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成孩子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还能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家长和教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一、塑造良好的日常习惯1.规律作息时间:让孩子每天养成固定作息时间,包括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和做作业等。

家长可以制定作息计划表,并与孩子一起制定奖惩机制,激励他们按时完成任务。

2.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刷牙、洗澡等。

可以通过给予表扬和奖励来鼓励他们,并与他们一起制定个人卫生计划表,提醒他们注意细节。

3.整理、清洁环境:教育孩子保持整洁的生活环境,要求他们每天整理床铺、桌面和书包等。

家长可以给予示范,与孩子一起制定整洁环境的规则,并建立奖励机制以激励孩子主动参与。

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1.均衡饮食:引导孩子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鼓励他们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营养的食物。

教育他们避免过多食用垃圾食品和含糖饮料,培养健康的饮食观念。

2.定时进餐:教育孩子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规定固定的餐食时间,并避免在饭前吃零食。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并在家庭聚餐时加强亲子交流,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

3.节约粮食:教育孩子节约粮食,提醒他们不浪费食物。

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家庭菜园种植,让他们亲身体验种植和收获的过程,培养他们对食物的珍惜与感恩之心。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制定学习计划:家长和老师可以指导孩子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具体的学习内容。

同时,要教育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调控,让他们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避免干扰和娱乐设备的诱惑。

同时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学习工具,如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培养良好的信息搜索与整理能力。

3.激励与奖励:及时给予孩子鼓励与肯定,奖励他们在学习上的努力和成绩。

如何教育儿童遵守学校纪律与规则

如何教育儿童遵守学校纪律与规则

如何教育儿童遵守学校纪律与规则教育儿童遵守学校纪律与规则是每个家长和教育者的重要任务。

学校纪律与规则的遵守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教育儿童遵守学校纪律与规则。

一、家庭教育1.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和遵守规则的意识。

2. 以身作则孩子是模仿的动物,他们会模仿家长的一举一动。

家长应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榜样,自己首先要遵守学校纪律与规则,才能要求孩子遵守。

3. 建立良好的家庭规则家庭规则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也是孩子遵守学校纪律与规则的前提。

家长应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明确规定家庭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让孩子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4.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自律是孩子遵守学校纪律与规则的基本能力。

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5. 奖惩相结合家长在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纪律与规则时,可以采取奖惩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遵守纪律与规则的行为,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违反纪律与规则的行为,要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惩罚,让孩子明白违反规则的后果。

二、学校教育1. 建立明确的纪律与规则学校应建立明确的纪律与规则,让学生清楚知道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

纪律与规则要具体明确,不可模糊不清,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和遵守。

2. 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让他们明白纪律对于学校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组织纪律教育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与规则。

3. 建立奖惩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对于遵守纪律与规则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违反纪律与规则的学生进行批评和惩罚。

奖惩机制要公正公平,让学生明白遵守纪律与规则的重要性。

让孩子们遵守纪律的小技巧

让孩子们遵守纪律的小技巧

让孩子们遵守纪律的小技巧让孩子们遵守纪律,是每个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孩子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诱惑和挑战,他们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才能更好地掌握纪律和规矩。

下面是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遵守纪律。

1. 建立清晰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孩子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家长和老师需要建立清晰的规则和奖惩机制,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奖励可以是一些小礼物,如文具、玩具等,也可以是一些特别的活动,如去游乐场、看电影等。

惩罚也可以是一些轻微的体罚,如罚站、罚写作业等。

2.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孩子们需要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才能更好地遵守纪律。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让孩子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能够接受家长和老师的建议和指导。

家长和老师要尽可能地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和挑战,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3. 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孩子们需要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和活动,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

例如,让孩子们制定自己的计划表,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让孩子们参与志愿服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4. 创造积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孩子们需要学习和生活在一个积极、健康、安全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遵守纪律。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营造愉悦、轻松、有趣的氛围,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例如,让孩子们参加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等;让孩子们接触一些有趣的书籍和文化活动,如博物馆、图书馆等。

5. 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由和信任孩子们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由和信任,让他们有机会独立思考和行动。

当孩子们犯错时,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自我纠正和成长。

让孩子们遵守纪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出好的榜样,同时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有效培养幼儿遵守规则意识和行为的方法

