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电影学院电影学考研导师介绍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导师介绍(洪帆)以及奖学金

导师介绍(张民)
一、学习与工作简历 张民,1971年出生,籍贯内蒙古通辽市,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 1996年至1999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剧作专业,获电影学硕士学位,导师为王迪 教授; 1999年至今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2004年至2012年任文学系直属党支部书记; 2007年至今任文学系副主任; 二、教学与教学管理 主讲课程:《影视剧策划案例研究》、《电影剧作理论与技巧》、《电影剧本策划与写作》、 《类型电影研究》、《纪录片理论与制作》、《短片创作》、《剧本精读》、《影片分析》 等。
目前主要从事影视传播理论、电影史论的研究。
曾参与《中外影视大辞典》、《中国“星”批判》等书的编著或撰稿;曾主持《中国电影在 电影频道播出情况的传播学研究》学院科研项目。
参与杜庆春副教授主持的教育部课题项目《北京都市空间和影像呈现:都市新生大型社区的 空间、景观、人际关系和文化研究》,自己负担的部分已完成。
目前,才思教育北京电影学院考研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电话:一七七零一二五五八七五。 咨询QQ:二零五七三零七七零五,二三八二五九五三三二。才思让你离北京电影学院更近一步。
导师介绍(洪帆)
• 洪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 • 工作经历:2002——至今: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师; • 主要研究方向:世界电影史,类型电影剧作,电视剧剧作 • 主要讲授课程:《世界电影史》、《类型电影》、《电影剧本写作》、《电视剧写作》、
《剧本精读》、《影片分析》、《电影专题研究》、《现当代世界电影史》。 • 在研课题:《现当代世界电影史研究》,北京电影学院院级科研项目,XGH201502,专著 • 代表性论文: • 1、《黑帮电影的重塑与再造——从意大利黑手党电影和文化谈起》,《当代电影》2015
2019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纪录片导演创作方向考研导师介绍以及黑不黑?

复试分数线解析
纪录片导演创作(全、非全) 分数线 校线 院线 全日制线 政治 36 36 36 外语 36 36 36 36 专业一 54 54 54 54 专业二 54 85 85 85 80 总分 335 335 335 335 260
非全日制线 36 少干计划 -
导师介绍
章明 章明,男,汉族,籍贯重庆。电影导演、编剧。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 1991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于北京电影学院任教。现为北 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讲授《导演创作》、《导演研究》、《导演艺术》、《大师研究》、《电影剧作》、《影 片分析》、《视听语言》、《导演基础》、《导表实践》等课程。 曾在报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多次在“金鸡百花电影节”学术研讨会上获优秀论文奖。 出版著作《找到一种电影方法》。 多年来,章明在电影创作实践中其导演编剧的作品获得多项国际金奖。被认为是中青年导演中 有个人独创风格的电影作者。1997年入选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暨林肯艺术中心“世界22名新 导演新电影”,1999年《亚洲周刊》“21世纪社会文化先锋”人物。2013年青年电影手册中 国“年度导演”。 曾担任若干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第三届“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评委。亦担任韩国 釜山国际电影节、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独立电影节、韩国首尔韩亚电影节、日本冲绳亚 洲短片电影节、台湾“螺丝起子”短片电影节等影展评委。
导师介绍
黄盈 200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导演理论与实践方向,文学硕士 2005年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开设课程:《表演》 研究成果:硕士论文《对间离效果的再认识》 《关于幕表制集体即兴创作》《新剧本》2006年第5期 《枣树》(编剧)《新剧本》2006年第5期
导师介绍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导师介绍

电影学著名导师李少白,男,1931年生,安徽省太和县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
1951年开始发表影评,1957年成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专职电影理论研究人员。
1963年与人合作完成出版《中国电影发展史》。
1973年调中国艺术研究院,先后主持创建电影研究所和电影电视研究室;创办《电影文化》(《当代电影》前身)杂志和《影视文化》丛刊;首建研究生部电影系,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电影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研究生。
其教材和学术著作,1991年结集为《电影历史及理论》出版。
其后的学术著作有《影心探赜》、《影史榷略》等。
另有旧体诗词选集《灵府轨迹》问世。
还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第一、二、三届初审会成员,首批通讯评议成员等。
贾磊磊,男, 1955年生,北京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博士。
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国际亚洲电影研究会会员。
2002 年任中国电影华表奖评委;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合办的“灿烂的中华文明”网站《中国电影艺术》主编。
《当代中国电影发展史》主编之一。
著有《电影语言学导论》、《武之舞 -- 中国武侠电影的形态与神魂》、《银幕上的意义--电影的观赏与阐释》、《中国武侠电影史》、《影像的传播》。
丁亚平,男,1961年5月生,研究员。
先后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硕士研究生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电影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博士学位,是国内培养的首届电影学博士。
曾任文化艺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传记文学》杂志社社长、主编等职。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同时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评议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导师杨远婴介绍

