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哲学问题到信息哲学探讨论文

从信息哲学问题到信息哲学探讨论文
从信息哲学问题到信息哲学探讨论文

从信息哲学问题到信息哲学探讨论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从信息的哲学问题到信息哲学探讨论文》的内容,具体内容:信息哲学是一门成熟的学科,它代表了一个独立的领域(独特的话题),为传统的和新的哲学话题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手段(原创性的方法论),它能够与其它哲学分支比肩并立,为信息世界和信息社会的概念基础...

信息哲学是一门成熟的学科,它代表了一个独立的领域(独特的话题),为传统的和新的哲学话题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手段(原创性的方法论),它能够与其它哲学分支比肩并立,为信息世界和信息社会的概念基础提供系统论证(新的理论)。以下是今天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从信息的哲学问题到信息哲学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从信息的哲学问题到信息哲学探讨全文如下:

摘要:”信息”的哲学问题由来已久,但一直未引起哲学界真正重视。最近西方哲学界提出”信息哲学”(philosophyofinformation,简称PI)研究纲领,把”信息”作为哲学基本概念列入研究范畴,认为它和存在、知识、意义具有同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哲学面临着信息转向。本文将着重介绍信息哲学这门新兴的、具有交叉科学性质的哲学学科是如何成为可能的。

关键词:信息;信息哲学;信息转向;研究纲领

一、前言

当代信息哲学创始人、牛津大学哲学家弗洛里迪(LucianoFloridi)完成了耗时数载,经过广泛辩论的工作,详细论述了信息哲学作为一个研究纲领何以成为可能。早在1996年弗洛里迪便提出”信息哲学”的概念,并在其著作《哲学与计算导论》阐述了信息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Floridi1999)。不久前,西方哲学界权威性期刊《元哲学》又发表了他的论文”什么是信息哲学?”(Flor idi2021a,刘钢2021),其中他对信息哲学这门新兴的、具有交叉科学性质的哲学学科进行了详尽的论证。他的基本论点是:信息哲学代表了一个独立的探究领域(独特的话题);为传统的和新的哲学话题提供了创新的手段(原创性的方法论);能与其他哲学分支并立,为信息世界和信息社会的概念基础提供系

统论证(新的理论)。这是哲学界第一篇系统地分析信息哲学性质的纲领性文章。我们认为正是这一点恰恰是其价值所在,因为信息哲学作为哲学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此便有了一面旗帜。

二、信息哲学兴起的背景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大技术”(包括遗传基因工程和太空技术等)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过去的50多年,无论是理论方面,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还是应用方面,如从晶体管电子计算机到今天的互联*,无不与信息相关。具体说来,科学技术发展的图景呈现出科学”转向”技术的趋势。结果是将人类带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使人们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纵观人类文明史,可以说没有任何技术向信息技术那样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然而,盛行于英美的分析哲学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上个世纪最后25年走向衰落。主要是因为它的批判功能遭到了抛弃,致使科学主义在许多哲学分支成为主导力量,其结果便是”哲学再次被普遍地看作是科学的

延伸。”(Hacker2021),也就是说,哲学渐渐变成科学的附庸,甚至成了科学的”婢女”和”小工”。然而,正如维特根斯坦所指出的,哲学或者在科学之上,像科学的女皇(这个时代科学家认为已经一去不返了),或者位于科学之下,为科学廓清道路、奠定基础。然而,无论是在科学之上或是在科学之下,”哲学都不是与科学比肩的学问。”(Wittgenstein1997)实际上,世界以及对世界的科学描述越复杂,哲学的话语水平也就必须越基本,只有这样才能使哲学自身保持一种超越、批判和反思的地位,这才是哲学的理由。

哲学对信息技术的反思主要基于两条进路,在与社会需求的互动中最终成就了信息哲学。一条是批判性的,即对技术的哲学反思,这主要始于欧陆的人文学者,尤其是现象学、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反思,都是非常具有深度的。同时在社会认识论、媒体理论以及应用伦理学诸多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另一条则属于建设性的,即沿着形式科学提出的哲学问题向前推进。譬如说,逻辑学家图灵提出人工智能问题,在哲学领域中绽放出众多奇葩,在语言哲学、心智哲学、解释学和形而上学等诸多学科都能见到人工智能的身影。数学家维纳提出的关于信息的本质问题,则对传统哲学提出了挑战。逐

渐地”信息”便成为哲学的一个独特话题,信息理论的哲学方法(IPM)的广泛采用在哲学领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的理论成果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还为信息社会提供了系统性论证。

三、信息哲学的发展历程

当代信息哲学从虽然从信息的哲学问题脱胎而来,但形成独立的研究纲

领,却是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的事情。而美国哲学会哲学与计算机分会(AmericanPhilosophicalAssociation-PhilosophyandComputers,APA-PAC)所组织三次大的活动功不可没。第一次是1985年该会促成的计算机伦理学;第二次是始于90年代中期美国的”计算机如何改变哲学”的全国性哲学普查;第三次则是2021年推出”什么是信息哲学?”这篇宣言。所有这三次大的活动,均得到西方权威性哲学刊物《元哲学》的全力配合,分别出版题为了《计算机伦理学》(1985)、《数字凤凰--计算机如何改变哲学?》(1998)以及《赛博哲学--哲学与计算机交汇》(2021)的专刊。而美国哲学会哲学与计算机分会的两任会长拜纳姆(T.W.Bynum)和穆尔(J.H.Moor)则对这三次大的活动起了积极和直接的推动作用。

