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语文名师
中华民族名师的例子
![中华民族名师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fd23c94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7.png)
中华民族有许多杰出的名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孟子: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3. 荀子: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4. 韩愈: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5. 朱熹: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6. 王阳明: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心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7. 梁启超: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维新变法的主要领袖之一。
8. 蔡元培: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9. 胡适: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
10. 鲁迅: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这些名师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中学语文教研员名家(3篇)
![中学语文教研员名家(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8af87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4.png)
第1篇在我国的语文教育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学者,他们为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这些专家学者中,中学语文教研员名家尤为引人注目。
他们凭借深厚的语文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育理念,引领着中学语文教育的潮流,为我国中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位中学语文教研员名家,探寻他们语文教育的真谛。
一、于漪:语文教育的开拓者于漪,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曾任上海市语文教研员。
她一生致力于语文教育事业,被誉为“语文教育的开拓者”。
于漪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主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快乐,让语文成为学生成长的力量”。
于漪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她主张“语文教学要从生活出发,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在她的引领下,上海市的中学语文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二、钱梦龙:语文教学的改革者钱梦龙,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曾任江苏省语文教研员。
他主张“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誉为“语文教学的改革者”。
钱梦龙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主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他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他的引领下,江苏省的中学语文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王荣生:语文课程的构建者王荣生,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曾任浙江省语文教研员。
他主张“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被誉为“语文课程的构建者”。
王荣生的教育理念强调“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融合”,主张“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他认为,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他的引领下,浙江省的中学语文教育形成了独特的课程体系,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四、蔡澄清:语文评价的改革者蔡澄清,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曾任湖北省语文教研员。
语文教学---我所敬佩的五位语文名家
![语文教学---我所敬佩的五位语文名家](https://img.taocdn.com/s3/m/55f49d3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19.png)
余孙 映双 潮金
语语 文文 特特 级级 教教 师师
丁高程 有万红 宽祥兵
小 学
目 语 中
文学
语Hale Waihona Puke 文录 特 语级文特
教特
级
师级
教
教
师
师
程红兵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程红兵,1982年大学毕业开始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中学 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高评委语文 组委员,上海市高考命题语文专家组成员。
爱党、爱祖国、爱教育、爱学生,尤其要偏爱“差生”。
孙双金 : 语文特级教师
孙双金,男,1962年出生,情智教育创立者、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 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全国首届十大明星校 长。他自成一派的“情智教学与四小课堂”在全国广有影响。
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江苏省小学语文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1988年 获江苏省首届青年教师赛课第一名,1989年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首届中青年教师 阅读教学大赛获一等奖。
在多家刊物发表百多篇论文。受聘指导国家级骨干教师,应北京师大、华东师大及 数十家省市教委、教研室之邀,在50多个城市作过100多场专题报告和示范课。出版9部 著作《语文教学的人文思考与实践》、《教师人格魅力》、《创新思维与写作》、《中 学生怎样写科研小论文》、《走近澳大利亚教育》、《高中现代文阅读技术分析》、《 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心听校园》等8部著作,主编《探索有生命力的教育》, 主持教育部课题“自主探究式语文教学模式研究”。先后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西 省中学十佳青年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浦东新区十大杰出青年”、“上海 市劳动模范”称号。
全国的语文阅读名师名单
![全国的语文阅读名师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0c1b873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18.png)
全国语文阅读名师介绍一、名师介绍在中国教育界中,有许多语文阅读名师因其卓越的教学成果和影响而备受尊敬。
