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音史考研复习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音史考研复习笔记
二、中世纪(约476-1300年)
1.历史地位:西方文明的开端,出现第一批西方艺术音乐作品,音乐创作思维由单声向多声(复调)音乐过渡。音乐分两类:宗教(艺术音乐)、
世俗(民间音乐)
2.音乐文化:a格雷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①形成经过:约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雷高利一世为了规范
各地区的音乐礼仪形式而编写的宗教歌曲集,约公
元9世纪在查里曼大地的强力推广下,得到进一步修
订和发展。
②历史意义:西方艺术音乐的第一批作品,唯一的单音音乐形式,西方近代音
乐创作的基础。
③基本特征:无伴奏、无固定节奏、内容选自《圣经》、拉丁文歌词。
④用途:日课经文、做弥撒
b复调音乐
①主要形式:奥尔加农(第一种)(organum)
第斯康特(discantus)
孔杜克图斯(conductus)
克劳苏拉(clausula)
经文歌(motot)
②“古艺术”(Ars Antiqua):13世纪以巴黎乐派为中心的复调音乐创作时期。
③巴黎乐派:中世纪古艺术时期形成的复调乐派。代表人物:莱奥南、佩罗坦
(关于人物要答乐派或国籍,还有其具体成就)
c音乐理论
①教会调式:(12种大小调体系的前身)
②记谱法:发展线索(字母法—纽姆谱—四线谱—有量记谱法13世纪—五线谱)
③代表人物:圭多·阿雷左(意)音乐理论家,创立了四线谱和唱名体系。
D世俗音乐—骑士音乐
①发展时期:(11—13世纪)
②音乐家称呼:<法国>游吟诗人:南部:特鲁巴杜尔(Troubadour)北部:特伦威尔(Trouvere)
<德国>恋诗歌手(Minnesinger)
三、文艺复兴(约1300-1600)
1.历史地位:西方文明的第一个发展时期,西方音乐史上的复调音乐全盛时期
2.音乐文化:a“新艺术”(Ars Nova)14世纪以法国、意大利为中心的复调音乐
创作时期。代表人物:(法)维特里、马肖
(意)兰迪尼
b尼德兰乐派:15-16世纪以北欧低地国家为中心形成的乐派在创
作上一方面对复调技术进行全面探索,一方面形成
最早的“和声因素”(主调因素)是文艺复兴时代最
重要的乐派。
代表人物:杜费(勃艮第乐派),奥克冈、若斯坎、
拉索(佛兰德乐派)
c德国音乐:①众赞歌(chorale)又称“新教圣咏”,16世纪德国
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编写的宗教歌曲集(马丁·路
德创作的《我们的主是坚固的城堡》被恩格斯称为
“16世纪的马赛曲”)
②名歌手(Maistersinger):16世纪德国市民阶层
的音乐行会组织
d意大利音乐:①罗马乐派:16世纪反宗教改革背景中形成的意
大利乐派。代表人物帕勒斯特里那(创立了无伴奏
合唱形式和风格。被称为“宗教音乐的救主”)
②威尼斯乐派:16世纪以威尼斯圣·马克教堂为中
心形成的乐派,代表人物:维拉尔特(创立双重合
唱和复合唱样式)、乔凡尼·加布里埃利(创立最早的
独立的器乐体体裁)
3.文艺复兴时代的音乐体裁:①声乐(14-16)1.经文歌
2.弥撒曲1<意>-牧歌
(madrigae):马伦齐奥、杰苏阿多
3.世俗歌谣曲2<法>-尚颂:
代表人物:雅内坎
3<德>里德lied
②器乐:(16世纪) 1.声乐改编曲①里切卡尔(赋格曲的前身)
2.模仿风格曲
②坎佐那(古奏
鸣曲的前身)
3.技巧性乐曲:托卡塔(意
为触键,为键盘器乐炫技而作)
近代史
四、巴洛克时期(1600歌剧诞生-1750巴赫去世)
1.历史地位:西方文明近代史的开端(英国资产积极革命,德国三十年战争)是
音乐史上的复电向主调音乐过渡时期,形成三大音乐创作成就和风
格:歌剧(剧院风格)、大型声乐套曲(教堂风格)、器乐曲(室内
风格)
2.名词解释:①巴洛克乐派:(词源,音乐史中的涵义――时代、人物、风格)
巴洛克原意为“形状不整齐的珍珠”(葡萄牙文)最
初用于形容是文艺复兴晚期出现的建筑、美术风格
(贬义)20世纪后用于泛指1600-1750年间的西方艺
术,音乐中的涵义是指1600-1750年以J·S巴赫、亨
德尔为代表体现宏伟夸张特征的音乐流派。
②通奏低音:(basso continuo)又称数字低音是巴洛克时代一般
为键盘乐器创作的简易和弦记谱法,体现复调向主
调音乐的过渡。
3.音乐文化:
a歌剧的音乐创作①意大利歌剧:发展线索:a诞生:1600年佛洛伦萨艺
术小组佩里《优丽迪西》
b发展:1,17世纪上
半叶威尼斯歌剧乐派的蒙特
威尔第创立“激情风格”加强
了歌剧的戏剧性表现《奥菲
欧》《波佩亚的加冕》2,17
世纪下半叶那不勒斯乐派
A·斯卡拉蒂确立意式正歌剧
题裁,同时由于创作表演,
欣赏群体的庸俗导致歌剧的
衰落。3,18世纪上半叶亨
德尔在意大利和英国创作意
式正歌剧代表巴洛克时代的
最高成就。
意式正歌剧(opera seria):形成与巴
洛克时代,在形式上包括意
式序曲(快-慢-快)意大
利文、美声唱法、三幕数场
结构等特点,独唱(宣叙调、
咏叹调)是整个歌剧的核心,
在题材上一般采用神话传说
和历史传奇。
②其它歌剧:a法国歌剧(抒情悲剧)形成与巴洛克时期,
以意大利歌剧为创作基础包括三个方面形
式特征1古典戏剧风格的朗诵调2法式序曲
(慢快慢)3芭蕾场景的穿插。代表人物:吕
利、拉莫
b英国歌剧:代表人物:普塞尔
c德国歌剧
b大型声乐套曲:清唱剧、受难曲、弥撒曲、康塔塔
定义:巴洛克时期大型声乐套曲结构分独唱、重唱、合唱、乐
队(合唱占主导地位),无表演,内容上:分宗教和
世俗两大类(清唱剧、康塔塔)受难曲:宗教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