杨远婴一、个人简历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世界文学专业毕业,获文学硕士。
1982年秋至1984年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研究所工作。
1984年春至2002年春,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工作。
1987至1988年,在俄国莫斯科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学习。
2000年,在英国伦敦大学 Goldsmith 学院传播学系访学。
2002年春至今,在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工作,任电影学系主任,《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
二、主要研究方向:电影史、电影作者、电影理论开设课程:中国电影研究、女性电影研究、主持《当代学术前沿讲座》三、主要著作:《当代中国电影》(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年出版。
《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5 年出版。
《她们的声音》(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6 年出版。
《华语电影十导演》(主编)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九十年代的第五代》)(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新中国电影 50 年》(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 WTO 与中国电影》(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2 年出版。
《电影作者与文化再现——中国电影导演谱系研寻》(专著),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5年出版。
《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文化卷》(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6年出版。
四、主要译著:《疯癫与文明》米?福柯 著 (与刘北成合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9 年版。
《规训与惩罚》米?福柯 著 (与刘北成合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9 年版。
五、主要论文:《电影的自觉――新时期电影论》,《当代电影》, 1986 年第 6 期。
《从符号学到精神分析学》,《当代电影》, 1989 年第 4 期。
《苏联电影的三次革命》,《当代电影》, 1989 年第 6 期。
《女权主义与中国女性电影》,《当代电影》, 1990 年第 3 期。
《历史与记忆》,《电影艺术》, 1991 年第 2 期。
202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电影学类型片剧作研究方向考研导师介绍

导师介绍
赵小青 女,1957年4月12日生于南京。电影学博士,副研究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1981考入云南 大学夜大中文系,1986年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调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文宣部任编辑。1992 -1994年分别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专业硕士课程班进修各一年。 1995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影视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获文学硕士学位证书,并留院影 视所中国电影研究室工作。2000年在职攻读电影学博士学位,200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证书。 多年来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都市影视》、《电影新作》等刊物发表论文30多万 字。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三十年代电影批评、东方银幕女性形象研究。并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 目《新中国电影艺术史》,承担其中“惊险样式电影”部分写作。另外,还参加《大百科全书 •电影卷》的修订改版,担任副主编。自2002年研究目标主要转向电视电影,并于2007年进行 广电部社科研究项目《中国电视电影十年1999-2009》一书的写作。
导师介绍
丁亚平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传媒大学电影专业博士 生导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 会员、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中宣部阅评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1995年9月至 2005年8月任职于文化艺术出版社,历任副总编辑、总编辑,曾任《传记文学》杂志社主编、社长。经文 化部特批,先后于1993年、1996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为国家社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 家。曾先后承担国家社科艺术学青年项目、年度项目和重点项目,获批并完成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 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主持完成中国艺术研究院重点项术文章400余篇。出版个人著作《艺术文化学》、《影像中国(中国电影艺术1945-1949)》、 《老电影时代》、《电影的踪迹(中国电影文化史评)》、《影像时代(中国电影简史)》、《中国当 代电影史》(两卷本)等,共计15部。其专著《中国电影史》先后被译为俄文版、英文版在俄罗斯、美 国出版。另有专著《一个批评家的心路历程》、《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论》在台湾出版。多次应邀赴香 港大学、香港电影资料馆讲学,曾赴美国、德国、丹麦、卢森堡、日本、韩国访问并进行学术研讨活动。 获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奖等国家、省部级奖十余次。
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导师介绍以及奖学金

