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风险案例集锦及分析

合集下载

保险公司操作风险案例

保险公司操作风险案例

保险公司操作风险案例一、“乌龙”保单录入事件。

话说有这么一家保险公司,有个新员工小李。

小李刚入职,那热情是相当高涨,可就是有点毛手毛脚。

有一天,来了个大客户要投保一份大额的健康险。

客户填好了各种复杂的表格,提供了详细的健康信息。

小李呢,在录入保单信息的时候,不知道是被旁边同事讲的笑话分了心,还是单纯的手误,把客户的年龄输错了。

本来客户是35岁,他给输成了53岁。

这年龄一错,保费计算就完全乱套了。

按照53岁的年龄算出来的保费那是相当高,而且后续的一些保障条款也因为年龄的错误有了偏差。

过了一段时间,客户收到保费通知,一看这离谱的数字,立马就打电话到保险公司投诉。

这一查,发现是小李的低级错误。

这可把公司弄得焦头烂额,为了挽回客户,不但得重新计算保费,给客户道歉,还得给客户送上一份精美的礼品表示歉意。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保单录入这种基础操作可不能掉以轻心,一个小失误就能捅出大篓子。

二、理赔文件丢失风波。

在另一家保险公司,有个负责理赔的部门。

这个部门里有个文件管理系统,理论上是井井有条的,但实际操作起来有时候就乱了套。

有个客户出了车祸,人伤得挺严重,好不容易把各种医院的诊断证明、事故责任认定书等理赔文件都准备齐全了,就等着保险公司理赔呢。

这些文件交到了保险公司理赔员小张手里。

小张那天忙得像个陀螺,一边接各种客户的咨询电话,一边整理文件。

结果,他把这个客户的一叠理赔文件随手放在了办公桌上,就去处理其他紧急的事情了。

等他忙完一圈回来,发现那叠文件不见了!他到处找,翻遍了自己的桌子、周围同事的桌子,甚至连垃圾桶都翻了(当然是开玩笑的翻法啦),就是找不到。

客户等了好久都没有消息,打电话来问,小张只能支支吾吾地说还在处理。

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让客户重新提供所有文件。

客户那个气啊,差点就要去投诉到保监会了。

这一折腾,保险公司的形象大打折扣,而且还让客户对他们的办事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所以说,理赔文件的管理一定要严谨,再忙也不能乱了阵脚。

从几个案例看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从几个案例看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从几个案例看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是指在银行柜面业务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例如错帐、盗窃、虚假转账等。

为了防范这些风险,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制度,下面通过几个案例来探讨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首先,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需要从人员管理入手。

银行要严格筛选、培训和监督柜面业务人员,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案例一:银行员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估计,对一位客户的账户进行了盗窃。

该员工通过将客户存款以较小额度的提款方式进行转移,并篡改了账户余额等信息记录,最终导致了一笔巨额财务损失。

对于这种情况,银行可以通过加强员工背景调查、进行员工培训和监督等方式来防范。

其次,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需要加强技术手段和信息管理。

案例二:银行在核对柜员的柜面交易时,发现一些客户的账户余额与其自助终端显示的余额存在差异。

最终银行发现,柜员私自将客户的资金转入了自己的账户,并利用系统漏洞掩盖了痕迹。

为了防范这种情况,银行可以通过使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来确保账户余额的准确性,并进行定期的系统安全审核和漏洞修复。

此外,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还需要依靠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

案例三:银行发现一名客户的账户在短时间内被多次非法转账,最终导致了该客户的巨额财务损失。

通过调查发现,该银行的柜面人员未按照规定的业务流程进行操作并未仔细核对客户的身份和转账目的,致使非法转账得以顺利完成。

为了防范这种风险,银行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并进行适时的内部审核和监督。

最后,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还需要与客户共同参与。

案例四:银行客户在办理取款业务时发现自己的账户余额减少了,而且还出现了多笔未经授权的转账记录。

经调查发现,该客户的银行卡信息被他人盗用并进行了非法操作。

将密码告诉他人、未保管好银行卡等行为都可能导致客户的财务损失。

为了防范这种情况,银行可以通过加强客户教育和安全提示,提醒客户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和密码,并及时向银行报告异常情况。

操作风险与保险业案件分析

操作风险与保险业案件分析

操作风险与保险业案件分析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为或管理失误导致的风险,它可能导致财务损失、生产事故、机械故障等不良后果。

操作风险在保险业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保险公司需要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和保险产品设计来应对这些风险。

本文将通过对一些操作风险案例的分析,探讨保险业在面对操作风险时的角色和应对策略。

案例一:某保险公司在理赔处理中出现操作失误,导致赔付金额过高某保险公司的理赔处理部门在处理一起车辆保险理赔案件时出现了操作失误,导致对方车主获得了远远高于实际损失的赔付金额。

这个操作失误的原因是因为理赔员在处理过程中没有对案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导致最终的赔付金额远远超出了保险责任范围。

这一事件严重损害了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也影响了公司的声誉。

针对这一操作风险案件,保险公司需要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改进,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保险公司应该加强对理赔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理赔流程和标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理赔处理。

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引入新的信息技术系统来提高理赔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避免人为操作失误。

在保险产品设计上,保险公司也可以考虑引入更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以更准确地定价和确定保险责任范围,避免因理赔处理失误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保险公司还可以加强对客户的风险提示和告知,引导客户更加理性地购买保险产品,减少因操作风险而引起的理赔纠纷。

案例二:某保险公司员工盗用客户信息进行非法交易某保险公司的员工利用内部权限盗取客户信息,进行非法交易,导致客户数据泄露和公司信誉受损。

这一事件给公司和客户带来了重大的财务损失和信任危机。

为了避免类似操作风险事件再次发生,保险公司需要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监控。

保险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监管机制,包括严格的权限管理、数据访问审批和监控等,确保员工不能滥用权力和窃取客户信息。

