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越南货物贸易的互补性

中国与越南货物贸易的互补性
中国与越南货物贸易的互补性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https://www.360docs.net/doc/9716365583.html, 2012年6月

191

中国与越南货物贸易的互补性研究

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 刘志雄

摘 要:贸易互补性问题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实证研究了中国与越南之间的贸易互补性。研究表明,中国与越南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贸易联系,两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较强。贸易互补性在行业(或产品)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两国之间第六类商品的贸易中以产业间的互补性为主。中越两国贸易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确定影响因素较为复杂,贸易竞争和贸易摩擦不断出现,这需要两国客观看待和处理。关键词:贸易互补 贸易互补性指数 贸易强度指数 贸易专业化指数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b)-191-03

1 中国与越南双边贸易发展状况

中越双边贸易总额从1996年的11.52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300.8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1%。其中,我国对越南的出口从1996年的8.42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31.02亿美元,增加了26.43倍;从越南进口的数额从1996年的3.09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69.85亿美元,只增加了22.58倍。我国对越南的出口增速大于进口增速,导致我国对越贸易基本上处于顺差,顺差额从1996年的5.33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61.17亿美元,顺差逐年递增。此外,2003年之后中越贸易总额有了大幅度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双方带来了巨大的商机。那么,随着中越两国不断加强双边贸易,两国间货物贸易是否存在互补性?下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 贸易强度指数分析

贸易强度指数是指一国对某一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

反映两国在贸易方面相互依存的程度[1]。

贸易强度指数最初是由Brown(1949)[2]提出,并经过Kiyoshi Kojima(1964)[3]等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贸易强度指数可分为出口强度指数和进口强度指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

(2)其中:代表国对国的出口强度;代表国对国的进口强度;和分别代表国对国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和分别代表国、国和世界的出口总额;、和别代表国、国和世界的进口总额。(1)式和(2)式表明,如果贸易强度指数大于(或等于)1,说明两国的双边贸易联系紧密,高于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程度。反之,则反之。

从中国对越南的贸易强度指数来看(见表1),在出口强度指数方面,1996~2010年的出口强度指数均大于2,说明中国非常看重对越南的出口,中国对越南出口的联系紧密程度高于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紧密程度。其中,2001年之前中国对越南的出口强度指数比较高,2002年之后出口强度指数相对较低,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2008年。2009年之后,出口强度指数有所上升,2010年的出口强度指数达到2.43。从中国对越南的进口强度指数来看,2005年之前中国对越南的进口强度基本上保持在1以上(1998年除外),2006年之后进口强度指数低于1,但却略有上升。此外,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对越南的出口强度指数和进口强度指数都出现了相同的变动趋势,即先下降后上升。从越南对中国的贸易强度指数来看,1996~2010年越南对中国的进口强度指数均大于2,2002年之后进口强度指数下降,但却在2009年之后迅速上升,2010年的进口强度指数达到2.62。相比之下,越南对中国的出口强度指数却低于进口强度指数,其变动趋势和中国对越南的进口强度指数变动相一致。

表1 1996~2010年主要年份中国与越南的贸易强度指数

年份1996200020052006200720082009

2010中国对越南TII X 2.71 2.56 2.05 2.00 2.07 2.01 2.28 2.43TII M 1.6 1.77 1.160.880.890.890.930.94越南对中国

TII X

1.69 1.92 1.290.980.990.99 1.04 1.06TII M

2.7 2.54 2.1 2.07 2.17 2.1 2.42 2.62

注:根据原始数据计算得到。

总之,中国对越南的出口强度与越南对中国的进口强度表现出密切关系,即中国对越南的出口与越南对中国的进口方向一致,因此中国对越南出口强度与越南对中国进口强度差异较小,并且表现出相同的变动趋势。中国与越南双边贸易联系程度紧密,中国对越南的出口贸易联系密切程度大于越南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联系密切程度,这意味着中国将越南看作是重要的出口市场,越南也越来越重视中国这一出口市场。

3 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

如果两国存在紧密的贸易联系,那么这种联系存在的原因是贸易互补还是贸易偏向(Peter Drysdale,1967)[4]。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来计算。单个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可以采用下式计算:

(3)其中:

表示用出口来衡量的国在产品上的比较优势,越大,说明国在产品上的比较优势越明显;表示用进口来衡量的国在产品上的比较优势,越大,则国在产品上的进口

比例越大,该国在此产品的生产上处于比较劣势;如果

和都比较大,则表明在产品贸易上国的出口与国的进口呈互补性。

和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4)①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经费资助项目

《中越边境贸易模拟实训教学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志雄(1982-),男,广西柳州人,经济学博士,广西民

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会计系主任,主要从事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与巴西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分析word版本

中国与巴西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分析 2014级国贸四班朱耿松201440401110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巴西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同时是中国的第七大贸易伙伴。中国和巴西都是“金砖国家”之一,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巴西自1974 年建交,1993 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边关系发展势头良好。经贸往来频繁,目前,巴西上半年对中国的出口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6年1-6月,巴西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309.9亿美元,下降12.0%。其中,巴西对中国出口197.7亿美元,增长7.0%,占巴西出口总额的21.9%,提高2.3个百分点;巴西自中国进口112.1亿美元,下降32.9%,占巴西进口总额的16.8%,降低1.4个百分点。1-6月,巴西与中国的贸易顺差85.6亿美元,增长387.7%。 从表中可以看出,排名第一位的商品是植物产品,且相比上年同期增长10.8%,贸易规模达到10625百万美元,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排名第一位的商品近几年都是植物产品。通过查询资料发现巴西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巴西森林总面积为4.24亿hm2,居世界第2位,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9.7%,森林覆盖率为49.8%。其森林蓄积量为560亿m3 ,居世界第2位