导师介绍
曹颋 科研项目: 数字影像与人像摄影创作研究 北京市教委特色教育资源库建设项目 国内学术活动: 曾在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装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首都师范大学、西安美术学院、新疆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多所院校讲学。 国际学术活动: 2005年赴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学术交流 2006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术交流 2009年赴美国纽约大学学术交流并举办影展 2011年赴韩国中央大学学术交流 2011年担任北京电影学院与韩国中央大学的“母亲河”摄影创作项目负责人之一 2012年赴澳大利亚格里菲思大学、维多利亚大学学术交流
导师介绍
宋靖 宋靖,女,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教授,院长,硕士生导师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理事 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代表作品:《行走中国——宋靖摄影作品集》 教学经历: 主讲《纪实摄影》、《影视短片创作》,《视听语言》,《影视广告创作》等课程 组织策划摄影大赛及展览: 2012年 组织策划第五届“新视角、新发现”西铁城摄影大赛 组织策划第三届“天之翼”摄影大赛 2011年 《行走中国——宋靖摄影作品全球巡展》在杭州中国美术馆展出 组织策划第四届“分秒成就永恒”(西铁城)摄影大赛,并担任作品展策展人,在西铁城官方网站及平 遥国际摄影大展展出 组织策划中国电信第二届“天之翼”摄影大赛,在电信营业厅及官方网站展出
2020北影
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
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导师介绍以及奖学金 摄影学院图片摄影创作考研摄影学院图片摄影创作考研茶水:以及考研
基本信息
以下资料由才思教育北京电影学院教学培训部整理,以下资料完全符合北京电影学院要求,对报考北京电影 学院的考生极为重要,请考生仔细阅读。
才思教育作为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考博最权威的辅导机构和领军机构,自开办北京电影学院培训 以来,始终对北京电影学院有着独到的理解。 不仅如此,才思教育在全国首次推出研究生辅导中的“五指理念”(即指定院校、指定学院、 指定专业、指定方向、指定教师)。并在“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的理念下,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 法,让考生能够有着最为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和最为专注的教师进行24小时的督导,做到一切只为 一人定制,你的作品,绝对不会和他人重复。同时,文化课的辅导也将全部按照北大清华的要求对 考生进行一对一的定制。 目前,才思教育北京电影学院考研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电话:一七七零一二五五八七五。 咨询QQ:二零五七三零七七零五,二三八二五九五三三二。才思让你离北电更近一步。
202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考博真题

202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考博真题、考博参考书、考博招考信息北京地区招生戏剧影视学博士点院校:985院校: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211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电影学院)其他学校: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戏剧学院)备注解析:北京大学属985211招考方式是申请审核复试的制度的学校,其余均为考试制度招生博士研究生;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直属的艺术科研、艺术教育与艺术创作的国家级艺术科研机构,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艺术学一级学科授权单位,有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和9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分别为: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舞蹈学和文艺学。
一、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招考信息:二、历年招生录取人数解析:2018年中艺院博士报考人数达到562人,实际分二批录取人数81人,总报录比为1:8;18年招生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招生人数比往年多了;2018年:实际录取81人;2017年:实际录取58人;2016年:实际录取58人;2015年:实际录取56人;2018年戏剧与影视学进复试21人,实际录取13人;三、推荐使用参考书:艺术概论:彭吉象、赵斌、王宏建三位老师主编的即可;备注:参考书只是考博复习一个载体、上面只是列举了一些常用的参考书,如果上课增加使用阅读的再加以上课老师推荐的结合复习即可!四、复试分数线:戏剧与影视学:2018年:外语38,专业一73,专业二85;2017年:外语46,专业一82,专业二90;五、2018年复试细则:复试具体方式1.外国语听力以笔试方式测试,时间为15分钟;口语以口试方式测试,时间为5分钟;2.复试笔试:理论研究型进行“专业论文写作”(按报考专业方向命题),创作研究型进行“专业技能测试”。
创作研究型考生需要自备材料工具,具体要求与初试时相同(请参考我院网站《2018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创作研究型考生携带工具的通知》。
2019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电影摄影与制作方向考研导师介绍以及复习资料

导师介绍
穆德远 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 教务处处长 一、个人简历 兼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导演学会会员、中国电影摄影家学会理事、北京无党派人士联谊会 理事。1978年至1982年,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摄影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82年毕业后留院任教。 任19届、20届、24届金鸡奖评委。1995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3年获首都五一奖章、 2004年获“北京市十佳影人”。2005年评为“北京拔尖创新人才”。先后为摄影专业本科、研究生、大 专班、摄影专业进修班开设《电影摄影理论》、《电影画面》、《电影摄影创作》、《电影色彩构成》 及《影片分析》等课程,其中《电影摄影创作》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在电影学院任教以来,先后为摄影专业本科、研究生、大专班、摄影专业进修班开设了《电影摄影理论A、 B》、《电影画面》、《电影摄影创作》、《电影色彩构成》及影片分析等课程。在《当代电影》、《电 影艺术》、《电影通讯》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有关电影创作及电影理论方面的文章。有代表性的论文有: 《论美国商业类型片与电影摄影》。主编(作者之一)了《银幕创造》一书。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其中 国家级项目是《中国电影摄影史》。
导师介绍
李伟 李伟,1993-1997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本科;1997-2000年在电影学院攻读摄影专业 硕士研究生;2006年起攻读摄影专业博士研究生。2000年-2001年就职于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 2004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参加北京市教委组织的北京市青年教师双语教学培训。2006年荣 获“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现任摄影系副主任。 教授课程: 摄影系本科的《故事片电影摄影创作》课,全院本科生的《影片赏析》选修课,导演系及留学 生的《电影摄影基础》课。
导师介绍
在剧情片与纪录片之间穿梭——韩君倩导演访谈