保险公司还应该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避免因员工行为而引发的操作风险事件。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例集萃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例集萃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例集萃商业银行的柜面业务是银行的基础业务之一,也是银行的核心服务之一。

然而,随着银行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增加,柜面业务操作风险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来源、影响及防范措施。

案例一:内部欺诈某城市商业银行的一位柜员李某,利用职务之便,通过伪造客户签名、盗用银行密钥等方式,从客户的账户中盗取大量资金。

这个案例属于内部欺诈,主要原因是内部管理不严格,员工职业道德缺失。

这种风险对银行的影响非常大,可能导致客户流失、声誉受损,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案例二:操作失误某大型商业银行的一位柜员在为客户办理定期存款业务时,由于疏忽大意,将客户的定期存款利率输入错误,导致客户损失惨重。

这个案例属于操作失误,主要原因是操作流程不规范,员工操作不熟练。

这种风险虽然不会对银行造成严重的财务损失,但会影响客户体验和银行声誉。

案例三:外部欺诈某家股份制银行的一位客户通过伪造身份信息,骗取了该银行的贷款。

这个案例属于外部欺诈,主要原因是银行对客户身份信息的审核不严格。

这种风险可能导致银行承担不必要的债务,甚至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针对以上三种操作风险,银行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1、加强内部管理。

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操作流程规范、绩效考核制度等。

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管理,发现异常行为及时进行处理和惩罚。

2、加强客户身份信息审核。

银行应该加强对客户身份信息的审核和管理,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身份认证和验证,确保客户的身份信息真实有效。

3、加强员工培训。

银行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管理,发现操作失误及时进行处理和纠正。

4、加强风险预警和管理。

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操作风险。

同时,要加强对风险的分析和管理,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案,确保银行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事件。

企业操作风险案例

企业操作风险案例

企业操作风险案例就有这么一家挺有名的食品公司,咱就叫它美味食品厂吧。

这厂呢,生产的小饼干那是超级受欢迎,每天订单接到手软。

事情就出在他们的生产线上。

有个小员工,叫小李吧,他负责操作一个往饼干上撒巧克力豆的机器。

这机器啊,有个小小的仪表盘,上面有各种数字和调节按钮,来控制巧克力豆的撒量。

结果呢,小李那天和女朋友吵架了,整个人晕乎乎的。

他本来应该按照规定,在生产新一批饼干的时候,把巧克力豆的撒量设置成每块饼干10颗。

可他脑子不知道在想啥,看成100颗了!然后机器就开始疯狂地往饼干上撒巧克力豆,那场面就像下豆子雨一样。

一块饼干上堆得全是巧克力豆,根本就不是原来的美味小饼干了。

这批饼干就这么生产了一大堆。

等到质检的时候,大家都傻眼了。

这根本就不符合产品标准啊。

可是呢,这时候已经来不及重新生产了,因为交货日期就在眼前。

这公司的老板也很无奈,想着要不就把这批饼干降价处理吧。

可消息不知道怎么就传出去了,消费者们一听,这饼干要么是巧克力豆多得离谱,要么是公司在处理不合格产品,都不敢买了。

结果,就因为这一个小小的操作失误,美味食品厂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好多合作的商家都取消了订单,觉得这个厂不靠谱。

本来盈利好好的企业,一下子就陷入了危机,资金链也差点断了,好多员工都担心会被裁员呢。

还有一个科技公司,咱叫它创新科技。

这公司开发了一款超酷的手机APP,功能特别新颖,大家都很期待它上线。

在上线的前一天晚上,负责把APP上传到各大应用商店的程序员小张,想着先偷偷玩一把公司新开发的手机游戏放松一下。

这一玩就玩嗨了,忘记了时间。

等他想起来要上传APP的时候,手忙脚乱的。

结果,他在上传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步骤出错了。

本来应该勾选的一些适配不同手机型号的选项,他一个都没勾。

这APP一上线,只有一小部分手机型号能正常使用,其他用户下载后,要么打不开,要么各种闪退。

用户们的差评就像潮水一样涌来。

创新科技赶紧想办法补救,重新上传,可是已经晚了。

操作风险法律案例(3篇)

操作风险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银行(以下简称“银行”)是一家全国性商业银行,近年来业务发展迅速。

在某年,银行推出了一项新的业务——理财业务,旨在为客户提供更高收益的投资产品。

然而,在业务推广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客户资金损失。

二、案件经过1. 客户背景客户甲(以下简称“甲”)是一位有着多年投资经验的投资者,拥有一定的资金实力。

在了解到银行新推出的理财业务后,甲对产品收益和安全性产生了兴趣,决定将部分资金投入该业务。

2. 业务办理甲前往银行网点,与银行工作人员(以下简称“乙”)沟通理财业务。

乙向甲详细介绍了理财产品的特点、收益、风险等信息,甲在充分了解后,决定购买该理财产品。

3. 操作失误乙在为客户甲办理理财业务时,由于操作失误,将甲的资金错误地转入另一客户的账户。

甲在发现资金异常后,立即向银行反映情况。

4. 银行调查银行在接到甲的反映后,立即启动内部调查程序。

经调查,发现乙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存在操作失误,导致甲的资金损失。

5. 客户损失由于乙的操作失误,甲的资金在错误账户中被冻结,无法正常使用。

在此期间,甲的投资计划受到影响,导致资金损失。

6. 法律诉讼甲在多次与银行协商未果后,决定将银行告上法庭,要求银行承担赔偿责任。

三、案件审理1. 法院审理法院受理了甲的诉讼请求,并依法进行了审理。

2. 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银行工作人员乙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存在操作失误,导致甲的资金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因此,银行应承担赔偿责任。

四、案件评析1. 操作风险的法律责任本案中,银行工作人员乙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存在操作失误,导致客户资金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银行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银行内部管理的重要性本案暴露出银行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1、巴林银行的倒闭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破产清算。