从信息的哲学问题到信息哲学并非一帆风顺,追溯它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a)探索阶段。图灵于30年代便开始发表关于人工智能的文章。在以后的50年中,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人工智能、计算科学、复杂性理论以及信息与通信技术等,相继引起哲学界的关注,尤其是人工智能。信息的科学研究为其成为哲学中一个独立探索的领域奠定了基础。这期间也不乏一些力作问世,如1978年斯洛曼(A.Sloman)在他的《哲学的计算机革命》这部著作中,便宣布了新的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哲学范式。他大胆地预测道:”数年内倘若还有哲学家依然不熟悉人工智能的主要进展,那么他们因其不称职而受到指责,便是公道的。在心智哲学、认识论、美学、科学哲学、语言哲学、伦理学、形而上学和哲学其他主要领域中从事教学工作而不讨论人工智能的相关方面,就好比在授予物理学学位的课程中不

包括量子力学那样不负责任。”(Sloman1978)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学术界却未能提出一种成熟的,具有创新意义和影响力的研究纲领。而人工

智能的作用就好像是特洛伊木马,将一种更具包容性的概念引入哲学的城堡。 (b)徘徊阶段。信息社会迎来了历史上最快的技术增长。此前没有任何一代人曾经暴露在如此异常的技术力量的加速度之下。信息和计算机*络资源利用占有绝对的地位,其现实性便是相应的社会变革和伦理责任。在主导科学和社会生活及未来的所有因素中,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和信息与通信技术是最具战略意义的,信息成为社会生产与交往的重要的资源。即便如此,信息哲学依然被视为跨学科的(transdisciplinary)而非交叉科学的(interdisciplinary)。哲学界和科学界对其发展尚未做好准备;而文化和社会背景也同样。信息哲学只有在两个领域之间摇摆不定。一方面产生许多有意义的成果,但仅限于一些研究专业,如人工智能哲学、计算机伦理学等。另一方面,则作为方法论被其他领域所吸纳。这两方面的趋势为促使信息哲学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做出了进一步的贡献。

(c)确立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末,信息作为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开始得到哲学界的承认,如国际著名的哲学家达米特(M.Dummett)在其《分析哲学起源》中,赞同信息是比知识更基本的概念的观点。(Dummett1993)此外,美国《时代周刊》将个人计算机评为1982年的”年度人物”。1985年,美国哲学会创建了哲学与计算机分会。同年,美国主办的权威哲学期刊《元哲学》出版了题为《计算机与伦理学》的专号。首次由计算与哲学协会(AssociationofComputingandPhilosophy,CAP,即目前国际计

算与哲学协会(IACAP)的前身)出资赞助的年会于1986年在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召开。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哲学界已经完全意识到信息哲学所探讨的问题的重要意义,同时也确认其方法论和理论的价值。信息的概念、方法、技术和理论已经成为强大的”解释学装置”。它们形成了一种元科学,具有统一的语言,在包括哲学在内的所有学术领域畅通无阻。1998年,《元哲学》出版了《数字凤凰棗计算机如何改变哲学》专刊,这是美国哲学会哲学与计算机分会的在1997年完成的哲学普查总结。其中首次确认信息哲学的涌现是哲学的一股新生力量,改变了哲学家理解那些诸如心智、意识、经验、推理、知识等诸多哲学基础和概念的方式。(Bynum

(ii)新领域能够成为有效的收敛吸引子,即在这个领域产生的成果足以吸引大量的资源,包括人力的和财力的等等。这说明此领域富有生命力,使得大家乐

意为之献身;

(iii)新领域要有足够的影响力,能够将各种资源聚拢起来形成合力,而且还要能够从已经成熟研究领域”挖”资源,而不是相反;

(iv)最后,新领域研究内容要极为很丰富,这样便可以组织起泾渭分明的子领域或下属学科,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专业化的需求,这包括研究队伍、教学队伍以及应用领域的合理人才配置。

那么信息哲学是否满足上述四个条件呢?下面我们便具体来看一下。哲学基本上以两种方式介入”tiesti”问题,一种是现象学方式,一种是元理论方式。语言哲学和认识论是”现象学”或现象的哲学的两个例子。它们的话题分别是意义与知识,而不是语言学理论和认知科学。另一方面,物理学哲学和社会科学哲学则明显属于”元理论”的例子。它们所探讨的问题

来自有组织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同样也研究自然或社会现象。然而,其他一些哲学常常把现象学和元理论的旨趣相结合。譬如,数学哲学和逻辑哲学。而信息哲学,虽然它的话题很古老,但是在思想史上,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却是非常晚近的事。信息哲学像数学哲学一样,偏向现象学。它首先关心信息世界、计算和信息社会所呈现出的一阶现象的整个领域。但是,之于其自身资源的方法论批判方面,它更倾向于一种元理论方法,也就是说,它在现象学和元理论之间保持着一种必要的张力。

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哲学?根据弗洛里迪的意见,信息哲学涉及两个方面,即(a)信息的本质研究和及其基本原理,包括它的动力学、利用和科学的批判性研究,以及(b)信息理论和计算方法论对哲学问题的详细阐述和应用。(Floridi2021a)下面我们分别考察一下这两个方面。

定义的前半部分涉及一个新的哲学领域,它要对”tiesti”问题做出详尽、明确和清晰的解释,即追问”信息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新领域的首要标志。信息哲学不同于数据通信的定量理论(信息论)的研究。从整体上看,它的任务不是要发展关于一种科学的统一理论,而是一个整合的理论体系,目的是分析、评价和解释信息的各种原理和概念,信息的动力学和利用。特别关注的是来自不同应用背景和与其他主要哲学概念,诸如存在、知识、意义等相关系统的问题。定义中”信息的动力学”指的是(i)信息环境的构成和模式,包括其系统的性质、

交互的形式,内部的演化等;(ii)信息的生命周期,即各阶段信息的形式和功能的活动,从信息发生的初始到它最后的利用和可能的消失;(iii)计算,一方面指图灵机意义下的算法处理,一方面指更广意义下的信息处理。