有效培养幼儿遵守规则意识和行为的方法

有效培养幼儿遵守规则意识和行为的方法幼儿遵守规则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社交能力的培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有效培养幼儿遵守规则意识和行为的方法:1.明确规则和期望:在幼儿园或家庭中,让幼儿明确地知道什么是规则,为什么需要遵守规则,并制定简单明确的规则。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并建立他们遵守规则的动机。

2.以身作则:教师和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遵守规则并且从小事做起。

孩子们往往通过观察父母和老师来学习行为模式,如果他们看到成年人不遵守规则,那么他们也很难理解和接受规则。

3.正确引导:当幼儿违反规则时,教师和家长应该及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纠正。

可以使用正面的语言来解释规则的重要性,并告诉幼儿违反规则的后果。

同时,可以帮助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改正错误。

4.赞扬和奖励:对于遵守规则和展现良好行为的幼儿,要给予及时的赞扬和奖励,让他们明白正确的行为会得到肯定和奖励,从而增强他们遵守规则的动力和意识。

5.游戏和角色扮演: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幼儿在有趣的环境中学习遵守规则。

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积极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6.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自控能力是遵守规则的基础。

通过让幼儿参与能够培养自控能力的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7.心理循环教育:及时进行心理循环教育,让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分析违反规则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办法。

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幼儿形成自我约束的意识和习惯。

8.合理安排活动和环境:提供有益于规范行为培养的活动和环境,例如,设置学习区域、游戏区域和休息区域,并且布置明显的提示标语或图表,让幼儿在各个区域内遵守相应的规则。

9.与家长的密切沟通: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支持者。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告诉他们幼儿在学校中遵守规则的情况,并与家长协商共同的教育方法。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纪律性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纪律性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纪律性纪律性是一个人在行为和思维上都能保持秩序和规律的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培养纪律性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纪律性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生活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培养责任感等。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培养纪律性呢?下面将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和榜样示范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为了帮助孩子培养纪律性,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1. 规定明确的规则和家庭制度:家庭规则和制度有助于孩子认识到在家庭中的行为规范和界限。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讨并制定出明确的规则,例如晚上十点前完成作业、每周做一次家务等。

2. 建立良好的日常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定点完成任务以及整理物品等良好的日常习惯有助于孩子养成纪律性。

家长可以以身作则,带领孩子养成这些好习惯。

3. 为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一个安静、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培养学习纪律。

同时,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二、采用有效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纪律性需要家长采用合适的教育方式,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教育方式:1. 奖励机制:为了激励孩子遵守纪律,家长可以设立奖励机制。

例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或者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可以获得奖励,从而激发他们保持纪律性的积极性。

2. 后果教育:在孩子不遵守纪律时,家长可以采用后果教育的方式进行引导。

例如,如果孩子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可以让他们自己承担相应的后果,从而让他们认识到不遵守纪律的负面影响。

3. 激发内在动力:除了外部的奖励和惩罚,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也是培养纪律性的关键。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发现他们对某些事物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动力。

三、成为孩子的榜样示范作为孩子的父母或者家长,我们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纪律性的榜样示范。

以下是几种家长可以借鉴的方法:1. 积极管理和计划时间:家长应该给自己设定目标并合理规划时间,展示给孩子良好的时间管理和计划能力。

如何培养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优选份

如何培养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优选份

如何培养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优选份如何培养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1孩子如何养成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呢?(1)自我教育法“自我教育”,就是孩子自己教育自己。

这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中是行之有效的,能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并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

如有的孩子根据自己情况,写些有关遵守纪律的格言、警句放在桌上提醒自己;有的制定《课堂纪律十条》来要求自己;有的编写《一日生活常规》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

这些做法都是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坚持下去,必然能取得好的效果。

(2)榜样法“榜样法”是孩子以其他同学或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模范行为为榜样,自己向他学习的方法。

孩子用榜样激励自己自觉遵守纪律,同时用榜样做一面镜子进行对照检查,矫正自己不遵守纪律的言行。

在孩子身边,一定有许多同学遵守纪律,可以以他们为榜样,看他们是如何专心听讲,遵守课堂纪律的。

特别是要和他们交谈,了解他们是怎样养成严格遵守纪律习惯的。

还可以以__先辈和英雄人物为榜样。

而父母自身也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处处以身作则,高标准要求自己。

(3)评价法“评价法”是根据孩子自己订的标准和《学生守则》《课堂常规》等有关纪律内容,对其行为给予一定的检查、判断。

这种方法也可以激励孩子养成良好的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不断强化自身的积极方面,抑制自身的消极方面,逐渐懂得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从而提高是非观念和认识水平。