这则消息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因为巴林银行是英国举世闻名的老牌商业银行。

说起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更加让人难以置信;它竟葬送在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一名普通职员之手!1992年,里森加入巴林银行并被派往新加坡分行,负责新加坡分行的金融衍生品交易。

里森的主要工作是在日本的大阪及新加坡进行日经指数期货的套利活动。

然而过于自负的里森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则去做,他判断日经指数期货将要上涨,伪造文件、私设账户挪用大量的资金买进日经指数期货。

1995年2月23日,里森突然失踪,他失败的投机活动导致巴林银行的损失逾10亿美元之巨,已经远远超过了巴林银行5.41亿美元的全部净资产。

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耐人寻味。

从表面上看,巴林银行是由于里森个人的投机失败直接引发的。

而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巴林银行控制内部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的制度相当薄弱。

首先,巴林银行没有将交易与清算业务分开,允许里森既作为首席交易员,又负责其交易的清算工作。

在大多数银行,这两项业务是分立的。

因为让一个交易员清算自己的交易会使其很容易隐瞒交易风险或亏掉的金钱。

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

其次,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极其松散,在损失达到5,000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

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也没有人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的账目。

监管不力不仅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也使其3名高级管理人员受到法律惩处。

2、日本大和银行。

井口俊英是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一名职员,1976年进入该行,担当国债交易审核员。

1979年,因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被提升为纽约分行国债交易室主管,同时兼任国债交易稽查主任。

在华尔街有一间专用的办公室,这是银行给他的特殊待遇。

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操作风险案例分析操作风险是指在组织或企业的日常运营中,由于人员、流程、系统或者外部环境因素的错误、失误或变化,导致业务无法按照预期目标的情况。

以下是一个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电子产品制造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和销售手机。

公司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决定将部分生产线迁往东南亚国家。

然而,在迁移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一:人员技能不足在迁移生产线的过程中,公司发现当地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经验相对较低。

原本计划的培训时间是两个月,然而由于员工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他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掌握生产技能。

这导致了生产线的停工和延期,给公司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操作风险二:供应链问题在迁移生产线的过程中,公司需要与当地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以保证原材料的供应。

然而,由于当地的供应链管理能力相对较弱,供应商无法按照公司的要求和时间表供应原材料。

这导致了生产线的生产中断,产品的交货延期,给公司的声誉和合同履行能力带来了负面影响。

操作风险三:认证和法规问题在迁移生产线的过程中,公司需要重新获得当地的产品认证和符合当地法规的生产许可。

然而,由于对当地法规的了解不足和申请过程中的繁琐,公司在获得认证和许可方面遇到了困难和延误。

这导致了公司无法按照原计划在市场上销售产品,影响了销售和收入。

分析与应对措施:以上操作风险案例中,都是由于公司在迁移生产线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各种潜在风险而导致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操作风险。

对人员技能不足问题,公司可以提前预估培训所需时间,并与当地培训机构合作,提供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材料。

此外,可以派遣一些熟悉生产技术和流程的员工前往当地帮助培训员工,确保他们能够快速掌握技能并独立运行生产线。

对供应链问题,公司可以与当地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供应计划和库存管理措施,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此外,可以与供应商签订保质期服务协议,确保供应商按时交付合格的原材料。

操作风险管理案例课件

操作风险管理案例课件

风险3
IT系统故障可能导致公司 遭受财务损失,影响公司 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风险防范措施
措施1
建立IT系统备份和恢复机 制,确保业务连续性。
措施2
加强IT系统安全性和稳定 性,预防类似故障再次发 生。
措施3
定期进行IT系统测试和演 练,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风险应对策略
策略1
及时通知客户并道歉,提供其他 替代服务方式,如电话、在线客
在2019年,该银行发现其内部存在一起欺诈事件,涉及多个 高级管理人员和重要业务岗位。这些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通 过虚报、隐瞒、伪造等方式,骗取了大量的银行资金。
风险识别与评估
银行内部监管部门通过对业务数据的分析和调查,发现了 这起欺诈事件。经过深入调查,发现涉案人员涉及到多个 部门和层级,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内部欺诈网络。
工操作失误等。
外部风险:全球经济形势变化、 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
该公司在投资决策时没有充分考 虑到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没有对 投资项目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
导致投资失败。
风险防范措施
完善投资决策流程
制定严格的投资决策流程,明确 各环节的责任和审批权限,确保
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加强风险评估
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对投 资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 保投资决策建立在充分的风险认
该公司投资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内部管理上,该公司的投资决策流程存在缺陷,缺乏有效的 风险评估机制,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外部环境上,全球经济形势急剧变化,该公司对市场风险的认识不足,没有及时调整 投资策略。
风险识别与评估
内部风险:投资决策流程不规范 、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员
2. 系统算法设计缺陷可能导致交易过 程中出现异常情况,而公司对此并未 进行充分的风险预警和防范。

操作风险案例集锦及分析

操作风险案例集锦及分析

一、研究背景随着商业银行经营规模不断扩张、经营范围不断拓展、金融产品日趋复杂,操作风险发生的几率越来越大。

尤其是随着近期国内一系列金融大案的频繁曝光,操作风险受到普遍关注.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提升自身全面风险管理水平,迎接国际化挑战是当务之急。

本文将首先分析SG及UBS违规交易案例,然后再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商业银行前台交易部门如何规避此类风险。

1、 SG交易员违规操作事件:➢事件回放:一心想成为明星交易员的法国兴业银行负责对冲欧洲股市的股指期货交易员-—热罗姆•盖维耶尔利用银行漏洞,通过侵入数据信息系统、滥用信用、伪造及使用虚假文书等多种欺诈手段,擅自投资欧洲股指期货,造成该行税前损失49亿欧元(约560亿人民币)。

该行股票当天下跌4。

1%。

这次案件触发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震荡,并波及全球股市,引发暴跌。

早在2005年6月,他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绕过兴业银行的五道安全限制,开始了违规的欧洲股指期货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股市真的大跌.我就像中了头彩……盈利50万欧元.”2007年,凯维埃尔再赌市场下跌,因此大量做空,他又赌赢了,到2007年12月31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亿欧元,而当年兴行银行的总盈利不过是55亿欧元.更致命的是,该名员工利用其在兴业银行工作的经验,轻而易举骗过了该行的安保系统。