◆“女性导演”专题(主持人:龚艳)本次电影专题聚焦三位中国当下的女导演:韩君倩、杨荔钠、刘伽茵,她们分别代表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电影创作者。
韩君倩与刘伽茵分别于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杨荔钠则从演员转向了导演。
她们同为女性、同为创作者、同样在纪录影像与故事片之间游走。
她们身处同一时代,创作的主题、对影像的理解存在着连接,更指向了分叉、变化。
与她们的对话,为我们勾勒出当代中国女性电影创作者的另一种面貌。
韩君倩,一级导演,中央新影集团导演。
199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多年来穿行于创作、教学、研究多个领域,跨越纪录片与剧情片,一直致力于编导合一的创作之路,其作品注重“个人化书写”。
作品有:《钢琴梦》(2002)、《乡愁》(2015)、《七声》(2019)等。
杨荔钠,生于吉林,少年学习舞蹈,做过舞蹈演员、节目主持人、话剧团演员等。
1996年开始纪录片工作。
是中国新生代民间纪录片代表人物之一,《老头》是她的第一部纪录片。
作品有:《少女与马》(2023)、《妈妈》(2022)、《春潮》(2019)、《春梦》(2013)、《老安》(2008)、《老头)(2000)、《家庭录像带》(2000)等。
刘伽茵,导演、编剧,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现任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作品有:《牛皮》(2005)、《牛皮2》(2009)、《不虚此行》(2023)等。
在剧情片与纪录片之间穿梭———韩君倩导演访谈韩君倩/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82龚 艳,孙佳敏/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上海 200234中图分类号:J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24)02-0080-08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24.02.010收稿日期:2023-12-30作者简介:韩君倩,一级导演,中央新影集团导演,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MFA“电影创作”方向导师,中国首位同时获得金鸡奖和华表奖的女导演。
精选最新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招生简章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2016年广播电视编导招生简章一、学院简介概况——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成立于2015年7月5日,其前身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成立于1995年)。
现任院长为著名导演陈凯歌。
学院是国内最早设立影视类专业的综合性高校之一。
学院得到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环上大国际影视产业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电影学院承载着重振和促进上海电影产业发展及建设全国电影高峰的重要使命。
愿景——学院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著名、国内顶尖的电影学院,成为与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良好的世界电影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引领电影创作、研究和产业发展的.潮流。
人才培养——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具有人文情怀和理性悲悯的现代人、有独立创新精神的中国电影人。
加强政产学研用结合,面向业界,面向政府和市场需求,与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电影处合作启动“上海电影新青年论坛——上海新导演作品展映与产业推进计划”,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关心支持青年电影创作。
在此平台上,积极推出上海电影学院培养的优秀毕业生。
与上海国际电影节加强合作,以上海大学为核心主体,联合美国夏威夷大学、韩国东西大学、美国迈阿密达德学院,以上海国际电影节为主要平台,联合夏威夷国际电影节、釜山国际电影节、迈阿密国际电影节,共同打造“四校四节”国际青年微电影文化交流协作体,形成泛亚太平洋地区最具活力的国际青年电影展演平台与创意工作坊。
学院已与北美洲、欧洲、澳洲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近20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海内外知名电影拍摄制作基地合作,为学生提供多平台、多渠道的创作实践平台。
师资力量——学院现设影视艺术系、影视工程系、新闻传播系、广告学系、电视制作部和影视实验中心。
全院共有教职员工142人,其中专任教师102人。
教授(研究员)2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7人,副教授2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83人,其中博士学位专任教师55人。
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制作考研导师介绍以及复试面试流程