以下是其中一些知名名师的简要介绍:李老师:李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曾在多所知名中学任教,现任某著名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他教学经验丰富,对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深入研究,是全国语文阅读教学的领军人物之一。
张老师:张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某知名高校中文系教授。
她长期致力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参与了多个国家级语文阅读教育课题的研究。
王老师:王老师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某重点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他教学风格独特,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多次获得省、市级语文优质课比赛的荣誉。
陈老师:陈老师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某高校中文系副教授。
她在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具有深厚造诣,尤其擅长古诗词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的教学,多次受邀在全国范围内开设讲座。
刘老师:刘老师是华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某知名教育机构语文教研室主任。
她长期致力于中小学阅读教育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阅读教学课程和教材。
二、教学风格与特色这些语文阅读名师在教学风格和特色方面各具特点,以下是对他们教学风格的简要分析:李老师:李老师的教学风格严谨、条理清晰,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他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读和深入思考来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同时提倡开放式讨论和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张老师:张老师的教学风格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共鸣。
她注重文本的整体理解和审美体验,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味和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王老师:王老师的教学风格幽默风趣、深入浅出,善于用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阅读材料。
他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
陈老师:陈老师的教学风格严谨、细腻,注重对文本的深入剖析和解读。
全国的语文阅读名师名单
![全国的语文阅读名师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9bd7d24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9.png)
全国的语文阅读名师名单在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方面,名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他们的工作得到了认可和赞誉,被列为全国的语文阅读名师。
下面是全国的语文阅读名师名单,以示对他们贡献的敬意。
1. 张老师张老师拥有二十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曾多次在全国教师大会上做语文教学交流。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速度,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他的学生在各种语文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被广大师生所称赞。
2. 王老师王老师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通过精心挑选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索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
他的教学方法独具特色,被广大学生和家长所喜爱。
3. 李老师李老师以严谨的态度和高标准要求自己和学生。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批改作文时的精细指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他的学生在全国各类作文比赛中屡获佳绩,为他赢得了“语文阅读名师”的声誉。
4. 张老师张老师是一位富有创意和激情的语文教师。
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
她擅长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5. 王老师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她通过教授一些独特和有挑战性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争辩,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和表达能力。
她的教学方法很受学生喜爱,学生在她的指导下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全国的语文阅读名师名单中还有许多其他优秀教师,他们以自己的专业才能和激情影响着一代代学生。
他们不仅在课堂上传授语文知识,更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他们的工作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全国的语文阅读名师名单,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受到启发,重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以达到更高的教育水平。
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名单
![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61cbfa8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6c.png)
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名单
以下是全国范围内的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名单,他们是在语文教育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教育经验。
1. 陈玉华:曾获全国中小学优秀教师称号,拥有30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擅长教授古诗文和现代文学。
2. 李明:多次获得省级优秀教师称号,曾任省级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对语文教育领域有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教学方法。
3. 张丽娟:曾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思维培养有独到的心得和方法。
4. 王志杰:多次获得市级优秀教师称号,擅长教授文言文和修辞手法,对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升有独到的见解。
5. 马晓宇:曾获得全国中小学语文教育名师称号,对于阅读教育和写作提高有独到的心得和方法,广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6. 张华:曾荣获全国高中语文特级教师称号,是语文教育领域内的知名教育家和学术专家,对于语文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独到的见解。
