症状自评量表以及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等,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对PCI手术前后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进行临床识别。
近年,PCI术后服用中药的患者比例逐年增加,尤其是部分患者经过中医药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
PCI手术前后出现的抑郁和(或)焦虑症,属于中医“郁证”范畴,治疗郁证的相关方药适用于PCI手术前后抑郁和(或)焦虑症的辨证治疗。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精神抑郁、兴趣索然、烦躁、思维迟缓、疲乏无力、失眠、善忘、性欲减退、食欲下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抑郁发作、焦虑发作、抑郁伴焦虑发作等疾病。
为了提高PCI手术前后焦虑和(或)抑郁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以中医学基本证候和相应方药为基本点,结合现代临床研究进展和专家临床经验,制订PCI术后抑郁和(或)焦虑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学术交流。
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二、如何识别精神心理问题
1.筛查:心脏科的临床诊疗节奏快,对患者的情绪体验难以逐一澄清。心理问题筛查尤为重要。可在诊疗同时,采用简短的三问法,初步筛出可能有问题的患者。3个问题是:(1)是否有睡眠不好,已经明显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或需要用药?(2)是否有心烦不安,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3)是否有明显身体不适,但多次检查都没有发现能够解释的原因。3个问题中如果有2个回答是,符合精神障碍的可能性80%左右。也可在患者等待就诊时,采用评价情绪状态的量表筛查。推荐《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广泛焦虑问卷7项(GAD–7)》、《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等[3,4,5]。
为使共识更具操作性,本共识中精神心理障碍包括心境恶劣、轻中度焦虑和(或)抑郁(定义为超出患者所能承受或自我调整能力,对其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但严重程度没有达到或符合精神疾病的具体诊断标准)、惊恐发作和谵妄。
一、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精神心理问题现状
1.心脏科就诊患者中常伴有精神症状:2005年在北京10家二、三级医院的心血管内科门诊,对连续就诊的3 260例患者的调查显示,焦虑检出率42.5%,抑郁检出率7.1%,其中在冠心病患者中抑郁和焦虑检出率分别为9.2%和45.8%,高血压患者中分别为4.9%和47.2%;研究还显示,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中,12.7%无法诊断心血管疾病,而精神症状明显;27.7%为心血管病患者合并存在精神症状[1]。
2023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家康复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3申国心血雷疾病患者居家康复专家共识(最全版)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中国约有3.3亿CVD患者,这亟需有效策略来管理CVD并改善患者预后。
心脏康复是一种墓于循证证据,采用患者健康教育、认知行为改变相运动训练等干预来改善CVD患者预后的综合干预措施,已被证实可以有效减少CVD患者再入院率、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改善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是现代CVD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脏康复中心的门诊心脏康复真安全性和有效性己被证实,在2018年全球约再55%的国家及地区提供了心脏康复项目,但真转诊率、参与率以及完成率都不甚理想。
据美国医疗保险系统数据显示,2007~2011年出院患者中参与心脏康复者仅占16.3%。
美国一项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注册研究显示,2007~2010年,62.4%的患者被转诊至心脏康复,而真中32.6%参与了至少一次心脏康复,参与者中仅约一半患者完成了26次以上原复。
我国人口基数大,开展心脏康复的医院数量为13.2家/1亿人口,且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只手言少数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参加门诊心脏康复,参与率及完成率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一项新研究显示,2017~2019军参与门诊心脏康复治疗的患者中完成24次以上康复次数者仅占18.7%。
鉴于此,当前迫切需要有效策略来提高患者的参与度,而居家心脏康复(home-basedcardiacrehabilitation , HB C R)则是目前国际认可的潜在策略之一。
HBCR医疗模式是心脏康复不可或缺的环节,与卫生机构的心脏康复中心共同形成连续的心脏康复医疗体系,主要提供以家庭为场景的、以长期乃至终身康复指导而进行的医疗服务,使患者尽可能地恢复正常心肺功能、参加社会活动和提高生活质量。
2019牢美国心血管与肺康复协会( M C VP R)、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联合发表的《基于家庭的心脏康复科学声明》,推荐一部分低危患者居家进行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的临床实践
借助移动医疗 突破康复瓶颈 心脏康复显现新机遇
量化
心脏康复 新模式
便捷 智能
移动医疗是智慧医疗的关键因素,是现代心脏康复充满想象力的新模式,它给传统康复的 局限性带来了新的机遇,突破医疗人力、能力不足的瓶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持续性 医疗变为现实。
患者自我管理、六分钟步行试验
CR仪离线居家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需求巨大
应该从“病”和“人”两方面,全面“康复”患者
1. Boden WE, et al. N Engl J Med. 2007;356;1503-16 2. Rezende PC, et al.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3;146:1105-12
1. JAMA. 1997;277(9):715-21 2. 马俊等. 中国公共卫生. 2010;26(5):555-556
刊发时间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3 年 4 月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3 年 9 月
中华内科杂志
2014 年 2 月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年 1 月
进行中
进行中
进行中
理论技术 :制定五大处方专家共识
以下相关学会联合制定、发表专家共识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心律分会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ILSI )中国办事处
心脏康复需求巨大
心血管慢病防治形势严峻 心脏康复需求巨大 如何让心血管病患者真正获益???
