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发展
长江三角洲
洲区域有哪些重要的交通 运输方式。 (2)结合相关知识, 议一议,长江三角洲区域 发展经济有何优势?
上海港 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区域前沿,地处长江东西运 输通道与中国沿海南北运输通道的交会处,是中国沿海主要 的枢纽港口。目前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天吞吐量均 居世界各港口第1位。上海港不仅海运发达,还通过铁路、高 速公路、国道和长江等运输干线,与广大内地保持着密切联 系。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的兴建,使上海的远洋运输能力大 幅度增强。
长江为沿岸城 镇的发展提供了 便利的水运和丰 富的水源。
上海年产钢材约2500万吨(2011年)
上海年产汽车近200万辆(2011年)
上海年产微型计算机设备达1亿多台(2011年)
上海年产集成电路达166亿块(2011年)
上海火车站 上海虹桥机场
上海金融中心
上海文化广场
复旦大学
读长江三角洲区域综合经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
优势条件,并填入空白图框中。
稠密的 公路网 临江滨海
多条铁 路穿过
多个航 空港
水网稠密
关于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玲玲和贝贝说了自己的看 法,请你作进一步的补充。在你的家乡,最重要的河流是哪 一条?说一说它对你家乡发展的促进作用。 长江冲积而成的平 原,地形平坦,土地 肥沃,灌溉便利,农 耕条件优越。
一、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
1、形成原因: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
海平原。
2、自然特征:地势低平,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河 网纵横。 3、人文特征: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有 “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之称。人口和城镇密集,
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说一说长江三角
长江三角洲地域结构的形成、演变与优化研究
一、长江三角洲概述1.位置与范围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带和沿长江产业密集城市带的结合部,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江苏、浙江两省部分地区和整个上海市,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只有少数小山丘像孤岛一样矗立在平原之上。
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具有得天独厚得江海交汇、南北居中得区位条件。
坦荡宽广的长江三角洲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长江三角洲的演变形成过程,大体由三个方三面组成:一是作为长江三角洲主体的太湖平原形成;其次,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长江口的堆积;第三,是人类生产活动对长江三角洲形成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古以来农业发达,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水产资源也非常丰富,著名的舟山渔场、吕泗渔场、长江口渔场均在其附近海域。
长江三角洲区位条件得天独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于一身:大陆海岸线近1000公里,长江优良岸线600公里,由上海、宁波、舟山、南京、镇江等组成的港口群,与世界上160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现在,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上海为中心的现代化综合运输网。
通过长江水运大动脉,可以沟通面积180万平方公里、人口3.5亿、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占全国半数的整个长江流域,市场极为广阔。
2、自然环境长江三角洲处于亚热带的中、北部,受东亚季风气候的影响,光、温、水分均较充足。
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46~50亿焦/平方米左右,在农作物生长旺盛的7~8月平均约为6亿焦/平方米,年日照时数为2 000~2 200小时,7~8月日照百分率可达到60%~70%。
本区年平均气温14~17℃左右,全年无霜期约220~250天,≥10℃的积温在4 600~5 300℃之间,持续日期为220~240天。
从四季温度分析,本区农业具有多熟制的条件,但据以往实践如实行双季稻—越冬作物(麦类、油菜)三熟制,在季节上显得偏紧。
长江三角洲_百度百科
1997年,上述14个城市的市政府和新成立的泰州市共15个城市通过平等协商,自愿组成新的经济协调组织――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协调会设常务主席方和执行主席方。常务主席方由上海市担任,执行主席方由除上海市外的其他成员市轮流担任。协调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正式会议。协调会在常务主席方设联络处作为常设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各成员市的协作办(委)作为协调会具体的联络、办事部门。
长江三角洲含义
长江三角洲交通
编辑本段长江三角洲
(the Yangtze Delta)
传统意义的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南京,东到海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面积约为九万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
经公元4~6世纪东晋、南北朝和12~13世纪南宋两次大移民,以及10世纪以来的河网建设,三角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
近代工业兴起较早,内河航运发达,沪宁、沪杭铁路相继建成,上海和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南通、扬州以及浙江省杭州、嘉兴等地先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 添加到搜藏 返回百科首页 编辑词条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目录
长江三角洲
【形பைடு நூலகம்】
【历史】
编辑本段【形成】
三角洲基底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断沉降。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地壳和海平面频繁升降,最后一次大海侵结束后,长江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开始在江口发育三角洲。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PPT课件
通过线上线下营销手段,如农产品 展销会、电商平台等,将长江三角 洲地区的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03
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 长江三角洲
工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工业发展现状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拥有众多大型企业和工业园区, 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较高。
工业特点分析
该地区工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发展迅速,同时传 统产业升级改造也在不断推进。
创新驱动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培育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路径
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链条完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 活力。
THANKS
感谢观看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路径