事后,法国兴业银行公布的一份关于“巨额欺诈案"的内部调查报告说,在涉嫌欺诈的兴业银行前交易员热罗姆·凯维埃尔工作的部门,存在大量突破风险限额的违规操作,为风险提供了温床.调查报告指出,凯维埃尔工作的部门业绩增长很快,但伴随着大量越权行为。

交易员经常未经授权就动用超过风险控制的规定限额,并不时“互相帮忙”,分担业绩或对业绩作假.这种“大环境"阻碍了一些职能的实施,为巨额欺诈案埋下祸根.➢反映的主要问题:(1)高级管理层责任不明,监督不力,在银行内部未能创造有影响力的内控文化,交易员凯维埃尔长时间、多次违规操作,没有有效监督.(2)对经营中的风险缺乏充分的认识和衡量,没有进行持续的监控,甚至对凯维埃尔初期违规操作“带来”的利润表示赞赏,进一步助长了他铤而走险。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1:引言在当今高度竞争的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其中,操作风险作为银行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声誉。

本文将通过对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探讨操作风险的原因、影响和防范措施。

2:案例背景该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综合性银行,在金融市场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然而,该银行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经历了一系列的操作风险事件,给银行的稳定运营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阐述几个较具代表性的案例。

2.1 案例一、内部欺诈该银行发现了一起内部欺诈事件,其中一名员工利用职务之便,伪造客户资料并通过虚假交易手段获取大量资金。

这起事件暴露了该银行内部的管理漏洞,导致了巨额资金损失。

2.2 案例二、系统故障该银行的核心系统在某个关键时刻发生故障,导致了ATM机无法正常运作、客户无法使用网上银行等后果。

这一系统故障引发了大量客户投诉,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声誉。

2.3 案例三、外部市场波动由于外部市场的突发事件,如政治动乱或经济危机,该银行面临了较大的外部操作风险。

市场的动荡使得该银行的投资组合遭受了巨大损失,同时也影响了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融资成本。

3:案例分析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3.1 内部控制不足案例一暴露了该银行内部控制不足的问题,员工职责划分不明确,审计和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了内部欺诈事件的发生。

在防范操作风险方面,该银行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确保每个岗位的职责明确,有效地监管和审计内部业务。

3.2 系统风险管理不到位案例二中,该银行的核心系统故障导致了重大影响。

这表明银行在系统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系统的稳定性和容错能力。

定期进行系统测试和维护,并建立灾备计划,提高银行对系统风险的管理水平。

3.3 外部市场分析不准确对于案例三中的市场风险,该银行应当加强对外部市场的监测和分析,建立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

银行科技操作风险案例

银行科技操作风险案例

银行科技操作风险案例案例一:网络攻击导致的数据泄露某银行的网络系统遭到黑客攻击,导致大量客户的个人信息、账户信息被窃取。

黑客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欺诈交易,致使许多客户遭受经济损失。

这种科技操作风险对银行的声誉和客户信任产生了负面影响,并可能导致法律责任。

案例二:系统漏洞误操作某银行的交易系统存在漏洞,导致系统中的一项操作出现错误。

错误操作致使银行向客户账户转移了错误的金额,导致客户账目混乱和经济损失。

银行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和时间来解决该问题,并与客户进行赔偿和协商,以恢复客户信任。

案例三:人为失误导致的系统故障银行某员工操作失误,不慎删除了重要的数据文件。

这导致银行无法访问和使用这些数据,进而影响了交易和日常运营。

银行需要与员工进行沟通,恢复和修复数据,以减少对客户和银行自身造成的影响。

案例四:无法提供安全的电子支付服务某银行推出了一项新的电子支付服务,但却未能提供足够的安全措施。

黑客利用这个漏洞,成功入侵了客户的电子支付账户,并盗取了大金额资金。

银行需要进行紧急处理,停止该服务并加强安全防护,以保护客户资金和银行利益。

案例五:身份验证机制不完善某银行的身份验证机制存在漏洞,使得黑客能够冒充客户身份进行交易。

黑客通过使用被盗取的身份信息,成功进行欺诈交易并窃取资金。

银行需要对身份验证机制进行改进和加强,以确保只有合法客户能够进行交易,并防止欺诈行为发生。

这些案例都是银行科技操作风险的实际情况,强调了在数字化时代,银行必须密切关注技术安全性和操作漏洞可能造成的潜在风险。

银行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安全性、优化内部流程、严格监控和管理风险,以保护客户利益并维护机构的稳定运营。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及分析汇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及分析汇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分析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为错误、技术缺陷或不利的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与市场风险主要存在于交易类业务和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授信业务不同,操作风险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它并不能为商业银行带来盈利,商业银行之所以承担它是因为其不可避免,对它的管理策略是在管理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

操作风险可以分为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的四类风险,我们要从引起操作风险的具体因素着手,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案例:柜员办理开户案例案例背景:2011年9月29日下午16时32分左右,客户ⅩⅩ持4500元现金来到ⅩⅩ银行ⅩⅩ支行3号窗口办理定活两便开户,该窗口个人柜员陶珂在为客户办理完开户业务后直接把单子递给了客户,没有请客户核对单证且自己也没有审核票据,在日终盘账时发现短款40500元,在经过仔细盘查后发现在为ⅩⅩ办理定活两便开户时误将4500元存为45000元。

经支行长授权后,柜员将ⅩⅩ定活账户支付,再找回客户本人将45000元的定活单子销户重新开立正确的单据。

风险成因及处理结果:在本案例中,由于是基本的开户业务,柜员放松了警惕,未严格执行业务操作流程,未坚持唱收唱付,未请客户核对票据,造成现金短款。

该事件出现后,我支行召开全体会议,对陶珂同志的疏忽大意提出了严厉批评,并再次强调了业务操作流程的重要性,要求个人柜员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唱收唱付的业务制度,并在业务办理完成后要仔细审核业务办理的准确性并请客户核对金额。

