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语文名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大语文名师
08级中师2班徐联盟学号:20084021088
窦桂梅
简介: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
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师德标兵,提名十杰教师。
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演讲团主讲人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专题报告。
从“三个超越”的实践理念,到“主题教学”的理论提升,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并获相关奖项。
《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等杂志以及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分别作过系列专题介绍。
教育理念:
理想课堂:“理”“想”并蓄。
“理”字当头先说“理”字。
理字可以组词为“理念”。
现在我觉得不是缺乏理念,而是缺少怎样把更好地转换理念为课堂行为的逻辑能力。
因此,理念要具有“理性”。
“理想的课堂”在我眼里第一条就是要有“理性”。
没有了理性的课堂,盲目随着时代的风向游走,忽视了课堂本来固有的不变的东西,那就成了天上的飘絮、水上的浮萍,再怎么改革最终会成为空中的楼阁、海市的蜃楼。
“想”跟其后,说到这个“想”,要组词那可就多了,什么“想象”、“想法”、“思想”啊等等等等。
就我自己的理解,我把这个“想”理解为一种思考。
这也许是理想课堂的一个重要的翅膀,还可以理解为像刚才张家港实验小学校长说的“智慧”。
她说:我觉得,不管什么样的课堂,无论如何最后要给孩子们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欲望,换句话说就是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说明他在思考,有了欲望说明他有了进一步想探究的热情,渐渐就生成了自己头脑中的智慧。
我在想,我们的课堂怎样让她既有“厚度”——语文的扩展,还要有“温度”——情感态度,更重要的还要有深度——也就是我们的思考。
黄厚江
教育理念:
阅读教学“五个现代化”
一、阅读教学的贵族化
所谓贵族化,是指运用一些一般情况无法运用,一般教师不能运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
这样的课堂不能说不好,甚至也可以说的确很美,但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之高,远远超出了一般教师所能达到的程度,或者说在日常教学中几乎无法实现,即使对于执教者来说,或许也只能是“十年磨一剑”而已。
这样的课,只能是观赏性的,只能是少数人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偶然为之,没有普适价值。
应该说,这样的课本身没有什么不对。
但问题是,如果让一线教师以为这种贵族化的课就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形态,唯有这样的课才是阅读教学的本来面目,这就显得可怕了。
它不仅误导了大家对阅读教学基本定位的理解,而且使面广量大的一线教师对自己能够按照阅读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失去了信心。
二、阅读教学的高位化
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多层面的,有基本的任务,也有较高要求的任务;有常规的任务,又有针对性的任务。
如果我们放弃了基本的任务和常规的任务,而抓住高端任务进行教学,就是一种高位化。
比如教学文言文,如果放弃了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放弃了文言文的阅读积累,放弃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而立足于所谓批判阅读能力、创造阅读能力、探究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本位任务。
阅读教学课,如果学生根本还没有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就进行拓展、比较、探究,就开展所谓创造性的阅读活动,这也是一种阅读教学高位化的表现。
这样说,并不是反对新课程对阅读教学提出新的高的要求,而是提倡突出阅读教学基本能力的培养,在立足本位任务的基础上追求这些较高的教学目标。
三、阅读教学的低位化