能源结构调整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降低化石 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
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培育 壮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构 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
资源节约利用
实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政策 ,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 强生态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推
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工业废水、生活污 水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河长制 、湖长制等管理制度。
推进工业废气治理、燃煤污染控制、机动 车尾气排放管理等,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 防联控。
土壤污染防治
成效评估
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农用地分类 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加强土壤污染 风险管控和修复。
通过实施上述污染防治措施,长江三角洲 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水环境 、大气环境、土壤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比较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本特点
1、珠江三角洲的地貌类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它的中部是珠江三角洲 平原,平原上散布着丘陵、地和残丘,在其东、西、北面边缘分布着成片 的低山。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域在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9℃,年均降雨量1776毫米。但夏 秋多台风和暴雨,仍有洪涝威胁。
⑤人才和技术优势:由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较高的
经济待遇,吸引了内地大批各式各样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了它 特有的技术、人才优势。近年来,广东省获得的专利技术占全国专利总 数的50%左右,其中80%又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 利于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腾飞始于20世纪80年代,短短的20多年这个区域 已从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全面转变成工业社会,成为我国著名的4大工业 基地之一,该区区人口占全国6%,而出口占全国1/3,与长江三角洲并称 中国经济两大发动机。目前,整个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向 内涵式、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传统工 业向现代化工业、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化转型,形成了高起点的知识、技 术密集型工业体系,高标准、大规模的第三产业以及竞争力较强的主体产 业群。此外,在交通、通讯、金融、信息咨询、高科技、旅游、文化和对 外交流等方面,也形成了比较优势和综合优势。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PPT课件
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从北起通扬运河,南抵钱塘江、杭州湾,西至南京,东到海 边,包括上海市全部,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的杭嘉湖平原。广义上泛指长江中下 游平原,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七省一市。
气候水文特征
气候
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较 高,夏季最低。大城市站增温率明显高于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站,城市化效应对大城市气温基本上都是增温作用。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农业技术的进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产业 结构不断调整,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面 临严峻挑战,如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推 广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民素质等。
水文
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有江苏的太湖、洪泽湖和安徽的巢湖等淡水湖群,还有通扬运河、京杭大运河、黄浦江等河 流,该地区是中国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河网长度达4.8~6.7千米。
历史文化背景
历史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该地区在春秋战国时 期就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文化和商业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 。
THANKS
感谢观看
城市规划科学性
注重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 性,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
完善城市功能。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 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 合承载能力。
生态环境保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及发展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及发展一、长江三角洲及城市群的概述•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沿江发达地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交汇部,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其核心城市上海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其总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
这里是我国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河网长度达4.8-6.7公里。
平原上总共有湖泊200多个。
长江三角洲河川纵横,湖荡棋布,农业发达,人口密,城市众多。
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号称中国的“金三角”。
其主要城市有上海、南京和杭州等。
长江三角洲既是地理区域又是经济区域。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领先区域•近年来,长三角以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
2004年上半年,这一地区以占全国2%的陆地面积和约占10%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全国26%的GDP,完成了全国37%的外贸出口额,吸引了全国52%的实收外资,其经济总量领先于我国另外两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