只要孩子经常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检查自己,对自己遵守纪律情况进行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行,就能达到自我约束、__的效果。

自我评价能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遵守纪律的“内驱力”。

但是光靠孩子自己评价仍然不够,还要父母不时给孩子以指导和帮助,适时为孩子提一些建议。

孩子还可以每个阶段制定一个目标,规定自己在纪律方面达到什么程度。

如包括出勤、课堂纪律、课间纪律、课间操纪律、集体活动纪律等。

父母可以指导孩子按照以上内容画一个表格,贴在家里的墙上,督促他们每天晚上进行认真地总结,每天自我评价,这样也能起到自我检查、自我约束、__、自我激励、自我提高的作用。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纪律性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纪律性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纪律性在一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纪律性变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和纪律性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为他们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纪律性。

一、树立正确的榜样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和引导者。

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和态度,所以家长首先要树立良好的习惯和纪律性。

例如,家长可以自觉遵守规定的作息时间,保持整洁的生活环境,积极参与户外活动等。

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孩子会逐渐学会如何树立良好的习惯和纪律性。

二、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目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目标对于孩子的习惯培养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适合他们的规则和目标。

规则可以包括每天的作息时间、家务分工和行为规范等。

在制定规则时,家长要注意规则的合理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同时,家长还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认可和奖励,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和纪律性。

三、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环境稳定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纪律性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氛围,为孩子提供安静和专注的空间。

此外,规律的作息时间和有序的生活习惯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

例如,每天固定的起床时间和睡觉时间,以及合理的饮食习惯都是培养孩子纪律性的重要因素。

四、鼓励孩子自主的思考和决策培养孩子自主的思考和决策能力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和纪律性。

家长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制定家庭规则,并尊重他们的选择。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可以逐渐理解自己的决策对结果的影响,从而培养出良好的习惯和纪律性。

五、提供积极的激励和奖励激励和奖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纪律性的有效方法。

家长可以制定一套奖励机制,根据孩子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奖励或肯定。

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小礼物或者特殊的活动等。

通过正面的激励和奖励,孩子会更加积极地培养好习惯和纪律性。

六、耐心和坚持是关键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纪律性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坚持。

培养孩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课堂纪律是学生在学校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之一,它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学习效果,也关系到整个班级的教学秩序。

然而,由于孩子们的天性活泼好动,很多孩子在课堂上难以保持良好的纪律。

因此,培养孩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孩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

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

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家长应该向孩子灌输遵守纪律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课堂纪律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讲述一些相关的故事或者给予正面的激励,让孩子明白遵守纪律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2. 建立良好的家庭规则家庭规则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也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保障。

家长可以制定一些与课堂纪律相关的规则,如按时完成作业、准时上床睡觉等,让孩子从小就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3. 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因此,家长应该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在课堂上打电话或者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以此来引导孩子。

二、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对于培养孩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学校教育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

1. 建立明确的纪律制度学校应该建立明确的纪律制度,明确规定学生在课堂上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

同时,学校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遵守纪律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给予批评和惩罚。

2.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安静的教室、舒适的座位、充足的学习资源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从而更容易遵守课堂纪律。

3.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他们对课堂纪律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培养儿童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培养儿童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培养儿童遵守纪律的好习惯纪律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纪律意味着有序、高效和秩序井然。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儿童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行为准则和自律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儿童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1. 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确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是培养儿童遵守纪律习惯的第一步。

在家庭和学校中,制定一份简明扼要的行为规范,告诉孩子们应该如何行事和表现。

规则的内容可以包括对待他人的礼貌、做作业的时间和地点、用餐时的行为规范等等。

同时,要给予孩子明确的期望,让他们明白好的行为会受到肯定和奖励,而不良的行为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或者后果。

2. 以身作则,成为良好的榜样孩子们天生具有模仿和学习的本能,他们会通过观察和模仿家长和教育者的行为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良好的榜样。

要让孩子们看到我们遵守规则、遵守纪律的态度和行为,如准时起床、整洁的穿着、按时完成工作等等。

通过我们的榜样力量,孩子们会更容易接受并模仿良好的习惯。

3. 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控能力为了培养孩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我们还应该帮助他们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控能力。