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购
询
买
老
链
师
接
招生目录
单位代码:10027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联系部门:艺术与传媒学院
电话:58809248
联系人:邵峰
专业代码、
名称及研究 学习方 招生
方向
式 人数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备注
029艺术与传
136
媒学院
135104电
14
影
专业学位 接收推免生4人 左右
复试内容
1、外语听力及口语 2、面试:面试主要抽题回答问题 随机回答老师的提问 复试很公平,只要综合素质好,有实力复试一定能录取 面试:200分 3、专业笔试 影片分析(100分)
复试分数线解析
电影制作
分数线
国家线 校线
政治
38 50
外语
38 50
专业一
57 90
专业二
57 90
总分
340 355
资料购买方式
购买方式比较简单,因为我们自己的才思商城,所以,大家可以比较方便 的购买到真题资料。 方式如下: 1:打开浏览器搜索才思商城; 2:点击复制链接在浏览器打开
~/ 3:直接联系才思考研咨询 4: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导师介绍
姓名 宋维才 职务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简历 教育背景: 1996.9—1999.6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硕士 1999.9—2002.6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 博士 工作经历: 1988.7—1996.8 山东省莒县招贤中学 2002.7—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通信地址 100875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研究方向: 中国电影史、电影产业、电视媒介管理 开设课程: 《传播理论》(本科)、《影视制片管理》(本科)、《电视媒介管理研究》(研究生) 科研项目: 《中外电影国家资助机制比较研究》(独立)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2012)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独立) 国家艺术科学规划课题(2003) 《中国类型电影叙事策略及价值观研究》(合作) 国家艺术科学规划课题(2013) 《中国电视法制节目建设研究》(合作)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1999)
2020年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外国电影研究考研考研导师介绍

中外电影史参考书目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简史 外国电影史 世界电影史(法) 世界电影史(第三卷,德) 西方电影史概论
参考书目
《电影是什么?》 作者: (法)安德烈·巴赞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崔君衍
本书为法国新浪潮电影之父巴赞发表的一系列高质量影评和 电影评论的结集,涉及电影本体论、电影社会学、电影心理 学和电影美学等诸多话题,是研究巴赞和当代电影美学的必 备读物。在电影理论史上,巴赞的电影理论是一座卓越的里 程碑,他的现实主义美学深刻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他宣 扬的摄影影像本体论和真实美学也形成了与蒙太奇理论不同 的电影美学体系,开拓了电影研究的领域。正是由于巴赞的 努力,电影才成为严肃的研究课题。作为巴赞电影理论的经 典代表,《电影是什么?》从问世之初就受到电影从业者和 广大影迷的好评,被誉为“电影的圣经”,也为巴赞赢得了 “电影的亚里士多德”的崇高荣誉。
不仅如此,才思教育在全国首次推出研究生辅导中的“五指理念”(即指定院校、指定学院、 指定专业、指定方向、指定教师)。并在“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的理念下,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 法,让考生能够有着最为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和最为专注的教师进行24小时的督导,做到一切只为 一人定制,你的作品,绝对不会和他人重复。同时,文化课的辅导也将全部按照北大清华的要求对 考生进行一对一的定制。
目前,才思教育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考研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电话:一七七零一二五 五八七五。咨询QQ:二零五七三零七七零五,二三八二五九五三三二。才思让你离中国电影艺术研 究中心更近一步。
导师介绍
皇甫宜川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当代电影》社长、主编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指导研究方向:影视创作及理论 获得电影学硕士学位后,即进入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外国电影研究室工作。主要 研究领域为影视创作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中国战争电影史》、《强盗片的叙事 模式》、《电影眼睛人:一场革命》。主要创作作品:《幻女》(电影,联合导 演)、《午夜地铁》(电视剧,联合编剧)、《铁血青春》(电视剧,改编)、 《微笑》(电影,编剧)、《关东英雄》(电视剧,导演)、《花与棋》(电影, 导演)、《上海锄奸》(电视剧,联合编剧)、《童年风景》(电影,编剧)、 《成都茶馆》(纪录片,编导)、《母亲》(纪录片,编导)、《寻找父亲》(舞 台剧,总导演)等影、视、舞台剧习作,以及MTV、大型文艺晚会和广告片。
2019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纪录片导演创作方向考研导师介绍以及导师介绍

2019北影
2019年北京电影学院
导演系纪录片导演创作方向考研导师介绍以及导师介绍
基本信息
以下资料由才思教育北京电影学院教学培训部整理,以下资料完全符合北京电影学院要求,对报考北京电影 学院的考生极为重要,请考生仔细阅读。
才思教育作为北京电影学院考研考博最权威的辅导机构和领军机构,自开办北京电影学院培训 以来,始终对北京电影学院有着独到的理解。 不仅如此,才思教育在全国首次推出研究生辅导中的“五指理念”(即指定院校、指定学院、 指定专业、指定方向、指定教师)。并在“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的理念下,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 法,让考生能够有着最为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和最为专注的教师进行24小时的督导,做到一切只为 一人定制,你的作品,绝对不会和他人重复。同时,文化课的辅导也将全部按照北大清华的要求对 考生进行一对一的定制。 目前,才思教育北京电影学院考研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电话:一七七零一二五五八七五。 咨询QQ:二零五七三零七七零五,二三八二五九五三三二。才思让你离北电更近一步。
导师介绍
侯克明 侯克明博士 男54岁 职务职称: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儿童电影研究所所长 主要学术研究成果: *论文《从小角色起步》(《电影艺术》94年第4期) *论文《斯坦尼不是唯一的表演之桥》(《电影艺术》95年第5期) *论文《“官场现形记”导演阐述》(《上海电视》96年第4期) *论文《关于深化电影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广电总局《决策参考》98年第11期) *论文《在战争残酷与英雄主义之间抉择》(《中外军事影视》99年第1期) *论文《迎接高新技术的挑战:中国电影业的对策与出路》(《影视技术》2001年第8期,获中国影视技 术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译著《电影学关键词》(《电影艺术》03年至04年部分连载) *论文《作为他者的欧洲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04年第2期) *主编《欧洲电影导演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论文《无尽的追求:中国电影导演艺术百年回顾》(《电影艺术》05年第6期) *主编《中国动画产业年报2005》(海洋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等
2020艺术硕士热门考研电影专业讲解(北大、北师大、中传、中传)一