•近年来长三角占中国经济总量也由不足1/5提升到接近1/4,尤其是苏北和浙西南将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对拉动整个地区经济增长、促进长三角核心地区产业配置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区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根据城市发展理论和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趋势与走向的分析,目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已进入城市带发展规律的第二阶段。
即着重发展中心城市城郊地区,加强城市功能定位,加快整个城市带城市网络高级化。
1.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策略·区域内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城,上海。
·区域内新兴的中心城市,如苏州、无锡。
·区域内重要功能型城市,如旅游与加工产业中心苏州、无锡,行政文化和商业中心南京、杭州,港口集散中心宁波、舟山、大小洋山等。
·区域内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如上海的崇明、苏北的扬州、南通,浙北的嘉兴、湖州。
·区域内中心城市的郊区城镇;如上海的松江,杭州的萧山等。
最新中国人文地理9-长江三角洲地区
➢包括:服装服饰业 、食品和农产品精 深加先进制造业 、包装印刷广告业 、 工艺旅游纪念品业 、 化妆品及清洁洗 涤业
上海都市型产业集群
➢黄浦区的旅游纪念品行业, ➢杨浦区的家用纺织品行业, ➢虹口区的箱包业, ➢长宁区的服装服饰业, ➢闸北区的印刷媒体业, ➢普陀区的包装印刷业, ➢徐汇区的生物制品业
中国人文地理9-长江三角 洲地区
主要内容
• 长江三角洲:概念认识、地域范围 • 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 • 上海:崛起中的全球巨型城市地区 • 发达的制造业基地:江苏 • 发达的私营经济王国:浙江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基本特征
地理区位: 沿海开放带和沿江(长江)产业密集带组
成的 “T”型产业布局的结合部,中国经 济发展的中心地带,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 投资环境最佳、经济内在素质最好的地区 之一。 区域地位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网络
上海都市区1 小时交通圈及 其对外通道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
长江三角洲铁路交通
长江三角洲公路交通图
长江三角洲的交通网络
长三角的Z 字型发展带和杭宁发展带示意图
长江三角洲地 区城镇与产业 空间
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图
长江三角洲十一五规划发展定位
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 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 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
➢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 正处于较快的调整过程中,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金融保险、通讯、信息和房地产业发展迅速。
区域经济特征
产业链十分齐全。无论重工业的钢铁、汽车、石化、 机械,还是轻工业的纺织、电子、精密仪器,长江 三角洲在全国都有重要地位。区域内纲材、化纤、 汽车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5%、50%和24%。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化建设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化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名副其实的经济、文化中心,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
这里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等众多因素的交织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经济和社会体系。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经历了繁荣、衰落、再繁荣等各个阶段的发展,这也奠定了这个地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历史演变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旧石器时代后期,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就出现了早期的原始人居住活动。
随后,商代时期湖州、宜兴等地出现第一批定居人群。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已经成为了中国新兴国家的重要地段,丰富的物产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诸多的土著部族在这里定居。
同时,周边诸多城邦的兴盛,也进一步增加了这里的人口和文化厚度。
随着秦汉时期的统一,这里的经济和文化迎来了新的一波发展,贡献了许多文学艺术和科技成果。
这里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常被称为“江南口岸”,对于中国南北交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唐宋时期,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已经达到全国巅峰,各种文化艺术和科技创新呈现出火热的景象,至今还留下许多非常珍贵、精美的文化遗产。
然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历史发展也曾遭受挫折。
清朝时期,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进入了长达百年的停滞状态。
到了民国时期,由于被列强侵犯、内部动荡以及外来侵略的危机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这里失去了早期的光彩和强盛,走向了衰败的途径。
2.现代化建设中的长江三角洲随着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长江三角洲地区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发展。
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沿海经济带的形成和中国大城市的崛起,这里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富有和最具领先优势的地区之一。
无论是以人均GDP水平还是国民经济总量来衡量,这里与中国其它地区相比都存在巨大差别。
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已发展成为中国最现代化、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图文PPT课件
成效评估
通过定期监测和评估,显示污 染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仍需持续努力。
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践行
绿色发展理念
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相协调,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
展。
低碳发展实践
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构 建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生态系 统服务功能。
民国时期的工业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一方面,由于政治动荡和战争 的影响,工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家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发展实业, 为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当前产业结构特点分析