7. 赵小平:曾在全国高中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工作,对于语文教育研究和实践有深刻的认识,擅长教授古代文学和现代诗歌。
8. 王磊: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有独到的心得和方法,受到广泛的好评。
9. 杨文静:曾任省级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对于语文综合素质提高和阅读能力培养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是学生和家长的信赖。
10. 刘建国:曾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对于语文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有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广受师生尊敬和爱戴。
语文阅读理解博主排名
![语文阅读理解博主排名](https://img.taocdn.com/s3/m/90051e6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9.png)
语文阅读理解博主排名在当今社会,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言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博主通过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技巧,帮助读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以下是根据影响力和专业度评选出的语文阅读理解博主排名:1. 阅读达人李老师李老师以其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他的博客不仅涵盖了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还经常分享阅读策略和技巧,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深度。
2. 文学解读专家张博士张博士是一位资深的文学研究者,他的博客专注于文学作品的深度解读。
他的文章常常结合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为读者揭示作品的深层含义,提升读者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阅读方法论者王教授王教授的博客专注于阅读方法的探讨和实践。
他提出了多种阅读策略,如速读、精读、主题阅读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帮助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4. 儿童阅读推广者赵老师赵老师致力于儿童阅读的推广和教育,她的博客充满了对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的建议。
她的文章常常结合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为家长和教师提供实用的指导。
5. 跨文化阅读倡导者刘先生刘先生的博客致力于跨文化阅读的推广,他的文章常常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并探讨如何在阅读中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6. 现代文学解读者陈小姐陈小姐是一位现代文学爱好者,她的博客专注于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
她的文章常常结合当代社会现象和文化趋势,为读者提供新颖的阅读视角。
7. 经典文学研究者吴老师吴老师是一位经典文学研究者,他的博客专注于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
他的文章常常结合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为读者提供深入的文学分析。
8. 阅读技巧分享者周先生周先生的博客专注于阅读技巧的分享,他的文章涵盖了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如何做笔记、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等多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阅读技巧。
9. 阅读与写作结合者黄老师黄老师的博客强调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他的文章常常分享如何通过阅读来提高写作能力,以及如何通过写作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十大名师
![十大名师](https://img.taocdn.com/s3/m/2e9c9f7ea417866fb84a8eb8.png)
1、于漪:女,江苏镇江人。
1929年2月7日生,曾毕业于镇江中学,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
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于漪主张读写听说全面训练。
她深感“重读写轻听说”教学的滞后性,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角度考虑,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是十分重视听力与说话训练的。
纵观于漪的读、写、听、说实践,可以从中寻找出另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在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地培养起自学能力。
教学风格:思想性: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是教学改革的依据,于漪牢牢地把握着这一依据。
她的全部教学改革活动,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那就是“教文育人”。
于漪所上的语文课,充分地体现着“文道统一”的精神,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结合着思想教育,恰似春风化雨,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真可谓教养与教育的和谐统一。
于漪语文教学的思想性是很强、很突出的。
重学性:重教轻学,是传统教学的积弊。
于漪主张,教师应把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出发的立足点上来,重视对学法的研究,使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为此,教师必须“目中有人”,要研究当代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情趣性:于漪主张,讲课要有情趣。
教学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才能产生实效,而效果又会促使兴趣的巩固和发展。
为此,教学就须在“得”字上下功夫,学生学有所得,才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情感和趣味。
智能性:于漪站在培养开拓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高度,十分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
只要全面地阅读于漪的教学论文,不难发现于漪全部语文教学活动中,贯穿着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
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于漪曾写过不少专论,诸如“谈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谈观察训练”“谈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谈把握记忆的支撑点”等等。