这种做法和前一种做法恰恰相反,是对阅读教学进行过低的定位,其基本的表现,一种是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相关知识为满足,教学的全部目的就是理解课文所写的内容。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的阅读教学就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到文本中去寻找答案,通过板书完成对文本内容的图解。
另一种是简单地瞄准考试进行教学,教学文言文就只有字词句,教学说明文就只有信息的筛选,甚至教学散文也是简单地套用高考的几道题目。
而这一现象在选修课的教学中尤其严重,一位教师教学《实用文阅读》中的《中国艺术表现中的实与虚》,一节课的教学就是立足于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实什么是虚,由诗词到雕塑,由戏剧到绘画,由课内到课外,由文章到生活,反复操练的就是虚和实的识别。
有些教师教学《〈史记〉选读》和《唐宋八大家选读》,就只有几道类似高考题的测试题,甚至教学《现代散文阅读》也就是总结出几点写人写景的方法,指导学生的写作而已。
这样的做法,无疑极大地降低了阅读教学的要求。
四、阅读教学的戏剧化
所谓戏剧化,就是一味求新,一味追求好看,一味追求出乎意料的戏剧效果,热衷于寻找、采用一般人不常用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具有明显的刻意表演的色彩。
带着猎奇心理听课,已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评课的人,也热衷于寻找亮点。
唯“新”为好,唯“奇”为好,唯“美”为好,似乎大家并不是关心具体的教学是否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是否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是否符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而是一个“新”字了得。
最近常常听到一种说法,执教公开课叫“做课”,听公开课叫“看课”。
也许这里面有不同地方语言的因素,但之所以得以“流行”,恐怕还包含着认识上的因素。
事实上,无论是执教公开课的人,还是听公开课的人,心理上都有一种追求戏剧效果的欲望。
坦率地说,我在各地执教公开课,也常常陷入两难的困窘,免不了也会从可看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否则就担心辜负了活动组织者和花了时间“看课”的教师。
只能是努力将可看且切合阅读教学的规律,和能体现自己的阅读教学思想尽可能地统一起来而已。
阅读教学的戏剧化常常容易使课陷入“贵族化”的泥淖,那样的课实在成本太高。
五、阅读教学的时尚化
所谓时尚化,即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什么东西最时髦就让什么东
西进课堂。
一位教师教学《愚公移山》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什么环境保护,什么持续发展,什么生态平衡,统统成为质疑作者的有力根据。
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本教材中纪伯伦的《浪之歌》,由汶川大地震说到中国成功主办奥运会,从“神七”上天说到“三鹿”事件,真是唯恐不够时兴。
于漪老师曾说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教学《皇帝的新装》,让学生以两个骗子的身份在博客上谈谈自己是怎么行骗成功的。
我们姑且不说这样的学习活动隐含着的思想教育可能具有的副作用,单就教学形式而言,为什么要在虚拟的博客上交流而不在班级学习环境中交流呢?我也看到一位教师教学沈复的《幼时记趣》,让部分学生以作者身份接受另一部分学生以记者身份的采访,谈谈是如何观察癞蛤蟆和蚊子的。
我也弄不懂这样的“采访”和直接讨论作者是如何观察癞蛤蟆和蚊子有什么不同。
因此,在课程改革多年后的今天,是该认真思考阅读教学的本位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时候了。
我们认为,在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丰富的阅读教学形态的同时,有必要倡导阅读教学的本位思想。
阅读教学的本位思想,就是遵循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运用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立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阅读教学。
薛法根
教育理念:
有效的阅读教学
教学内容的重构
教学目标的定位
教学活动的设计
阅读方式的选择
李白坚
教育心得:
惟语文教学,"多媒体"须慎用!