案例点评:定活开户是银行业务中一项最基本的业务,因为经常办理,柜员往往最此掉以轻心,但错误往往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生的。

如果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按章操作,规范流程,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风险。

合规建议:1、柜员要认真仔细,严格执行与业务相关的规章制度,按操作流程办理业务,切不可疏忽大意。

2、柜员在为客户办理完业务后,应及时请客户核对金额,同时自己也要审核业务办理的准确性,在确保该项业务准确无误后方可请客户离开。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1、巴林银行的倒闭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破产清算。

这则消息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因为巴林银行是英国举世闻名的老牌商业银行。

说起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更加让人难以置信;它竟葬送在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一名普通职员之手!1992年,里森加入巴林银行并被派往新加坡分行,负责新加坡分行的金融衍生品交易。

里森的主要工作是在日本的大阪及新加坡进行日经指数期货的套利活动。

然而过于自负的里森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则去做,他判断日经指数期货将要上涨,伪造文件、私设账户挪用大量的资金买进日经指数期货。

1995年2月23日,里森突然失踪,他失败的投机活动导致巴林银行的损失逾10亿美元之巨,已经远远超过了巴林银行5.41亿美元的全部净资产。

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耐人寻味。

从表面上看,巴林银行是由于里森个人的投机失败直接引发的。

而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巴林银行控制内部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的制度相当薄弱。

首先,巴林银行没有将交易与清算业务分开,允许里森既作为首席交易员,又负责其交易的清算工作。

在大多数银行,这两项业务是分立的。

因为让一个交易员清算自己的交易会使其很容易隐瞒交易风险或亏掉的金钱。

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

其次,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极其松散,在损失达到5,000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

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也没有人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的账目。

监管不力不仅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也使其3名高级管理人员受到法律惩处。

2、日本大和银行。

井口俊英是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一名职员,1976年进入该行,担当国债交易审核员。

1979年,因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被提升为纽约分行国债交易室主管,同时兼任国债交易稽查主任。

在华尔街有一间专用的办公室,这是银行给他的特殊待遇。

操作风险案例

操作风险案例

操作风险案例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操作风险是一种不可避免的风险,它可能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影响甚至损失。

下面我们将通过两个实际案例来分析操作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案例一,某快递公司在高峰期出现了包裹丢失的情况。

由于快递公司在高峰期订单量大,员工工作压力大,导致包裹处理环节出现疏忽,部分包裹丢失,给客户造成了损失,也影响了公司的声誉。

解决方案,快递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效率。

同时,可以引入更先进的包裹追踪系统,提高包裹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及时发现并解决包裹丢失的问题。

案例二,某餐饮连锁企业在新菜品上市后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

由于新菜品的原材料采购和加工流程没有经过严格把关,导致部分菜品存在质量问题,引发了消费者的投诉和退订,对企业形象和利润造成了损失。

解决方案,餐饮企业应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建立完善的原材料采购和加工流程,加强对新菜品的质量把控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操作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客户信任度。

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重视操作风险的管理和防范,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操作风险带来的影响。

针对操作风险,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和管理:1.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效率,降低人为操作失误的风险。

2. 建立完善的流程和制度,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流程。

3. 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因技术原因带来的操作风险。

4. 加强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管理,确保原材料和外部资源的质量和安全,降低外部因素带来的操作风险。

5. 建立健全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操作风险,减少损失的扩大和影响的蔓延。

综上所述,操作风险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风险之一,企业需要重视操作风险的管理和防范,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操作风险带来的影响。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典型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典型案例分析
外部欺诈事件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外部环境复杂、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到位等。
加强外部监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03
02
01
涉及员工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违规操作、越权行为等。
员工行为事件
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激励机制不完善、企业文化缺失等。
原因分析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完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某商业银行在2019年上线了一套新的核心业务系统,但在系统上线后发现存在严重的系统缺陷,导致大量客户信息丢失、交易错误等问题。
该案例涉及的系统缺陷风险是由于系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导致的,这些缺陷和漏洞包括但不限于系统程序设计错误、系统配置不当、系统安全措施不足等。
在系统上线后,客户开始反馈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客户信息丢失、交易错误、系统运行缓慢等。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典型案例分析
汇报人:
202X-12-22
目录
引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类型及特点典型案例一:内部欺诈风险案例分析典型案例二:外部欺诈风险案例分析
目录
典型案例三:员工行为风险案例分析典型案例四:系统缺陷风险案例分析总结与启示
01
CHAPTER
引言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内部流程、系统或人员出现问题,或由于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定义
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它不仅可能导致直接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对银行的声誉和信誉造成负面影响。
操作风险的重要性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深入了解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特点和影响,为银行提供借鉴和参考,以加强操作风险管理,降低风险损失。
目的
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剖析,可以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为银行业务的稳健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可以为监管机构提供参考,进一步完善相关监管政策和措施。

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事件中的操作风险案例

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事件中的操作风险案例

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事件中的操作风险案例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流程、人为错误或系统故障等原因导致的潜在损失。

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事件中,操作风险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操作风险案例:
1. 内部欺诈事件:某银行的内部审查发现,其信贷部门的一名员工涉嫌欺诈,通过篡改客户资料和伪造文件,为不合格的借款人提供贷款。