相对来说,我国现有森林1.337亿公顷,森林蓄积量101.3亿立方米,仅占世界4%,林木蓄积不足世界总量的3%,人均森林面积0.11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6,人均森林蓄积量8.6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 由此看来,巴西无论在森林总面积上还是在人均面积上,均远超中国,致使其价格成本都较低,相对于其他地区有各方面优势,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巴西在植物产品和纸张等商品的出口上均利用了自己的要素禀赋,在出口上具有价格和成本优势,符合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 同时巴西的矿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也占有较大比例,巴西矿产资源丰富。属矿产巴西金属矿产主要包括铁矿、锰矿、铝土矿、锡矿、铌钽矿、铜矿、铅锌矿、镍矿、金矿等。铁矿:巴西铁矿资源非常丰富,探明储量160亿吨,居世界第五位,淡水河谷矿业公司的铁矿石产量占巴西全国总产量的80%。巴西铁矿石类型绝大部分为赤铁矿和铁英岩。锰矿:巴西锰矿资源比较丰富,探明储量13200万吨,居世界第四位。铝土矿:巴西铝土矿资源丰富,探明储量27.0亿吨,占世界铝土矿资源的8.4%,居世界第三位,90%以上的铝土矿资源分布在巴西北部地区的巴拉州(Para)。锡矿:巴西锡矿探明储量77.7万吨,约占世界锡矿资源的12.4%。铌钽矿:巴西铌钽矿资源非常丰富,探明储量分别为376.1万吨和88.4万吨,均居世界第一。铜矿:巴西铜矿探明储量1436.5万吨。金矿:巴西金矿探明储量1800吨,近年来巴西金矿储量大幅增长。镍矿:巴西镍矿探明储量830万吨,由于近年来世界不锈钢工业的发展对镍的需求大幅增长以及镍的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刺激了巴西镍矿的勘查投资,镍矿储量增长明显。锌矿:巴西锌矿探明储量620万吨,巴西锌矿石类型主要为氧化硅锌矿和菱锌矿,含锌16%~39%,闪锌矿,含锌5.0%~5.2%。三非金属矿产巴西非金属矿主要产包括石墨、高岭土、滑石与叶蜡石、菱镁矿、蛭石等。石墨:巴西石墨探明储量11300万吨,石墨资源非常丰富,石墨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位。高岭土:巴西高岭土探明储量77亿吨,巴西是仅次于美国、英国的高岭土生产国和出口国。菱镁矿:巴西菱镁矿探明储量34500万吨,占世界菱镁矿资源的8.9%,最典型的菱镁矿呈细粒到中粒的白色或灰色的菱镁矿。滑石与叶蜡石:巴西滑石与叶蜡石探明储量12580万吨。磷矿:巴西磷矿探明储量24600万吨,是南美洲生产磷酸盐最多的国家。水晶: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晶生产国。蓝晶石:巴西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生产蓝晶石。矿床分布于米纳斯吉拉斯州,含矿岩层为前寒武系石英岩、片麻岩和片岩。年产蓝晶石5万吨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巴西在矿产资源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优势,巴西对中国出口如此多的矿产品以及贱金属及制品也就不足为为奇。

中国与巴西贸易文献综述

《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同时也是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巴西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中国与巴西同为“金砖五国”之一,同为发展中大国、新兴市场国家。近几十年来,中国与巴西贸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两国间经济交往日益密切。虽然到目前为止中国与巴西经济贸易仍然有良好的互补性,但是我们也无法忽视两国经贸交往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详加研究中国与巴西贸易的贸易历史、贸易结构,并从中找出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对中国与巴西的贸易发展研究,我们可以找出中国与巴西,乃至中国与各个与巴西类似的新兴发展中大国的贸易发展影响因素,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国与巴西等新兴大国的贸易互惠之路。 一、关于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历程 关于中国与巴西的贸易发展历史,周志伟介绍了1974年,中国与巴西建立外交关系。同年,中国与巴西双边贸易额仅为1742万美元,除在1985年达到12亿美元外,在1993年之前基本维持在10亿美元之内。1993年,中国与巴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同年中巴贸易额增至10.8亿美元。2009年3月,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巴西的第一大出口市场;4月,中国取代美国保持70多年的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巴西也成为中国的第九大进品来源国,中国成为继葡萄牙、英国和美国之后,巴西历史上第4个最大贸易伙伴国①。据巴西外贸秘书处最新统计,2013年,巴西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833.3亿美元,增长10.4%。其中,巴西对中国出口460.3亿美元,增长11.6%;巴西自中国进口373.0亿美元,增长8.9%;巴方顺差87.2亿美元,增长25.0%。 魏子清、徐子明介绍了中国与巴西的贸易发展历程与中国与巴西的政治发展历程相类似,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疏离阶段,另一个是发展阶段。疏离阶段始于16 世纪葡萄牙殖民时期与澳门的商船往来。1881 年,巴西与清政府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互派使节,是拉丁美洲国家中较早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13 年,巴西政府承认了中华民国政府。1949 年蒋介石政权败退台湾后,巴西同中国大陆也断绝了外交关系,直至1973年,中国与巴西关系仍处于僵局。此阶段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迟缓,只有少量的民间贸易往来。发展阶段始于直至1973 年10 月,巴西出口商协会主席科丁纽受我国贸易促进会邀请,率工商代表团访华。并于1993年,中国与巴西确立战略伙伴关系,自此中国与巴西贸易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发展②。郑秉文等介绍了中国与拉美关系发展60年,中国与巴西关系是中国与拉美关系的重要一环,中国与巴西贸易关系主要经历了民间交往、政府建交、共同发展、平稳发展和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③。董全英、毛在丽也介绍了中国与巴西的贸易发展历史和现状,也是主要从中国与巴西建交开始,至1993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开始快速发展。 ①周专伟.巴西崛起和世界格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②魏子清、徐之明.中国与巴西关系的发展历程、特点和问题[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3 ③郑秉文、孙洪波、岳云霞.中国与拉美关系60年:总结和思考[J].拉丁美洲研究,2009