定义的第二部分表明信息哲学不仅是一个新的领域,而且还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方法论。对信息的概念本质及其动力学和利用的研究,则由信息与计算科学和信息与通信技术所提供的方法论和理论得以继续。这一视角也同样影响了其他哲学话题。信息的理论和计算方法、概念、工具和技术已经开发出来了,而且在许多哲学领域得到了应用,这些应用下面还要谈到。

从我们目前的研究来看,信息哲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能够满足上述四个条件。我们仅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之。2021年11月6日,德国洪堡基金会在柏林举行了颁奖仪式,将高达200万美元的保罗奖(WolfgangPaulAward)授予美国布法罗大学的哲学家史密斯(BarrySmith),旨在资助其形式本体论(formalontology)的哲学方法和理论在信息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据信,这是哲学家迄今为止得到的金额最高的一项研究奖金(Donovan2021)。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哲学的方法论已经找到了它的用武之地。

总之,作为西方新兴起的一个哲学思潮,信息哲学被定义为批判性研究的哲学领域,它涉及到信息的概念本质和基本原理,包括信息的动力学、利用和科学以及对哲学问题的信息理论和计算方法论的提炼和应用。它代表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独特的话题);它能为传统的和新的哲学话题提供一种创新的方法(原创性的方法论);它能与其他哲学分支比肩并立,为信息世界和信息社会的概念基础提供系统论证(新的理论)。

五、信息哲学的研究纲领

信息哲学既然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纲领又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信息哲学的研究纲领强调的是”信息转向”(informationturn),即强调信息的基础性地位,弗洛里迪甚至提出信息哲学将成为未来的”第一哲学”(philosophiaprima)的口号。(Floridi2021a)纵观西方哲学的发展轨迹,可以清楚的看出哲学研究背景的几次大的转向。先是17世纪的科学革命使哲学家将其注意力从可知客体的本质转移到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知识关系,因此从形

而上学转向认识论,即从探讨”存在”转向”知识”。接下来则是”语言转向”,其显著特征和重要结果是将传统哲学的存在论和认识论研究均放到语言的层面上进行考察,即从探讨”知识”转向”意义”企图通过分析语言达到对世界的认识。那么,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终于使信息哲学的地位凸显出来并逐渐走向前台,则预示着哲学研究背景的再次转向,即从”意义”转向”信息”这一更为基础的分析概念,将人类理解带向更基本的层面。信息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圈(infosphere)的出现,已经使信息上升为一个基本概念,与诸如”存在”、”知识”、”意义”等基本概念同等重要。(Floridi2021b)可以预见,信息哲学的问世对基本的哲学观会产生很大影响。

实际上,早在80年代初,英国哲学家埃文思(G.Evans)便提出,知觉经验先于概念内容,概念内容是基于知觉经验的判断,但是知觉经验仅仅是一个信息状态,只具有非概念内容。(Evans1982)后来,埃文思的观点得到国际著名的哲学家达米特的赞同,他在《分析哲学起源》中评论道:”......有一个比知识更天然和更基础的概念......这个概念便是信息。信息由知觉传递,由记忆储存,尽管也通过语言传递。在恰当地达到知识之前有必要集中在这个概念上。例如,获得信息无必要理解使其具体化的

论点;信息流的运作层面要比知识的获取和传播更为基本。”

在我们看来,达米特的意见是值得重视的。这不仅因为他是世界级的哲学家,更因为他抓住了西方哲学走向的大脉络。分析哲学在经历了上个世纪的兴衰之后,基本上已经淡出,退入背景,化为春泥。另一方面,信息革命的成功极大地影响了哲学,在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学和伦理学等哲学的主要领域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计算机不仅改变了哲学家的职业活动,如研究、合作以及教学等,更为重要的是,还对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心智、意识、推理、逻辑、知识、真理等等。作为分析哲学的重要人物,达米特不会对这些基础性的变革视而不见,因而,信息哲学能够在分析哲学的重镇牛津大学问世,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不仅如此,美国著名哲学家丹内特(D.C.Dennett)甚至提出:”信息的概念有助于最终将心、物和意义统一在某个单一理论中。”(Dennett1987)也就是说,信息的概念有可能将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统一在一个理论之内。这一观点也可

以从信息哲学主张的研究纲领看出来,因为信息哲学的核心目标便是寻求统一信息理论(UnifiedTheoryofInformation,UTI)。

具体来说,信息哲学的理论旨趣有以下四个方面:

(a)核心。寻求统一信息理论,这是信息哲学研究纲领的”硬核”。其基本问题就是对信息本质进行反思;同时对信息的动力学和利用进行分析、解释和评价,重点关注在信息环境中引发的系统问题。

(b)创新。以(a)为基础,其主要目的是为各种新老哲学问题提供信息理论的哲学方法(Information-theoreticPhilosophicalMethod,IPM)。

创新是信息哲学最具特色的,也是使信息哲学得以在哲学殿堂确立地位的关键所在。其中包括诸多哲学领域,这将在下一节具体讨论。

(c)体系。属于原信息哲学(proto-PhilosophyofInformation)理论体系的根基。它以(b)为基础,为上述创新目标的各个分支提炼理论分析框架。利用信息的概念、方法、工具和技术来对传统和新的问题进行建模、阐释和提供解决方案。

(d)方法论。这一目标属于传统的科学哲学,它以(b)为基础,对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和信息与通信技术及其相关学科中的概念、方法和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为其提供元理论分析框架。

六、当前信息哲学的重点研究领域

一个学科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的资源,除了要看学科本身,如看它是否古老、是否有经典、是否有大家等,更要看这个学科所讨论的话题是否能够产生有说服力的成果。信息哲学之所以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除了它的话题可以上溯到古老的传统(如普遍计算的思想源于大哲学家莱布尼兹)之外,关键还在于它利用计算机拓展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方法论,即我们所说的创新的方法论。正是由于有了新方法,传统的话题才能获得新的视角,获得新的生命,而新的话题也会随着新的方法论的广泛应用不断问世。

