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费用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KPMG内部培训资料)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KPMG内部培训资料)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以下简称“新准则”)是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J)制定的一项准则,针对企业在取得借款时所发生的费用进行了规范。
本文将对新准则的核心要点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准则。
一、审慎性原则新准则强调了审慎性原则的重要性,对于借款费用的处理要求企业在确认和计量上应谨慎严谨。
借款费用应当在其发生时确认,并根据实际发生金额进行计量。
二、借款费用的类别根据新准则,借款费用可分为两类:可资本化的费用和不可资本化的费用。
可资本化的费用是指与借款直接相关的费用,例如借款所支付的利息和手续费;而不可资本化的费用则是与借款不直接相关的费用,例如与借款无关的管理和行政费用。
三、可资本化的费用对于可资本化的费用,新准则规定了一系列条件。
首先,这些费用必须与特定借款直接相关,且具有直接或间接产生借款获取成本的效益。
其次,这些费用必须能够被可靠地估计,并且预计将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最后,这些费用应当与相关的借款保持一致,并在借款期间进行分摊或摊销。
四、不可资本化的费用对于不可资本化的费用,新准则强调这些费用与借款无直接关联,因此不应视为与借款有关的资产或费用。
企业在确认这些费用时应当直接将其确认为费用,并在相关期间内进行核算。
五、会计处理根据新准则,企业在确认和计量借款费用时应当遵循以下步骤:首先,确认可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金额,并将其记录为资产;其次,将这些费用分摊或摊销到相关期间;最后,确认不可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并直接将其记录为费用。
六、财务报表披露新准则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对借款费用进行必要的披露。
这些披露应当包括借款费用的金额、计量方法以及在财务报表中所处的位置。
这样能够使用户更好地理解借款费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影响。
结语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旨在规范企业在取得借款时所产生的费用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企业应当在遵守审慎性原则的前提下,根据新准则的要求对借款费用进行合理的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借款费用是指企业为融资目的而从金融机构或其他债权人处取得的贷款所支付的费用,包括各种形式的利息、佣金、担保费用等。
它是企业融资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成本,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的规定,借款费用应当按照发生制进行会计处理。
在发生制下,借款费用应当在取得借款时计入当期损益,且借款费用必须与借款直接相关,能够可靠计量。
首先,借款费用的计提应该符合准则规定的相关要求。
根据准则规定,借款费用包括利息费用和其他费用,企业在取得借款时,应当计提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的计提应当是根据借款利率、借款金额和借款期限等因素确定,借款费用的计提往往需要依赖于借款合同、借款审批文件等资料作为依据。
其次,借款费用的划分和分摊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常情况下,借款费用的直接发生对象是借款本金,但有时也会包括其它的相关费用。
借款费用应当按照相关的会计政策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分摊。
对于长期借款,借款费用的分摊应当结合借款期限和还款方式,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分摊,确保借款费用的划分分摊合理而准确。
再次,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需要遵循相关的会计原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借款费用应当按照交易金额实际发生额计入当期损益。
在实际会计处理中,借款费用通常是以费用的形式计入损益,与相关的借款金额进行对冲,从而反映了借款费用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最后,借款费用的确认和披露也是准则规定的重要内容。
根据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借款费用计提相关费用,并在财务报表中明确进行披露。
借款费用的披露通常包括借款利率、借款期限、借款金额、发生的借款费用等相关信息,以便用户理解和评估企业的借款活动和借款费用。
总结起来,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对企业借款活动中的费用计提、划分、分摊、会计处理和披露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企业应当按照准则的要求,合理计提借款费用,并进行合理划分、分摊和会计处理,同时在财务报表中明确披露相关信息,以便用户理解和评估企业的借款活动和借款费用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借款费用准则

借款费用准则借款是一种常见的经济活动,为了保障借款活动的公平、透明和规范,借款费用准则被制定出来,以指导借款双方在费用问题上的操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借款费用准则的定义、应用范围、准则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定义借款费用准则是指规范借款活动中费用设置、收取和使用的一系列规定和原则。
它是借款市场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维护借款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保护借款人和出借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借款业务的健康发展。
二、应用范围借款费用准则适用于各类借款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借款、企业借款、银行贷款等。
无论是借款双方为个人还是企业,都应遵守借款费用准则的相关规定。
三、准则内容1. 借款费用种类借款费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利息、手续费、担保费、评估费、咨询费、保证金等。
在实际借款过程中,每一种费用的设置和收取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2. 费用公示借款费用应在借款合同中明确标明,并且以明示方式公告或告知借款人。
在签订借款合同之前,借款人有权了解借款费用的具体内容和金额,并进行自主选择和决策。
3. 费用合理性借款费用的设置必须合理、公正、透明。
各类费用的收费标准应当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成本情况、风险评估等因素确定,不得存在虚高或随意增加的情况。
4. 费用限制针对不同类型的借款活动,借款费用准则对费用收取的上限和下限进行了明确规定。
各类金融机构和借款中介需严格按照规定的费用限制进行操作,不得超过规定范围。
