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变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程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以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协调发展。

一、多读感悟,自主学习
南宋教育家朱熹曾经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通过朗读,能深刻地体会文章的含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如,《瑞雪》一文的第三自然段,讲清早雪停后的旖旎风光,文中用词贴切,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语感的好教材。

因此,本段的教学侧重点应放在朗读上。

初读后,让学生找出这段中最美的句子:“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副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如何能读出“惊喜”、“赞叹”的感觉?这是教学重点。

教学时,我以入情入境的范读,让学生边听边闭上眼睛,让心儿“飞翔”,使学生一下子体味到了这种“美”感。

接着经过自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练习,学生就能很好地感悟到那优美的文字效果,为运用语言埋下了伏笔。

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一人主宰,对学生下指令,而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地听老师指挥行事,很少有合理的自由度。

这无疑
极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们应该倡导一种自由组合学习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在教室内可以离开座位、流动组合进行学习,愉快地投入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去。

当然,这也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否则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会使课堂乱套。

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时,为了理解“瞬息万变”一词,就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讨论,告诉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去找自已的好伙伴一起商量,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通过讨论、找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学生很快就明白了“瞬息万变”的意思:变化不但快,而且形式多。

接着我让学生用“刚刚还是__________,转眼间__________。

”“明明是__________,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__________”的句式来想象庐山云雾还有哪些姿态变化,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会想,最有创造性。

学生经过合作讨论,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想象:“刚刚还是一泻千里的瀑布,转眼间就变成了漫天飞舞的白雪。

”“明明是一头强壮凶猛的雄狮,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矗立在江边的一座宝塔”……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和朗读水平,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庐山云雾变化的快而美。

再如,教学《烟台的海》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了冬天烟台海的壮观,然后让同学们分组合作学习“烟台海春天、夏天、秋天的特点”,同学们马上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提供他们小组的讨论结
果。

整堂课,学生都积极参与,兴趣盎然,直到下课,还沉浸在合作学习的快乐之中。

三、质疑问难,探究学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一名优秀的学生,首先不是看他能否正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而是要看他能否提出自己想弄懂的问题。

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如,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一文,在进行“脊椎骨”一词的教学时,没有停留于这个词语的读音与字形,而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探究脊椎骨在人体中的位置,让学生知道“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脊椎骨骨折将带来什么影响”才是该词语教学的重点。

这样,学生才能明白脊椎骨骨折给桑兰带来的痛苦;才能明白为什么桑兰在完成“刷牙”、“穿衣”、“吃饭”等常人看似简单的动作时却“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而且也为学生学习全文扫清了阅读障碍,为学生体会桑兰坚强不屈的精神、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美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接着我让学生提出问题:桑兰微笑着承受什么?她是如何微笑着承受的?桑兰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在自由阅读中寻找答案,最后安排交流讨论。

通过这个环节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质疑探究中阅读表达,一步一步深入感受语言的色彩,触摸桑兰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感。

四、口语表达,情境学习
表演活动,不仅是把课文中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还原为生活言行、便于学生感悟的有效手段,而且是发展学生智力、才能的良好方法。

小学生非常喜欢表演,他们希望通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移情作用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表达的情感,如课文《三袋麦子》、《小稻秧脱险》、《菩萨兵》、《微笑着承受一切》等,教学这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我就让学生表演。

有些课文我还让学生先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拓展补充,再把它表演出来,以此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在黑板上贴了一幅海底世界情景图,让学生将其中一种海底动物贴出并进行表演,学生兴趣倍增。

一个学生说:“我是大龙虾,我身长40多厘米,体重1千克多。

瞧,我全身披着黄金盔甲,两只铁钳般的大螯,样子挺威武吧!”另一个学生说:“我是气鼓鱼。

我的眼睛圆溜溜的,特别可爱。

我身上长满刺儿,用来保护自己。

我吸几口气,肚子会很快鼓起来,像皮球一样。

”通过情境表演,学生既了解了珊瑚、大龙虾、海参、气鼓鱼的外形特点,又学到了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各种动物介绍得生动、形象,更帮助学生理解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这句话。

在此过程中,抽象的语言法则在实践运用中自然消化,既锻炼了交际能力,又培养了良好的交际习惯,可谓高效内化。

五、媒体辅助,模拟学习
模拟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模拟功能把抽象的概
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的形式。

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

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活动,让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同时,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模拟教学,主要适用于跨越时空的事物再现。

如,《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中所描绘的——“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上依然是群星闪烁。

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分别展现哈尔滨雪景、海南岛沙滩等有代表性的风景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

再如,教学《海底世界》,我打开“中国海洋生物网”,海底的奇异壮观,让学生大开眼界。

珊瑚、海藻、礁石等组成的五彩风光,让学生流连忘返;一条条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鱼儿,令学生异常兴奋……学生惊呼:“我看到了正在懒洋洋蠕动的海参,真可爱!”像这样运用音像资料来展现其真实画面,学生才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创设合作探究的空间、开掘自我拓展的渠道,
强化学生的自主体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