产业结构多元化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除了传统的制造业外,该地区还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 业,如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等。这种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有助于提高地区经济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未来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01 02 03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和工 业互联网将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这些技术将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 成本和资源消耗。
绿色低碳产业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绿色低碳 产业将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未来产业发展的另一重要方向 。该地区将积极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推动经 济可持续发展。
历史文化背景
历史
长江三角洲地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经济、文化 和政治中心之一。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吴越文化的发 源地。
文化
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有着独特的江南水乡文化 和吴越文化。这里孕育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和商贾巨匠,如 鲁迅、茅盾、徐悲鸿等。
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点与经济发展
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点与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是长江和它的若干个主要支流(比如黄浦江、太湖的河川)在入海前汇聚的河口处。
这一地区地理状况独特,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一、地理特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势平坦: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地势平坦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便利。
同时,平坦的地势也方便了城市的扩张和工业的发展。
2. 水系发达: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系发达,长江及其支流交错纵横,有利于水运和水资源的利用。
同时,华东海域丰富的渔业资源也提供了经济发展的机会。
3. 土地资源丰富: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肥沃的土地资源,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这里的农田可进行春耕夏种、秋收冬储,农作物丰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 气候宜人: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夏季炎热潮湿,有利于稻米、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冬季温和湿润,适宜蔬果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
二、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了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其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发达: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达,涵盖了机械、化工、纺织、电子、汽车等多个领域。
许多有着较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和全球知名的品牌都集中在这一地区,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工业的重要基地。
2. 贸易港口重要: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包括上海港口和宁波港口等。
这些港口不仅为中国内外贸易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也成为了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枢纽和物流中心。
3. 区域经济合作: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苏浙沪皖地区通过合作协同发展,以及与其他地区的合作,形成了一体化的区域经济格局。
这种合作有助于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4. 服务业繁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服务业蓬勃发展,包括金融、物流、旅游等多个领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服务业得以迅速壮大。
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 孵化器,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 科技人才。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 的创新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
强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发 展。
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 排放。
加强区域内水、空气、土壤等环境质量监测和治理,改 善环境质量。
该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气 候温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
件和丰富的资源。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 达、人口最密集、城市群最集中
的地区之一。
历史发展与现状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支持,经济迅速发展, 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
续发展。
合肥都市圈
1
合肥都市圈以合肥为核心城市,包括芜湖、马鞍 山、铜陵、安庆等城市。
2
该都市圈的发展重点在于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 级,加强城市间的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经济实力 和国际竞争力。
3
合肥都市圈在交通、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旅游等 方面也加强了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04
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政 策与建议
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
目录
• 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概述 • 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优势与挑战 • 长江三角洲各都市圈发展状况
目录
• 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政策与建议 • 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未来展望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概述
地理位置与特点
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东部沿海、 长江入海口处,包括上海市、江
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长江三角洲区域分析
浦东新区位于黄浦江以东,长江口西南,面积约523平方公里,与外滩隔江相望,具有无比的地理优势和良 好的开发条件。1990年4月我国政府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战略决策后,浦东新区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所瞩 目。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北翼:
