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世界观、方法论对照表
哲学世界观及方法论总结
![哲学世界观及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cf76991de80d4d8d05a4f3e.png)
哲学世界观及方法论总结表一:唯物论表二:认识论表三:辩证法之联系观表四:辩证法之发展观表五:辩证法之矛盾观表六:辩证法之辩证否定观表七:历史唯物主义常用哲理一、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意识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3、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萎靡的---)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一加二)五、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部分:认识论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真理的特点:a.b.c要坚持和发展真理2.认识的特点:a.b.c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三、受主体、客体、实践水平(认识条件)的限制,对同一个对象会产生多种认识(经历一个反复的过程)主体:主要受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和生理素质等限制客体:客观事物往往是复杂的、变化的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一、联系的观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同时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4.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哲 学 原 理 与 世 界 观 体 系 表
![哲 学 原 理 与 世 界 观 体 系 表](https://img.taocdn.com/s3/m/7e622c6d1eb91a37f1115c24.png)
哲学原理与世界观体系表
原理
方法论
唯物论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不同素质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应具有差异性)。
矛盾客观性:矛盾是一切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坚持矛盾分析法
矛盾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的矛盾、同一事物的矛盾的不同阶段、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不同。
矛盾普特性辩证关系原理:相互联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辩
证
法
辩
证
法
辩
证
法
联
系
的
观
点
联系是普遍的
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的条件性(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因果联系
因果联系客观性:(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有其他现象所引起。)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二者相互区别,二者相互联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二者相互区别、不可分割、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发展的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由量变到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高中哲学常识世界观方法论的归纳
![高中哲学常识世界观方法论的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a4e3118964bcf84b9d57b01.png)
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的客观性(1)【世界观】: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具体内容:①自然界先于人、人的意识而存在。
②人类出现后,自然界仍然是具有客观性(注意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联系)的: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影响改变着自然界,使自然界发生变化;但是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都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和规律为前提。
反面内容:自然界既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唯心论)(2)【方法论】:人们改造自然以承认自然的客观性为前提具体内容: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3)【应用范围】: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4)【关键词】自然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 人类社会的客观性(1)【世界观】: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具体内容:①从社会的产生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社会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社会存在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反面内容:①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尤其是杰出人物的意识起着决定性作用;(客观唯心主义)②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体和人间的祸福(主观唯心主义)(2)【方法论】:人们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具体内容】:①承认人类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个人的活动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正视社会客观条件,要以社会规律为指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反面内容:夸大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坚持神创论。
(3)【应用范围】:建立和谐社会,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好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
3.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1)【原理内容】: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2)【方法论】: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汇总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858ecb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9.png)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汇总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是研究世界观的一门学科,旨在探索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理解模式。
它包括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哲学方法和思想方法,涉及到知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哲学世界观方法论:1.经验主义:经验主义认为人类认知世界的能力是通过感观经验来获取的。
这个方法论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经验主义者相信通过我们的感官能够获得真实的知识,并且反对任何形式的直觉主义或假设。
他们认为科学方法是追求真理的重要工具。
2.理性主义:理性主义认为人类通过理性思考和推理来认识世界。
理性主义者相信人类的思维能力是独立于感官经验的,通过思考和推理可以得到真理。
他们强调逻辑、数学、形式和普遍性的思维方法,认为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超越感官经验的真相。
3.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唯一实在,一切现象都可以通过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来解释。
唯物主义者相信人类的理解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通过实证研究和观察,可以揭示出世界的本质。
唯物主义的方法强调研究事实和物质的实证证据,强调实证科学方法的可靠性。
4.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相对立,它认为意识和思维是世界的本质,一切物质现象都是意识的产物。
唯心主义者强调人类的自我意识和主观体验,认为意识的创造力和能力是认识世界的基础。
唯心主义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自我反思和观察,通过直觉和内省来获得对世界的认知。
5.相对主义:相对主义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真理。
相对主义者强调观点的多样性和文化差异,认为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观点和真理。
相对主义的方法强调对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敬畏,鼓励对不同的观点和文化进行对话和理解。
6.实证主义:实证主义认为只有经验可验证的观点才是有意义的。
实证主义者强调科学方法和实证验证的可靠性,反对任何没有实证基础的观点。
实证主义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实证研究和观察来验证假设和理论。
总之,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涵盖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方法,每一个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限制。
哲学唯物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
![哲学唯物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e2404b34028915f804dc295.png)
只看到运动否定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只看到静止 否认运动会导形而上学不变论
3、我国地名文化资源浩如烟海内涵丰富 、底蕴深厚,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 、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在地名中均有 体现。可以说,地名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彰 显着中华儿女的“情”和“梦”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充分有效运用那些有意味的地名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遗 产,能够成为一种鲜活的爱家乡教育的生动形式,唤起人们的 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守”与 “变的关系 ,既要保护好传承好、使 用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 名,又要推动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 运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应如何处理好“守”与 “变”的关系推动地名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
7.(2015年课标卷Ⅱ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
原理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 要 增 强 认 识 活 动 的 目 的
意识
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的主动 性,积极主动地把握事物 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 的本质和规律,不断提高
对物 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认识能力。
②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 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 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在治沙过程中,反复实验确定树种,实践中 摸索造林方法,发展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表现。
③
库布其因地制宜、科