新的视角的引入同样也影响了其他哲学话题。信息理论和计算方法、概念、工具和技术已经开发出来了,而且在许多哲学领域得到了应用,这才是它迷人之所在。例如,对人和动物的认知和语言能力以及智能的人工形式可能性的理解,这其中就包括人工智能哲学、信息理论语义学、信息理论认识论、动态语义学;分析推理和计算过程,包括计算哲学、计算科学

哲学、信息流逻辑、情景逻辑等诸多方面;解释生命和代理的组织原则,而人工生命哲学、控制论和自动机哲学、决策与博弈论等遍落入这个范畴;发明新的方法来为物理和概念体系建模,上面提到的斯密斯博士的形式本体论便属于这个领域,另外信息系统理论、虚拟实在哲学等也是该领域要涉及的内容;再就是以模型为基础的科学哲学、科学哲学的计算方法论等以阐释科学知识的方法论为目的的领域;

由于计算机和*络的广泛应用,产生了相应的社会责任和新环境下行为规范的问题,因此,计算机和信息伦理学、人工伦理学等伦理学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显学”;美学是古老的,但数字美学作为存在语义化的新阶段,可以为当代社会的知识体系提供系统性处理,可以使人类更进一步理解社会并负责任地建构这个数字世界,因此数字多媒体/超媒体理论、超文本理论以及文学批评等无疑将成为虚拟环境下的首要问题;还有体现信息社会以及在数字环境下关于人类行为的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现象等。(Floridi2021)这些分支领域的存在证明信息哲学足以满足进一步专业化的要求。信息哲学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它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收敛的理论框架。

从另一个角度看,专业社团对学术共同体的影响无疑也是巨大的。例如,在信息哲学得以确立的过程中,美国哲学协会哲学与计算机分会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另一个例子便是计算与哲学协会。在过去的16年中,该协会每年都围绕一个计算和哲学相关的主题举行年会。回顾过去各年会所讨论的议题,可以发现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值得关注的。首先,是哲学教学的计算机应用,这包括以计算机为中介的计算、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电

子出版、逻辑与逻辑软件、*络哲学资源建设等范畴;其次是计算机的社会方面,如信息与信息技术哲学、计算机伦理学、计算机文化与社会、虚拟实在等;第三,与哲学的创新相关,其中人工智能/认知科学、人工生命/生物学中的计算机建模、形而上学等是重点关注的问题。(IACAP2021)计算机和*络的出现,改变了哲学家对哲学基本概念的观念,如信息哲学所探讨形而上学问题更多地侧重于分布式处理,突现的性质、形式本体论、*络结构等问题,这是传统哲学所未能涉及的领域,因而可以说信息哲学将哲学探究的疆域拓展了,为人类理解做出了新贡献。

布莱克维尔出版公司即将推出当代信息哲学的创始人弗洛里迪主编的一部导论性的著作,《计算与信息哲学指南》。从中也可以看出信息哲学的基本走向。(Floridi2021)在他看来,信息哲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信息、计算、复杂性和系统;在计算机的社会维度要讨论的议题有计算机伦理学通信与交互作用*络空间数字艺术;心智与人工智能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其中人工智能哲学及其批判、计算主义、联结主义与心智是主干;现实的与虚拟的世界构成信息哲学的另一重要维度,其中包括形式本体论、虚拟实在、信息的物理学、控制论、人工生命等诸多话题;语言与知识、信息与内容、形式语言和超文本理论形成信息哲学的一极;而逻辑与概率则设计诸多逻辑,以及人工智能中的概率性推理、决策论和博弈论等;最后是科学哲学中的计算、计算机科学的方法论、信息技术哲学、作为一种哲学方法的计算建模等。

2021年国际著名人工智能杂志《心智与机器》第一期将出版信息哲学专刊,也是由弗洛里迪任主编。论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与信息哲学相关的元理论问题;信息哲学的方法论方面;哲学的信息转向以及信息哲学的各专业领域问题,包括人工智能哲学、计算的科学哲学、认识论的信息理论方法、语言和心智哲学、计算机伦理学、超文本理论、信息哲学中的重要问题的概念分析。

七、结语

正如《数字凤凰》的主编所宣称的,”哲学领域不时会发生一些大的运动。这些运动始于若干简单但却非常丰富的思想棗这些思想为哲学家提供了审视哲学问题的新透镜。渐渐地,哲学方法和问题得到了提炼并根据这些新观念获得理解。随着新颖而有意义的哲学成果的获得,运动发展成一股蔓延至整个学科的知识浪潮。一个新的哲学范式涌现了......计算便为哲学提供了这么一套简单而又令人难以置信的丰富观念棗新颖而又演变着的为哲学探究所准备的主题、方法和模式。计算为传统的哲学活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计算正在改变着哲学家理解那些哲学基础和概念的方式......哲学探究中的这股思潮吸收了根据计算的主题、方法或模式,正稳定地迈向前方。”(BynumandMoor1998,p.1.)像凤凰涅磐一样,哲学获得了新生,这门新的哲学范式便是信息哲学。

概括起来,信息的科学研究不仅为哲学提供了崭新的信息理论的哲学方法,为哲学贡献了具有原创意义的方法论。另一方面,信息的哲学反思又为信息社会

的理论基础提供了系统论证,形成了与其他哲学分支并立的新的理论体系,引导并规范着信息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根据我们的研究,西方各种后现代思潮大有收摄于信息哲学的趋势,并有可能出现新的理论综合,这是值得注意的。