中国—巴西双边贸易分析

中国—巴西双边贸易分析 【摘要】中国和巴西是世界上国土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快并都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从20 世纪90 年代起,两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双边经贸关系取得了稳步发展。巴西成为中国在拉美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于2009 年4 月成为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本文介绍了中巴经贸关系现状,提出了中巴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强调了中巴应加强双边贸易,高度重视互补性经贸合作,加大我国对巴出口,充分挖掘两国贸易的合作潜力,优化商品结构,有效应对反倾销,促进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市场多元化。 【关键词】中巴双边贸易贸易摩擦商品结构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和巴西的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都获得了快速发展,双边贸易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目前, 巴西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也是中国从拉美地区进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于2005年超过德国并连续3年成为巴西的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国, 并于2008年成为巴西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仅次于美国, 是巴西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目前,巴西是中国在拉美和金砖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巴西全球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市场。据中方统计,2010年中巴贸易额达625亿美元,同比增长47.5%。2005年至2010年间,中巴贸易平均增速高达43.3%,高出同期中国外贸整体增速23.1个百分点。目前,中国是巴西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也是巴西重要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巴西农产品的最大买主。 一、中巴经贸关系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 中巴两国就有民间贸易来往。20世纪70年代初, 巴西工商界积极要求同我国建立贸易关系, 军政府随之松动了对华政策, 两国遂于1972年恢复了直接贸易。1974年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在1978~2004年期间中巴签订了9个重要性的经贸往来文件, 两国贸易交流和经济合作关系得到稳步、持续的发展。中巴两国建交30多年来,双边经贸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 1、中巴贸易关系 据中国海关统计, 1974年两国建交时双边贸易额仅为1742 万美元, 1979 年贸易额就增加到2116亿美元, 是1974 年的12倍。其后, 20世纪80年代中巴年均贸易额达7155亿美元, 90年代年均贸易额又增至14194亿美元, 到20世纪最后一年(2000年) 中巴双边贸易额增至28145亿美元。[4]进入21世纪以后, 中巴双边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据巴西的统计数据: 2003年中巴双边贸易额突破50亿美元, 达到66181亿美元; 2005年突破100亿美元, 达到121188亿美元; 2007年突破200亿美元, 达到233167亿美元(表1) 。从贸易差额来看, 在2001~2006年期间, 都是中国处于贸易逆差, 巴西处于贸易顺差。到2007年, 中国处于贸易顺差, 巴西处于贸易逆差, 差额为18169亿美元。 表1 2001~2010年中国与巴西双边贸易情况(单位: 亿美元)

中国与巴西产业内贸易研究分析

中国与巴西产业内贸易研究分析 摘要:中国与巴西同属金砖五国成员,分别为亚洲和南美洲的最大发展中国家。目前两国双边贸易取得了稳步发展。本文主要利用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的数据,从数据中可以看出2001-2003三年间以及2008和2010年中巴两国之间的SITC0类产品的贸易属于产业内贸易。选取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标对中巴两国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以及对影响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因素的分析,得出中巴两国的综合贸易形式仍然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产品差异水平、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以及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最后对如何发展我国同巴西的贸易关系、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拓展我国的对外贸易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巴产业内贸易G-L指数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078-02 引言 目前,巴西已是中国在拉美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2010年,中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533.77亿美元。其中巴西从中国

进口值为307.86亿美元,向中国出口值为255.91亿美元,同比增长60.2%和46.0%[1]。两国的相互贸易不仅有利于自身经济发展,同时对全球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将通过研究中国和巴西之间的贸易现状及概况,深入了解两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情况,分析其产业内贸易现状以及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并据此得出相关结论。 一、中国与巴西产业内贸易的现状 1.中国与巴西双边贸易概况 1.1中巴贸易的现状 最近几年,中巴贸易关系发展迅速,两国之间的全局性、战略性和互利性合作日益增多。从2009年开始,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国主要向巴西出口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纺织品等,而巴西对中国出口主要是豆类产品、铁矿砂、机电产品、钢材、纸浆、汽车零件等[2]。中国的工业品物美价廉,因此在巴西市场上很受欢迎。在投资领域,中国2009年在巴西的总投资只有3亿美元,但到2010年猛增到17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巴西的主要投资者。 1.2中巴双边贸易结构分析 1.2.1中国出口巴西的商品结构 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整理得出了1995-2012年间,中国出口到巴西的商品构成情况及其变化情况的上数据分析