四、实施方法1. 监管机构的责任监管机构有监督和指导借款费用准则的责任,需要加强对借款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借款费用违规行为,维护借款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2. 借款方的权益保护借款人在借款过程中享有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借款方应积极了解借款费用准则,并对费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如发现不合理的费用要求,应及时向相关机构举报,维护自己的权益。
3. 准则的宣传和普及监管机构和借款市场主体需要加强借款费用准则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借款人和出借人对准则的认知度,并及时解答相关问题和疑虑。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财会[2006]3号](https://img.taocdn.com/s3/m/2a2f18c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5.png)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正文:----------------------------------------------------------------------------------------------------------------------------------------------------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财会[2006]3号二○○六年二月十五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借款费用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
借款费用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
第三条与融资租赁有关的融资费用,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 号――租赁》。
第二章确认和计量第四条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
第五条借款费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开始资本化:(一)资产支出已经发生,资产支出包括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二)借款费用已经发生;(三)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
第六条在资本化期间内,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包括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资本化金额,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一)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应当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
专门借款,是指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解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解析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是中国会计准则第17号,是关于企
业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规定。
企业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借入的资金相应缴纳
的费用,主要包括登记费、手续费、利息等。
本准则规定了企业借款费用
的计量、计提与核算要求。
一、计量
1、借款费用的计量,应以实际发生的费用为基础,计量时应折算为
实际发生的金额。
2、利息费用的计量,应根据按日计息原则,按实际发生的金额计量。
3、登记费用的计量,应根据签订的合同约定,按实际发生的金额计量。
二、计提
1、借款费用在借款发放时,应一次性计提费用,作为本次借款成本
的一部分。
2、计提的借款费用,应过分计提,对期限超过一年的借款,应按其
期限分摊计提。
3、对期限不超过一年的借款,应按固定比例计提,不得另行确定借
款费用的计提比例。
三、核算
1、核算借款费用,应当将其分账归成以“借款费用”科目,具体分账内容应当以合同约定费用为准,可分为服务费、账户管理费、处置费等子目。
2、借款费用应当以借款期限为期限,按照借款期限计提,余额结转至下一期。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解释准则17号明确了借款费用的定义、确认、计量及报告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借款费用是指企业以获取借款而发生的与借款相关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如手续费、附加费用、担保费用等。
借款费用应当与相关的借款金额一起确认,并通过摊销等方法分摊到相关的会计期间。
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应当符合先成先取、实际发生和经济利益能够量度的原则。
根据准则17号,借款费用的确认主要是通过费用的正确认定和实际发生来实现的。
费用的正确认定指的是确认借款费用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借款费用与借款的发生直接相关、费用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和费用已经发生等。
实际发生是指费用已经实际支付或者承担的情况下方可确认为借款费用。
借款费用的计量主要是通过摊销来实现的。
根据摊销的原则,借款费用应当按照相关借款的期限进行平均分摊,即费用摊销期限越长,每个会计期间摊销的费用越少;费用摊销期限越短,每个会计期间摊销的费用越多。
在进行费用的摊销时,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费用的摊销能够准确反映借款费用的实际情况。
准则17号还规定了企业应当如何报告借款费用的要求。
根据准则17号的要求,企业在其财务报表中应当明确列示借款费用,并将其列为与借款直接相关的利息费用或者其他应付款项。
同时,企业还应当在相关的财务报表附注中对借款费用的确认、计量以及摊销等情况进行详细披露,以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理解性。
总之,准则17号对于企业在借款时产生的费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解释,包括借款费用的定义、确认、计量和报告等方面的要求。
企业应当根据准则17号的规定,合理识别、确认、计量和报告借款费用,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和透明度。
同时,相关财务报表的用户也应当了解准则17号的要求,正确理解和分析企业的借款费用情况,以做出明智的经济决策。
借款费用准则

借款费用准则
借款费用准则(Loan Fee Rules)是指在贷款实施过程中,当事双方需要承担的费用,以及如何合理的分配各项费用的明确规定。
一般来讲,借款费用准则应包括保证金、手续费、担保费、审核费和其他必要费用等。
一、保证金
保证金是指当事双方在贷款实施前约定,借款人需要提供的一笔用于担保贷款履行义务的资金。
一般来讲,保证金的金额和贷款金额大小有直接关系,但不能低于5%,也不能超过50%。
二、手续费
手续费是指由借款人承担的与贷款有关的各种后勤服务、行政管理、技术咨询等费用。
一般来讲,贷款申请审核、开立账户、贷款发放等费用均可以作为手续费的付款对象。
三、担保费