2020艺术硕士热门考研电影专业讲解(北大、北师大、中传、中传)一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属于我国高层次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其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Fine Arts,英文缩写为MFA。
包括创意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艺术设计、电影、戏剧、戏曲、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制作等艺术创作领域。
艺术硕士(Master of Fine Arts;MFA),又名艺术创作硕士,是一个在艺术领域的硕士学位,通常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修读完毕。
课程上多以艺术创作、进阶运用(包括各种研究与学科范畴),并以一个常见的艺术类型为主修。
这个硕士学位是全球性的,在许多国家都被认可。
北京电影方向学校:招生单北京大学考试方式:统考位:院系所: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跨专业:专业代码:(专业学位)电影学习方式:全日制研究方向:数字影视制作指导老师:不区分导师拟招人数:专业:8(不含推免)备注:报考135104电影专业的考生只限在北京大学报考点(北京市海淀区)报名并参加入学考试。
拟接收推免生以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确认录取人数为准,详细说明请见我校招生简章及招生专业目录。
考试范围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101)思想政治理论见招生简章(204)英语二见招生简章(653)数字艺术基础见招生简章(905)命题创作见招生简章数字艺术、交互媒体、智能化产品设计、公共课小分在50左右,专业课90分吧!(漫画,动画,艺术生,数字媒体,设计艺术、编程都可以报考)(905)命题创作一般是画人物3小时来动态表达故事,分场景来表达主题,要求并不是很高!复试:需要准备个人作品简历,会画一些最基本的产品鞋子鼠标,电子产品吧!会maya会更好,20分钟用英语介绍作品。
数字艺术基础有3本教材《影视艺术概论》刘宏秋《原动画基础教程》查理德威廉姆斯《新祥旭考研内部应试宝典》《数字媒体技术概论》第二版刘清堂招生北京大学考试方式:统考单位:院系艺术学院跨专业:所:专业(专业学位)电影学习方式:全日制代码:研究不区分研究方向指导老师:不区分导师方向:拟招人数:一级学科:12(不含推免)备注:本专业下设五个方向:影视及新媒体影像编导创作、商业电影投资与创意实践、影视剧创意策划及编剧、中外影视比较研究与新影像创作实践、非虚构与实验影像研究与创作。
2019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国际电影文化传播方向考研导师介绍以及复试要求