中国与巴西贸易文献综述精品

【关键字】建议、情况、方法、空间、领域、质量、增长、问题、战略、机制、密切、自主、充分、现代、平稳、良好、快速、开拓、合作、保持、统一、发展、建立、提出、发现、掌握、研究、措施、特点、安全、格局、地位、举措、基础、需要、利益、竞争力、政策、资源、能力、纽带、渠道、作用、规模、比重、结构、水平、秩序、关系、分析、包容、形成、拓展、拓宽、管理、维护、服务、帮助、解决、优化、崛起、振兴、促进、加强、扩大、创新、提 《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同时也是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巴西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中国与巴西同为“金砖五国”之一,同为发展中大国、新兴市场国家。近几十年来,中国与巴西贸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两国间经济交往日益密切。虽然到目前为止中国与巴西经济贸易仍然有良好的互补性,但是我们也无法忽视两国经贸交往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详加研究中国与巴西贸易的贸易历史、贸易结构,并从中找出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对中国与巴西的贸易发展研究,我们可以找出中国与巴西,乃至中国与各个与巴西类似的新兴发展中大国的贸易发展影响因素,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国与巴西等新兴大国的贸易互惠之路。 一、关于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历程 关于中国与巴西的贸易发展历史,周志伟介绍了1974年,中国与巴西建立外交关系。同年,中国与巴西双边贸易额仅为1742万美元,除在1985年达到12亿美元外,在1993年之前基本维持在10亿美元之内。1993年,中国与巴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同年中巴贸易额增至10.8亿美元。2009年3月,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巴西的第一大出口市场;4月,中国取代美国保持70多年的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巴西也成为中国的第九大进品来源国,中国成为继葡萄牙、英国和美国之后,巴西历史上第4个最大贸易伙伴国①。据巴西外贸秘书处最新统计,2013年,巴西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833.3亿美元,增长10.4%。其中,巴西对中国出口460.3亿美元,增长11.6%;巴西自中国进口373.0亿美元,增长8.9%;巴方顺差87.2亿美元,增长25.0%。 魏子清、徐子明介绍了中国与巴西的贸易发展历程与中国与巴西的政治发展历程相类似,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疏离阶段,另一个是发展阶段。疏离阶段始于16 世纪葡萄牙殖民时期与澳门的商船往来。1881 年,巴西与清政府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互派使节,是拉丁美洲国家中较早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13 年,巴西政府承认了中华民国政府。1949 年蒋介石政权败退台湾后,巴西同中国大陆也断绝了外交关系,直至1973年,中国与巴西关系仍处于僵局。此阶段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迟缓,只有少量的民间贸易往来。发展阶段始于直至1973 年10 月,巴西出口商协会主席科丁纽受我国贸易促进会邀请,率工商代表团访华。并于1993年,中国与巴西确立战略伙伴关系,自此中国与巴西贸易开始了前所 ①周专伟.巴西崛起和世界格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巴西投资环境分析

巴西投资环境分析 中国和巴西同为“金砖国家”的一部分,两国之间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双向投资的扩大是两国领导人所关注的重要议题。 中国于2009年成为巴西头号贸易伙伴,2010年又成为巴西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来源国。面对中国投资的快速增长态势,各方有喜有忧。中国资本投资巴西的快速增长,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因此中国企业应当因地制宜、目光长远,才能实现双赢目标。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巴西投资环境进行分析。 一、地理环境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北邻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西邻秘鲁、玻利维亚,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东濒大西洋。国土面积854.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7400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巴西有四个时区,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日至来年2月第二个星期六,巴西、里约热内卢、圣保罗以及中南部地区其他8个州实行夏令时(时钟拨快一个小时)。 巴西全国分为26个州和1个联邦区,首都巴西利亚位于中西部,是巴西的政治中心。圣保罗市巴西最大城市,是全国工商、金融、交通中心,东南100公里有南美最大的海港桑托斯港。目前市区常驻人口1099万人,由圣保罗市及其周围38个卫星城组成的大圣保罗面积8051平方公里,人口1885万人,为南美第一大城市和世界第四大城市。 巴西矿产、森林、土地和水自然资源丰富。铁矿砂储量333亿吨,居世界第五位;29种矿物储量丰富,镍储量大世界总储量98%,锰、铝矾土、铅、锡等多种金属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0%以上。铌矿储量已探明455.9万吨。此外,还有较丰富的铬矿、黄金矿和石棉矿。煤矿探明储量101亿吨,但品位很低。2007年以来,巴西在东南沿海相继发现大油气田,预计石油储量将超过500桶,有望进入世界十大石油国之列。森林覆盖率为36.7%,木材储量658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拥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淡水拥有量29000立方米,水利蕴藏量达1.43亿千瓦/年。 巴西国土的80%位于热带地区,最南端属亚热带气候。北部亚马逊平原属赤道热带雨林气候,中部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 巴西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五位。根据巴西地理统计局的数据,2010奶奶巴西的人口总数为1.91亿。其中,男女比例为0.996:1,平均寿命为72.5岁,男性68.82岁,女性76.44岁。巴西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西北部和东部沿海一带人口稠密,,在全国26个州中,东南部大西洋沿岸的四个州集中了44%的人口。另一特点是人口高度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如圣保罗人口为1885万。 二、政治环境 巴西实行代议制民主政体,联邦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实行多党制。 巴西奉行独立自主、不干涉内政、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和平解决争端和友好共处的对外政策。主张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促进和深化南共市发展,并以此为依托,联合安共体,推动成立南美国家联盟,大力推动南美和拉美一体化进程。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积极推动安理会改革和扩大,争当常任理事国。积极参加“G8+5”对话会,倡导成立“印度—巴西—南非三国论坛”,努力推动“金砖国家”对话。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中,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间的协调与合作,维护共同利益。