语文十大名师
![语文十大名师](https://img.taocdn.com/s3/m/6aec0ef4f705cc175527094d.png)
语文十大名师文学院11级中师二班刘敏 201140210561.钱梦龙简介:男,上海嘉定人,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他多年探索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理论框架,以“自读、教读、复读”为基本课式的“导读”思路,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成绩显著。
著有《语文导读法探索》、《导读的艺术》、《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等。
教学主张:针对传统的讲读教学摸式,钱梦龙老师最突出的就是创新性地提出了导读教学模式“三主四式”。
“三主”是导读教学的指导思想。
“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
“以学生为主体”即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需发挥主体作用,获得“发现真理”的主动权,在个性的全面发展以至世界观的形成上必须由主体来实现。
“以教师为主导”即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的地位,而教师的领导、支配作用,只有通过“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导之有方,学生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
“以训练为主线”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进入“训练过程”,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这种以师生双向活动为特征的训练,贯彻于教学的过程,成为“主线”,其他的教学措施都是服从于训练并为之服务的。
钱梦龙指出:“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前提,着眼于使学生“善学”;教师为主导,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着眼于“善导”;而学生的“善学”与学生的“善导”都必须通过“善练”的科学序列才能实现。
“基本式”为导读教学的结构形态。
“基本式”即基本课型,表现形态为“自读式一教读式一练习式一复读式”。
“自读式”是在课内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训练方式。
在训练过程中自读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过程,不是学生随心所欲的自由阅读。
“教读式“是教会学生自读。
教读与自读同步,或先教后读或先读后教,或边读边教。
在教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第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第三、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
全国的语文阅读名师名单
![全国的语文阅读名师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18b15db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c.png)
全国的语文阅读名师名单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而优秀的语文阅读名师则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国范围内有许多备受赞誉的语文阅读名师,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1. 张海燕张海燕老师是一位备受学生喜爱的语文阅读名师。
她教学风格独特,善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她的课堂氛围活跃,充满着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阐释主题思想、理解难点词语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 李华李华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语文阅读名师。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通过精选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学习文学欣赏和理解。
他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学素养,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意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
3. 王明王明老师是一位备受推崇的语文阅读名师。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推测作者意图、评价文学作品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他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4. 张宇张宇老师是一位备受推崇的语文阅读名师。
他的教学风格幽默风趣,深受学生喜爱。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分析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他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阅读训练、写作训练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 杨红杨红老师是一位备受赞誉的语文阅读名师。
她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解题技巧,通过解析真题、讲解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她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开展讨论、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6. 刘洋刘洋老师是一位备受尊敬的语文阅读名师。
她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分析文章结构、讲解文学背景、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全国语文特级老师有哪些
![全国语文特级老师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94b0e2cb4daa58da0114a6e.png)
中国语文特级教师名录北京宁鸿彬北京第八十中学。
1936年生,北京人。
195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65年毕业(进修)于北京电视大学中文系。
1986年评为特级教师。
现任北京市普教系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委员,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顾德希北京四中。
生,北京市人。
196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
1989年评为特级教师。
北京市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李裕德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现任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
陶伯英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组成员赵大鹏北京市东城区教研室程汉杰北京市铁二中申士昌北京市西城区教研室陈天敏北师大实验中学(语文组长)程翔北大附中(副校长)。
1963年生。
王大绩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北京市中学语文学会理事。