担保费是指借款人需要支付给担保公司,以补偿担保公司因履行担保而产生的费用。
一般来讲,担保费的金额一般是按照贷款金额或担保比例来计算的,但也存在固定金额的情况。
四、审核费
审核费是指由借款人支付给贷款机构,以补偿贷款机构审核贷款申请时产生的各项费用。
一般来讲,审核费的金额一般是按照贷款金额或审核比例来计算的,但也存在固定金额的情况。
五、其他必要费用
除上述费用外,借款双方还可能需要承担其他必要费用,如法律顾问费、诉讼费、拍卖费等。
一般来讲,这些费用的金额是由双方另行协商确定的,但也不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总之,借款费用准则是由借款双方各自自愿约定,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便合理合理地分配各项费用,以确保贷款实施的顺利进行。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企业在融资活动中常常会选择借款来筹集所需的资金。
借款费用是企业为了使用外来资金而必须支付给借款人的成本。
借款费用是一种重要的资金成本,在资金运作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因此,借款费用的计算和核算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有重要的影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的规定,计算借款费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按实际发生额计入当期损益和按摊销法计入损益。
按实际发生额计入当期损益的方法适用于借款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易于确定的情况。
按摊销法计入损益的方法适用于借款费用的实际发生额难以确定的情况。
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借款费用的确认、借款费用的计量和借款费用的核算。
首先,借款费用的确认。
借款费用应当根据实际发生额计入当期损益。
当企业从金融机构处借款时,应当确认借款费用。
借款费用应当作为可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确认,并作为借款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其次,借款费用的计量。
借款费用的计量应当以实际发生额为依据。
具体计量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按摊销法或其他合理的计量方法。
最后,借款费用的核算。
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借款费用的核算程序和责任。
借款费用应当按照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核算和处理。
总之,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对企业借款活动产生的费用进行了规范和明确。
借款费用的计算和核算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有重要的影响。
企业应当根据准则的规定,合理计算和处理借款费用,建立相应的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借款费用的准确和真实反映。
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用指南一、借款费用的定义和确认借款费用是指企业集资向金融机构借款所支付的各种费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的规定,借款费用应在借款发生时确认为相关借款的成本,并在借款期间按照实际发生的额度和适当的方法进行确认。
借款发生时确认的借款费用主要包括:1.借款利率的安排费用:指为利率的确定、安排借款以及参与安排借款的各项费用;2.即日起生效的利率调整费用:当借款利率调整时,根据借款合同中约定的调整情况,按照即日起生效的利率差额计算;3.参与的贷款利率翻红费用:当借款利率为浮动利率时,根据市场利率以及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参与利率计算;4.借款利息税费用:指因支付借款利息而发生的税费。
二、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的规定,借款费用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会计处理:1.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借款费用应当以相关借款的成本确认,并在借款期间按实际发生的额度进行确认。
2.借款费用的会计科目:借款费用应当根据其性质和用途,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分别计入财务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和销售费用等科目。
3.借款费用的会计确认时点:借款费用应在相应费用产生时确认,即在借款发生时确认。
4.借款费用的组成:借款费用主要包括借款利率的安排费用、即日起生效的利率调整费用、参与的贷款利率翻红费用以及借款利息税费用等。
三、借款费用的计量和核算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的规定,借款费用的计量和核算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1.借款费用的计量:借款费用应按实际发生的额度计量,具体计算方法应根据相关会计准则和借款合同中的约定进行确定。
2.借款费用的核算方法:借款费用可以采用直接核算或间接核算的方法进行。
直接核算是指将借款费用直接计入相关的费用科目;间接核算是指将借款费用计入其他科目,再通过相应的核算程序计算相关费用。
四、其他注意事项在应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借款费用的分摊原则:如果借款费用与项目、工程或资产的建设、生产和购置直接相关,应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分摊。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为借款费用提供了具体的规定和指导,旨在确保企业在借款活动中合理计提和确认借款费用,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经济事项和财务状况。
本文将对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进行详细解读,包括其适用范围、计提和确认方法以及相关会计处理等方面。
首先,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适用于企业在借款活动中产生的费用。
借款费用包括发行或获得债券、贷款和其他借款所支付或产生的一次性费用,如手续费、中介费、保荐费、担保费等。
对于借款费用的计提和确认,企业应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金额进行确认,同时应当将费用与相关借款的期间相匹配,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具体来说,在借款活动开始时,企业应将实际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这些费用可以是由借款本身产生的,也可以是与借款相关的费用,如律师费、审计费等。
对于一次性支付的借款费用,企业应当在确认时予以计提。
而对于借款期限较长且包含利率差异的情况,企业在确认借款费用时应按照利率差异法或摊销法进行处理。
利率差异法是指将借款费用与借款利率的差额分摊到借款期间,并按照确定的分摊方法计提;而摊销法是指将借款费用按照合理的期间分摊到借款期间内。
此外,在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中还涉及到借款相关费用的资本化。