巴西与中国之间的经济贸易 中英文双语

目标国家:巴西 Target Market:Brazil 巴西,中文全称“巴西联邦共和国”,地处于南美洲东南部,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家领土面积851.49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位。人口:186,957,906((2008年),占世界人口的2.8%,居拉美首位。GDP总计2,517亿美元,人均GDP10816美元。首都是巴西利亚。宗教:天主教。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 Brazil, whose Chinese name is " 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 azil ",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South America, It’s Latin America's largest country. With territor- ial area of 8,514.9 thousand square kilometers , ranking fifth in the world .The population of Brazil is 186,957,906 ( according the dates of 2008 ), accounting for 2. 8%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 ranking first in Latin America. In the year of 2011,the total GDP of Brazil is 2,517 millions of dollars , and the per capita GDP is 10,816 dollars . Catholic is the main religion of the country. Portuguese is the official language.Brasilia is the capital of Brazil. 中巴于1993年确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后两国经贸关系保持稳定增长。1993年,双边贸易额仅10.55亿美元,到2000年,双方贸易总额翻番,上升到28.45亿美元;之后又以加速的态势猛增至2008年的480多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

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据海关并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的初步统计,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4万亿美元,达到4.16万亿美元,约占2013年全球贸易的12%,其中出口额2.21万亿美元,进口额1.95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位。2013年巴西GDP2.5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位。巴西贸易额达4818亿美元,同比增长2.6%。其中,出口2422亿美元,同比减少1.0%;进口2396亿美元,同比增长6.5%。累计实现顺差25.6亿美元。2013年巴西经常账户赤字达81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66%。巴西是南美洲大陆最大的国家,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一半。巴西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肥沃的土壤,潜力巨大的水力发电和丰富的矿产,国此巴西成为世界重要的农矿产品出口国,在世界农矿产品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74年,中国与巴西建立外交关系。同年,中巴双边贸易额仅为1742万美元,除在1985年达到12亿美元外,在1993年之前基本维持在10亿美元之内。1993年,中国与巴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同年中巴贸易额增至10.8亿美元。据巴西外贸秘书处统计,2013年,巴西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833.3亿美元,增长10.4%。其中,巴西对中国出口460.3亿美元,增长11.6%;巴西自中国进口373.0亿美元,增长8.9%;巴方顺差87.2亿美元,增长25.0%。中国是巴第一大的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巴西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 矿产品是巴西对中国出口的主力产品,2013年,出口额为206.2亿美元,增长2.1%,占巴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4.8%。植物产品是巴对中国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出口额171.8亿美元,增长42.4%,占巴对中国出口总额的37.3%。巴西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纺织品及原料。 中国与巴西都是世界大国,同时又是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经济与巴西经济有着极大的互补性,中国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品生产国,人口众多;国内拥有丰富的农矿资源的巴西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和矿产品出口国。发展并维持好中国与巴西的良好外贸关系,拓宽中国的贸易对象,增加中国贸易的多样性,以此来减少风险实现我国国际贸易良好快速发展。 本文通过对中国与巴西国际贸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探究,中国与巴西贸易结构的解析,中国与巴西贸易相互互补性,中国与巴西贸易的进出口商品集中度,从而找到各种影响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的因素。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因素对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的影响,找到中国与巴西国际贸易的趋势和未来,并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到促进中国与巴西贸易发展之路,并为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发展提供值得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与南美的对外贸易关系

中 国 与 南 美 的 对 外 贸 易 关 系 国贸专(1303)班叶佳敏

中国与南美的对外贸易关系 目前,中国和南美的经贸往来很不如人意,中国和整个拉丁美洲的贸易额也不过和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相仿。南美洲的资源人均收入等状况远远好于非洲,巴西和中国并列为世界最佳投资国。 目前,中国和南美的经贸往来很不如人意,中国和整个拉丁美洲的贸易额也不过和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相仿。南美洲的资源人均收入等状况远远好于非洲,巴西和中国并列为世界最佳投资国,但中国海外企业超过5000家中只有1%即50家落户巴西,远远低于美日等其他国家和地区,双边贸易仍处于不成熟阶段. 如此大的市场,虽然有困难,但前景非常可观。 南美都是发展中国家,一些国家的国力还不如中国强盛,但是由于政治,距离等因素,他们之前(或许到现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受到欧美国家的影响,一部分的思维方式和贸易方式和欧美比较相似。但是,由于他们的发展程度和经济水平,使得他们必须慢慢向东方国家注意,因为