这导致了大量的坏账和财务损失。

2. 系统故障事件:某证券公司的交易系统出现故障,导致交易中断。

在故障期间,市场出现大幅波动,但系统无法进行交易,导致客户错过了一些有利可图的交易机会。

3. 人为错误事件:某基金公司的投资经理在配置资产时,由于人为的计算错误,导致投资组合的配置偏离了预期。

这一错误导致了投资组合的回报率下降,影响了基金的业绩。

4. 外部欺诈事件:某投资公司的客户信息被黑客盗取,客户的个人信息和交易记录被泄露。

这导致了客户的隐私泄露和潜在的财务损失。

5. 监管合规风险事件:某保险公司因未能遵守监管规定,被监管机构处以罚款。

这一事件影响了公司的声誉和业务发展。

这些案例表明,操作风险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事件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提高技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强化员工培训和教育等措施,可以降低操作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咱先来说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哈。

一、巴林银行倒闭事件。

1. 事件经过。

尼克·里森(Nick Leeson)这个名字在银行界那可是臭名昭著了。

他原本是巴林银行在新加坡分行的一个交易员。

这哥们呢,一开始可能也就是想在金融市场里搞点小动作来让自己的业绩好看点。

他主要负责的是在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进行日经225指数期货的交易。

他在操作的时候,建立了一个未经授权的账户“88888”。

这个账户就像是一个黑洞一样,不断地吞噬着巴林银行的资金。

他做的是期货交易嘛,市场是有波动的。

他在日经225指数期货上做了大量的多头(就是赌这个指数会涨)。

但是呢,1995年的时候,日本发生了阪神大地震,这一下可把日经225指数打得很惨,指数一路狂跌。

按照正常的操作,里森应该及时止损,就是赶紧把那些亏损的交易平掉,减少损失。

但是他没有啊,他就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为了掩盖他之前的亏损,他开始疯狂地在市场上进行反向操作,加大了头寸(也就是交易的规模)。

他觉得只要市场稍微一反弹,他就能把之前的亏损都赚回来,还能大赚一笔呢。

可市场就像故意和他作对一样,就是不按照他想的走。

2. 操作风险体现。

首先就是内部管理的严重失控。

巴林银行对于里森这样一个交易员的权限管理简直就是形同虚设。

他一个人可以同时负责前台的交易操作和后台的清算结算工作。

这就好比是一个人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他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正常情况下,前台交易和后台结算应该是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的。

这样就能防止交易员利用后台结算的漏洞来掩盖自己的交易失误。

再就是银行的风险监控机制就像个筛子一样,到处是漏洞。

巴林银行总部对于新加坡分行的监管那是相当的松散。

里森在新加坡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总部那边很长时间都没发现。

他们没有一套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不能及时发现里森的交易账户出现的异常巨额亏损。

最后就是巴林银行高层的盲目信任。

他们就觉得里森是个很有能力的交易员,在他不断取得所谓的“盈利”的时候,没有深入去调查他的交易策略和背后的风险。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例集萃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例集萃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例集萃案例一:误操作导致资金损失某商业银行柜员小张在办理客户汇款业务时,由于操作疏忽,将客户的金额输入错误,导致其资金被错误转账给了另一位客户。

小张在发现错误后立即向上级汇报,并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协助调查追回资金。

然而,由于追回程序繁琐,资金暂时无法返还给客户,引起了客户的不满和抱怨,同时也可能对银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柜面业务风险处置过程:1. 设立风险应急小组,及时响应并解决客户问题。

2. 协助客户办理追回资金的手续,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协助,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

3. 对小张进行业务培训,加强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4. 向客户道歉,并根据具体情况赔偿或提供优惠补偿,以恢复客户满意度。

5. 向公众发布声明,说明事实真相,以避免不实传闻进一步扩散,维护银行信誉。

案例二:客户信息泄露某商业银行的柜员小王在办理客户业务时,由于疏忽将客户的账户信息暴露给了其他未授权的工作人员。

这导致了客户的个人隐私受到侵犯,可能会造成客户的财产损失,同时也对银行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柜面业务风险处置过程:1. 立即向客户道歉,说明事情的原因和处理措施,并表达歉意。

2. 采取措施限制进一步泄露客户信息的可能,例如立即停止未授权人员的访问权限。

3. 及时通知客户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例如更改密码、关闭账户等。

4. 组织内部调查,查清楚泄露信息的经过,并追究工作人员的责任。

5. 根据调查结果采取合适的纠正措施,重新加强员工的信息保护意识培训,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6. 针对泄露事件进行危机公关处理,及时向公众发布声明,并举行相关媒体发布会,告知公众有关情况和提供必要解释。

案例三:虚假交易引发纠纷某商业银行的柜员小李接待了一名客户想要提现的要求,并按客户提供的信息办理了提款手续。

然而,后来银行发现该客户的信息是虚假的,这笔提款实际上是非法行为。

由于提款较大金额,银行需要承担一定的损失,并面临与客户的法律纠纷。

从几个案例看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从几个案例看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从几个案例看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是确保银行工作的安全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之一、以下是几个案例,用以展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案例一:内部人员欺诈2024年,银行发生了一起内部人员伪造存款单据的案例。

该员工通过伪造存款单据,虚增客户存款,然后用途不明地将资金转出。

这个案例暴露了柜台操作风险存在的问题。

为了防范此类风险,银行应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的内部审核程序,确保所有存款单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2.引入双人制度,即所有重要操作都需要两名员工共同执行和签名,以提高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强化内部监控并建立报警机制,确保对异常操作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

案例二:身份认证不完备2024年,银行发生了一起客户账户被盗的案例。

盗窃者通过伪造客户身份,成功获取了账户的访问权限,并转走了大量资金。

这起案件揭示了柜面操作风险中身份认证不完备的问题。

为了防范此类风险,银行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身份认证,引入多因素认证机制,如指纹、密码、短信验证码等,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进行柜台操作。

2.提高员工对于身份认证的警惕性和辨别能力,加强培训,确保能够识别伪造身份和欺诈行为。

3.建立并更新黑名单数据库,对于疑似身份欺诈的用户进行风险筛查和限制操作。

案例三:现金存取失误2024年,银行发生了一起客户存取现金失误的案例。

柜台员工在处理一位客户的存款时出现了失误,错误地转入了另一个客户的账户。

这个案例反映了柜台操作风险中对于现金处理的重要性。

为了防范此类风险,银行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严格的现金处理程序和流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引入现金接收机器,减少人工干预,降低操作风险。