企业在确认借款费用时,如果发现有可能获得未来经济利益,且费用金额较大、受益期较长,可以将部分或全部费用资本化,并在未来的会计期间按照摊销方法进行分摊。
总之,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为借款费用的计提和确认提供了明确的规定和指导。
企业应在借款活动中合理计提费用,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会计处理,以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事项和财务状况。
这样有助于企业对借款费用进行全面、准确的核算和报告,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新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新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借款费用是公司融资活动中产生的费用,包括利息费用、手续费、折扣以及其他与借款相关的费用。
新会计准则第17号对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作出了详细规定,主要包括借款费用的认定时机、借款费用的计量以及借款费用的会计确认等方面。
首先,根据新会计准则第17号的规定,借款费用的认定时机是在公司实际开始通过向债权人融资来获取借款资金时。
认定时机确定后,公司需要开始计算借款费用,并将其作为贷款的一部分,计入长期借款或短期借款的金额。
同时,公司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借款费用按照合理的方式进行分配。
其次,借款费用的计量主要是根据借款费用的性质进行衡量。
利息费用是最常见的借款费用,一般按照借款利率进行计算。
对于手续费、折扣以及其他与借款相关的费用,公司需要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计量。
例如,手续费可以在借款期间内按月摊销,折扣可以在发生时立即计入成本,其他与借款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进行计量。
最后,借款费用的会计确认主要是进行费用的分摊和会计处理。
根据新会计准则第17号的规定,借款费用应该按照借款期间的实际利息支出进行分摊。
具体分摊方法可以根据融资合同的具体约定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束时,公司需要在财务报表中确认借款费用,并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披露。
综上所述,新会计准则第17号对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主要包括借款费用的认定时机、借款费用的计量以及借款费用的会计
确认等方面。
公司在进行借款融资活动时,应该遵守这些规定,合理计量和确认借款费用,以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会计准则第 17 号——借款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 17 号——借款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是指规定了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原则的规范性文件。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在借用资金时(借款、账户透支等)所需要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利息、手续费、担保费、承诺费等。
这些借款费用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因此会计准则的处理方式也十分重要。
一、借款费用的确认标准企业借款时所需要支付的费用分为两种性质:一种是直接与借款金额相关的,如利息等;另一种是与借款用途相关的一些费用,如担保费用、审查费用等。
在确认借款费用时,需要参考以下标准:1.合理性:借款费用必须是合理的,不能超出了一般业务中合理的费用范围。
2.直接性:与借款利用的相关费用才能作为借款费用,不能将与借款没有直接关系的费用,如押金、保险、物业费等记为借款费用。
3.可确认性:借款费用需要满足相关会计确认条件,如与借款相关的费用需要以适当方式进行确认和核算。
二、借款费用的核算在借款期间,企业需按照资金实际的使用情况将所支付的借款费用计入资本化成本,用于计算借款的期间费用,并在相关期间内按照资本化成本进行折旧或摊销,从而被体现在当期的企业会计报表中。
三、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方式1.直接确认法直接确认法是指直接确认企业在借款期间所支付的利息等费用,并在当期进行贷记账户,并记入当期损益表中。
2.资本化处理法资本化处理法是指将借款费用确认为无形资产,并在借款期间在相关账户或库存表中体现。
四、借款费用的重要性借款费用是企业在借款过程中必须要承担的资金成本之一,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借用资金时,需要对借款费用进行认真的规划和管理,合理地控制借款成本,同时也需要关注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方式,保证正确地进行核算和报表披露。
借款费用的准则

借款费用的准则一、借款费用准则是啥呢?嘿,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借款费用准则。
这借款费用准则啊,就是规定借款费用咋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些规则啦。
二、借款费用包括啥借款费用呢,主要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这些东西哦。
比如说你跟银行借了一笔钱,你要给银行的利息那就是借款利息这部分的借款费用啦。
要是你借款的时候有折价或者溢价的情况,那这个折价或者溢价在借款期间的摊销也算是借款费用哦。
辅助费用呢,就像是借款过程中发生的手续费之类的。
如果是外币借款,因为汇率变动产生的汇兑差额也是借款费用的一部分呢。
三、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借款费用的确认可有点讲究呢。
对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构建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借款费用,要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啥叫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呢?像那种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就是啦。
其他的借款费用呢,就得在发生的时候根据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啦。
四、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1. 资产支出已经发生。
这意味着企业已经为构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支付了现金、转移了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了带息债务。
比如说企业买了构建固定资产要用的材料,这就是资产支出已经发生了哦。
2. 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就是企业已经发生了因借款而产生的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或者汇兑差额等借款费用。
3. 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
比如盖房子,已经开始打地基了,这就算是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啦。