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
扬州、镇江、泰州
南翼:
杭州、宁波、舟山、绍兴、湖州、嘉兴、台州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1、地理位置优越 2、交通发达 3、劳动力丰富 4、技术力量雄厚 5、市场广阔
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 能源和矿产缺乏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上海(Shanghai),简称“沪”或“申”,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 上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最大的工业基地,是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和四个 中央直辖市之一。 上海市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 对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发 展,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如果能够合 理地加快“长三角”地 区的资源整合,扩大合作,不久的将来,“长三角”一定会以 世界第六大发达经济区的雄姿而崛起。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并填入空白图框中。
临江滨海
稠密的公路网
昆山是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最强的县级市,连续多年被国家 统计局评为全国百强县之首。近年昆山还凭借雄厚的综合实 力蝉联福布斯中国最佳县级城市第一名。昆山交通便捷、教 育发达、国际化水平高。
杭州湾跨海大桥
2008年5月1日,投资140个亿的杭州湾跨 海大桥正式通车了,大桥北起嘉兴市,跨 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市,全长 36Km,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世界上工程难 度最大的桥梁之一。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长江三角洲的成因主要是流水的堆积作用。
三角洲平原通常是携带着大量的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进入海洋的地方水下坡度比较平缓,河流的流速也就相对的会变得缓慢,而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的前面,从而形成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部抵达杭州湾,西部可以到达南京,东部可以抵达海滨,是一片非常坦荡的大平原。
长江三角洲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太湖平原是长江三角洲的主体,而太湖平原则是以太湖为中心,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主要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年均气温、年均最高气温以及最低气温都在呈现增加的趋势,其增温率冬季和春季比较高,而夏季则是最低。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异同点:
一、相同点:
1、两者都是处于河流入海的三角洲区域,具有明显的海运优势;
2、两者都背靠广大内陆地区,对内陆的辐射、带动作用都比较强;
3、区域内的铁路、公路网络都比较发达。
二、不同点:
1、珠江三角洲邻近东盟,而长江三角洲则邻近日韩;
2、长江明显比珠江通航里程更长,更有优势;
3、长三角的城际轻轨发展得更快一些。
黄河长江三角洲成因
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一个典型的曲流河三角洲。
河流都具有深切侵蚀和侧向侵蚀,正是由于河流的侧向侵蚀——将凹岸侵蚀下来的沉积物向凸岸进行堆积,才造成河流的改道,才会有自古长江几次大的河道迁移,在这个过程中,河流又不断将上游、中游携带的沉积物带到水流相对较缓的下游地区进行沉积,故形成现在的长江三角洲。
地球的偏转力对长江的改道及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没有绝对的影响(这点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你),唯一有影响的就是我们这个半球河流的流向都是自西向东流(俄尔其斯河除外)。
一个三角洲的形成主要因素还是它的物源,有一个充足的物源区为它提供沉积物(长江整个中上游地区),有一个强大的载体(长江)让沉积物运动起来,那最终都会产生一个堆积区——三角洲。
如果地势很陡,河流是发育在断陷盆地边缘,而不是像长江这么弯曲、这么漫长的一条曲流河,那么沉积物一样要发生堆积,那就是水下三角洲,通常有水下扇或浊积扇等。
(本人专业方向是沉积学,研究方向是三角洲。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非转载,谢谢)楼下的朋友,“滨海相冲积扇”是什么沉积相?冲积扇属于洪麋相,是短时间内突发的沉积事件,长江三角洲漫长的形成过程怎么能归类到冲积扇类中?要不专家起地名的时候就会把现在的“长江三角洲”改叫“长江冲积扇”了,不是吗?我想你参考的文献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长江三角洲属于“滨海三角洲相”,而不是你所理解的“滨海相冲积扇”。
滨海三角洲相是指在三角洲的形成中,海对三角洲起到了改造作用,且使其在相特征上明显不同于陆上三角洲。
我承认在长江三角洲的入海口地区,确实有被海相改造的环境,可是观其总体,不能因为入海口那一点,就把近4万平方公里的长江三角洲评论为“滨海三角洲”吧?还有,不要将文章中所描述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理解为“冲积扇相”,只要是沉积物被流水(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等等)带到异地大量沉积的产物,都可称为“冲积平原”,并不是就特指它为冲积扇的产物。
最后,说明一下,冲积扇多发育在地形差异较大的山区,在平原上很少发生,即使发生也不可能产生如此巨大的一个产物——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历史文化形成与演化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历史文化形成与演化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其灿烂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
从远古时期至今,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不断地演化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长江三角洲文化。
一、远古遗址的发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长江三角洲地区也不例外。
在全国范围内,长三角地区的遗址数目较多,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
这些遗址的发现,证明了长三角地区人类早期聚居的证据。
在浦东的大团山遗址中,发现了早期的文化遗物。
这里是石器时代人类居住过的地方,发现了许多石器、骨器和陶器等物品。
这些遗物的发现,不仅证明了长三角地区有人类聚居的早期历史,也为后来的文明奠定了基础。
二、各个朝代的文化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发展,受到了各个朝代的影响。
无论是秦朝的统一、唐朝的繁盛、还是明朝的文化繁荣,都对长三角地区的文化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隋唐时期,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繁荣发展。
著名的苏州园林便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苏州园林集水、山、石、树、花、草的奇妙变化于一体,是中华园林文化的一大瑰宝。
南京的明城墙和扬州瘦西湖等遗存,也是这个时期的重要遗产。
在明朝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繁荣达到了巅峰,华丽的文化艺术走向世界。
浙江的嘉兴市,作为东南的文化名城,深受明代文人的喜爱,嘉兴园林、曲院风荷等文化景点,都是明代文化的重要代表。
三、近现代文化的崛起近现代文化的崛起,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许多著名的文化机构相继成立,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也让更多的艺术家得以展示自我。