这里遍地都是资源。而且由于支付不起那种高端产品,使得他们不能向欧美国家购买。 所以,针对南美的产品定位为中端稍偏高端,他们不是很在意走在科技前端的产品,但是要能教会他们如何使用,告诉他们怎么服务,这样就最好了,可以说走进他们心坎了(针对我们产品而言)。 他们一定程度上会拿我们的产品参数和欧美国家,很多客户不愿意回复的最直接原因是:觉得我们不够专业,要么做的报价单缺胳膊短腿的,要么就是参数残缺不全的。所以我们要明白客户需要的是什么,他们购买我们产品在乎的是什么,从而突出产品和公司的优势。比如说我们产品,客户在乎的是保质期和寿命以及如何节约电源。所以我就着重从质保,服务,产品备品,耗电量等方面突出优势! 南美洲各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且市场潜力巨大。今天,由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垄断的部分商品市场份额已经逐渐由亚太地区国家取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土耳其经贸关系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土经贸关系 在古丝路的终点土耳其,驼铃声似乎还回响在安纳托利亚高原的一座座驿站间。而随着土耳其申请加入亚投行,土耳其向东看的步伐在加快,“一带一路”背景下关于土中经贸合作的讨论声也愈加热烈。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土关系的前景 (一)发展经贸关系,促进地区繁荣 顾名思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首要就在于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和地区繁荣。土耳其是中国重要的经贸伙伴,两国都将发展双边的经贸关系作为相互关系的重点。“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中土发展经贸关系搭建了理想的平台。目前,中土两国在交通、航运、能源、通讯和矿资源开采等领域存在着广泛的贸易关系,双向投资合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截至2009年底,中国对土累计投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3.18亿美元,土耳其对华投资累计合同金额达3.24亿美元,实际外资1.1亿美元。中土双边贸易额也得到迅速增长,承包工程成为中土两国经贸合作的亮点,项目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对土出口由2004年44.76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246. 86亿美元,跃居土耳其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土耳其对华出口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交通运输和能源领域构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土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安伊(安卡拉———伊斯坦布尔)高铁的建成开通不仅加强了土耳其国内的交通联系、提高其在国际交通网络中的地位;它也是中国高铁技术“走出去”的重要成果,大大地促进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道路联通,也将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与欧洲之间的贸易畅通。中土签订双边贸易中以本币结算的货币互换协议和金融合作协议将进一步以货币流通带动贸易畅通。而中土两国合作建设欧亚能源运输通道,实现中亚油气资源运输线路的多元化,也将有利于道路联通和贸易畅通。这些经贸利益上的共识将夯实两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下合作的基础。 (二)深化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中国和土耳其都具有悠久的历史,这滋养出了其源博的文明,赋予了两国丰富的文化资源。“文明的生命在于交往,交往的价值在于文明”。古丝绸之路的开通将中土两国辉煌的文明沟通了起来,促进了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这两种异质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如今在全球化时代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再次将中国和土耳其的文化沟通起来。中土两国不仅具有深厚的文明交往史,而且存在着现实的文化友谊。当代中国和土耳其都高度重视其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近些年来,中土两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集,交流的内容和形式也愈加多样化,在文化、教育、旅游、媒体、医疗和体育等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例如,在2001年土耳其成为中国旅游对象国之后,每年到土耳

发展经济学比较中国和巴西发展状况

比较中国与巴西经济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国未来发展评估 学院经贸学院 专业经济学 小组成员1121127易帼芳 1121218 高铭 1121222郑凯迪 指导教师吕世斌 2015年3月31日

摘要 1978~2008年,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变革。中国经济连续30年保持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巴西的工业化进程开始于二战以后。1948年至1979年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达7.2%,其中在1968年至1973年间,更是取得10%以上的高速增长,让全球为之震惊,被称为“巴西奇迹”。 中国与巴西同为“金砖四国”,前者是亚洲地区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后者是拉丁美洲地区最大、人口的最多国家。作为当今最有建设成就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巴西在各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差异与相似之处。 关键字 中国巴西发展差异相似 一、中巴两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异同 为了进行全方面地分析,下面分为收入与增长,社会指数,贫困,不平等,土地改革,发展的可持续性,社会包容问题等多个角度来阐述。 1、国情比较: 巴西是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二战结束后,巴西历届政府通过推行“进口替代战略”、“高增长战略”和“综合平衡战略”,顺利地实现了经济的起飞,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转变为一个现代工业化国家。巴西1960年人均GDP就已达到1 049美元,与中国目前的水平(2003年底为1

090美元)基本相当,到1980年达到2 486美元,2000年为3604.48美元,2004年约合3 330美元[‘]。但与此同时,巴西也是一个财富分配两极分化现象极其严重的国家。世界银行的一份资料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巴西1%的最富有阶层拥有的总收入甚至超过了最贫困的50%人口的总收入;10%的最富有阶层的平均收入相当于占人口40%的最贫困阶层平均收入的30倍。巴西的基尼系数由1960年的0.5上升到2004年的0.60,远超过国际公认0.4的警戒线。2003年巴西全国贫困人口为5 390万,占总人口的31.7%,赤贫人口2 190万,占总人口的12.9%}Z>> 14%的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 中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从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国家迈进,目前更是处于经济和社会的深刻转型时期,加之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镇化进程加快、各项配套制度措施还不完善,使中国经济社会出现了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贫困人口增多等等。截至2000年,中国仅城市贫困人口数量就约达1 400万,全国基尼系数平均由1996年的0.375提高到了2003年的0.461。短短几年中,在城市中迅速形成了以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停产半停产企业的职工和一部分被拖欠养老金的退体人员以及他们的赡养人口为主体的城市贫困群体。再加上与城镇化水平提高相伴而流入的上亿农民工,因其大多数知识水平和技能较低,难以在城市中找到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生活待遇处于社会最底层,从而扩大了城市贫困人口的来源。城市绝对贫困人口连年增加,贫富差距日渐扩大,使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相对贫困之中,从而形成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并存的局面。 2、收入与增长: 世界银行[微博]的数据显示,南非、印度、印尼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差距持续扩大。1990年至2008年,南非家庭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从0.60升到0.70;印尼家庭消费基尼系数从0.29升到0.37,而巴西、阿根廷、智利、墨西哥、土耳其的收入差距则持续 2