本科课程考查(论文)专用封面

本科课程考查(论文)专用封面 作业(论文)题目: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所修课程名称:商业心理学 修课程时间: 2011 年 3 月至 2011 年 6 月 完成作业(论文)日期: 2011 年 6 月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评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__ _ _ _ _ _ _ _ _ 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_ _ _ 学 院 _ _ _ _ 2 1 ______级_____ _工商管理_____ 专 业 姓 名 _ _ 张 春 禄__________ 学号_ _ _ 2 1 1 1 2 4 4 8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密)………………………………(封)………………………………(线)………………………………

摘要: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的三大马车之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又是市场购买活动的主体。消费是一种行为,是消费者主体出于延续和发展自身的自由的目的,有意识地消耗物质资料的能动行为1。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心理、行为活动日益复杂,所以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也复杂多样,不仅包括个人因素——生活方式、价值观、审美观、个人性格气质等。还包括各种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文化氛围等。这些因素的多样性也使得消费本身具有本能性和社会性,这些因素之间也相互作用、相互交织使得消费者行为的原因也复杂多样,但深入探索消费者行为因素,对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提高消费在GDP中的贡献率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消费、消费者、环境 主要内容: 一.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观原因(个人因素) (一).消费者的气质、性格 心理学认为气质是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不同个体之间在气质类型上存在着多种差异,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从而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在消费行为中,不同气质的消费由于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往往会产生活动效果和消费效果。一个胆汁质的消费者,对自己确定的消费行为从不会产生动摇,一个多血质的消费者常常表现于乐于和别人打招呼,改变主意也快,粘液质的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动作较迟缓,挑选商品使喜欢独立进行,而抑郁质的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常常犹豫不决。相对于气质,笔者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对其行为的影响更深刻,性格具有很普遍的社会意义,人们可以根据社会道德标准来评价性格的优劣和好坏,性格好比一张多面镜,可以折射出心理活动的多个侧面,性格反映在消费行为中,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消费风格,比如不同性格的人对待消费观念的更新态度会不同,消费情绪不同,消费决策也会不同,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二).消费者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种价值观念会直接表现为消费者在购买卖活动中的基本态度,消费者的行为是消费者产生购买动机、形成购买意图、采取购买行动的连续过程。其中,购买动机是导致实际购买行动,并最终完成购买过程的关键。而明确的购买动机来自对商品或服务的坚定信念和积极态度,美国学者班克斯对芝加哥地区456名家庭妇女就7种商品的偏爱商标、购买动机和实际购买的相互关系进行调查发现偏爱商标和购买动机几乎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因为价值观而形成的态度与购买动机、购买态度呈正相关关系。消费者在购买与消费过程中表现的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念和倾向会以不同的行为方式被呈现,当然,审美观念也是如此,每个消费者会形成各自不同的审美标准,尤其是年龄相差较大的消费者之间,这种差异所反映的购买行为尤为明显。 (三).消费者的能力 在购买或活动中,消费者要能够顺利完成自己的购买行为,买到满意的商品,必须具备各种能力,其中主要是对商品的感知、记忆、辨别能力;对信息的综合分析、比较评价能力;购买过程中的选择、决策能力,以及记忆力、想象力等。这些能力是消费者实施消费活动的必备条件,不具备这些基本能力,任何购买和消费行为都无从发生。而基本能力的高低强弱会直接导致消费者行为方式和效果的差异。 (四).消费者兴趣爱好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与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具有稳定的指向,并能持续较长时间。兴趣有助与消费者积极为购买做准备,如消费 1选自《消费者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CSSCI来源集刊)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CSSCI来源集刊) 征订函 尊敬的_____________: 您好!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依托国家重点学科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而编辑出版的国内唯一一份专门发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刊物,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主办,其鲜明特色是强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的学深度解读、关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前沿热点、注重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展专题性研究。自2001年创刊以来,该刊荟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以色列等国家的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专家、中青年学者的力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设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发展”、“东方社会理论探讨”、“文化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研究”、“哲学新书评价”等专栏。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自2001年创刊以来按年度出版,目前已出版了9卷,发表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学术论文300余篇,共400多万字,充分反映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成果、新动向,已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前沿成果发表的重要平台,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自2007年起,该刊已成为CSSCI来源集刊。 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和学术交流,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现面向全国高校的相关院系、研究机构、图书馆以及个人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征订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共8卷(2002年卷至2009年卷),原价252元,优惠价格为230元,免收邮费。 贵单位如拟订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请填好随信所附订单并加盖公章邮至我处,同时将订购费用汇至我处,我们收到订单和订费后立即邮寄刊物。 北京雷速科技有限公司 2009年5月20日

论文封面格式

附件1:2016年半年成人(自考)毕业设计(论文)封面附件2: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和装订格式要求

附件1: (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工程学院请自行调换) 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专业名称: 准考证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附件2: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和装订格式要求 继续教育学院学生毕业论文由三部分组成,依次为:论文封面,论文摘要,目录,主体部分。论文封面按统一印刷好的格式填写。 为了使继续教育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统一,对毕业设计(论文)剩余部分内容的撰写和装订格式作如下统一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格式要求 (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以最恰当、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论文题目的写法应遵守以下规则。 1.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语、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公式等。 2.尽量集中一完整句子,避免在题名中出现符号。 3.确有必要时,可用副题名在正式题名下用括号括起。 4.题名在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都应完全一样,不得简化。 5.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 (二)论文摘要与关键词 1.论文摘要 毕业论文摘要为300字左右,要求用纸规格用A4纸。摘要格式:上边距,左边距25毫米,下边距、右边距20毫米。摘要中的论文题目选择三号黑字体;“学生姓名”、“班级”、“指导老师”字样为四号宋体,其内容为四号楷体字;“摘要”、“关键字”字样为四号黑体字,其内容选择五号宋体字。摘要内容要求如下: (1)摘要的目的是使读者不必阅读全文,就能获得论文中主要信息。 (2)摘要的内容应包括主要工作项目、研究目的、实验方法及主要数据和结论。 (3)摘要应是一篇可以独立使用或引用的完整的短文。 (4)摘要一般不用图表、公式、化学结构等。 (5)摘要应排除本学科已成常识的内容。 (6)摘要应用第三人称书写。 (7)不得引用他人的著作。