从上世纪初期,上海便成为了中国最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之一,上海滩的文化色彩十分浓郁,包括电影、音乐、文学、绘画、民间艺术等方面。
许多著名的文学家、电影人等都出生在上海,他们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引领着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
此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各个城市还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因素,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文化风貌。
高一地理长江三角洲知识点
高一地理长江三角洲知识点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三角洲,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长江入海口附近,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和交通枢纽。
下面将为你介绍关于高一地理长江三角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
其地理坐标大致为北纬30°30′至32°30′,东经120°30′至123°30′。
长江三角洲总面积约为3.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三角洲。
二、长江三角洲的地貌特征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地势低洼,海拔较低。
由于长江的沉积作用,形成了河口、滩涂、湿地等特殊的地貌景观。
长江三角洲的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三、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特点长江三角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潮湿。
降水集中,年均降水量大约在1000-1400毫米之间。
长江三角洲区域由于地势低洼,容易受到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四、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为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制造业为主导,包括纺织、汽车、化工等多个行业。
同时,长江三角洲还是中国的重要农业产区,主要以水稻、小麦、棉花等农产品为主。
五、长江三角洲的生态环境保护由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快速经济发展,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
大量的工业排放和城市污染导致空气、水质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长江三角洲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监测、治理工业污染、推动生态修复等措施。
六、长江三角洲的旅游资源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如苏州、杭州、上海等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周庄、西塘等知名的古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此外,长江三角洲还有美丽的水乡风光、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俗文化等,都是旅游的热门景点。
八年级地理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点八年级地理长江三角洲地区知识点知识点一.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1.成因: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
2.发展农业的条件:地势低平,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河网纵横。
3.位置: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
4.交通: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和众多的铁路、公路干线,以及现代化的港口群、航空港,形成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5.地位: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6.上海港: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区域前沿,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中国沿海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处,是中国沿海主要的枢纽港口。
目前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各港口第一位。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1.上海: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是中国高水平的工业基地、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
同时,上海也是中国举足轻重的教育、科研和文化产业基地。
2.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3.浦东新区:国际区域性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三.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1.区域北翼:①南京:长江三角洲区域北翼的中心城市,江苏省省会。
有“六朝古都”的美誉,现为中国东部地区主要的电子、汽车、化学工业基地,也是江苏省最大的交通枢纽和教育科研基地。
南京港是中国内河航运第一大港。
②苏州:东临上海,西拥太湖,是江苏省东南门户,是长江三角洲区域重要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
苏州高新区是中国著名的外向型高科技产业基地。
③昆山:位于江苏省南部,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
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
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之首,成为长江三角洲区域北翼新兴的工商业城市。
2.区域南翼:①杭州:长江三角洲区域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省会。
加工制造业发达,以机械、电子、纺织、食品为支柱产业。
人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2节《长江三角洲地区》基础知识讲解
人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2节《长江三角洲地区》基础知识讲解第七章南方地区第2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要点1:江海交汇之地1.位置和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注】:根据国务院2019年12月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
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网密布,湖泊星罗,农耕条件优越;农业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是我国重要的稻米和淡水鱼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主要农作物水稻、棉花、油菜、甘蔗、茶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至三熟。
3.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对内联系方便: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这里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