巴西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及发展前景

巴西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及发展前景 贺双荣 1992年10月卡多佐就任巴西外交部长后,对巴西外交政策和外交机构的职能进行了调整,制定了“亚洲战略”,决定把亚洲尤其是亚太地区国家作为其稳定的进口来源、出口市场以及科技合作的伙伴。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在亚洲和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巴西把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放在其“亚洲战略”中最重要的位置。1993年5月朱镕基副总理访问巴西时,巴西提出同中国建立一种“长期的、稳定的、战略性的互利合作关茶”。此后,巴西领导人多次提出把发展同中国“战略性的伙伴关系”作为指导两国关系发展的原则。本文就巴西加强同中国关系的原因和目前两国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分析。 同中国发展“战略性伙伴关系”的原因 巴西决定同中国建立“战略性的伙伴关系”是出于自身经济发展和政治的需要及长远考虑。从经济方面看,存在以下因素。 (一)中国的开放政策和巨大的市场对巴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巴西前外长卡多佐提出“重新评估亚洲”时指出,“在贸易方面,巴西不能失去有11亿消费者的中国市场”。巴西驻中国大使罗贝托·阿布德努尔在《中国和巴西的利益》一文中指出:中国在新的部门和地区对外国资本开放,“同意外国资本参与诸如服务、旅游、能源和交通基础没施、电信、空运、消费品贸易等部门的活动,为外国伙伴进人这个消费市场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巴西《圣保罗州报》也在1993年2月指出:“到下个世纪,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应成为巴西投资者选择的目标。如果巴西企业家不行动起来,就可能错过前往中国的列车。”在加强同中国的经济关系方面,巴西尤其希望在“基础设施、能源、原料咨询服务和工程技术方面建立一种战略性的伙伴关系”。这些合作项目包括:以巴西的铁矿石换取中国的焦煤、巴西参加中国三峡工程的建设等。巴西外长阿莫林指出,巴、中两国之间这种“战略性伙伴关系通过双边贸易、空间协定、技术交流和巴西公司可能在中国获得修建水电站的合同而得到完善”。 (二)巴西的传统出口市场受到了限制。欧共体是巴西最大的传统出口市场。近些年由于欧共体的贸易保护主义,巴西对欧洲的出口停滞不前。巴西同南锥体其他国家的贸易已接近饱和。在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的进口总额中,巴西所占比重已高达25%①,很难再有突破。美国是巴西最重要的贸易伙伴,70年代以前,巴西在政治、经济上与美国结盟,同美国建立了密切的经济关系。8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加强了贸易保护主义,巴美贸易摩擦加剧。巴西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从70年代中期的15%②降至1993年的10.6%。近些年,美国与巴西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1993年美国对巴西出口的钢材征收附加税,引起巴西的不满。巴西决定采取报复措施,把从美国进口煤炭的比重从占巴西煤炭进口的30~35%逐步减少到占20%,中国是钢材的主要进口国和煤炭的出口国,所以发展同中国的贸易,对稳定巴西的出口市场、保证其可靠的进口来源和抵制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三)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巴西产生了强大冲击。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由于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墨西哥向美国出口的产品享受多种优惠,巴西对美国的出口产品失去了竞争力。面对日益严峻的出口形势,巴西希望把自由贸易从南方共同市场扩展到整个南美大陆。目前南方共同市场以外的南美洲国家每年的进口总额达360亿美元,而巴西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巴西政府认为,巴西同这些国家发展贸易的潜力很大,它对这些国家的出口额至少可以增加4倍。为了推动与南美洲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和自由贸易,1994年2

中澳经贸关系

中澳经贸关系 一、澳大利亚对外贸易及投资概况 澳大利亚是一个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农牧业、采矿业为传统产业,是世界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国,最大的铝矾土、氧化铝、钻石、铅、钽生产国,最大的烟煤、铝矾土、氧化铝、铅、钻石、锌及精矿出口国。近年来,澳大利亚的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较快,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 (一)煤炭、铁矿石、教育、黄金、旅游为澳主要出口产品 2009-2010 财年澳煤炭出口虽大幅下降33.39%至364.45 亿澳元,但仍为澳最大的出口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14.34%。排名第二的为铁矿石及精矿,350.9 亿澳元,略增2.49%,比重为13.8%。在前10 大出口产品中,有8 项为能矿产品,合计占澳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的45.73%,表明澳出口仍严重依赖矿业。教育和旅游成为入围前10 大出口产品的服务项目,排名分列第3 位和第5 位,其中教育出口额达185.07 亿澳元,增幅为10.59%。 2009-2010 财年澳前10 大出口产品统计 按出口金额排序金额单位:亿澳元 注:上图数据来自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DFA T)发表的《2009-2010 财政年度澳大利亚贸易结构报告》 (二)旅游、乘用车、原油、成品油、运输为澳主要进口产品 2009-2010 财年澳主要进口产品为旅游、乘用车、原油、成品油、运输服务等。与出口产品相比,澳主要进口产品的集中度相对较低,排名第一的旅游仅

占货物和服务进口总额的7.53%。其中,汽车进口增长较快,进口金额总计208.47 亿澳元, 货运车辆增幅为19.14%,乘用车进口增幅达28.33%;黄金进口额大幅下降38.26%至71.14 亿澳元;药物、电讯设备和计算机的进口与上一财年相比相对比较稳定。 2009-2010 财年澳前10 大进口产品统计 按进口金额排序金额单位:亿澳元 注:上图数据来自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DFAT)发表的《2009-2010 财政年度澳大利亚贸易结构报告》 (三)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也很发达,在对外贸易中也占有很大比重 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农牧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国。农牧业用地4.4亿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7%。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油籽、棉花、蔗糖和水果。澳大利亚是仅次于欧盟、美国、加拿大、巴西和中国的世界第六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主要的农产品净出口国。主要出口市场依次是日本、美国、中国、欧盟、东盟、新西兰以及韩国等。 (四)澳大利亚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 由下图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前三位贸易伙伴分别是中国,日本和美国,其前十位贸易伙伴中只有英国和德国不在亚太地区,这一方面反映了亚太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也与澳大利亚的贸易主要依赖矿石能源出口密不可分。 2009-2010 财年澳货物及服务前10 大贸易伙伴统计