马克思小论文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行动的思想指南。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不会有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指引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泛论基础。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始终是同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要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夜色社会主义的联系,我们先要来了解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作用: 一、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马哲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 1、反思功能。 反思既是对思维对象的反复思考,又是对思维本身的反身思考。反思首先是反复思考,是对思维对象的再思、三思、多思。反思具有反复思维和反身思维的双重含义,是思维之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辩证统一。 2、概括功能。 哲学是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性的理论反映,在概括各方面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哲学意义上的包括人在内的世界图景。 3、批判功能。 马哲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人与世界现实关系作出评价。要改变世界,就必须对现存世界持批判的态度,在对现实的批判中确立作为现实之否定形态的理想,再通过实践把理想转变为新的现实。辩证法意义上的批判不是消极的否定。 4、预测功能。 哲学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引导着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它可以从大体上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发展趋势。哲学的预测不同于具体科学的预测,它更带有宏观整体性、综合性、概括性的特点。 二、人生的根本指南 科学的人生观是马哲即科学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方面。 人生观就是对人生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对人生观起根本指导作用的是他所信奉

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附件2 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一、课程论文的组成及写作要求 (一)课程论文的组成 课程论文包括:封面、声明、目录、中文题目、中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可选)等。 (二)写作要求 1.题目 题目应该简洁明了、有概括性。论文题目一般中文字数不超过20个字,外文题目不超过15个实词,不使用标点符号,中外文题名应一致。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通用缩写词。 2.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 3.摘要 摘要要求扼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摘要以200-300字为宜,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相对应。 4.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5.正文 正文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基本概念

和理论基础;实验方案的拟定;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论证理论在研究中的应用,研究得出的结论等。 6.注释 采用脚注。所引资料来自刊物需注明:作者、篇名、发表的刊物名、出版年号、期号;所引来自著作需注明:作者、著作名、出版单位和出版年号、页号。每页注释编号均从①开始。 7.参考文献 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以近期发表的杂志类文献为主,且要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原则上要求有一定的外文参考文献,网络资料参考文献不得超过四分之一。参考文献附在全篇正文之后,每条另起一行,序号用[1][2]等形式标注,并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各种参考文献的类型。 8.附录 学生可具体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列出该栏目,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程序代码、框图、结构图、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以及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其他补充信息。 二、书写及打印要求 (一)论文要统一排版打印,用A4纸单面、纵向打印。上、下边距各为2.0cm,左边距为3.0cm,右边距为2.0cm,纵向左侧装订。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业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本科)复习作业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A 19世纪20年代 B 19世纪30年代 C 19世纪40年代 D 19世纪50年代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政治经济学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3、哲学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4、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客观规律性 C.普遍联系 D.永恒发展 6、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 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7、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8、空间的特点是() A三维性 B一维性 C可知性 D连续性 9、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10、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A.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B. 发动群众,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C. 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D. 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B.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D.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 C.人的头脑中固有的 D.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E.人脑的分泌物 3、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很全很经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 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①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

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四,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⑤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联系: 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联系的含义和特征);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③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 发展: ①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原理:新事物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前进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的母腹,它对旧事物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优越性;社会领域的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 ②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正、反、换)。 ③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而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是有限的,世界的无限发展是由无数个事物有限的发展过程的集合而成的。

浅谈马克思的小论文

浅谈马克思主义 从初中一直到现在的大学,我们都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其实,就我个人来说,我很崇拜马克思,觉得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是个很传奇的人物,虽然我对他的生平事迹不是很了解,并且人们对于他的关注似乎更多的在他的革命思想方面,但确实从他的思想理论中能够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当然,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并不只是马克思一个人的成果,初期还有恩格斯,发展中有列宁等伟大的思想领袖。我们从小就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现在大学还要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接触,以下是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认识和了解。 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理论来源包括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学。他吸收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以及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通过有机的结合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前提是19世纪形成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社会科学前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阶级斗争学说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有了这些基础和条件,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勤奋学习和伟大实践,就形成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1840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世界就此改变了。 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世界观,唯史观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史观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学科紧密联系,给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市给了工人阶级。”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由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明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方向和道路,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及无产阶级建党学说,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社会物质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的注意,揭示了它在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并且对实践的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以及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马克思认为人们不应单纯从客体方面去理解存在,而应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存在,即首先把存在看作是主体实践的对象,改造的对象;因为正是人们的实践活动不断地使周围的世界发生变化,使“自在的”自然不断转化为“人化的”自然。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业答案

1. 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0分) 1、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A )。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 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 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 D、使人们一劳永逸 2、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是指(A C D)。 A、一切形式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主体 B、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C、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纯粹精神运动 D、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E、运动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 A )。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 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 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 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B )。 A、主观唯心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不可知主义 5、有个驼背的人去求医,问能否治好他的驼背。医生说:“可以。”随后就叫他趴在地上,然后用门板压在他背上,医生站在门板上面用脚使劲往下压,驼子叫苦连天,直到把背压直,

而人却被压死了。驼子家属要医生偿命。医生争辩说:“我只负责治病,不管什么救人。”这笑话(B C D )。 A、是对医生的不敬 B、深刻地讥讽了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 C、说明形而上学思想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D、形而上学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E、说明古代的医生不会看病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C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7、抓中心环节带动其他,用抓重点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是根据(C )。 A、矛盾普遍性的原理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相互关系原理 8、分析形势的好与坏的方法论根据是(C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9、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是指(C D )。 A、事物又回复到原来的出发点