(2)对外联系方便:长江三角洲地区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如果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沿海地区比作“弓”,那么长江三角洲就位于箭头的位置。
4.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影响(1)有利影响:①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②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
③提供水产品,有利于丰富人们的饮食。
④提供充足的工业和生活用水。
⑤长江沿岸地势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
⑥调节气候,改善环境。
(2)不利影响:长江在丰水期容易泛滥成灾,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和破坏。
方法总结1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要点2: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城镇兴盛。
1.主要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等。
位于南京的中华门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堡。
长江三角洲
的养分。
(4)市场需求量大;
(5)捕捞和养殖技术较高;
(6)政府政策扶持
主要渔产: 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
鱼(乌贼)
形成“鱼米之乡”的优势条件?
自然条序件号:化
参考答案
要点化
术语化
简洁化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且雨热同期;
②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养殖水域广;
③地形为平原,地势平坦;
④土壤肥沃;
河流、湖泊
水文特征:河网稠密;京流量大;汛期长;径流变化 较小;含沙量较小。江
杭 大
长
太湖
运
河
长三角区域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主要有江苏的太
大部湖 等分、 著洪 名地泽 湖区湖 泊、。地和除浙长势江江低的、杭淮平州河,西、湖 钱河、 塘网绍 江兴 、密东 京湖 杭布、 大,嘉 运兴 河湖南 等泊湖 重 众多
要河流以外,还有江苏的秦淮河、通扬运河,浙江的瓯 江、灵江、南江等水系。
农业条件
1自然 地形 地势低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河流 密集 气候 雨热同期
2科技发 达机械 化水平 高
该渔场形成的原因为:
沿 岸
(1)东海大陆架广阔,光照,
流
养分充足;
长江
舟山渔场 (2)有台湾暖流和沿岸流在此
交汇,使水流搅动,养分上浮;
(3)长江水注入,带来有大量
范围 • 长江三角洲简称“长 三角",是由长江及
钱塘江的泥沙淤积而
形1上成的海滨海市平原,是 长2江江中苏下游省平原南的部重 要3浙组成江部分省。是北我部国
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
濒临黄海和东海,
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东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长江报/2009年/4月/18日/第B01版長江周末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发展——从”三角地“到“金三角”吴越邹逸麟万里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这就是地理意义上的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
涵盖江苏浙江全省和整个上海市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流域经济带的核心区。
长江三角洲水陆交通与我国南北相连,海运可与世界各大海港相通,拥有广阔的流域经济腹地;历史上长江河口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在近代经济发展上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民族工业兴起的重要基地,迄今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核心区。
该地区仅占有全国1%的土地、5.8%的人口,却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财政收入和28.5%的进出口总额,被誉为中国经济的“金三角”。
长江泥沙淤积的坦荡平原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泛指镇江、扬州以东长江泥沙积成的冲积平原,位于江苏省镇江以东,杭州湾以北,通扬运河以南。
面积约为99600平方公里,人口约8000万,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
这里地势低平,海拔在10米以下。
但也零星散布着一些孤山残丘,如无锡的惠山、苏州的天平山、常熟的虞山、松江的佘山和天马山等,它们或兀立在平原之上,或挺立于太湖之中,有的成为游览区,有的成为花果山。
长江三角洲的顶点在镇江附近,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这里是一个三角形港湾,长江河口好似一只向东张口的喇叭,水面辽阔,潮汐作用显著。
在海水的顶托下,长江每年带来的4.7亿吨泥沙大部分沉积下来,在南、北两岸各堆积成一条沙堤。
北岸沙堤大致从扬州附近向东延伸至如东附近,沙堤以北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冲积成的里下河平原;南岸沙堤从江阴附近开始向东南延伸,直至上海市金山县的漕泾附近,并与钱塘江北岸沙堤相连接,形成了太湖平原。
里下河平原位于长江北岸,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为一碟形洼地。
洼地中心湖荡连片,主要有射阳湖、大纵湖等。
由于地势低洼,历史上,洪涝灾害异常严重。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投资兴修水利工程,西挡淮水,东挡海潮,开挖运河,增强排灌能力,使这个十年九涝的多灾区变成江淮流域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
太湖平原地处长江以南,是长江三角洲的主体。
该平原以太湖为中心,状如一个大盘碟,地形呈周高中低。
这样的地形特点使这里上有长江和太湖上游来的洪水,下有海潮倒灌,夏秋季节又常遭台风暴雨袭击,洪涝灾害十分频繁。
当地人民为抗御自然灾害,大力开挖河渠,排除积水,修圩建闸,逐步形成了沟沟相通、渠渠相连的稠密水网。
这里是我国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河网长度达4.8~6.7公里,平原上共有湖泊200多个。
水乡泽国孕育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基底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断沉降。
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地壳和海平面频繁升降,最后一次大海侵结束后,长江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开始在江口发育三角洲。
由于科氏力的作用,主江流不断右偏,使江口沙群依次并入北岸。
红桥期、黄桥期、金沙期、海门期、北沙期等形成的沙坝、沙洲群,形成今天长江北岸的邗江、泰兴、靖江、如皋、如东、南通、海门、启东诸县地。
现在江口附近的崇明、长兴、横沙等沙岛,也将按此规律并入北岸。
江口沙咀也同步延伸。
北岸沙咀延伸为今三角洲北界,地面高程6~8米。
南岸沙咀经江阴、太仓、外冈、马桥一线向东延伸,地面高程4.5~6米左右,与钱塘江北岸相连后达杭州湾。
沙咀内侧的浅水海湾被淤封成为古太湖的前身。
此后浅水海湾不断淤浅,逐渐演变为湖荡罗布、河道交错的低平原。
南岸沙咀外侧滨海地区不断淤积成滨海平原。
长江三角洲形成初期,人类就在这里从事渔猎和农耕。
经公元4~6世纪东晋、南北朝和12~13世纪南宋两次大移民,以及10世纪以来的河网建设,长江三角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
长江三角洲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道纵横,湖荡棋布,素有水乡泽国之称。
土地肥沃,农业盛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花生、鱼虾等,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近代工业兴起较早,内河航运发达,沪宁、沪杭铁路相继建成,上海和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南通、扬州、徐州以及浙江省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等地先后发展为工业城市。