中国与巴西产业内贸易研究分析

中国与巴西产业内贸易研究分析 中国与巴西同属金砖五国成员,分别为亚洲和南美洲的最大发展中国家。目前两国双边贸易取得了稳步发展。本文主要利用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的数据,从数据中可以看出2001-2003三年间以及2008和2010年中巴两国之间的SITC0类产品的贸易属于产业内贸易。选取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标对中巴两国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以及对影响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因素的分析,得出中巴两国的综合贸易形式仍然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产品差异水平、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以及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最后对如何发展我国同巴西的贸易关系、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拓展我国的对外贸易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标签:中巴产业内贸易G-L指数 引言 目前,巴西已是中国在拉美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2010年,中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533.77亿美元。其中巴西从中国进口值为307.86亿美元,向中国出口值为255.91亿美元,同比增长60.2%和46.0%[1]。两国的相互贸易不仅有利于自身经济发展,同时对全球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将通过研究中国和巴西之间的贸易现状及概况,深入了解两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情况,分析其产业内贸易现状以及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并据此得出相关结论。 一、中国与巴西产业内贸易的现状 1.中国与巴西双边贸易概况 1.1中巴贸易的现状 最近几年,中巴贸易关系发展迅速,两国之间的全局性、战略性和互利性合作日益增多。从2009年开始,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国主要向巴西出口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纺织品等,而巴西对中国出口主要是豆类产品、铁矿砂、机电产品、钢材、纸浆、汽车零件等[2]。中国的工业品物美价廉,因此在巴西市场上很受欢迎。在投资领域,中国2009年在巴西的总投资只有3亿美元,但到2010年猛增到17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巴西的主要投资者。 1.2中巴双边贸易结构分析 1.2.1中国出口巴西的商品结构 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整理得出了1995-2012年间,中国出口到巴西的商品

巴西对外贸易地法规和政策

巴西对外贸易的法规和政策 *贸易主管部门 巴西外贸委员会是巴西对外贸易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发展、工业和外贸部是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部门。巴西发展、工业和外贸部主要负责:工业、贸易和服务发展政策,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工业质量、计量及标准化,外贸政策,监管及执行外贸规划和措施,参与国际贸易谈判,实行贸易保护机制,提出支持微小企业及手工制造企业的政策,进行贸易登记备案。 巴西联邦税务总局是海关事务的主管部门,隶属于财政部,负责制定和执行海关政策、征收关税以及实施海关监管制度等。巴西中央银行是外汇兑换的管理部门。 *贸易法规体系 近年来,巴西采取了很多措施,使其所有立法和规则都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并且随时更新。巴西主要的海关程序都编撰在2002 年12月26日的第4543号法令中,2004年7月12日的5138 号法令对其进行了修改。关税管理的主要法律制度是1994年12月23日第1343号法令。主要的进口措施都编撰在2003年12月1日的《进口管理规定》,2004 年2 月2 日、2 月11 日和5 月3 日的部门法令对其进行了修改。出口措施都包括在2003 年9 月3 日的第12 号《出口管理规定》中,2004 年2月16 日、5 月3 日和5 月12 日的部门法令对其做了修改。贸易救济制度主要由下列法律法规构成:1994年12月15日第30号法令,1994年12月30日第1355号法令,1995年3月30日第9019号法令(2003年12月修订)、1995年第1602号法令等。 *贸易管理的相关规定

一.进口管理制度 2003年12月1日,巴西公布《部级法令合编》,将有关进出口管理的部颁法令进行了汇总。之后,巴西对其进行了数次修订。 巴西外贸委员会是巴西对外贸易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发展、工业和外贸部是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部门。“巴西外贸网”是巴西统一管理对外贸易的网络系统。巴西发展、工业和外贸部外贸国务秘书处、财政部税务总局、中央银行等外贸管理部门通过该网站对进口业务实施从审批进口许可到缴纳关税的一体化分步管理。所有进出口操作都必须通过该网站进行。“巴西外贸网”除了链接外贸管理部门外,还链接进口商、报关行、运输商、仓储商及金融机构。 巴西海关对进口报关货物实行抽检的方式,即按照绿色、黄色、红色三种不同颜色分类处理。绿色即报关货物可全部免检,并自动通关;黄色即仅检查报关文件,核实后,货物自动通关;红色即报关文件和货物均需经过检查后方能通关。根据规定,海关应在5个工作日之内提出验货结果,验货时当事人应在场,货物若需样检,所发生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一)进口许可证 巴西进口大部分商品都必须办理进口许可证,分为“自动进口许可证”和“非自动进口许可证”两种。自动进口许可证审批过程比较简单且自动批准。非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的产品主要包括需要经过卫生检疫、特殊质量测试的产品,对民族工业有冲击的产品及高科技产品,以及军用物资等国家重点控制的产品,具体涉及大蒜、蘑菇、绝大部分化工产品、绝大部分医药原料和成品、动植物产品、轮胎、纺织品、玻璃制品、家用陶瓷器皿、锁具、电扇、电子计算器、磁铁、摩托车、自行车、玩具、铅笔等。申请非自动许可证的审批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出示各种文件和证明,并要经相关机构会签,通常在货物装船前进行。 2009年1月,巴西政府宣布将对包括纺织品,面粉工业用谷物、矿质燃料、铁矿、运输用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