这需要我们给予他们逐渐增加的责任和自主权,并鼓励他们做出独立的决策。

例如,让孩子们负责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表、打理自己的房间、做一些小家务等。

通过这样的实践,他们可以学会自律、自我约束和合理安排时间,从而逐渐培养起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4. 奖励和激励机制奖励和激励机制是促使孩子们遵守纪律的有效工具。

我们可以制定一套奖励和激励机制,来激励孩子们更好地遵守规则和纪律。

例如,制定一个星级奖励系统,每次孩子们遵守规定的行为时可以得到相应的星级,达到一定星级后可以获得奖励,如一次特殊的活动、一件心仪的玩具等。

这样的奖励和激励机制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遵守纪律的积极反馈,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意愿。

5.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反馈机制为了更好地培养儿童遵守纪律的好习惯,我们还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反馈机制。

如何培养孩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遵守纪律的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纪律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然而,孩子们往往缺乏自我约束能力,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培养。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和老师培养孩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一、树立榜样,以身作则作为孩子最直接的引导者和榜样,家长和老师需要自己首先遵守纪律。

只有家长和老师本身能够做到言行一致,守规矩、守时和守信,才能有效地影响孩子的行为表现。

例如,家长和老师应该准时完成工作和任务,遵守交通规则,讲究卫生习惯等等。

通过身体力行,孩子们能够感受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并且更容易接受和模仿。

二、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在培养孩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时,明确的规则和期望是必不可少的。

家长和老师应该与孩子一起制定相应的规则,并且明确告知孩子纪律的重要性和规则的具体内容。

规则可以包括作息时间、学习计划、家务分工等,能够帮助孩子明确自己在不同情境下应该如何行动。

此外,规则需要明确具体,以便孩子能够清楚地理解和遵守。

三、制定奖惩机制激励孩子奖惩机制是培养孩子遵守纪律的一种有效手段。

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

奖励可以是实物奖品、口头表扬、额外的自由时间等;惩罚可以是限制娱乐时间、扣除零花钱等。

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需要紧密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并且要及时给予。

孩子通过奖惩机制能够产生动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提供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孩子遵守纪律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得到积极的引导和支持。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和帮助。

例如,当孩子在遵循规则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鼓励孩子在遵守纪律方面的努力和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五、培养自律和责任感自律和责任感是孩子遵守纪律的基石。

家长和老师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给小孩立规矩10条

给小孩立规矩10条

给小孩立规矩10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引导和规范非常重要。

下面给小孩立规矩10条,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规矩一:尊重他人小孩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益,不随意侵犯他人的隐私和财物。

要教育他们待人友善,不欺负同学和弱者。

规矩二:诚实守信小孩要懂得诚实守信,不说谎、不作弊。

要告诉他们,诚实是一种美德,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规矩三:遵守纪律小孩应该遵守学校和家庭的纪律,按时完成作业和任务。

要教育他们不迟到、不早退,不打闹、不嬉戏影响他人。

规矩四:勤劳上进小孩要养成勤劳上进的习惯,不懒散、不怠工。

要告诉他们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获得成功,不要依赖他人或偷懒。

规矩五:爱护环境小孩应该学会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破坏花草树木。

要教育他们保持环境的整洁和美观,懂得珍惜自然资源。

规矩六:讲卫生小孩要学会讲卫生,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要教育他们勤洗手、勤洗澡,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传播。

规矩七:合理饮食小孩要学会合理饮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要告诉他们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糖和油腻食物,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规矩八:保护自己小孩要学会保护自己,不随意接触陌生人,不在网络上泄露个人信息。

要教育他们遇到危险时要及时报警或向家长求助。

规矩九:节约资源小孩应该学会节约资源,不浪费水、电、食物等。

要告诉他们珍惜资源,从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规矩十:培养兴趣小孩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读书、多运动、多思考。

要教育他们发现自己的特长,并努力发展和提高自己。

这是给小孩立规矩的十个方面,希望家长们能够引导孩子按照这些规矩去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习惯。