上海于漪(女) 1929年2月生,江苏镇江人。
195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
先后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工农速成中学,上海扬浦中学,上海第二师范学校任教。
1978年评为特级教师。
朱泳燚 1940年生,上海人。
1960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先后中苏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常熟教师进修学校,常熟师范学校,常熟第二中学,常熟中学任教。
1984年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特约编审。
林炜彤 1920年生,江苏如东人。
1936年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小学教过几年书,1939年到上海读大学,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任教至1992年10月离休。
1981年评为特级教师。
钱梦龙 1931年生,上海嘉定人。
初中毕业后辍学,1951年到中学教美术,不久转教语文。
1980年评为特级教师。
1988年获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章。
现为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
经多年探索,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理论框架,以“自读、教读、复读”为基本课式的“导读”思路。
小学语文名师
![小学语文名师](https://img.taocdn.com/s3/m/cfca0b2f647d27284b735143.png)
小学语文名师一、苏派教学:“厚实、灵动、精致”的教学风格1、斯霞,江苏省首批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倡导“童心母爱”的教育思想,创造“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著有《斯霞文集》《我的教学生涯》。
2、李吉林,在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出版了《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等6本专著。
3、于永正,江苏省特级教师,他把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形成了“以学生为本,以读书为本,以创新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
在小学作文教学上,他实践了"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
代表作有《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教海漫记》、《于永正文集》。
名言:“认真写三年教案,未必成为一个优秀教师;认真写三年教学札记,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说不定还写出一个教育专家来。
”代表课例有《草》、《梅兰芳学艺》等。
4、孙双金,江苏省特级教师。
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
首创情智语文教学,出版有《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孙双金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孙双金与情智教育》等。
他矢志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将小学语文教学引入艺术的殿堂,做到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发展学生能力,而且还要给学生以情感的陶冶、心灵的洗涤、艺术的享受。
他要达到的情智课堂教学境界是: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学生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学生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学生思接干载、浮想联翩;学生如沐春风、如痴如醉;学生沉浸在美的画面、诗的境界、爱的怀抱之中。
孙双金的语文课在小语界的影响很大━━《我的战友邱少云》曾以壮美之情打动无数人的心;《泊船瓜洲》因抓住诗眼,丝丝入扣,让张田若先生发出“古诗教学竟能引人入胜”的感慨;《落花生》将辩论论引入课堂,《天游峰的扫路人》因自主、合作、探索教学方式,引得满堂赞叹:“此课淋漓尽致地阐释了新课标的理念”;而《林冲棒打洪教头》则因多元解读和生成性教学,而赢得“大家风范,大道无痕”的美誉;《走近李白》被认为是孙双金情智语文理念和艺术的生动再现。
语文名师档案
![语文名师档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e05e64a98271fe910ef9f2.png)
语文名师档案(1)斯霞斯霞(1910年12月—2004年1月12日),曾名碧霄,浙江诸暨人,当代初等教育女专家。
曾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小学特级教师,当选过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2004年1月12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94岁。
主要著作有《斯霞文集》、《我的教学生涯》、《斯霞教育经验选编》等。
斯霞老师毕生从事小学教育,为教书育人倾尽心血,贡献卓著。
1 人物简介斯霞,曾名碧霄,1910年12月出生于浙江诸暨,1922年就读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1927年毕业后,先后在浙江绍兴、嘉兴、萧山、杭州及江苏南京等地小学任教。
1932年起在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小学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前身)工作,后分别在绍兴第五中学附小、嘉兴县集贤小学、肖山湘湖师范、南京东区实验小学、中央大学实验小学、南京师院附属小学等任职。
解放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小学特级教师,当选过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
曾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
2004年1月12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94岁。
斯霞老师毕生从事小学教育,为教书育人倾尽心血,贡献卓著。
上世纪五十年代,她创造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小学语文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大面积、高效率地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质量。
她教导的学生在两年内就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读了174篇课文,在当时国内小学教育界首屈一指。
六十年代,经专家学者总结、论证,斯霞的“以语文教学为中心,把识字、阅读、写话三者结合起来”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新华社1963年播发的通讯《斯霞和孩子》向国内外传扬了她的感人事迹。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回到教学岗位的斯霞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精心培育青年教师。
她主张通过生动活泼的授课,提高教学效果,来增加教学内容和识字量,反对延长教学时间,主张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尽可能的去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帮助他们打开知识闸门,点燃智慧火花。
当代十大名师