3.增加现金操作的复核环节,确保每一步操作都有相应的审核和确认。

总结起来,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落实。

内部控制、身份认证和现金处理都是重要的方面。

只有通过严格的程序和流程、完善的监控机制以及员工的警惕性和培训,银行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柜面操作风险,确保客户的资金安全和银行的声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研究背景随着商业银行经营规模不断扩张、经营范围不断拓展、金融产品日趋复杂,操作风险发生的几率越来越大。

尤其是随着近期国内一系列金融大案的频繁曝光,操作风险受到普遍关注。

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提升自身全面风险管理水平,迎接国际化挑战是当务之急。

本文将首先分析SG及UBS违规交易案例,然后再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商业银行前台交易部门如何规避此类风险。

1、 SG交易员违规操作事件:事件回放:一心想成为明星交易员的法国兴业银行负责对冲欧洲股市的股指期货交易员——热罗姆•盖维耶尔利用银行漏洞,通过侵入数据信息系统、滥用信用、伪造及使用虚假文书等多种欺诈手段,擅自投资欧洲股指期货,造成该行税前损失49亿欧元(约560亿人民币)。

该行股票当天下跌4.1%。

这次案件触发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震荡,并波及全球股市,引发暴跌。

早在2005年6月,他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绕过兴业银行的五道安全限制,开始了违规的欧洲股指期货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

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股市真的大跌。

我就像中了头彩……盈利50万欧元。

”2007年,凯维埃尔再赌市场下跌,因此大量做空,他又赌赢了,到2007年12月31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亿欧元,而当年兴行银行的总盈利不过是55亿欧元。

更致命的是,该名员工利用其在兴业银行工作的经验,轻而易举骗过了该行的安保系统。

事后,法国兴业银行公布的一份关于“巨额欺诈案”的内部调查报告说,在涉嫌欺诈的兴业银行前交易员热罗姆·凯维埃尔工作的部门,存在大量突破风险限额的违规操作,为风险提供了温床。

调查报告指出,凯维埃尔工作的部门业绩增长很快,但伴随着大量越权行为。

交易员经常未经授权就动用超过风险控制的规定限额,并不时“互相帮忙”,分担业绩或对业绩作假。

这种“大环境”阻碍了一些职能的实施,为巨额欺诈案埋下祸根。

反映的主要问题:(1)高级管理层责任不明,监督不力,在银行内部未能创造有影响力的内控文化,交易员凯维埃尔长时间、多次违规操作,没有有效监督。

(2)对经营中的风险缺乏充分的认识和衡量,没有进行持续的监控,甚至对凯维埃尔初期违规操作“带来”的利润表示赞赏,进一步助长了他铤而走险。

(3)各级管理层之间没有完善的信息交流机制、向上级报告制度,凯维埃尔违规操作导致内控报警系统报警75次之多,竟然没有向上成功反映。

(4)问题整改机制无效,凯维埃尔用6封邮件就把问题整改搪塞过去了。

(5)银行交易员的薪酬问题。

在欧洲银行,交易员是收入最高的群体,为丰厚的奖金所驱动,凯维埃尔以身犯险。

原因探究: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是一起典型的银行业操作风险失控事件,其漏洞与成因包括:(一)风险控制不力国内外众多银行巨额亏损事件表明操作风险仍是导致衍生工具损失的重要原因。

法兴事件中,法兴银行在限额控制、职责分离等方面的漏洞,无疑成为违规行为滋生的“温床”。

首先,限额控制上的缺陷。

法兴银行将风险监控重点置于交易员的净额头寸上,忽视全部交易的规模与单边交易数额。

为此科维尔利用虚构的卖出交易数据,造成净头寸得以对冲的假象,逃过了这一监控措施。

此外,欧洲交易所向法兴银行提供的是汇总后的数据,并未具体细分至每位交易员。

由于法兴银行在衍生商品交易上素来额度巨大,所以科维尔的巨额交易数量并未引起过多怀疑。

其次,职责分离上的失策。

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实行一种类似于暗箱操作的授权机制,表现为不同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行为,授予交易员不同的权利。

科维尔在进入法兴银行工作后,曾供职于中后台监控部门,对于法兴银行的监控流程了如指掌。

这为其日后作为交易员的违规行为提供了职责上的便利。

因此,企业在面临内部职位调动时,应妥善考虑职责兼容问题。

再次,对内外部警示信息的忽视。

调查资料表明,法兴银行对于来自内外部的警示信息并未仔细核查,如2007年11月欧洲期货交易所曾质疑科维尔交易仓位,以及2006年6月到2008年1月间风险控制系统发出了74次警报,直到第75次警报的拉响,才使科维尔的违规行为得以曝光。

第四,没用以正确客观的姿态看待金融衍生品,特别是股指期货,只看到它带来的巨额利润,而忽视了它存在的巨大风险。

法国兴银行股指期货投机失败表明,股指期货既有积极一面,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由此可见,衍生期货市场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第五,银行监控部门的失职。

法兴银行的内部报告坦陈“交易部门职员没有系统地执行更为详尽的稽核”,另外该部门也缺乏“确定不良交易存在的手段以及能迅速予以控制的机制。

” 银行发言人也在事后承认,银行早已发现科维尔在交易中存在的问题,但并未做深入调查。

此外,法兴银行因没有投入足够资源防范交易丑闻已经受到法国央行的警告。

就此看来,法兴银行备受赞誉的风控系统也仅是徒有盛名。

而对风险的控制不力,究竟是缘于巨大金融利益带来的疏于监管还是控制系统本身的错漏,则值得我们深思。

(二)人性控制失败可以说,人的因素是导致法兴银行巨亏的直接原因。

科维尔利用其对内部控制流程的熟悉,精心设计虚假交易,从而逃避内部控制系统的监控。

但个人认为,事件的深层原因应归咎于法兴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对人性的控制失效。