这些规矩将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起到积极的影响。

幼儿园家庭教育实例:如何培养孩子守纪律

幼儿园家庭教育实例:如何培养孩子守纪律

幼儿园家庭教育实例:如何培养孩子守纪律幼儿园家庭教育实例:如何培养孩子守纪律从孩子幼儿园阶段开始,培养他们守纪律和遵守规则的能力至关重要。

良好的纪律养成不仅对孩子的今后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还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一些家庭教育实例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园孩子的守纪律能力。

1.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第一步是为孩子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

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

建立早睡早起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尊重他人等。

向孩子解释规则背后的原因,让他们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是重要的。

2. 设立奖惩机制设立奖惩机制是培养孩子守纪律的一种常见方法。

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物质奖励或特殊待遇,帮助孩子意识到守纪律的好处。

惩罚应该是合理和适度的,例如限制一些特权、禁止使用电子设备等。

家长在给予奖励或惩罚时要保持公正和一致性。

3. 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要求孩子遵守纪律的家长也要展现出守纪律的行为。

家长自觉遵守家庭规定、按时完成家务等,这样会更有效地激发孩子效仿的欲望。

4. 给予孩子适当的责任给予孩子适当的责任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家庭中的责任可以是简单的任务,例如收拾玩具、整理书包等。

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孩子能够体验到守纪律所带来的成就感,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5. 帮助孩子制定目标和计划帮助孩子制定目标和计划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计划行动。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

这有助于培养孩子坚持和守时的能力,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6. 鼓励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幼儿园是一个重要的社交环境,家长可以将孩子鼓励参与各种集体活动。

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孩子将学会倾听和遵循指导,遵守团队规则和纪律。

这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总结回顾:通过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设立奖惩机制,以身作则,给予孩子适当的责任,帮助孩子制定目标和计划,以及鼓励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家长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园孩子的守纪律能力。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范文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范文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范文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同学,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关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从小就学会遵守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素养。

下面我将从课堂秩序、校园生活、家庭活动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方法。

首先,我们要讲课堂秩序。

作为一名小学生,上课时我们应该保持安静,认真听讲。

在课堂上,要做到举手发言,按时完成课堂任务。

当老师在讲解时,我们要保持安静,不说话、不乱动,用眼睛看着老师。

遇到问题,应主动请教老师或同学。

在课堂上,要互相尊重,不互相打闹、不互相嘲笑。

同时,要干净整齐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在课桌上乱涂乱画。

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

其次,我们要讲校园生活。

作为小学生,我们在校园里要遵守校规校纪,不迟到、不早退。

在校园里,我们要遵守交规,不能在校园内乱跑、乱玩。

要保持校园的整洁,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要注意校规的禁止物品,不带游戏机、手机等不符合规定的物品上学。

早晨的升旗仪式,我们要整齐列队,不要喧哗,要用铮铮的声音唱国歌。

午休时间,要安静休息,不要大声喧哗。

如果有同学在校园内受伤,我们要及时报告老师,不能乱动。

最后,我们还要讲家庭活动。

在家庭活动中,我们要尊敬长辈,要孝敬父母,要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如洗碗、扫地、整理房间等。

在家里要注意父母的言行,尊重父母,遵从父母的安排和要求。

在家里要保持秩序,不乱丢东西,不乱踢东西。

与家人说话要有礼貌,不要发脾气,要用温和的语气与家人交流。

通过这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优良品质和行为习惯。

这些优良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这些规范的养成也需要我们从小就开始,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信只要我们努力,积极践行,我们一定能够成为有素质的小学生。

谢谢大家!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范文(二)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道德的重要一环。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1.建立系统的行为规范: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如遵守纪律、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让学生清楚应该如何行为,避免模糊的行为标准,以便孩子能够积极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2.示范和引导: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应注重细节,如准时上课,细致认真地完成各项工作等,引导学生进行模仿。

3.培养自律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理解自律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积极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自律训练,如早起、按时完成作业等,从小事做起,逐渐形成自律的好习惯。

4.奖励与惩罚相结合:为了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如学习进步奖、团队合作奖等,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违反行为规范的学生,也要进行适当的惩罚,让他们认识到错误的后果。

5.开展集体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如运动比赛、英语角等,让他们学会团队合作,培养共同进退的意识。

在活动中,可以通过合作、分工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6.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和进步,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

家长可以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也可以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指导和纠正。

7.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针对良好行为习惯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开展讲座、主题班会、主题社区服务等,通过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和培养的主动性。