◎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心血管事件急性发作 ◎减少再住院率、死亡率、降低医疗费用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20)重点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20)重点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心脏康复的定义:确保心脏病患者获得最佳的体力、精神、社会功能的所有方法的总和,以便患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尽可能恢复正常的功能,过主动的生活。
心脏康复内容:医学评估、运动训练、心理咨询、营养咨询、教育及危险因素控制等方面的综合医疗,其中运动训练也称为运动康复,是心脏康复的基石,因此,称之为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
心力衰竭(心衰)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和终末期表现,具有高发病率、高住院率、高病死率等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
鉴于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心衰心脏康复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尤其是急性失代偿心衰心脏康复的证据,目前不少国际指南/共识均对急性失代偿心衰(包括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推荐早期活动。
本共识更新点如下:1. 鉴于篇幅有限,运动康复部分是重点内容,其他心脏康复内容可参照已经发布的相关共识。
2. 理念更新:(1)增加了非稳定性心衰早期康复的理念;(2)多种运动负荷试验合理化的选择,符合当今我国心衰心脏康复开展的现状。
3. 运动处方部分增加呼吸肌训练及特殊慢性心衰运动处方内容。
4. 增加了心衰运动康复的流程,体现医院-社区-家庭康复闭环管理模式。
5. 强调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加患者自我管理的内容。
一、慢性心衰心脏康复的内容及评估慢性心衰的心脏康复包括系统评估、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和危险因素控制(包括戒烟处方),以及为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患者教育。
评估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1. 病史采集:2. 生命体征和生化检测:3. 功能学检查:4. 社会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估:5. 了解并记录患者日常运动习惯、饮食习惯、液体出入量/体重管理、盐的摄入和营养状况以及对疾病的看法和自我管理效能;检查患者是否有限制运动的因素,如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贫血、电解质紊乱以及血糖水平等限制运动能力的因素。
心血管产品线的知识考试题目
考试2019年心血管线(2级)产品知识-医药代表任职资格考试试卷刘小文的成绩单92满分 100通过排名 11已有 629 人参与击败 97% 的人再考一次答题详情查看错题Q1.[单选题] (1.5分) 二硝酸异山梨酯临床常用药包括()?A 消心痛B 硝酸甘油C 依姆多D 欣康你的回答: A (得1.5分)答案解析AQ2.[单选题] (1.5分) 原发性高血压急症患者,首选的降压药是()A 硝酸甘油B 氢氯噻嗪C 硝普钠D 阿替洛尔你的回答: C (得1.5分)答案解析CQ3.[单选题] (1.5分) 下列哪项是非心源性胸痛(NCCP)的常见原因A ACSB FGIDsC GERDD AMI你的回答: C (得1.5分)答案解析CQ4.[单选题] (1.5分) 冠脉痉挛患者的一般治疗不包括()?A 禁烟B 限酒C 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D PCI手术你的回答: D (得1.5分)答案解析DQ5.[单选题] (1.5分) BNP 的半衰期为B 22minC 60-120minD 12h你的回答: B (得1.5分)答案解析BQ6.[单选题] (1.5分) 2017年通过谈判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有多少种药品A 56B 45C 36D 18你的回答: C (得1.5分)答案解析CQ7.[单选题] (1.5分) HOT-Plendil试验的研究目的是不同()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A 目标舒张压B 目标收缩压C 目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D 目标心率你的回答: C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AQ8.[单选题] (1.5分) 急性心力衰竭的规范化治疗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A 积极吸氧B 适当镇静C 应用血管扩张剂D 应用利尿剂E 应用β受体阻滞剂你的回答: E (得1.5分)答案解析EQ9.[单选题] (1.5分) 根据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的稳定型心绞痛分级标准,以下描述属于()级?一般日常活动不引起心绞痛,费力、速度快、长时间的体力活动引起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