西南大学课程论文封面

成绩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投资的文献综述课程名称:文化投资 任课教师:甘晓龙 专业:文化产业管理 班级:文管一班 学号:222012304052030 姓名:夏杰 2014年12月19日

企业社会责任投资 【摘要】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投资理念越来越被重视,中国也不例外。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我国要如何才能搭上企业社会投资这一顺风车,需要综合看各种因素。 【关键词】社会责任内涵;企业社会责任投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1、社会责任投资内涵 1.1社会责任投资定义 由于对社会责任理解的差异,对于社会责任投资也就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比如,将社会责任投资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投资或伦理投资,对社会责任投资的范围、投资方法、过程的理解较为狭隘。目前对社会责任投资比较权威的定义是美国社会责任投资论坛(SIF)的定义:社会责任投资是这样一种投资过程,即以消极(如将违背道德或伦理标准的烟草、军火、赌博等行业剔除在投资组合外)和积极(即依照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标准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标准来筛选投资对象)的投资筛选方法,在严格的金融分析框架内,考虑投资的社会和环境结果或影响。 社会责任投资相对于股东利益至上的投资策略而言,是一种进步,它把股东视为公司价值创造的一方,而不是惟一的利益相关者。除此之外,还将包括顾客、员工、供应商等在内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纳入了公司价值创造的考量范围之内。因此,社会责任投资实质是对传统投资策略的丰富和扩展,其投资过程可以理解为基于多方利益相关者模型的公司价值的发现过程。发现公司价值的过程也必然伴随着对各利益相关者进行的全面调研和考察,而不仅仅局限在只调研和考察股东的盈利情况上。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社会责任投资理念是对传统投资理念的超越,而不是颠覆。 1.2社会责任投资特征 社会责任投资具有两大明显的基本特征:第一,与传统的证券投资方式不同,除了要严格考虑被投资对象(上市公司)的短期经济(财务)绩效外,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问题及未来走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这20多年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属于思想解放后提出问题的阶段,主要是围绕真理标准、人道主义与异化等问题进行的,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找到了突破口,扩展了视野,确定了基本的问题域。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属于问题走向凝练,逐渐形成鲜明的理论增长点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人学、社会发展哲学等都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三个阶段就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本文旨在对第三阶段即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状做一个宏观的描述,并试图揭明目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预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走向。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状 文革时期全民学哲学、全民研究哲学的狂热使得哲学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时代矫枉过正式地倍受冷落。不过,随着中国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人们开始注意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与品位;一些棘手的现实问题也呼唤着哲学的出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敏锐地注意到这一动向,多次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因此,在世纪之初的中国,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的哲学研究并非一如既往的贫困,而是进入了初步繁荣的阶段。我们可以从研究格局、研究路径、研究视野、研究内容等方面来描述当前初步繁荣的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 从研究格局来看。现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形成了多元、分散的格局。以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少数几个重点大学,论题也比较集中,往往形成全国一起讨论某个问题的态势。目前这种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群体来看,出现了高等学校(包括综合性大学、专科性院校、军队院校) 、各级社会科学院、党校,甚至还有民间学术组织的多层次体系。高等学校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导力量,其目前格局可以成为全国研究格局的说明和缩影。就高校而言,一是从地理格局上比以往更趋分散。全国不同高校已经拥有7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学科、19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成为各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心,很多大学之间的水平已在伯仲之间,以往一两所大学号令天下的时代结束了。二是理工科院校异军突起。在过去,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话语权主要把握在综合性大学或文科型院校手中,理工科院校更多是上好哲学公共课。现在许多理工科院校已经成长为足以与老牌院校抗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例如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三是许多大学都形成了自己比较集中的兴趣点和相对稳定的学术共同体,围绕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持续的研究。例如北京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的研究、人民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的价值与文化的研究、复旦大学的西方马克

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知识归纳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一章 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

小论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

联系自身浅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社会实际生活、学习、 工作中的指导意义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我国是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国家,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乃至所以阶层人民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是一名已经社会实践的大学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不仅使我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方向;也让我学到了理论知识,更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了许多,分析和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就简单谈谈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以及其对我学习、生活、工作的影响: (一)、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 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单单是指一个概念或者某一个领域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一沉不变的,马克思主义是能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不断修复的;在不同历史时间背景下,在不同社会环境下,在各个时期甚至在未来,都是由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新鲜事物的不断认知作为其基础的,基础的变动是根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及方法的理论表达。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实际无形存在,适用于各个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发展主义;是社会进步,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思想。 在历史的长河中,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在到现代主义社会,无论是资本阶级还是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各个时期都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唯一动力,不能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近代才有,这是形而上学的;它具有客观性,对立和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在社会科学方面,一切科学都是一句一定的自然规律存在,社会科学的发展是生产力,是不断社会实践中的结晶;认识科学,认识世界在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的、相互制约的。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具有一直性,不能先认识在改造,不能改造了就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50 道试题,共50 分。) 1. 否定之否定规律(C) A. 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B.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 C. 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 D.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 2. 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D) A. 运输设备 B. 仓储设备 C. 维修工具 D. 生产工具 3. 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B)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4. 发展的实质是(C) A. 事物的一般变化 B. 运动 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量变 5. 从阶级划分的角度来看,阶级是一个 (A) A. 经济范畴 B. 政治范畴 C. 思想范畴 D. 广泛的社会范畴 6. 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C) A. 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 B.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的 C.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 D. 生产力的性质直接决定的 7.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 A. 实践—认识—实践 B. 感觉—知觉—表象 C. 概念—判断—推理 D.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8. 对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D) A.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B.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C. 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 D. 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9.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它是 (D) A.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 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 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D.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0.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B) A. 根本动力 B. 直接动力 C. 最终动力 D. 唯一动力 11. 人脑是 (C) A. 思维的机器 B. 思维的源泉 C. 思维的物质器官 D. 思维的物质外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规律(2020年7月整理).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表现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作用的表现是推动事物量变和质变。 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坚持内外因相统一的观点,坚持内因论反对外因论,又要反对忽视外因的片面观点。坚持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统一。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反对把两者剥离开来的形而上学观点,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④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与方法论意义 事物的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坚持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并兼顾其他。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坚持分清主次,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 坚持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⑤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方法论体系中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内容: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 (2)量变质变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小论文-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了认识论,并贯穿了唯物辩证法原则,创立了真正科学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突出地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于以下几点: 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毛泽东指出:“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这是任何人实际走着的认识路程。”没有实践,客观事物同认识主体就不能发生任何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认识。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他人则仍为直接经验。这就是说,一切知识就其最初来源而言,仍然是实践。 我国东汉时期(公元25-120年)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对雷电现象做过解释。他说:“雷者,太阳之激气也。”1752年7月,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日子里,将一条金属丝拴在风筝上,并让其与一根麻绳相连。麻绳被雨淋湿。当他牵绳子的手靠近腰间的钥匙时,钥匙上突然射出一串电火花。这说明雷电是大自然中放电现象。通过千百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人类才逐渐对雷电现象有了清晰的认识。列宁说:“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