8.个别辅导和心理疏导:对于一些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和心理疏导,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克服困难,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加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规范行为、示范引导、奖惩机制、开展集体活动等多种措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遵守纪律规定

学生遵守纪律规定

学生遵守纪律规定学生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守纪律规定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和学校整体运作都至关重要。

遵守纪律规定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素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讨论学生遵守纪律规定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规定的方法。

第一部分:树立正确的纪律观念遵守纪律规定是学生的基本义务和责任。

学生应该从小树立正确的纪律观念,意识到纪律规定对于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性。

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纪律规定对于个人成长和学校秩序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规范行为习惯学生在遵守纪律规定的过程中,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包括遵守课堂纪律,如按时上课、听从老师安排;遵守图书馆纪律,如不大声喧哗、自觉保持安静;遵守宿舍纪律,如保持整洁、不打扰他人等。

只有养成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学校生活。

第三部分:遵守考试纪律考试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评判标准,学生必须遵守考试纪律。

这包括诚实守信,不作弊;不传递考试资料给他人;不抄袭他人作品等。

只有通过公平的考试,学生的学业水平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

第四部分:遵守校规校纪每个学校都有一套完善的校规校纪,学生必须严格遵守。

校规校纪的制定是为了维护整个学校秩序和正常运作,学生必须尊重并遵循这些规定。

比如,不迟到早退;不能在校园内吸烟;不打架斗殴等。

只有树立起正确的纪律观念,学生才能自觉遵守校规校纪。

第五部分:培养责任感与使命感遵守纪律规定不仅是学生的义务,也是他们的责任。

学生应该明白,遵守纪律规定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业和实现个人目标。

同时,学生也应该站在学校整体利益的角度,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培养责任感与使命感,学生才能自觉地遵守纪律规定。

第六部分: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学生遵守纪律规定,需要建立自我约束机制。

学生可以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自律意识和时间管理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与同学相互监督,互相督促,共同遵守纪律规定。

规则意识: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守纪律意识

规则意识: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守纪律意识

规则意识: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守纪律意识作为一名班主任,培养学生守纪律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纪律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能够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心。

在以下几方面,班主任可以努力培养学生的守纪律意识。

一、树立良好榜样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榜样,应以身作则,自觉守纪律,在言行举止中展示出良好的规则意识。

班主任要守时到校,做到早到、不迟到,确保每天都能准时开始上课。

在课堂上,班主任要保持良好的纪律,带头遵守校规校纪和班级规章制度,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告诉学生,守纪律是一种责任,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二、建立明确的规则与制度班主任需要与学校其他老师一起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制度,确保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是被禁止的。

这些规则和制度应该尽可能简明扼要,并与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相一致。

例如,班级规章可以明确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乱扔垃圾、不说脏话、不互相打闹等。

班级制度可以规定学生要准时上课、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三、进行规则教育与引导班主任应该定期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与引导,提醒他们守纪律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班会、晨读、课堂教育等形式,向学生宣传相关规则和制度,并解释其中的意义和目的。

班主任可以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守纪律的后果,引导他们自觉遵守规则。

此外,班主任还应该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规则和制度。

四、积极表扬和奖励守纪律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及时发现、表扬那些守纪律的学生,鼓励他们做好榜样。

可以在班级公告栏上、班级群里等途径,公布表扬名单,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学生的表现。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守纪律。

奖励可以是一些小礼品,或者是班级活动的一些特殊权益,让学生感受到守纪律的重要性和获得奖励的喜悦。

五、与家长合作,形成合力班主任应该与学生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守纪律意识。

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向家长宣传班级的规则和制度,征求家长的支持和合作。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对于他们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生活习惯1、作息规律让孩子养成按时起床、睡觉的好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大脑功能的良好发展。

2、个人卫生教导孩子每天刷牙、洗脸、洗手,定期洗澡、换洗衣物,保持身体清洁。

同时,也要注意头发、指甲的清洁与修剪。

3、饮食习惯培养孩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少吃零食和垃圾食品。

教导他们按时进餐,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

4、整理物品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桌、房间,将物品摆放整齐,养成有条不紊的生活习惯。

二、学习习惯1、预习和复习教导孩子在学习新内容之前进行预习,提前了解知识要点;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认真听讲在课堂上,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遵守课堂纪律。