案发之后,科维尔的辩词耐人寻味:“我没有犯错,我只是为了给银行多赚钱”。

显然,他将违规行为定位成追求自身与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只是这种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已远远超出正当范围。

此外,科维尔的工作经历使他对内部控制流程极为熟悉,从而成功逃避监控体系进行违规操作。

然而,在法兴银行内部,熟悉整个内部控制流程的远不止科维尔一人,如何保证他们的行为守规、防止第二个科维尔出现?除了在职责分离上的控制措施外,如何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培养组织的风险控制文化、加强人性控制也至关重要。

据科维尔的辩护律师称,在法兴银行内部,不止一个人在从事违规交易。

管理人员的利欲熏心、风险管理意识淡化。

有分析人士也指出,如果没有银行高层的默许,任何一个交易员都不会有那么大的能量,酿成如此巨大的案件。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加强对人性控制、消除道德风险的负面影响,才是防止违规再次发生的治本之举。

(三)IT控制薄弱事件发生后,科维尔被戏称为“计算机天才”,法国央行行长称其至少突破了银行五个级别的监控才获得巨额投资权限。

在“计算机天才”与IT监控系统的较量中,后者败下阵来,原因何在?据法兴银行披露,其内控系统要在交易三天后才会对交易进行核查,法兴银行系统的开发人员、验收人员与IT管理人员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对内控和技术漏洞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这些漏洞则被科维尔利用了。

同时,为了规避后台监控,他还盗用多个系统密码进行数据篡改。

众所周知,信息化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开始与企业的各项流程广泛结合。

所以,防范计算机技术风险、保障信息安全问题,成为控制的关键。

事实上,法兴银行的风险管理团队中拥有IT专家与相关技术人员,面对科维尔的违规及篡改行为却迟迟未能察觉,除了风险管理流程存在缺陷外,法兴事件也表明,再严密的电子监控程序,也难免存在漏洞。

计算机控制只是一种手段,其应用无法替代业务流程的整体控制。

过多依赖高科技手段,忽视基本的流程控制,可能带来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

因此,只有实现IT控制与业务流程控制的整合,才能真正应对新环境下出现的各类风险。

(四)内部审计失效法兴事件还证明设计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只能为实现企业目标、控制企业风险提供合理而非绝对保证。

它存在局限,例外事项、人为操纵或系统故障等因素时刻威胁着内控系统的运行。

所以,对内控系统的反馈与再监控至关重要。

传统意义上,从事衍生品交易的银行往往利用内部审计系统来评估与监控风险管理系统的运行,防范可能出现的违规情况。

然而,由于衍生品交易部门给法兴银行创造的利润大约占到整个银行利润的三分之一,这种高高在上的地位可能使内部审计系统在审查合约时难以提出质疑。

一些银行业人士曾表示,在法兴银行,衍生品交易部门面对审计部门监管时享有的自由度,远远大于英美等国的同类银行。

法兴银行的这种监管制度暴露出其风险控制系统与内部审计系统之间在协调方面还存在漏洞,使得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再监控作用大打折扣,这也为科维尔的违规提供了可乘之机。

就此,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对内控系统的再监控效用,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五)外部监管缺陷法兴事件曝光后,法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受到了质疑。

公众指责银行监管机构未能有效防范该案的发生。

政府官员也纷纷表示法国银行业监管不充分,要求对银行业进行“额外”监控。

法国金融监督委员会更是呼吁,应加强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

法兴事件暴露出了长期以来欧洲银行业自律监管模式的缺陷。

与美国以交易所、美国期货业协会以及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为主体的三层严密监管架构不同,欧洲衍生品市场监管相对比较宽松,基本上以自律为主。

自律监管模式无形中将监管责任推向企业本身,而在追逐利益最大化或是控制体系出现重大缺陷之时,企业难以对违规事件产生有效制约。

此外,信用制度的滥用也是造成法兴事件的潜在原因。

信用制度虽是西方自由市场制度的基石,但欧洲的一些交易所基于传统的理念及竞争需要,将信用制度过度地滥用于高杠杆效应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甚至未要求交易员交足交易保证金。

法兴事件中,科维尔刻意选择未有保证金追缴要求的衍生工具,无疑是利用了外部监管体系的缺陷。

2、 UBS交易员违规操作事件:事件经过:2011年9月16日,瑞银爆出的交易员违规操作丑闻,一名员工进行了未授权交易,可能造成的损失约为23亿美元。

瑞银还表示,该行第三季度可能因此出现亏损。

在这桩丑闻宣布的当天,瑞银股价大幅下挫11%至9.75瑞郎,创下自2009年3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市场普遍揣测,当前欧元区经济不景气,致使瑞士法郎急剧升值,UBS 交易员阿多博利很可能未经允许便投下巨额赌注,打赌瑞士法郎对欧元继续升值,然而他没料到,瑞士央行为了保护本国的出口业务,突然在9月6日干预市场,令瑞士法郎迅速贬值,由此引发阿多博利的交易出现巨亏。

事实上,本月初瑞士中央银行曾出面干预汇率,大笔购进外汇,将瑞士法郎对欧元的汇价固定在1欧元对1.2瑞士法郎。

市场当时便有传言,不少外汇交易员遭受极大损失。

发生原因:事件目前正在调查当中尚无定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分析师的话说,造成巨额损失有三大可能性,一是蓄意诈骗,二是交易战略很愚蠢,三是银行界俗称的“肥手指”,也就是一不留神打错了交易数字,也许交易员“多打了一个零,一下买进1000万,而非100万”。

总结评估:尽管有关这桩丑闻的细节尚不得而知,但值得深思的是,作为一个成熟的大型金融机构,为什么在交易员进行违规操作时,没有出现及时的风险提示以及自动产生止损性操作,以至于亏损额如此之大。

按照常理,交易如果出现亏损,其银行内部会出现自动止损中止交易的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