逻辑的式固定下来。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一切的认识都是实践的结果,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与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直接相关。由于认识来源于实践,因而随着实践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人的认识和知识必然也要跟着发展。具体情形是这样的:第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推动着人类的认识不断发展,人们在总结实践提供的新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新理论,解决了新课题,认识也就向前发展了。近几十年,工业农业和军事发展的需要,产生并推动了高能物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遗传工程学、现代材料学等学科的发展。第二,实践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推动认识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感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社会实践的发展对于认识深化的需要,迫使人们创造出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突破了人的生理器官的局限,扩大了人类知识的视野,深化了认识的层次,从而推动了人类知识的发展。第三,实践的发展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认识的发展还有赖于认识能力的提高,而认识能力,不管是观察能力还是思维能力,却是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的。一个人的实践经验越丰富,实践的水平越高,认识的能力也就越高。 自古猿人钻木取火以来,人类经历了动物油灯、植物油灯、煤油灯等。可是人类并没有满足,在使用油灯照明的同时,仍然在寻找其他的照明方法。到了18世纪,出现了用石蜡制作的蜡烛,并且开始用机器大量生产。100多年前英国人发明了煤气灯,使人类的照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论文封面及格式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学院: 专业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洪燕真助教 成绩: 2010年月日

格式要求: 1.摘要:约200字,不加诠释和评论的独立短文,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 研究结果、结论等),应将研究意义等删去。 2.关键词:选3~8个反映文稿主题内容特征的名词、术语;关键词之间用“;”隔开,最 后不加标点符号 3.英文摘要:(1)与中文题名相吻合的汉译英,词首字母大写; (2)与中文姓名相吻合的汉译英汉语拼音,姓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姓名之间加“-”,多作者间加“,”,不同单位的,用阿拉伯数字作上角标; (3)与中文工作单位相吻合的汉译英,即(部门名称 of 工作单位全称,城市名,省份邮编 China)与中文摘要相吻合的汉译英,标点符号用全角的“:”、“,”、“.”; (4)与中文关键词相吻合的汉译英,并用全角的“;”隔开,最后不加标点符号 4.引言:用300~500字简要地阐明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对象和目标;不分段。(文章 不一定要“引言”两字) 5.段落标题:段落标题为35字以内的中心词语逻辑组合,不是句子,标题一律独立占行, 题末不加标点符号。各层次的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 次的数字之间用半角下圆点“.”相隔,如 2 、2.1、3.1.2,最末数字后 面不加标点符号;一律左顶格,序号后空1格排标题;无标题的段落不编 序号。 6.计量和单位: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号表示,单位符号与数值之间空1/4格。系列同类量并列 的写法如:20、25、30和60 m3/hm2;图、表、函数中的参量和单位的写法 如:sin(p / kPa)、V/m3·hm-2; “亩”已淘汰了(1 hm2=15亩),如:每亩投资100元,亩产达200斤,应改为:投资1500元/ hm2,产量达1500 kg/hm2。 7.数字用法:世纪、年代、时间、计数、计量等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九十年代写成:20 世纪90年代;日期可写成1999-03-05;但是,数字作为词素,应使用 汉字数字;表示概数时,数字间不加顿号,如七八十年生。 8.表格:表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表题(包括与中文相吻合的汉译英)应为中心 词语的逻辑组合,不是句子,题末不加标点; 采用三线表设计表格,各种处理的测定指标(同一计量单位的)设为表头的横栏项目,各种不同处理为竖栏项目; 计量单位在参量的正下方且在前头加“/”,组合单位采用指数形式表达;未测或无此项应在相应处填写“ / ”。 9.插图:图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图题(包括与中文相吻合的汉译英)为中心词语 的逻辑组合,不是句子,题末不加标点;图中文字和符号用小5号仿宋体, 坐标的量符号和单位符号之间用“/”隔开,组合单位采用指数形式表达, 图中需要说明的事项,用简练的文字附注于图形与图题之间;线条、符号 和文字(文本框内部边距设为0),应组合在一起。 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不仅体现作者尊重他人劳动的态度,而且为论证的论据提供科学依 据,每篇论文至少要有10条以上的参考文献。 文中无论是参考了他人的文献资料而给出自己的表述,还是直接引用他人文献资料(加引号),都应一一给出其出处,即:在正文参考或引用处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依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排定的文献序号,在文末的参考文献表中给出详细的信息;“参考文献:”顶格,占两行。参考文献表依次列出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含标点符号)为: a.书籍[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页码范 围号用半角的“-”). b.译著[序号]著者;译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c.期刊[序号]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d.报纸[序号]作者.文题[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e.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f.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g.论文集[序号]作者.文题[A].主编.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