导师介绍
刘德濒 刘德濒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通讯方式liudebin@ 工作学习经历 2006.6-今任职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1996.7-2006.5任职于国家机械部信息院音像中心,任影视编导,编辑 1993.7-1996.7就读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获电影学硕士学位 1990.9-1993.7任职于哈尔滨铁路局加铁分局普通教育办公室 1986.9-1990.7就读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影视专业业绩 2013、4出版长篇小说《西藏秘密》(天津人民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8、9-2012、12创作四十六集电视剧《西藏秘密》(编剧,导演,制片人,该剧已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2008、9创作电影剧本《周末村官》(编剧,该剧已在全国公映)2008、4-2008、10创作三十集电视剧《暖秋》(编剧,该剧已在全国播出) 2007、2-2007、8创作二十八集电视连续剧《女高男低》(编剧,该剧已在全国播出) 2006、10创作电影《冈仁波切》(编剧,中影公司、西藏电视台联合摄制) 2006、10出版长篇小说《更年期的幸福生活》(群众出版社) 2005、4-2006、4创作二十四集电视连续剧《更年期的幸福生活》(编剧,该剧已在全国播出) 2004、4出版长篇小说《你在微笑,我却哭了》(接力出版社) 2003、1-2003、7创作二十二集电视连续剧《你在微笑,我却哭了》 (编剧,该剧已在全国播出) 2003、3出版长篇小说《知情者》(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2、5-2002、11创作二十二集电视连续剧《知情者》(编剧,该剧已在全国播出) 2001、9-2002、2创作二十三集电视连续剧《打破沉默》(编剧,该剧已在全国播出) 2001、6出版长篇小说《中国仪仗兵》(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1、2-2001、3创作八集电视连续剧《中国仪仗兵》(编剧,本片为中央电视台建党八十周年献礼片,获第20届金鹰奖中篇优秀奖,第22届飞天奖中篇电视剧二等奖,全军文艺金星奖一等奖) 2000、2-2000、4创作二十二集电视连续剧《让爱作主》(编剧,该剧已在全国播出) 1999、9发表电视论文《〈西藏风云〉:追述与见证》(见于《中国电视》1999年第九期)1999、3发表电影论文《电影:作为一种世界观》(见于《当代电影》1999年第二期署名刘钇辛) 1998、3-1999、9参与创作二十五集电视连续剧《西藏风云》(剧本改编,执行导演,本片为中央电视台建国五十周年献礼片,获第 20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特等奖) 1997、6发表电影论文《民俗化:对民族历史与现实的电影阐述》 (见于《电影艺术》1997年第三期) 开设课程:《电影剧作理论与技巧》《电影剧本写作》《电影创意与策划实务》《电影经典策划案例分析》《影片分析》《电视剧经典策划案例分析》
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化传播考研导师介绍以及考研复试导师选择