![当代十大名师](https://img.taocdn.com/s3/m/6ddcfbfc856a561253d36f15.png)
当代十大名师“特色语文”内涵解读“名师”,特指教育界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智慧型教师,他们或是某种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和实践者,或为某种独特的教育理念的追求者和探索者。
他们具有高水平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素养。
本文提出的“十大名师”,是我国改革开放3O年三次教育大变革中的代表人物,他们提出或创立了特色语文,自成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语文教学艺术风格和特点。
一、名师教学艺术个性化的基本特征个性是名师教学思想的体现,个性即名师的教学风格,它延续着名师的教学生命。
个性是名师教学成功的标志之一,是他们高水平的教学艺术的必然表现。
在教学实践中,只有个性化的“特色语文”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启发学生的智慧。
名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技能技巧)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一般教师也会使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技能技巧),所不同的是,一般教师使用教学方法(技能技巧)不够熟练,而名师却娴熟自如。
教学方法(技能技巧)的进一步熟练就发展成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进一步发挥和升华,就形成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就是教师教学艺术的独特性,是教师教学艺术个性化的基本特征。
钱梦龙曾在《语文教育散论》序中谈到:在语文教育领域,任何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都必然要经历四种境界:第一境界属于实践操作层次,第二境界属于经验积累的层次,第三境界属于理论探索的层次,第四种境界属于形成思想、风格或体系的层次。
达到这一境界的老师,完全进入了语文教育的“自由王国”,他们并非刻意表明自己追求某种理论,而是已经把这种理论追求深深融进了教学实践的每一个“毛孔”;他们视野开阔,见解深刻,个性鲜明,教学上则挥洒自如,游刃有余,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他们也许并不明确宣布构建了什么“体系”,营造了什么“风格”,但是人们从他们卓有成效的教学中,分明感觉到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存在。
于漪的“情美语文”,钱梦龙的“导读语文”,宁鸿彬的“轻简语文”,洪镇涛的“本体语文”,蔡澄清的“导学语文”,余映潮的“创美语文”,程少堂的“文化语文”,黄厚江的“本色语文”,赵谦翔的“绿色语文”,董一菲的“诗意语文”,自成理论体系,成为智慧课堂教学艺术的内驱力。
初中语文名师
![初中语文名师](https://img.taocdn.com/s3/m/954966f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e.png)
初中语文名师北京·范伟伟·李少毅·李卫东·阮翠莲·武华亭·袁志勇天津·李天嵩·张军上海·方仁工·黎胜·陆继椿·谭轶斌重庆·陈跃·王君·张莉山西·胡涛海·刘晓平·马祥·宋晓民·杨东俊·张春莲河北·陈金强·陈树元·刘英魁·张国生河南·刘萍萍·申宣成·杨万欣·郑美玲湖北·冯大海·胡礼仁·胡明道·华清·黄琼·熊芳芳·杨舜山·余映潮·张敦礼·章登享湖南·陈文·向明康青海·李祖琳甘肃王延学陕西曹公奇辽宁·池军华·齐雅萍·王德俊·吴献新·肖湘吉林·李元昌·齐艳黑龙江·董一菲·季伟譞·姜翠兰山东·李燕·刘湘玉·夏丽红·杨宏丽·朱则光江苏·曹津源·陈玲玲·陈同友·程韶荣·崔益林·丁卫军·何宜隆·凌宗伟·潘克勤·孙艳·许昌良·喻旭初·袁源·张和忠·张永林安徽杨桦浙江·金戈·沈江峰·王晓红·徐社东·杨聪江西·陈德淼福建许更生广东·陈远亮·杨旦萍·杨红梅·杨秀珍广西·王丽波海南·苏盛葵四川·陈胜全·李镇西贵州·潘泽远·石卉芸云南鲍学良语文教育大家叶圣陶(1894——1988)夏丏尊(1886——1946)陈望道(1890——1977)朱绍禹胡适(1891——1962)叶苍岑(1904——1993)舒新城(1893——1960)张志公(1918—1997) 吕叔湘(1904-1998)张鸿苓黎锦熙(1890—1978)陈望道(1890—1977)刘国正顾黄初甘其勋斯霞(1910-2004) 袁瑢(1923—)霍懋征吕型伟洪宗礼李吉林魏书生(1950—)于漪钱梦龙(1931—)余应源言语性科学化《语文课就是以工具性为本质的言语教学》李海林重建本体论《言语教学论》洪镇涛学语言王荣生“为形成新技能的语文课”?语文学习的半自然性王尚文人文性潘新和“言语性”巢宗祺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方智范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李镇西“语文民主教育”唐建新训练-理直气壮程少堂“语文味”余彤辉李维鼎“实践性”张定远工具性苏立康苏立康,女,1940年生,北京市人。
当代语文学科教育家档案
![当代语文学科教育家档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fef2b07e21af45b207a897.png)
当代语文学科教育家档案于2007年华中师大整理1、于漪,女,1929年出生于江苏镇江,语文特级教师、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著作有《语文教学耕耘录》、《学海探珠》、《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文集(6卷)》。
2、魏书生,男,1950年出生在河北交河县。
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主要成果有《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家教漫谈》、《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1-5卷)等》。
3、李吉林,女,1938年5月生,语文特级教师,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出版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等大量著作。
4、钱梦龙,男,1931年生,上海市人。
语文特级教师,1982年首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理论基础、以“自读”“教读”“复读”为基本模式的“语文导读法”,其核心理念“‘主体─主导’论”,20年来对语文教学乃至各科教学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钱梦龙名言:“在‘创新’的口号喊得最响亮的时候,我回归常识性思维;在常识性思维支配一切的时候,我致力于创新。
”主要著有《语文导读法探索》、《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语文导读法的理论设计和基本课式》、《导读的艺术》等。
5、李镇西,男,1958年生,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副校长。
他认为“从‘心灵’到‘民主’,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因为‘民主’本身就是对‘心灵’――实质上是对‘人性’的关怀”。
主要著作有《青春期悄悄话――给中学生100封信》、《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论文随笔选》、《风中芦苇在思索――李镇西教育随笔选》等。
6、程红兵,男,1961年生于厦门,语文特级教师,现为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
作为特约编辑主持《语文学习》“青春书架”栏目;2000年1月——2000年12月,作为特约编辑主持《语文世界》“创新篇章”栏目;2002年1月——今,作为特约编辑主持《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红兵茶馆”栏目;2003年1月起,作为特约编辑主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研究性学习”栏目。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名家简介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名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3237c1ccc7931b765ce1562.png)