五、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1. 专门借款资本化金额的确定专门借款的资本化金额呢,要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者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
比如说企业专门借了一笔钱来盖楼,这笔钱借来了,但是还没全花出去,剩下的钱存在银行有利息收入,那计算专门借款资本化金额的时候就得把这个利息收入减掉哦。
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一、基本要求(一)企业应正确计算每期实际发生的借款费用,并严格区分每期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和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借款费用。
每个会计期末,企业都应正确计算当期实际发生的借款费用,包括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因借款而发生的折价或溢价在当期应摊销的金额、因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金额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
在正确计算每期实际发生的借款费用的基础上,企业还应根据本准则规定的资本化条件,将其中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其他借款费用作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二)企业应正确确定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期间确定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期间是正确计算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重要前提。
资本化的期间,是指借款费用从开始资本化到停止资本化的这一段期间。
根据本准则的规定,开始资本化的时点为以下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借款费用已经发生和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停止资本化的时点为所购置或建造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停止资本化以后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这里的资本化期间适用于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
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只要是在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均应在发生时予以资本化。
需要注意的是,借款费用在从开始资本化到停止资本化这一段期间内,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资产的购置或建造过程发生中断,则应根据中断的性质和时间长短,确定中断期间是否应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如果属于非正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的,应于中断期间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将这段时间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直至购置或建造活动重新开始。
但如果中断是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程序,则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应继续进行。
(三)企业应正确计算每期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根据本准则的规定,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范围是因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也就是专门借款发生的借款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借款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常见方式,公司为了获得资金,需要向借款人支付一定的费用,用以补偿借入资金的成本。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旨在规范和统一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报告要求。
首先,该准则明确了借款费用的分类。
借款费用包括借贷活动的费用以及与借入资金直接相关的费用。
借贷活动的费用主要包括手续费、保证金以及其他与借贷活动直接相关的费用;与借入资金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利息支出等。
其次,准则规定了确认借款费用的原则。
根据借款费用的性质和产生的阶段,借款费用可以以支出方式确认或者在借款期间以利息费用的一部分确认。
例如,当借款人与借款机构之间有明确的利率和期限时,借款费用应当以利息费用的一部分确认;而当借款人与借款机构之间有明确的费率和借贷条件时,借款费用应当以费用支出方式确认。
再次,准则规定了借款费用的计量方法。
借款费用应当以实际发生的金额计量,并按照合理、公正和可靠的标准计算。
借款费用的计量应当包括借款手续费、保证金、利息支出等,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核对和审计。
最后,准则要求企业对借款费用进行报告。
报告应当包括借款费用的金额、计量方法、确认依据等内容,并应当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披露。
借款费用应当分别列示在财务报表的相关科目中,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补充说明。
总之,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是规范和统一借款费用会计处理方法和报告要求的准则。
该准则明确了借款费用的分类、确认原则、计量方法和报告要求,并要求企业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会计处理和报告。
这有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和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明确了借款费用的计量和处理方法。
根据该准则,借款费用应当及时确认为当期费用或将其分摊为多个会计期间。
具体来说,当企业借款所涉及的现金流量未变现时,相关费用应计入财务费用。
当企业借款所涉及的现金流量已变现或准备变现时,相关费用应确认为资产的组成部分,按照实现过程进行摊销。
在确认借款费用时,企业应当遵守以下原则:1.借款费用的计量应基于实际发生费用的金额。
这包括与借款活动相关的各项手续费、中介费、担保费等。
企业应该尽量准确地确定这些费用的金额,并在贷款获得时确认为当期费用或将其分摊为多个会计期间。
2.投资性物业的借款费用应确认为资产的组成部分,并按照实现过程进行摊销。
投资性物业是指企业用于出租、增值或经营目的而持有的物业。
企业在取得这类物业的借款时,应将与借款直接相关的费用确认为资产的组成部分,并按照实际的使用期限进行摊销。
3.其他借款的费用应当依据相关规定确定确认方式。
除了投资性物业外,企业在借款时可能还涉及其他类别的费用,如建设性借款、企业并购、资产置换等。