3、按时完成作业让孩子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不抄袭、不拖拉。

作业完成后要认真检查,确保准确性。

4、阅读习惯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可以规定每天的阅读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三、社交习惯1、礼貌待人教导孩子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对不起”等,尊重他人,不嘲笑、不欺负同学。

2、学会分享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物品、快乐和经验,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

3、团队合作通过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4、解决冲突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教导孩子要冷静、理智地处理,学会沟通和妥协,避免争吵和打架。

四、道德习惯1、诚实守信教育孩子不说谎、不欺骗,遵守承诺,做一个诚实可信的人。

2、尊重长辈尊敬父母、老师和长辈,听从他们的教导,关心他们的生活。

3、爱护公物让孩子明白公共财物是大家共同使用的,要爱护学校的桌椅、门窗、花草树木等。

4、遵守规则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都要教导孩子遵守规则,如交通规则、公共场所的秩序等。

家长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纪律

家长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纪律

家长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纪律建立良好的家庭纪律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同时,良好的家庭纪律也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建立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纪律呢?1.明确纪律和规矩家长首先需要明确纪律和规矩,确立家庭纪律的基础。

家庭纪律可以包括学习方面、行为规范和家庭作息等方面的规定。

比如规定孩子每天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要求他们遵守礼貌和道德规范,规定家庭成员的起床和睡觉时间等。

这些规定应该明确、简单易懂,并且能够适应孩子的年龄和成长阶段。

2.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家庭纪律,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因此,在制定和执行家庭纪律的过程中,家长需要遵守规定,并且展示出对规定的坚持和认同。

例如,如果规定孩子每天做家务,那么家长也应该参与其中,共同分担家庭责任。

3.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建立良好的家庭纪律离不开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

家长应该与孩子坦诚地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

通过与孩子的沟通,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思想和感受,从而调整家庭纪律的安排和执行方式。

同时,家长也应该鼓励孩子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4.设定明确的奖惩机制制定奖惩机制是培养孩子遵守家庭纪律的重要手段。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设定奖励措施和惩罚措施。

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如奖励小礼物或零花钱,也可以是非物质上的,如表扬和鼓励。

而惩罚则需要注意合理性和适度性,不宜过于严厉或过于宽松。

通过明确的奖惩机制,家长可以激励孩子遵守纪律,同时也能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行为后果。

5.制定明确的家庭纪律执行计划制定明确的家庭纪律执行计划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遵守规定。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纪律执行计划,明确规定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家庭纪律的具体要求和执行方式。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交礼仪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养成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建议:
1. 尊重师长和他人:教育孩子尊重师长和他人的权威和意见,要求他们礼貌地与别人交流,并主动询问对方需要什么帮助,并乐意提供帮助。

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梳洗整齐、保持口鼻清洁、保持指甲整洁等。

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养成整理书包、桌面和床铺的好习惯。

3. 遵守课堂纪律:教育孩子在课堂上保持安静、尊重老师和同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打闹、不吃零食等。

4. 礼貌待人:教育孩子要懂得说请、谢谢、对不起、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学会礼貌排队和礼貌用餐,不欺负同学,不说脏话。

5. 守时守信:教育孩子准时完成作业和上学,不随意迟到早退,不抄袭或作弊,传达守时守信的重要性。

6.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教育孩子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懂得合作和分享,培养积极的团队合作意识。

7. 爱护公物:教育孩子要爱护学校和公共设施,不随意涂鸦、乱扔垃圾,珍惜书籍和教育资源。

通过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可以使他们成为礼貌、懂得关心他人和有责任感的人。

第 1 页共 1 页。

如何教育儿童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如何教育儿童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如何教育儿童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培养他们遵守规则的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习惯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他们的自律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教育儿童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1. 为孩子树立榜样为了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首先我们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需要成为孩子的榜样。

孩子更多地通过观察学习,从父母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以及遵守规则的价值。

因此,我们需要自觉地遵守规则,展现出对规则的尊重和遵从。

2. 建立清晰的规则为了让孩子明确什么是规则,什么是被禁止的,我们需要建立清晰明确的规则。

规则要简明扼要,既容易被理解,也容易被遵守。

可以使用图片、图表等形式将规则展示给孩子,增加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3. 给予合理的奖励和惩罚在孩子遵守规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他们的努力进行肯定和奖励。

奖励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回报,可以是一份称赞、一次鼓励,甚至是一次特殊的活动。

