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三大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三大原则
1 激发识字兴趣,感受识字的魅力
1.1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其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如在入学教育中,我就这样向学生介绍:“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谢老师,你能向老师介绍一下你的名字吗?”学生都会很乐意地说:“谢老师好,我是×××..”然后,我又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名字设计成各种各样的名片,并把它分给自已的伙伴,拿到名片的小朋友认认、说说自已拿到的名片上的名字,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身边的小朋友或老师。
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更快地认识自己班中的同学,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第一次识字练习。
最后,我还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名片贴在桌子的角上,让每一个小朋友去认一认、读一读,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识字。
1.2 采用直观的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如字卡、词卡的运用,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
如有时我们把生字卡做成果实状,把它们挂在“果树”上,用“摘苹果”的游戏吸引学生,促使其积极记忆字形;有时我们在黑板上顺手简笔绘一“百花园”,把生字卡做成鲜花形。
做“采花”游戏,
以调动学生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记忆字形。
在学生记住字形后,还常用“找朋友”等方式,或要求学生找正确读音,或要求学生找正确部件,或要求学生找出正确的组词,把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来强化记忆效果。
实践证明,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能使字、词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1.3使用表扬鼓励的评价语言。
教学中,我们应以表扬为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你真能干!“你真了不起!”“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有时,学生说得好,我还会和学生一起鼓掌,于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2优化识字方法,体会识字的乐趣
2.1游戏中识字。
2.1.1 编儿歌、顺口溜。
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
让他们反复诵渎,使其对字形产生直观印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度。
我在课堂上常编一些儿歌、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在区别“有、友、左、右”等字时,我把这些字编成顺口溜:“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教“朋”时,可编成儿歌:“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儿就成好朋友”;为了让学生牢记“美”字,我编了一句这样的歇后语:“大王头上戴俩花——臭美”。
……
2.1.2猜字谜。
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如教“秋”字时,我出示谜语: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
又如:“三个人同日去看花——春”;“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牛走独木桥——生”;“1+1不等于2——王”;“六十天——朋”……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
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
此时,学生无论猜出或猜不出,都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2.1.3编故事。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圈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如教学“影子”的“影”字时,把“影”字拆成“日(太阳)、京(京京)、彡(影子)”,编成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京京,他站在太阳下,地上留下了三撇(影子)。
这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三者得到有趣的组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效果很好。
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识字方法,如“猜认生字”、“读词赏画”、“读文找字”、“玩玩字卡”、“找找朋友”等。
在识字过程中引进游戏,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
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提高识字效果。
2.2 情境中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此时,创设一个适宜的教学情境就显得十分必要。
如教学《识字4》。
一课,我指着黑板上美丽的贴图(图上有茂密的树林、鲜艳的花丛、碧绿的田野,四五个孩子有的手拿放大镜在地上蹲着,有的拿着蝴蝶网兜在田野里跑着……)对大家说:“小朋友们,让我们也跟着这些小朋友一起到树林里转一转,到花丛中钻一钻,到田野里跑一跑,好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
我指着贴图(蝴蝶躲在花丛里,螳螂掩映在树叶上,蚂蚁暗藏在落叶上)对大家说:“这里的景色多美呀!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瞪大了眼睛,仔细看着。
不一会儿,有的学生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激动不已:“我看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花朵上。
”“那片树叶上躲着一只螳螂。
”“两只蟋蟀在落叶上做游戏。
”“一只知了正在唱着动听的歌。
”……我抓住契机,表扬学生:“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尖,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昆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随即把“螳螂、天牛、蝴蝶”等词语贴到了相应的昆虫图旁,图文对照,让学生练读词语。
这样的认读汉字活动多么富有情趣!孩子们一个个指指点点,读得摇头晃脑,浑然忘我。
实践证明,在这种氛围下进行学习,学生的兴趣浓、积极性高,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竞赛中识字。
我经常在班级里举办“识字大王比赛”、“故
事大王比赛”、“美文诵读比赛”等活动,谁在识字活动中认的字多、记得牢,就能被评为“识字大王”、“故事大王”,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
2.4 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
如认识“司”字时,有的学生用“同”字去掉一笔“丨”就变成了“司”,有的学生用“词”去掉“讠”旁就变成了“司”;学习“李”字时,有的学生说“李”就是“十、八、子”这三个字组成的,有的学生说“李”就是“木、子”这两个字组成的……我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3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的能力
3.1课外阅读字字有趣味。
当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阅读的愿望和阅读的冲动。
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机智、有效地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鼓励阅读,并指导其怎样阅读。
教学中,我经常抓住有利时机,把课本和课外读物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有效地去诱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我抓住孩子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诱发其阅读兴趣。
在课上,我会经常给学生讲一些优美的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每到这时,孩子们的眼睛会睁得大大的,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
这时,我就抓住孩子好奇、探究的心理特点,适时地指导他们去读带有拼音的《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一千零一夜》等书籍,
告诉他们还有更多的故事在里面。
为了让学生阅读的兴趣持续下去,热情不减,我还定期利用课外阅读课的时间,让学生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不求形式统一,尽可能让学生展示阅读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激发看书的热情。
在阅读过程中,我尽量做到:无论学生阅读流畅还是结结巴巴,只要他有兴趣就可以。
要提高儿童识字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汉字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想方设法丰富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不觉得学习汉字枯燥无味,让他们快快乐乐地学习,把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
3.2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识字,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识字途径。
学生学习汉语有别于学习其他语言,它具有母语学习的优势,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汉字。
我们应教育小学生识字应注重重复记忆,让所学的字无数次地重现于眼前,并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处处把字识。
日积月累,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
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这就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事事留心,处处留神,让识字与生活同步。
3.3交流识字人人是老师。
一个人拥有一件快乐的事,把他告诉另一个人,这样世上就有两个人拥有了这件快乐的事,快乐在传递中延续。
把这一简单的道理应用于识字教学,你认识一个字,
我认识一个字,两个人一交流,就都认识了两个字。
全班几十个人,两两交流,识字的数量将成几十倍的递增。
我就曾尝试着让学生一天识一个字,当一回小老师,把你认识的这个字写在黑板上,教给其他小朋友,还可要求他说出记住这个字的方法,他就成了一字之师。
有时由于时间不够,也可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每4人或6人为一小组,每个人当一回“小老师”把自己平时所认的字教给组内的小朋友。
在学校可以当同学的老师,在家里可以当小弟、小妹、父母、爷爷、奶奶的老师。
为师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在教与学中得到提升。
教会了别人,也巩固了自己所学,在交流中人人为师,这样识字教学中就多了一份快乐,多了一份进取,多了一份责任。
小小汉字,蕴藏着无穷的奥妙。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和活动范围。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学生积极地快乐地参与识字教学;应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多实践,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