对于多媒体,首先要明确知道这种手段是为了语文教学服务的,而不是语文教学内容替代品。
其次,要知道多媒体的手段的各种作用,然后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作用为语文教学服务。
再次,要在语文教学时追求准度和适度
以“换位分析”营造“自主、合作、探究”氛围
“换位分析”的操作程序如下:
一、发给学生阅读文章,规定大约阅读时间;
二、阅读完毕的学生为文章出一到两道“选择题”;
三、将黑板分成若干部分(六或者七等分),请六、七个学生板书自己出的“选择题”;
四、分别请六、七个学生上黑板解答以上“选择题”;
五、“出题”的学生根据文章判断“做题”学生的正误;
六、“做题”的学生根据文章判断“出题”学生所出题目的优劣;
七、全班师生讨论题目、答案和文章之间的关系;
八、教师答疑、总结。
余映潮
教育理念:
要切实研究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
随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宏观背景的改变──素质教育对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法改革提出了强烈的要求,朗读教学的研究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研究朗读教学,有一个很大的视点,那就是初中学段的朗读教学。
一、研究朗读在教学上的重要作用
二、研究朗读教学的要求和教学标高
三、研究朗读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四.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有厚度
胡明道
教育理念:放飞想象快乐作文
自由创新是“作文”作为一种独立“精神创造”活动与生俱来的天性!在与学生共同写作的过程中,我千方百计地帮他们找源头活水,总结方法,“课文作文”就是其中的一种。
什么是“课文作文”呢?“课文作文”是学习者以阅读教材文本为依据,以文中信息为触发点,进行联想、想象、推理、整合、重组、改装、评点后,写出既与原文有关,但又不同于原文的新片段或新篇章的一种练笔途径。
类型有:扩展写、补白写、续接写、换向写、缩微写、改式写、赏评写等。
“课文作文”因其对想象能力的凸显、对未知情境的推想、营构能力的独特要求而具有创造魅力,因为,“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
其实,想象也并不神奇,它是人们在已有的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联想、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在“课文作文”中,想象是指将文中“未出场”的人、事、物、景及某些有内在联系的生活现象进行艺术概括,熔铸到一个生动、具体的典型形象或典型环境中去的思维活动。
其次,由于它还沟通了读与写,提供了可利用的材料,以及对体裁、篇幅的可选择性,因而倍受学生欢迎。
刘湘玉
教育随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的“以情促智,适才教育”纪事
以情促智,适才教育教师有三种境界:匠师、经师、人师。
古语曰:“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所谓匠师就是教书匠,就是灌输型教师。
他所能做到的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经师,就是博学之师,能够注意到学生的能力;而教师之最高境界是人师。
人师不仅教书,而且育人,塑造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深刻且久远。
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之师。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追求着这种教育境界。
我们学校实施的是分层教学,适才教育,我教的正是两个情态班,学生情商及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我利用语文学科文道统一的特点,坚持“以情促智”,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才教育”,用自己的品格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格,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
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铸造学生的灵魂。
她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提出了四点,这四点分别是:你们是父母的晴雨表;用花证明自己的存在;女孩儿们,高贵起来;母亲节的礼物。
张玉新
教育理论:教学目标的确定取决于对文本的价值判断
根据有关研究,教学目的是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
在教学目的的上位还有教育目的,它与教学目的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反映社会成员在教育上总的需要。
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要求,反映的是教学主体的需要。
教育目的引导着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必然受制于教育目的。
通常,教育目的要转化为教学目的,使社会需要具体化为教学主体的需要。
而教学目标则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
一般说来,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第一,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第二,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
第三,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第四,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孙双金
教育理念:情智语文
“情智语文”是孙双金的教学主张与教学风格。
何为“情智语文”?孙老师认为:情,可理解为情趣、情味、情感,教育理应是具有情感的事业,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两种心理素质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的过程。
智力活动本身没有积极性,它的积极性来源于非智力的动力系统。
这个动力系统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构成。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核心,它可以影响和调节其他因素,促进学生知、情、意、行诸方面和谐发展。
而语文教学更应是充满情感的活动,因为所有的文章都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他认为呼唤语文课上的情感魅力,这是人性的回归,这是教育的回归,这是语文本质的回归!智,可以理解为智力、智能、智慧,智力是智慧的核心。
语文课,我们既要浓浓的情,也要深深的思;我们既要激情澎湃的课堂,也要思绪万千的课堂;我们既要情真意切的流淌,也要思维火花的迸射。
因此,“情智语文”就是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调动教师的情智才能,营造积极的情智氛围,追求学生情智共生,情智和谐发展的语文。
情智教学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
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真挚,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
王崧舟
教育理念:诗意语文
王崧舟,他是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老师,自1984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王崧舟长期醉心于小语文教育改革实践和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追求,凭着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坚实功底,逐步形成了一种灵巧而扎实、雅致而简洁的教学风格;他积极倡导“诗意语文”的理想和信念,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语感素养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来观照和深化语文教育改革,在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协同发展(即生命和谐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我生命的和谐发展,让师生在语文的大地上诗意地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