同时,当孩子没有遵守规则时,我们也要给予适当的惩罚。

惩罚不是为了伤害孩子,而是为了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明白违反规则将带来的后果。

4. 培养责任感和自律能力责任感和自律能力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给孩子一些独立完成的任务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动会对他人以及整个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孩子自主制定计划,提醒他们遵守规定的时间表和目标,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5. 提供正确的引导和解释在孩子违反规则或者不遵守习惯的时候,我们不应立刻批评或责备他们,而是提供正确的引导和解释。

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以及如何改进,培养他们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倾听孩子的意见和解释,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

总之,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父母和教育者的耐心和细致的引导。

我们要示范正确的行为、建立清晰明确的规则、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培养责任感和自律能力,并且在孩子犯错误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养成孩子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孩子不遵守纪律问题是各个年级段老师都头疼的问题,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试探一些教育他们的方法。

通过几年的摸索,我有几点看法。

第一、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就是孩子自己教育自己。

这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中是行之有效的,能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并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

如引导孩子根据自己情况,写些有关遵守纪律的格言、警句放在桌上提醒自己;制定《课堂纪律十条》来要求自己;编写《一日生活常规》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

这些做法都是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坚持下去,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二、榜样法。

榜样法是孩子以其他同学或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模范行为为榜样,自己向榜样人物学习的方法。

孩子用榜样激励自己自觉遵守纪律,同时用榜样做一面镜子进行对照检查,矫正自己不遵守纪律的言行。

在孩子身边,一定有许多同学遵守纪律,可以以他们为榜样,看他们是如何专心听讲,遵守课堂纪律的。

老师特别是要注重和他们交谈,了解他们是怎样养成严格遵守纪律习惯的,请这些同学经常和那些不太遵守纪律的同学交流感情。

还可以介绍革命先辈和英雄人物为榜样。

第三、评价法。

评价法是根据孩子自己订的一些准则和《小学生守则》、《课堂常规》等有关纪律内容,对其行为给予一定的检查、判断。

这种方法也可以激励孩子养成良好的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不断强化自身的积极方面,抑制自身的消极方面,逐渐懂得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从而提高是非观念和认识水平。

只要孩子经常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检查自己,对自己遵守纪律情况进行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行,就能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效果。

自我评价能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遵守纪律的“内驱力”。

但是光靠孩子自己评价仍然不够,还要老师不时给孩子以指导和帮助,适时为孩子提一些建议。

还可以要求孩子每个阶段制定一个目标,规定自己在纪律方面达到什么程度。

如包括出勤、课堂纪律、课间纪律、课间操纪律、集体活动纪律等。

老师可以指导孩子按照以上内容画一个表格,贴在家里的墙上,请父母督促他们每天晚上进行认真地总结,每天自我评价,这样也能起到自我检查、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提高的作用。

第四、说理法。

所谓说理法,就是孩子和他自己的行为进行说理,是孩子自己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认识、辩明是非的方法。

比如孩子上课随便说话违反了课堂纪律,就要进行自我分析,找出违反纪律的原因,并想出克服缺点的措施。

这样,他们就在自我说理的过程中,不断分析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第五、训练法。

训练法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

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的最基本方法。

要想让孩子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同样需要训练。

因为训练可以使机体与环境之间形成稳固的条件反射。

我们班有一名学生,上课总是违反纪律,父母和老师都怀疑他有“多动症”。

后来在家长的协助下,他每天晚上在家里静坐半小时,家长在旁边看时间,并数出他做小动作的次数。

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他做小动作的次数日趋减少,后来
上课时基本能遵守纪律了。

这个例子中可以告诉我们:孩子只要坚持训练,是能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的。

训练要强调严格二字。

因为培养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特别是在关键时刻,要咬紧牙关并且严格坚持下去,不能让旧的不良习惯占了上风。

训练时还要强调反复二字,不反复进行训练,良好习惯不可能自动形成。

养成好的习惯,需要一定时间,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特别是不遵守纪律的孩子,已经有了违犯纪律的不良习惯,矫正这个习惯更需要持久反复的进行。

老师们都知道,凡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好的学生,一般来说,都比较遵守纪律。

反之,纪律较差的学生,一般来说自控能力欠佳。

所以,要想让孩子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就要想办法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

培养孩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耐心对待,坚持、反复引导训练,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