三、提倡中小学国文教学要以学习白 话文、学习国语为主 一是用白话文表情达意明白而直接利 于交际; 二是文言文不利于教育的普及。
四、反对“注入式”的教学方法,重 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1、要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2、要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培养学生 的自学能力; 3、要启发学生能够掌握“公例”,举 一反三; 4、要活用各种教法,以适应学生不同 的个性特点和智力水平。
五、主张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
提出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思想,而尤 其重视美育。
要求语文教材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 上,都要能够引起美感,激发愉悦情趣。语 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些美育因素提高教学质 量。
三、胡适语文教育思想
《中学国文的教授》1920 《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1922 (一)教学目的 “国文要旨在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 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智德。” (1912年《中学校令施行规定》) 1、人人能用国语自由发表思想——作文、演说、—— 都能明白通畅,没有文法上的错误。 2、国文通畅之后,方可添授古文,使学生渐渐能看古 书,能用古书。 3、做古体文但看作实习文法的工具,不看作中学国文的 目的。 这个标准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 力与写作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大致相当 的。
(三)讲“实效” 1. “少写多改”观
梁启超认为作文教学要重质而不能片面求 量。 他认为作文篇数要少,用的功夫要细,反对只讲 “多写”而不讲求“实效”。形成了“少写多改” 观。(每学期二至三篇) 2.自由练笔 主张“让学生在课外随意做笔记”,即现今讲 的“自由练笔”,以此作为课内作文的必要补 充。
通过大量范文,主要是史传类,也包括记、序、 论等类,详细阐说作文的章法规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大语文名师08级中师2班徐联盟学号:20084021088窦桂梅简介: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
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师德标兵,提名十杰教师。
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演讲团主讲人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专题报告。
从“三个超越”的实践理念,到“主题教学”的理论提升,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并获相关奖项。
《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等杂志以及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分别作过系列专题介绍。
教育理念:理想课堂:“理”“想”并蓄。
“理”字当头先说“理”字。
理字可以组词为“理念”。
现在我觉得不是缺乏理念,而是缺少怎样把更好地转换理念为课堂行为的逻辑能力。
因此,理念要具有“理性”。
“理想的课堂”在我眼里第一条就是要有“理性”。
没有了理性的课堂,盲目随着时代的风向游走,忽视了课堂本来固有的不变的东西,那就成了天上的飘絮、水上的浮萍,再怎么改革最终会成为空中的楼阁、海市的蜃楼。
“想”跟其后,说到这个“想”,要组词那可就多了,什么“想象”、“想法”、“思想”啊等等等等。
就我自己的理解,我把这个“想”理解为一种思考。
这也许是理想课堂的一个重要的翅膀,还可以理解为像刚才张家港实验小学校长说的“智慧”。
她说:我觉得,不管什么样的课堂,无论如何最后要给孩子们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欲望,换句话说就是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说明他在思考,有了欲望说明他有了进一步想探究的热情,渐渐就生成了自己头脑中的智慧。
我在想,我们的课堂怎样让她既有“厚度”——语文的扩展,还要有“温度”——情感态度,更重要的还要有深度——也就是我们的思考。
黄厚江教育理念:阅读教学“五个现代化”一、阅读教学的贵族化所谓贵族化,是指运用一些一般情况无法运用,一般教师不能运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
这样的课堂不能说不好,甚至也可以说的确很美,但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之高,远远超出了一般教师所能达到的程度,或者说在日常教学中几乎无法实现,即使对于执教者来说,或许也只能是“十年磨一剑”而已。
这样的课,只能是观赏性的,只能是少数人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偶然为之,没有普适价值。
应该说,这样的课本身没有什么不对。
但问题是,如果让一线教师以为这种贵族化的课就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形态,唯有这样的课才是阅读教学的本来面目,这就显得可怕了。
它不仅误导了大家对阅读教学基本定位的理解,而且使面广量大的一线教师对自己能够按照阅读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失去了信心。
二、阅读教学的高位化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多层面的,有基本的任务,也有较高要求的任务;有常规的任务,又有针对性的任务。
如果我们放弃了基本的任务和常规的任务,而抓住高端任务进行教学,就是一种高位化。
比如教学文言文,如果放弃了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放弃了文言文的阅读积累,放弃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而立足于所谓批判阅读能力、创造阅读能力、探究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本位任务。
阅读教学课,如果学生根本还没有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就进行拓展、比较、探究,就开展所谓创造性的阅读活动,这也是一种阅读教学高位化的表现。
这样说,并不是反对新课程对阅读教学提出新的高的要求,而是提倡突出阅读教学基本能力的培养,在立足本位任务的基础上追求这些较高的教学目标。
三、阅读教学的低位化这种做法和前一种做法恰恰相反,是对阅读教学进行过低的定位,其基本的表现,一种是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相关知识为满足,教学的全部目的就是理解课文所写的内容。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的阅读教学就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到文本中去寻找答案,通过板书完成对文本内容的图解。
另一种是简单地瞄准考试进行教学,教学文言文就只有字词句,教学说明文就只有信息的筛选,甚至教学散文也是简单地套用高考的几道题目。
而这一现象在选修课的教学中尤其严重,一位教师教学《实用文阅读》中的《中国艺术表现中的实与虚》,一节课的教学就是立足于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实什么是虚,由诗词到雕塑,由戏剧到绘画,由课内到课外,由文章到生活,反复操练的就是虚和实的识别。
有些教师教学《〈史记〉选读》和《唐宋八大家选读》,就只有几道类似高考题的测试题,甚至教学《现代散文阅读》也就是总结出几点写人写景的方法,指导学生的写作而已。
这样的做法,无疑极大地降低了阅读教学的要求。