对于这些费用的确认方式应遵循相关规定,并符合正常会计处理原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的规定,借款费用应当在贷款获得时及时确认,但可以选择将其分摊为多个会计期间。
这样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借款所涉及的费用,并能更好地评估借款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同时,准确确认借款费用也有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计量和处理借款费用时应遵循会计准则的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不同的企业可能会有不同的借款活动和费用结构,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准确的计量和处理。
总之,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对于借款费用的计量和处理提供了详细的规定。
企业在借款过程中应当按照准则要求来确定相关费用的金额,并在贷款获得时及时确认或分摊为多个会计期间。
这样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借款所涉及的费用,并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企业会计准则17号-借款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17号——借款费用主要内容:借款费用准则概况12借款费用的界定3借款费用的确认借款费用的计量4外币专门借款汇兑差额资本化56借款费用的披露借款费用准则概况12001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2006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旧准则新准则ü引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ü对专门借款的定义不同.ü旧准则主要针对固定资产;ü……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
包括: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因借款而发生的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因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
借款费用的界定2企业发生的权益性融资费用,不包括在借款费中。
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包括: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资金发生的利息;发行公司债券发生的利息;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发生的带息债务所承担的利息等。
因借款而发生的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主要是指发行债券等所发生的折价或者溢价。
债券的溢价或折价实质上是对债券票面利息的调整,属于借款费用。
票面利率大于市场利率:溢价发行票面利率小于市场利率:折价发行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Ø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导致市场汇率与账面汇率出现差异,从而对外币借款本金及其利息的记账本位币金额所产生的的影响金额。
Ø外币交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
在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
Ø由此产生的结算和货币性项目折算差额,除属于与购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相关的外币专门借款产生的差额按照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原则处理之外,均计入当期损益。
因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指企业在借款过程中发生的诸如手续费、佣金、印刷费等费用。
由于这些费用是因为借款而发生的,也属于借入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是借款费用的构成部分。
借款范围:专门借款是指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根据该准则,借款费用应当按照实质确定,与借款金额和借款期限无关。
借款费用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支付额计入财务会计报告期间的费用。
借款费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利息费用:在借款过程中,企业需要支付的利息属于借款费用的一部分。
利息费用应当根据借款协议中约定的利率计算,并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计入相关期间的费用。
2.手续费:在借款过程中,企业可能需要支付给金融机构的手续费,属于借款费用的一部分。
手续费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计入相关期间的费用。
3.折价费用:企业可能在发行债券过程中以折价方式融资,折价部分属于借款费用的一部分。
折价费用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计入相关期间的费用。
4.债券贴现差额:企业发行债券时,如果债券面值高于市场价格,企业需要支付贴现差额,属于借款费用的一部分。
贴现差额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计入相关期间的费用。
借款费用的计量和确认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借款费用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计量,并按照借款费用的性质与之相关的资产或者负债进行核算。
2.借款费用应当在产生时确认为费用,并按照费用性质予以核算。
3.对于长期借款费用,企业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进行初始计量,并按照借款期限进行适当的摊销。
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借款费用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计入相关期间的费用项目中,并在财务报表中按照所需的分类进行披露。
总之,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规定了借款费用的核算和确认原则,旨在对企业的借款活动提供规范指引,确保借款费用的准确计量和适当披露。
企业应当根据这些准则,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计入相关期间的费用,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适当披露。
这样可以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对外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借款费用,指企业为获得资金而向金融机构或其他方进行借款所产生的成本。
根据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应当计入企业的财务成本,并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确认和确认。