学选种,企业产业化成功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
世界观方法论汇总
![世界观方法论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2694841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1.png)
世界观方法论汇总世界观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对世界的整体认识、看法和判断的总体观念。
世界观方法论则是指研究和分析世界观的方法、原理和规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汇总。
2.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认为意识或心灵是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的世界观。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或意识,并且意识具有主观的、创造性的力量。
3.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由意志,认为个人的意识和价值是决定世界观的根本因素。
4.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普遍的、客观的意识,强调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决定个人的意识和行为,并反对将个人的主观意识绝对化。
5.过程哲学:过程哲学是一种以过程为基本概念的哲学思想体系。
过程哲学认为,世界是由无数个过程所构成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消亡的。
6.唯实主义:唯实主义是指基于对客观实际存在的信念,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客观的存在。
唯实主义强调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改造世界,强调科学知识和客观规律的重要性。
7.唯形主义:唯形主义认为物质的形态或外部形象是世界真实存在的基础,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物质的存在和变化的结果。
8.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一种将科学方法应用于哲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实证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经验,以事实为基础的经验主义方法来研究和分析问题。
9.唯象主义:唯象主义认为只有通过感观所感受到的直接现象才是可知的,对于超越感观的现象持怀疑态度,认为真正的知识只能基于感性和直觉的经验。
10.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一种强调个体存在、自由意志和责任的哲学思潮。
存在主义认为个体的存在先于本质,强调人的自由和选择,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世界观方法论,每一种方法论都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可以用于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对不同的问题和领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论来进行研究,以获取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e787b88180eb6294dd886ced.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5)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世界观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无范围限定,可与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使用)世界观2: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是客观的原理)方法论2: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世界观3: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方法论3:要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地充实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世界观4: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促进事物发展。
方法论4: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规律客观性原理:世界观5:规律客观的,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也可用在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5: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二、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㈠、联系:(3)(联系的观点)世界观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
方法论1: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因果联系:(因果联系原理)世界观2: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都是由其它现象引起的。
方法论2: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原理)世界观3:整体主导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由部分组成,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状态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3: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㈡、发展(4)(发展的观点)世界观1: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对照表
![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73fe314033687e21af45a9bc.png)
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部分处于从高的次要地位。
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部分的结构不同会引起整体功能的变化;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的作用;二者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转化。
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矛盾
两点论与
重点论相统一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还会相到转化。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产生影响面统一关系;事物的性质主要地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次要方面对主要方面也有影响,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转化
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物主义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内处因的辩证统一关系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量变与原变的辩证统关系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①②③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用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道理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①②③④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①②③④
规律是客观的
按客观规律办事
唯
物
辩
证
法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和客观的
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总结
![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9015d2d647d27284b73518a.png)
十六、 十六、矛盾特殊性原理
(世界观)①矛盾具有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 世界观) 矛盾具有特殊性, 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发展阶段有不 同的矛盾, 中的不同矛盾、 同的矛盾,同一事物 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 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③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它是科学认识矛盾的前提, 具体分析。它是科学认识矛盾的前提,也是正确 解决矛盾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解决矛盾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方法论)正确把握因果联系,对于我们 方法论)正确把握因果联系,
科学的认识事物, 科学的认识事物,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和预见性,具有重要意义。 和预见性,具有重要意义。
九、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 (世界观) 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①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整体离不开部分, ②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整体离不开部分,因为 整体是由部分所组成;部分也离不开整体, 整体是由部分所组成;部分也离不开整体,因为 部分是整体中的一部分。 部分是整体中的一部分。 整体和部分也有严格的区别:整体高于部分, ③整体和部分也有严格的区别:整体高于部分,部 分隶属于整体;两者的功能不同 一方面, 两者的功能不同, 分隶属于整体 两者的功能不同,一方面,整体具 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另一方面, 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另一方面,当部分以一 定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定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 功能之和。 功能之和。 方法论) (方法论) • 要求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要求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 办事情也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办事情也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对照表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d42b13659b6648d7c1c746f9.png)
世界观、方法论对照表
辩证法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联系的观点矛盾的主次方面
发展的观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人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内外因关系
矛盾的特殊性量变质变的关系
主次矛盾前进性曲折性的统一
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认识的两次飞跃的发展规律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集体主义人生价值观
透过现象看本质现实和理想的关系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在改造客观实际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勇于实践实现人生价值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两分法方法推动认识的发展坚持群众路线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真理科学理论……
既抓全面又抓重点的指导作用
出发点分析点落脚点。
世界观、方法论对应表
![世界观、方法论对应表](https://img.taocdn.com/s3/m/30af931da8114431b90dd8af.png)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 重要导向作用。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
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