四、阅读教学的戏剧化所谓戏剧化,就是一味求新,一味追求好看,一味追求出乎意料的戏剧效果,热衷于寻找、采用一般人不常用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具有明显的刻意表演的色彩。
带着猎奇心理听课,已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评课的人,也热衷于寻找亮点。
唯“新”为好,唯“奇”为好,唯“美”为好,似乎大家并不是关心具体的教学是否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是否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是否符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而是一个“新”字了得。
最近常常听到一种说法,执教公开课叫“做课”,听公开课叫“看课”。
也许这里面有不同地方语言的因素,但之所以得以“流行”,恐怕还包含着认识上的因素。
事实上,无论是执教公开课的人,还是听公开课的人,心理上都有一种追求戏剧效果的欲望。
坦率地说,我在各地执教公开课,也常常陷入两难的困窘,免不了也会从可看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否则就担心辜负了活动组织者和花了时间“看课”的教师。
只能是努力将可看且切合阅读教学的规律,和能体现自己的阅读教学思想尽可能地统一起来而已。
阅读教学的戏剧化常常容易使课陷入“贵族化”的泥淖,那样的课实在成本太高。
五、阅读教学的时尚化所谓时尚化,即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什么东西最时髦就让什么东西进课堂。
一位教师教学《愚公移山》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什么环境保护,什么持续发展,什么生态平衡,统统成为质疑作者的有力根据。
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本教材中纪伯伦的《浪之歌》,由汶川大地震说到中国成功主办奥运会,从“神七”上天说到“三鹿”事件,真是唯恐不够时兴。
于漪老师曾说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教师教学《皇帝的新装》,让学生以两个骗子的身份在博客上谈谈自己是怎么行骗成功的。
我们姑且不说这样的学习活动隐含着的思想教育可能具有的副作用,单就教学形式而言,为什么要在虚拟的博客上交流而不在班级学习环境中交流呢?我也看到一位教师教学沈复的《幼时记趣》,让部分学生以作者身份接受另一部分学生以记者身份的采访,谈谈是如何观察癞蛤蟆和蚊子的。
我也弄不懂这样的“采访”和直接讨论作者是如何观察癞蛤蟆和蚊子有什么不同。
因此,在课程改革多年后的今天,是该认真思考阅读教学的本位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时候了。
我们认为,在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丰富的阅读教学形态的同时,有必要倡导阅读教学的本位思想。
阅读教学的本位思想,就是遵循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运用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立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阅读教学。
薛法根教育理念:有效的阅读教学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活动的设计阅读方式的选择李白坚教育心得:惟语文教学,"多媒体"须慎用!对于多媒体,首先要明确知道这种手段是为了语文教学服务的,而不是语文教学内容替代品。
其次,要知道多媒体的手段的各种作用,然后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作用为语文教学服务。
再次,要在语文教学时追求准度和适度以“换位分析”营造“自主、合作、探究”氛围“换位分析”的操作程序如下:一、发给学生阅读文章,规定大约阅读时间;二、阅读完毕的学生为文章出一到两道“选择题”;三、将黑板分成若干部分(六或者七等分),请六、七个学生板书自己出的“选择题”;四、分别请六、七个学生上黑板解答以上“选择题”;五、“出题”的学生根据文章判断“做题”学生的正误;六、“做题”的学生根据文章判断“出题”学生所出题目的优劣;七、全班师生讨论题目、答案和文章之间的关系;八、教师答疑、总结。
余映潮教育理念:要切实研究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
随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宏观背景的改变──素质教育对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法改革提出了强烈的要求,朗读教学的研究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研究朗读教学,有一个很大的视点,那就是初中学段的朗读教学。
一、研究朗读在教学上的重要作用二、研究朗读教学的要求和教学标高三、研究朗读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四.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有厚度胡明道教育理念:放飞想象快乐作文自由创新是“作文”作为一种独立“精神创造”活动与生俱来的天性!在与学生共同写作的过程中,我千方百计地帮他们找源头活水,总结方法,“课文作文”就是其中的一种。
什么是“课文作文”呢?“课文作文”是学习者以阅读教材文本为依据,以文中信息为触发点,进行联想、想象、推理、整合、重组、改装、评点后,写出既与原文有关,但又不同于原文的新片段或新篇章的一种练笔途径。
类型有:扩展写、补白写、续接写、换向写、缩微写、改式写、赏评写等。
“课文作文”因其对想象能力的凸显、对未知情境的推想、营构能力的独特要求而具有创造魅力,因为,“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
其实,想象也并不神奇,它是人们在已有的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联想、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在“课文作文”中,想象是指将文中“未出场”的人、事、物、景及某些有内在联系的生活现象进行艺术概括,熔铸到一个生动、具体的典型形象或典型环境中去的思维活动。
其次,由于它还沟通了读与写,提供了可利用的材料,以及对体裁、篇幅的可选择性,因而倍受学生欢迎。
刘湘玉教育随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的“以情促智,适才教育”纪事以情促智,适才教育教师有三种境界:匠师、经师、人师。
古语曰:“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所谓匠师就是教书匠,就是灌输型教师。
他所能做到的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经师,就是博学之师,能够注意到学生的能力;而教师之最高境界是人师。
人师不仅教书,而且育人,塑造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深刻且久远。
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之师。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追求着这种教育境界。
我们学校实施的是分层教学,适才教育,我教的正是两个情态班,学生情商及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我利用语文学科文道统一的特点,坚持“以情促智”,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才教育”,用自己的品格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格,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铸造学生的灵魂。
她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提出了四点,这四点分别是:你们是父母的晴雨表;用花证明自己的存在;女孩儿们,高贵起来;母亲节的礼物。
张玉新教育理论:教学目标的确定取决于对文本的价值判断根据有关研究,教学目的是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
在教学目的的上位还有教育目的,它与教学目的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