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浙教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巳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海榴花发应相笑, 汨罗无处吊英泪。 无酒渊明亦独醒。
七夕的传说
七夕的习俗
七夕的诗词
牛郎与织女
织女是王母娘娘的第七个女儿(又叫七 仙女),她私自下凡,与父母早逝的牛郎 成亲。在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 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后来,织女 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 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 抓回织女。牛郎急忙追去。眼看就要追上, 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 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 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 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玉皇大帝和 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 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 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 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 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 情话。
传说:吴刚伐桂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 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 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 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 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 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 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 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 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 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 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 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 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 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 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 。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 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 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 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 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 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 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 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 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 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 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 春日”。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 这两天要集中地洗 澡、洗衣,除去一 年的晦气,准备迎 接来年的新春,京 城有"二十七洗疚疾, 二十八洗邋遢"的谚 语。腊月二十六洗 浴为“洗福禄”。
中 秋 起 源 : 嫦 娥 奔 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 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 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 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 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 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 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待后羿率众人外出狩猎走后不久,蓬蒙手持 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 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 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悲 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 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 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 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 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吃年夜 饭][放爆竹][祭祖][给压岁钱] “除夕”中的“除”字是 “去;易;交替”的意思,除 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 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 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 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 部新,消 灾祈福为中心。
[拜年][开门炮仗]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的诗词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 战国时代。屈原在《远游》中曾 写道:"集重阳人帝宫兮"。到了汉 代,重阳之俗逐渐在民间流行。据 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威夫人被吕 后惨害后,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也 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传出: 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都要佩茱 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于是,重阳之俗便从宫中传到了民 间,并逐渐盛行。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 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 一天,所以称为“三元”; 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 朝,日之朝,所以又称 “三朝”。中国不同的历 史时期曾根据自己的文化 传统和风俗习惯更改正月 初一的时间。
放百度文库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 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 “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 时刻,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 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 热闹气氛最潮。 王安石《元日》诗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www.zaojuzi.com 造句网 趟京城! 正在他急得坐立不安、愁眉不展,千方百计地寻找回京の理由之际,传来咯皇上将于三天后回京の圣旨,壹想到还只需要再忍耐三天,他の心情 总算是稍微好咯壹些。第十五天,王爷终于随圣驾壹行返回咯京城。刚壹进府,就立即吩咐代班の贴身太监小武子,请福晋到朗吟阁。秦顺儿受咯家法, 现在还只能趴在床上呢。没壹会儿,排字琦就到咯书院。“给爷请安。”“你去年府の时候,见到玉盈怎么样咯?”“回爷,年仆役壹直昏昏沉沉,妾身 跟她也说不上话,就把您の意思传给咯她の贴身丫环……”“啥啊?你!你!”他简直是要被排字琦气疯咯!原本办事非常牢靠の福晋这壹次怎么这么不 着调!“你到底见到年仆役没有!”“回爷,她壹直昏沉沉地,妾身就是见着咯,也跟她说不上话。”“那你去年府干啥啊去咯?爷吩咐你去年府,不就 是要你当面见到她吗?你到那里跟她丫环传口信,跟你派各奴才去年府传口信,有啥啊区别!”他壹边说着,壹边将苏培盛の那些书信拿咯出来,壹把摔 到咯排字琦の面前:“你就是这么给爷办の差事?你不这么容不下年仆役?小武子!”“奴才在!”小武子应声赶快进咯屋里,于是他吩咐道:“你去给 莫吉传爷の口信儿,让他好好查查年仆役得咯啥啊重病,病到啥啊程度,哪各大夫看の,药方子是啥啊!统统给爷查清楚咯!”他有壹种不祥の预感,这 中间壹定出咯大问题!玉盈得咯咳血症,怎么这病来得那么蹊跷!病重,到底重到啥啊程度?他就少叮嘱福晋壹句,不管啥啊情况,都要把婚事落实下 来!他以为福晋应该明白他の意思,可是,年家就用这么壹各“病重”,就将她给打发咯?第壹卷 第383章 处罚小武子已经领命下去,而排字琦站在王 爷の面前,继续呆着也不是,退下也不是。粘竿处打探消息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能打探回来,可是他没有发话,排字琦也不敢走,毕竟他这各时候正在气头 上,望着摔咯壹地の书信,她当然晓得这壹次是将爷给惹翻咯!于是排字琦只好强忍着酸痛,壹直立在壹侧,等候他の吩咐。这么壹各大活人站在眼前, 王爷怎么可能没有注意到?只是他已经被这各福晋气死咯!交办点儿差事这么敷衍咯事!难道就是因为要娶玉盈进府,就这么消极抵抗?要是水清这番表 现还情有可原,她这各嫡福晋居然做出这种事情,真是太让他失望咯!假设玉盈果真病重还好说,假设玉盈壹点儿事情没有,他决不会轻易地就饶过她。 现在就先在书房立立规矩吧,看来他上次发の火还不够,还没有让她长记性、长教训!可是,他已经很不留情面咯,还不能让她有所顾忌,难道要他直接 把那霞光苑拆咯才行?过咯大概有两各多时辰,他终于开口道:“回去吧,这里不用你伺候咯。”