导师介绍
谭慧 三、主要出版著作: 1. 专著《中国译制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年4月,第一作者 2. 编著《电影中的历史传奇》,外文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作者 3. 编著《电影中的服饰风尚》,外文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作者 4. 编著《电影中的神鬼悬疑》,外文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作者 5. 编著《电影中的美食地图》,外文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作者 四、主要发表论文 1. “力量来自你所植根的土地——比利 奥古斯特访谈”,《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总第135期。 2. “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系统:当代丹麦电影产业国家资助政策分析”,《当代电影》,2017年第2期。 3. “绽放在世界尽头:北欧电影节分析”,《当代电影》,2017年第1期。 4. “2015北欧电影市场观察”,《电影艺术》,2016年第2期。 5. “关于中国电影对外翻译理论研究——以《狼图腾》的翻译为例”,《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6. “一个小国家的电影辉煌路——丹麦电影教育战略”,《当代电影》,2015年第3期,总228期。 7. “非洲电影创作实践面面观——前景、希望、成就、努力和挫折”(译作),2014年第1期,55-62页,《北 京电影学院学报》。 8. “一城即一国——纽约城市交响曲”(译作),2013年第2期,《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9. “中国电影在海外”,2013年7期(4月上),总第468期,《电影评介》, 10. “跨文化视角下的陈叙一电影翻译作品”,2010年11期,《电影评介》 11. “接受理论与儿童卡通影片的翻译”,《电影文学》,2009年9月 12. “中国当代电影研究”,丹麦电影学术刊物《Kosmarama》(A&HCI(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收录),2005 年10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试分数线解析
电影学 分数线 国家线 院线 全日制线 非全日制线 政治 36 36 36 — 外语 36 36 36 — 专业一 54 90 90 — 专业二 54 90 90 — 总分 335 383 383 —
复试主要内容
复试由笔试和面试(可含实践(实验)能力考核)等部分组成。复试满分300分。 1. 专业笔试:主要是专业综合测试,重点考察考生对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 综合掌握情况。笔试满分一般为100分。 复试试题及其标准答案均系国家机密材料,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规范操作,做好保密 工作,确保复试的公平、公正、科学、有效。 2. 面试:主要考察考生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及外语口语及听力等方面,实现对能力与 知识的有效考核,特别要着力加强对考生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考查。每位考生的面试时 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每个复试小组必须对每位考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现场记录,并妥存备 查;参加复试的教师应独立评分;同一学科(专业)各复试小组的面试方式、时间、难度 和成绩评定标准原则上应统一。条件许可的院(系)可单独组织对考生的实践(实验)能 力考核,主要测试实验和操作技能,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同等学力加试:同等学力考生除上述复试外还需加试2门所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 加试课程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笔试(满分150分);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课程 的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但不合格者(90分以下)不予录取。
导师介绍
王艳云 山西人,1976年12月生,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影视艺术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电影系访问学者(2011—2012)。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短片 选片委员会委员,上海影视评论学会会员。出版专著一部《早期中国电影中的 上海影像》(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年),在《当代电影》、《上海大学学报》 等CSSCI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翻译英文理论文献10余万字。主持教育部人文 社科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专项基金等5 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广电总局和文化部等省部级以上课题多 项。2010年,作为中方带队老师参与夏威夷国际电影节合作项目。目前主要从 事电影史与电影理论研究。
导师介绍
葛颖,1969年出生,上海人,电影编剧,电影评论家,被影迷们戏称为:行走的电影百科全书。 1991年-1994年任职于上海电影制片厂文学部、创作二部。 1995年至今,任教于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常年教授各国名片读解课程。 出版有专著:《电影阅读》、《漂移在影像的河流上: 01. 电影理论与批评 02.中外电影史 03.电影制片管理 04.电影导演研究 05.电影产业与新媒体研究 06. 电影创作研究 招生人数:65
导师介绍
王保国,山东临沂人,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上海电影学院摄影所编审,长期致力于国际报道摄影(含纪实 摄影)、艺术摄影、摄影文化与摄影史的编辑、译介和评论工作,曾应邀出席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国 际摄影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和西班牙1936-1939:罗伯特•卡帕与全球人民阵线” (China & Spain, 193639: Robert Capa and the Global Popular Front,New York,2011)国际研讨会,曾担任中国连州、大理、 丽水、西双版纳等国际摄影节评委,也是法国佩皮尼扬国际报道摄影节 (Visa pour l"Image,2011-2013)和 美国露西基金会国际摄影奖(中国赛区,2014)评审团成员。
导师介绍
蓝凡 1981年毕业于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获文艺学硕士学位。1991年被上 海市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评为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民间艺 术家协会、中国古典文学学会会员。上海戏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艺术史论、电影基础理论、 香港电影研究、后现代电影研究。著有《中西戏剧比较论》、《电视艺术通论》、《后现代电影研究》 等。 曾获全国艺术科学成果一等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国家图书奖一等奖(《中国戏曲剧种大 辞典》)、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舞剧〈闪闪的红星〉的现代意义》),多次获市社科和出版成 果奖(《中西戏剧比较论稿》、《中国京剧史》、《吴越民间信仰》、《上海文化通史》等)。
导师介绍
黄望莉,副教授、博士。影视学院工会副主席、影视艺术系党总支副书记、史论教研室主任。
1997年毕业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获得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上海大学电影学博士学 位;201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做访问学者。目前主要研究的领域:中国电 影史、中国电影政策及其策略研究、华语电影研究等。专业方向:电影历史及理论。 近些年来除了主持一项国家社科艺术学的项目之外,也作为第二项目人承担了两项广电总局的 部级项目,先后参加了由学院主持的“211”项目、“085”项目、“一流学科”等方面的学科 建设。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研究成果,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近30篇,两部专著分别获得上海市 第3电影史》、《专业英语》、《好莱坞电影研究》(通识课)、《影 视心理学》(研究生)等方面的课程。此外,还先后作为04级、09级两届本科生的班主任,前 者获得“优秀班集体”的称号,后者获得“优秀班主任”的称号。2012年度,获得上海大学 “三八红旗手”、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导师介绍
陈犀禾,男,1949年2月生。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影视艺术 学博士。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5年毕业 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系。现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副院长,影视艺术系主任,亚洲影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 究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 ACSS(亚洲电影研究学会)中国区理事,北京电影研究重 点学术基地学术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主要研 究领域:影视理论、历史和批评,中外影视的跨文化研究。
2020上电
2020年上海电影学院
电影学考研
基本信息
以下资料由才思教育上海电影学院教学培训部整理,以下资料完全符合上海电影学院要求,对报考上海电影 学院的考生极为重要,请考生仔细阅读。
才思教育作为上海电影学院考研考博最权威的辅导机构和领军机构,自开办上海电影学院培训 以来,始终对上海电影学院有着独到的理解。 不仅如此,才思教育在全国首次推出研究生辅导中的“五指理念”(即指定院校、指定学院、 指定专业、指定方向、指定教师)。并在“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的理念下,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 法,让考生能够有着最为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和最为专注的教师进行24小时的督导,做到一切只为 一人定制,你的作品,绝对不会和他人重复。同时,文化课的辅导也将全部按照北大清华的要求对 考生进行一对一的定制。 目前,才思教育上海电影学院考研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电话:一七七零一二五五八七五。 咨询QQ:二零五七三零七七零五,二三八二五九五三三二。才思让你离上海电影学院更近一步。
介绍
程波,2003年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毕业,现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系主 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文学影视创作批评中心副主任, 影视制作艺术硕士MFA学科带头人。先后获上海大学优秀青年教师 奖,上海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大学第一届玄陵艺术教育奖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及文艺理论,华语电影,中国当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