为推动和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联合与协作,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1992年由上海、无锡、宁波、舟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南通、常州、湖州、嘉兴、镇江14个市经协委(办)发起、组织,成立长江三角洲十四城市协作办(委)主任联席会。
1997年,上述14个城市的市政府和新成立的泰州市共15个城市通过平等协商,自愿组成新的经济协调组织—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
2008年,国务院正式确立长三角为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两省一市全境,苏北和浙西南被纳入长三角。
吸收国际资本的强大磁场长三角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概念。
除原有的地理概念外,其工业经济概念尤为世人所瞩目,即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
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2008年长三角的GDP总量为53952.9 1亿元人民币。
正在长江三角洲快速积聚的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以其特有的活力强有力地推动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据统计资料,2003年1至9月,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四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均已超过1000亿元,同期增幅均超过12%,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9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而这一经济增长高速和高于全国同期增幅3至5个百分点的状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已连续保持了多年。
在这片中国最富饶的土地上,充满活力的大型城市群正在不断崛起:“超级巨人”上海,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超10000亿元,位列全国第一;“重量级巨人”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年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5000亿元;“小巨人”绍兴、南通、常州、台州、嘉兴,年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亿元以上。
为长三角都市圈带来丰富性和层次感的县域经济,极具竞争力。
2005年11月揭晓的全国百强县市竞争力排名中,有7个长三角的县市(区)进入前十位。
县域经济的崛起,使长三角城市连片化、都市化成为可能。
这一经济巨人群,更直接吸引了众多世界级经济巨人的目光。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家在这一地区落户,其中,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的就有逾200家,仅在苏州投资的有81家,投资项目达188个。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地区合同利用外资累计已近1500亿美元;长江三角洲已变成一个吸引国际资本与技术的强大磁场。
在长三角这个都市圈里,作为经济发展主力军的企业独领风骚。
这里集中了近半数的全国经济百强县,聚集着近100个年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还有包括万向集团、金山石化、扬子乙烯、大众汽车、上海贝尔、东方通信等在内的数千家巨人型企业。
这些企业大多规模大、实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名列全国前茅,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经济全球化的缩影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带动着长三角地区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
2010年世博会花落上海,从各方面给上海带来了良机,上海正努力成为“世界城市”。
上海强大的辐射力及其周边“近水楼台”城市的飞速发展,已经使苏、浙两省的所有城市都意识到了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其它城市无不同样在努力寻找自身的城市定位,在资金、信息、人才、商品的流动中找到城市崛起的机遇。
接轨上海,实现共赢,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已成为长三角区域内各地政府的共识。
苏州:近水楼台,四沿布局;无锡:融入一体化,谋求新发展;南京:呼应上海,辐射周边;杭州:接轨上海,错位发展。
长三角周边城市不约而同地把与上海的联动看作是重要的战略,以路桥交通网络的规划和建设为契机,长三角正在打造一个“3小时经济圈”。
大融合的态势已经发端。
苏浙沪三地的项目已涉及交通、旅游、会展、人才、科技、信息、商标、信用、质检、环保等多个领域,并正在由浅入深地探讨产业规划、政策法规、金融服务等高层次的合作联动。
而“接轨上海”也已超出了单纯招商平台的含义。
长三角一体化是入世后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缩影。
大量外企的存在,使得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升,整个长三角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产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走向世界。
目前,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大地区,该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商品经济发达,水陆交通方便,是全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
地理概念上的长江三角洲,如今成了区域内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主题词。
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不仅是区域内的共同意志,也成为国家意志的体现。
2008年8月,《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正式跃升到国家层面。
作为国家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长江三角洲地区如何一体化发展,如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如何带动全国经济发展,正成为时下最受关注的话题。
(吴越) 历史上的长三角“中心”第一个中心城市:苏州苏州,古时称吴。
史载,周先祖的儿子泰伯、仲雍为避位于季历(周文王),南奔荆蛮,即今江南地区,建立吴国。
几传至吴王阖闾接受伍子胥“立城邦”的建议,修筑大城,周四十七里,就是今苏州城的古址。
这是长三角地区第一个中心城市。
这种格局大概维持了1000多年。
西汉时代长三角地区虽然增置了不少县,但都不具备中心城市的条件,而吴县在两汉时期先后都是会稽、吴郡的治所。
当时为什么要选择今天苏州作为吴国的都城呢?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
按照地理条件来推测,大致可知:第一,长三角地区内,太湖流域东部开发最早,而苏州又处于太湖流域的中心,所谓吴“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
第二,吴国虽僻处东南,却有争霸中原之心。
今江南运河苏州至镇江段,春秋时已经形成,为吴国北趋中原提供便利。
第三,吴人习水,很早就发展了海上航行,由苏州顺吴淞江入海,甚为便捷。
第二个中心城市:湖州六朝开始,在太湖流域西南部地区出现了第二个中心城市,那就是今天的湖州市,古时称乌程县。
自东汉末年以来,太湖西南部东西苕溪域渐次开发,生齿日繁,需要增设郡级政区加以管理。
于是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划出吴郡、丹阳的九县设立吴兴郡,治乌程(今湖州市)。
当时吴兴郡管辖的土地很广,除了东西苕溪流域外,还包括钱塘江北岸的余杭、临安、于潜等县。
至此,长三角地区中心部分的太湖流域出现了东西两个中心城市。
六朝时长三角地区通称“三吴”,后人对“三吴”有不同说法,然吴郡、吴兴为“三吴”之二,是没有不同意见的。
第三个中心城市:扬州隋唐统一时期,长江下游北岸出现了另一个中心城市扬州(治广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