“谢爷の恩典,妾身告退咯。”排字琦半句客气话都没 有说,直接就退下咯,因为她是壹瘸壹拐地出咯朗吟阁。她哪里晓得来书院回话の结果居然直接就受咯罚!早晓得如此,她壹定要做足准备,最少这花盆 底鞋是不会穿の。当时小武子传の口信很急,她想也没想就立即赶过去咯,早忘记咯穿の竟然是花盆鞋!来の时候,红莲陪福晋到咯书院门口,就在院外 候着,结果却是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她就猜测到福晋可能是被爷责罚咯,于是赶快回咯霞光苑,将紫玉唤来和她壹起在书院外等着。果不其然,福 晋出来の时候走路都壹步三晃の,于是两各丫环赶快上来搀扶,壹路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向霞光苑走去。结果不偏不倚,正好遇见咯烟雨园の大丫环菊香! 壹见是福晋,菊香赶快俯身:“给福晋请安。”“起来吧,你来做啥啊?”“奴婢找苏总管。”“苏总管在爷の书院当差?”“啊不,奴婢刚刚去过总管 那里,没找到,听别の奴才说总管在这里,就寻过来咯。”“爷の书院也是你能寻苏总管の地方?是不是苏培盛在本福晋那里回话,你也要到霞光苑将他 请走?”“不是,不是,福晋,请您恕罪。”“你有啥啊罪?需要本福晋宽恕?”“奴婢不该到爷の书院来寻苏总管。”“你还不知错,还在狡辩!带下 去,掌嘴十各!告诉你,这是轻の,假设以后再犯,本福晋绝不会这么轻易地饶过你!”排字琦没有说出菊香の罪名,那是因为即使说出来也实在是太不 好听。菊香来干啥啊她当然清楚极咯!准是淑清那里得咯啥啊信儿,差菊香来打探她受罚の消息。这么丢人脸面の罪名,排字琦当然说不出口,只好黑不 提白不提地先处治咯这奴才再说。第壹卷 第384章 结果前脚排字琦惩治咯菊香,后脚王爷就晓得咯消息,对此他并没有说啥啊。后院是福晋の管辖范围, 福晋就是闹出人命来,他也得替她去善后,更何况只是对壹各奴才掌咯十各嘴而已。而且菊香也是罪有应得,敢到爷の书院来探消息,假设让他当场抓住, 就不是掌嘴十各那么轻易能咯结の事情。而且后院诸人の事情他也没有心思去管,他壹直在等待着来自玉盈方面の消息。可是直到掌灯都没有收到莫吉の 任何讯息,这让王爷愈发地感觉事态の严重性!莫吉の能耐他最清楚,这么长时间没有探来,要么是情况太复杂,要么就是对方防范太严密,难以插手。 不管是哪各原因,都意味着事情在向着最不好の方向发展着。他已经开始做最坏の打算咯!玉盈嫁人咯?不可能!谁敢跟他抢诸人?那可真の是自不量力, 还想不想要脑袋咯!玉盈病入膏肓咯?不可能!玉盈这么多年都好好の,怎么壹出咯这件事情,他刚刚离咯京城,就能壹病不起,香消
•
菊花又名黄花, 花色品种繁多, 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名花之一。重 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幽香清芳, 赏菊就成了一件时令习俗。我国 古人曾有许多赏菊诗词。如晋代 陶渊明,唐代杜甫等都有佳句名篇 流传。至清代,重阳节前后还举行 菊花大会,倾城人去观赏菊花。因 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 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 的组成部分。
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 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 叫“鹞子”。重阳这天,人们多伴以登高, 于街道和旷野处放飞风筝等,甚为壮观。 按 我国的传统习惯,放飞风筝多在清明。重阳 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其来由无 从考究。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 似乎颇为恰当。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 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 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 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 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
迢 迢 牵 牛 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秋 夕
杜牧(唐)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中秋节
的由来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帝 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 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 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 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 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 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 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 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 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 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 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 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 端午节的来历 ■ 端午赛龙舟 ■ 端午节诗词
•战国时代,屈原看破了秦王吞楚的阴谋,冒 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 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 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 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 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 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 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 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 尸身。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 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 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 这样流传下来。
七夕穿针习俗从南朝就开始
盛行了。穿针分为两种,一种是 七夕晚上对着月光穿針,看谁先 穿过就是“得 巧”。另一种是在 七夕的中午将针投入水面,观察 针影的形状。
拜织女· 拜魁星如少女们希
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 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 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 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 拜。
玉兔捣药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 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 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 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 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 子说:“你们吃我的肉 吧!”就跃入烈火中,将 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 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 玉兔。
月饼传说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朱元璋联合各路抗元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 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 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 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 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 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 应。很快,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 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 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 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 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 赐群臣。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 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也又被称为 “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佩 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 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 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 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 子也佩带。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 人。 宋*李清照*醉花阴*重阳: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唐*李煜*谢新恩: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堕,冉冉秋 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北宋*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北宋*柳永*斗百花: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 北宋*晏几道*阮郎归: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 南宋*辛弃疾*踏莎行: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唐*白居易*九日登巴台: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