本文将详细介绍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借款费用的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财务成本,对借款费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该准则,借款费用应当计入财务成本,并在借款期间按照实际发生的日期进行摊销。
具体来说,借款费用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并在借款期间按照利率方法摊销。
在具体的会计处理上,企业应当将借款费用确认为财务费用,并在财务报表中作为一项费用项目列示。
具体的核算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可以采用直线摊销法、加权平均法等。
在选择摊销方法时,应当按照经济效益的相关原则进行合理选择,保证信息的准确可靠。
需要注意的是,借款费用的确认与摊销应当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借款费用必须是与融资活动直接相关的;其次,借款费用必须是实际发生且可以计量的,即具有明确的金额;最后,借款费用必须能够可靠地估计。
如果不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企业就不能确认和摊销相关的借款费用。
此外,企业会计准则还对于借款费用的相关披露作出了规定。
根据该准则,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的注释中对借款费用进行披露,并提供相应的信息。
具体的披露内容包括借款费用的计算方法、计算依据、计量基准、摊销方法等,以便于用户了解和评估相关的财务成本。
综上所述,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借款费用应当计入财务成本,并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确认和确认。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摊销方法,并在财务报表中对借款费用进行明确的披露。
这样可以确保企业在会计处理中能够准确计量和披露借款费用,提高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和真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款费用准则
一、借款费用准则的主要变化
财政部新修订出台的《借款费用》准则,加大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使得借款费用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更加真实、可靠,同时也促进企业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的构成核算更加规范。
对比新、旧《借款费用》准则,主要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准则扩大了借款费用可资本化的资产范围。
新准则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
不仅包括固定资产,也涵盖了生产周期长的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例如飞机、轮船、发电设备及房地产等,而且也可能包括无形资产,因为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所对应的借款费用如果符合新借款费用准则规定的条件则应予以资本化;另外,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以中小企业融资形式购入的无形资产所相关的借款费用,在符合新借款费用准则条件的所规定的资本化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予以资本化。
二是新准则扩大了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除了专门借款外,还包括一般借款,并且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在资本化期间可全额资本化,不再与资产的支出挂钩;对于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在计算其资本化金额时,需要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最终确定应予以资本化的利息金额。
三是新准则取消了采用直线法对折价和溢价的摊销。
新准明确规定,借款存在折价或者溢价的,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者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同时这一规定与本次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相一致,从而取消了采用直线法对折价和溢价的摊销。
四是新准则取消了对于专门借款的辅助费用如果金额较小,也可以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的规定。
新准则明确规定,专门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前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予以资本化,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成本。
应该说这项规定对于生产周期长且借款金额巨大的制造业、房地产公司是很有利的,更能反映相关交易的经济实质。
实施新会计准则将会提高此类企业的业绩。
并且,这种会计处理的变更,带来的不仅仅是企业当前的会计利润增加,关键在于改善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考核指标,从而提高经营者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因此有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
二、借款费用准则与外资企业税法差异的分析
在新《借款费用》准则中具体明确了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暂停资本化以及停止资本化的起点或终点时间,并且规范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算方法;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第二款中规定,企业借款用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建造或者无形资产的受让、开发,在该项资产投入使用前发生的利息,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的原价。
对照税法与会计规定可以发现,借款费用的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这两方面的差异问题,一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二是有利于减少企业在计算应缴企业所得税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
下面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起点与终点时间以及资本化金额计量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起点与终点时间差异比较
在新《借款费用》会计准则中,具体明确了界定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起点(即开始资本化)、终点(即停止资本化)及由于非正常情况下暂停资本化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