会历史性。 (3)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
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 准。
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 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 大的推动作用。
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具有反 复性和无限性原 理
①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 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 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 促使其成长壮大。 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 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3)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 的必然结果。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 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 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 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创新的作用(创新 与社会发展的关 系)
世界观、方法论对照表
![世界观、方法论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36e9097f02768e9951e738f5.png)
世界观、方法论对照表辩证唯物论世界观 方法论1自然界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有意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 意识的反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通过指导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甚至破坏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5 意识的能动作用 1、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2、能动地改造世界:即意识的反作 用3、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辩证唯物论5规律客观性原理。
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怎样做到按规律办事?①尊重客观规律。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
[把握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形式;创造或改变条件,发挥或限制规律起作用,以趋利避害;掌握规律(从客观实际中把握规律;在运动中把握规律),提高预见性]等观点。
6人与规律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根据规律发生生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7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必要条件。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汇总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c17f758c281e53a5802ff8e.png)
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破坏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途;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二、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同时,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二者互相影响,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发展的观点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4、规律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5、对立统一的观点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图表汇总
![世界观和方法论图表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255494ab4daa58da0114ade.png)
《生活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范畴标题世界观方法论实际运用复习注意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①党和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以及党对“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等都是对中国国情和现实的正确反映。
同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发展经济必须考虑市场的需求和本地的实际。
③要重视弘扬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抗战精神等)。
④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
①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认为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③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
④任何情况下从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⑤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够从个别的、静止的实际出发,必须全面地把握变化着的客观实际。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都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的认识,坚持以此为指导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就是强调尊重客观规律。
②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关系所取得的成果,都是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取得的。
2014届高考哲学 世界观 方法论 表格
![2014届高考哲学 世界观 方法论 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a5cbafe6998fcc22bcd10df0.png)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要善于从矛盾的特殊性中概括出矛盾的普遍性,又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联系的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联系,既要注重客观联系,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联系;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联系;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联系,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联系。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联系的条件性:(补充)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③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①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同时要树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双重性)
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双重性)。
①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哲学常识》世界观与方法论归类
![《哲学常识》世界观与方法论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377dc77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f.png)
《哲学常识》世界观与方法论归类哲学常识是哲学研究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它包含了哲学的各个方面。
其中,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基本内容中的两个重要部分。
世界观是指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理解,而方法论则指研究问题的方法和原则。
下面将对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详细的归类和介绍。
一、世界观的归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世界观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是指认为物质是世界基本实在的哲学观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将自然界和社会现象都解释为物质的产物。
其代表性思想家有马克思、恩格斯等。
唯心主义则是指认为意识是世界基本实在的哲学观点,认为世界是意识的。
唯心主义强调意识决定物质,认为物质世界是意识的产物。
其代表性思想家有康德、休谟等。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它认为世界是连续变化的,是矛盾的统一体。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整体、全面、具体的认识,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相互依存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是辩证法,它是一种认识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方面,它专门研究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现象。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是人类发展的产物,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是历史、经济和政治等客观规律的表现。
3.实在论和唯度论实在论是一种认为世界是实在的哲学观点,它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的主观意识无关。
实在论认为世界有一定的规律,可以被人类的认识所揭示。
唯度论则是一种认为世界是主观的哲学观点,它认为世界是人的意识创造的,与客观存在无关。
唯度论认为世界是多元、个体化的,每个人的世界观都是不同的。
二、方法论的归类方法论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指导着研究者进行具体的思考和实践。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方法论分类:1.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是指从个别事实、现象中找出共性、普遍性的认识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归纳法可以总结出规律或原理。
例如,通过观察多种动物,可以归纳出“鸟类有翅膀”这一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观、方法论对照表
唯物论辩证法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联系的观点矛盾的主次方面
发展的观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人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内外因关系
矛盾的特殊性量变质变的关系
主次矛盾前进性曲折性的统一
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认识的两次飞跃的发展规律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集体主义人生价值观
透过现象看本质现实和理想的关系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在改造客观实际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勇于实践实现人生价值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两分法方法推动认识的发展坚持群众路线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真理科学理论……
既抓全面又抓重点的指导作用
出发点分析点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